乾隆与听琴的故事 纪晓岚流放乾隆三百里听琴
你现在阅读的是一篇关于乾隆与听琴的故事的文章,里面有丰富多彩的内容,还有给你准备纪晓岚流放乾隆三百里听琴和乾隆与听琴的故事的精彩内容哦。
乾隆与听琴的故事 纪晓岚流放乾隆三百里听琴(一)
(一)
听琴一家,从紫禁城来到江南,江南的天气就没有晴朗过。
父亲离开紫禁城以后,精神就开始惶恐,母亲也常常垂泪。父亲在前朝做官,两袖清风,听琴不知朝中发生了什么变故,才让他们一家走上漂泊的道路,听琴只想在逃离的日子里照顾好自己的父母,也算尽一点女儿的孝心。
灰色的云雾,笼罩着西湖岸边的城市,给心情与生活带来一些迷离。人们总是忙碌的身影,没有来注意听琴一家,只有一个人,那就是下江南散心的乾隆。乾隆到了选秀的日子,他不愿意自己的婚姻被束缚,可是,他又怎能抗拒传统的婚姻制度呢!他前脚走,后脚和珅一些人就跟来了。下面发生的事情,还真的与和珅有关。
这样的天气,对听琴的扇子生意有很大的影响。天气不太好,听琴的生意就不是很好,一整日卖不出去几把扇子。父亲晚上就没有酒喝,父亲这个人,要是没有酒喝,父亲就会失眠,父亲要是失眠,听琴心里就不是滋味,因为,她是一个孝顺的女儿,他父亲也是在最近才恋上酗酒。
听琴一家是做扇子生意的,与其说是做纸扇生意,还不如说,一家人在颠沛流离。为什么要这样颠沛流离,而不找个地方安定下来,父亲总是行走匆匆,好像不愿意有人了解他们。
听琴,只听过父亲说过前朝的事情,也是父亲在喝酒高兴的时候,说,康熙与雍正的事情。这些事情,已经成为云烟,就是嘱咐听琴,不能在今朝说,最好,没有人认识他们才好。
听琴一天都在卖扇子,只有,三三两两的顾客,这样微薄的收入,只能勉强维持一家住店的钱。
乾隆下到江南,只和听琴见了一面,只是一面之交,就永远记住了听琴。
那天,乾隆甩开和珅自己前往陕西一家客栈,想独自品尝这里的西凤白酒。听琴和父母也在这家客栈里落脚。
一大早,听琴就抱着一堆扇子到集市做生意。
乾隆是逃避选秀才出来的,旅居江南悠闲几日,在他认为,皇宫永远没有爱情,他认为他的妻子应该在民间寻找。可是,一群大臣不这样认为。孝圣宪皇后,钮祜禄氏他的生母也不这样认为。
听琴的父母是前朝的人,雍正死后,他们就隐居下来,辗转漂泊,到处流浪,何时才是个头啊!何处是家啊!
听琴是个读书的女子。父亲不让她提祖上做官的事情,听琴也很低调,从来不提他们祖上做官的事情。只是在一路漂泊中,默默地做着纸扇子,养家糊口。
父母年迈了,在客栈休息。只有听琴一个人在集市忙碌。
听琴又买了一些宣纸和一些竹子,这些是做扇子的备料。她在客栈里做扇子,用刀雕刻竹子。用笔绘画宣纸。然后,用细小的铁丝固定。
听琴就这样,凭着做扇子的技艺,凭着一双巧手养活着父母。
这天在集市,听琴在西湖边卖扇子。听琴不仅扇子美丽,模样也端庄雅丽。乾隆经过这里,买了听琴的扇子。并且还帮着听琴卖扇子,这一天,听琴的生意很好,当然,乾隆并没有说他是皇帝,而是悄悄地见了西湖的官员,让做官的都去买扇子。只有两个时辰,听琴的扇子就全部卖光了。
听琴这天生意很好,还从没有过卖光了扇子的先例,他对乾隆十分感激。
扇子早早卖完了,为了答谢这个年轻人,听琴就答应了乾隆在西湖边散步。反正时间还早,反正听琴从心底也喜欢上这个男人。听琴并不知道,她喜欢的这个男人,就是当今皇上乾隆。
和珅在暗地里,把这一切看到了眼里,他也知道听琴的父亲就是刺杀过乾隆的人。他晚上找到听琴的父母,甩给了听琴的父母一笔钱,说,让他们离开南方,一定要到北方的北方去,不要和他家的少爷见面。听琴的父亲也是做过官的人,对和珅也是知晓的,听了和珅的话,非常惊恐。姑且不提前朝的事情,今日听琴的事,就不是一件小事。听琴是不能和乾隆在一起。
若是乾隆早晚知道自己谋杀过他,也会迁怒听琴,杀了听琴啊!为了一家人的性命,还是早早离开是非之地。
听琴的父母,知道和珅的大名与淫威,又怎能不听从呢,就雇了马车,连夜带着听琴逃离到一个北方的北方,他们一家再也不能流浪了,因为再也无处可去了,若是流浪,再招惹一些是非,那后果就不堪设想,听琴也大了,也需要嫁人,听琴嫁了人,也了却了父母的一桩心事。
经过两个月的奔波,听琴一家最后在北方的沛关安置下来。
乾隆与听琴的故事 纪晓岚流放乾隆三百里听琴(二)
好心救老者
从前,有个小小的镇子。镇子西边一条巷子里开着一家米铺,主人叫罗小三,祖祖辈辈住在这里。罗小三为人本分老实、心地善良,和妻子张氏一起守着米铺,勉强维持着生活。
罗小三隔壁是一家大户,姓贾,家里很有钱,是这个镇子上的第一大户。据说贾家有一个亲戚在朝廷里当大官,每年都要在贾家住上几天,然后带着许多礼物离开。每年这个亲戚来的时候,贾家就和当地的官员领着浩大的队伍,敲锣打鼓,趾高气扬地在镇子上来回走上几遍。随后,贾家就派出家丁,在镇子上到处搜寻,发现谁家有什么珍藏的宝贝,就出很低的价钱收购,如果谁家不愿意,当晚就会有土匪进入谁家,杀人放火过后,抢走那些宝贝。
镇子上的百姓去官府报案,官府却将案件压了下来,而且,第二天那家人就会遭到一伙土匪的报复。所以,镇子上的百姓是敢怒不敢言,实在忍受不了的,就纷纷搬出这个镇子。而贾家就强行占据那些逃难人家留下的房子,开着各种店铺,成了这里的土皇帝。
这天傍晚,罗小三看已经没人来买米了,就准备关门。突然听到从贾家大门口传来一阵呵斥声。他探头往那边一看,就看见几个家丁将一个老者从台阶上推倒在地,几只凶恶的狼狗狂叫着,龇牙咧嘴地扑向老者。老者手里的一只破碗掉到地上摔碎了,一根拐杖也被家丁甩出老远。只听一个家丁恶狠狠地说:“老东西,你也不看看这是什么地方,敢在这里讨饭,一身晦气。”
罗小三赶紧跑过去,拾起拐杖将狼狗吆喝开,扶起老者。家丁看着他,说道:“你不要多管闲事,小心有你好果子吃!”
罗小三不敢多言语,扶着老者进了自己店铺,叫妻子端来一碗米饭。老者伸出又脏又瘦的手,抓起碗里的米饭就往嘴里送,不一会儿就将一大碗米饭吃完了。罗小三又叫妻子端来一碗热汤,那老者喝下热汤,脸色才渐渐红润起来。
老者对罗小三夫妻感激不尽,最后说:“我是一个靠乞讨度日的叫花子,今天路过这里,又累又饿,本想前去要口饭吃,不想却被那些家丁轰了出来。幸好遇到你们,要不我这把老骨头不知道还挺得过今晚不。”
罗小三这时才看清楚,老者长得很瘦小,脸有点尖,留着几根胡须在两边脸颊上,朝两边伸着,眼睛又小又圆,耳朵也很小,身上穿着一件灰褐色的长衫,已经又破又旧。听了老者的诉说,罗小三道:“老人家,你干脆住在我这里,反正我铺子也需要一个人帮忙。”
老者闻言喜出望外,对罗小三连说感谢。
从此,老者就在米铺里帮着罗小三打理,罗小三夫妻对他也像对待自家老爹一样。但不久,罗小三就发现,老者经常会把一些米放在后院里,用泥土掩埋起来,他问老者,老者就说:“以前乞讨习惯了,现在我住在你这里有吃有喝,想着以前,就习惯性地把米藏起来。”
罗小三也就不再过问,反正那些米大多也是很陈旧的,有些还生虫了。
霸王欺上门
这天早晨,罗小三正在里屋记账,突然听到老者在外面惊叫起来,随即跑到桌子底下,全身颤抖。罗小三走到外面一看,原来有人来买米,那人怀里抱着一只猫,猫鼻子使劲抽动着,“喵呜喵呜”地叫,狂躁不安,忽地从主人怀里跳下来,冲进了里屋。只见老者跳着跑了出来,藏在罗小三身后,身子不停地抖着,满脸惊惧。
罗小三赶紧给那人称好米,那人一声呵斥,那只猫才跳到主人怀里走了。老者战战兢兢地从罗小三身后站了起来,罗小三感到很奇怪,问:“你很怕猫啊?”
老者惊魂未定地说:“有一次我实在饿慌了,溜进一家人的厨房,准备偷一点东西吃,不想突然从灶膛里蹿出一只猫,对我又抓又咬,吓得我病了好几天。”说着,他撩起左边的衣袖,罗小三看见,他左手腕上果然有几道已经结痂的爪印。
正说着,就听见隔壁传来阵阵鼓乐声,不一会儿,贾家的主人贾虎就带着一大帮人,出门去了。罗小三道:“看来贾家那个当大官的亲戚今天又来了,也不知这次谁家会遭殃。”
到了晌午,一大群人进了贾宅,老者说:“这家人来头不小啊。”
罗小三道:“不要太大声,被隔壁听到,会惹祸上身。”
到了吃午饭的时间,罗小三叫妻子摆好饭菜,正准备吃饭,就见贾虎领着一位身着华丽绸缎长衫的人来到米铺门前,身后跟着十多个家丁和一些身披铁甲、手执利器的武士。罗小三赶紧迎上前去,满脸堆笑,一个家丁大声对他说:“贾大人想到你家后院看看,还不快点请贾大人进去!”
罗小三看那个身着华丽的人,正是贾虎往年常来这个镇子的亲戚,他不敢怠慢,赶紧腾出一条道,将这伙人让进来。
那人径直来到罗小三的后院,抬头看着后院那株大树,又环顾了一下四周,不停点头,说:“太好了,这个地方太好了!贾虎,就在这里了!”
那株大树是罗小三祖祖辈辈留下的,据说已经有三四百年的历史了。那株大树枝繁叶茂,要十多个人才能合抱,常年翠绿,就是最冷的时节,也是绿叶泛青,还散发出阵阵清香。曾经,一位从京师来的商人,愿意出很高的价买下这棵神奇的大树,但罗家祖上传下的遗训是:无论遇到多大困难,都不能使这棵大树离开罗家后院,否则罗家会从此衰败。
贾虎就转身对罗小三说:“罗小三,我家二叔看上你家的后院,出十两银子,怎样?”
十两?连一间破草房都买不到,这不明摆着强要吗?罗小三听了,额头上冒出了汗珠。
豪宅变墓地
原来,贾虎二叔的老丈人得了重病,眼见没几天活头,就吩咐女婿给他找个好地方,必须要有一棵大树掩隐坟墓,这样才会让以后的子孙得到他的庇护,飞黄腾达。这个老丈人是朝廷的宰相,亲信遍布朝中要害部门。为了以后的前程,贾虎二叔就到处寻找老丈人的墓地。刚才在贾家后院喝茶,隔墙看到了这棵参天大树,就立刻赶来查看。
贾虎一听是这么回事,当时就拍着胸脯,对他二叔说道:“只要在这里修建坟墓,我把我的宅子也让出来。”
看着罗小三犹豫不决的样子,贾虎恶狠狠地说:“罗小三,你不是不知道,我二叔现在正在剿匪,手下可有几万大兵,倘若你不答应,二叔就给你安个土匪的名分,让你全家死无葬身之地。我们明天就过来接收整个院落,你准备准备。”
说着,掏出十两银子,往罗小三手里一塞,带着人和二叔走了出去。
罗小三一屁股坐在地上,大哭起来。老者走过来,安慰道:“搬走吧,胳臂扭不过大腿,不答应他们,我们会更惨。”
罗小三哭着说:“我们能够到哪里去啊?罗家祖祖辈辈老实本分,没整过谁,也没害过谁,没想到到了我这里,祖传的这点东西也要毁在我手里。”
老者说:“如今的世道,皇帝昏庸,奸臣当道,哪有我们百姓的生存之处?哎,走吧,把那些米拿着,走一步算一步。”
罗小三没法,只好含泪将铺里的东西收拾停当,暂时住在镇子里的一个客栈里。不久,罗家和贾家的房屋统统被拆毁了,那里开始修建巨大的墓地。
老者每晚都要出去,回来时都会给罗小三一些银两,问他怎么得到这些银子的,老者笑而不答,只是说:“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看着吧,那贾虎和他二叔不会有好下场。”
群鼠惩凶徒
墓地很快就修了起来,贾虎和他二叔来到墓地前,看着宏伟的坟墓,在那棵大树的掩映之下,显得特别幽静。突然,那棵大树剧烈摇晃起来,树枝上的绿叶纷纷往下坠落,树身里面传来阵阵奇怪的声音。就在两人感到惊讶时,几个家丁急匆匆跑来,大声道:“少爷,不好了,家里出事了!”
贾虎连忙跟着家丁朝镇子的东街跑去,他来到刚刚修建起来的宅子里,被眼前的情景惊呆了。只见无数只老鼠正疯狂地到处窜动,见了木头就拼命地啃咬,家丁们拿着家伙到处追打。那些老鼠就跳到家丁身上,又叫又咬,不一会儿,那些家丁就只剩下一副白森森的骷髅。而许多老鼠正啃咬着房子的柱子,不一会儿就啃得房子摇摇欲坠起来。
贾虎吓呆了,命令剩下的家丁取出灯油,往那些老鼠身上倾倒,然后点起火把,扔向鼠群。片刻间,整个宅子到处是着了火的老鼠。它们四处乱窜,上蹿下跳,不一会儿,宅子就燃起熊熊大火,滚滚浓烟夹杂着刺鼻的焦臭味,充满了整个镇子。
贾虎吓得赶紧往外跑,那些没烧死的老鼠就跟着他跑。贾虎一路狂奔,每经过他在镇子上的店铺时,就狂叫着叫里面的人出来帮着追打老鼠。而老鼠就窜进贾家店铺,引燃了房子。整个镇子片刻处在一片火海之中。
贾虎跑到墓地前,发现那里爬着许多毒蛇,拼命吞噬着到处乱窜的老鼠。无数的老鼠,招引来无数的毒蛇,贾虎和他二叔想往镇子上跑,可还没跑出墓地,就被毒蛇咬伤,抽搐了一会儿,毒性发作,死了。
老者从树洞里走出来,看着满地的老鼠尸体和毒蛇,满脸泪痕。他蹲下身子,变成了一只硕大的老鼠,吱吱叫着,那些毒蛇见了如此肥硕的老鼠,就都向他爬过来。
很快,肥硕的老鼠就只剩下了皮毛,毒蛇四处搜寻了一阵,才慢慢消失了。而镇子上,所有贾家的店铺也被烧成了灰烬。
朝廷查清此事后,皇帝一声令下,将宰相革职,抄了他的家,将他流放边塞,可宰相还没走出京城就死了。皇帝还下令将镇子里的土地归还给原来的百姓,逃难的百姓也纷纷回到了镇子。
镇子上的百姓后来才得知,贾家因为四处抢占百姓的房地,翻修屋子,使原来在那些地方生活的老鼠失去了栖身之地,就纷纷跑到罗小三的米铺,藏到了那棵大树里。它们的首领就化作乞丐,四处寻找藏粮食的地方,那次准备进入贾家查看,不想被罗小三救下。首领就命令老鼠不许偷食罗小三家的米,他自己每天都藏一些陈米,勉强让鼠群生存。不想最后的栖身之所也被贾虎占据,鼠王决定报复贾家。
罗小三回到自己的后院,只见那里杂草丛生,那棵老树也已经成为一棵空心的大树。他走到树洞里,发现里面竟然非常宽敞,而且还有许多银子,看来是鼠王从贾家偷出来的。罗小三就用这些银子重新将米铺开了起来,每天他都要拿一些米到树洞里放着,第二天,那些米就会不见了。
后来,镇子上来买米的人经常看见,罗小三和一个身穿灰褐色长衫的老者在树洞里喝酒。那棵树,慢慢地又长得枝繁叶茂。
乾隆与听琴的故事 纪晓岚流放乾隆三百里听琴(三)
黑龙江省西部有个小山村,叫东北沟村。东北沟的北沟里有个小沟岔子,叫狼洞沟。狼洞沟的沟口有个用石头堆成的坟,叫“狼坟”,“狼坟”在当地有个很动人的传说……
故事发生在解放前的一个冬天。
那时候北大荒的的冬天嘎巴嘎巴的冷,刚入冬,漫山遍野就被白雪盖的严严实实。
落雪的时候,就是山里人打猎的好季节。
李三爷扛着猎枪向山里走去……
一上午的时间,就打了一只兔子,一只野鸡。这在当时那个“棒打狍子,瓢舀鱼”的北大荒,就是最少的收获。
李三爷觉得这点收获实在太少,又在山里转悠半天。
山里的野物肯定是知道这个百发百中的“神枪手”进山了,都已经躲起来,不愿意出来见他。
李三爷知道自己不受欢迎,知趣的向山下走去。
在一个山洼,一只叼着东西的狼走入了李三爷的视线。
李三爷不喜欢吃狼肉,平时他很少打狼。今天不一样,因为他没有像样的收获。
李三爷举起了手中的猎枪……
啪!随着一声枪响,狼拼命的奔跑。
没打着?怎么可能的!他是神枪手啊!
李三爷发愣的时候,狼已经不见了。
李三爷来到狼出现的地方,地上有血迹,狼中枪了。李三爷满意的点点头,沿着血迹向前寻找这个跑不了多远的狼。
狼真的没有跑出去多远。
在几百米处的一个岩石下找到了它。
狼痛苦的眯缝着眼睛看着李三爷。
李三爷看清了,狼嘴里叼着的是个刚出生的狼崽子。这会儿还往老狼的怀里钻要吃奶呢!
李三爷心软了,他用脚踩住已经无力抬起的狼头,用刀将打进老狼后腰上的铁砂取出来。解下缠在裤腿上的“绑腿带子”,给狼包好。扔下兔子和野鸡,转身离开了。
李三爷打猎以来,第一次空手回到家中。
夜晚,天又下起了大雪,鹅毛般的大雪铺天盖地的,像是要淹没整个世界。寒风中的李三爷想起了山里的那只受伤的老狼。他拿起一个破棉被向山里走去……
老狼没死,在李三爷搭建的小窝棚里坚强的活了下来。只是,成了一只瘸狼。
老狼的伤口恢复的很快,三个多月的时间,已经能满山的奔跑,可以扑捉小动物吃了。打那以后,李三爷没再给它们送去“野味儿。”
时间一天天的过去了,北大荒又迎来了春暖花开。这里的人们又开始了“苦夏”生活。北大荒人之所以把夏季称之为“苦夏”,是因为那个年月的北大荒,都是在入冬以后才会杀猪宰羊,一到夏天就很难吃到肉了。这个季节活儿累,还见不到“荤腥”,所以人们就称之为“苦夏。”
这个夏天,李三爷家没苦着。隔三差五的就能在家门口捡到死兔子,死野鸡什么的小动物,都是流着血的新鲜“野味儿。”屯子里的人羡慕不已,经常有人来家里蹭饭,大家还以为是李三爷这个神枪手,在夏季也能打到猎物呢!
李三爷知道是怎么回事。
署去秋来,一年的时间很快就过去了。
大雪又一次把北大荒盖得严严实实。
第一场雪后的早晨,李三爷迫不及待的扛着猎枪,带着猎狗进山打猎去了。
第一场雪,许多动物还没有清楚的认识到危险的到来。李三爷这次收获很大,两个狍子,一头野猪,六只兔子,还有两只野鸡。
收获很好。可是,这出乎意料的收获让李三爷为难了。这么多的猎物怎么能带回去呢?
李三爷只好空着手下山。
日头快落山的时候,李三爷赶着马车来到了存放猎物的山洼。
在存放猎物的山洼里,李三爷遇到了狼群。
几十只狼正在享受着李三爷摆好的野味儿“美餐”!
李三爷是个老猎手,他知道狼群的可怕。想调转马头逃跑。谁知,这两匹马是一对儿“孬种”,见到狼群就傻了。任凭李三爷怎么打,这两匹马就是不动。连拉屎带尿尿的,身子直哆嗦。
狼群是世界上最凶残,最可怕的“东西”!
狼群发现了李三爷,很快就围住了马车。
李三爷真傻了!来的时候走的急,不用说猎枪没带,就连个赶车用的马鞭子都没有,赤手空拳,怎么办吧!
面对这群“饿狼”,李三爷终于害怕了。后背嗖嗖的直冒凉风,两条腿也软了,汗从鬓角流下来……
一声凄厉的狼嚎响彻山谷!狼群突然停止了对马车的围攻。
一只瘸狼围着马车转着圈儿,不时的仰起头发出令人毛骨悚然的嚎叫……
李三爷跳下马车,强行拖着吓得抬不起腿的两个“孬种”,拉着车向山外走去。身后一只凶悍的公狼扑向马车,被瘸狼拦住……
第二天早上,李三爷提着猎枪来到遭遇狼群的山洼,那只瘸狼静静的倒在地上,周围的白雪被狼血染红了……
李三爷从山上搬来许多石头,在这里修了一座狼坟……
乾隆与听琴的故事 纪晓岚流放乾隆三百里听琴(四)
“水磨涧,窝锣圈,走不到,看不见。”这是对黄同水库南岸水磨涧村真实的写照,四面环山的小山村孤零零地蜗居在山坳里,有关壁子湾的传说就出在这里。
壁子湾又名鳖湾,在靠近黄同水库大坝的西岸,有一座小山,山的西北面是有名的石龙头,山的正下面就是有名的壁子湾。据说,很早很早以前,壁子湾就有了,这里面有许多甲鱼,年久了,甲鱼成精,引发了一系列的传奇故事。
在黄同水库的下游有一个南黄同村。传说在很早很早以前发生了这么一件稀奇的事情,这个村有一家办喜事,正在为人多办酒席所用的碗筷盆碟发愁,谁曾想第二天早上,忽然发现天井里,出现了许多碟子,这是怎么回事?后来人们猜测,这就是壁子湾的鳖精所为,因为这家人心眼好,处处做善事,所以好人有好报,也就不足为奇了。后来人们一旦有丧亡喜事,便到壁子湾烧纸祷告,第二天,准有成堆的碟子碗,放在岸边。据说,即便你不小心打破了,只要将瓷片捡好送回就行。再后来一些财迷心窍的人们只借不还,也就破坏了这个规矩,从此没有人能借得到。
据说,有一天,莱西市院里镇的两位农民到黄同水库捉鱼,来到壁子湾前,见到一个黄盖小鳖,正在晒盖。其中一个人想拿鱼叉抓它,另一人极力劝阻,说黄盖小鳖动不得,可他偏不信,一叉下去,甲鱼没叉着,人却掉到了水中,不见了踪影。岸上的人们急忙找人打捞,发现这人正跪在鳖洞门口。这家人非常气愤,这是一个大户人家,非报此仇不可。因此到处买石灰,雇了许多辆马车,要运石灰烧死壁子湾里的鳖。这可吓坏了鳖王,连夜托梦给北黄同村的会长,让其求情,并答应每年给该村送上两条大鱼,在会长的撮合下此事才不了了之。此后,每年北黄同村的人在汛期总能捡到数量不等的大鲤鱼,直到现在还不时有人有此口福,据说这就是鳖王在兑现诺言。
在黄同水库的南岸有一个村子叫沙埠村,这一个村有个小猪市,人们都把小猪推到这里来卖。有一天,天还没有亮发生了一件令人费解的事情,小猪竟然不翼而飞了。事后,人们猜测这可能也是壁子湾的鳖精所为,它们群策群力挖洞到这里,偷走了小猪,这当然不可相信。不过下面的一件事却是千真万确。有一天,北黄同村的两位中年妇女到地里翻地瓜蔓,临近中午,她俩拿着地瓜蔓来到水库边,天气炎热,想洗洗脸,于是便走下去,看到水边有一蒲萝大小的黑石头,便双双走上去,在洗脸的过程中跟来的一只小狗,始终朝着这块石头发出惊恐的叫声,并不时的狂吠,妯娌俩并未在意,等到回到岸上,回头一看,原来这块黑石头是一只大甲鱼,正在缓缓地游回到水中。妯娌俩不禁倒吸了口冷气。回到村中,便把这事传开了。
壁子湾是神秘的,壁子湾的传说是层出不穷的,希望在寒冷的冬天,这些传说会给你带来春天般的温暖。
乾隆与听琴的故事 纪晓岚流放乾隆三百里听琴(五)
明朝年间,有一个知名的河间驿出了件怪事:很多贡品在经过这个驿站时,莫名其妙地丢失了。为此,朝廷派了刑部的捕头宗玉来查办此案。
宗玉来到河间驿,走进驿站对面的一家酒馆,选了个临窗的位子坐下来,一边喝酒,一边暗暗观察外面的动静。这时,酒馆里进来一位客人,看穿衣打扮,像是个落魄的教书先生。那人只要了一碗酒,就站在柜台边喝起来。
宗玉见状,就把教书先生叫过来一起喝酒。教书先生也不推辞,径直坐到他对面,两个人推杯换盏地喝了起来。
酒过三巡,宗玉这才笑道:“先生倒不认生啊,生人的酒菜都敢吃,就不怕我动手脚吗?”
教书先生微微一笑,说:“任谁动手脚,你这刑部的捕快也不会动手脚啊!”
宗玉不觉一惊,忙问:“你既然知道我的身份,那也定知我为何而来。先生能否为我指点迷津?”
教书先生哈哈一笑,说那些盗案都是一只老鼠所为。有人亲眼见过那只鼠,体大如猫,机灵异常,当地的捕快多次追捕,都没追上。
宗玉不觉一愣:“哪里会有跟猫一样大的老鼠?八成是被人们传夸张了,我不信。”
教书先生往窗外看了一眼,忽然惊道:“快看,那只老鼠来了!”宗玉一扭头,只见一个灰色的影子一闪,就从窗外跃了进来,在他腰上一抓,即刻飞掠而过,果真体大如猫。他再一摸腰里,腰牌已不见了。他急忙拔腿去追,但那老鼠早已不见了踪影。
等宗玉再回到小酒馆,却发现连那教书先生也不见了。他隐隐觉得,这只老鼠和教书先生有关。他问了酒馆老板,方知那教书先生名叫蒋成,住在城西。他急忙赶了过去。
宗玉找到了蒋成家,可蒋成却不在家,只有蒋成的老母亲卧病在床,咳得十分厉害。宗玉见她病得很重,急忙出去抓了药回来,熬好给蒋母服下。
这时,蒋成回来了,他看到宗玉,不由得一愣。蒋母说道:“儿啊,我今天碰到了好心人啊。娘的老毛病又犯了。要不是他给我抓药,我怕是见不到你了。你快给恩人磕头。”
蒋成当即就要跪倒。宗玉忙扶住了他,说:“你先别谢我,我还有事要求你。请你帮我找到神鼠,要回腰牌吧。腰牌丢了,那可是要了我的命啊。”
蒋成一听,皱着眉说那神鼠神出鬼没,没人知道它住在哪儿。唯一能肯定的,就是它喜好偷贡品。只要等它偷的时候跟踪它,追到它的老巢,自然就能找回腰牌。听说这两天还有贡品路经此地,正好是个机会。宗玉一想,眼下也没别的办法,只好按他说的办了。
两日之后,贡品进驻驿站。宗玉悄悄埋伏在一棵大树上。此时,月色皎洁,三更鼓刚刚响过,宗玉忽然看到一个灰影一闪而过,直扑向驿站里放贡品的屋子。细细一看,正是那只神鼠,它撕碎了窗纸,跃身钻进了屋子。
很快,神鼠就叼着一件东西钻了出来。宗玉从怀里掏出白猫,朝神鼠掷过去,正好落在神鼠面前。那神鼠一惊,停了下来。只见白猫一个翻滚,站立起来,“喵”地叫了一声,就要向神鼠进攻。不料,神鼠忽然抬起前爪,照着猫脸就是一巴掌。那白猫惨叫一声,落荒而逃。神鼠却朝另一个方向窜去,宗玉跟了没几步,神鼠就没了踪影。
宗玉回到客栈,心情十分沮丧,败在一只老鼠手里,实在心有不甘啊。如今,腰牌被盗,贡品被偷,他这个捕快无能为力,看来只能回京领罪了。
第二天一早,宗玉却发现他的腰牌正挂在窗棂上。他来不及细想,赶紧来到驿站,问他们丢了什么贡品。那送贡品的差役却说,箱子被打开了,贡品也被拿出来了,但并没拿走,真是奇怪啊。宗玉想了想,忽然明白了,这是蒋成给他个面子,也是吓吓他,让他知难而退。www.tonghuaba.cn
宗玉立刻赶到蒋成家,找到蒋成,谢谢他送回了腰牌。可蒋成却说,此事与他无关,他跟神鼠没有半点关系。
宗玉见蒋成还是不肯透露半点消息,不禁生气地说:“我既食君之禄,就该行忠君之事。这个案子,我定要查个分明。我知道这件事和你有关,你就老老实实地把神鼠交出来吧,让我也好有个交代。”
蒋成却坚决地说:“我跟神鼠确实毫无关系。你硬要抓我,将我屈打成招,那也是千古冤案。”宗玉听他话里软中带硬,也不好再说什么。毕竟他现在什么证据都没有,总不能就这么把蒋成抓进大牢。
走出蒋家,宗玉回想起昨晚的情景,不禁更觉得纳闷:那只神鼠哪来那么大的勇气,居然敢扇猫的嘴巴?
隔了两天,宗玉寻访到城东时,看到一个杂耍班子正在开场子,他就围过去看热闹。
看着看着,宗玉闻到一股奇怪而又熟悉的气味。突然,他一个激灵,那只神鼠身上就有这种气味。他循着气味找到后场,却发现那气味是从一只老虎身上发出来的。他沉思良久,突然想到了什么,找到班主问:“如果天天用老虎尿涂抹老鼠,那老鼠是不是就不怕猫了?”
班主一听,就笑了起来。他说,两年前就有人跟他说过这个想法,当时还带来了一只硕大的松鼠,剃下了尾巴上的长毛,每天用老虎尿往松鼠身上涂抹,还驯着松鼠打猫。半年之后,那松鼠就被他驯得机灵异常,见到猫也毫不客气,抬起爪子就打,打得猫四处逃窜,那人这才满意地走了。
听班主这么一说,宗玉算是明白了,看来那人就是蒋成。要知道,当地百姓很少见过松鼠,蒋成把松鼠剃成老鼠的样子,让百姓们以为它就是老鼠,再把它传得神乎其神,就成了神鼠。他忽然想起,豹猫乃是松鼠的天敌,如果也用老虎尿涂抹,让它不再惧怕松鼠,自然可以取胜。
于是,宗玉买来一只剽悍的豹猫,开始驯化。不出半个月,豹猫被他驯服了,他就带着豹猫回到了驿站,悄悄埋伏在驿站外面的大树上。
三更时分,宗玉看到那只松鼠又来行窃了,等松鼠偷窃完了钻出来,他立刻放出了豹猫。豹猫一下子扑住了松鼠,咬了下去,松鼠惨叫一声,就不再动弹了。
这时,只听到周围一阵锣声,接着,许多人举着火把把驿站包围了。驿丞在下面大喊:“上面的人,你跑不掉了,快下来投降吧。”豹猫吓了一跳,转身就逃得没了踪影。宗玉跳到豹猫吃松鼠的地方,却不见任何贡品,他心里一惊,中计了!
任谁都会想到,是宗玉私吞了贡品。眼下之计,唯有先脱身再说。他扔出两块石头,连中两人,趁下面的人一团乱,他顺势跳了下去,逃走了。
宗玉赶到城西,找到了蒋成,一把抓住他的衣领,质问道:“你为什么要暗算我?”
不料,蒋成坦然道:“老百姓太苦,我又没别的本事,只想尽一己之力,帮帮他们。你本事太大,妨碍我做事,我只好对不住你了。”
宗玉愕然问道:“那些贡品,你给了百姓?”蒋成点了点头。
宗玉重重地叹了口气,说道:“你的计谋在我之上,我败得心服口服。从今往后,我也只有飘零江湖了。可惜你的神鼠,已被我的豹猫吃掉了。”
蒋成笑了笑,说:“神鼠早已与我心意相通,我可舍不得让你的豹猫吃掉啊。那只被吃掉的,只不过是我临时驯服的一只小松鼠。而真正的神鼠,正准备执行新任务呢……”
宗玉不禁对蒋成更加钦佩了,他给蒋成行了个礼,然后转身走了。
以上内容是关于乾隆与听琴的故事和纪晓岚流放乾隆三百里听琴的内容,小编幸苦为你编辑整理,喜欢的请点赞收藏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