歇龙石与五台山 歇龙石与五台山故事
你现在阅读的是一篇关于歇龙石与五台山的文章,里面有丰富多彩的内容,还有给你准备歇龙石与五台山故事和歇龙石与五台山的精彩内容哦。
歇龙石与五台山 歇龙石与五台山故事(一)
五台山位于山西省的东北部, 为太行山的支脉。它纵长约100公里,方圆250公里。五台山由东台、西台、南台、北台和中台五大主峰环抱而成,因此而得“五台”之名。其中北台斗峰,最为险峻,海拔达3058米,是我国华北地区最高的山峰,素有“华北的屋脊”之称。五台山的自然风光固然奇丽,然而它之所以名播海内外,基原因则是它一直被奉为中国四大佛教名山(另三座是峨眉山、九华山、普陀山)之首。 在四大佛教 名山中,五台山是佛教 四大菩萨之一文殊菩萨的道场。文殊菩萨全称“文殊师利”、“曼殊室利”,是梵文的音译,意译为 “妙德”、“妙吉祥”。文殊菩萨 是释迦牟尼的“左胁侍”,专司"智慧”;与司“理”的右胁侍普贤菩萨并列在佛像两旁。文殊菩萨 的形象,一般为顶结五髻,手持宝剑,身骑青狮,以表示智慧的锐利和威猛。智慧和力量是人们最需要和最尊崇的,因而文殊菩萨的地位最尊,最受人敬仰,五台山在佛教 名山中的地位也最高。 据当地百姓相传。从前五台山叫五峰山,气候终年酷热,赤日炎炎,久旱无雨。文殊菩萨来此传教,见百姓受苦决定用法除灾,造福万民。于是他变成一个化缘和尚,跑到东海龙宫向龙王借宝。龙王领他遍览宫内奇珍异宝,任他选。文殊菩萨看了只是摇头,一样也看不中,最后,他提出只要龙宫外面那块又大又黑的石头。龙王听了有点为难,想道:此乃歇龙石,吾儿被他拿走如何歇息?”龙王打算推托,但转而一想:“此石又大又重,料这老和尚也搬不动,不如作个人情,免得让人笑我小气。”于是假装点头答应,站在一旁,看这老和尚如何处理。不料话刚出口,老和尚立即双手合十作谢,然后用手指轻轻一, 歇龙石竟然由大变小,装进和尚的袖筒里去了。龙王见状,后悔莫及,却又无可奈何。 歇龙石就这样被文殊菩萨带回了五峰山。说也奇怪,歇龙石一落地,整个山区顿时就清泉潺潺,草长花开,气候变得凉爽舒适起来。此后,人们就把这块歇龙石叫做清凉石,五峰山叫做清凉山。 再说龙王的五个儿子回到龙宫,见没有了歇龙石,问明原由后,就一起赶到五峰山想找回去。只见五峰高耸,雾海苍茫,哪里还找得到歇龙石。五位龙子气得挥动龙爪,横冲直撞,乱挖乱翻,不仅削掉了五峰的尖顶,使它成为五座平台,还在每座台顶的半坡上,留下了成堆乱石,大小参差,飞棱斗角,这就是俗称的“龙翻石”。其实,歇龙石就安安稳稳地躺在台怀西南18公里的清凉谷中的清凉寺内。石长5米,宽2 米, 面平而下锐。石面上好象铭刻经文,但又模糊不清。据说,当年文殊菩萨常常端坐在石上讲经说法,周围能容纳数百僧徒聚坐聆听。《佛说文殊师利法宝藏陀罗尼经〉载:佛告金刚密迹王言:‘我灭度后,于此南赡部洲东北方,有国名大震那,其中有山名五顶,文殊童子游行居住,为诸众生于中说法。’”中国古称震那国,佛教徒认为中国 在佛经中所说的南赡部洲,五台山的五台犹如五顶, 地理和地理形势与经中描述的文殊菩萨 的住处极其相似,这是五台山被视为佛教 圣地的重要原因之一。又据〈华严经〉中所记述的文殊菩萨的住处也非常相似,这是五台山被称为佛教 圣地的又一原因。 五台山作为佛教 圣地, 历史上曾有佛寺数百座,真可谓寺院遍及群山, 钟磬不绝于耳。现几经兴废,仍留有庞大的寺庙建筑群。其中不少建筑中的殿堂楼阁、古塔经幢,以及附属于这些建筑的雕塑、壁画、碑记、匾额等,已经成为佛教文物中的瑰宝。 |
歇龙石与五台山 歇龙石与五台山故事(二)
承德避暑山庄的正前门,有一座神奇的红照壁。据说,人们在壁前跺跺脚,然后将耳朵贴在墙上,就能听见墙壁里有"叽叽叽 "的叫声。早晚清静的时候,这叫声就更真切,相距十步也可听清。红照壁里怎么会有鸡叫声音呢?当地人说这是鸡冠山的金鸡在里面叫。 鸡冠山,在避暑 山庄东南20公里处,远望整个山岭好像金鸡的身体,山顶之上, 五根粗大的红色岩柱,一字排开,参差而立,构成了鸡冠的雄姿。 说起鸡冠山,它有一个神奇的传说:200多年前,鸡冠山下住着一个老汉,每天晚上他都听见后山上有“叽叽叽”的鸡叫声,可是一到白天却怎么也看不见有鸡出现。老汉感到非常奇怪,一天晚上,明亮 的月光下,他顺着鸡叫的声音 摸索着向前寻去,突然 在一个小山洞前, 发现了黄灿灿的老母鸡,领着一群金黄的小鸡在欢快地寻找食物。老汉 看到这群可爱的鸡,十分高兴。他也不去惊动它们 ,每天 把省下来的小米,到小山洞 前,供鸡食用。天长日久,这群鸡就和老汉 成了朋友。一天, 来了一个客人,住在老汉 家里。正在 这时,朝廷下达 命令,要老百姓到热河给皇帝修建行宫,老汉 临走前,便把喂鸡的事委托给客人,并嘱咐客人不要惊动它们。谁知这个客人是个贪得无厌的小人。当他给鸡送米的时候,发现这群鸡不是普通的鸡,而是一群金鸡。他看到有利可图时, 贪心发作,把老汉的话忘得一干二净。一天晚上,他偷偷地躲在山洞 旁边,正当母鸡领着小鸡出洞寻找食物 时,他猛地扑向老母鸡。小鸡一惊都赶快跑回洞内,只有母鸡来不及回洞,就一口气到了热 河行宫的丽正门前的红照壁,老汉正在砌垒照壁 ,忽然看见母鸡惊皇飞来,知道它一定遇到了不幸的事,就立即把老母鸡保护起来。从此,金鸡就在红照壁 内“叽叽叽”地叫着,与老汉 砌墙、雕砖,打石的声音相呼应。现在,许多国内外的游客到避暑山庄游览时,总想听听红壁照中的金鸡叫声。像北京天坛回音壁一样,它给这座离宫增添了神秘的色彩。 至于鸡冠山的那个石洞,人们称它为“金鸡窝”。在鸡冠山南侧和东北侧的山谷中,各有一根60多米高的淡红色石柱,人们说那是鸡腿。巨大的身躯,鲜红的鸡冠,两 条坚实笔直的鸡腿,金鸡的形象活灵活现地展现在人们面前。每当明月高照,鸡冠山的影子便 会清晰地映在山下20里外的山庄田野之上,从而构成一幅“鸡冠 挂月三千丈”的雄伟壮丽的画面,给人以美妙的想象。 |
歇龙石与五台山 歇龙石与五台山故事(三)
传说有一天,浮丘公来见轩辕黄帝,发现他眉宇紧锁,郁郁寡欢,便关切地问:“尊敬的帝王啊,你为啥闷闷不乐呢?”轩辕黄帝长长叹了一口气,无限伤感地说:“清晨起来,我到溪边梳洗,面容倒映水中,这才发现我已两鬓染霜,胡须斑白,唉——,我老了,老了!” 浮丘公说道:“世上万物有生必有死,你担忧又有什么用呢?” 黄帝摇摇头:“我不是怕死。因我还有许许多多的事情没有办完,土地要开垦、河流要治理、禽兽要驯化、植物要选种----我可不能早死啊。” “那有什么办法呢?”浮丘公为难地说,“只有神仙才能长生不老。” “不错,”轩辕黄帝脸上露出了笑意,“我听说凡人只要吃了仙丹便能超脱凡尘,成仙不老。浮丘公,你快去给我找一个炼丹的仙境来。”浮丘公不敢违抗,只得领命而去。 浮丘公走后,黄帝每天丢一粒石子在瓮里,瓮里的石子已经一千多粒了,就是说浮丘公已经离开了三年。这一天,轩辕黄帝放了石子,心里焦急不安,忽然容成子来报:“浮丘公回来了!”黄帝赶忙出门迎接,一见面来不及寒暄,便迫不及待地打问:“快说快说,事情办得如何?” 浮丘公施礼道:“尊敬的帝王啊,我终于找到了一个炼丹的地方,那真是个仙境。” “那地方在何处?”黄帝欣喜地问。 浮丘公说:“江南有一群高山,只因山上多是黑石,我就给它起了个名字叫黟山。” 轩辕黄帝的高兴劲儿简直无法形容。他顾不得让浮丘公休息,第二天便带着浮丘公、容成子和一些臣仆起程上路,直奔江南黟山。到了那里,众人抬头看时,果真是个绝胜处。只见奇峰错列,拔地而起。一座座山峰千奇百怪,各具情态,真是“奇峰峰侧抽奇峰,怪石石上叠怪石”。大家正看得张嘴咂舌,惊叹不已。忽然,从山谷的一个洞穴中,飞出团团云雾,把眼前的美景遮掩到纱幕后面去了。轩辕黄帝看得正入神,不料想景致被云遮住,非常恼怒,就用手去撕云扯雾。说来也怪,那朵云竟顺原路像流水一般地流回原来那个洞里去了。众人惊疑不止。 轩辕黄帝如痴如醉,也不用浮丘公引路就一直向山里走去。 行不多远,只见一座山脚下有一个水池,池上笼罩着团团雾气,容成子蹲下身子用手掬水,那水竟是热的!浮丘公说:“我曾听说山中有一个仙池,一定是这个了。”轩辕闻听欣喜若狂,赶忙脱下衣服,跳进池中。池水不热也不凉,浴罢精力倍增,使人飘然欲仙。 再往前走,忽然一群猿猴嬉戏追逐,它们嘴里都含着各种各样的花朵,聚集在一块巨石上,只听见一声呼啸,一道黄光,猴儿们都不见了。轩辕黄帝心中好生纳闷,便率众人追寻。哪里追得上?山里本来就没有路,遍地野莽,处处青藤,更加怪石狼牙,走不了几步就陷入绝境。黄帝不死心,又命容成子在前抡斧开路,跌跌撞撞一路寻来。爬至一座悬崖,只听谷中喧喧嚷嚷,低头一看正是那群猿猴,只见它们把采摘来的鲜花全丢在一个大石槽中。一块突石上,端坐着一只毛色雪白的老猴,几只小毛猴正在给它抚背搔痒。轩辕黄帝心想,这一定是个猴王。这时,那老猴王已站立起来,向山崖上的黄帝拱手行礼,嘴里还呀呀有声。黄帝正欲还礼,只听一声呼啸,那猴王及猴群又都不见了。 |
歇龙石与五台山 歇龙石与五台山故事(四)
相传古代浑源城里有一个美丽的少女。一年夏天,她年迈的母亲得病,少女就和嫂子一道上恒山为母亲 采药。不料刚走进幽深树林,便撞见了一只恶狼。只见恶狼张开血盆大口,朝她们扑过来。就在这危急 时刻,有一个年轻 人听见姑嫂二人的呼叫声,就从后面赶来 ,挥舞木棒,赶跑了恶狼。姑嫂二人非常感激,连连向青年 道谢。言谈之中得知这个青年 是在恒山修庙的画匠。少女见他容貌英俊,言谈举止又十分稳重干练,不由产生了爱慕之情。好心的嫂嫂看出了小姑的心思,就在一旁穿针引线,帮助小姑与画匠定了终身。 谁知好事多磨,祸从天降。浑源县的少爷久闻少女美貌出众,便要娶她为妾。而少女的父亲也嫌贫爱富,贪图县太爷家的钱财,又是打,又是骂,逼着女儿进火坑。少女无法忍受,连夜逃离家门,上恒山去寻找画匠。贤惠的嫂嫂怕小姑发生意外,也急忙跟随上山, 暗中保护小姑。 然而,不幸的是, 少女跑遍了恒山山岭,也不见画匠的身影。这时, 知县的少爷又率领家丁追来。眼看着如狼似虎的家丁们步步逼 近,少女心一横,就从这万刃峰顶跳了下去。嫂嫂赶到崖顶,不见小姑踪影,四处寻找,不料一失足也跌入崖下。姑嫂二人的事迹感动了北岳山神。北岳山神施展神法,使少女化为百灵鸟,嫂嫂化为找姑鸟,日夜形影不离,飞绕此山,凄凉的叫声不绝于耳。“舍身崖”便由此得名。 |
歇龙石与五台山 歇龙石与五台山故事(五)
汉阳归元禅寺的五百罗汉,千姿百态,个个都塑得传神动人。有年涨大水,所有的罗汉都淹在水里,但是水退后再看罗汉,却仍然一个个都是好好的。 归元寺的罗汉,水泡不坏,这有个来历: 那年归元禅寺建成,要塑五百罗汉,从黄陂县请来了两个泥塑匠人。这二人既是父子,也是师徒,他们揽下了这个活路。 罗汉谱是从天竺国传来的,据说全中国只有两套,一套在浙江天童寺,一在湖南祝圣寺。老塑匠跋山涉水,到了祝圣寺,一笔一笔地把罗汉谱描画好,拿回来,才动手塑像。 塑像容易,传神艰难。者塑匠不愿意照葫芦画瓢,他想塑出罗汉的各种神态,这可难哪!归元禅寺周围是农村,农民种地、休息、过路或者躺在树荫下睡‘觉,老塑匠都一个一个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并巧妙地化成罗汉的神态。这还不够,有时候,他还把附近的孩子们找来,故意逗他们打闹、嬉戏,仔细观察、琢磨,连他们互相挖耳朵、扣脚板心的调皮样子也都一一记在心里,塑在罗汉的身上,那座“六子戏罗汉”听说就是这样塑出来的。 塑泥胎容易变形,也容易损坏,怎能千秋百代流传?老塑匠试用了很多办法都失败了。 一次,他看到一件福建脱胎漆器,又打听了制作的方法,便按照那种做法,用麻绒、葛布、生漆和观音土混合成的材料,把塑好的泥胎一层一层糊起来,晾干以后,注水融泥,泥水流尽了,空心罗汉就做成了。水打不湿,火烧不坏,非常结实,而且生动、逼真,简直象真人一样。 老塑匠为塑罗汉呕尽了心血,没等塑完便死了,他儿子便子继父业,接着又塑。他的手艺也很高明,一直塑到四百九十九个,忽然心里一动,想这多的罗汉,哪一个里头没有父亲的心血?应该把他老人家也供在这里,给后人留个纪念,于是老塑匠便被塑成了第五百个罗汉。 所以人们传说,在给罗汉烧香时,一座罗汉一柱香,正好五百根;但要是一、二、三、四……数罗汉,就只有四百九十九个了,你看神不神! |
以上内容是关于歇龙石与五台山和歇龙石与五台山故事的内容,小编幸苦为你编辑整理,喜欢的请点赞收藏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