忻州寇五民间故事
你现在阅读的是一篇关于忻州寇五民间故事的文章,里面有丰富多彩的内容,还有给你准备和忻州寇五民间故事的精彩内容哦。
忻州寇五民间故事(一)
从前有个姓寇的大财主,良田千顷,牛羊无数,四合大院好几处,可就是没有儿子。一连纳了五六房小老婆,先后也生了四个孩子,可都没能活到一百天。也不知是命里注定,还是凑巧,寇大财主年过半百竟得了个胖小子,喜得他站也不安,坐也不宁,取名叫寇五。可谁知,小寇五长到两岁多了还没有笑过一次,寇财主急得团团转,常常为这夜里睡不着觉。求罢神又拜佛,寻了医再访道,可不管怎样折腾,小寇五还是板着个脸。一天,一个小丫环端饭不小心打了碗还撒了一身饭,吓得缩成一团,寇财主眼瞪得象铜铃,操起个小板凳正要发作。谁知,小寇五第一次裂开小嘴笑了。这可把财主一家高兴坏了,不仅没打那个丫头,还赏她一顿好饭。从此,财主一家为讨小寇五的欢笑,摔盆打碗,好不热闹。好在财主家有的是钱,打了买,买了打,打了再买。
) d" h3 R& ]4 Z(yuanpingren.com)--原平人的网上家园 寇五一天天长大了,看别人打盆摔碗早看腻了,于是自己亲自动手去打。他不仅打碗,有时还砸锅打瓮。为此,财主不仅花钱心疼,有时还弄得吃不上饭。 一次,财主的舅舅来了,丰盛的晚饭眼看就要熟了,可寇五砸锅的兴趣来了。搬起石头直奔厨房,烧饭的老婆赶紧躲藏。当着客人的面,寇大财主实在看不下去了,就硬着头皮上去拦挡。小寇五反倒来劲了,不仅砸了锅,打了瓮,弄得满地是水,还嚷着要烧房。最后,房虽未烧,可锅一时买不回来,财主又气又饿又丢面子,捱到第二天,只好在下人身上出气。" [% @4 a/ T4 R* o W0 }* F
寇财主以前因为没有儿子不顺心,自从有了寇五后也没有一天安宁。小财主整天摔盆打碗倒乐得自在,可老财主却渐渐染上了愁眉不展的病症。他也试着摔盆打碗,可直打得腰酸腿疼也还是高兴不起来。一天,寇财主闷得慌,管家附耳低言:"少爷已经十岁了,该请个师父教教,兴许能改改这打碗的毛病"。财主听了,连连点头,赶忙派他去请先生。可谁知,一连请了十来个有名的先生,都吃不了这碗饭。不是被寇五打跑,就是财主听了寇五的告状把先生赶走。寇五依旧恶习未改,有时还到集市上乱打乱砸,吓得一些小商贩绕街乱跑。
4 w3 I0 F8 a6 D7 l(yuanpingren.com)--原平人的网上家园 一天,一个自称为“教书”的先生找上了门,说愿意当寇五的老师。并且打了保票能让寇五改掉摔碗的毛病。寇大财主自然高兴,虽然工钱要得贵了点,寇财主也只好认啦。说也奇怪,自从这个“先生”来了后,寇五果真不摔碗了,也不到外面闯祸了。每天饭还没吃完拔腿就往书房跑,嚷着要先生教“书”。财主见寇五这样用功学习,心下自然欢喜。问寇五识得多少字了,寇五总是答非所问:“这‘书’学得真来劲”。这些天,寇财主虽然省心了,可又觉得奇怪。一天,寇大财主踱着方步来到书房想看个究竟,离书房还很远,就听到噪噪闹闹。起初,还以为是背书,待推门一看,原来是“押宝”赌钱,这可把财主气坏了。一把揪住“先生”就要打,这“先生”不慌不忙的反问:“你凭什么打我?寇五打盆摔碗了吗?出去闹事了吗?”寇财主气咻咻地说:“我花钱叫你教少爷念书,谁叫你教耍钱?嗯!”先生说:“我就是来教他耍钱的,不耍钱能输钱吗?我教的是输钱的输”。寇财主一时语塞,叱骂着要赶“先生”走。“先生”倒不在乎,卷起行李就走,寇五一看急了,嚷着又是烧房,又是跳井,谁也拦不住。这可让寇大财主左右为难。管家一看这阵势,又在财主面前附耳低言。财主犹豫半天,只好取消赶走先生的打算。从此,寇五更加无所顾忌。押宝、麻将、骨牌……样样都能来几下。财主经这一气,大病一场,再也爬不起来了。他思前想后,担心寇五会踢完家产受穷。于是就雇人盖了十间大瓦房,在每块瓦下面扣了一个元宝。临死前,把寇五叫到跟前反复叮咛:以后没钱用的时候,千万记住要把这十间房零拆的变卖,不要整卖。他满以为这样会使寇五免遭贫困,可寇五压根就没有听进去。
寇财主一命呜呼后,寇五年纪也逐渐大了,胆子更大了。吃、喝、嫖、赌、抽,样样俱会。没几年就把寇家几辈的家产踢了个精光。连那十间大瓦房也早卖给别人。再没有可卖的家当了,寇五就跟着鼓手班子学了吹鼓手,混碗饭吃。一天,他背着鼓在他姑姑村里送殡,他姑姑见他破衣烂衫,蓬头垢面,想起寇家祖辈荣华富贵,竟落得这个下场,忍不住落下泪来。寇五见状,还以为他姑姑是心疼他,怕他背着大鼓压坏,就赶忙跑到姑姑面前解释:“姑姑,这鼓一点不重,是空的,你不信?这鼓真是空的!”
这是原平一带流传着一句脍炙人口的歇后语:"寇五的鼓———空的"。
从前有个姓寇的大财主
从前有座山,山里有个庙,庙里有个和尚,和尚。。。。晕,我忘了。
挤奶
某日公车上来了一位小姐,手上提了一瓶鲜奶。当公车驶到了一个大站,眼看人越来
越多,挤得连喘气都有困难……
不一会小姐拿的鲜乳竟然被人潮挤破了鲜乳沾满了她的丝袜。小姐气极败坏的说:讨
厌!!不要挤啦!人家的奶都给你挤出来了。
___
二黄毛挑水浇葡萄,葡萄架摇了。哈咧二黄毛跑咧!
忻州寇五民间故事(二)
满族,中国北方少数民族,散居中国各地。源于女真。1616年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各部建立“后金”政权。1635年皇太极改女真族为满洲(Manju)简称满族。
满族本来有自已的语言、文字,满文创制于16世纪末,是借用蒙古文字母创制的。17世纪四十年代,满族大量入关后,普遍开始习用汉语文 。
满族曾信仰萨满教,崇拜祖先,有祭天、祭祖的习俗。后来,受佛教、道教和儒家思想影响,崇拜对象变得多元化。满族是一个十分注重礼节的民族。
满族入关之前民间文学十分丰富,以神话、传说、歌谣的形式代代相传。入关之后,吸收汉文化的精华,出现了很多著名的文学家、诗人、书画家。如清代词人纳兰性德、《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文学家老舍、端木蕻良等。
张承志的长篇史诗小说《心灵史》,讲述回族等少数民族在满清残酷统治下毫不妥协的反抗,为着心灵的信仰,不惜在两百年间的大迫害与大屠杀中牺牲50万人的故事。从这本书里,你可以看见荒凉的大西北中炽热的理想和沸腾的热血。
看过这本书,感觉超级震撼,又看了一下浙大哲学专家李咏吟的文学理论《通往本文解释学——以张承志的创作为中心的思想考察》,对《心灵史》的理解又有了很大的提升。“世纪文学六十家”丛书里张承志那一本的序言中专家评价《心灵史》是“一部令人震惊的奇书和空前的巨著”,《心灵史》还是清华大学传播学的一本推荐读物,似乎还是香港大学的推荐读物,此外它还是90年代最有影响力的十本长篇之一,它以人道人心人性为基点的历史评价方式,别具一格的叙述手法,新颖而深邃的立意及其轰动性的影响力成为中国最重要的历史文献之一。
总之,非常值得一看。
忻州寇五民间故事(三)
在很早很早以前,因为后羿射日立了功,不久,后羿娶了个美丽善良的 妻子,名叫嫦娥。人们都羡慕这对郎才女貌的恩爱夫妻。
一天,后羿到昆仑山遇到王母娘娘,便向王母求得一包不死药。据说,服下此药,能即刻升天成仙。然而,后羿舍不得撇下妻子,只好暂时把不死药交给嫦娥珍藏。嫦娥将药藏进梳妆台的百宝匣里,不料被蓬蒙看到了。
三天后,后羿出去打猎,心怀鬼胎的蓬蒙假装生病,留了下来。等后羿走后不久,蓬蒙手持宝剑闯入内宅后院,威逼嫦娥交出不死药。
嫦娥知道自己不是蓬蒙的对手,危急之时她当机立断,转身打开百宝匣,拿出不死药一口就吞了下去。 嫦娥吞下药,身子立时飘离地面、冲出窗口,向天上飞去。由于嫦娥牵挂着丈夫,便飞落到离人间最近的月亮上成了仙。
被逼无奈版
传说古时候,天空突然出现十个太阳,使大地冒烟,人们再也活不下去了。
有一个强大的英雄叫后羿,他决心要减轻平民的痛苦。后羿爬上昆仑山的山顶,用尽全力,拉满了众神的弓。一口气射下九个太阳。他对天上最后一个太阳说:“从今以后,为了人民的利益,你必须每天按时升降!”
后羿伤害了百姓,大家都尊敬他。许多人崇拜他当老师,向他学习武术。有一个叫凤梦的人,是个奸诈贪婪的人,在后羿的门下和所有的人朝拜。
后羿的妻子,嫦娥,是一个美丽善良的女人。她经常帮助那些非常喜欢她的贫困村民。一天,昆仑山西侧的皇后给后羿一片仙药。据说服用这种药的人不仅可以长生不老,而且还可以长生不老。但是,后羿不想离开长安,所以她让她把仙药藏在宝箱里。
不知怎么的,这件事被冯蒙知道了,他想得到后羿的灵丹妙药。8月15日上午,后羿假装生病,准备带着徒弟出去,留下来。晚上孟拿剑的时候,他急不可待地冲进后羿家,强迫嫦娥交出丹药。嫦娥心里想,
让这样的人服用长生不老药,不会伤害更多的人。因此,她机智地面对孟蒙。当嫦娥拒绝交出长生不老药时,他把盒子翻过来,到处找。看到宝箱就要找到了,嫦娥上前一步,拿出灵丹妙药,一饮而尽。
嫦娥吃了药,突然飞走了。她飞出窗外,穿过银色的乡村,飞得越来越高。一轮明月挂在蓝天上,嫦娥正朝着月亮飞去。
后羿出去了,没带妻子嫦娥就回来了,他焦急地冲出门外,看见天上的明月,圆月上的树影,
还有一只兔子在树下蹦蹦跳跳。啊!我妻子站在一棵桂树旁,深情地凝视着自己。嫦娥!嫦娥!后羿哭着拼命地追赶月亮。但当他向前追了三步,月亮后退了三步,追不上了。
村民们非常想念嫦娥。他们把嫦娥最喜欢的食物放在院子里,远远地祝福她。从那时起,8月15日就成了中秋团圆的节日。
传说嫦娥是后羿的妻子,因为吃了不老药而飞上天成仙的。由于牵挂自己的丈夫飞到离人间最近的月亮上,从此一个在天上一个在地上不能团圆。
老百信们知道后,就在每年的八月十五这一天在自家的后园摆上香案,点上香烛乞求平安。幸福。后来中秋节就代表“团圆”。
如果我是后羿,我一定会求王母娘娘再给我一包不死药吃了,上天去找嫦娥团圆。多幸福呀!
嫦娥奔月:中国上古时代神话传说故事,讲述了嫦娥被逢蒙所逼,无奈之下,吃下了仙药西王母赐给丈夫后羿的两粒不死之药后飞到了月宫的事情。
有关恒娥的神话传说,见于商代至战国时的典籍《归藏》,其中对照卦象解释可能为夫妻,东汉高诱注解《淮南子》明指出嫦娥是后羿之妻。后羿的妻子恒娥,因汉代人避当时皇帝刘恒的讳,之后名字改为嫦娥(一作常娥)。
远古时有一年,天上出现了十个太阳,烤得大地冒烟,海水枯干,老百姓眼看无法生活下去。 这事惊动了后羿,他登上昆仑山顶,运足神力,拉开神弓,一气射下九个的太阳。 后羿立下盖世神功,受到百姓的尊敬和爱戴,不少志士慕名前来投师学艺。奸诈刁钻、心术不正的蓬蒙也混了进来。 不久,后羿娶了个美丽善良的妻子,名叫嫦娥。后羿除传艺狩猎外,终日和妻子在一起,人们都羡慕这对郎才女貌的恩爱夫妻。 一天,后羿到昆仑山访友求道,巧遇王母娘娘,向王母求得一包不死药。据说,服下此药,能即刻升天成仙。 然而,后羿舍不得撇下妻子,只好暂时把不死药交给嫦娥珍藏。嫦娥将药藏进梳妆台的百宝匣里,不料被蓬蒙看到了。 三天后,后羿率众徒外出狩猎,心怀鬼胎的蓬蒙假装生病,留了下来。 待后羿率众人走后不久,蓬蒙手持宝剑闯入内宅后院,威逼嫦娥交出不死药。 嫦娥知道自己不是蓬蒙的对手,危急之时她当机立断,转身打开百宝匣,拿出不死药一口吞了下去。 嫦娥吞下药,身子立时飘离地面向天上飞去。由于嫦娥牵挂着丈夫,便落到离人间最近的月亮上。后羿回到家,侍女们哭诉了白天发生的事。后羿既惊又怒,抽剑去杀恶徒,蓬蒙早逃走了。气得后羿捶胸顿足哇哇大叫。悲痛欲绝的后羿,仰望着夜空呼唤爱妻的名字。这时他惊奇地发现,今天的月亮格外皎洁明亮,而且有个晃动的身影酷似嫦娥。 后羿急忙派人到嫦娥喜爱的后花园里,摆上香案,放上她平时最爱吃的蜜食鲜果,遥祭在月宫里眷恋着自己的嫦娥。 百姓们闻知嫦娥奔月成仙的消息后,纷纷在月下摆设香案,向善良的嫦娥祈求吉祥平安。从此,中秋节拜月的风俗在民间传开了。 嫦娥奔月的故事以鲜明的态度和绚丽的色彩歌颂、赞美了嫦娥,与古文献有关嫦娥的记载相比较,可见人们对嫦娥奔月的故事做了很多加工,修饰,使嫦娥的形象与月同美,使之符合人们对美的追求。 与现代流传甚广的“嫦娥奔月”相左,《全上古文》辑《灵宪》则记载了“嫦娥化蟾”的故事:“嫦娥,羿妻也,窃王母不死药服之,奔月。将往,枚占于有黄。有黄占之:曰:‘吉,翩翩归妹,独将西行,逢天晦芒,毋惊毋恐,后且大昌。’嫦娥遂托身于月,是为蟾蜍。”嫦娥变成癞蛤蟆后,在月宫中终日被罚捣不死药,过着寂寞清苦的生活,李商隐曾有诗感叹嫦娥:“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忻州寇五民间故事(四)
3月6日,台湾选手张富原和星光大道优秀选手苏丹演唱的歌曲是《无言的结局》。满场就这一首歌是最大众的歌曲,我真的怀疑你怎么会想不起来。
《戏说台湾》,是一部台湾电视剧。由金腾国际传播制作,自2001年7月30日开始,每周一至周五的晚上七点半于三立台湾台播出三十分钟,假日播出二小时。该剧搜罗台湾各地乡野故事,制作出趣味且富教化意义的系列故事剧集。为台湾最长寿的古装电视剧系列。
忻州寇五民间故事(五)
好词:贪得无厌、镶金嵌玉、山珍海味、失魂落魄、战战兢兢、死去活来、假心假意、安安心心、暗暗庆幸、和颜悦色、金光闪闪、乱蹦乱跳、暴跳如雷、无声无息、东歪西倒、白雪覆盖、喷珠吐玉、灿烂夺目、眼花缭乱、耀武扬威、东歪西倒、咬牙切齿、乌云密布、雷鸣电闪、震耳欲聋、电光闪闪、一心一意、冒冒失失、客客气气、有志者,事竟成、香飘四溢、强横威胁、
好句:但是,他却象贪婪的强盗一样,搜刮着人民的每一块沾满汗渍的钱币。渐渐的,班台丑陋的面容,变得端正而英俊;他那瘦猴似的身子,也一天天健壮起来。她那明朗的、纯洁的、银铃般的笑,真是能让死人重新复活,老人变得年青。姑娘却象一只灵巧的小鸟,“格格”地笑着,飞快地跑着,一会儿在东,一会儿在西,一会儿跳上宝座,一会儿绕过台阶。国王就象一只笨拙的狗熊,不是踢倒了椅子,就是碰破了额头。谁正直就是长官,谁慈爱就是父母。少年呀,你为我们除掉了吸血的恶魔,我们推举你当新的国王。这一夜,他又懊悔,又痛恨,又害怕,翻来复去睡不着。
民间故事
一、媒神之祖
女娲是被中国民间广泛而长久崇拜的一位女性神,她被看成是创世神和始祖神。传说女娲能化生万物,她的最伟大的业绩一是炼石补天,二是抟土造人。
女娲在造人之前,于正月初一造出鸡,初二造出狗,初三造羊,初四造猪,初五造牛,初六造马。到了初七,开始以黄土和水造人。考虑到人要代代相继,善衍不绝,于是创建了婚姻制度,促使男子与女子结合以生儿育女,于是女娲就成了第一个媒人,被后世尊奉为媒神,又称“高禖”,这在本书第二章已述及。人们祭祀这位婚姻之神典礼十分隆重,修了女娲娘娘庙或高禖庙,用太牢(猪、牛、羊三牲齐备)这一最高礼节来祭祀她。这些庙至今在山东洛宁、山西河津、江西雩都等地区还有保留。女娲之神的出现反映了母系氏族社会中婚姻以妇女为中心,女族长掌握着全族的婚姻大事。
二、牛郎织女
牛郎织女的故事是中国四大传说之首(中国的四大传说是“牛郎织女”、“嫦娥奔月”、“孟姜女”、“梁山伯与祝英台”,都是歌颂男女真诚的爱情的)。牛郎与织女最初源于原始信仰中的星辰崇拜,是星宿的神化与人格化。中国有不少神的传说都是源于此,如二十八宿、青龙、白虎、朱雀、玄武、魁星、南极老人星等。
牛郎星即牛宿,又叫牵牛星,是二十八宿之一,为北方玄武七宿的第二宿。织女星又叫天孙,在银河西,和银河东的牵牛星相对。
东汉以后,牛郎织女的爱情故事就在民间流传。大意是织女是玉皇大帝的孙女,爱上了人间的牛郎,结为夫妻,十分恩爱,并生有一子一女。玉帝察觉此事,便派王母娘娘下凡押织女回天庭受审,一对恩爱夫妻被活活拆散。牛郎悲痛万分,在老牛的帮助下追上天去,快追上时,王母娘娘拔下头上金簪一划,出现了天河,牛郎、织女被天河阻隔,只有对河而泣。此事感动了玉帝,允许他们每年七月七日,由喜鹊架桥, 在天河相会。 以后,七月初七这一天就变成了民间的一个节日,被称为 “七巧节”、“乞巧节”。姑娘、媳妇们在这一天要穿针引线乞巧——向织女乞求智巧、灵巧。
三、月神
月神,是中国民间流传最广的神仙之一。月神又叫月光娘娘、太阴星主、月姑、月光菩萨等。崇拜月神,在中国由来已久,在世界各国也是普遍现象,这是源于原始信仰中的天体崇拜。在黑夜中,月亮给人带来了光亮;月色朦胧,又会使人产生许多遐想,许多美丽动人的故事因此产生,“嫦娥奔月”就是其中著名的一个。传说嫦娥是后羿的妻子,后羿因射九日,得罪了天帝,把他们贬在人间,后来,后羿得了西王母的长生不老药, 嫦娥偷吃后升天而去, 住于月宫,就成了月神娘娘。《山海经》、《搜神记》等古籍中都记有此事。
此后,月神就较普遍地为民间供奉。我国古代男女热恋时在月下盟誓定情,拜祷月神。 有些分离的恋人也拜求月神祈求团圆。 元代大戏剧家关汉卿就写过一出《拜月亭》。《西厢记》里的崔莺莺也虔诚地对月神倾诉希望遇到意中人的情怀。清人丁耀亢所著的《续金瓶梅》第十八回中,一对痴男怨女郑玉卿和银瓶私尝禁果后,推开窗户,双双跪倒,对着月
闷来时独自在月光下,想我亲亲想我的冤家。月光菩萨,你与我鉴察:我待他的真情,我待他的真情,哥!他待我是假!
我国有许多少数民族也盛行拜月的风俗。如苗族就有“跳月”的活动,青年男女在“跳月”中,寻求心上人,倾吐爱慕之情,永结同心。
传说,傣族家乡美丽富饶,人民丰衣足食。后来,来了一个火魔,整日横行霸道,为非作歹,把傣族家乡变成酷热干旱、五谷不生的地方。人民对火魔恨之入骨,千方百计想消灭它。
火魔接连抢了7名年轻美貌的傣族姑娘。其中最小的姑娘叫依香(也有说叫南粽布的),她骗取了火魔的宠爱,在傣历六月的一天陪火魔饮酒。
当火魔喝醉了的时候,侬香故意吹捧火魔的本领说:“你什么都不怕,真了不起。祝大王千秋万岁!”火魔喝醉了酒,得意忘形,脱口而出:“我什么都不怕,就怕一样:怕我自己的头发丝勒住我的脖子。”
浓香趁火魔醉得酣然大睡时,乘机从火魔头发上拔下一根头发,把火魔的头勒下来了。正当侬香惊喜交集的时候,那魔头却似一团火球,滚到那里烧到那里。
侬香大声呼叫,六姐妹急忙赶来,七手八脚把魔头提起来。说也怪,魔头一离地,火就灭;一着地,火又起。
于是七姐妹只得轮流抱住魔头,不让它落地。魔头滚烫,大家只能不停地泼水降温。她们一人抱一年,直到7年以后,魔头才死去。
七姐妹为民除了害。从此,傣族人民为纪念她们的功劳,每年傣历六月都要举行泼水节,庆贺打败妖魔的胜利。年轻人放鞭炮、赛龙船、载歌载舞,持续三四天。
这个民间传说小故事反映了人类战胜旱灾、祈求丰收的愿望。
——泼水节的由来
以上内容是关于忻州寇五民间故事和的内容,小编幸苦为你编辑整理,喜欢的请点赞收藏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