哑巴郎中的故事全集 哑巴郎中的故事

国学素材成语故事

哑巴郎中的故事全集 哑巴郎中的故事

永世变围观:℉更新时间:08-19 18:05

你现在阅读的是一篇关于哑巴郎中的故事全集的文章,里面有丰富多彩的内容,还有给你准备哑巴郎中的故事和哑巴郎中的故事全集的精彩内容哦。

哑巴郎中的故事全集 哑巴郎中的故事

哑巴郎中的故事全集 哑巴郎中的故事(一)

康熙大帝英明一世,及至垂暮之年,却被几个儿子争嫡夺储之事,弄得心力交瘁,疲惫不堪。见康熙老爷子为百年之后的传位之事,终日焦灼,郁郁寡欢。一个资深的老太监,便讲了一个“九狗出一獒”的故事,给康熙解闷。

啥叫“九狗出一獒”呢?就是赶上一窝子下九个狗崽时,便可出一条獒。獒是犬中“极品”,威武如狮,勇猛似豹,雄健剽悍。好狗护四邻,可一獒便可护得一村安宁。然而,要得此獒,须将这一窝九只狗崽扔进地窖,锁了窖门,断奶断食。待其饿极相互残食,最后所剩一犬,就是獒。

康熙听罢此故事,茅塞顿开。此后,便不再立太子,也不再立遗诏,而效仿“九狗出一獒”之法,对皇子们放任自流,无为而治,优胜劣汰,“剩”者为王。在这场“斗智斗勇斗狠玩深沉”的腥风血雨中,四皇子胤禛“剩”出为“獒”,继位登基。为雍正皇帝。此前,康熙临终之际,赐给身边伺候他的几个太监每人黄马褂一件,锦盒一个,后又各赐药酒一盅,令其饮后失语,遣散出宫。那个讲“九狗出一獒”的资深老太监,自然也在其例。

雍正君临天下,励精图治。第一步就是整顿吏治。同时开恩科取仕,选拔栋梁之材,分赴到各洲府出任实职,推行新政。新科探花杨炳受封为滦洲知州,统管滦河治理事务。

这滦洲,地处滦河下游,京畿东隅,翘翘脚,便可够着紫禁城的门楼子。这里的地方官员多与京官勾搭连环,争相攀附王公大臣,把触角伸进朝廷。盘根错节的关系网和一条连年水患的滦河,造就哺育了一大批贪官污吏。

新任滦洲知州杨炳到任后,秉承皇上旨意,除贪官,罢污吏,大刀阔斧的整顿吏治,推行新政,颇受滦河两岸百姓爱戴。

雍正三年,滦河遭遇特大水灾。杨知州一面组织灾民抢险自救,一面向朝廷急报,请求赈灾。朝廷亦知滦洲地处皇都腋下,安抚不好,灾民便会涌进京城。便拨下大量钱粮赈济滦河两岸灾民。

恰赶此时,知州的母亲老夫人,突患痰化之症,半身不遂,瘫在了炕上。知州大人少年丧父,家境贫寒。全靠母亲纺线织布卖钱供他读书,考取了功名。今见母亲得此重病,他再也无心过问政务,终日守在母亲跟前端汤喂药。以尽孝道。再说这洲府衙门的大小官员,一时失去了管束,见着朝廷拨来的钱粮,哪有不贪之理。几经扒皮后等到了灾民头上,就所剩无几了。搞的滦河两岸,怨声载道,民不聊生。

杨知州对此却一无所知,只顾遍请名医,一心为母亲整治。可却不见半点疗效。忽一日,家人禀报,门外有一个老哑巴不知何事,要往府里硬闯,已被门房当值拦在了门口。知州闻言赶紧来到门口,早有人上前说,这个哑巴,就是近年来名满滦河两岸的游医“哑巴郎中”。他惯以偏方怪着整治疑难杂症。一向行踪飘忽不定,有点神龙见首不见尾的意思。今日定是为老夫人之病而来。杨知州闻言赶紧把哑巴郎中让进府来。哑巴郎中不待落座饮茶,便随知州来到老夫人屋里。心神入定后,为老夫人切了一阵脉,便恭身退出,来到客厅,挥笔写下一计药方后扬长而去。等知州大人追出门来,早没了哑巴郎中的身影。

哑巴郎中的故事全集 哑巴郎中的故事(二)

公元前472年吴国已亡,而吴国的百姓无不唾骂红颜祸水——西施。越王勾践自去年一战,报仇雪耻,越国的人民无不欢喜,对于西施,那个吴王的宠妃,他们早已抛在了脑后,据说,已死。

苎萝村边小河缓缓,皱眉而逝,此时月光朦胧,棒椿一声声的敲打,不急不慢。手中白色的衣服翻了翻,继续。她,一身的疲惫和憔悴,一心的寂寞和孤独,难道31岁就是生命的尾巴吗?3年的调教15年的宠爱,而今也只落得骂名漫天。她用洁白如玉的手背蹭了蹭挡住了视线的丝丝长发。远处传来几个男子的声音,她若受惊的鱼儿,慌忙收拾了衣服,向山里走去。背影多像枝婀娜多姿的柳。

她已习惯了这担惊受怕的日子,草丛在她的长裙下缠绵,树林在她的穿梭中沉醉,偶有鸟儿忍不住嘘唏几声,一块块的石头呆呆的不动。山,已是她的家,而人们却成了她最大的惊扰。除了一个人之外。他每日都来山上砍柴或是射猎,每晚都会哼着小曲离开,可是没有见过他的容貌,只熟悉他的声音。自从她来到这山里,他的声音一直伴着她度过白日,已有半年之久。她边走边思量。

去年,越王攻入吴国宫内时,寝宫大火,她觉得自己的使命已完成,天数也降至。在她绝望的时候,她看到了已过六旬的范蠡—当年选中她并给予她迷惑吴王使命的范相,15年后彼此一眼认出。“范大人,我该怎么做?”是要逃亡还是留待越王,而她其实最想能够回家。范相一身戎装,握剑,锁眉沉思了几秒,说“吴越两国只你一人有如此美色,吴民必恨你,越民也未必爱你,你还是归隐山林,越宫内万不可留,快快离去。”说罢,派一名士兵护送出逃。连夜直到越国境内,士兵离去,她东躲西藏,用了近2个月才到了故乡苎萝村边的山上。

山深处洞里有些阴冷,她和衣躺下,辗转难免。往事如云烟,回忆不堪。欲痛心已碎,哭罢泪无声。他的小曲梦中响起。声音粗野,而浑厚。她慢慢睁开眼,屏住呼吸倾听,是他。

一束阳光驱走了她一夜的酸痛,她用手指轻轻梳理沾了枯草的长发,拿起一个小盆走出山洞去草丛中取叶上的露水,洗脸。然后回到洞中,掀开一块石头,下面是几天前采摘的野果。她坐在洞口,晒着太阳,听着那首小曲,感受这一种惬意。也不知怎么的,这半年来只有他一人会到山上来,时间久了,便熟悉了,安全了。

忽的,好像一个影子在她走神的眼睛里闪过,再回过神来的时候,那支小曲戛然而止,出现在她面前的陌生男子,高大威武,宽宽的额头下炯炯有神的眼睛,高高的鼻梁下是厚厚的唇,透过衣服结实的胳膊肌肉隐约可见。他呆了,喃喃到“西施…..”她听到名字受了惊吓,转身欲要进入洞中,刹那,一只野兔从洞中一跃而出,撞倒在她的脚下,不动了。她失去平衡整个身子也向后仰去。她紧闭着双眼做好了忍痛的心理准备。可是…良久她还没有感受到痛,却感到一只强壮的胳膊正贴着她的背。他?他的脸已涨红,“姑娘,请起。”她依靠他的臂力站直了低眉道声:“谢谢。”见一只兔子居然躺在自己脚下,又是一惊。他弯下腰,领着兔的耳朵,它居然睁开了眼睛,温柔的忘了反抗。他看看兔子再看看她。“你定是当今的国色天香——西施,不用怕,我是来找你保护你的。”她有些不解,问“这从何谈起?”只听那男子慢慢说道:“我原是范相的贴身侍卫,攻下吴国一个月后,一日,范相传我入室密谈,西施乃救国之女子,放其归隐,太凄惨,估计会到故乡附近,于是派我来到找你并保护你。竟没想到……”他望向阴冷的山洞。“公子,如何称呼?”“入兵以来姓名早已无人称道。”她转身入洞,他尾随入洞。

一清晨,他采摘了很多野果,也从村子里带来很多粮食,说:“我要去个远门,可能要十天半个月的,你保重。”说罢下山去了。她朝思暮想,等待。那只野兔成了她的宠物,伴她左右。一日日一夜夜,终于听到他的脚步声了。她急出来,看他抱着一大批丝绸,还有一个大包。他从包中取出梳子,递到她手里,说:“以后你不用住这山洞了这座山都是你的了。我去拜见了范相,他已经把这座山买下送给你了。”这真是天大的好消息,她可以自由了,这座山就是她的家园了,她高兴的旋舞起来。犹如嫦娥人间。他满脸的喜悦和满足,终于为她做了件事情。

他还是称她为西施,而她给他起了个名字叫世兮。从此两人不闻世事,心境清澈的共度余生。

哑巴郎中的故事全集 哑巴郎中的故事(三)

唐代名将李光弼自幼熟读兵书战法,在平定“安史之乱”时,他巧施“美马计”,大败史思明叛军于河阳。

话说史思明在邺城自立为大燕皇帝,率叛军长驱直入,连下数城,直逼河阳城外,与李光弼所率唐军隔河对峙。李光弼不愧是一位久经沙场的老将,他知道,眼前守城唐军不仅军事实力比河对面的叛军差一大截,而且唐军将士的士气低落,要想在这场力量悬殊的战斗中获胜,不宜力战,只能智取。

叛军久居塞外边疆,擅长骑射,作战时更是倚仗精锐的骑兵在前冲突。这次也不例外,叛军从塞北带来大量马匹,都是一些战斗力特别强的纯种战马。这些马个高劲大,在阵前横冲直撞,如履平地,对李光弼率领的唐军威胁很大。史思明自然把这些战马视为宝贝,在两军停战时,便让士兵把这些战马赶到河边梳洗、放牧,同时也是向唐军炫耀自己的军事实力。

看着叛军膘肥体壮的大批战马,李光弼一筹莫展,苦思良策,夜不能寐。这天,他只觉脑海中灵光一闪,终于想出了一条绝妙的计谋来。他急急唤来中军,如此这般地吩咐一番之后,才觉得浑身轻松,困扰数月的难题终得解决,他要到寝帐去好好地大睡一觉。

很快,城中唐军各部都接到李光弼传下的一道奇怪命令:将军中所有带驹的母马全部上交,隐瞒不交者杀无赦,同时在民间高价收购带驹的母马及马驹。尽管没有人明白这道命令的用意,但军令如山,谁也不敢怠慢,唐军将士迅速行动起来。不几日,军中各部上交和民间收购的母马、马驹集中到了一起,足有五百余对。李光弼得知情况后,很是高兴,说这下就好办了。

这天,叛军又照例将大批战马赶放到河边。那些赶马的叛军士兵久锢军营,难得有机会出来,于是到河边后将马缰绳一放,便三五成群自顾自地快活去了。那些马有的在河滩上啃吃青草,有的在河边低头畅饮,有的则下到河里追逐戏耍。

河对面的这些情况,站在河阳城楼上的李光弼尽收眼底。于是,他立即传下命令:先将全城的马驹集中在马厩里拴起来,然后打开城门,将所有母马的缰绳解开。

那些母马自从被收到军中,一直被拴在马厩里,一刻也没有放开过。这回缰绳被解开了,好不欢喜,都一阵风似的向城外拥去,纷纷跳入河中。很快,这些母马就与叛军的战马混在了一起,尽情嬉戏。

牧马的叛军士兵先见城门大开,又见一群马从里面蜂拥而出,以为是唐军杀了出来,都吃了一惊,纷纷站起身来,准备回营报告。后来却只见马匹出城,不见守城军兵出战,而唐军的马群进入河中早与已方的战马嬉戏起来,便都放心地坐下来,对河中嬉戏的马群指指点点。

过了一会儿,李光弼看火候差不多了,就命士兵到马厩哄赶拴着的马驹。那些被拴在马厩里的马驹不见了母马,本就烦躁,加上士兵的哄赶,便都嘶叫起来。这些马驹此起彼伏的嘶鸣声,仿佛在呼唤那些出城的母马。正在河中与叛军战马嬉戏的母马听到城中马驹的嘶鸣,护崽心切,纷纷掉过头来,往城中奔去。这下,那些正在与母马嬉戏缠绵的叛军公马慌了神,听着母马嘶鸣着往城里跑去,以为是在向它们发出召唤,也都向河对面游过去,跟着前面的母马往城里跑。

看见一群群战马纷纷往河对面跑,那些牧马的叛军士兵连忙上前拦截,可哪里又能拦得住呢?于是赶紧回营报告,等叛军派出精锐轻骑兵从浅水区渡过河去,已有近千匹战马进了河阳城,和守城唐军的马群汇集到了一起。就这样,叛军的一千余匹好战马一下子就走失了大半,元气大伤,军事实力也大打折扣。

李光弼巧施“美马计”,唐军不折一兵一卒,便轻而易举地为骑兵补充了大量的战马,使得唐军原本低落的士气迅速高涨起来,战斗力也得到了很大提高。从此,双方的军力对比出现了大的转折……

哑巴郎中的故事全集 哑巴郎中的故事(四)

“大红盖头掀起来,娇柔玉容始现出。”

过去女子结婚这天,都要在头上盖上三尺红头巾,等入了洞房,新郎才能把盖头掀去,一睹新娘的容貌。为什么新娘子要用红巾盖住头呢?这习俗是怎么来的?

古时候,南方的一个小镇上,有个走乡串户的货郎叫张直,父母死得早,家里又穷,所以快三十岁了仍是光棍一条。

这一天黄昏,张直从城里进货回来,挑着一副担子,路上碰到个十八九岁的姑娘坐在一个大池塘边哭。张直急着要去送货,开始便没有理会,可走了没几步远,他还是停下了脚步回头看。一看姑娘站起来要投湖,张直忙把担子一放,冲过去一把拉住姑娘说:“万万不可!姑娘为什么如此伤心绝望?”姑娘说:“你不知道,我爹给我娶了个后娘,我天天挨打挨骂。前几天我爹出远门了,我后妈要我嫁给她娘家的傻侄子,我不答应。昨天,我后妈把傻侄子接到我家,夜里强行把我推进傻子的房里,后来我用计把傻子骗到柴房去了。今天早晨,后妈知道了,一怒之下打了我一顿,把我赶出门了。我的命这么苦,投湖算了。”

张直听完,忙说:“你不要寻死,我送你回家,跟你后妈说,她若再打你,我找人去打她,行吧?”可姑娘说什么也不肯回家,说回家还不如死。

张直没办法,只好先把她带回自己的家,再把货物送到客栈。吃过晚饭,他把床让给姑娘睡,他睡在柴房。其实这姑娘是狐狸精变的。她行起法术来,冷气吹入柴房,张直被冻醒了。姑娘就拉开门说:“你还是到床上睡吧,床上有被子盖,不然你会生病的。”张直不好意思,姑娘伸手把他拉进屋,他只好到床上睡。第二天一早,跟张直要好的一个青年来借东西,见他家里有个姑娘,先是惊讶,然后就给张直做媒,于是张直和狐狸精便成了夫妻。

后来他们生了一对双胞胎,一个叫吉祥,一个叫大春。两个儿子十六岁时,突然有一天,天昏地暗,电闪雷鸣,狐狸精的头突然疼起来,她就对两个孩子说:“我的宝贝孩儿啊,今天你爹出门还没回来,娘对你们兄弟俩讲实话,娘本来是狐狸精,和你爹前生有缘,所以结成了夫妻。今我们缘分已尽,不能再在一起生活了。等你爹回来后你们如实告诉他。只是你们还小,怕以后有难处,我给你们一个锣,你们敲三下,再叫三声狐狸娘,娘就会前来相助。另外,你爹常外出,娘怕你们兄弟俩过日子困难,给你们铁纱箩一只,筛的时候一定要记住咒语:‘天灵灵,地灵灵,纱锣虽小装乾坤,要金财神给元宝,要银财神扔银锭’。以后吃穿就不用发愁了。这纱锣平时只有巴掌大,放在掌心吹口气,就有脸盆大。”娘交代清楚后,拿出两样东西放在桌子上,就在地上打了几个滚,然后一阵风似的不见了。

兄弟俩哭了一阵,等张直回来后,便把实情告诉给张直,张直平时与妻子感情很好,一听儿子说的话,接受不了。他一心要见到妻子,不顾疲劳急急跑出门去,要去找回妻子。他泪眼蒙眬,心急如焚,结果慌慌张张没跑多远,一脚踩空,掉进路边的深坑里摔死了。

剩下兄弟俩哭得死去活来,只好葬了爹。想起娘的话,兄弟俩就拿来宝筛试验,果然灵验。往后兄弟俩只要没钱了,只靠宝箩过日子,铜钱用完后就去筛。兄弟俩筛了好多钱,商量说住在小镇里又不会种田过日子,干脆到城里租用一间房子卖些日杂百货,学学经商。兄弟俩商定后,就到县城租了两间房子做起了小买卖。因为没有经商的经验,做小买卖只是幌子,兄弟俩还是靠宝锣筛银钱过日子。

哑巴郎中的故事全集 哑巴郎中的故事(五)

编者按:迷仙山的传奇令人神往,而这一番奇遇更让我们大开眼界。故事没有跌宕的情节,却充满了玄机和悬念。引人入胜。

我老家背后有几座大山,合称“迷仙山”。意思是说仙人走到里面去也会迷路。起初听大人说得很玄乎,我还不以为然。

在我七岁那年,我和同村的孩子出去放牛。因为贪玩,牛跑进了山里。一起的那几个孩子怕丢了牛回家会被打骂,于是商议着进山找牛。虽然我不大相信山里真的有大人们说的那么玄乎,可是心中还是有些害怕,不敢进山。他们骂我胆小鬼,让我在山外面等他们,他们进去找牛。我一直在山外面等他们,可是直到太阳落山了他们也没有回来。

天渐渐黑了,晚上的鸟叫声很疹人。我一个很害怕,但又不敢回家。大人们不见我们回家,便出来找我们。大人们问我其他的人去了哪儿,我说他们进了山。大人们一下子安静了下来,你看着我,我看着你,谁都没有说话。

我的那几个同伴就那样消失了。我的家人千叮万嘱,叫我千万不要进那山。同伴们的消失已经把我吓怕了,我怎么敢进山呢?可是我很好奇,我的那几个同伴在山里到底遇到了什么?是迷路了吗?还是山里真的有妖怪,把他们全部吃了?我对“迷仙山”是既害怕,又充满好奇。

然而,“迷仙山”并不是没有人进去而安全的出来过。听我爷爷说在我还没出生的时候,有个漆匠就就经常进山里去割漆。爷爷说这个漆匠是他迄今为止知道的能从“迷仙山”走出来的唯一一人。我很渴望见到这个漆匠,希望他能带我进“迷仙山”中去看看。

我爷爷年轻的时候是个木匠,和漆匠交往得比较多,所以每次漆匠来割漆都住在我家。不知道漆匠是不是早已经洗手不干了,已经很多年没有来割漆了。我有些失望,看来我这辈子都没有进“迷仙山”去看看了。

然而,在我十三岁那年的夏天。漆匠又来割漆了,还带着一个二十岁左右的徒弟。漆匠身材矮小,皮肤黝黑,留着山羊胡子,头上包着一条黑色帕子,时常叼着个旱烟斗在嘴里,一脸和蔼的笑容。

漆匠和徒弟在我家喝了碗茶之后就要进山,可是当时已经是黄昏了。我很纳闷,为什么不等到第二天才进去呢?难道晚上进去割的漆要比较多些?后来我才知道他们这样做的真正目的,原来割漆不是马上割马上就会有漆带走的。在漆树上割开一道口子之后,还要在口子下面插上一个贝壳,让漆慢慢的流到里面。他们晚上进山去割漆,第二天就可以进山去取了。

我给爷爷说我也要和他们一起进去,爷爷开始怎么都不答应。最后漆匠对爷爷说:“他想去就让他去吧!有我在,不会出事的。”这样爷爷才答应了让我和他们一起进去。当然,还免不了叮嘱我这,叮嘱我那的。

虽说是夏天天气,可是行走在“迷仙山”里总感觉背后凉凉的。还有那些时不时传来的动物叫声,真的让人心惊胆战。我紧紧的跟着漆匠,深怕一不注意就走丢了。漆匠的徒弟笑话我胆小,其实他也比好不到哪儿去,我看得出他也和我一样的害怕。

以上内容是关于哑巴郎中的故事全集和哑巴郎中的故事的内容,小编幸苦为你编辑整理,喜欢的请点赞收藏把。

标签:哑巴郎中的故事

标题:哑巴郎中的故事全集 哑巴郎中的故事

链接:http://m.zhaichaow.cn/sucai/gushi/12326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