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节登高吃糕的习俗寓意 重阳节为什么要吃重阳糕
你现在阅读的是一篇关于重阳节登高吃糕的习俗寓意的文章,里面有丰富多彩的内容,还有给你准备重阳节为什么要吃重阳糕和重阳节登高吃糕的习俗寓意的精彩内容哦。
重阳节登高吃糕的习俗寓意 重阳节为什么要吃重阳糕(一)
老上海人过重阳节,几乎家家要吃糕,这是为啥呢?小时候听老人们讲,这事有名堂哩!
听说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个庄户人家,住在一座高山下。这户当家人手脚勤快,整天起早摸黑在地里忙碌,收成蛮好,日子过得还不错。这个庄稼汉不是那种只顾自己的势利鬼,他为人忠厚,一副热心肠,谁家缺点啥,碰到啥难处,他总是慷慨相助,甚至从家用中挤点出来接济人家。一天.天快黑了,他从地里歇工回家,路上遇见一个下卦模样的老先生,因为无处食宿,急得团团转,他上前问清了情况,就把他领到自己家中,请他一起吃晚饭,饭后又在外厢房里排个铺,安顿他休息。那个过客也不客气,倒头便睡。第二天一清早,过客上路了,临走,他对庄稼汉讲:“九月九,侬家里要遭灾。”庄稼议听了,吓了一跳,说:“我没做啥坏事,怎么还要受难呢?”过客讲:“天有不测风云,好人难免受灾。请不要急,在九月初九前,依要搬家,拣草水少的高地方搬,越高越好。只要照我的话去做,就可避灾。”
说完,过客就走了。庄稼汉听了过客一席话,肚里搁了一桩心事,他屈指一算,还有两天就是九月九,越想,心中越感到不踏实,决计不管如何,先避避再说。他就叫老婆孩子一起把家中可拿的东西都往屋外高山顶岩石上搬。到了九月九清晨,东西搬得差不多了,他就领了老婆孩子离家往山顶上爬,刚爬到山顶岩石上,回头一看,原住的房子火烧起来。火越烧越大,山脚下、山腰中一片火海,幸亏山顶周围全是光秃秃的石头,火才没烧上来。
庄稼汉全家在九月初九爬山登高避灾一事,一传十,十传百,传开了。到了第二年九月初九,一些人们唯恐灾难落到自己家里,老老少少,纷纷搬家,登高避灾。可是,住在平原的一些人家,象浦东地区,没有山也没有高地,怎么登高避灾呢?另外,九月九年年有,一年搬一次家,庄户人家也折腾不起呀。后来有人就想出一个办法,九月九做糕吃,“糕”“高”同音,以吃糕表示登高消灾。
重阳节登高吃糕的习俗寓意 重阳节为什么要吃重阳糕(二)
吕后的爹是个老塾师,虽不是大富大贵,可也很有名望哩。两个闺女,长得可没说的,都粉骨朵似的。大闺女有点怪,大了还是不让人家提媒,想自己挑个中意的。吕老先生心中急得火着,看着嫁女儿不成,就赌气把二女儿嫁给了杀狗屠子樊哙。
这天是老先生的生日,众人都来祝贺,二女婿备好寿礼正要起身,刘邦突然来访,樊哙忙问:“季兄,有何要事?”
“嘿!大肉离了口,心里不着落啊!”
“抱歉啊!”樊哙忙作解释,“岳父今天生日,我不开杀戒!”
“啊,原来如此。”刘邦想了想,马上笑了,说:“你我兄弟亲如一人,不妨同去拜寿。”
“这……”樊哙想不到刘邦这样,一下子愣住了。
“害怕俺穷光蛋吗?莫担心,车到山前自有路嘛!”
弟兄俩来到吕家,扳门入院,这时天已正午,寿宴马上开始。樊哙忙摆上寿礼,刘邦独自走到礼簿桌前,两手打拱道:“诸位,这里有礼!”
写礼簿的入头也没抬,问:“尊姓大名,礼银若干?”
刘邦报了姓名,想了一想,又在名后写上“寿银万贯”四个大字,写完抽身便走。礼簿一把抓住刘邦衣袖说:“且慢,银钱万贯在哪里?”刘邦转身一笑,从入手中抓过大笔,在四个大字下而匆匆写上一个“欠”字,扔笔就走。
你想,众人盯着,哪里能够逃脱,一片连声喝道:“世上见过欠寿礼的吗?”刘邦听了,一点儿也不在乎,眯起双眼,伸出食指,口中念念有词:“万贯万贯,八方奉献。日月相逢,地支天干。山河相携,结账还钱。”
这大话一喷,写礼簿的入倒勿客气了,说:“请问,江山抵得了吗?!”
吕先生的大女儿隔窗看得清清楚楚,听得明明白白,心想,这汉子有志气。于是,她慌忙走到吕老先生跟前。这时,吕老先生正安排寿宴座次,大女儿按捺不住,忙喊道:“还按老规矩嘛——按寿礼多少排呀!”吕老先生忙说:“对对,古礼如此,古礼如此!”于是吩咐众入,按礼入座。当他看到“寿银万贯”四个大字时,顿时花了眼,慌了神,禁不住一声高喊:“刘邦,首座!”刘邦微微一笑,稳步向前,樊哙摸不着头脑,也紧紧地跟随兄长。
后来,吕老先生知道真相,也无可奈何,经樊哙百般解释,倒觉得刘邦是个奇才。大闺女经常提念此事。二闺女醒悟,何不将姐姐嫁与刘邦。于是,樊哙夫妻齐心协力,从中作合,终于花好月圆,后来高祖夺得天下,厚封诸吕,还了这笔“江山之债”。
重阳节登高吃糕的习俗寓意 重阳节为什么要吃重阳糕(三)
很久很久以前,有个叫周公的人,能掐会算,是个出了名的活神仙。
这天,周公正在街上打卦。一个老婆婆叫住了他。说儿子上京赶考,一走两个月,久无音信,看看是不是半路出了啥岔子?周公问了老婆婆儿子的生辰八字,掐指一算说:“你家相公恐怕再难活着回来。”老婆婆一听,吓得脸色腊黄,忙问能不能破?周公又嘟念了一会儿,叹口气说:“不是我不帮忙,破不了啊!”老婆婆听罢,哭得泪人儿似的往回走。一进院儿,偏巧邻家桃花姑娘来串门儿,看见老婆婆难过的样子,问道:“婶婶呀,你这是咋啦?”老婆婆用袖子擦擦眼,一边抽泣一边把为儿子算卦的事说了。哪想桃花姑娘听罢,嘻嘻一笑,说:“婶婶呀,这么点儿小事不值得难过啊。我告诉你个法子,保你儿子平安无事回到家。不过你可别把我说的法子传出去呀!”
从打这天起,老婆婆每天吃罢晚饭,就跑到村南,烧纸钱,然后,大喊三声儿子的名子,天天不断。
再说老婆婆的儿子,到京城科考完毕,就急匆匆往回赶。这天,走到天黑,忽然下起雨来。他见路边有一座破窑就连忙跑过去,躲在里边。这时候、雨越下越大,天越来越暗,他迷迷糊糊地打起盹儿来。就在他刚要睡着的时候,忽然听见妈妈喊他的名字,他心头忽悠一下子,惊醒了过来:紧接着,又听妈妈喊了一声,他忙揉揉眼睛,站了起来。这工夫,妈妈又喊了一声,并且好象是在窑外边喊似的。他大吃一惊,急忙扑出窑洞。那料想,就在他刚刚闪出窑洞的一刹那,只听“轰隆”一声,烟尘四起,破窑塌了。吓得他“唰”地出了一身冷汗,一点睡意也没有了,冒着大雨,摸黑往家赶。
几天以后,他回到了家里。娘俩见面,自然悲喜交集。儿子把路上遇的险事儿,一五一十地告诉了妈妈。妈妈听罢,惊奇得再也忍不住,忘了桃花姑娘的嘱咐,便把她算卦的事儿,以及桃花姑娘告诉的破法,说了出来。日子一长,想瞒也瞒不住,人人都知道桃花姑娘会法术。
这天,桃花姑娘正在绣楼上做女红。忽然,一个老头哭哭咧咧地找上门来。要桃花救他一命。桃花劝住老人,问怎么回事?
原来,这老头一大早起来拾粪,走到半路,碰见了周公。周公一端详老人的气色,失声喊道:“哎呀,这位老哥,别拾粪啦!赶紧回去享几天福吧。”老头听周公一惊一炸的,心里就有点发虚,慌忙问道:“先生,这是为啥?”周公晃晃脑袋,捻着胡子说:“看你印堂发灰,脖梗少筋,阳寿将尽之兆也。不出百日,阎王准得勾你!”老头一听吓傻了,回到家里,扔了粪叉子,粪筐子,“咕咚”倒在炕上,不吃不喝,静等死。儿子媳妇弄清了来龙去脉,真是又急又气。劝了老人骂周公,骂了周公劝老人。可是,任凭儿子媳妇咋样,老人就是不吭气。后来,儿子媳妇听人说桃花姑娘也会法术,专破周公八卦,急急忙忙告诉老人。老人一听有法活,劲儿也来了,喜得哭咧咧地来找桃花姑娘。
重阳节登高吃糕的习俗寓意 重阳节为什么要吃重阳糕(四)
清朝,常州城里有个讼师叫卜灵望,他为人正直,专帮穷人说话、打官司,许多唯利是图的商人,对他是又恨又惧怕。
常州东门外有个钱员外,家门口立着一个祖上传下来的牌坊。牌坊上镶嵌着一个放圣旨的木架子,由于天长地久的风吹雨打,已经破烂不堪。有一天,邻居蔡二挑着竹竿出去晾衣服,不小心竹竿的前头碰到了圣旨架,只听得“哐当”一声响,圣旨从里面掉了下来。
钱员外平时就是无事也要生是非,耀武扬威、不可一世的那种人。今天看见自家牌坊上的圣旨被掀下来,这还了得?随即就带领家丁一干人等,到蔡二家把他捆了起来,要去衙门见官。蔡二家里人一齐跪在钱员外的面前,苦苦哀求他能高抬贵手,但是钱员外就是不理,执意要去打官司。
正在闹得不可开交的时候,恰好卜灵望路过此处,他听过事情的原委,就想:这事我要是不帮着出头,怕是蔡二到了衙门要吃大亏。于是他上前对钱员外说:“这个圣旨架子这么大,牌坊上面的位置那么一点点,要怎么放得下呀?切勿弄错,否则就是犯下诬陷之罪了。”
钱员外一看是卜灵望,知道他爱管闲事,心里边就有点不太舒服,但又不好发作,只好说:“这还有假吗?你若是不相信,我叫人把圣旨装上去给你看看就是。”卜灵望郑重地说:“放进去,如果正好,这场官司我来替你打。”钱员外一听非常高兴,就让家丁赶快搬来梯子,叫人爬上去把圣旨放回到老地方。
圣旨放回到了原处,卜灵望就对看热闹的老百姓说:“好了,好了,圣旨已经安好,这事就此结束,什么人再敢乱动圣旨,就是无事生非,冒犯圣旨的威严,我就拿他去法办”。
钱员外一听这话是说给他听的,知道上了卜灵望的当,但也只能是“打牙往肚子里咽”,只好把蔡二给放了。
重阳节登高吃糕的习俗寓意 重阳节为什么要吃重阳糕(五)
清朝康熙年间的一个冬日,这天,知县赵伦奉命押送一笔军饷到京城去。到了一个名叫临风镇的小镇时,天已经黑了,赵伦就和押送军饷的几个人住到了一个名叫“悦来客栈”的旅店中。
吃过晚饭,旅店老板来到赵伦的房间,笑嘻嘻地对他说道:“老爷,咱们这里有几个歌女想给您唱歌献舞,以解您的一路劳乏,请您恩准!”
赵伦一听旅店老板的话,看了看他,然后迟疑了一下,说道:“我和手下人公务在身,不敢欣赏歌舞,还是免了吧。”
赵伦之所以说这番话,一是因为他是一个极其正派的人,二是因为他担心自己押送的军饷出现什么闪失,所以,不敢有丝毫的大意。
可是,旅店老板却依然说道:“老爷,您大概是第一次到我们这个小地方来,我们这里有一些习俗您也许不知道,小的告诉您,我们这里有歌女专门在旅店里做生意,她们经常给住店的客人唱唱小曲、跳跳舞,住店的客人给她们几个钱,也算是帮助了她们。要是双方愿意,住店的客人还可以留歌女过夜,不过,若是留歌女过夜,需要多拿一笔被褥钱,还要根据歌女的姿色给一些相貌钱。要说起来花钱也不多,就是留歌女过夜也不过花费1两银子左右,老爷,您看是不是……”
老板话还没说完,赵伦就打断了:“谢谢老板的美意,我不是舍不得花那几个钱,实在是公务在身,不敢有丝毫的懈怠,歌舞就免了,我赶路也乏了,想早点休息,就不劳歌女们来献艺了。”
其实,赵伦在押送军饷出发之前就听人说过,临风镇这个地方的歌女唱歌、跳舞甚至过夜确实花不了几个钱,但是,这里有不少的歌女与当地的土匪、盗贼有联系,一旦侦探到某个住店客人带的财物比较多,就会给土匪、盗贼通风报信,把住店客人的财物洗劫一空,所以,临风镇的许多歌女其实就是女盗。赵伦此次押送军饷来到临风镇,非常小心,不敢有一点的大意,戒备极严。
旅店老板见赵伦坚决不要歌女前来,只好悻悻地告辞出去了。
赵伦坐在灯下,想着自己已经安排手下人看护好军饷,并再三嘱咐他们严加小心,觉得可以平安无事了,就喝了一口茶,和衣斜躺在床上闭目养神。
正在这时,忽听外面笑语喧哗。赵伦一下子从床上坐起来,穿上鞋子,走出了房间。
只见旅店的大厅里来了几个涂脂抹粉、手持胡琴、月琴的歌女,她们一边说笑着,一边朝赵伦看过来。赵伦仔细望去,只见其中有一个歌女,穿着黑色的衣服,大约20岁的年龄,脸上没有涂抹脂粉,也不拿胡琴,她置身在几个歌女中,似乎与几个歌女说了一句什么,然后就退立在一旁,双眼有意无意地朝赵伦和他住的房间望了望。
那些浓妆艳抹的歌女妖娆妩媚,或站或舞,或进或退,都始终注意着黑衣歌女的表情和手势,黑衣歌女似乎是在用眼神指挥着她们。
赵伦非常机警,他知道黑衣歌女肯定是这几个歌女的首领,可是,黑衣歌女的举止态度以及眉目神采根本就不像歌女。赵伦暗想:这个黑衣歌女肯定是土匪、盗贼的内应无疑。赵伦知道他和手下人押送军饷住在这里的消息可能已经泄露了,看来已经有人盯上那些军饷了,情况不妙!
赵伦当下想到了离开这里,可是,在这地处荒野的临风镇,又是深夜,根本没有办法脱身。赵伦心中又惊又急,额头上冒出了细密的冷汗。
忽然,赵伦猛然醒悟到:这个黑衣女子非是寻常之辈,我如果诚恳地哀求她,或许军饷就能平安无事。
以上内容是关于重阳节登高吃糕的习俗寓意和重阳节为什么要吃重阳糕的内容,小编幸苦为你编辑整理,喜欢的请点赞收藏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