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翰林考县官故事 高翰林考县官
你现在阅读的是一篇关于高翰林考县官故事的文章,里面有丰富多彩的内容,还有给你准备高翰林考县官和高翰林考县官故事的精彩内容哦。
高翰林考县官故事 高翰林考县官(一)
在旧社会,要当哪个地方的官,在没上任之前,必须得先拜访地方名人和有权有势的人家。否则,你就别想当长。
清末年间,有个到滕县来上任的县官,才十八岁,接到圣旨后,谁也没拜访就来上任。为此滕县的许多名人和大户豪绅都很生气。
这一天,刚下过雨,高翰林吃过饭到门口站了一会。可巧这时候有一个人从南边慢慢地走过来,看到脚下有个水汪很深,他怕弄湿鞋,站在水边上把脚一跷,把两只鞋脱下来,夹到胳肢窝底下,淌着水就过去了,高翰林看到了,在门口就喊了声:“来人。”家里就跑出两个家奴。高翰林用手一指说:“你们两个赶快把前边那个人绑起来,送到狗官那里去。”两个家奴立即追上那个人,不管三七二十一,倒揭小膀用线一捆,就押着送到了县衙门。
到了县衙门,一个家奴看着那个人,一个家奴击堂鼓。县官听到鼓声,立即升堂。两个家奴押着那个人上了县大堂、递上明片。县官一看是高翰林押送来的人,也不敢怠慢,当着两个家奴就审起犯人来。县官把惊堂木一拍:“呔!大胆刁民,身犯何罪?还不快给我如实招来,免得皮肉受苦。”那人一听,吓得“扑通”一声跪倒在地,口呼:“老爷在上,小人冤枉,实在不知身犯何罪。”县官一听,犯人不招,把惊堂木拍得啪啪响。抛下一个竹签,喝令左右差役重打四十大板。那人挨了四十大板还是口喊冤枉,县官说,“难道高老爷冤枉你不成?”。那人说:“求老爷开恩!小人从高老爷门口路过,见一水汪,我怕弄湿了鞋,就在水边脱了鞋,夹在胳肢窝底下向前走。正走着,就被两位公差大人抓住,押到大堂上来。小人说的句句是真,没有半句谎言。”县官听了,把惊堂木一拍说:“大胆狂徒,还敢狡辨,你爱惜妻子针线,有失父母遗体,按礼法,应该重打四十大板,知道了不?”那入连连点头称是。接着县官当场把那人释放回家了。
两个家奴见县官当场把那人放了,立即回家报告了高翰林。高翰林问:“狗官说些什么?”两个差役说:“他说爱惜妻子针线,有失父母遗体,按礼法应该重打四十大板。”
高翰林听,点了点头。说:“是科班,不是钻班。让他好好的做几年吧!”据听说高翰林以后还帮他做了不少的事情。
一九八七年三月二十日采录于乡政府驻地
讲述者:闫玉英 男 干部
搜集者:吕旺 男 农民
高翰林考县官故事 高翰林考县官(二)
东方朔叫老百姓点面灯,救了一方百姓。第二天,上神一看,这一带百姓好好的,知道有人识破了天意,太白金星掐指一算,知道是芳方朔泄漏了天机。玉皇大怒,立即降旨,差五爪神鹰,去把东方朔的双眼抓出来。
东方朔这时正坐在洞中养神,只觉得耳热眼跳,一算不好,有大祸来临。立即出了洞,找了一个人对他说:“你到我洞里坐一个时辰,我给你很多银子。”这个人很高兴,觉得过一个时辰就给很多银子,这是个便宜事。就和东方朔换了衣裳,坐在他洞内。过了一会儿,神鹰来到,没细看面目,上去就是一爪,把这个装东方朔的人的眼睛抠下来飞走了。
东方朔知道神鹰飞走了,这才回洞。这个瞎眼的人疼痛难忍,就哀求东方朔给他治好眼睛。东方朔说:“我只能给你治得不流血,不疼了,反正是看不见了,你就跟着我学徒吧。”于是东方朔就把他的眼止住血,不疼了,给了这个瞎眼的人一个长杆子,就是瞎子手里拿着问路的明杆子,叫瞎子终日跟着他学算卦,所以现在的瞎子,很多都会算卦。他们都敬服东方朔,因为东方朔是他们的老师。
一九八七年三月采录于龙庄村
讲述者:肖明义 男 洪绪乡龙庄人 农民
搜集者:张厚昌 男 洪绪乡玉楼村人 农民
高翰林考县官故事 高翰林考县官(三)
滕南流传着这么一首儿歌:"椿树椿树王,你长粗来我长长;你长粗来好解板,我长长来穿衣裳。"大年三十,孩子们就抱着椿树唱这首歌。
汉高祖九世孙刘秀被王莽追得上天无路,入地无门,眼看就要追上。刘秀跑到一棵大榆树下,大喊三声:"榆树,榆树,救我!救我"该着刘秀不死,话没落音,那棵大榆树"咔嚓"一声,树身裂开,"哗啦"一下子,树歪倒了,把刘秀盖得严严实实。
王莽的兵眼见刘秀来到树下,等追到,连个影子也没有了。就又向前追去。等兵过去了,老树又挺起了身。刘秀爬起身来,又榆树说:"等我恢复汉家江山以后,一定给你披红戴花,封你为树中之王。"说完就逃往南阳去了。
后来,刘秀打败王莽又恢复了汉朝,当了皇帝。
一天, 刘秀想起榆树救他的事,就命太子带上彩红、金花,去封那棵树为王。太子来到那里,看到了挨排溜站着榆树、椿树和柳树。他看着榆树裂纹炸丝,窟窟窿窿、歪歪巴巴,不成体统,怎么能为树王?再看柳树,柳树树头大,树身不挺拔,也不配当王。再看椿树,椿树高插入云,直直挺挺,很有点气派。太子觉着它当王还差不多,就高声对椿树说:"我奉父王之命,封你为树中之王。叫随从人员给椿树披上彩红,戴上金花。完了,太子带领人马回去了。
这么一来,榆树气得死去活来,树心烂得更厉害啦。据说榆树常常空心,就是这么回事儿。再说柳树,为这事天天低头沉思,太子光看外表,不问实情,封椿树不封榆树,太不公平啦。从那儿,柳树枝头就一直向下垂着,再也抬不起头来。
那天,张天师路过这里,看了也生气,指着椿树骂:"你这个家伙,长相倒不孬,其实臭不可闻!"从那儿,椿树就有了臭气,可它受了皇封,总是高高在上,什么树也盖不住它,还开金色的花,结金色的籽,连小孩都称它"椿树王"哩。
一九八九年六月二日采录于刘村
讲述者:刘延庭 男 柴胡店镇刘村人 农民
搜集者:张士哲 男 柴胡店镇柴胡店村人 退休教师
高翰林考县官故事 高翰林考县官(四)
东滕城索有“滕小国”之称。因为旧时这里有个“滕国”,滕县也由此而命名。
传说在两千多年前,有一次下连阴雨,一连下了半个多月。许多房子都给淋倒了,水都漫到了膝盖,黄河的水不断地上涨,终于黄河决口了,大水眼看到“滕小国”了。人们非常惊恐,天上突然下来一条龙,那条龙东西横躺着,身长十来里路,把洪水给挡住了。人们慌忙告诉了滕文公,滕文公带了众大臣及儿子来看。
滕王的儿子二十左右,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他见那条龙,龙眼大的出奇,似乎露出一股凶气。他想:龙能吞云吐雾,还会下雨。这次洪水是它捣的鬼。他挽起弓,上满弦,使足力气对准龙眼射去。箭头插进了龙的左眼,鲜血从眼里流了出来,把水都染成了红色。滕王的儿子又拉起弓,准备朝龙的右眼射去的时候,滕王忙打掉他手中箭,大声地斥责道:“小逆子,你惹下大祸了,还不跪下给龙爷请罪。”说完,滕王跪下了,大臣们也跟着跪倒了,人们也都跪倒了,小王爷也只好跟着跪下。
龙掉泪了,想到自己为了保护人们的生命财产,不怕劳累,反被小王爷射了一箭,他的心碎了,眼睛疼得难忍,不如自己一走了事。人们苦苦地哀求道:“龙王爷,你千万不能走呀!你一走,我们都完了!请你可怜可怜我们吧。”它的心又软了,是啊!我一走,这么多人会葬身鱼腹。它在那里一直挡到洪水退去。
滕王设宴招待龙王,龙王伤透了心,不来赴宴,决心离开这里。滕王亲自去挽留它,它也不肯来。滕王知道是挽留不住它了,就想出了一个办法:命令全国的能工巧匠,在龙王休息的时候,在它的头上建了一座庙,把它镇在那里了。因此,滕县逐渐繁华起来,成了全国有名的大县。
一九八七年四月九日采录于东滕城村
讲述者:张世德 农民
搜集者:张毅男 学生
高翰林考县官故事 高翰林考县官(五)
古时候,有一个善良的老头儿和一个善良的老婆婆,那老头儿足足有一百岁了,那老婆婆的年纪和老头儿相仿。这一对老人头发白得象雪一样,心里忧郁得象黑夜一样。你们知道为什么吗?因为他们没有孩子,没有孩子来围着他们欢笑和歌唱;现在他们者了,没有孩子来帮助他们工作;没有孩子爬到他们的腿上,一边叫着爸爸妈妈,一边和他们拥抱。
有一个冬天的黄昏,他们剥着蚕豆,预备明天的饭食。他俩面对面坐在桌子的两边,剥着豆荚,把剥好的蚕豆投在一只盆子里。剥了一些时候,老婆婆凑到盆子上,看看剥了多少蚕豆。
她叹息说:“唉!如果这些蚕豆都是小孩子,那多好啊!”
马上,所有的蚕豆都变成了小孩;白蚕豆变成了小男孩,有色的蚕豆变成了小女孩。这些孩子都跳出了盆子,走到桌子上,兜着圈子,翻筋斗、游戏、打架。有些孩子沿着桌子的脚滑下来,在石板地上奔跑。于是,四面八方都听见叫喊的声音:
“妈妈,我饿了,给我一片果酱面包吧。”
“爸爸,我口渴了,给我一些喝的东西吧。”
“哥哥扯了我的头发。”
“姐姐打我。”
“给我擦擦吧,我的鼻子脏了。”
“我要那把水壶。”
“我要这个,我要那个。”
啊!好一片喧哗的声音……
这两个好老人被吵得耳朵都快聋了。
他俩说:“我们怎样对付这些孩子呢?如果他们能重新变成蚕豆那多好。”马上,所有那些在桌子上的小孩,都跳进盆子,变回了蚕豆。可是,那些在石板地上的孩子再也爬不上桌子了。而且也应该这样说,他们全不想变回蚕豆了,因为他们认为做一个爱玩的孩子比做快要被人煮的蚕豆要有趣得多。他们怎么办呢?他们藏在各处的角落里,藏在床底下,藏在橱底下,藏在木屐里和拖鞋里。老头儿和老婆婆急急忙忙地去找他们,用鸡毛帚在那些家具底下掸着,把那些鞋子倒空。他们捉住了那些小孩子,扑托扑托,把他们投在盆子里,他们就又重新变成了蚕豆。不多一会儿,老头儿和老婆婆再也找不到孩子了。
他俩继续剥着蚕豆,预备明天的饭食。他俩面对面坐在桌子的两边,一边剥着豆荚,一边把剥好的蚕豆投在盆子里。隔了一些时候,老婆婆又凑到盆子上去看看剥了多少蚕豆。
她说:“唉!剥得很慢。刚才我们真笨。如果我们留下一个孩子,只要一个……他生得那么小,不会给我们添什么麻烦的,而且他还可以帮助我们剥蚕豆呢。”于是,他们听到一个小小的声音在说:“妈妈,您不必担忧,还留着一个呢。”
“你在哪儿呀?”“我很愿意告诉您,可是,先请您答应我不把我投到盆子里。”
“我答应你。”“我呀,我就在墙角下的老鼠洞里。”
说罢,他就从躲藏的地方跑出来,出现在这对老人面前。两个好老人很是快活,把他放在桌子上,放在两个人的中间。这孩子开始很快地剥豆荚,很快地把剥好的蚕豆投在盆子里。他做得快极了,蚕豆好象冰雹那样的落下来。笃笃笃,笃笃笃,一转眼工夫,盆子满了,蚕豆剥好了。
两个好老人有了这样一个小孩,很是高兴。他们就叫他豆约翰。豆约翰是一个小男该,身体象蚕豆那么大。他不能站在一个地方不动,他整天都在活动。在冬季里,他代替两个老人操作家务,锯木柴,生火,烧菜,照看母牛。
雪融化后,他就出去买东西。他到面包店里去买面包,把钱付给掌柜的时候说:“女掌柜,请您给我三只圆形的大面包。”
以上内容是关于高翰林考县官故事和高翰林考县官的内容,小编幸苦为你编辑整理,喜欢的请点赞收藏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