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狗情难了的图片
你现在阅读的是一篇关于人狗情难了的图片的文章,里面有丰富多彩的内容,还有给你准备和人狗情难了的图片的精彩内容哦。
人狗情难了的图片(一)
世界上有关狗的故事,是永远说不完的。
在近百万种动物中,狗和人的关系最密切,有些竟是那样有情份。就连人们在骂人时,还常常带上“狗”字:“狗崽子”、“狗腿子”、“连狗也不如”……如此等等。
“连狗也不如”,这是将人贬为畜牲,且连畜牲也不如。这样骂人,可谓刻毒了。但细细想想,似乎又不无道理。人世间有许许多多事例证明,那些凶恶残忍、丧失人性的人,确实不如一条善解人意的狗呀。
这里讲的是一条狗和两个人的故事。其实,这算不上故事,这是件有凭有据的实事。当时报纸曾作社会新闻报道过。
民国初年,在山东沂河岸边有个渡口。摆渡的,是个年轻汉子。这汉子嗜酒如命。一天夜里,他酒后撑船,跌入江里淹死了。丢下妻子和一个五岁的女儿,成了孤儿寡母。
寡妇王桂英,身单力薄,一人撑不了船,女儿小玲子年纪幼小,帮不了她的忙,母女俩无以糊口,眼见得就要挨冻受饿。
离渡口不远的村头,有个铁匠,名叫张金龙,他妻子刚去世,眼下光棍一人。
俗话说,“世上三样苦,撑船打铁磨豆腐”。张金龙觉得,撑船比打铁舒服多了。何况,摆渡又不同于撑船。于是,他死皮赖脸地去向王桂英求情,又多方托人撮合,要娶王桂英为妻,认小玲子为女。他赌咒发誓,要将母女俩当作亲人。
王桂英知道,张金龙跟死去的丈夫一样,也是个酒鬼,而且这人脾气暴躁,打起人来,就像铁锤敲铁一样,把人往死里打。他那可怜的妻子,有一半儿是被他打死的。
王桂英犹豫不决,但经不起村里人的劝说,也经不住生活所迫,只得狠狠心,嫁给了张金龙。就这样,张金龙卖掉了铁匠鋪那间破草屋,成了沂河渡口的主人。
正如谚语所说,“狗行千里改不了吃屎”,张金龙是本性难易。还没到半年时间,他就翻脸不认人了。他不顾王桂英母女忍饥挨饿,只顾自己喝酒吃肉。他每天都要喝得酩酊大醉,醉了,就以醉装疯,用拳头、木棍、皮带……总之,拿到什么,就用什么劈头盖脸地打那可怜的母女俩。
张金龙身高力大,母女俩哪经得起他打?母亲只有护着女儿夺路逃跑,有时大声呼救,求过往行人或村里的好心人来救命。
张金龙视小玲子为肉中刺、眼中钉。他一直把她看着是只会吃饭的赔钱货,他恨不得她立时三刻就死了,这才痛快。无奈,这小丫头命大,冻不死,饿不死,打不死,有一次,掉在河里也没淹死。
张金龙进城算过命。他说起家里有个打不死骂不死的丫头。那算命瞎子就顺着他的话,说这丫头的命跟他的命相克,他的祸患在后头……
算命瞎子的话,使张金龙萌生杀机。他虽是个粗人,但为了除掉命中的克星,他也动了点脑筋。他想人不知、鬼不觉地除去这小“祸根”。
死亡或是流浪在等待着小玲子。
天无绝人之路。一个保护神从天而降!
这一年春天的一个中午,张金龙撑船,送一批客人过河。王桂英在菜园浇水。年刚七岁的小玲子在家里烧饭。七岁的孩子,已失去了欢乐的童年。
她不敢迈出大门一步。张金龙恶狠狠地关照过:“你哪只脚跨出门槛,就用刀剁哪只脚!”所以她不不经继父叫唤,连眼皮也不敢朝门外看一眼。
她一个人在屋里,不敢唱,不敢笑,更不敢叫,只要她喉咙里发出一点声响,她就要挨继父的巴掌。除了烧火做饭,她就得端坐矮凳上。
可怜的孩子,快被折磨成木头人儿了。这会儿她见饭煮熟了,便端端正正,坐在院子里的矮凳上。
人狗情难了的图片(二)
多布森的姨妈住在苏格兰北部沿海,她有一幢漂亮的小房子。由于海岸附近人烟稀少,姨妈喜欢收养各种小动物,与它们作伴。一有空,多布森就喜欢上她那儿去。
有一次,一位老渔夫送给多布森一头小海豹,并说它的名字叫罗拉,是被狂风巨浪冲到礁石上,与同伴失散的。多布森欣喜若狂,但很快发现,喂养小海豹并不轻松,它一天要吃四瓶奶,如果忘了喂它,它会象山羊一样咩咩叫着提醒你。要是再不理它,它就像小狗一样呜呜地哀鸣、抱怨。再不理它,它甚至会愤怒地学起狗叫来。
多布森经常把它抱起来,让它坐在自己的膝盖上。但他很快明白这是犯了一个错误。因为罗拉从此不肯放弃这一特权,直到长成一米高,二十公斤重时还想赖在他身上。多布森只好花几个星期,训练它躺在草垫上,否则,它一有机会就爬到多布森的床上去。
终于,罗拉能靠着鳍状肢,摇摇摆摆地跟在它后面外出游玩了。它一到海边,就一变笨拙的模样,迫不及待地扎进水里,敏捷勇猛地绕着小船和礁石打转。小海豹罗拉每天都要在海里游上几个小时。
罗拉对存放食品的篮子特别感兴趣,它会把里面的罐头一个一个挪出来,用嘴拱着,从一个角落滚到另一个角落,有时还把它们藏到不容易找到的地方。
多布森教会它取各种各样的东西,甚至让它从邮递员手里去收取信件。
每天,罗拉都爬到山坡上去等邮递员,从他手里接过邮件,衔在嘴里带回家。
但是,它也会偶尔玩兴大发,跑到半途,莫名其妙地窜进湖里或海里游上几圈,然后叼着湿淋淋的信件回家来,弄得大家哭笑不得。
小海豹罗拉很早就表现出有音乐天赋。那时,只要谁用钢琴弹几个音符,它就会兴奋地扭到钢琴边,专心地听着,不时随着节拍晃动身体。即使音乐停止,它还会伴着绕绕余音呆上好几分钟。有一天,多布森唱起一支苏格兰民歌,小海豹居然大叫一声,接着就哼哼哈哈和着唱起来。它的声带很宽广,能发出从低到高的各种声音。于是,多布森用手风琴伴奏,教罗拉唱歌,他拉一个音符,罗拉就跟着尖叫一声。两个星期后,小海豹罗拉居然能唱《咩咩小山羊》和《铃儿响叮 》那种歌了。但是,它很快又想学吹口琴,拼命缠着多布森,用长满胡须的鼻子擦他的脸。多布森只得把口琴塞进罗拉嘴里。
但是,小海豹罗拉马上大为恼火,因为不管它怎样咬、嚼,口琴在它嘴里就是没有声音,最后,小海豹罗拉失望得呼地叹口气,口琴却“嗡——”地响了起来。这一下,小海豹乐得直甩它的鳍状肢,呼啦呼啦地乱吹起来。
多布森的朋友带来一只玩具喇叭,罗拉很快就掌握了吹法,弄得满屋子尖利的“嘟嘟”喇叭声。另一个客人送来了一架小木琴,小海豹用门牙咬住木棒,只要多布森的手指点到哪个琴键,它就敲到那里。从此以后,海边小屋里音响不断,有时真有点让人觉得受不了。
客人们都很欣赏小海豹的表演,常常是为了一睹罗拉出色的表演,特地从很远的地方赶到多布森姨妈家。
客人一进门就问:“它在哪里?”
“在海边。”主人自豪地说。
“嗯……它什么时候才回来?”客人又问。
多布森或他的姨妈会心地一笑,马上走到海滩上,喊几声“罗拉”,小海豹很快就从水底下冒出来,摇摇摆摆爬上来,嘴巴一叼住客人手里的喇叭,就嘀嘀哒哒地吹起来。
多布森的一位叔叔每个月都要举办家庭音乐会。他见过一次罗拉,就被它迷上了,几次来信邀请多布森带小海豹去表演。
一天晚上,多布森果真带青小海豹去参加音乐会了。
人狗情难了的图片(三)
有一天,莫斯科动物园的两栖爬行动物饲养部新添了五条壁虎,部主任卓娅十分高兴。这是一种会叫的壁虎,它们能在地上飞快地跑,还会爬到玻璃上,甚至能在天花板上走来走去,因此,观赏价值还是很高的。
全封闭式的饲养室已经没有了,她决定把壁虎放在顶上不盖铁丝网的饲养室里,暂时用玻璃当盖子。
五条壁虎紧贴在一个破的混凝土管子上,舒舒服服安了家。在自然界,壁虎通常住在山岩缝隙和碎石堆里的,一般夜间出来觅食。伺养室里还挂了一盏灯,便于壁虎爬到灯旁去取暖。顶上的两块玻璃间只有一条小缝,是通电灯线的,壁虎爬不出去。
壁虎并不想跑,四条壁虎连面也没露就钻到破管子底下去了,另一条壁虎爬到玻璃上去玩。当它停在玻璃上的时候,可以清清楚楚看见壁虎脚趾上一个个圆形的吸盘。就是这些吸盘,使得它能在垂直的墙壁上,在天花板上,甚至在玻璃上随意爬动。
卓娅给壁虎放了些面包虫,看看玻璃之间的缝隙很正常,就回家去了。
第二天,卓娅上班先去了壁虎饲养室,结果一条壁虎也没见到。她有些不放心,悄悄移开玻璃,把混凝土管子抬起来,只见三条壁虎示威似的张着大嘴,嘶哑地叫着。另外两条壁虎不在。卓娅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她一次又一次抬起管子,翻遍所有的石块和装面包虫的小碟子,仍然没有找到。
她询问其它饲养员,是不是把壁虎分开饲养了,但谁也不知道这件事。
她们着急起来,里里外外到处寻找,但仍是大失所望。最后,她们决定在隔壁蛇笼子的底下放一些面包虫,并数清条数,以便明天早晨来了解面包虫是否被吃掉。
这一夜,卓娅几乎一直没合眼。早晨,她连早饭也没吃,就赶到了动物园,爬到蛇笼子下。她们的估计不错,好些面包虫被吃掉了。这下她们放心了,只要壁虎还在这儿,就一定能找到。
晚上,她没有回家,穿上大衣,躲在蛇笼子旁边,仔细听着各种籁籁的响声。她拿着提灯,准备一有动静就开灯。
周围的蛇,蜥蜴和乌龟发出各种不同的声响,但卓娅还是很快听出放面包虫的碟子边发出的籁籁声。她立刻打开灯,只见一条壁虎一闪,往蛇笼子的架子后爬去。她立刻趴下身子,提着灯爬到蛇笼底下,看见壁虎头朝下趴在架子上,它的颜色同木头的颜色完全一样。
她巧妙地用灯光引开壁虎的注意,敏捷地一把抓住它的颈子,迅速把它放进笼子里。但另一条壁虎已经不见了。她怕壁虎受惊后会更换地方,也没脱掉大衣,给另一位饲养员留个条子,说明找回了一条壁虎,就回家休息去了。
第二条壁虎怎么也找不到,卓娅和饲养员们都觉得十分烦恼。就在这时,卓娅家里出了怪事。
她母亲说:“不知什么东西,在床底下叫了好几次,我用扫帚往里一扫,只听见咔的一声,就再也没有声音了。”
卓娅正为丢失稀有的壁虎闷闷不乐,没有理会母亲的话。夜里,她被一种怪声音吵醒好几次,有一次,她打开灯,好像看见一条壁虎在柜子后的墙上爬着。她想,大概是一种幻觉,就吃了一片安眠药,拉上被子又睡下了。
早晨,厨房里传来吵吵闹闹的声音。她披上睡衣,去看看是怎么回事。
原来,她的女儿和母亲在厨房里站着,女儿满脸通红,嚷道:“那条壁虎雪白雪白,站在茶壶上,嘴巴大大的,红红的,张着嘴对我喳喳乱叫!”
她的母亲手里拿着一把扫帚,说:“我看见的是一条绿的,趴在糊墙纸上!但用扫帚扫遍了,什么也没有!”
她的父亲也跑来了,说:“一个雪白的,一个碧绿的,是不是家里有一打壁虎?说不定马上又爬出一条五彩的呢!别争啦……”
卓娅说:“夜里,我也听到了壁虎的叫声!”
她仔细问了问女儿和母亲见到的壁虎的模样,看来,她们说的不错,但壁虎是怎么跑到家里来的呢?
卓娅把这件事告诉了动物园的同事们,他们都认为,她家里见到的壁虎是一种幻觉。但卓娅说,她的女儿连图画上的壁虎也没见过,而她形容得一点不错,可见,家里确实有壁虎。
傍晚,她带上一些面包虫回家,又听见女儿和父母亲告诉她,看见一条咖啡色的壁虎顺着墙壁爬下来。他们已经知道壁虎会变色了,所以并不把它当作第三条壁虎。
卓娅十分高兴,她迅速脱掉大衣,带上一个可以装壁虎的空罐头,走进厨房,随即紧紧关上门。
厨房的每个角落都被翻遍了,所有的东西部被搬动过,仍然没有找到壁虎。第二天、第三天也没找到。但是,它一会儿出现在卧室里,一会儿出现在饭厅里,一会儿又出现在煤气炉旁,对着她母亲气呼呼地乱叫。
几天过去了,壁虎怎么也抓不到。这一天,卓娅来到技术员的办公室,脱掉大衣,诉说全家怎么被小壁虎作弄苦了,大衣还没挂到衣架上,突然,她们清楚地听到“托克!托克”的叫声。她们转过身来,看见卓娅刚才碰过的那张椅子上,一条壁虎正趴在那里“托克!托克”地叫。卓娅示意对方不要动,她悄悄拿起墙上的抄网,敏捷地把壁虎罩住了。
壁虎回到了原来的饲养室。
卓娅终于弄明白了,它是趴在她的大衣上跟着她回家的,这次,又是趴在她的大衣上返回动物园。因为它善于改变身上的颜色,所以,即使趴在你的身上,你也会认为它已经失踪了。
人狗情难了的图片(四)
十八世纪行将结束的最后那几个年头里,法国的拿破仑还没有当上皇帝,正领兵远征埃及。故事就发生在埃及的沙漠里。
这年的一个夜里,一头成年的母豹正忍着饥饿,踽踽独行着,回到它的洞穴里来。这是一头十分漂亮的豹子,它全身的皮毛呈金黄色,光滑而又柔软,肚子和大腿处的皮毛是白色的,前爪布满由许多像是天鹅绒般的小斑组成的彩带。它是沙漠野兽,习惯于沙漠这白天炽热夜晚寒冷的气候,习惯于这一马平川、无边无际的沙海。它的窝就在不远那座土丘的背面,那里有一个天然的岩洞,看上去就像是从花岗岩石中凿出来似的。洞里很是干净,洞外及土丘的周围长着不少绿茵茵、郁葱葱的棕榈树和沙枣树。它的附近的岩石里有时会涌出泉水来,但有时却又消失了。即便如此,能找到这样的洞穴做窝,已是它一生中莫大的幸运了。唔,这是什么味儿?母豹放慢了它那特有的轻捷而柔软的步子,用鼻子使劲嗅了两嗅。对,这是血腥味,一阵新鲜的血腥味。这,马上引起了它的更为强烈的食欲。它先小心地环视了一下四周,不见有外来的野兽,就连纵带跳地朝血腥味飘来的方向跃去。果然,这是一匹刚刚咽气的棕色马。它的肋腹血肉模糊,一股精疲力竭的样子,连背上的马鞍马蹬也没卸下来。看来是有人穷凶极恶地驱策着它跑,一直赶得它再也跑不动,一下倒毙在这里的。有马必定会有人,可是这时的豹子,已有三天没有东西下肚了,它无暇多加思考,只是一扑扑在马身上,三口两抓扒开了马肚,先将马的内脏拉出来,淋淋漓漓地嚼下肚去,然后,它试图将马的尸体拖到更隐蔽一点的地方去再吃。但是马的尸体实在太沉,它只拖了两步,就放弃了这个意图,好在周围也没有其他动物来与它争食,于是它就放开肚子大吃起来。这一顿吃得好不痛快,几乎吃掉了半匹马,等它吃了个撑肠拄肚,这才站起来,舔舔血污的前爪,踩着轻柔的步子,回到窝里去。呀,洞穴里怎么有股陌生味儿?豹子退后一步,谨慎地探进头去。啊,这是个人。
这会儿,他正蟋缩着身子,睡得很香,不像会加害自己。吃饱了肚子的野兽往往是好说话的,既然这只只长两条腿的动物不来妨碍它,山洞又是足够大的,母豹就在离他不远的地方躺了下来。随即.也就呼呼入睡了。
现在,让我们回过头来看看,这位有幸与母豹同穴而卧的小伙子,到底是怎么样的一个人。原来,这是一个法国士兵,他是随着德塞克斯将军来远征埃及的,在一场打得昏天黑地的战斗中,他被阿拉伯人抓住当了俘虏。阿拉伯人将他带到了尼尔卡它拉克特对岸的沙漠之中,然后,为了安全的原因,阿拉伯人进行了急行军。在沙漠里行军是件十分消耗体力的事。一天下来,他们已是人困马乏,个个疲惫不堪,就找了一处棕榈 树环绕的泉边宿营。他们不怕这个俘虏胆敢逃走。因为一个毫无经验的外地人只身跑进沙漠去,就意味着死亡。只是捆住了他的双手。阿拉伯人将马匹喂饱了,匆勿吃下几粒沙枣,便躺下睡觉了,行军的疲劳马上拉着他们进入了黑甜乡。这个法国俘虏虽然也旅途劳顿,但看到他的敌人已不再守着他,机会难得,就悄俏地朝着一把阿拉伯人散丢在那里的马刀爬去。他用双腿将马刀夹在两膝之间,刀锋朝外,动手割起手上的绳素来。刀刃很锋利,没费多少劲,双手就自由了。
一得到自由,他就轻捷地跳起来,在睡得像一堆泥似的阿拉伯士兵中随手捞了一支枪和一把匕首,又小心翼翼地偷了一袋干枣、麦粒和子弹,最后,它将这把马刀系在腰里,蹑手蹑脚地朝马群走去。他不敢细细挑选,只拉了一匹背上未曾卸鞍的马,悄没声儿地离开了。等走到估计敌人已来不及追赶他的地方,他纵身上马,风驰电掣般朝他认为法军所在的方向跑去。跑了一天的马还没有恢复体力,只在他马刺无情的狠刺下勉力死跑,终于,过不了好多的时间,它倒了下来。它已经跑脱了力,气息奄奄。这时的法国士兵也早已腿膝酸软。要他单独在茫茫的沙漠里赶路,这已是不可能的事。幸而,前面不远处有一个土丘,在土丘的周围长着几棵棕榈和沙枣树,土丘的背阴处有一个宽敞潮湿的洞穴。他钻进洞里,闻到一般臊味儿,他以为沙漠里不会有什么猛兽,只以为是沙漠狐之类的小动物。这时,疲累已经战胜了他,他不及细想,一头倒在地上躺下来,十秒钟后,已经进入了梦乡。
人狗情难了的图片(五)
俄国沙皇时代,在高加素的一个小城市里,有位木匠。这木匠养了一条小狗名叫卡希塔。它毛色发红,嘴巴尖尖,与狐狸长得十分相似。这阵子,它正在一条小路上东转西跑,四下里张望,一副惴惴不安的模样。它时不时站下来,呜呜哀叫。一会儿举起这只冻僵的爪子,一会儿又举起另一只来,连它自己也弄不明白,怎么会迷路的。
今天一早,它的主人本匠罗卡戴上使帽,将工具往肋下一夹,嘴里嚷道:“走吧,卡希塔!”
卡希塔的窝设在刨台底下的刨花堆里。它听见主人在叫它,就钻了出来,伸了个懒腰,跟了去。能跟随主人外出走走,卡希塔是很高兴的。它跳来蹦去,冲着有轨马车汪汪乱叫,与其他的狗追逐嬉戏。它的主人一不见了它的踪影,就会站下来生气地叫唤。有时候,还会抓住它的尖耳朵骂它:“你这个死东西,我让你到处乱跑!”
一路上,主人都要进酒店或亲戚朋友家去喝一杯,待喝到天色黑下来,他已是酩酊大醉,连走路都挥舞着双手,活像是一只瞎了眼的蜘蛛。正当这时,一队士兵吹吹打打地走了过来,卡希塔吃了一惊,就跟在他们后面汪汪大叫。它横着穿过大街,窜到了一条小巷里。等它安静下来的时候,乐曲听不见了,那队士兵也不见了。卡希塔连忙回到刚才它主人呆过的地方,可是,它的主人已是踪影全无,像钻到地底下去了似的。小狗紧张起来,忙不迭去嗅他的气味。但是,这里刚刚有个穿新胶鞋的家伙路过,一股强烈的生橡胶味儿让它怎么也辨别不出他主人的味儿来。卡希塔跑来跑去,始终没找到它的主人。这时候,天色已经很晚,大街上已是万家灯火,光线照在厚厚的积雪上。天空中,雪在飘飘扬扬落下来……夜已经深了,它又是绝望又是害怕,将身子靠在一家人家的门口,呜呜地哭泣起来。它已精疲力竭,饿得够呛。
这一天里,它只吃到过一片香肠皮和一点点的面糊。
突然,那扇门咔嗒一声打开了,它被摔到一边。从打开的门里,走出一个汉子来。卡希塔一跃而起,又吠叫起来,绕着他团团打转。
这汉子俯下身来,温和地问它:“小狗,你打哪来?我碰痛了你没有?唉,你这可怜的小家伙!好吧,别生气,别生气……请原谅!”
卡希塔听到这陌主人温柔的声音,产生了一阵亲切的感觉,就用舌头舔舔他的手,哭得更加伤心了。
这陌生人说:“嗯,看来还是一条挺不错的狗……活脱脱一只狐狸。你跟我来吧,说不定,你能找到一份合适的工作的……”
卡希塔见他手一招,就跟在他身后走了。要不了半个小时,他们来到了一间宽敞明亮的房间里。卡希塔往地板上一坐,侧着脑袋,又感动又好奇地注视着这个陌生人。这个陌生人坐下来吃东西,边吃边将食物扔给它:先是一块发绿的奶酪,然后是一小块猪肉,半个馅饼,一根鸡骨头。卡希塔早饥肠辘辘,它狼吞虎咽,吃得飞快飞快的,连什么滋味也来不及辨别。
吃饱后,它在房间中央躺下身来。它伸直了身子,四肢挺个笔直,浑身只感到舒适而又疲倦。
新主人抽完了雪茄,站起来给它提来一方小小的床垫,搁在长沙发旁,说:“喂,小狗,来这儿躺下,好好睡觉!”
这夜,卡希塔睡得很香。
等到卡希塔一觉醒来,天已大亮。屋里没有人,卡希塔挺挺身子,打了个呵欠,心里有点踌躇和不快。它在屋里不停地走来定去,嗅遍了每个角落和每件家具,然后举起前爪在门上抓挠起来,终于,它把门撞开了,走进了侧室。这儿有一张床,床上躺着一个人,身上严严地盖着羽绒被。他就是昨天的那个陌生人。它嗅了嗅新主人的衣服和鞋子,发觉散发着一股强烈的马味儿。它低吠了几声,又撞开了另一扇门,走进了一间肮脏的糊着壁纸的小屋。这里,它闻到了一股可疑的味儿。它心里有点害怕,连忙把身子缩回来。
以上内容是关于人狗情难了的图片和的内容,小编幸苦为你编辑整理,喜欢的请点赞收藏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