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星街镇 七星街
你现在阅读的是一篇关于七星街镇的文章,里面有丰富多彩的内容,还有给你准备七星街和七星街镇的精彩内容哦。
七星街镇 七星街(一)
乾隆皇帝六下江南,每一回都在镇江耽搁不少时候。镇江的山山水水他都玩够了,镇江有名的食品也都吃厌了。还有那个大臣张玉书,原来是镇江人,熟悉地方情形,每回都由他陪着皇帝游山玩水。他讲的那些本地的典故,有趣的笑话,乾隆也听烦大概是最后一次下江南吧,乾隆皇帝住在金山行宫里,忽然心血来潮:这里的名山大川我都见识了,只有城里的大街小巷还不曾逛过;侍奉我的一天到晚总是那班官员、和尚,拘束得很,不如让我单独一个人出去私访私访。
乾隆皇帝换了一身装束,瞒过张玉书,独自一人进城闲逛,不知不觉走到了老南门附近的一条街道上。乾隆正在东张西望,忽听嘎吱一声,街旁一家人家开了门,走出来一位约摸二十岁左右的妇女,虽说家常打扮,模样儿却十分标致。乾隆皇帝一看,就假装失落了东西,在这家门前东寻西找,不住地偷眼瞟那青年妇女。
那青年妇女本来要在门口站一刻儿,待个摇鼓儿的②走过,买点针线。不想摇鼓儿的没有等到,却见一个轻浮的男子,在街心里转来转去,一双贼眼直盯着自己看,不觉脸上一红,嘴里低低说了句“晦气”。正要转身回家,乾隆皇帝三脚两步赶到她旁边:“请问小娘子姓甚名谁?你丈夫是什么行当?看你家境不宽,与其愁柴愁米,不如跟我上京城享受荣华富贵。”
青年妇女见他跑来,吓了一跳,再听他说话不三不四,真是又怕又恨,关门又来不及了,急得板起面孔骂道:“你、你、你是哪块来的?滚远点,不要讨嘴巴子打!”
乾隆皇帝要是在皇宫里,有哪个妃子宫女敢违拗他?眼面前这个小小的民女竟不把他放在眼里。他顿时火上了房子,伸手就拖这女子的衣裳,嘴里还在吓她:“快跟我走,不许乱叫,饶你不死!”
青年妇女见他居然动手动脚的,更急更生气了,左手隔开了乾隆的膀子,右手举起来,不歪不斜,给了乾隆皇帝两下子崩脆的嘴巴子,嘴里大声喊了起来:“救命啊!救命啊!强盗抢人啦!”一眨眼工夫,她家里人出来了。
左右隔壁邻居听到喊“救命”都把大门开了。乾隆皇帝一看风头不对,身边又没带保驾的,不要吃眼前亏,连忙脚底下擦油,溜之大吉,兔子是他的孙子——没得他跑得快!
乾隆回到行宫,就跟心腹太监商量,不说吃了妇道人家嘴巴子,只说要拿违旨犯上的民女问罪。可是又不知民女姓名,又没看清她家门朝东朝西,到哪块去捉呀?乾隆细细回想,只记得她家门口地上,有七块小圆石头拼合成北斗七星的样子。好!就认定到那个门前有七星石的人家去拿凶犯!
这消息被大臣张玉书听到了。张玉书就是镇江人。他怕案子闹大了会连累他本人和全镇江的官绅,就连夜到那条街上,把通街的男女老少都喊起来,赶在天亮以前,家家门口都铺起一样大小的七星石。
第二天,心腹太监带了一队御林军上街捉人。万想不到,家家门口都有七星石,不晓得捉哪一家是好。只得垂头丧气,回去复旨,请皇上亲自去认一认。
乾隆皇帝见没有捉到人,心里当然扫兴,要他再亲自下去捉吧,他也不情愿。他是瞎子吃馄饨——心里有数:这桩事闹出去脸上也无光。只好叹了一口气,装作宽宏大量的样子:“算了吧,不必捉了,小民无知,恕他们无罪!”
乾隆皇帝打这个时候起,恨透了镇江人,连一向夸赞的金山、焦山也说不好了。他在大臣们面前,一提起镇江,就讲:“镇江嘛,真是穷山、恶水、泼妇、刁民啊!”
①镇江的七星街有两处,一在今正东路上从南门大街口向东的一段,一在今新北门附近的一条小巷。此外南门街东端的磨盘巷也有类似的传说,不过把七星石讲成了磨盘石。
②摇鼓儿的:货郎。
七星街镇 七星街(二)
在洛阳一带,流传着乾隆皇帝游龙门,扫“要店”的故事。
清朝乾隆年间,在洛阳通往北京一条官道上,有个村子名叫“要店寨”,寨子不大,只有一千多户人家,但地理位置十分重要,背倚巍巍邙山,俯瞰滔滔洛水,南通古都洛阳,北临黄河孟津渡口,自古以来,一直为陈兵要地。
周武王、汉光武、唐太宗都在这里摆过战场。如今,寨子附近还备有汉代阅兵点将的平乐观台和三个汉代古家。
那时候,要店寨的人大部分姓黄,只有一家姓张的。张家有兄弟五人,在这里开了一家客店,他们以客店作掩护,在这一带打家劫舍,无恶不作,被百姓称为“五只虎”。就连河南府(即现在的洛阳)知府傅中庸,也不敢惹他们。
这一年,乾隆皇帝来洛阳游龙门。一天,车驾来到,眼看夕阳落山,乾隆传出话来,就在前面村庄住下歇息,一听说皇帝要在要店寨宿驾,可吓坏了前来接驾的河南知府傅中庸。他连忙向总管太监禀告:“前边要店寨有一伙强人,经常打家劫舍,为非作歹,下官不才,至今尚未将其剿灭,恳请总管大人禀明皇上,今晚千万不要在此住下,以免歹徒惊驾。恳请御驾再向前行一二十里,即可到达洛阳府,那里已经备好接驾事宜,敬请圣上三思。”
大总管听罢知府禀告,就如实奏明皇上。乾隆一听大怒道:“好个傅知府,几个小贼,竟都拿办不了,真是个‘不中用,的奴才。”接着乾隆寻思了一下,让大总管靠近身边,如此这般吩咐了一些话。然后,摆驾直向河南府城洛阳奔去。
再说这要店寨的张家弟兄,听说乾隆皇帝要来游龙门的消息,一个个嘀咕开了。这个说可要千万小心,若是惊了皇上,那就要遭殃。那个说,要是触怒了皇上,他调来重兵,咱这小要店寨可抵挡不了。于是,传令一班狐群狗党,说皇帝近日过往,切不可惹事生非。张家弟兄也提心吊胆躲在寨里,时刻准备逃上邙山。后来听到乾隆皇帝的人马匆匆赶过要店,张家弟兄这才松了口气。当晚,他们招来狐群狗党摆开酒宴,大吃大喝起来。不到一个时辰,一个个喝得酪酊大醉。
他们万没料到,正在这个时候,乾隆皇帝亲自带着一支御林军,已把整个要店寨团团围住。乾隆皇帝不是向洛阳去了吗,怎么会这样神速围住了寨子呢?原来,当总管向他转报要店贼情时,乾隆皇帝就打定主意,在今夜一定要扫灭要店小寇。于是,就暗中部署,让后面卫队留下一部分兵丁,埋伏在邱山的深沟里,待到三更,出其不意地包围山寨,把张氏五虎一网打尽。
所以,到了三更头上,御林军就迅速把这个山寨围了个水泄不通。
村中的穷苦百姓,一看村外一片灯笼火把,皇上的亲军把山寨团团包围,于是大伙动手,打开寨门,迎进官兵,又带领着冲进张宅,一举活捉张家兄弟和他的几十个大小头目。
天色大明,乾隆皇帝传出旨来:张家兄弟就地斩处,焚毁张家店,要店寨改名“耀店”,表示永远光耀,又传旨把傅知府削职为民。
七星街镇 七星街(三)
传说清朝康熙皇帝为了私访民情,有一次他把自己打扮成一个侠客,骑着一头小黑驴,后边有几个卫士装他的徒弟,沿着一条小山沟,下乡访察民情来了。
一天,康熙走到现今河北省的隆化县地面,他们觉得又饿又渴,可是附近又没有旅店、饭铺。他们又走了一程,见路边有个破碾房。碾房里有一个姑娘,长得十分俊俏,正在套着小毛驴,忙着碾小米面。
康熙心中大喜,翻身下了小黑驴儿,上前问道:“这位姑娘,我们走得又饿又渴,能不能卖点好吃的给我们充饥?”姑娘仔细端详着这个挺威武的行路人,觉得相貌不凡,说话和气,便笑笑说:“不用买了。出门在外,谁都会遇上些困难。请你到我家里坐一坐,歇歇脚,吃饱饭再赶路吧!”
这时姑娘正好碾完小米面,卸了小毛驴,她领着康熙和几个改装的卫士,来到自家的小院。卫士把康熙的小黑驴,拴在院中的一棵枣树上。随后大家跟着姑娘进到屋子里。
姑娘的母亲见是一位神气十足的中年人和几个后生,就很客气地让坐,接着就烧水沏茶。然后,母女俩点火做饭。不大工夫,把饭做好了,端上来小米面饼子,还特意给炒了一大盘子鸡蛋。康熙一边同卫士们吃饭,一边高兴他说:“这小米面饼子又香又甜,真好吃啊!”母女俩见他们吃得挺香甜,心中也欢喜。
康熙吃完了饭,便同这母女俩拉起家常话儿来。他对姑娘的母亲说:“这位大嫂,你家里有几口人?”那大嫂回答说:“唉,我丈夫早就去世啦!我本姓王,人称王妈妈。这不,身边就这么一个闺女。我们娘儿俩呀,起五更,睡半夜的,纺线、织布、种地,还能勉强过日子。”
康熙看这母女俩为人老实厚道,待人热情,一时便动了怜惜之情,便说:
“我和你母女俩商量一件事,不知你们愿意不愿意?”姑娘的母亲说:“你有话,尽管说吧!”
凡个卫士看到这情景,心里直乐,但又不敢笑出声儿来。她母女俩,哪会知道眼前这人,就是当朝的皇帝呢!只听康熙很诚恳他说:“我想收下你的女儿作为义女,不知大嫂愿意不愿意?”王妈妈认为自己和女儿过日子,也不容易,如果认个干老,往后的日子,也许能有个照应。没等妈妈同女儿商量,这姑娘“咕咚”一下,跪在康熙的面前,口称:“义父大人在上,受女儿一拜!”康熙高兴地哈哈大笑道:“女儿平身,快、快起来,真是个聪慧的孩子!”几个卫士听到康熙说出“平身”二字,都憋不住地乐了,心想,皇上都露出身份来了,他母女还不知道呢!
康熙想了想,又说:“今后女儿出阁时,一定告诉我一声,我好给女儿陪办一些嫁妆。”王妈妈笑着说:“那敢情好!”就对女儿说:“丫头,你这终身大事,就靠你这好心的干老主婚选婿了!”康熙也不推辞,满口答应着:“好!女儿的事就担在我身上了!”
几个卫土又憋不住地笑了起来,都暗自替这姑娘高兴。
康熙告别她们母女时,母女送到村外,走出老远,才摆手分别了。康熙骑上小黑驴儿,向又一条深山沟里走去。
这母女俩回到家中,母亲突然后悔他说:“哎哟,咱俩光顾高兴啦,忘了问问他是哪里的人,姓什么,叫什么,今后咱可上哪去找他呀?”可她后悔又有啥用呢?康熙早就走没影儿啦。
单说康熙走出村后,在山沟里遇见了个打柴的老人,康熙叫卫士把实情告诉了那老人。老人知道了这件事情,便欢天喜地跑回来告诉了她们母女俩,说:“丫头那个干爹呀,嘿,可认着了。人家是当朝的万岁爷呀!”母女俩一听,喜得一连几夜睡不着觉,就把这件大事牢牢记在心里。天天盼着丫头的“干爹”——康熙皇帝能再来。
盼呀,盼呀,一年一年的过去了,总也没有消息,一晃盼了三十年!就是不见皇帝到来。其实,康熙早就把这件事忘了。可是,这姑娘,已经等到四十七、八岁了,还没有出嫁呢!
有一次,康熙率领文武官员和侍卫们又去木兰围场打猎,正好路过当年吃小米面饼子的地方。他忽然想起三十年前认干女儿的事情,便立即派人到姑娘家去看望她们母女二人。进家一看,才知道王妈妈早就去世了!那姑娘整年整月地愁眉不展,一人独居,日子过得十分艰难,一直还在等她的干爹主婚选婿哩!
康熙听了这个消息后,心里很惭愧,他叹息着说:“唉,国事再忙,我也不该把我的义女忘了哇!生让我一句话,耽误了姑娘的青春!”康熙就派人间干女儿:“有何打算?”姑娘生气他说:“已经老了,我决心终生不嫁了!”康熙听了很难过,觉得很对不起这姑娘,他想来想去,想出了个补救的办法,就传下口谕,对这干女儿要以皇姑相待。并立即派人仿照京城历代皇姑府的样子,给她修了一座皇姑府,让这位年近五十岁的老姑娘在这里享受皇家的俸禄。这个姑娘,只好在这里过着孤独的晚年,了结一生。
从此,人们把这个小村庄改名叫“皇姑屯”,就是现在河北省的隆化县城。
七星街镇 七星街(四)
有一年刚出正月,清朝乾隆皇帝想去江南游山玩水,便乘坐龙舟沿着御河起驾而行。在农历二月初一这天,他路过天津卫,天晚了就住在北马路五彩号胡同的龙亭里。
转天清早起来,乾隆问随从太监:“今天是什么日子?”太监说:“启禀皇上,今儿个是二月二。”乾隆听了心中非常高兴他说:“嗅,今天是龙抬头啊!是剃头的好日子。我要剃头、整容,取个吉利儿,一路平安。”于是就吩咐太监去找个手艺高超的理发师傅来。太监急忙到城里的一家剃头棚请来一位手艺最好的理发师傅,先教他一套参拜皇上的礼法,然后才领他面见乾隆皇帝。理发师傅行了大礼以后,乾隆说:“给朕理发有三条规定:第一不许用臭嘴熏我;第二不许喘大气喷我;第三不许给我脑袋瓜拉口儿!”
这位理发师傅,听说给皇上剃头,早就慌了神;又听了这三条规定,更吓得六神无主,浑身颤抖;要想不剃,可又犯了“抗旨”的罪,也是杀头。没有办法,只得硬着头皮给皇上剃头。太监还挺照顾他,给了他一把砂仁、豆蔻,含在嘴里防止口臭。那时所谓“剃头”,并不是整个剃个光葫芦,而是在头中心梳辫子,周围留一圈齐马穗儿,俗称“留锅圈儿”,然后再用剃头刀刮边。这位理发师傅越是提心吊胆,手就越哆嗦,剃了没有两三下,心一慌,手一抖,“哧儿!”就在乾隆皇帝的后脑勺上拉了一个口子。乾隆喝骂一声:“混账东西,你要刺王杀驾吗?把他拉出去!”护卫们立刻把理发师傅拉出去砍了头。乾隆把太监骂了一顿,命令再请一个手艺真正高的理发师傅来。
工夫不大,又找来一位理发师傅。乾隆把三条规定重说了一遍,还加了一句:“如给朕拉了口儿,可小心你的脑袋!”这句话又把理发师傅吓得脸色惨白,手哆嗦得更厉害了。剃了没有三下,嚓的一声,在乾隆的脑门子上又拉丁一个口子。乾隆更恼火了:“好大胆的贱民,敢在朕的面前行凶,快给我推出去!”护卫们又把这位师傅砍了头。
一连拉了两个口子,可把乾隆气急了,拍着桌子命令太监:“快去把他们掌柜的叫来!”太监也害怕了,慌里慌张地跑进剃头棚,冲着掌柜的撒气发威:“好你个猴崽子,你叫两个手艺孬的废物鸡去给皇上剃头,把皇上脑袋瓜儿拉了两个口子,直冒血筋儿;皇上急了,叫你亲手去剃,剃好了有赏,剃不好你也别要脑袋了!”掌柜的一听,只吓得魂不附身,体似筛糠,急忙跪下磕头求饶:“太监老爷,我胆小不敢见皇上,您另请高明吧!”太监骂道:“你敢抗旨不遵吗?难道你就不要脑袋啦!”掌柜的心想:“两位手艺高的师傅都不行,我这两下子更是白搭了。哎,不如三十六计,走为上策。”
于是他面带假笑他说:“您别着急,我去。请您稍等一会儿,我到后边换件衣服,解泡手就走。”掌柜的点头哈腰说着就溜到后边,逃走了。
这时剃头棚里只剩下一个十六、七岁的小徒弟,他是宝抵县人,因为家乡连年闹灾荒,逃难到天津卫求条生路,就在这家剃头棚立下了卖身契学手艺。从前学徒的不许用姓名,只叫小名。这小伙一口宝抵县的土腔,掌柜的和师傅们给他起了个外号,都叫他“小怯勺”。别看他说话口音侍,可人聪明、勤快,是个机灵鬼儿。他正在练剃头的基本功哪:手拿着剃头刀刮冬瓜皮上的一层白霜,一刀一刀地把白霜都刮掉,刮得干干净净,还不许刮破一点冬瓜皮儿。小怯勺已经练得挺好了,很想给人剃头试试手,可是掌柜的还不敢叫他上座。这时,小怯勺早猜透掌柜的使了金蝉脱壳计,溜号啦。他眼珠一转,想了一个主意,就装作没事儿似的,站在墙角不紧不慢、稳稳当当地刮冬瓜霜。
太监等了一袋烟的工夫,还不见掌柜回来,就冲着这小怯勺大发雷霆地喊道:“你们掌柜的怎么还不回来?”小怯勺笑笑说:“公爷,您别着急。实话对您说吧,我们掌柜的怕见皇上,他是脚底下抹油——溜啦。让我去给皇上剃头中不中啊?”太监一听,把头摇得象拨浪鼓似的:“你简直胡闹!两个耍手艺的老师傅都砸了锅,你个小毛孩子更不行了,弄不好连我的脑袋也保不住了。”小怯勺一本正经他说:“咋的?公爷您别看我岁数小,咱的手艺比他们高着哩!俗话说;有志不在年高,无志空活百岁嘛!您就让我去吧,准保让皇上满意。”太监一琢磨:掌柜的跑了,正愁没处找人,只好带着这个小替死鬼去交差喽。
他们来到龙亭,乾隆看是个小孩,立刻满脸怒气,刚要斥责太监,小怯勺马上给乾隆磕头说:“启禀皇上,您这是咋哩,别看我人小,手艺可是呱呱叫呀,大伙都叫我‘剃头的小神童’啊,我要是给您剃不好,就杀我的头中不中?”乾隆一听这小嘴真乖,能说会道的,气消了一半;再仔细一瞧,这小孩五官端正,个头儿不高不矮,长得显着那么精神,心里又生了三分喜爱,于是就答应让他剃头了。
小怯勺开始也有点怕,可心里却打好了谱:“如果俺一失手给你拉个口子,那就豁出去了,不等你砍我的头,我就来个先下手为强,喀嚓一下先把你的脑袋削下来,拿我这条小命儿换你这皇帝的老命也够本了。”他这样一想,也就不害怕了。再者,小怯勺的基本功也练得扎实,心里沉稳,手头灵巧,动作轻快,干净利索,不大会儿工夫就剃完头,刮完脸,梳好了辫子。网:www.gushi51.com
乾隆皇帝好象一点感觉没有,舒舒服服的就理了发,整了容。拿镜子一照,嘿!又美观,又大方,心里甭提多高兴了。不由地伸出大拇指连声称赞:“真不愧是剃头的小神童!”又转回头埋怨太监说:“要是早请他来何至于给我拉两个口子!”太监急忙跪下说:“奴才有罪,奴才该死!”
这时小怯勺接话说:“启禀皇上,这咋能怨公爷呀。其实那两位师傅都比俺手艺高啊,因为他们害怕给您剃坏喽,手就哆嗦,才伤了您的龙头呗。”
乾隆很纳闷地问:“那你怕不怕呢?”小怯勺不慌不忙地回答:“您是真龙天子,天下属您最尊贵啦!您叫我剃头,就把龙头交给我了,刀子在我手里攥着,您都不怕;我是个小剃头的,象棵小草,跟您相比,是一天一地,俺还怕啥!”
乾隆听了这番话,前思后想,恍然大悟,心说:“唉呀!那两位师傅是忠于我的,才怕我……错杀了,错杀了!后悔也来不及了。只好给他俩好装裹,好棺材,出大殡吧。多给他们家属抚恤银两。”乾隆想罢,便开付银票,命地方官去办理善后。
乾隆很喜欢小剃头的手艺好,还有心胸,有理智,有能言善辩的口才,就封他为五品随驾官,专给自己理发整容。后来小怯勺回家探亲,真是衣锦还乡,全县人都远接高迎,非常羡慕。从此以后,宝坻县的人都争先恐后地学习理发手艺。他们学会手艺,奔赴各地,大多数是下天津卫干理发行业。
相沿至今,天津市有许多老理发师还都是宝抵人哩!
七星街镇 七星街(五)
传说蒲松龄的《聊斋志异》原名叫《鬼狐传》,《聊斋志异》这个书名是康熙皇帝替蒲松龄改的。这里有一段故事。
清朝康熙年间,满腹才学的蒲松龄进京应试,三场考罢,他非常满意,心想,根据自己的文章,定要金榜题名。谁知皇榜抬出,同乡中有的不学无术的人反而考中了,自己名落孙山。他愤愤不平,回到了山东淄博老家。一路上他想,到家要埋头著书,揭露社会的黑暗。但直来直去地写又不行,怎么办呢?他发现民间流传的许多鬼怪故事,疾恶扬善,寓意深刻,能发人深思,就决定搜集整理这类故事,借以发泄心头的愤慨。于是,他在村头开设茶馆一座,晓谕过往行人,凡能讲鬼怪故事者,喝茶留宿均不收钱。消息传开,很多人都到他的茶馆来讲故事。就这样,蒲松龄日以继夜,发奋三年,写成了一部故事书,取名叫《鬼狐传》。这一年,蒲松龄一个在京做官的老同学祝枝柳返乡省亲,前来看望他,发现了这部书,要求带到京城拜读,蒲松龄答应了。
祝枝柳回到京城,竟被蒲松龄的文笔和书中的故事迷住了。他随身携带,稍有空暇,便展卷细读。一日早朝,五鼓未到,群臣们都在殿下班房内等候。www.gushi51.com
祝枝柳又捧着《鬼狐传》在聚精会神地阅读。这天,康熙也起得很早,上殿之前,来到各班房闲转,突然发现祝枝柳在专心攻读,便轻步走了过来,站在他的背后,探身闪目观看。文武大臣见圣上驾到,个个躬身施礼,而祝枝柳却全然不知。有人想提醒他,担心会惹下慢君之罪,康熙却用手示意。
不让别人打拢他。后来,有人愉偷拉丁一下祝枝柳的衣袖,他转脸一看,康熙皇帝正站在他身后。祝枝柳十分惊慌,纳头便拜道:
“不知驾到,望我主恕罪!”康熙笑着说:“你把瞬间光阴当寸金来用,我很钦佩,无罪,无罪!”说着伸手把书要了过来。这时,金钟三响,五鼓已到,康熙说:“借给我看看,读罢再还你。”转身登殿去了。
不几日,康熙诏祝枝柳进宫,询问《鬼狐传》的作者,祝枝柳禀告是他同乡同学蒲松龄所写。康熙说:“此人很有才华,何不进京应试?”祝枝柳答道:“未中。”康熙立即书写诏书一道,交给祝枝柳说:“宣进朝来,量材寻用!”祝枝柳很高兴,谢恩捧诏,日夜兼程,来到淄博。谁知蒲松龄却执意不肯进京,祝枝柳没办法,只好回京复旨。蒲松龄违抗圣旨,使祝枝柳异常担心,生怕惹下祸端。不料康熙不仅不生气,还要亲自去淄博面会蒲松龄。康熙驾临蒲舍,让蒲松龄进京为国出力,蒲松龄又婉言谢绝。康熙不好勉强蒲松龄,他正要起驾回朝,又想起蒲松龄的《鬼孤传》,环视一下谈话的房舍,对蒲松龄说:“此屋是你会友聊天的书斋,你那部书想是在这里写成的,我想给它改名为《聊斋志异》,如何?”蒲松龄思索一下,表示同意。
康熙便亲笔题了书名。
康熙回朝,马上把前一科主持考试的六名官员传到殿下,命取蒲松龄的应试文章观看。看罢,问道:“此人为何不取?”六个人面面相视,浑身打颤,不敢回答。康熙又说:“如实讲来,从轻治罪!”这时,一个叫张万生的急忙跪下奏道:“我等嫉才,故意不予录取,有负圣恩,罪该万死!”康熙随命刑部将张万生从轻治罪,其余五人斩首示众。此事传开,人人称颂。
以上内容是关于七星街镇和七星街的内容,小编幸苦为你编辑整理,喜欢的请点赞收藏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