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狼山的传说 狼山传说真实故事
你现在阅读的是一篇关于马狼山的传说的文章,里面有丰富多彩的内容,还有给你准备狼山传说真实故事和马狼山的传说的精彩内容哦。
马狼山的传说 狼山传说真实故事(一)
1111石门山有个石门口,在石门口西侧有一个小山包。山上、山下、山坡有许多大大小小的石头,高矮长短不一,大的一块块像一匹匹马,有站立的、有半卧的,那些小的一块块像一只只狼,有站着的,有蹲着的,有趴着的。这一匹匹马、一只只狼活灵活现,因此老百姓把此山叫着"马狼山"。传说很早以前这里发生过一些稀奇古怪的事。
1111相传,马狼山脚下住着一户人家,主人姓高,名叫高树。高树是个勤勤恳恳、忠厚老实的农民,在山脚下种几亩薄田度日子。一年初秋,高树种的几亩玉米一棵棵又粗又绿,眼看到了玉米扬花时节。一天早上,高树来到玉米地一看大片的玉米被牲口糟蹋的不成样子,是被吃掉半截只留下一根根光秃秃的桩茬,就是被绊倒在地。高树气得七窍生烟。跑到田里细看,有许多马蹄印。心想一定是山下大庄子谁家的马没拴好,夜里跑出来糟蹋庄稼。高树回家扛了根扁担,气冲冲往山下大庄子上寻去。心想不管是谁家的马,一定要它主人赔,如不赔就打断马腿。结果令高树纳闷,周围三四个庄子没有一家养过马的。
1111当晚,高树扛着一把铁锄躲在田头的高埂处,要看个究竟。接近午夜时分,就听玉米地里"哗啦!哗啦"响,借月光看去,几匹马正在吃玉米,其中一匹高大的全身银白,肆无忌惮一口一棵,它身边几匹灰色小马东窜西窜,连吃带绊,玉米又倒了一大片。高树气不打一处来,举起手中的铁锄,冲到那匹白色大马背后,用足全身力气,照准白马的右后臀就是一锄,就听"咣当"一声,火星四溅就像刨在石头上。高树虎口疼痛,鲜血直流,再看那白马先是右腿打了一下弯,然后两后腿一蹬,前腿一扬,箭一般向上山坡奔去,几匹小马也惊恐万般跟在白马后面奔逃而去。高树愣住了,心想这分明是马,怎么锄头刨它就像刨在石头上呢?他估计那马被刨了一下,一时半会不敢再回来了。
1111高树回到家叫醒了妻子,把刚才的事儿对妻子说了。妻子一见丈夫两手虎口被震裂,鲜血直流忙找布替丈夫包扎,一边说:"你用力太大是不是刨到了骨头?"高树深感奇怪地说:"白天我跑扁了周围的几个村庄,没有一家养过马,这马是谁家的呢?"妻子在一边插嘴说:"是不是野马?明晚我们带强去套一匹小马,要是谁家的,肯定会有人找来,那时我们找他赔玉米,要是野马那就好了,我们一匹匹套住驯养,肯定能赚大钱。"高树觉得妻子说的有理。
1111第二天晚上高树和妻子带着牛耕绳,趴在田埂上傻等了一夜,也没见动静。第三天晚上接近午夜,妻子一听田里有"哗啦!哗啦"的响声,她轻轻地摇醒已睡着了的丈夫,两口子轻手轻脚接近正在吃玉米的一匹小马,举起牛耕绳猛地一下套在马脖子上。那马受惊扬蹄想逃,高树两口子死命拽住牛耕绳,绳套系的是活扣,越挣越紧,那匹小马会儿就乖了,卧在田头喷着响鼻不动了。高树两口子本想把马牵回家可怎么也拽不动。算了,两口子把绳拴在田边一棵树上。连日疲劳,此时两人都打起了瞌睡。不一会天亮了,两口子睁开迷迷糊糊的眼睛,准备牵马回家,妻子突然惊叫"妈呀!这是怎么搞的?"高树一看,牛耕绳套在一块大石头上,再细看那石头,有头、有尾、有身子,四腿盘曲,猛一看就是一匹卧马。
1111村里人听说了此事,都纷纷跑来看稀奇,人们七嘴八舌的议论着,此时有个放牛娃说:"在西南坡有一块更大的石头,也像一匹马大白马,可那块石头原来是在石棚洼里的,不知怎么几天前我放牛时在西南坡发现了它。我跑到石棚洼再看那里的白石时却不见了。"不少人也曾经在石棚洼见到过那块大白石的,现在听说它到了西南山坡,都纷纷跑过去看个究竟。果然一块大白石头朝西南,尾朝东北横卧在半山腰,人们左看右看越看越像一匹卧马。高树看那像马的大白石右臀部明显有一块锄头口大小的凹坑,像是刚被人砸掉一块似的。高树心里一惊:"难道这块白石就是那匹大白马,这块凹坑是我用铁锄刨了一锄?"此时人群中有一长者慢长斯理地说:"此处是秦国时一古战场,死伤兵马无数,死去的人被葬在此,伤兵近千人躲在那边的石棚内。后来汉将韩信发现了他们便来劝降,伤兵至死不降,韩信生气跺脚震塌了石棚,数千伤兵葬身于棚内。那些战马依恋主人,也都留在这周围不愿离去。当时山上有成群的野狼要吃秦兵的尸体,马群日夜守护在山周围与狼群对峙,谁也不肯放弃,日久天长马和狼都僵成了一块块石头。马是善兽所以首先得了灵气成了神马。那些狼石将逐步复活,它们若变成活狼周围百姓将遭大难。眼前马因受了伤,折了五百年道行。"老人一段话后,人们恍然大悟,再看远近一块块石头,大的像马,小的像狼,越看越像,人们开始指责高树,说他不该打伤头马。指责过后,人们才想起请教长者有无补救办法,可长者不知什么时候走了,人们互相打听,可谁也不知他是哪个村的。后来人们想了个办法,在石狼还没有复活之前砸碎它。于是以高树为首,周围村里自发组织起一批中青年汉子,整日带着铁锤、镐锄,发现和狼大小的石头,就把它砸碎。
马狼山的传说 狼山传说真实故事(二)
1111在明光西北30里处有一座东北至西南走向蜿蜒十几里的大山,叫石门山。山的西坡属凤阳县界,东坡属明光市界。石门山虽不算大,也不算高,但相传这里在古代有神仙出没,因此一丘一壑有典故,一泉一石有灵气。这故事也就一代一代相传至今。
1111在山的东南坡有两块直竖的巨石,高约五六米,相距约两米,顶上支起一块巨大的横眉石,远看酷似一扇大门,老百姓也就叫它"石门",此山也就被叫着"石门山"。相传很早以前此石门常开,门内有溪涧,有仙人在洞内修炼,山下和山坡上耕作的农夫常见一白发老道从此石门出入。白发老道待人和善,同周围村户相处很好。有一日,一个叫徐三九的农民在烈日下锄玉米,高温中暑,昏倒在田头,正巧被从外边周游归来准备进洞的白发老道遇上。只见白发老道轻扬手中拂尘,阵阵凉风吹过,徐三九清醒过来。白发老道满面笑容,要徐三九跟他进洞,也不知里面什么样,些什么?现白发老道邀请,徐三九也不客气,跟着进了石洞。石洞内凉气袭人,无一点夏日的感觉。徐三九环顾一周,只见石洞高三丈有余,宽二丈大几,深约七八丈,洞内有石床、石桌、石凳。石桌上放着两摞雪白耀眼的银碗,桌边是一个两楼大小的石缸,洞顶伸下一合抱粗的石笋,笋尖上"嘀哒,嘀哒"滴下晶莹的泉滴。徐三九自言自语道:"这洞里原来这么大,这么漂亮。"白发老道指着一个石凳让徐三九坐下,然后拿起一只银碗舀了半碗水递过去"请喝口泉水。"徐三九礼貌地起身,双手接过"咕咚,咕咚"喝了两口,只觉泉水清凉甘甜,徐三九一口气连喝了两碗。白发老道说:"酷暑难当,锄田辛苦,我送你一只斗笠,可挡烈日。"徐三九双手接过一看是一只用芦苇蔑编成的小斗笠,也没注意多看,顺手戴在头上,起身告辞。临出门明,白发老道说:"今后如有什么难处,可于日出一竿前在石门外烧香,香燃一半时用石块击打这门钉,石门自开,我会出来。"徐三九点头记住了,只听一句"不远送"后,石门"咣当"一声紧闭了。
1111徐三九回到村子里,逢人就讲他的奇遇,还不断拿芦苇斗笠给大家看。大家都不相信,他老婆也以为他是怕晒没锄田跑到那树荫下睡觉去,现在回来瞎编故事骗人,拿过斗笠一甩,不偏不斜落在院墙上。徐三九慌忙跑过去拿起斗笠并冲老婆翻白眼。老婆眼瞪得圆圆的,直看墙头,徐三九顺着老婆的目光看去,怪事发生了,就在刚才落下壮举笠的那块地方,原来几棵干枯已死的蒿草,突然间青枝绿叶随风在墙头上微微晃动。徐三九又拿手中斗笠往另外的枯蒿上盖去,一棵棵枯焦的蒿草泛起了青绿。徐三九的老婆慌忙拿过斗笠,小心翼翼地用衣襟擦着斗笠上的灰土,高兴地说:"这原来是件宝物呀!"
1111徐三九得了个宝斗笠,像是长了翅膀传遍了全村并迅速传向邻村。徐三九把临出门时白发老道说的话告诉了大家。村里有遇着生病久医不能痊愈的病人,带着香于日上一竿前去磕头烧香,香烧一半时用石块击打石门上的锅脐状的石钉。石门果然大开,求仙者说明来意,白发老道赐上一粒仙丹丸,服用后不到两日病人痊愈。
1111消息传到了石门山东南角的西徐村。村上有个大户叫徐采米,因此人爱占小便宜,和人相处总要刮别人一点,村里人背后都叫他"徐财迷"。这徐财迷和徐三九是同宗兄弟并长徐三九10岁,他听到了传说,赶到徐三九家一口一个"大兄弟"的叫着,反复问洞里的情况及如何进洞。第二天,徐财迷烧过香后,敲开了石门,一进石洞一眼盯住了石桌上的两摞银碗,用目光一数,整整五十个,一个足有一锭银子重。徐财迷迅速盘算着:五十锭银子能买好几十亩地,神仙不愁吃不愁喝,没了就能变,要这些银子有什么用呢?不如以借为名搞到手不还了。于是徐财迷试探着提出要借那两摞银碗,白发老道丝毫也没打顿,同意借碗。徐财迷脱下小褂子包起那五十只银碗走了。徐财迷把银碗换成了银锭,开始买地、买牛、盖房子。转眼半年过去了,白发老道不见徐财迷还碗,十分生气,离开石门山搬往它处。后听说是搬往中嘉山里去了。
马狼山的传说 狼山传说真实故事(三)
1111在明光西北约40里的石门口西北有一奇特的自然景观。山腰石崖上有一道裂缝,宽约一尺,长约七尺,深不可测。裂缝两边石壁如烟熏火烧一般,用手擦摸,手上会有一层黑灰。这裂缝中常常冒出黑烟,远看如云。每当有黑烟冒出时,天就会降雨,黑烟的浓度,烟云的大小和雨量的大小成正比。曾有放牛的孩子将斗笠盖在裂缝上,冒出的黑烟竟把斗笠顶于云上,悬空打转。这本是一种自然现象,但千百年来老百姓相传着这样一个。
1111很久以前,太白金星李长庚在此居住、修炼,山坡上有一石砌的炼丹房。炼丹房里有四个道童轮流着日夜不停地往丹炉里添柴,因炼一炉丹需七七四十九个昼夜烈火烧炼,所以还有四个道童终日在山上打柴。据说这丹丸能助人得道,早日成仙,这叫"银丹"。还有一种叫"金丹"需炼九九八十一天。这"金丹"能使人长生不老,百病不侵。
1111四个烧火的道童中有年龄稍大一点的叫青牛。这青牛久有成仙的欲望,虽然他每日只轮一班,但一有时间他就往丹房跑,督促其他师弟劈柴、抱柴、加柴,有时也帮着干。李长庚见青牛如此勤奋,心里很高兴,就叫他负责丹房事务,从此青牛更是卖力,累活、重活他全包下了,其他小师弟都喜欢他。眼看四十九天已到,丹房停火出炉取丹,青牛当着师傅的面将一粒粒山楂大小的丹丸装进丹葫芦里,五十粒一颗不少,盖上盖子又手捧献给李长庚。岂不知青牛用心良苦,在装最后一粒丹丸时,他将早就准备好攥在左手一粒与丹丸大小、形状差不多的石子装进丹葫芦里,瞒过了师傅。
1111青牛偷偷服用了丹丸,只觉浑身暖流涌动,精力陡涨,力量猛增,整日忙碌从无疲劳的感觉。青牛内心高兴,但表面上仍装着若无其事,帮师傅修整丹炉准备炼制那九九八十一天才能成丹的"金丹"。李长庚也十分满意这个徒弟,许下愿说:"待在王母娘娘的蟠桃会上献了银丹和金丹,回来后正式教你吟经修炼,日后助你成仙。"青牛趴在地上连连给师傅叩头,千恩万谢。
李长庚算好了日子,很快开炉点火炼制金丹。石门山上本来树木就不算多,炼制金丹要烧掉大量木材,近处树木砍完了,就需跑很远的地方砍。渐渐地四名砍柴的道童每天砍的柴勉强够当天用的。要是遇上天阴下雨,丹房无备用干柴,丹炉熄了火,那可误了大事了。四个砍柴道童同时向师傅禀报,李长庚也正担心这个问题,因为丹房至少备七天干柴,才能保证炉火不断。李长庚问青牛是否需要再找柴樵夫来帮忙,青牛说不用,他可每日晚上帮着烧火,白天帮助砍柴。因青牛服用过银丹,已非一般人,他有用不完的力气,一人能顶十人,从此,他白天打柴,晚上烧火,丹房里堆满了备用的干柴。四个砍柴的道童也把青牛当成大哥哥一样待。李长庚对青牛也更加信任。他知道如果向王母娘娘推荐青牛,王母娘娘一定会同意青牛修炼日后上天堂。所以早早晚晚也有意地开始教青牛打坐、诵经等入门基本功夫。青牛记忆力非凡,什么事一遍就不忘,李长庚对这个徒弟越来越满意。
1111九九八十一天已到,又是熄火、停炉、取丹了。青牛仍老招再用,瞒过师傅,取了一粒金丹。青牛服用后更是功力倍增,一个人偷偷进山试功,竟有腾云驾雾之能。
1111在王母娘娘的蟠桃会上,太白金星李长庚带着炼好的仙丹,夸夸其谈这银丹、金丹之妙用和功力,出尽了风头。王母娘娘听了十分高兴,顺手打开金丹葫芦盖子倒出一粒,刚要往嘴里放,身旁的赤脚大仙说了句:"怎么像是石子?"王母娘娘注意一看不错,是一粒石子,不由将脸一沉,问太白金星道:"这是怎么回事?"李长庚取过一看,确实是石子。众仙哈哈大笑。太白金星李长庚无地自容,再倒出其它丹丸,烂烂是真,又倒出银丹也发现一粒石子。他把银丹和金丹再献于王母娘娘,此时,王母娘娘兴致已过,顺手递给了身边的宫女。
马狼山的传说 狼山传说真实故事(四)
1111在明光洪庙乡石门口南的石棚洼里有块巨石,石面比较平整,在石面中央有一个二尺长左右、宽约八寸、深约一寸的大凹坑,形似脚印,脚印的五个脚趾头清晰可辨。这个大脚印被当地百姓叫做"仙人脚",相传是老子李耳当年东来游说时留下的。
1111春秋时,楚国苦县(今河南鹿邑县东)有个著名的学者李耳,字伯阳,后人称"老子",曾任过周王朝图籍掌管,苦心钻研"道"学,认为万物生于道,著有《道经》、《德经》,全称是《道德经》。相传孔子到楚国游说曾上门向老子讨教过。周王朝衰败以后,老子四处游说,传播他的《道德经》。开始时是带一书童,肩挑竹篓,日行不过五十里,每到一处借学堂讲道说德,十分辛苦。后来在楚淮地得一青年,不光书篓可放在牛背上,老子也骑于牛背。这样一来日行百里。
1111一日,老子过了淮河,骑青牛南来,走到浮山脚下。青牛见浮山上青草嫩绿,引起食欲,它趁老子下牛背问路之机,放快四蹄奔上山腰。老子一见,不得了,整个一座青山在摇晃,沿山还有水花四起。老子连忙喊住青牛,说:"此山不实,是浮于水面,小心!"青牛这时才感觉到山体微动,仿佛立于大船上。青牛不敢贪吃,轻轻下山,就在在下山将要上路之时,青牛觉得后蹄猛往下陷,山石被踩陷一块,留下一个深深的牛脚印。
1111老子要往精城(今明光石坝)走,青牛识途,一路向西南而来。那时候无道可通,去精城须绕过老河。青牛开始时稳稳驮着老子南行,可刚到岗集(今明光洪庙乡)青牛加快了步子猛向西拐。老子一看方向不对,拼命叫青牛停住。越是叫停住它越是跑得快。在上山坡时,一不小心,将老子从牛背上摔了下来,青牛看也不看仍然向山上跑去。老子气得要命不知青牛今天发什么疯劲。老子顾不得屁股痛从地上爬起来去追青牛。老子的鞋也跑掉了,山坡上碎石和枯蒿杆子又戳脚,老子只好找一块石头坐下,自言自语道:"这牛今是怎么啦,你不愿跟我受罪,可别把书驮走呀!"
1111老子哪里知道,这青牛曾是此山炼丹房的一名道童,因偷吃了太白金星炼制七七四十九天的"银丹"和炼制的九九八十一天的"金丹",用石子装进了丹葫芦充数,使太白金星在王母娘娘的蟠桃会上遭到众仙的嘲笑。太白金星返回炼丹房后,将偷吃仙丹的道童变成一条青牛。多少年过去了,青年驮老子又过此地,不禁触景生情。老子哪知道这些呢?以为青牛终日跟他东奔西颠,吃不了苦离他而去了。老子可惜的是他那花了半辈子心血的两篓书。
1111青牛一路奔跑到石门口的寺庙和山腰的丹房,看见寺庙只剩残砖碎瓦,丹房也成了一堆瓦砾,师傅升天了,师兄弟们也各奔东西了,青牛泪如泉涌,"哞哞"叫了几声后,又顺原路慢慢走回来。
1111老子远远看见青牛回来,走近一看,只见青牛泪流满面,也不知这牛究竟怎么了。他忙去翻书,这一翻发现少了一本《道经》,老子又气又急,猛一跺脚,平整的一块石面上竟被跺出了一个大脚印。老子生气地把书篓搬下牛背,说:"你走你的阳关道,我过我的独木桥,从今往后别再跟我了。"青牛只是"哞哞"叫着泪还在流着,好像受了多大的委屈。老子老书篓放在石头上,沿青牛跑过的路去找颠掉的《道经》。也算巧,没走多远就找到了。老子回来后,将两篓书重新扎好用力放在自己的肩上,也不理青牛,顺来路返回。可怜青牛心里有数说不出来,只是默默地跟着老子,还不时地用尾巴轻轻拍打着老子。老子停下不走了,青牛也停下。老子想,这青牛跟了我一年多,像今天这样的举动还是头一次,可能有什么蹊跷事。看现在一切好像都过去了。老子叹了一口气说:"青牛,你不愿离我而去,是吧?"青牛点点头。"那你以后可别再犯牛劲,把我给摔下来。"青牛又点点头。"那好吧,咱们还是好朋友。"青牛"哞哞"叫了两声,趴在上让老子把书篓放在背上,老子坐在牛背上说:"我的鞋也不知掉哪了,只有骑你背了。"青牛抖抖耳朵,稳稳地沿原路走了。
马狼山的传说 狼山传说真实故事(五)
1111在明光西北与凤阳、五河三县交界处,有一面很大的湖。很早以前叫鹿角湖,后被人叫着花怨湖,现在叫花园湖。每逢夏秋之际,湖中茶花盛开,雪白一片,百里清香。湖边有一座不大的土山,原叫黄土岭,后被人叫二愣山。山上有两眼泉,冬春泉水混浊,夏秋泉水清澈,当地百姓叫它"泪泉"。这湖名、山名、泉名的变化有一段动人的故事。
1111相传,在湖东北岸边有个几十户人家的村庄,因村里大半人家姓陈,所以村民叫陈湾。陈湾人靠湖吃湖,家家都会打鱼摸虾,因湖里鱼肥虾多,村里人小日子过得红红火火,村邻也都和睦相处,朝闻鸡鸣、晚听渔歌。村东头有户人家,男主人叫陈二愣,女主人叫田茶花。陈二愣是个老实人,除了会打鱼摸虾外,还会干木匠活,冬天里冰封湖面,陈二愣就帮家打个桌子,做个板凳,也能找几个盐钱。田荷花心灵手巧,地里活儿样样拿得起,撒网撑船也不比男人差,家里活儿件件操得周,吃干的喝稀的,小日子过得甜甜蜜蜜。村邻们夸荷花漂亮能干,羡慕二愣憨有憨福。
1111天有不测风云,直干的树偏偏生出个杈来。这年春天,荷花去镇上卖鱼,卖了几个钱去布店买几尺布想给二愣做个马夹。镇里新开张一家布店,老板是从南方来的,店里的布都是从南方进的货,布料好,颜色鲜。荷花进了布店左选右选,选中了一块深蓝色料子。从荷花进店起,布店王老板那对小眼就直勾勾盯在荷花身上了。瓜子脸泛桃色,弯弯的眉下一对又黑又亮的大眼睛,卷起的袖子露出了藕一般的胳膊,蓝花褂子裹着少妇的苗条身子,赛似天仙。王老板垂涎三尺。说来也怪,王老板了南方大城市来的商人,什么样的美女没见过呢?可当他看到荷花时,他才觉得以前见过的美女根本算不上什么。荷花也感觉到了一对色迷迷、火辣辣的眼睛盯着自己,但她没往坏处想。她认为这王老板是不认识自己,多看了她几眼。付钱时,王老板破天荒地打了对折,荷花觉得便宜,客气地一笑说了声"谢谢"。这一笑不要紧,王老板的魂出了窍,好一阵没回过神来。后来王老板一打听,才知道田荷花是陈湾人,丈夫叫陈二愣,是个打鱼的,她也三天两头到镇上来卖鱼。王老板也真邪了,整天想着这么漂亮的女人,怎么就偏偏嫁给了打鱼的呢?这么漂亮的女人整天风里来雨里去的多可惜呀?他整天盯着门口过往行人看,眼巴巴地等荷花来镇上卖鱼。这天傍晚,终于又见到了荷花,他慌忙跑出来喊:"哎,卖鱼的,什么鱼?"荷花一见是布店老板要买鱼,就停住步。王老板可是坏了心思的,他二话没说,把荷花篮子里的鱼全买下了,也不还价。一边说吃鱼怎么好,他如何如何喜欢吃鱼,并要荷花天天给他送鱼。来二去,很快就成了熟人。王老板是个精明人,他知道心急吃不了热豆腐。混熟了后,他对荷花说:"有空叫陈二愣过来坐坐,我初来此地,人头不熟,想交一些老实人做朋友。"荷花觉得王老板也不像个坏人,回家后就和丈夫说了。陈二愣是个实心眼人,第二天就自个儿去镇上卖鱼,到了布店,自报家门。王老板一见是荷花丈夫陈二愣,便很客气地让二愣进店坐下,又泡茶又是拿烟,三言两语彼此热乎起来。
1111王老板备了酒菜,死活留陈二愣吃饭,酒席间王老板大谈特谈远离家乡无友之苦。陈二愣被王老板说的心里也酸酸的。谈到投机处,王老板竟然要和陈二愣拜把兄弟,义结金兰。陈二愣几杯酒下了肚,觉得王老板够朋友。双方报了生辰八字,王老板年长两岁为兄,陈二愣年轻两岁为弟。从此,双方以兄弟之称,相互走动往来。
1111不觉半年过去了。陈二愣和田荷花觉得这个为兄的确实是个好人,他们哪里知道王老板是在演戏,在等待机会,他做梦都想把荷花搂在怀里。一天荷花又到镇上卖鱼,见王老板布店大门紧闭,不知何故,便推门进去,方知王老板病了,躺在床上"哼哼叽叽"。因王老板是兄,荷花也不介意,撩开帐门伸手去摸他的头看有无发烧。岂料,王老板趁机抓住荷花的胳膊顺手往怀里一带,荷花没站稳,也没想到王老板会这样,一个前冲扑在王老板的身上。这王老板紧紧抱住荷花,嘴里还不停地"心呀肝呀"乱叫,手不停地在荷花身上乱摸。荷花被这突如其来的举动吓懵了,不知如何是好。王老板见荷花没有反抗,更是色胆包天,伸手要替荷花解衣,这时荷花血冲头顶,挣脱右手"啪"地一声掴了王老板一个耳光后,挣开身气愤地骂道:"畜牲!"王老板一个打滚从床上翻身下地,双手紧紧抱住荷花双腿,哭述着这半年来日思夜想之苦,捶着胸发誓要对荷花好,只要荷花能成全他的美事,愿把布店的一半送给荷花。要愿意跟他,他愿带荷花远走高飞。若不愿暴露,可每天利用镇上卖鱼的机会亲热。荷花气得浑身发抖,她恨自己为什么没早看穿这人面兽心的色狼,眼看挣又挣不脱,再僵持下去,准不会有好结果。荷花只得强忍着心头怒火说:"你真的喜欢我中,我就成全你,可你也太心急了,容我把门闩上。"王老板一听心都快跳到嗓子眼了,松开了手。荷花跑到门口回头重重地"唾"了一口,冲出门去。
以上内容是关于马狼山的传说和狼山传说真实故事的内容,小编幸苦为你编辑整理,喜欢的请点赞收藏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