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化溆浦有哪些民间故事 怀化传奇故事

国学素材成语故事

怀化溆浦有哪些民间故事 怀化传奇故事

绝地罡魂围观:℉更新时间:08-18 18:21

你现在阅读的是一篇关于怀化溆浦有哪些民间故事的文章,里面有丰富多彩的内容,还有给你准备怀化传奇故事和怀化溆浦有哪些民间故事的精彩内容哦。

怀化溆浦有哪些民间故事 怀化传奇故事

怀化溆浦有哪些民间故事 怀化传奇故事(一)

我国许多地区都兴五月五日过端午节吃粽粑,为的是纪念古代爱国诗人屈原。然而也有例外,贵州景屏县的寨母一带的侗家,就是六月辰日吃粽粑,为的是纪念当地的一个侗族农民起义领袖林王。寨母过节不仅包有一般大小的粽粑,还包有粗如大碗、两尺多长的大粽粑。传说当年林王领兵打仗时,常以粽粑作干粮,所以将粽粑包得又长又大。

林王名叫林宽,出生于寨母地方,祖家原住黎平,其父林让参加过勉王起义,失败后受官兵迫害,便从黎平洪州一带顺着古州的朗洞,经青山界,过八受河搬到现在地住地。当时,婆洞一带还没有人烟,以后才陆续搬到许多侗家。由于这个寨子建得最早,被周围的寨子称为寨母。

林王是背爷崽(其父过世后才出生),家境贫苦,从小给财主做工,砍柴割草,放牛喂马,养鱼看田水,什么活都干过。他长得高大魁梧,人品出众,力大无比,聪明能干,作起来一个顶几个,又爱帮助人,乡亲们都喜欢他。

传说林王给财主在山塘里养鱼,财主叫他割草喂鱼,他就把鱼赶上坡去吃草,吃饱了,又赶回塘里放。因此他喂的鱼又肥又大。他很爱马。白天放马吃草,骑马练武,夜晚睡在马圈边,把马喂的又高又壮,后来成了他的战马。现在寨母背后还留着他当年修得石马圈,已崩了两方,还存了两方,青石板上还留着马蹄印和他的草鞋印。有一次林王给财主在山上放牛,见许多穷人没有饭吃,很不忍心,便敲死一头牛分给大家煮着吃。别人担心他叫不了差,他灵机一动,想了个办法,叫人把牛尾巴插在岩缝里,叫一个人藏在岩洞里等着,他立即跑去叫来了财主,说有一头牛卡在岩缝里出不来了。财主急忙赶上山,一看果然只有牛尾巴露在岩缝外了。财主便去扯牛尾巴,岩洞里的人学牛叫,越扯牛越叫。结果牛尾巴断了,牛没有出来,只好无可奈何地回去了。

林王热心地位大家办好事。婆洞路边有个岩洞,洞里有一股清泉,就是流不出来,过往行人口渴没法喝到。林王知道以后,用嘴咬开一个口子,两手扳开岩板,一股清泉流了出来,行人们有水喝了。不信你可以去看看,现在泉边的石板上还有林王的手指印和两个膝盖印呢。

寨母的后龙山有两个坡相互对峙,中间隔着深谷,平时到对门坡去种田,人们绕来绕去很不方便。林王便从对门坡扯出长岩石,做成一座石桥。他娘说:“你架的高桥看上去都眼花,不要害别人掉下来。”林王就一拳把桥打断,至今两边坡还留着几尺长的断岩梁。

婆洞一带的人多田少,林王便想塞断八受河,引水过婆洞开荒造田。他一早提着大鞭赶动三个坡准备去塞河,刚好被一个老妇看见,她高声叫道:“快看三个坡会走路。”结果三个坡就停在寨母田坝中间不走了,三个坡分别叫鸳鸯坡,定便坡,报独坡,与其他坡不相连。现在已被开成梯田。[


侗族的民间故事很多,例如 “补宽”,“奴记”,“祝郎娘美”,“变婆”等。

怀化溆浦有哪些民间故事 怀化传奇故事(二)

王祥卧冰求鲤救母的故事感天动地、家喻户晓、影响深远,千百年来被后世奉为孝道经典,被列入二十四孝之一,规范着人们的思想和行为,成为历史上的一段佳话。

王祥卧冰求鲤的传说发生在遂平县和兴镇王庄村。王庄村是一个不足百户的村子。万泉河紧靠村西由北向南蜿蜒流过,在村南调转一路向东流去。在村西头万泉河上建有一座石桥,石桥东岸20米处,就是传说王祥卧冰求鲤的地方,现立有“王祥卧冰处”字样石碑。据当地人讲,冬天不论万泉河上冰有多厚,但这个地方从来都不会结冰。

村子的南边,现存有王祥坟和王祥庙各一座。据1996年《遂平县志》记载,王祥坟在和兴镇刘店村东北,冢高数米,晋代东部被挖过,其余完好。如今,王祥坟已没有过去高大,四周被王祥后人用砖围砌成墙,并立功德碑六块。

王祥庙坐北朝南,四和院式仿古建筑,分为大殿和东西配殿。大殿供奉着近5米高的王祥雕像一座,正中悬挂金字横匾,两边供奉历代王氏祖先牌位,四周墙壁上绘画、书写着王祥的丰功伟绩。大殿正门两侧立石碑四块,东边有晋代石碑一块,上面雕刻着王祥的全身像、一条鱼、一只鹤,形象逼真、栩栩如生。另一块为民国时期重修王祥庙石碑,碑文上载:“祥晋人也……”“祥”就是指当时任晋朝司马大将军、二十四孝之一的王祥。该石碑记载了王祥后人为感念先人,重修庙宇的功绩。西边两块为现代功德石碑,记述了为弘扬孝道文化,重修王祥庙捐资情况。

据王祥后人王庄村民王文广介绍,后来又找到石碑两块,一块为二龙戏珠碑,上书“皇帝万岁”字样,另一块为民国重修王祥庙石碑。

清代版《遂平县志》、1996年版《遂平县志》及《遂平王氏族谱》对晋朝初年著名的二十四孝之一的王祥,出生在今遂平县和兴镇王庄均有记载。1958年,几次拆庙办学造成王祥庙成为一片废墟。1998年5月,该村群众捐资捐物修建一座简易庙宇。2006年10月,王文广垫资50万元重新修建庙宇大殿及相关塑像。2008年,王文广又垫资30万元,对庙宇东西配殿进行了修建。2009年6月,省、市、县投资30万元修筑了107国道至该村公路3000米。

近年来,省、市、县加大了对文化遗产的抢救和保护力度。1998年3月,王祥卧冰求鲤遗址被遂平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6月,该项目被遂平县人民政府列入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7年3月,王祥卧冰求鲤传说被驻马店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6月,该遗址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怀化溆浦有哪些民间故事 怀化传奇故事(三)

枣核是一个民间故事


是一个民间故事。

再看看别人怎么说的。


答:一、枣核不是一篇民间故事,而是一篇优美散文。

二、枣核原文

动身访美之前,一位旧时同窗寄来封航空信,再三托付我为她带几颗生枣核。东西倒不占分量,可是用途却很蹊跷。

从费城出发前,我们就通了电话。一下车,她已经在站上等了。掐指一算,分手快有半个世纪了,都已是风烛残年。

拥抱之后,她就殷切地问我:“带来了吗?”我赶快从手提包里掏出那几颗枣核。她托在掌心,像比珍珠玛瑙还贵重。

她当年那股调皮劲显然还没改。我问起枣核的用途,她一面往衣兜里揣,一面故弄玄虚地说:“等会儿你就明白啦。”

那真是座美丽的山城,汽车开去,一路坡上坡下满是一片嫣红。倘若在中国,这里一定会有枫城之称。过了几个山坳,她朝枫树丛中一座三层小楼指了指说:“喏,到了。”汽车拐进草坪,离车库还有三四米,车库门就像认识主人似的自动掀启。

朋友有点不好意思地解释说,买这座大房子时,孩子们还上着学,如今都成家立业了。学生物化学的老伴儿在一家研究所里做营养试验。

她把我安顿在二楼临湖的一个房间后,就领我去踏访她的后花园。地方不大,布置得却精致匀称。我们在靠篱笆的一张白色长凳上坐下,她劈头就问我:“觉不觉得这花园有点家乡味道?”经她指点,我留意到台阶两旁是她手栽的两株垂杨柳,草坪中央有个睡莲池。她感慨良深地对我说:“栽垂柳的时候,我那个小子才5岁。如今在一条核潜艇上当总机械长了。姑娘在哈佛教书。家庭和事业都如意,各种新式设备也都有了。可是我心上总像是缺点什么。也许是没出息,怎么年纪越大,思乡越切。我现在可充分体会出游子的心境了。我想厂甸,想隆福寺。这里一过圣诞,我就想旧历年。近来,我老是想总布胡同院里那棵枣树。所以才托你带几颗种子,试种一下。”

接着,她又指着花园一角堆起的一座假山石说:“你相信吗?那是我开车到几十里以外,一块块亲手挑选,论公斤买下,然后用汽车拉回来的。那是我们家的‘北海’。”

说到这里,我们两人都不约而同地站了起来,沿着卵石铺成的小径,穿过草坪,走到“北海”跟前。真是个细心人呢,她在上面还嵌了一所泥制的小凉亭,一座红庙,顶上还有尊白塔。朋友解释说,都是从旧金山唐人街买来的。

她告诉我,时常在月夜,她同老伴儿并肩坐在这长凳上,追忆起当年在北海泛舟的日子。睡莲的清香迎风扑来,眼前仿佛就闪出一片荷塘佳色。

改了国籍,不等于就改了民族感情;而且没有一个民族像我们这么依恋故土的。

三、主题思想

文章以枣核为线索,写了一个美籍华人要几颗故乡的枣核试种,以寄托思乡之情的故事,反映中华民族是一个具有深厚的民族意识和丰富的民族情感的民族。

怀化溆浦有哪些民间故事 怀化传奇故事(四)

《一千零一夜》又称《天方夜谭》。它是在古代波斯和阿拉伯游牧民族的口头文字基础上整理提炼而成的,是阿拉伯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也是世界文学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这部名著内容丰富,包括寓言、童话、爱情故事、宫廷奇闻、名人轶事、探险故事等,反映了中世纪阿 拉伯和亚洲一些国家的社会生活和风土人情。

作品采用了东方文学中常用的大故事套小故事的形式,内容包罗万象,变化多端,情节曲折离奇,色彩斑斓,引人入胜,显了古代阿拉伯劳动人民高度的智慧和丰富的想象力,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和鲜明的民族特色,多年来深为阿拉伯和世界各国人民所喜爱,对世界各国的文学艺术有着深刻、广泛的影响

怀化溆浦有哪些民间故事 怀化传奇故事(五)

即《一千零一夜》,阿拉伯古代民间故事集。比喻虚诞夸饰的议论,荒诞不经的说法。

“天方”是从前中国对阿拉伯的称呼


阿拉伯

“天方”是从前中国对阿拉伯的称呼。


《天方夜谭》是中古时期的一部阿拉伯民间故事集,其作者并非一个人,而是在长期流传的过程中,经过了多人的创作和加工。通过山鲁佐德给国王讲故事的形式,把大小260多个故事镶嵌在这个大故事的框架之内。

以上内容是关于怀化溆浦有哪些民间故事和怀化传奇故事的内容,小编幸苦为你编辑整理,喜欢的请点赞收藏把。

标签:怀化传奇故事

标题:怀化溆浦有哪些民间故事 怀化传奇故事

链接:http://m.zhaichaow.cn/sucai/gushi/12306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