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花仙女 荷花仙女头像
你现在阅读的是一篇关于荷花仙女的文章,里面有丰富多彩的内容,还有给你准备荷花仙女头像和荷花仙女的精彩内容哦。
荷花仙女 荷花仙女头像(一)
从前,有座玉清山,山前有个玉清庄,庄里有个年轻汉。他从小就死了爹和娘,只靠种藕为生;日久天长,人们都叫他藕郎。
提起藕郎来,可真是少有。无论春夏秋冬从没见他有一时的闲着,整日不是泡在湾里修剪荷花,就是挑起担子进城去卖藕。虽然他是这样的勤劳,可是他家里穷的连一个破杌子底也没有;五冬六夏穿着他那身祖传的破棉袄,上面是补丁连补丁,乍一看,真以为他穿的是件蓑衣。半间座落在湾边上的小草屋,就是他的全部家当。藕郎就是这样孤独地过着他的苦日子。有时他闷了,就蹲在屋前,出神地望着那些娇艳的荷花。他常想:要是荷花能说话就好了。
有一年,这一带大旱,旱的草也枯了,花也萎了,树叶黄了,平地上咕突咕突地直冒热气。不用说庄稼啦,就是人也坐不住睡不安;狗伸着舌头,热得乱钻门洞。
藕郎眼看着一湾荷花旱的花箭弯了,叶也黄了,湾里露出了泥底来,急得饭也吃不下,觉也睡不安,天天围着湾边转;看着眼前的荷花,心里象刀刺一样。于是他开动脑筋想啊想啊,终于想出了个办法。第二天就挑起水桶上了玉清山。太阳把玉清泉照的明光光的,水影里倒站着满脸堆笑的藕郎。
他多少天来的愁闷没有了,他的心一下子变得象眼前的泉水一样,又明快,又亮堂。
一天天,没白没黑,藕郎一股劲地挑水浇花。他的肩给磨破了,鲜血洒在山道上,道旁的野花又开放了鲜艳的花瓣;毒日晒得他汗水不住地流在山道上,道旁的枯草又变成了绿色。
泉水浇在湾里,泥土吸吮着清泉,荷花又挺起了头。
藕郎一直挑了三个月。
六月二十四日荷花节到了。这天藕郎挑完水,把湾边扫得干干净净的。
说也怪,这时却下起雨来了。
晚上,藕郎在灯下缝棉袄,猛听到湾里的泉水“哗啦”了一声。他忙放下袄,要出去看看什么东西在糟蹋他的荷花。突然一阵红光在他面前一闪,他吓得一退。说也奇怪,在他面前却站着一个大姑娘。说起这个大姑娘长的那个俊,就甭提啦:墨黑的头发,鹅蛋似的脸蛋,水汪汪的大眼,高鼻梁,小嘴抿着,满脸堆笑;再加上她穿的水绿裤子,象荷花一样鲜艳的粉红袄,把她衬得简直和画上的仙女一样。屋子里顿时香气喷喷,红光闪闪。
这可把藕郎惊奇坏了。他上下打量着她,前往后庄从没见过这么个闺女。
可是这个大姐却笑嘻嘻地直盯着他。藕郎问道:“你这位大姐深更半夜到我这里来做什么?”大姐听了突然噗哧一笑,说道:“看你这个人,以前你是整日盼,俺真来了你又赶!”这更把藕郎闹糊涂了,心想:真怪,我根本就不认识她,怎么说我整日盼她?大姐好象知道他想什么似的,于是便说了:
“藕郎,我实话和你说了吧,我是荷花仙女,天天见你一个人冷丁丁地过日子,多么孤单呀!我想给你做伴儿,你愿意不愿意呀?”她说完了,两眼直瞅着藕郎。藕郎一听荷花仙女的话,乐得简直和上了天一样,脸上露出了从来没有的笑模样。嘴里没说,心里早就愿意了。荷花仙女明知道他愿意,还是故意说:“你倒是要说话呀!”藕郎红着脸点了点头,随即藕郎拿起破袄,抹了抹炕沿,请荷花仙女到炕上坐,荷花仙女坐在炕上,顺手拿过藕郎的破棉袄缝补起来。
屋外小雨沥沥拉拉地下着,灯光下他俩低声低语地谈笑着。藕郎说:“荷花姐姐,我有句话想对你说,不知你生气不生气?”荷花仙女答道:“看你,说吧!”藕郎往前凑了凑说:“你能不能给我做个……”荷花仙女抬起头来问道:“什么呀?”藕郎脸羞得和茄子一样,又红又紫,半天才难为情地说:
“媳妇。”谁知荷花仙女听了,小嘴一撅,说:“看你这个人,人家好心好意来陪你玩,你却胡想啦,以后俺再也不来了。”这下可把藕郎急坏了,上前一把拉着荷花仙女,说:“好姐姐!千万别生气,我再也不说了。”荷花仙女一看藕郎这个样,噗哧一声笑了,说:“我是和你闹着玩的,可是要叫我做你的媳妇,你要答应我一件事。”藕郎一听,她有心答应,可喜坏了。
心想:只要咱俩能成夫妻,就是刀山我也敢上,火海我也敢下。于是便问:
“你有什么事,说吧。”这时,荷花仙女把棉袄也缝补完了,站起来拍了拍身上,就说:“我是湾里的一枝荷花,如果你明天在太阳出来之前,能把我找着,我就答应你。”藕郎刚想说湾里那么多荷花,谁知道那朵是你?可是荷花仙女一晃身子,红光一闪就不见了。藕郎呆呆地站着,心里又惊又喜。
这时雨也住了,天也明了。
藕郎跑到湾边上,只见那些雨后荷花都活鲜鲜地开放着,水珠儿在花瓣上左滚右翻,明晃晃的和珍珠一样。他眼睛一眨也不眨地寻找。可是朵朵都是一样的美,枝枝都是一样的艳。东方红了,眼看太阳就要出来了,藕郎急的满脸是汗,心里一个劲地直扑通,眼也看花了,腰也弓酸了。看看湾里一片红色,就和东方的红霞一样。
突然,一阵小风吹得湾里的荷花起伏,留在花瓣上的水珠儿轻轻地滚进了水里。藕郎一看,心里一动,“啊!有了!”他乐的几乎跳起来。眼也不花了,腰也不酸了。他沿着湾找,果然找到了一枝花瓣干巴巴的荷花,好象昨夜的雨水没有淋着她一样,上面一个水珠也没有。
藕郎赶快跑过去,小心地采下来。突然从花枝心中飞出了一个小蜂子,吓得藕郎连忙闭着眼。刚闭上眼,耳边就听有人“嘿”的笑了一声。他一看,手里拿的哪里是枝荷花,分明是荷花仙女那只象葱白一样的嫩手儿。他又惊又喜地望着荷花仙女,荷花仙女笑嘻嘻地看着他。于是,他俩手挽手的回到屋中。
荷花仙女 荷花仙女头像(二)
从前,国王和王后有个独生儿子。小王子长大成人,国王和王后为他举行盛大的洗礼仪式,并且按照民族习惯,替他剪短头发。他们邀请全国最显贵的人们来参加宴会。窗上映射出千百点烛光。金银珠宝使得雪白的帐篷闪耀异彩。傍晚,姑娘们在花园里跳起“科罗”舞①,优美的舞姿,令人目不暇接。美丽的少女们跳着舞,温柔的视线都离不开王子,简直要用眼光把他吞吃午夜时分,宾客们纷纷辞别回家,王子毫无倦意,信步走进一座小树林。
树林显得神秘莫测——老菩提树的粗干投下了黑黝黝的阴影;月光透过枝叶的缝隙,又在地上描绘出希奇古怪的花纹;菩提花散发出阵阵芳馨,仿佛教堂的神香。王子恍恍惚惚,在松软的草地上漫步,不知不觉走进另一片林中草地。他看见草地上,月光下,站着一个挺小的、神奇的仙女。仙女身穿雪白的衣裙,金线绣的花朵闪闪发亮。她长长的头发披散在双肩,头戴镶满主石光彩夺目的黄金冠冕。这个仙女也实在小,只相当于一个小木偶!王子站住,一眼不眨地凝视着她。忽然,小仙女开口说话了,清脆的声音赛过银铃:
“善良的王子!我也接到了邀请,但是没有勇气来赴宴,因为我太小了。此刻的月色,对我来说就是阳光,我要在这月色中向你祝贺!”
这奇怪姑娘的突然光临,并没有使王子畏惧,他喜爱这个小巧玲珑的仙女。王子走到小仙女面前,拉住她的手。但冷不防,她挣脱开去,隐身不见了。王子手中光剩下仙女的一只小手套,竟然小到这种程度,王子好不容易才把它戴到自己的小指头上。他郁郁不乐,回进宫里,在任何人面前都缄口不提自己在老菩提树底下的奇遇。
第二天夜晚,王子又走进树林,在皎洁的月光下徘徊,寻觅娇小的仙女。
可是哪儿也没有她的踪迹。王子满腹愁闷,从怀里取出小手套吻了一下。就在这刹那间,小仙女已经出现在他的面前。王子惊喜得说不出话来!他胸膛里的那颗心,怦怦乱跳!
他俩在月光下长时间地散步,欢悦地互诉衷肠。说也奇怪,当他俩情话绵绵的时候,在王子的眼中,娇小的仙女明显地长大起来。等到分手的时刻,仙女已经比隔夜长大了两倍。这样一来,她戴不进那只小手套了。她把小手套赠给王子,并且说:
“你收下小手套,作为定情之物,好好保存吧。”
话间刚落,她又立即隐去了。
“我要把你的小手套珍藏怀中!”王子高喊。
从此以后,王子和仙女每晚在林子里的老菩提树底下相会。白天,阳光普照的时候,王子失魂落魄,他每天思念、时刻牵挂着心爱的仙女,等到暮色苍茫,月上中天,又总是猜测着:我的仙女今晚会来吗?王子对娇小的仙女爱得日益热烈,仙女也一夜比一夜长大。到第九夜,月亮圆得如同银盘,仙女也长得和王子一般高了。
“今后,只要月上中天,我就每夜都来到你的身边。”仙女欢欣地、温柔地说。
“不,亲爱的!没有你,我活不下去!你应该是我的妻子,我要让你做王后!”
“我的心上人!”小仙女回答:“我将成为你的妻子,不过你要向我保证,一辈子只爱我一个人!”
“我保证,保证!”王子不假思索,脱口喊叫:“我保证爱你,始终如一,对别人看也不看一眼。”
“好,但是切记莫忘——什么时候你违背自己的诺言,我就不再是你的妻子了。”
三天以后,他俩举行了婚礼。宾客们都为小仙女的美貌惊叹不止。
王子和年轻的妻子幸福地生活着。七年以后,年迈的国王突然死去,许许多多人参加了葬礼。国内最美丽、最显贵的一些妇女,在灵柩旁痛哭流涕。
其中有个美女,眼珠乌黑,头发棕黄,她既不向上帝祈祷,也不为亡故的国王哀哭,却目不转睛地凝视着年轻的王子。王子发觉有个棕黄色头发的美女,目光始终盯在自己的身上,心中也感到异常愉快。
出殡的行列来到陵墓的时候,和妻子挽手并行的王子向黑眼珠美女看了三次。蓦地,他的妻子被自己的衣裙绊了一下,差点儿跌倒。
“哦,你瞧,我这衣裙太长了。”她惊呼一声。
真的,王子也诧异地发现,他的妻子变矮了一些。
安葬了年迈病故的国王以后,人们返回王宫。棕黄色头发的美女尾随着王子,总是离得很近;王子也偷偷地再三回顾。就这样,王子没有觉察到,他的妻子重又变成了小小的仙女。当他们一走到菩提树底下,小仙女就消失了踪影……王子娶了棕黄色头发的黑眼珠美女。然而他和新的妻子在一道,甚至没能幸福地过上三天。起先,美女要求买一张镶满钻石的床。这还不过是开个头罢了。一种要求刚刚得到满足,她马上提出另一种,而且都是任何人也想不出来的、刁钻古怪的要求。万一王子不能使她如愿以偿,她便顿时眼泪鼻涕,又哭又闹,咒骂丈夫。这个美女如此贪得无厌,王子被纠缠得实在没法忍受,终于把她逐出了宫门。
直到这时候,王子才懊悔自己铸成大错。他长吁短叹,深深怀念娇小的仙女。每逢月上中天,王子依旧走进小树林,在菩提树底下呼唤着心爱的、善良的仙女。
王子寻觅自己的小仙女,呼唤着,期待着,直到白发苍苍。但是,娇小的仙女再也没有回到他的身边……
①科罗舞:南斯拉夫的一种民间舞蹈。
荷花仙女 荷花仙女头像(三)
有一天上帝遇到了一个魔鬼,或者按照老百姓通常的说法,遇到了一个小鬼。
小鬼鞠了一躬,说道:
“上帝老爷,你好!”
“你好,小鬼。”
“上帝,请你告诉我,为什么我恭恭敬敬地称呼你老爷,可你干脆叫我小鬼呢?”
上帝回答说:
“你可知道,我是万物的主宰,我赐恩惠给人们,而你总是搞阴谋诡计,人们连看都不想看你。”
他们就是这样一边走,一边谈。忽然他们看见一条牛在草地上吃草。
小鬼高兴地说:
“我们来看看,这个畜生,怎么样对待咱们俩。”
上帝表示同意说:
“行啊,你先到牛那儿去,我们来看看它会对你怎么样。”
小鬼走到黄牛身边,牛伸出了犄角,眼看着就要顶过来了。
上帝眉开眼笑地说:
“看到了吧,你这个鬼儿子,连牛都不喜欢你。”
小鬼回答说:
“上帝老爷,现在该轮到你啦,你走过去吧,倒要看看它会对你怎么样。”
上帝老爷走到黄牛身边,可怜的牛一看见上帝身上发光,吓了一跳,它拚命地逃,连路也认不出来了,结果掉进山沟里。山沟底下都是泥,牛怎么也爬不上来。
这时候小鬼就说:
“上帝呀,看你干的好事!现在我们可怎么办哪?”
幸亏这个时候放牛的来了,一看见牛在山沟里,他马上跑回村子里去叫牛的主人。主人跑来了就骂:
“是哪一个鬼东西把你搞到那里去的?”
小鬼一听就抱怨说:
“上帝啊,这公平吗?是你把牛赶到山沟里去的,倒来骂我?”
那庄稼汉子自己没办法,就去找人帮忙。邻居都来了,大家又是喊,又是叫,胳膊又是甩,又是摇,可是谁也不愿意下到泥里去。
小鬼看着心里烦了。他说:
“上帝,我不是对你说过吗,鬼比你本事大。现在你瞧着吧。”
小鬼走了过去,帮助庄稼人把牛从山沟里拉了出来。
人们都高兴起来,马上来道谢:
“哎呀,谢谢上帝帮了我们的忙。”
小鬼笑了笑,对上帝说:
“上帝老爷,请你别怪罪这些人,他们常常不晓得自己搞的是啥名堂。”
荷花仙女 荷花仙女头像(四)
传说东海里有个海龙王。海龙王有个女儿,名叫琼莲。琼莲长得又聪明又漂亮。
常言说,美不过天堂,富不过龙王。龙王主管着水府,水府中各种宝物应有尽有。琼莲从小受到父母的宠爱,过着富裕的生活。
琼莲长到18岁,感到心中好烦闷。为什么呢?她自己也说不清。
龙宫里规矩大,戒备森严,平日她不能随便到外面去。她听说,海外面有座大山,山上有佛寺古刹,风景十分优美。她只能自己在龙宫里想象这美景,可从来没见过。她多么想到外面去看一看啊!可是父母拘管得紧,又有什么法子!
这天,老龙王夫妇出门作客去了,琼莲决定走出龙宫,就带了丫鬟翠荷偷偷地溜出大海。她一出水面,觉得外面的天地太广阔了。她往上看,蔚蓝蔚蓝的天空和大海连接在一起。极目远眺,远处水天一色,十分壮观。海上的景色这样美,人间的景色如何呢?她怀着一颗向往着美好景物的心,信步向着岸边走去。
琼莲来到大海的岸边,天色已经慢慢地黑下来了,晚风送来了阵阵悦耳的琴声。她侧耳细听,琴声有时象风吹松涛吼不断,有时象河中流水响淙淙,有时象环佩相击丁冬响,有时象战马咆哮鸣不停。她越听,越觉得琴声悠扬,妙不可言,她打发翠荷前去看看,是什么人在那里弹琴。
翠荷领了小姐之命,寻声来到一个寺庙。她仔细看了看,回来报告说:
“弹琴的是一个秀才。这秀才年轻貌美,温文尔雅。他的琴弹得好极了,不用说小姐您知音,便是我这不懂音乐的人听了,也觉得动人。”翠荷报告完了,极力撺掇小姐前去听琴。
这弹琴的书生名叫张羽。张羽从小学习刻苦,不幸父母早亡,家中贫困,只好晚间惜寺庙的灯光学习。除了攻读经史之外,琴棋书画,样样精通。
这天晚间,张羽正在弹琴,弹到高兴之时,有根琴弦忽然发出高亢之声。
张羽把琴慢慢地往旁边一推,自言自语地说:“琴弦忽发高亢之声,莫非有雅人在听?”他站起身来,要到外面去看看。
琼莲在窗外听琴,听着听着,心驰神动,已完全进入了音乐的美妙境界。
正听到高兴处,琴声嘎然而止。她还没从音乐的境界中走出来,张羽已从室内走出来了。
琼莲见有人走来,忙转身躲避。刚要移步时,张羽已来到面前。她举目观看,见这秀才十分英俊,不禁暗中赞叹了一声:“好一个英俊的书生!”
张羽看见琼莲,也在心中暗想:“人间竟有这样美的女子!”这样一边想着,一边上前施礼:“小生这厢有礼了。敢问小姐贵姓芳名,家住何方?”琼莲急忙还礼,答道:“姓龙,小字琼莲,家在绿波东。”
琼莲回答,已含蓄地告诉他,自己是龙王的女儿。可张羽却没有往这方面想,说道:“小姐为何深夜至此?”琼莲说:“刚才听到远处传来琴声,十分悦耳,特来欣赏。”张羽客气地说:“既是专为听琴而来,那就是知音了。请小姐屋里坐坐,待小生再奏一曲,敬请指教。”
琼莲见张生很诚恳,说声“领教”,就带着侍女翠荷走进张羽的书房。
她听完了琴,又问道:“敢问先生高姓?”张羽见问,就滔滔不绝地答道:
“小生姓张,名羽,本贯潮州人士,暂借寺内僧房一间,早晚温习经史。”
说完之后,又补充了一句:“小生父母早丧,只孤身一人,尚未婚娶。”
侍女翠荷见他絮絮叨叨说了一大堆,深怕小姐听了多心,就假装生气的样子,嗔怪道:“你这秀才,谁问你有无妻室来?”张羽的小书童见丫鬟这样说,就走到她的面前,顽皮地说:“不仅我相公没有婚娶,我书童也还没娶妻呢!”琼莲倒落落大方,并不介意。又把自己是东海龙王的女儿的身世,如实地告诉了张羽。
张羽见琼莲不但貌美,而且举止大方,谈吐不俗,就正式向她求婚。琼莲想了想说:“先生知识渊博,为人正直。您好意向我求婚,我心中倒是挺乐意的。只是有父母在堂,需要回去禀明父母。你可在八月十五中秋节,前来我家。我父母若同意,就可招你为婿。”张羽说:“既然你自己已经同意,何必还要等到中秋节!时间太长了,我明天就去不好吗?”琼莲说:“有情不怕隔年期。既然真心相爱,这时间也不算太长。”张羽说:“如此,就依小姐,只是不知如何能到你家里去?”琼莲说:“我家离这里并不算太远。虽然说沧海三千丈,险似巫山十二重,只要有信心,有勇气,就能去得了。”
张羽没法儿,只好说:“既然小姐这样说了,只希望小姐言而有信。我张羽是个老实人。”琼莲说:“先生只管放心,只要你误不了约期就好。”
张羽说:“小姐既已许诺,能不能给我留下个信物?”琼莲说:“我出门时,什么东西也没带。”她又想了想,说:“我身边只有一个冰蚕织的鲛绡帕,送给你权当个信物吧。”临分别时,琼莲一再叮嘱他:“八月十五日,一定要到海边来,千万不要误了日期。”
琼莲与张羽话别的时候,书童和侍女翠荷也在道别。书童说:“翠荷,你送我个什么东西作为信物呢?”翠荷笑了笑说:“我没有别的东西,只有这把蒲扇,送给你生火炉时扇火用吧。”
龙女琼莲走后,张羽日夜盼望中秋节早日到来。他过一天好象过一年,还离中秋节好长时间,就等不及了。他也不带领书童,一个人离开了古寺,向着海边走去。书童得知相公一个人走出,就赶紧去寻找。
张羽走了好多天,这天走到一个半山腰里。他抬头看,见青山幽幽,古木参天。再往前走,有一条大山涧挡住去路。往前走,走不过去,往回走,又迷失了路径,一时没有办法,只好先坐在一块大石头上喘气。
恰好东华仙姑打这里经过。张羽赶上前去施礼问路:“仙姑,请问这是什么地方?到东海去该怎么走?”东华仙姑看了看张羽,没有回答他的问话,反问道:“你是哪里人氏?因何到此地来?为何到东海去?”张羽很有礼貌地老老实实地把自己的事情告诉了东华仙姑,还说:“此时迷了路,请求仙姑指引。”东华仙姑又问道:“依你说来,那女子乃是龙王的女儿,你怎么敢和龙王打交道?你可知道龙王的厉害吗?”张羽说:“我看那女子很是温柔,想来她父亲也不会太厉害。”东华仙姑说:“你有所不知,龙王的脾气可大啦!他一抬头,就会掀起万丈波涛;他一翻身,就能淹没四海良田;他一生气,就能摧毁三山五岳;他一发怒,就能倒海翻江。他喜怒无常,霎时之间能兴云吐雾;转眼之时,可使雨骤风狂。你一个文弱书生,去和他打交道,倘若惹他生了气,岂不白白送掉性命!”
张羽听了东华仙姑的话,心想,老龙王既然这样厉害,这门亲事怕是难成了。东华仙姑见他沉默不语,就劝他说:“依我之见,你还是回去吧。试想,龙王的女儿,住在海底,你如何能见得到她?”张羽听着仙姑的话,耳边响着琼莲嘱咐他的声音:“只要有信心,有勇气,就能去得了!”他就对东华仙姑说:”那女子是一片真情。就凭这一点,我也要去找她。哪怕千难万险,我决不后退。”东华仙姑问道:“怎见得那女子对你是一片真情?”
张羽说:“她若不是一片真情,就不会给我留下信物。”说着,他把鲛绡帕拿出来给东华仙姑看。
东华仙姑接过鲛绡帕看了看,说道:“这鲛绡帕果然是龙宫之物,看来那女子待你是一片真心,只怕她父亲脾气古怪,不肯把女儿嫁给你。”张羽虽然很发愁,但他去东海的决心和意志并未动摇。东华仙姑看到这情形,就自言自语地说:“罢罢罢,我就成全你们这件好事吧。”说着,从身边取出三件宝物:一个银锅,一枚金钱,一柄铜勺,对张羽说:“你把这三件东西带上,只要按照我说的办法去做,就能降伏龙王。”
张羽向东华仙姑行了礼,拜领了三样宝物。东华仙姑又教他用法:“你到海边,把银锅架好,用铜勺从海中舀三勺水盛在银锅里,把这枚金钱放在锅内的水中煮。银锅的水煎下去一分,海里的水就要下去十丈,若是银锅里的水煮干了,东海里的水也就干了。海里要是没有水,龙王怎么办!他怕你煮干,必然会出来求告于你。这时你和他讲条件,他自然会答应的。”张羽听了,十分高兴,又给仙姑行了礼,问去东海还有多远。东华仙姑说:“不远了,我把你送出这个山涧,再走几十里,就看到海岸了。”
张羽谢过东华仙姑,沿着仙姑指引的方向,向着海岸走去。
书童沿着张羽的足迹寻找主人,他赶到这里的时候,正是主人接受东华仙姑三件宝物的时候。等主人和仙姑告辞后,他就追了上去,随着主人往海岸而去。
八月十三,张羽就带领书童赶到海岸边。他在海边等了三天,不见琼莲出来。他认定,琼莲不会食言,一定是老龙王不让她出来,他决定,按东华仙姑教的办法办。他拿出三件宝物来,让书童找了几块三角石头把银锅支起来。自己拿了铜勺到海中舀了三勺水,添在银锅里,把那枚金钱小心地放到银锅中。书童就要点火,张羽说:“再等片刻看看。”
龙女琼莲那天与张羽告别,回到龙宫,把自己听琴、张羽求婚和约他中秋节来等等经过,对父母说了。老龙王说:“他是凡人,如何能作我水府的女婿!”并责怪女儿不该私自出水府与凡人交往。他不但不同意琼莲的婚事,反而对她管束得更严了,不准他越出水府一步。琼莲只好在龙宫里干着急。
张羽等了又等,一直不见琼莲出来,也不见大海有别的什么动静。书童性子急,几次要点火煮,张羽一次次劝他:再等片刻。最后实在等得没有指望了,只好答应书童举火。书童点起火来,湿柴不易燃,冒着浓烟。正好他带着龙女的丫鬟翠荷送给他的那把蒲扇。他用蒲扇煽了煽,火烧得正旺,不一会儿,银锅里的水就沸腾了。这时,大海也不安起来。
大海里的水上下翻滚,海内的大小鱼儿都急得乱跳,龟将军、鳖元帅,连同那些虾兵蟹将,一个个都慌了神,赶紧去向老龙王报告。老龙王听说,赶紧召集大臣商议对策。武将们说:“必须立即兴兵,驱逐煮海者,否则,全水族都要被煮死。”文臣们说:“他既有煮海的宝物,一定有些来历。最稳妥的办法是到石佛寺中请长老出面调停,请他把火熄掉。”
老龙王采纳了文臣的建议,派人去石佛寺央求长老。
石佛寺长老正在禅床打坐,见东海龙王派员来求情,长老是个好心人,听说海内告急,岂能坐视不救!就答应到岸边去看看。
长老来到岸边,见张羽和书童在用盛火煮海水。他走上前去问道:“秀才,你在煮什么?”张羽回答:“我在煮海。”长老问:“为什么要煮海?”
张羽回答:“老龙王不通人情。他女儿琼莲真心约我来相会,是他不让他女儿出来。”长老问:“你怎么知道她是真心约你?”张羽回答:“有她给我的信物为证。”说着把琼莲赠送他的鲛绡帕拿给长老看。长老看了看,说道:
“这真是龙宫之物。”他劝张羽不要再煮了。张羽说:“长老,你不要管我。老龙王若不让他女儿出来,我就不能停火!”
长老见张羽的意志很坚定,就说道:“秀才,不要生气,也不必煮了。老僧带你到龙宫去,劝说龙王,让他招你为东床,由老僧作媒,你看可好?”
张羽说:“感谢师父一片好意。只是这白茫茫的一片大水,无边无岸,小生是个凡人,如何能去得?”长老说:“秀才不必多虑,你有一片诚心,只管跟我去就是。”
张羽吩咐书童收拾起三件宝物,以便跟着长老去会龙王。书童对长老说:
“要去也可以,须是小姐身边的丫鬟翠荷配我。不然的话,我依旧在这里烧火煮海。”长老说:“你怎么知道翠荷肯配你?”书童说:“她也给我留了信物。”说着把扇火的蒲扇举给长老看。长老笑着对书童说:“你快收起宝物在这里等着,让你主人先跟我去见龙王。我定让有情的人全都称心如意。”
长老带领着张羽来到水府。这时海龙王正被煮得难耐。见长老到来,喜得老远就去迎接。又见后面跟着个书生,长得眉清目秀,举止不凡。又见他有煮海的本领,对他与女儿的婚事心中已是认可了。就吩咐把书生领到客厅招待,自己和长老留在殿内商量如何安排当前的事。经过长老的劝说,老龙王同意了琼莲的婚事,并请求长老做媒。
张羽和琼莲当晚就举行了婚礼,两人相见,说不完离别之苦,道不尽相思之情。说了一会儿眼前的幸福生活,又谈了一番日后的理想。说着说着,不觉天已大亮。这时老龙王又着人来叫他们前厅会客,会完客,老龙王就和张羽拉起家常来。老龙王问:“你煮海的宝物从何而来?”张羽不好意思地说:“我是个穷书生,没有什么宝物,只有一片赤心。是一位仙姑送给我的。”
老龙王说:“果然是诚心感动真佛身。可你这一煮啊,险些热煞老夫。”又笑着对女儿说:“这事都是琼莲惹出来的。”琼莲也顽皮地说:“这事全怪爹爹。依我看,幸亏这一煮!若不是这一煮啊,哪里就有今天这般美满?爹爹要是不回心转意,我倒愿意这火烧得更旺些呢。”一席话说得大家都笑了。
龙王见小女琼莲与张生情投意合,也分外高兴。就吩咐重新摆开酒宴,庆祝女儿新婚之禧。
荷花仙女 荷花仙女头像(五)
以上内容是关于荷花仙女和荷花仙女头像的内容,小编幸苦为你编辑整理,喜欢的请点赞收藏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