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天佑修铁路 詹天佑修铁路事迹

国学素材成语故事

詹天佑修铁路 詹天佑修铁路事迹

志妖记围观:℉更新时间:08-18 15:18

你现在阅读的是一篇关于詹天佑修铁路的文章,里面有丰富多彩的内容,还有给你准备詹天佑修铁路事迹和詹天佑修铁路的精彩内容哦。

詹天佑修铁路 詹天佑修铁路事迹

詹天佑修铁路 詹天佑修铁路事迹(一)

清朝末年,我国派出了第一批出国留学生。他们都是些少年。有个才12岁的少年叫詹天佑,十分聪明好学,又立志为国效力。后来他学习工程技术毕业,回到了国内。可清朝政府对本国人才不信任,像修铁路,就都让外国人主持。詹天佑尽管有才干,也只能当助手。

1905年,修建北京到张家口铁路的消息传开了。英国和俄国都争着要修,因为他们知道这条铁路在中国的战略要地,掌握了它就能控制中国,双方争执不下,最后达成“协议”,说中国如果不让他们修,他们就什么也不提供。他们以为中国人离开他们肯定修不成这条铁路。

清朝政府这才让詹天佑担任总工程师。有人对他不放心,说他自不量力,说他胆大包天,劝他不要承担这项难度非常大的工程。詹天佑说:“京张铁路如果失败,不但是我的不幸,也会给中国带来很大损失。外国人说中国工程师不行,我则坚持由自己来办!”为了给中国人争口气,他把全部精力都投入进去,和工人们一起吃住在工地,细心勘探,大胆试验,经过4年艰苦的劳动,终于成功地修筑了京张铁路。这是中国人自己设计施工的第一条铁路,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志气。詹天佑为祖国赢得了荣誉,原来那些瞧不起中国工程师的英国人也表示对他由衷敬佩。

詹天佑修铁路 詹天佑修铁路事迹(二)

居住在国外的华侨和外籍华人,除极个别的民族败类以外,都对祖国怀有深厚的感情。他们在所在国努力工作,受到各国人民的称赞;同时也不忘有机会为祖国服务,扩大中国的影响。

比如在美国,华人就是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在美国的发展中特别是西部的开发中,华人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在美国的著名大学里,有约 1/3的系主任是华人;美国登月工程的科技人员,华人也占了不少。还有不少华人参加了航天飞机的设计和制造。所以美国流传着一句话:“美国的财富在犹太人的口袋里,智慧在华人的脑袋里。”海外华人为中国争得了荣誉。

清朝末年,有个爱国华侨叫张振勋。他有一次听法国人说,要在瓜分中国之后,到山东烟台建葡萄酒厂,因为那里生产的葡萄质量特别好。他就想:中国的土地和物产,为什么中国人不能利用呢?后来,他就到烟台创办了张裕酿酒公司,生产出红、白葡萄酒20多种,味道十分醇美,不但风行全国,而且畅销海外。在 1915年万国博览会上,张裕公司制作的金奖白兰地、雷司令等名酒获得了金质奖章。

詹天佑修铁路 詹天佑修铁路事迹(三)

16 世纪初,科尔待斯从阿兹特克人那里掠夺到大量黄金珠宝的消息传回国后,一批批西班牙人不惜拿生命作赌注,漂洋过海,涌向美洲,疯狂探寻和掠夺他们梦寐以求的黄金。每当这些殖民者追问何处有黄金时,印第安人总是手指南方,说:“在遥远的南方,在那茂密的森林后面,有一个国家,黄金堆积如山,人们吃喝用的器皿都是黄金制造的。那里的国王每天都要换一件缀满金片的长袍,人们都称他是‘镀金的国王’!……”美洲南部有一个黄金国的传说,更加激发了那些白人殖民强盗的无比贪欲,他们发疯似地四处寻访这童话般的黄金王国。

在现今南美秘鲁一带,当时的确有一个富裕的印第安国家,那就是印加帝国。

印加人是南美安第斯山区克丘亚族的一支,它创造了高度发达的印加文明。关于印加族的起源,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太阳神在的的喀喀湖中的岛上,创造了一个男人和一个女人。这就是太阳神的儿子芒科·卡帕克和女儿玛玛·奥柳,他们结成了夫妻。太阳神吩咐他们到一个有发展前途的地方去。于是,他们遵照神的旨意,带着金杖,一直往前走。走到一个地方,金杖钻入地下不见了,他们就在那里居住下来。这个地方就是安第斯山肥沃的谷地,也是后来印加帝国的首都库斯科。“印加”一词,其含义就是“太阳之子”。因此,历代的印卡加王国的国王,都被称为“太阳之子”。第九代印加王巴查库那及其继位的儿子土帕克力主变革,使印加帝国迅猛地发展起来,其版图包括今天的秘鲁全境、哥伦比亚、厄瓜多尔、智利、玻利维亚、阿根廷和巴西的部分地区,南北长达 3000 英里,东西宽约 300 英里,人口约有 600多万,堪称当时美洲最大的王国。

土帕克去世后,他的儿子、第十一代“太阳之子”卡帕克于 1475 年继位,卡帕克坐享其成常坐着羽毛与黄金装饰的轿子,在群臣和嫔妃的簇拥之下,巡视其辽阔的国土。1525 年,正当西班牙人来美洲探寻黄金王国的时候,卡帕克在一场瘟疫中丧命。临终前,他把疆土分给了两个儿子——瓦斯卡尔和阿塔瓦尔帕。瓦斯卡尔是王后之子,依照印加的传统,是王位的正统继承人,他分到王国的南部;阿塔瓦尔帕是卡帕克最宠爱的妃子所生,他分到王国的北部。这样一来,印加帝国就一分为二。

这两位“太阳之子”都一心想统一印加帝国,独霸天下,于是便发生了内讧,进行了长达 5 年的争夺王位的战争。1530 年,阿塔瓦尔帕最终打败了瓦斯卡尔,将这位同父异母兄弟关在基多的大牢里。完成统一大业后,阿塔瓦尔帕举行了正式的登基大典,成为第十二代“太阳之子”。由于在内战中受了伤,阿塔瓦尔帕来到安第斯高原的硫磺温泉城卡哈马尔卡疗养。谁知就在这时,有一支西班牙远征队趁印加内乱之机,已长驱直入,神不知鬼不觉地逼近了“太阳之子”的疗养圣地。

这支远证队的指挥官名叫弗朗西斯科·皮萨罗。这个年逾 50、目不识丁的亡命之徒,在探寻黄金王国的美梦驱使下,率领 118 名步兵和 62 名骑兵,拖着两门大炮,分乘 3 艘船,从巴拿马出发,历经一年多时间,一路上边抢劫边前进,长途跋涉来到卡哈马尔卡城外。

此时,阿塔瓦尔帕还沉浸在胜利的喜悦之中,他趾高气扬,傲视天下,在疗养胜地整天歌舞升平,与嫔妃们一起泡温泉浴。一天,大臣禀报陛下,说探子来报,有 100 多个白人入侵到帝国的腹地,离这儿不远了。阿塔瓦尔帕听了哈哈大笑:“你们也太大惊小怪了。这区区 100 多人,哪里是我堂堂帝国大军的对手!鸡蛋怎敢与石头碰呢?不过,我们也该提高警惕,主要是瓦斯卡尔的残余势力还在活动,还在干着反对我的勾当。我命令,速速派 4万人马兵分两路去追击那些反对我的家伙,余下的 4 万人与我一起到城外安营扎寨,万一反对我的酋长带兵打来,让他们先扑个空,再将他们围歼在城内。”大臣们一个个赞不绝口,连称妙计,并立即分头照办。

1532 年 11 月 15 日清晨,皮萨罗率领远征队好不容易登上一片高地,呈现在他们眼前的是一大片肥沃的山谷。一条宽宽的大路蜿蜒其间,大路尽头是一座有许多大房屋的城市。这就是卡哈马尔卡城。但是,在他们脚下的山坡上却是阿塔瓦尔帕的军营。只见那成千上万顶白色营帐,一排排地搭建在大路两侧,连绵十几里。营帐之间旌旗飘扬,一队队印加士兵正在晨练,人数足有三四万人。印加王的军营规模之浩大,令西班牙人不寒而栗!

皮萨罗傻了眼,在众多印加士兵的监视下,他不敢下令退回去,只好硬着头皮,命令队伍排成三路纵队,尽量装作若无其事的样子,沿大路缓缓朝卡哈马尔卡城走去。一路上,这伙西班牙殖民者胆战心惊,连气也不敢出,好不容易才来到卡哈马尔卡城门口。

进到城里,发现是一座空城,没有人迹,寂静得令人恐怖。城里有一幢幢房屋,市中心是一个大广场。站在空旷的广场上,皮萨罗生怕有埋伏,吓出了一身冷汗,也吓出了一条毒计。他明白,如果跟数以万计的印加军队正面较量,他们决不是对手,只有使用计谋才能取胜。于是,他决定采用科尔特斯扣押蒙特苏马二世的伎俩,设下“鸿门宴”,把印加国王引诱到广场会见时趁机下手。

当天下午,皮萨罗派自己的异母兄弟费尔南多和部下德·索托,带领 15名骑兵前往印加军营,向“太阳之子”阿塔瓦尔帕致意,并邀请这位印加王到城里广场见面,以实现那恶毒的计划。同时,也是想让他的骑兵到印加军营显示一下威风,在心理上占得一些优势。

费尔南多率领这十来个骑兵飞也似地直奔阿塔瓦尔帕的军营。那些站岗的印加士兵从未见过马,一个个惊得目瞪口呆,赶紧闪开一条路让他们去见阿塔瓦尔帕国王。

这位高傲的“太阳之子”,年仅 20 多岁,英俊威武,犀利的双眼闪烁着智慧的光芒。他似乎早就知道西班牙人要来,稳稳地端坐在国王的宝座上一动也不动。众多的贵族和大臣们笔直地站立在他的两旁。德·索托在印加王面前跳下马,行礼致意。他通过翻译告诉阿塔瓦尔帕,他的上司、远征队司令皮萨罗请他去卡哈马尔卡城的广场上相见。

印加王就当没听见一样,一声不吭,眼皮连抬都不抬一下。费尔南多见此尴尬场面,赶紧走上前去,先大谈一番表示友好的话语,然后才再次邀请印加王去会见皮萨罗。这时,阿塔瓦尔帕才慢慢地抬起头来,威严地说:“告诉你们的指挥官,我现在正在斋戒,明天早晨方才结束。到那时,我将带着大臣们去接见他。现在,我命令你们,只准住在广场旁的那座石屋里,其他房屋一概不准进驻!”

费尔南多一行碰了一鼻子灰,神情沮丧地返回城里。他们报告道,印加王态度极其傲慢,根本不把西班牙人放在眼里,何况他又拥有那么多的军队,以百把多人对付数万之众,怎么能对付得了呢!西班牙士兵听了都惶恐不安。只有皮萨罗还心存侥幸。他认为,印加人肯定已把城市围得水泄不通,想逃也逃不掉,只有硬着头皮在广场上打一仗。印加军队虽多,但武器远不如他们精良。印加人的长矛极其粗糙,仅仅是磨尖的木棍,跟西班牙人带钢尖的长矛相比,不过是玩具罢了。至于青铜铸成的斧子也远不如欧洲人的大刀锋利。况且他们还有印加人没有的大炮、火枪和马匹。为了给部下打气,他又分析了在广场伏击的有利条件。最后,他再三强调,必须生擒印加王,不得伤害他,只有把印加王扣押在手中,强大的印加军队才不敢妄自行动,他们也才有活命。在皮萨罗如簧之舌的鼓动下,士兵们渐渐安下心来。

第二天一早,皮萨罗就开始布置。骑兵分成两队,分别由费尔南多和德·索托带领,他们躲在广场附近的小山坡上,必要时冲下来。步兵埋伏在广场四周的空房子里。炮兵和火绳枪手把两门大炮和 6 支火绳枪抬架到庙宇的屋顶上。一旦印加王和他的随从进入广场,步兵们便把广场的进出口全部堵死。最后,由皮萨罗亲率 20 名步兵准备生擒阿塔瓦尔帕。出击信号由皮萨罗亲自发出,他高喊“圣地亚哥”,并挥舞白毛巾时,炮兵就开炮,埋伏的士兵听到炮声就一齐冲出来。骑兵为增加混乱气氛,还在马肚子上挂满了叮当作响的铃铛。

詹天佑修铁路 詹天佑修铁路事迹(四)

在墨西哥国立博物馆的阿兹特克纪念碑上,刻着这样一段醒目的铭文:“只要这个世界延续下去,阿兹特克人所建立的特诺奇蒂特兰这一名城的声威与光荣,就永远不会消失。”特诺奇蒂特兰就是现今墨西哥城的旧址。在13 世纪和 14 世纪时,这里是阿兹特克人的国都。作为美洲古代三大文化之一的阿兹特克文化,正是在这座四面环水的湖泊城创建起来的。

阿兹特克人是印第安人中文化比较发达的一个民族。他们原先是一支四处流浪的部落。后来据说他们所崇拜的战神告诉他们:“你们应该去找一块立身之地。记住,不管走多么远,只要见到一只苍鹰,站立在一棵仙人掌上,口中衔着一条长蛇,你们就应该停下来,建立自己的家园。”于是,阿兹特克人便遵照部落神的意志,披星戴月,昼夜跋涉,去寻找这块可以安家建国的地方。

1325 年,阿兹特克人来到墨西哥谷的特斯科科湖畔,发现一棵巨大的仙人掌上站着一只矫健的雄鹰,正在叼食一条大蛇,于是他们就在这里定居,开始建造自己的家园——特诺奇蒂特兰,意为“仙人掌旁”。阿兹特克人凭借特斯科科湖的丰富水产,很快便强大起来,迅速征服了其他部落,建立了强大的阿兹特克王国。王国幅员辽阔,总人口达 200 多万。国都特诺奇蒂特兰十分繁荣,人口达 30 万以上,有房屋 6 万多座,市场上货物应有尽有,是当时世界上人口最多、最热闹的城市之一。

14 世纪末,蒙特苏马二世登上了阿兹特克王国的王位。祖辈已创下偌大的家业,他只需守住就行了。但蒙特苏马二世生性懦弱,优柔寡断,又笃信宗教迷信,因而葬送了阿兹特克的一切。

1519 年 4 月,蒙特苏马国王的特使们从海岸边越过森林和山谷,飞快地来到坐落在高原上的首都。他们慌慌张张地向蒙特苏马二世禀报:“白神回来了。他们乘着大白帆船越过海洋来到这里。他们的面孔雪白,长着白胡须,铠甲和剑也是银色的。他们还骑着跑起来像一阵风似的庞然怪物,简直没有什么东西可以抵挡得住。”

蒙特苏马大惊失色,浑身颤抖着:“难道真的是白神盖查尔柯亚脱尔回来了?!”原来,在阿兹特克人中流传着这样的神话:战神德兹卡特里波卡用诡计赶走了善良的羽蛇神盖查尔柯亚脱尔。羽蛇神是白皮肤、白长须、穿白袍的,故称为“白神”。当白神盖查尔柯亚脱尔含恨远去时,他发誓要在雪阿卡特年回来,夺回他失去的王位和权力。阿兹特克人的纪年法是每 52年为一轮,根据推算,公元 1363、1415、1467、1519 年都是一轮之始,即雪阿卡特年。今年正是雪阿卡特年,也许真是“白神”归来报仇复位了?一种不祥之兆涌上蒙特苏马二世的心头,他深感前途莫测,提心吊胆地派人继续探听,注意“白神”的一举一动。

实际上,来的并不是什么“白神”,而是西班牙的殖民者科尔特斯,他是奉西班牙国王之命为扩大市场和掠夺黄金而来的。

科尔特斯生于西班牙一个小贵族家庭,自小因家道中落而退学。www.shenhuagushi.net

1504 年,他加入了西班牙殖民军,到达海地,接着又随军征伐古巴。

1519 年初,他听说不远的内陆有个黄金遍地的富庶王国,不禁垂涎三尺,立即拉起一支远征队,800 多人分乘 11 艘船,带有 16 匹战马和 10 门大炮,扬帆驶入墨西哥湾,在玛雅人居住的塔巴斯科登陆。

3 月 25 日,玛雅人奋起反抗。当地酋长率几千人与科尔特斯的远征军展开激战,头一个回合西班牙人就被杀伤 70 多人。但殖民者有钢刀、铠甲和火器,特别是马,这是印第安人从未见过的动物,他们把西班牙的骑兵看成是人与马在一起的“半人半兽”的天神。科尔特斯率领骑兵冲过来时,印第安人都吓坏了,最终被西班牙骑兵连杀带踩所打败。第二天,玛雅人被迫向殖民者献上黄金和 20 名女奴隶。

4 月 20 日,科尔特斯的远征队到达今天的委拉克路斯时,蒙特苏马国王派来的特使早就在那里恭候了。原来蒙特苏马听说玛雅人被打败了,吓得要命,赶紧派使者给他们送来礼物,借此希望他们离开。科尔特斯假惺惺地回赠了一些玻璃装饰品,还招待来使观看他的部下表演骑马冲锋、大炮轰鸣,以威吓阿兹特克人。使者看到一个西班牙军官头戴装饰着金箔的头盔,不禁惊呆了:这不就是“白神”戴过的头盔吗?他诚惶诚恐地向科尔特斯提出请求,将这顶头盔借回去给蒙特苏马国王看一看。科尔特斯表示同意,并趁机提出头盔归还时须盛满金粒,谎称金粒是治疗他们心病的灵丹妙药。此外,他还坚持要求亲自觐见蒙特苏马二世。

詹天佑修铁路 詹天佑修铁路事迹(五)

1972 年 5 月 31 日,一架英国皇家空军运输机,徐徐降落在伦敦机场,自我流亡长达 36 年之久的英王爱德华八世终于从法国重返故上,遗憾的是他的脉搏已停止了跳动,他再无法睁开双眼目睹这一切,这位以温莎公爵名义回归故里的英国国王的灵柩停放在白金汉宫,来自英国各地的人们排起几英里长的队伍,通宵等候向他的遗体告别。老年人怀念公爵在当王储和国王时对群众疾苦的同情,而青年们谈论最多的话题是,这个多情的国王,为了追求倾心爱慕的女人,竟然不惜放弃了王位。

爱德华八世生于 1894 年 6 月,叙起辈分来,他是乔治五世的长子,当今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的叔叔。小时候,生性腼腆,畏怯大人,常常默默地躲在一边。他在几乎与外界隔绝的宫中长大,除了兄弟姐妹以外,他没有什么朋友。

后来,他到皇家海军学院就学。

1910 年,他被皇室封为“威尔士亲王”(英国皇太子的称号)。两年之后,又进入牛津大学莫德林学院。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中断了爱德华王子的学业。他毅然投笔从戎,作为参谋军官随部队开赴法国前线作战。之后,又随部队在苏丹、埃及和意大利服役,1918 年退伍返回英国。回国不久,他就以王储身份出国访问,足迹几乎遍及世界各地。他以潇洒的风度、动人的微笑、非凡的记忆和倾心的谈吐,给他走过的所有国家和地区都留下美好的印象。

在那动荡的 30 年代,爱德华王子目睹世界经济危机中无数的工人因失业成为流离失所的街头饥民,心里非常难过。他多次公开发表演说,认为国家和市政当局在解决劳工就业问题上犯有错误,有必要进行社会改革。

除了各种国际事务和社会活动之外,爱德华王子还有着很多的爱好,他不仅喜爱音乐、狩猎、高空飞行,而且爱好高尔大球、钓鱼、园艺和绘画。

唯一与他人不同的是,他年过不惑还没有流露过要结婚的意愿。

其实,早在他 20 岁那年,他的奶奶亚历山大德拉王后就准备为他娶妻。

要他与一位既妩媚可爱、又门当户对的公主结婚,但他甚至连见一下那位公主都不肯。亚历山大德拉王后为此很生气,问他到底要什么样的女子作妻子,他笑而不答。后来被奶奶追问急了,他红着那张英俊的脸说:“奶奶,请原谅我,我无论如何也不会与一个自己不爱的女人结婚的。”

爱德华的生活并不寂寞,他有自己的情人。他尽管喜欢结交漂亮女朋友,但大多都是逢场作戏,他在等待梦中情人的出现。

1930 年春大的一个黄昏,爱德华王子来到他的女友弗勒斯夫人家作客,意外地见到了一位女宾。这位女宾的美貌和风度,使爱德华王子看呆了,以至于弗勒斯夫人连说几句话都没有听见。

弗勒斯夫人心情复杂地拉过爱德华王子的手说:“请允许我介绍,这是我的美国朋友辛普森夫人。”

辛普森夫人含笑在王子面前敬了一个屈膝礼,爱德华王子立刻上前搀起了她,两眼盯着她。

辛普森夫人的嘴唇颤抖了,10 年前,她在大西洋彼岸的美闰圣地业哥一次盛宴上,有幸见过爱德华王子一面,那次见面为她留下一个难眠的夜晚,爱德华从此成为她的梦中的白马王子,她并未料到此生此世竟然还能与他相遇。

辛普森夫人的本名叫沃利斯·沃菲尔德。她的第一个大夫是美国海军军官,1927 年,他俩因感情不合离了婚。次年,沃菲尔德东渡大西洋,来到伦敦,嫁给了巨商辛普森先生。辛普森夫人比爱德华王子小两岁,她那温文尔雅的举止和幽默风趣的谈吐立即使王子着了迷。

从这天起,爱德华王子就跟辛普森夫人形影不离了。在别墅,在高尔夫球场,在剧院,人们都可以看到辛普森夫妇与王子在一起。爱德华王子一天见不到辛普森夫人就吃不下饭,睡不好觉。爱德华王子经常请他们夫妇到家中做客,后来竟然主动邀请他们一同到外国旅行。卡普森先生自然不好推辞,后来,王子养成了经常赴法国度假的习惯。辛普森先生从王子过分殷勤的举止中敏感到他的心事,但他也无可奈何。

爱德华王子已深深爱上了辛普森夫人。为了讨得她的欢心,他从王室的宝库中悄悄拿出价值 10 万英镑的金银钻石珠宝献给她,他甚至把王室传世之宝一颗价值连城的祖母绿放到她的手心里。

1936 年初春,英王乔治五世病逝,爱德华王子在当了十多年的王储后,终于当上了国王,为爱德华八世。他做了国王之后,对繁琐的宫廷礼仪进行精简,重新清点王室的财产,和内阁成员讨论解决工人失业问题。他还亲赴威尔士南部的贫困地区进行访问,当他得知失业工人们依靠食不果腹的救济度日时,爱德华国王心情非常沉重。他走到工人中间激动地说:“相信我们大英帝国吧,我们能击退敌人的侵略,同样也能建设好自己的国土,对你们的生活现状,政府必将采取行动!”全国各大报刊对国王的这种举动给予高度赞场,并以此与政府对劳工夫业冷淡态度作鲜明的对比。但这却引起执政的保守党首相鲍德温和其他保守党人的不满。恰巧就在这时候,一场不可避免的危机开始向爱德华国王袭来。

爱德华在当王子时同辛普森夫人的暧昧关系,只有首相、王室成员和极少数上层人物知道,从来没有引起外界的注意。但是,当辛普森夫妇出现在爱德华八世继位后首次举行的正式宴会上,外界就出现了流言蜚语。王室成员认为,虽然爱德华做了国王,但也不能带着情人到处招摇,尤其是在宫廷场合。不过,谁也没有去跟国王说,他们估计爱德华跟辛普森夫人热恋很快就会冷却,所以谁也不想去费自己的口舌。可惜他们估计错了,国王非但没有厌弃辛普森夫人,反而对她的爱愈来愈深。他这回是认真的。

这年夏天,爱德华带着辛普森夫人悄悄前往希腊和南斯拉夫等地度假。

在海滨一起游泳,一起进行日光浴,海滩上常常引来成千上万个围观者。于是,大量的评论和照片出现在外国报纸上。

这些消息传到英国,立刻引起王室的震惊,他们气愤地说:只有一种解释,那就是爱德华国王疯了!首相鲍德温和坎特伯雷大主教以及爱德华的母亲玛丽王太后,对这一局势忧心忡仲。鲍德温紧锁着眉头说:“我们再也不能坐视不管了!”

政府和教会看法是,国王要娶辛普森夫人为妻绝对不行的,她出身平民,做王后门不当户不对,没有资格;再说她还离过婚,现在还是辛普森的夫人,重婚是有罪孽的,国法不容;还有爱德华八世作为英伦之主,却娶一位离过婚的女人,也违反了国教中反对离婚的教规,教会是绝对不允许的。鲍德温首相紧急求见爱德华国王,获准于 10 月 20 日在贝尔维德雷堡谒见国王。鲍德温首相觉得有责任提醒国王检点自己的行为,劝其早点悬崖勒马。

首相随身携带着一大本美国、法国报刊的剪贴面见国王,列举种种事实,说明流言已使大英帝国的利益和形象受到损害。他劝告说,辛普森夫人应收回离婚申请,以正视听,希望陛下打消娶她为妻的念头。爱德华听了直摇头,他说:“你们为什么不能理解我?辛普森夫人是唯一值得我爱的女人。没有她,我就活不下去;没有她坐在我身边,我管理国事也会心不在焉。你们懂吗?”鲍德温当然不知国王的内心感受,他见劝谏毫无作用,垂头丧气地退出了贝尔维德雷堡。

一周后,辛普森先生同意了妻子的离婚申请。

这时热恋辛普森夫人的爱德华来说,无疑是一个喜讯,他立刻召见首相鲍德温说:我不管别人怎样看,我要与辛普森夫人结婚。首相的回答很干脆:“不,这绝不可能!”他向国王解释说,这桩婚姻是个错误,全国公众是不会赞同的。这并不是因为辛普森夫人是个美国人,而无法回避的是她嫁过两个男人离过两次婚。我国国教历来禁止离婚的人再次结婚,您作为英国国教名义领袖.岂能带头违背这项禁令呢?再说,宪法上也没有条文规定,王室可以与平民百姓结婚。

以上内容是关于詹天佑修铁路和詹天佑修铁路事迹的内容,小编幸苦为你编辑整理,喜欢的请点赞收藏把。

标签:詹天佑修铁路事迹

标题:詹天佑修铁路 詹天佑修铁路事迹

链接:http://m.zhaichaow.cn/sucai/gushi/12304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