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光皇帝选太子 道光皇帝选太子的故事

国学素材成语故事

道光皇帝选太子 道光皇帝选太子的故事

剑刹围观:℉更新时间:08-20 04:12

你现在阅读的是一篇关于道光皇帝选太子的文章,里面有丰富多彩的内容,还有给你准备道光皇帝选太子的故事和道光皇帝选太子的精彩内容哦。

道光皇帝选太子 道光皇帝选太子的故事

道光皇帝选太子 道光皇帝选太子的故事(一)

清朝道光二十六年(公元1846年),已是65岁高龄的道光皇帝,自觉身体状况每况愈下,处理国家政事常常感到力不从心,觉得册封皇太子一事应当提到了议事日程了。

道光皇帝共有9个儿子。大阿哥奕纬、二阿哥奕纲、三阿奕继已先后去世,五阿哥奕言宗早年过继给了醇亲王绵恺,七阿哥奕譞、八阿哥奕言合、九阿哥奕譓都还年幼,能够被册封为太子的只有16岁的四阿哥奕詝和15岁的六阿哥奕訢。

奕詝的母亲孝全成皇后生前很受道光皇帝宠爱,只可惜她在奕詝年仅10岁那一年就病逝了。孝全成皇后去世后,奕詝由奕訢的生母静贵妃一手抚养长大。因此,奕詝视静贵妃如同生母,视奕訢如同亲弟弟,小哥俩儿的关系非常密切。

和奕訢相比,奕詝无论长相还是文幍武略都远远不用奕訢。奕詝的长相本来就不如奕訢帅气,偏偏小时候不幸患了天花,痊愈全落下了一脸的麻子坑。俗话说,祸不单行。奕詝长大后骑马时又不小心从马背上摔了下来,造成左腿骨折,留下了后遗症,走起路来稍微有些跛。而奕訢不仅长相英俊,而且从小聪慧过人,读书过目不忘,深受道光皇帝喜爱。奕訢还继承了道光皇帝“好武”、“精骑”的遗风,从小练习武功,他曾和奕詝一起共同创造了枪法二十八式和刀法十八式。道光皇帝看后赞不绝口,亲自命名其枪法为“棣华协力”,刀法为“宝锷宣威”,并赐奕訢白虹刀一把,以示奖励。

在奕詝和奕訢二位阿哥中,究竟立谁为太子呢?道光皇帝犯了难。按照祖宗长幼有序的老规矩,应该立奕詝为太子;可奕詝的长相和才能却远远不及奕訢。因此,道光皇帝考虑了好长时间还是定不下来。最后,他决定先亲自实际考察一下二位阿哥,然后再作最后的定夺。

这天上午,道光皇帝下诏让奕詝和奕訢准备一下,第二天一大早随他一起去南苑围猎。

奕詝和奕訢都知道道光皇帝让他们围猎的的真正含义,所以都非常重视。奕訢认为自己稳操胜券,不费吹灰之力就能胜过哥哥,故摩拳擦掌,斗志昂扬。而奕詝知道自己腿有残疾,行动不便,骑马射箭根本不是弟弟的对手,但却依然显得不慌不忙,成竹在胸。

当时正是万物复苏,春暖花开、春回大地的好时节。奕詝和奕訢等一行人马到达南苑后,道光皇帝他们说:“你二人每人10支箭,在一炷香的时间内,谁射的猎物最多就算谁获胜。”随后,道光皇帝一声令下,奕訢首先飞身上马,像离弦之箭一样地冲进围猎场。他充分发挥自己骑马射箭的功能,10支箭射中了11只猎物——其中一支箭是一箭双雕。

回头再看奕詝,虽然进了围猎场,但10支竟然连一支也没有射出去,结果当然也不可能射到一只猎物了。道光皇帝感到非常纳闷,连忙问奕詝说:“你怎么连一支箭都没有射出去呀?”听到父皇发问,奕詝“扑通”一声跪倒地道光皇帝面前说:“父亲曾多次教导孩儿说,为人一定要有仁爱之心,孩儿不敢忘记,时时刻刻牢记在心,并坚持身体力行。现在正值春天,田野里的母兽们大都怀有身孕,如果孩儿将母兽射死了,那么她肚子里的幼崽尚未出生也就随之一命呜呼了,孩儿我实在于心不忍呀。故而一箭未发,还请父亲原谅。”道光皇帝听罢,不由脱口称赞道:“这些话只有具有帝王心胸的人才说得出来呀。”

几天后,道光皇帝又下诏通知奕詝和奕訢,说他要分别征求他二人对天下大事以及如何治理国家等重大问题上的看法,让他们提前做好思想准备。

道光皇帝首先召见的是六阿哥奕訢。他告诉奕訢说:“为父年纪大了,身体状况一天不如一天,很可能不久人世了,所以为父很想听听你对治理国家有什么年看法和想法?”奕訢知识渊博,目光敏锐,口才极佳。听到父亲发问,当即口若悬河,滔滔不绝地高谈阔论了一番治国之道。说得道光皇帝频频点头,连声称妙。

奕訢走后,道光皇帝又召见了四阿哥奕詝。见面后,道光皇帝把刚才对奕訢的话又重复了一遍,并问奕詝有何治国良策?那知奕詝听罢一句话也不说,只是跪倒在地,低着头泪流满面,一个劲儿地哭泣不已。道光皇帝大惑不解,问道:“我儿不回答父皇提出的问题而痛哭不已,却是为何?”奕詝这才边哭边回答说:“儿臣希望父皇身体永远健康,万寿无疆,永远也不要离开我们。儿臣愿意永远留在父皇身边,侍候父皇一辈子。”道光皇帝听罢感动得差点流下了眼泪。http://www.tonghuaba.cn/

经过前后两次实际考察,道光皇帝认为四阿哥奕詝虽然长相有些丑陋,学识和武功也远不如六阿哥奕訢,但他却有一颗仁爱、孝顺之心,而治理国家需要的正是以“仁爱”和“孝道”为核心的儒家思想。所以他认为,为江山社稷计,立四阿哥奕詝为太子比较合适。不久,道光皇帝正式颁布诏书,册封四阿哥奕詝为皇太子。

4年后,道光皇帝驾崩,皇太子奕詝顺理成章地当上了皇帝,是为“咸丰”皇帝。“咸丰”的本意是让天下百姓都能丰衣足食,过上好日子。可既无治国才能、又无远见卓识的奕詝竟然在国难当头之际纵情于声色犬马之中,以致百病缠身,年仅31岁就一命呜呼了。

奕詝两次战胜奕訢,当上皇帝后为什么前后判若两人呢?原来,奕詝只所以能战胜奕訢全都是他的老师杜受田的计谋。道光皇帝让奕詝和奕訢去南苑围猎时,奕詝知道他自己不是奕訢的对手,就悄悄地来到老师杜受田家讨教良方。杜受田听罢沉思了一会儿,告诉奕詝说:“要论马上的功夫,阿哥远不是六阿哥的对手。所以要想获胜,必须采取‘藏拙示仁’的策略。”奕詝听从杜受田的建议,果然赢得了道光皇帝的赏识。

第二次,杜受田告诫奕詝说:“谈论国家政务,阿哥您也不是六阿哥的对手。因此,你必须‘藏拙示孝’,到时您只需如此这般就是了。”奕詝听完老师良策,不禁喜出望外,果然再次胜出。

奕訢在自己老师的帮助下当上了皇帝,自己却没有治国之才,反而加快了大清王朝的没落。而奕詝的老师杜受田,靠耍小聪明帮助懦弱愚笨的奕詝爬上了皇帝宝座,对奕詝而言,他是功臣;对国家来说,他可能就是罪臣了。

道光皇帝选太子 道光皇帝选太子的故事(二)

从前有个姓胡的大财主,为人十分地吝啬,对待他家的长工更是刻薄得不能再刻薄了。大家狠透了他,暗地里都叫他“铁公鸡”,意思是说他是一个“铁公鸡--一毛不拔”的人。

却说“铁公鸡”家里有个长工名叫张二娃。二娃为人忠厚,又是个孤儿,平时“铁公鸡”不但不给他开工钱,反而认为他白养活了二娃。其实二娃在他家可真是“吃得瞎,给得扎”。有一年夏天,二娃得了一种怪病,浑身上下一阵热,一阵冷。大热天的盖着被子还不住地打寒战。“铁公鸡”不但不想掏钱给二娃看病,而且认为二娃已经不能再给他干活了,若不趁早把二娃撵走,要是二娃死在他家他得出一笔安葬费。于是他假惺惺地对二娃说:“二娃呀,你病得这么厉害我家也没闲人照看你,不如你先在外面把病养好,然后再回来继续干活。”二娃无可奈何,只好走出了“铁公鸡”的家门。

二娃迷迷糊糊地走到村外的一个水塘边,就觉得两腿发软,四肢无力,一点劲儿都没有,实在走不动了,加上这时浑身热得象火烧一样,他便躺在水塘岸边冰凉的杂草里。谁知他躺下没多久便昏昏沉沉地睡着了。一觉醒来已是第二天的下午了。这时他只觉得又饿又渴,便着想爬起来找点吃的。可他挣扎了好几次都没能站得起来,只好顺手在身边拔了些草根来充饥。就这样二娃在水塘边一直躺了七天七夜,饿了便拔些草根吃。

第八天早上,二娃突然觉得自己身上的烧退了,浑身也有劲了。想想自己无家可归,便又回到了“铁公鸡”的家。

二娃的归来使“铁公鸡”感到非常惊讶。他原以为二娃病成那个样子肯是活不长久啦,没想到二娃竟然无事而归。不过象二娃这样既便宜又好使的长工,那可真是打着灯篓也难找啊。所以现在既然二娃的病已经好了,“铁公鸡”当然欢迎他继续给自己当长工。http://www.tonghuaba.cn/

第二年夏天,“铁公鸡”的独生儿子得了和二娃一样的病,一阵热一阵冷。“铁公鸡”请遍了当地的名医也没能治好儿子的怪病,急得他象热锅上的蚂蚁——团团转。后来他猛然想起去年长工二娃曾得过同样的病,而且已经治好了。他连忙问二娃说:“二娃,去年你得的那种怪病是吃什么药治好的?”二娃回答说:“老爷,我那有钱买药呀。”铁公鸡不相信,又追问道:“没吃药你的病怎么会好?”二娃如实地讲了他吃草根的经过,铁公鸡听罢,忙问:“是哪一种草?”二娃说:“就是平时咱们当柴烧的那一种。”铁公鸡着急的说:“快,快领我去水塘边找那种草!”

二娃带着“铁公鸡”来到水塘边,找到了他吃的那种草根。“铁公鸡”匆匆拔了一大把草根拿回家,洗净后给儿子吃。没想到儿子从小娇生惯养,哪能吃下草根?“铁公鸡”没办法,只好把草根熬成汤,再给汤里加些糖,哄着给儿子给儿子喝。几天后儿子的病果然好了。“铁公鸡”非常高兴,为了记住这种挽救了儿子性命的草药,他决定给这种草药起个名。起个什么名呢?他想来想去,觉得这种草药原来是当柴烧的,自己又姓胡,就叫它“柴胡”吧!

很快,柴胡能治病的消息便传开了。此后人们一看见柴胡就想起了胡财主,却不知道其实最早发现柴胡能治病的是胡财主家的长工张二娃。

道光皇帝选太子 道光皇帝选太子的故事(三)

清朝咸丰年间,邓少先出任江苏南通狼山镇总兵。邓少先虽然妻妾成群却没有一个儿子,唯有爱妾郑氏生有一女,因出生在七月初七乞巧节,遂取名“巧姑”。巧姑出生后,郑氏再也没有怀孕,邓总兵从此把对子女的爱全都集中在巧姑身上。

巧姑十岁这一年,邓总兵以千金聘请江右名士孙荇州为巧姑老师。孙先生家住距狼山镇不远的唐闸,他中年丧妻,无依无靠,遂将外甥李耀宗收为养子,改名“孙耀宗”。孙耀宗这一年12岁,亦随养父一起到邓总兵家,做了巧姑的陪读生。

光阴荏苒,转眼巧姑已经16岁,出落得亭亭玉立,光艳照人。加之她陪颖好学,四书五经。棋琴书画无不通晓,她父亲又身居总兵之职,慕名前来担亲的人络绎不绝。可是,几十个有权有势的有钱财公子哥儿们,巧姑竟无一相中。细心的母亲这才发现原来女儿早已有了意中人,他就是孙耀宗。

邓总兵知道这个消息后非常生气,说:“我乃堂堂一镇总兵,又只有这么一个掌上明珠,岂能随便把女儿嫁给一个穷书生。这件事我绝不会答应。”为了让巧姑死了这份心,邓总兵以巧姑学业已成,不需要再继续教书为由辞退了孙先生。

孙耀宗回家的当天的晚上。巧姑就病倒了。邓总兵开始以为女儿患了感冒,并没太再意。不曾想一连请了镇上几个名医,吃了不少汤药,巧姑的病非但没有丝毫减轻反而越来越严重了。眼看着好端端的一个人只几天时间便双目无光,面黄肌瘦,最后竟至茶饭不思,气息奄奄,邓总兵这才慌了手脚,连忙同郑氏商量办法。

女儿的病郑氏心里最清楚,她告诉邓总兵说:“巧姑的病十有八九与孙耀宗回家有关。俗话说,角铃还需系铃人,女儿的病除了孙耀宗恐怕没人能治得了。我看不是依了她,成全她们的婚姻吧。这都是命中注定的。”邓总兵闻言沉思良久,事关女儿性命,他不得不做出让步。http://www.tonghuaba.cn/

事不宜迟,邓总兵立即派两名统领火速到达唐闸镇,告诉孙荇州,说邓总兵愿意把女儿话配给孙耀宗,靖他马上派人携聘礼到邓总兵家求亲。

亲事就这样定下来了,巧姑的病也果然痊愈了,邓总兵和郑氏自然是欣喜异常。经两家协商,决定在明年春天为巧姑和孙耀宗完婚。

话说孙耀宗新婚大喜的前一天,孙荇州父子提前来到狼山镇,先暂时住在一家旅店里。第二天一大早,孙耀守即乘彩轿前往总兵府迎接新娘。眼看快要到达总兵府生大门前,孙耀宗远远看见总兵府衙岗哨林立,戒备森严,官差衙役们进进出出,匆匆忙忙,十分混乱,一点也没有办喜事的样子。

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孙耀宗连忙停下轿来打听。这一打听不要紧,差点没把孙耀宗吓死。原来,昨天晚上邓总兵被人刺死,而凶手不是别人,正是邓总兵最宠爱的郑氏。孙耀宗心想,出了人命案,非但新娘娶不成,贸然前往恐怕还会受到牵连。三十六计,走为上。想到这里,孙耀宗连忙调转轿头,返回住处。

道光皇帝选太子 道光皇帝选太子的故事(四)

清朝光绪年间,陕西关中李家寨有一大户人家,户主名叫戚子林。戚子林家有一条养了近十年的大黄狗“莉莉”。俗话说“狗通人性”,母狗莉莉就是一条极有灵性的狗。它两次智救主人的传奇故事至今还在当地广为流传。

戚子林从小便跟着父亲走南闯北做生意,由于他头脑活,嘴巴甜,不到20岁便开始独当一面,成为生意场上远近闻名的行家里手。戚子林非常喜欢爱犬莉莉,每次外出都毫不例外地让莉莉给他做伴。

那一年,戚子林在南方赚了一大笔银子后乘船踏上了回家的旅途。一天晚上,船停靠在码头后,戚子林草草吃了一点儿便饭后躺在船内休息。忽然,船身剧烈地晃动了一下,戚子林还没弄清是咋回事,就听船舱外传来一声断喝:“船内之人听着,明年的今天就是你的忌日。识相地赶快出来受死,免得弄脏了我的船!”

戚子林知道今天倒霉,遇上了强盗,但他久闯江湖,遇事沉着冷静。他心里非常清楚,和这些强盗硬拼只有死路一条。因此他决定先来个缓兵之计。于是他装出一副非常害怕的样子,颤微微地走出船舱,跪在船头,磕头如捣蒜,说:“好汉如能留我一个全尸,则不仅我随身携带的银两全部归你,还会再给你四百两黄金作为酬谢。”

强盗头子听罢哈哈大笑说:“这小子八成是被吓昏了头,你一死所有的东西全都归我所有,那里会另有四百两黄金?”

“好汉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我身上藏有四百两黄金的银票,只要我在上面签字画押便可在前边一家票行里兑出黄金。好汉若能将我手脚捆绑后裹在草席之中,抛进河里,让我落个全尸,则我便在银票上签字画押。”

强盗头子心想,这小子倒也诚实。我若将他手脚捆紧,投进河里,他纵使有再好的水性也难免一死,遂答应了他的要求。

戚子林和强盗周旋时,莉莉卧在船舱内,静观其变,一动也没有动。强盗们刚把戚子林投进河里,她随即纵身跳进河里,用嘴咬住草席,奋力向岸边游去。终于,她借着水的浮力将戚子林拖到了岸边。然后,她不顾劳累直朝河岸不远的寺庙奔去。因为天黑寺庙大门已关,莉莉不顾疼痛,奋力用爪子抓门。

寺庙里的和尚听到响动,打开了庙门。庙门刚一打开莉莉便用嘴咬住和尚的裤腿朝外拖。和尚感到奇怪,随莉莉一起来到岸边,看见草席裹了一具尸体,扭身便走。莉莉连忙咬住和尚的裤腿不放,和尚只好解开草席,用手探了一下戚子林的鼻子,发现还有一丝气息,这才将他抬回寺庙抢救。http://www.tonghuaba.cn/

第二天,戚子林终于醒了过来。他将遇难经过给和尚讲了一遍,最后说:“强盗们肯定要在那家票行里兑付黄金。如果我们从陆路抄小路直奔衙门告状,让衙门派人守候在票行门口,定能将强盗们一网打尽。希望大师以慈悲为怀,除恶务尽,救人救到底。”和尚听罢,双手合十,道了一声“阿弥陀佛”,即随戚子林一起上了路。

事情的结果正如戚子林所料,强盗们在票行门口全部落入了法网。就这样,戚子林在莉莉的帮助下不仅保全了性命,而且保住了自己的全部财产。从此,戚子林更加喜欢莉莉了。

道光皇帝选太子 道光皇帝选太子的故事(五)

清朝道光年间深秋的一天早晨,天刚刚麻麻亮,湖北京山县顺风客栈大门就“吱呀”一声打开了,从客栈里走出了一位30岁的和尚。和尚胸前挂了个黄色的布袋子,沉甸甸,鼓囊囊地,不知道里面装的是什么宝贝。走出客栈后,和尚回头张望了一下,见街人行人稀少,转身急匆匆地朝县城外走出。

突然,有人“扑通”一声跌倒在和尚身后,双手紧紧抱住了和尚一条腿,大声说道:“师父,行行好,给我一口饭吃吧!”和尚回头一看,原来是个蓬头垢面的乞丐,他使劲甩了甩腿,极不耐烦地说:“走,快点走,别耽误我的事!”可是由于乞丐用力太大,和尚被紧紧抱着的双腿像房间里的柱子一样,纹丝不动。和尚无奈,只好从衣袋里掏出几两碎银子递给乞丐,说:“臭乞丐,拿上银子快滚吧!”

那知乞丐接过碎银子,看也不看,顺手装在口袋里,说:“师父,你真是打发要饭吃的,这点银子根本不够我花,你就再发发慈悲,多给我一点银子吧。”

这时东方已经发亮,大街上的行人不断增加,和尚身边很快就围了十多个人看热闹。和尚本想对这个无理取闹的乞丐大发脾气,但见周围人多只好耐着性子说:“你沿街乞讨,我给你一把碎银子你还贪心不足,究竟想干什么?”乞丐回头看了一眼围观的人,突然站起身来,指着和尚大声喊道:“快抓小偷,他刚才偷了我的银子!”

和尚冷笑一声说:“笑话,我偷你银子,你有银子让我偷吗?”围观之人见这个乞丐出尔反尔,反复无常,交头接耳,议论纷纷,对乞丐的言行表示强烈不满。乞丐见形势对自己不利,忙指着和尚辩解道:“大家别听他胡说八道,他真的偷了我的银子。不信,大家问他敢不敢和我一起到衙门里走一趟?”

“我又没偷你银子,凭什么要和你到衙门里去?”听说要去衙门,和尚把头一扭,断然拒绝。

“俗话说,身正不怕影子斜。既然你没偷我银子,和我到衙门走一趟又何妨?”乞丐则理直气壮地说。

“我……我还有急事要办呢?”说罢,和尚转身欲走。乞丐见状“扑通”一声又紧紧抱住了和尚的腿不放。和尚见甩不掉乞丐,恼羞成怒,抬手给了乞丐一耳光。乞丐虽然挨了打却依然紧紧抱住和尚大腿不放。正在这时,县衙里的李捕头领着一帮捕快赶到这里,不由分说将二人一起带回县衙。http://www.tonghuaba.cn/

乞丐纠缠和尚一事县衙是怎么知道的?原来围观之人中有一人是当地里正,里正见乞丐前后说法不一,死死缠住和尚不放,知道其中必有缘故,连忙跑到县衙里去报告。陈县令接报后立即命李捕头带领衙役将二人带回衙门审问。

大堂之上,陈县令首先问乞丐说:“你叫什么名字?你为什么缠住和尚不放?”乞丐回答说:“禀老爷,小人名叫杨三儿,这位和尚偷了我的银子。”

陈县令又问和尚说:“你一个出家之人,本应该六根清静,为何还要偷人家银子?”和尚说:“阿弥佗佛。我不但没有偷过他银子,刚才还赏给他了几两碎银子。请老爷明察秋毫,不要冤枉了贫僧。”和尚话音未落,乞丐说抢先说道:“老爷,他偷没偷我的银子,您看看他胸前袋子里的陶罐就知道了。”

闻听此言,和尚双手下意识地紧紧抱住胸前的陶罐。李捕头见状一声令下:“速将和尚陶罐拿来让老爷观看。”两名如狼似虎的衙投闻声扑到和尚面前,欲强行夺下他手里的陶罐。那知两名衙役还没有走到和尚身边,就见和尚一手抱罐一手出掌,他们还没弄清是怎么回事就被打倒在地。李捕头见状大怒,一个箭步上前与和尚战在一起,众衙役亦一涌而上。和尚虽武功高强,无奈既要顾及胸前的陶罐,加之好汉难及三只手,李捕头和众衙役们个个也都是好汉,所以很快就被制服了。

以上内容是关于道光皇帝选太子和道光皇帝选太子的故事的内容,小编幸苦为你编辑整理,喜欢的请点赞收藏把。

标签:道光皇帝选太子的故事

标题:道光皇帝选太子 道光皇帝选太子的故事

链接:http://m.zhaichaow.cn/sucai/gushi/12334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