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家神贴 苗家神贴磁疗药膏

国学素材成语故事

苗家神贴 苗家神贴磁疗药膏

独渡天穹围观:℉更新时间:08-19 21:10

你现在阅读的是一篇关于苗家神贴的文章,里面有丰富多彩的内容,还有给你准备苗家神贴磁疗药膏和苗家神贴的精彩内容哦。

苗家神贴 苗家神贴磁疗药膏

苗家神贴 苗家神贴磁疗药膏(一)

1941年夏末秋初的一天,湖南南部桂东县城里来了个走方郎中,六十多岁,瘦高的身材,双目炯炯有神,一身黑粗布旧长衫。人们不知道他姓甚名谁,来自何方,只知道他是苗家人,再加上他的膏药确有神效,不管再难治愈的疖疮痈疽,他只要一贴膏药上去,保证是药到病除,因此人们都叫他“苗一贴”。

有几个穷苦力路过这里,见人们把老先生说得如此神乎,便生出试试的念头。他们各自把患处裸露给“苗一贴”看。“苗一贴”仔细看了看,拣起几贴膏药夹在手指缝中,就着身边的盆炉烤了烤,便随手朝患处甩去,“啪!啪!啪!”三贴膏药就不偏不斜地分别贴在一人的脚后跟,一人的小腿弯,一人的脚踝子,围观的人群响起一片喝彩声!

一袋烟工夫,这三个人便觉得贴膏药处有一股凉丝丝的气儿直朝肉里钻,舒服极了。又过了一顿饭工夫,“苗一贴”伸手把他们的膏药一个个揭去,只见脓血流出,溃肉脱落,露出红鲜鲜的新肉来。

“苗一贴”捋捋胡须朝这三个人笑了笑,说:“诸位,贵恙已除,请尊便!”

三个人还满脸疑惑。其中那个矮个子性情粗犷,来时是瘸瘸拐拐的,一咬牙朝地上猛踢一脚,竟一点也没觉得痛,不禁咧开大嘴连声叫道:“神贴!真是神贴!”

这时,来了两个日本人,一个是日本宪兵队长,一个是日本高级医官。

日本医官说:“苗先生,神术大大的!你我的同行,请教大大的。”

宪兵队长也趋前一步:“请先生到宪兵队的干活!害怕的不要。”

围观的人都替这郎中捏把汗,宪兵队是虎狼窝呀!没想到这老头竟很快地笑着答应:“太君既然看重老朽的这点医术,烦请带路!”边说边收拾盆炉旁摆放着的膏药。

“苗一贴”被“请”到宪兵队,宪兵队长和医官恭恭敬敬地奉茶上点心,好吃好喝地招待了一番。“苗一贴”挺安然的,上茶就喝,摆席就吃。午宴后,他还香甜地睡了一觉。醒来后,正喝着茶时,宪兵队长和医官来访了。

宪兵队长笑眯眯地对“苗一贴”说:“苗先生,你我朋友的相交,可以?”

“苗一贴”乐呵呵地回答:“高攀!高攀!”

宪兵队长又说:“朋友的了,大大的好。”随手从衣兜里掏出一沓钞票放到“苗一贴”面前桌上,“钞票大大的给你,你的膏药的给我?”

“苗一贴”捋须大笑:“既然朋友了,你要几贴膏药还需钱买?”“苗一贴”推还钞票,又顺手递过装着膏药的破布袋,“就这些了,全给太君,朋友的相交!”

宪兵队长同医官相视一笑,提起膏药袋走了。之后的两天,宪兵队长和医官未曾露面。“苗一贴”照旧有人伺候吃喝。

苗家神贴 苗家神贴磁疗药膏(二)

在一座青山下,有一个十来岁就失去爹娘的小伙子,以担柴为生。一天中午,烈日当空。他担着柴正往回走,只听见背后传来女孩的声音:“担柴的哥哥,把我带回去吧。”他放下担子,往后边看去,却没有发现一个人影。当他担起柴正要起身时,身后又传来女孩的声音:“担柴的哥哥,把我带回去吧。”转身看去,还是没有发现一个人影。他侧耳静听,又顺着声音的方向望去,不远的路边有一朵刺玫花红艳艳的,格外耀眼。会不会是刺玫在呼唤?小伙子一愣。他小心翼翼地摘下那株刺玫,留了五六片绿叶,将刺玫花插在柴捆中间,接着赶路。

太阳愈来愈烈,天气越来越热,小伙子觉得担子比往天重得多。再看看那刺玫花也被晒焉了。他不禁将刺玫丢在路边,觉得担子轻了不少。这时,身后又传来女孩的声音:“担柴的哥哥,把我带回去吧。”小伙子放下担子,他转身看去,那刺玫花又变得格外鲜艳。他返身去拾起刺玫。又把刺玫插在柴捆中间,继续赶路。天气更热了,担子更重了,那朵刺玫花也更焉了。小伙子又把刺玫丢在路边。身后又传来女孩的声音:“担柴的哥哥,把我带回去吧。”小伙子放下担子,回过身来,他看见刺玫花开得更明艳了。他返身去拾起刺玫。又把刺玫插在柴捆中间,继续赶路。让他奇怪的是,花儿不再焉了,而是一直都很娇艳。他肩上的担子也非常轻,就像没有重量似的,脚下就像生了风似的。没有多久,他就到了集市,很快就把柴卖了,价钱也不错。他回家后,就把刺玫插进一个盛满水的瓦罐里。这时,他觉得刺玫花似乎长高了一截,花儿开得更大,更妖艳了。他好喜欢呀!目不转睛地盯着花发呆。

第二天,小伙子又去砍柴。他觉得浑身有使不完的力气。他今天柴砍得特别多,柴捆子绑的特别大,挑柴觉得就像肩上没有什么东西,走起路来,健步如飞。他竟然卖了两趟柴。小伙子高高兴兴地奔回家。他闻到香喷喷的饭菜味道从自家灶房里飘了过来。进了灶房,揭开锅盖,只见锅里摆着还几个盛着各种炒菜的盘子。取出一个个盘子,下面是大米蒸饭。小伙子惊呆了。他细细地品味有生一来最丰盛的一顿饭菜。他看见刺玫还是那样娇媚。他给瓦罐里换了清水。他晚上睡得很香。http://www.tonghuaba.cn/

天亮后,小伙子还去砍柴。他又轻轻松松地买了两趟柴,价钱不错。回家后,锅里会是摆满了饭菜。菜没有和昨天重复的。他美美地享用着。他看见刺玫还是那样娇艳地开着。他给瓦罐里换了清水。他晚上睡得很香。几天都是这样。小伙子很奇怪:谁会给自己做饭?他决定弄个清楚。他还是不忘给花换水,刺玫还是开得非常妩媚。

这天,小伙子照着往常的样子,把砍刀别在腰上,扛着扦担,往山路走去。走了一半路,他返身往回走。到了自家附近,他轻脚妙手地溜到灶房窗边,偷偷地往里瞅了一眼。灶房里可热闹了!小小的屋里,有几个姑娘在忙着,有洗菜的,有切菜的,有切肉的,有淘米的……姑娘们都很漂亮,有穿粉色衣服的,有穿紫色衣服的,有穿红色衣服的,有穿白色衣服的,有穿黄色衣服的……一个穿红色衣衫的姑娘在给她们安排着。小伙子悄悄地离开。到了往天吃饭的时间,他还是假装一无所知的样子,照常回家享用美餐。他又给刺玫换了清水。刺玫花还是开得妖娆娇媚。

他看了两三天,不禁怦然心动:自己也该有个家了!这天,他乘着几个姑娘忙得不可开交的时候,迅速蹿进灶房,猛地将那个穿红衫的姑娘紧紧地搂在怀里。另外几个姑娘竟化成几缕轻烟,消失得无影无踪。

姑娘见无法脱身,就把实情告诉了担柴郎:自己是刺玫仙子。她看见担柴郎勤劳善良,就有意考验他,觉得他心肠好,就私下凡尘,暗中给他助力,他担柴自然轻了。又帮他做饭。她没有意想到,自己会被担柴郎留住,她已丢失了许多仙气,不能再返回仙界。担柴郎请求仙子做他的妻子。刺玫姑娘被她的诚心感动,答应嫁给她。二人结为夫妻。

婚后,夫妻二人恩恩爱爱,担柴郎更加勤快了,一天能卖两三趟柴。每天她吃着妻子做的美食,不住地欣赏她的美貌,竟然常常发呆,他有点舍不得离开妻子了。后来,他买来笔墨颜料,给妻子画了一幅肖像。这下可好了。他砍柴累了,看看妻子画像,就觉得不累了。担柴的时候,把画像挂在柴捆上。看了还想看,越看越爱看。妻子太美了,他要永远把妻子记在心里。担柴郎每天都是这样享受着妻子的美貌和美食。他太快乐了。

这天,他担柴往回走。他还是边走边看妻子的画像,陶醉在幸福甜蜜之中。这时,一阵狂风刮来,画像被风刮走。他急忙放下担子,去抢画像。可是画像随风越飘越高,越飘越远。任凭他怎样拼命追赶,都无济于事。那画像居然再也看不见了。他不禁放声大哭。

回到家里,他一声不吭。妻子问他,他伤心地说,对不起妻子,把画像丢了。妻子不停地安慰他。他还是很伤心。

画像落在一个大户人家的院子里。有人把画像拿给少爷看,他马上惊呆了,这那是平凡女子,简直就是仙女。他有几天都茶饭不思。老财主不得不吩咐下人找来画匠,照着画像,画了好几幅画。教人按图四处巡访。几天后找到担柴郎家里。老财主要将刺玫姑娘娶回家,做少奶奶。

担柴郞大声痛哭,他苦苦哀求不要带走他的妻子。老财主提出一个条件,他要担柴郞在三天之内,将撒在三亩地里的一斗谷子,一斗芝麻捡干净,这才能证明你有养活媳妇的能力。三天后如果担柴郞做不到,他们就要来抢刺玫去做少奶奶。那帮人走后,担柴郞放声大哭,他怎么可能三天把那么多的芝麻捡干净。他简直要愁死了。刺玫叫他不要发愁。她要担柴郞买来了许多刀纸。她折了许多纸鸽子。等老财主撒了谷子、芝麻后,夜里他们把纸鸽子放到地里。奇妙的是,那些纸鸽子竟变成了活的,不住地啄食地里的谷子、芝麻。一会儿,那些鸽子肚子胀鼓鼓的,再也不动了。夫妻二人把纸鸽子装进竹筐里,带回家里,拆开纸鸽子,把谷子、芝麻倒进细筛子里用筛,这样就把谷子和芝麻分开了。三天后,老财主的抢亲队伍来到担柴郞家,吹吹打打,好不热闹。当他们看见两个斗里装满了谷子、芝麻,又查看那三亩地里没有一颗谷子,芝麻后,不得不灰溜溜地滚蛋了。

从那以后,担柴郞和刺玫仙子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苗家神贴 苗家神贴磁疗药膏(三)

民国时期,有一个叫谢德宝的人。这人在当地是出了名的懒鬼,能坐着绝不站着,能躺着绝不趴着,好吃懒做,经常把家里赚来的几个钱偷去,到外面吃香的喝辣的。可这个人却有个极为凶悍的老婆李凤,整天对谢德宝喊打喊杀。

一日,谢德宝又把家里的钱偷去喝小酒了,喝得爽滋滋回来,刚进门,却被眼前的情形给吓到了。只见李凤一手叉腰,一手拿着劈柴的长刀,长刀所指之处是一个不足三岁大的孩子,孩子坐在椅子上呼呼大睡。

“你这个窝囊废,今天要不然我先杀了你儿子,再杀你,再杀我自个。要不然你就自己男人一点,自行了断去,我保证养好你儿子。你自个选!”李凤拉开架势,气势逼人。

谢德宝知道自己的确是个什么也不会干也不想干的废人,他叹了一口气说:“好吧,你要我死也行,你满足我一个条件,我就自己找个没人的地方了断了自己。”

李凤也爽快,道:“你还有什么混账条件就说,我全都尽力满足你。”

“我想吃一顿红烧香卤猪脚,加上烧酒。”谢德宝也不客气。

李凤二话不说,上街把自己陪嫁的首饰当了,买了猪脚煮给谢德宝吃。

谢德宝慢悠悠地吃完香喷喷的猪脚,对用鄙视的眼光狠狠地盯着自己的李凤说:“我记得,家里好像还有一只老母鸡……”

“我炖给你吃!”李凤沉住气,一字一顿地说。

谢德宝似乎还吃上瘾了,咂巴咂巴地喝完鸡汤后,说:“咱家好像还晒着几根腊肠……”

吃完腊肠,谢德宝已经撑得不行了,他打了个饱嗝说:“好吧,我这辈子也算活够了,我也不在这碍你的眼了,也的确委屈你了,我这就去死了。”

谢德宝从家里晃悠悠地出来,一路寻思着怎么个死法好。用刀抹脖子吧,太疼,还是算了。上吊吧,窒息更难受。撞墙吧,还是不敢。咦,这路怎么晃悠悠的,原来自己走到木板桥上来了。看来上天已经指明我的死法了,也好,我只要这么一跳就解决了。

谢德宝也没怎么犹豫,就这么轻轻一蹦就跳了。可是当他掉进河里的那一瞬间,他就害怕了,条件反射地抓住了一根桥墩的木头,死死抓住不放手。

谢德宝在被河水冲刷了一个多小时后,终于爬了上来。谢德宝累得躺在桥上再也不想动弹。也好,就这样睡觉吧,等睡着了,转个身掉下河里就好了,这样死最好。谢德宝心想。

就这样谢德宝睡了过去。迷糊中听见有人在喊他:“谢德宝,谢德宝!”

“睡觉呢,睡觉呢,别吵!”谢德宝嘟囔道。

“你的贵人到了,还不快去,就在那边坐着呢,赶快醒来。”那个声音说。

苗家神贴 苗家神贴磁疗药膏(四)

西昌的火把节非常有趣,我可以与为你讲解讲解,因为我曾经参加过这样的一个火把节。

“火把节”庆祝一共三天,火把节第一天:

火把节第二天:

传火。这一天,家家户户都聚集在祭台圣火下,举行各式各样的传统节日活动。小伙们要效仿传说中的阿体拉巴,赛马、摔跤、唱歌、斗牛、斗羊、斗鸡。姑娘们则效仿传说中的阿什嫫,身着美丽的衣裳,撑起黄油伞,跳起“朵洛荷”、达体舞。在这一天,最重要的活动莫过于彝家的选美了。年长的老人们要按照传说中阿体拉巴勤劳勇敢、英武神骏和阿什嫫善良聪慧、美丽大方的标准从小伙姑娘中选出一年一度的美男和美女。夜幕降临,一对对有情男女,在山间,在溪畔,在黄色的油伞下,拔动月琴,弹响口弦,互诉相思。故也有人将凉山彝族国际火把节称作是“东方的情人节”。

火把节第三天:

送火。这是整个凉山彝族国际火把节的高潮。这一天夜幕降临时,人人都会手持火把,竞相奔走。最后人们将手中的火把聚在一起,形成一堆堆巨大的篝火,欢乐的人们会聚在篝火四周尽情地歌唱、舞蹈,场面极其壮观。故也有“东方狂欢夜”之称。

火把节是彝、白、纳西、基诺、拉祜等民族的古老而重要的传统节日,有着深厚的民俗文化内涵,蜚声海内外,被称为“东方的狂欢节”。不同的民族举行火把节的时间也不同,大多是在农历的六月二十四日,主要活动有斗牛、斗羊、斗鸡、赛马、摔跤、歌舞表演、选美等。在新时代,火把节被赋予了新的民俗功能,产生了新的形式。(文/甜心IQ,QQ:1741384523)

知识链接:火把节的传说

1、很早以前,天上有个大力士叫斯惹阿比,地上有个大力士叫阿体拉巴,两人都有拔山的力气。有一天,斯惹阿比要和阿体拉巴比赛摔跤,可是阿体拉巴有急事要外出,临走时,他请母亲用一盘铁饼招待斯惹阿比。斯惹阿比认为阿体拉巴既然以铁饼为饭食,力气一定很大,便赶紧离开了。

阿体拉巴回来后,听母亲说斯惹阿比刚刚离去,便追了上去,要和他进行摔跤比赛,结果斯惹阿比被摔死了。天神恩梯古兹知道了此事,大为震怒,派了大批蝗虫、螟虫来吃地上的庄稼。阿体拉巴便在旧历六月二十四那一晚,砍来许多松树枝、野蒿枝扎成火把,率领人们点燃起来,到田里去烧虫。从此,彝族人民便把这天定为火把节。——凉山彝族《火把节的传说》

2、撒梅王与异族抗争,头被砍掉,待到星宿出现又长出一个头来与之奋战厮杀。最后,由于奸细的出卖,砍掉头用尖刀草扫过脖子后,撒梅王的头就再也长不出来了,死不复生。据说尖刀草上的红斑就是撒梅王的血染红的。后来撒梅人在每年的六月二十四、二十五都要打起火把纪念撒梅王,并寻找他的英灵。

3、火把节是四川凉山彝族最盛大的传统节日,届时家家饮酒、吃坨坨肉、并杀牲以祭祖先。人们穿新衣,开展具有民族特色的文体活动,男人们参加斗牛、羊、鸡、赛马、摔跤;妇女则唱歌,吹口弦,弹月琴。晚上把火把在房前屋后游转;第三天晚上成群结队地举着火把遍游山野,火光一片,然后又集中到一处点燃篝火,打着火把,喝酒、唱歌跳舞,一直玩到天亮。——彝族撒梅支系的《撒梅人的火把节》

4、善神阿番偷开天门,撒下五谷,使人间的幸福生活超过天上。天神见了大怒,派大力士到地上来出气。阿潘恨大力士霸道,与他摔跤,把大力士摔倒在地上,压出一个坑来,后来天雨把那个坑变成湛蓝的长湖(路南淡水湖)。人们为纪念这位人间英雄,于农历六月二十四进行斗牛、摔跤、宰羊、燃火把等活动,以示悼念之情。——彝族撒尼支系的《撒尼人的火把节》

5、奴隶主那迢迢把很多的穷弟兄关在牢狱中,穷人阿真等在羊角上绑上火把,冲向那迢迢的府第,烧死奴隶主,同时也烧掉了穷人手上的绳索。为纪念这次胜利,人们举火把游行,相沿成俗。——彝族阿细支系的《阿细人的火把节》

6、罗婺彝家有个漂亮能干的姑娘,与彝家小伙阿龙早就相爱了。但附近十二个部落的男子都纷纷前来提亲,其中有个土官老爷凶狠残暴地说,如果不答应,就要血洗山寨,让全寨遭殃。姑娘无奈,答应在六月二十四相亲。相亲期到,姑娘穿上雪白的衣服、黑色短褂,胸前系一块花围裙,烧起一大堆火。十二部的头人也赶来了。姑娘深深地看了阿龙一眼后,纵身跳入火堆中。阿龙和几个小伙子想拽住她,可只扯下了她的衣角。四面八方的人们赶来,可她已经以死殉情。为了纪念她,十二个小伙抬起大牛推向对方,以推倒为胜。之后,杀牛饮酒、唱歌跳舞。后来彝家就把六月二十四定为火把节,被阿龙扯下的衣角,成了彝家妇女的围腰带,那焚烧姑娘的青烟,化为山寨的晨雾。据说清晨喜鹊鸣叫的时分,彝山的远处就隐隐绰绰地显出姑娘的身影,因此人们称她为喜鹊姑娘。——彝族罗婺支系的《喜鹊姑娘》

7、天神子劳阿普嫉妒人间的幸福生活,派一位年老的天将到人间,要他把人间烧成一片火海。老天将来到人间,看到一个汉子将年纪稍大的孩子背在身上,年小的孩子反倒牵着走,他感到奇怪,细一问方知背着的孩子是侄子,牵着的孩子是儿子,因哥嫂已死,汉子认为应该好好照料侄子。老天将为这样的人间美德深受感动,想着人们的心地是如此善良,怎忍加害于他们,便将天神烧毁人间的消息告诉给那汉子,要他告诉人们于六月二十五那天事先在门口点燃火把,以此免去灾难。于是千家万户都在这天晚上点起了火把,天神以为人们早已在火海中灭亡,便沉沉地睡去,再也没有醒来。后来,纳西族人民就把这天定为火把节。——纳西族《火把节的传说》

8、山上住着一个善人和一个恶人,恶人专吃人眼。六月二十四这天,善人用蜂蜡裹在山羊角上,点燃蜂蜡后叫山羊去找恶人,恶人看到火花,以为人们拿火枪来打他,便急忙躲进山洞,并用石块堵住洞口,结果被洞里冒出来的水淹死了。从此人们就不再担心恶人来吃眼睛,可以安安稳稳地搞生产了。因此拉祜族人民就把这天定为火把节。——拉祜族《火把节的传说》

9、在白族、彝族的火把节传说中,还有著名的阿南(即曼阿喃)的传说、柏节夫人的传说和慈善夫人的传说,故事情节与女性人物传说《曼阿喃》和《火烧松明楼》大体一致,是人物传说与火把节传说交叉衍变的结果。

10、大理一带,则有阿南公主的传说:“汉元封间,叶榆(今大理)妇阿南者,为酋长曼阿娜之妻。娜为汉将郭世忠所杀,欲妻南,南曰,能从三事当许汝:一做幕以祭故夫;一焚故夫衣,易新衣;一令国人皆知我以礼嫁。忠如其言。明日,聚国人,张松幕祭其夫,下置火。南藏刀出,俟炽,焚夫衣,即引刀自断其颈,仆火中。时六月二十五日也,国人哀之,每岁以是日燃炬吊之,名为星回节。

11、唐初的云南境内本有六个部落,称为“六诏”。最南端的部落蒙舍诏也称为南诏。南诏日益强大,一日,南诏王皮逻阁邀约其他五诏首领聚会。邓赕诏首领的妻子慈善夫人认为皮逻阁居心不良,极力劝丈夫不要前往。但丈夫不听,临走时慈善夫人含泪在丈夫的手臂上套了一个铁环,以求护身。

此后,皮逻阁果然火烧了首领们聚集的松明楼,五诏首领均未幸免于难。面对松明楼灰烬,慈善夫人痛哭欲绝。她扑在灰烬中,扒出了丈夫佩带的铁环,这才认出了丈夫的尸体并将其运送回家。后来,皮逻阁听说了这个聪慧贤德的慈善夫人,想娶她为妻。但慈善夫人怎肯再嫁,礼葬其夫后,她就闭城自尽,追随亡夫而去,只留下这一段令人感慨万千的感人故事。

从此以后,云南的白族人民便过起火把节,以纪念“火烧松明楼”的历史故事和勇敢聪慧的慈善夫人。 ——南诏王火烧松明楼,慈善夫人忠义殉国

12、汉朝的副将郭世忠杀死了大理的曼阿那酋长,并发觉酋长的妻子阿南夫人长得很漂亮,便要娶她为妻。阿南夫人假意答应,但提出了祭奠亡夫的三个条件。然而,在祭夫时,阿南却点火烧着了灵堂,跃身跳入熊熊烈火中自焚而亡。阿南的忠贞勇敢,博得了人们的赞叹和钦佩。从此每年在阿南自尽的日子,白族同胞便点燃火把,串乡游寨,以示纪念。-------郭将军杀夫欲霸妻,贞烈夫人火海自焚

13、相传在远古的时候,有一个名叫十大力的恶魔,在人间破坏人们的幸福生活。人们发现后,纷纷上前质问。十大力蛮横地要人与他摔跤,还示威地把一头头壮牛翻倒(从此,火把节时首先要斗牛)。他的挑衅行为惹怒了一位叫包聪的彝族英雄。他走出人群,与十大力扭扯着摔了三天三夜仍不分胜负。于是人们弹着三弦,吹着短笛,拍手跺脚为包聪助威,终于击败了十大力。恶魔发怒,放出蝗虫等各种害虫来糟蹋人们辛辛苦苦种出的庄稼。于是,人们又集合起来,点燃一支支火把去烧害虫,最后终于烧死了所有的害虫,这一天正好是六月廿四日。后来人们为了纪念这一胜利,每到这一天,都要杀牛宰羊,举行火把节的各种活动,它反映了彝族人民不畏强暴争取幸福生活的斗争精神。——勇士摔跤斗恶魔,众点火把烧天虫

14、很久以前,天上地下相通。有一年,天神思体古惹派思惹阿比到人间收税。由于人间闹灾害而歉收,人们交不起租税,人间一位能吃铜铁的大力士俄体拉巴便把收税人思惹阿比打死了。天神大怒,先发洪水想淹没地上的人类,但洪水被人们战胜了。天神又放出各种害虫到人间来吃百姓的庄稼,俄体拉巴和大伙儿围在火塘旁商量治虫的办法,无意中发现一只掉进火塘里的虫很快就被烧死了。于是,俄体拉巴就组织大伙儿举火把烧虫,最终战胜了虫害,夺得了丰收。久而久之相沿成俗,形成了彝族的火把节。——杀税使惹怒天神,燃火把群战害虫

苗家神贴 苗家神贴磁疗药膏(五)

青州人常对一些为自己身高而骄傲的人这样说:“你再高,也没有一寸高。”——这是实话!青州城南有座云门山,山北面有个石刻的大“寿”字,当地人称为“云门献寿”。这大寿高七米半,它下面,“寸”字占三分之一,刚好两米半。你看,一般人谁有这一“寸”高?

这么大的寿字,谁写上去的呢?有人说,是衡王府总管写的;有人说,一位云游道人写的;也有人说,这是八仙之一的吕洞宾的手迹。我说最后一种讲法最有道理。

当时,衡王要过五十岁生日,他平日仗势欺人,尽干坏事,百姓们都盼他早死,他自己却老盘算着延年益寿。于是,他就想在这五十大寿的时候,隆重地庆贺一番。

这天晚上,衡王府内张灯结彩,宾客踩着脚后跟往这涌,人喧马嘶,热闹极了。宴会开始之前,客厅里的人们,咬文嚼字地向衡王道福祝寿,说得衡王嘴巴上像撑起了顶门杠,没一霎合上。“大家坐下吧,来,喝酒!”

这声音象钟楼上的大钟,嗡嗡的一响,震得四周的麻雀都不敢作声了。众人定神一看,怪呀!说话的不是衡王,而是一位奇异的客人——粗布衣衫,举止平凡,毫无什么贵人的气质。

就是衡王心里也直纳闷儿:这是谁呀?我怎么不认得?

那人却象到了自己家里一样,走到首席正座上,一脸坐下来。接着又嚷道:“先来个满堂红,都把杯子举起来!”

本来,衡王的脾气象火药一样,见火星就炸。今天,他除了打心眼里高兴以外,还怕搅乱了自己的寿宴,所以,脸面上始终挂着甜咪咪的笑容。

衡王都向他送着笑容,谁知这是位什么人物?客人们真听话,齐唰唰地举起了酒杯……

杯中酒刚刚喝干,那人又命令旁边的侍从们赶快斟酒,还扯着喉咙喊:“菜肴不好,不要嫌,快吃,多吃!”说完又看了看衡王。

衡王更懵了,糊糊涂涂地笑了笑:“对,对!酒菜欠佳,诸位多多包涵。”

这时候,为衡王掌管这次宴会的管家周全,仿佛看出了点门道:所有来客的身份,我最清楚。这大厅里的席位,都是我布排的,没有这人呵!对了,准是混进府来的乞丐!

周全眼睛一眨,走到首席旁边,向众人有礼地讲道:“听说,诸君带来了许多华贵寿礼。为了祝愿衡王万寿,就请献出来吧!”

衡王早就想看看人们送他的礼物了。宾客们也巴不得赶紧亮出自己的珍品,震震旁人。周全这样一说,满堂宾客齐声叫好。

这个献上了金塑的“金鱼(玉)满堂”,那个送来了金雕的“鹿鹤(六合)同春”,还有飞龙,卧虎、走麒麟等等金兽(寿)……一件件金光闪闪,照得人们眼花缭乱。

礼物都送上来了。周全斜眼一膘,那位怪客还稳当当地坐在首席上。周全想:你这穷鬼还不溜走,这可是割了鼻子照镜子——自寻难看。“请问,先生,您的礼品……”周全笑哈哈地问他。

那人冷冷一笑,撕下一片衣襟,蘸起酒,向南方空中划了几笔,然后用手一指:“礼品在山上!”

说来也怪,南山上,正冲衡王大门的地方,顿时显出了一个高大的“寿”字。月光下,那“寿”字闪闪地发亮光,就象夜明珠拼成的一样。

周全这才知道他不是平常人,急忙屈身施礼:“不敢动问,先生大名……”

那人只是冷冷地重复说:“礼品在山上。”

难道山上有他的署名?客人们向着南山狠劲地张望,除了大“寿”字,什么也没有。

衡王望着“寿”字,美得不得了。可他这样的人,贪心从来不足:“妙哇,妙哇!这字要写到我大厅里,那就更妙了!”

客人们指着大字齐说:“这意思好哇——寿比南山!”

“寿比南山”那词儿,就是从这里来的。衡王高兴得神魂颠倒。他乐悠悠地转过身,寻找那位怪客,已经踪影不见了。

他这一走,客人们更觉奇怪了。这是谁呀,竟有这么神奇的技艺?

突然,有位聪明的客人喊起来:“暖呀呀,刚才那怪客不是别人,就是仙人吕洞宾呵!”

“您怎么知道?”

“刚才,周总管问他名字,他答非所问,重复说‘礼品在山上’。这是个字谜——‘品’在‘山’上,不正是个‘喦’字吗?吕洞宾名喦号纯阳子,不是他是谁?”

“对对对!正是吕洞宾大仙呵!”

周全也想到了:“难怪刚才吕大仙招呼我们喝酒吃菜,象在自己家里一样。诸位忘了,‘宾至如归’嘛!”

“对呀,对呀!”客厅里又是一片喧嚷,“八仙庆寿,衡王大人万寿无疆啊!”

衡王简直高兴得晕乎了:“来来来,干杯,干杯!”他双手举起酒壶,要亲自为客人们斟酒。突然,有人小声说了一句:“不好,大寿字上面的‘点儿’没有写上。”

众人再次睁大了眼睛,可不是吗,“寿”字上面缺一“点”。

大厅里又议论起来,“这就不吉利了。它是说,衡王大人缺一点寿哇。

“是呵,这不明摆着‘寿不全’吗!”

衡王手中的酒壶“哐当”一声摔在地上,他自己也跌在椅子里,口里说着,“那还算好呢,恐怕在说我‘没有一点寿’哇!”

没有一点寿?这不是马上就要死去吗?

热热闹闹的祝寿大宴,转眼变成了坟场,静悄悄的。

这怎么办呢?衡王下令,立即找来快腿轿夫,抬他去追吕洞宾。

你别说,他还真追上了。衡王叩头作揖,哀求了半晌。吕洞宾漫不经心地说:“行呵,我就给你添添寿。”说着,他抬腿迈进了轿里。衡王只好跟在轿后跑回了大厅。能给他添寿,让他爬也行呵。

吕洞宾先让衡王搬来一口大缸,又让衡王向缸里倒满了酒。他脱下自己的粗布破褂,淹到酒里,提着衣领搅了起来。搅着搅着,缸里的白酒渐渐变成了黄色……而且越来越黄,黄得发亮了。吕洞宾猛然大喝一声,“嗨!”扬手将衣服向南扔去——一道金光飞上了南山,嚓!“寿”字的“点儿”写上了!

同时,原来闪着白光的大“寿”字突然象镀上了金,金光闪闪,光芒四射,照得衡王府和青州城,一片光明!

现在,老人们都可以指着大“寿”的“点儿”,说出哪儿是吕洞宾的衣领,哪儿是他的衣角。

当时衡王想,自己的寿命就要象这金寿一样,永放光芒了,慌忙向吕洞宾躬身行礼:“劳驾仙人了,给我添了个‘金寿’!”

吕洞宾一摆手:“不,我给你添了‘一点寿’!”说完,大步走了。

也就在这时,客人们同时发现他们送给衡王的金制寿礼,都让吕洞宾化在了酒里,涂在“寿”字上了。

衡王全明白了,有气无力地说道:“原来,仙人和百姓一……一心眼呵……”

话没说完,他就倒在了地上,半夜不到,就享完了那最后一点寿,死了。

从此,大“寿”的金光更亮了。它照到哪里,哪里的人们就能长寿。它一直向北照到八十里以外的地方,那里就取了个名字叫“寿光”。直到今天,还叫寿光县呢!

以上内容是关于苗家神贴和苗家神贴磁疗药膏的内容,小编幸苦为你编辑整理,喜欢的请点赞收藏把。

标签:苗家神贴磁疗药膏

标题:苗家神贴 苗家神贴磁疗药膏

链接:http://m.zhaichaow.cn/sucai/gushi/12328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