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子归国做贡献的事例 学子归国做贡献的作文
你现在阅读的是一篇关于学子归国做贡献的事例的文章,里面有丰富多彩的内容,还有给你准备学子归国做贡献的作文和学子归国做贡献的事例的精彩内容哦。
学子归国做贡献的事例 学子归国做贡献的作文(一)
随着改革开放不断发展,现在出国留学的人越来越多。无论是国家派出去的,还是自己出去的,他们中的许多人都学到了有用的知识和技能,也希望把自己学到的东西贡献给祖国和人民。
青年医生傅震1988年去德国进修。还不到两个月的时间,他就因成绩优良,获得了在德国行医的执照,还成为德国医学会会员。德国教授动员他留在德国,每月可得到奖学金5000马克,相当于人民币近2万元。这时候,他出国的签证限期快到了,他只要在申请延期的申请上签字,就能继续留下来。但是他想起祖国的医学事业多么需要自己的技术,想起自己从小就立下的为人民解除痛苦的心愿,毅然放弃了优厚的待遇,按时回国了。
回国之后,他居住在一套24平米的房子里,还是和别人合住,条件很差。有人不理解他,问他回国图个啥?他只是说:“病人需要我。”他把个人得失放在一边,勤恳工作,成了一名出色的医生,后来还获得了“优秀中青年留学回国人员”和“有突出贡献的回国留学人员”的称号。
学子归国做贡献的事例 学子归国做贡献的作文(二)
湖北天门县东湾村,有个残疾青年叫欧阳德平,从小左腿残废了,不能下地干农活。可他有志气,总是想:“我腿瘸,可我也是个人,豁出去要干一番事业。”他就学会了裁缝手艺,又开办了一个服装店,赚了钱,娶了媳妇,盖了楼房,过起了幸福的日子。
可他没有只想自己生活好,而是想到了集体,想到要为中国农民和中国残疾人争口气。于是,他把村里办的不景气的人造革手套厂承包过来,改成服装厂。为了创牌子,靠质量打入市场,他大胆试制新产品。比如看了日本电影《追捕》,就设计出“杜丘服”夹克衫,第一次展销,就订出200多万套。接着,“瓦尔特衫”、“光夫衫”、“幸子服”、“爱丽衫”等,也相继问世。到1988年,全厂产值达到了1000多万元。产品不但畅销全国,还出口到美国、日本、香港……
厂子富了,村子富了,欧阳德平的心胸更加宽广了。一次按合同,他该得1.7万元报酬,可他把钱全捐献给了村里作积累,还给厂里买了图书和文体用品。他的事迹说明,一个残疾人,只有要志气,同样可以为国为民做出大贡献。
学子归国做贡献的事例 学子归国做贡献的作文(三)
我国过去没有化学工业,连火柴、肥皂、碱这些东西都不会造。爱国青年范旭东看到这情景,十分焦急。他在日本留学,看到日本靠工业发达起来,还欺负中国。他就决心创办自己国家的民族工业。1917年,他在天津塘沽建起了永利制碱厂,这是我国第一个化学工业工厂。有个英国人瞧不起中国,对他说:“你办厂的勇气令人佩服,可惜早了点,中国现在这个落后样子,办碱厂至少应推迟30年。”范旭东反驳说:“正因为落后,所以我恨不得早办30年。现在奋起直追也不算晚!”
办厂过程中遇到的困难真不少,首先是缺乏技术。范旭东就亲自动手,把书房当成实验室,办公桌当实验桌,白天做实验,晚上当床。别人劝他别难为自己,他说:“为了不让外国人卡我们的脖子,我就是粉身碎骨也要把工厂办起来!”
几年以来,永利碱厂生产的纯碱成功了,在一次万国博览会上获得了金奖。从此,中国有了自己的碱,有了自己的化学工业。这对增强国力有着很大的意义。
学子归国做贡献的事例 学子归国做贡献的作文(四)
为国争光,不是只有干大事的人才做得到。比如下面说的事,就经常发生在普通人当中:
一个姓刘的青年司机拉一位外宾游览北京城,他热情周到的服务,使外宾深受感动。回国那天,外宾拿出1万多元外汇券要送给他,作为酬谢。小刘有礼貌地谢绝了,说:“为外宾服务是我的责任,每个中国司机都会这样做。您的友情我领了,可钱我不能要。”外宾伸出拇指说:“只有在中国才会有这样美好的事情,中国人民确实伟大高尚!”
还有一个姓白的司机,拉客人去饭店吃饭,回来途中发觉客人把贵重的照相机和闪光灯忘在车上,立刻开车赶回饭店,可客人已经改去了另一家饭店,他又满头大汗地赶去,把东西还给了失主。客人感激地说:“中国人拾金不昧的品格,我亲身体验到了!”
一个姓刘的饭店服务员,不辞辛苦地为外宾服务,还学会了英语,与外宾交谈。外宾说:“从他身上,我看到了中国人民的精神面貌。中国好!”
一对日本老年夫妇游览长城,忽然从后面追上来一位中国警察。日本夫妇不知自己做错了什么事,正在奇怪,警察气喘吁吁地把几百元外汇券交给了他们,他们才知道钱掉在了地上,被警察拾到。他们忙拿出几张要给警察。姓吴的警察边走边说:“这是我的职责呀!”日本老人连声说:“OK,中国警察!”
这些普普通通的中国人,不也是在为祖国争光吗?
学子归国做贡献的事例 学子归国做贡献的作文(五)
闵子骞(公元前536-前487),春秋时鲁国人。是一个品德高尚的人。
闵子骞是春秋鲁国人,是孔子的学生。闵子骞的母亲很早就死了。他与弟弟跟父亲生活。后来,父亲又娶了后娘。后娘也生了两个儿子。自此,后娘疼爱亲生儿子。对闵子骞兄弟却不尽心。可是闵子骞对后娘始终很尊敬。
有一年冬天,天气特别寒冷。后娘拿出四件新棉袄给弟兄四人穿上。后娘的儿子在屋外高兴地玩着,而闵子骞却冻得发抖。这天,闵子骞赶着车跟父亲外出干活,这时天上飘起了大雪,阵阵寒风刺骨,闵子骞冷得浑身直打哆嗦,两只手都冻僵了,马缰绳也掉到了地上,父亲跳下车,拾起缰绳,自己赶起车来,两人重新又上路了。走了不远,闵子骞冻得有点坐不住了,一阵寒风过来,闵子骞摇晃着栽下马来。父亲忙过来扶起闵子骞,只觉得他两手冰冷。父亲问:“孩子,你怎么这么冷啊,你不是穿着新棉衣吗?”闵子骞说:“爸爸,我就是冷啊,冷得受不了啦!”父亲拉起闵子骞的棉衣,觉得它很薄,他从衣缝中看去,原来里面是芦花,父亲终于明白为什么新棉衣不暖和的原因了。“孩子,你受委屈了!”父亲将闵子骞搂进怀里,掉转车头,驾车往家奔去。
一回到家,父亲唤出后娘和两个小儿子,他摸了摸两个小儿子的棉衣,又厚又暖和。父亲生气地对后娘说:“我娶你是为了照顾好我们的每一个孩子,可是你却如此偏心,竟然虐待我前妻的孩子,你走吧!”闵子骞见父亲要休掉后娘,忙向父亲恳请留下后娘:“娘在我家,只我一个人受冻,如果娘离开我们家了,我们兄弟四人都要受冻了。”后娘听了此话,很受感动,惭愧地低下了头,并且表示以后再也不偏心了。父亲见后娘有悔改之意,也就原谅了她。从此,后娘对闵子骞就像对亲生儿子一样,一家人和睦相处,十分幸福。
闵子骞从此以“孝”著名,他的老师孔子也很赞赏他,说闵子骞上孝父母,下爱兄弟,一举一动都合情合理。
以上内容是关于学子归国做贡献的事例和学子归国做贡献的作文的内容,小编幸苦为你编辑整理,喜欢的请点赞收藏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