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嫁习俗全过程 中国婚礼有关的传统习俗是什么
你现在阅读的是一篇关于婚嫁习俗全过程的文章,里面有丰富多彩的内容,还有给你准备中国婚礼有关的传统习俗是什么和婚嫁习俗全过程的精彩内容哦。
婚嫁习俗全过程 中国婚礼有关的传统习俗是什么(一)
拜堂:
①相传女娲造人的时候,开始只造了一个俊俏的后生,这后生虽说有吃有穿,逍遥自在,但孤孤单单一人,总觉得很闷。所以常唉声叹气。
一天晚上,月亮圆了,明光光地挂在天上,小伙子触景生情,更感寂寞,就对月亮说:“月老月老你细听,给我找个知心人,我世世代代领你的情!”刚说完,月亮一忽闪,一个白眉长须的老人拄着一根龙头拐棍来到小伙子的面前,说:“后生不要愁,我给你找个小帮手”。说完后,一阵清风,长须老人不见了。小伙子感到很纳闷。过了一个时辰,就见长须老人领着一个姑娘飘悠悠地落到小伙子面前,对小伙子说 :“我到女娲那里,让她又造了一个女人,给你领来了。 你们先认识一下, 一会儿我给你们办喜事。”一忽闪,老人不见了。
小伙子见姑娘脸腮绯红,像月季花一般,于是喜上眉梢;姑娘见小伙子眼睛明亮,诚实坦白,也觉得情投意合。两人四目一对,一见钟情。小伙子结巴着说 : “你愿意和我一块生活吗?” 姑娘听了,脸上飞起两朵红云,说:“ 愿意。”……“ 哈! 哈! 哈!”正在这时,传来一阵笑声,长须老人领着两个白发白须的老人站在小伙子和姑娘面前,指着两个老人说:“这是天公和土地,你们以后的生活全都离不开他俩。现在我们给你们办喜事,首先,给养育你们的天公、土地拜三 拜,‘一拜、二拜、三拜’”。随着月下老人的喊话声,小伙子和姑娘对天、地拜了三拜。随后,月下老人笑着说:“我给你们牵红线,你们还得给我拜拜哩。”“一 拜、二拜、三拜”。小伙子和姑娘又对着月下老人拜了三拜。刚拜完,三位老人全不见了。
从这以后,小伙子每天起早摸黑,在田里干活,姑娘在家为小伙子烧火做饭,缝新洗旧,两人恩恩爱爱,过着幸福的日子。
为了感谢天、地的养育之恩,为了感激月下老人牵线搭桥的情意,从此以后在结婚时必须:一拜天地;二拜月下老人;三拜父母。便形成了结婚“拜天地”的习俗。
②现有史料上,未见汉代之前有夫妻拜堂的记载,但在《世说新语》一书中有个故事,可证明拜堂风俗始于晋代的徐州。
书中说,当时有个叫王浑的徐州刺史,元配老婆死了,又娶了一个。续娶之妻为颜氏,是个平民百姓,地位比较低。他们拜堂时,颜氏先拜王浑,然后王浑准备答拜。这时,有人对王浑说:你是一个州级高官,怎么可以拜她?王浑就没有答拜。为此颜氏非常恼怒。
尽管这对夫妻的对拜没有最后完成,但说明当时的徐州的确存在拜堂风俗。
“秦晋之好”和“三媒六证”:
传说,很久以前,陕西有个姓秦的员外,家大业大,骡马成群,人丁兴旺,四世同堂。这年过年,秦员外在大门上贴了一副对联,上联是:天下第一家;下联是:要啥就有啥。人们看了都撇着嘴说:“哼,你秦家再富,也不能说要啥就有啥呀?”
可巧这事被天上的日游神知道了,回到天庭就禀报了玉皇大帝。玉皇大帝气得把龙书案一拍:“呸,他好大的口气,天下只有我才称得上是天下第一家,就连人间的皇上都不敢夸这个海口,甭说是他一个土财主咧!”说罢,他立刻让人叫来了太白金星、太阴金星和南极仙翁,对他们说:“你们三位到凡间去会会那个秦员外,给他出个难题儿,憋憋他,也好让他知道知道马王爷三只眼。”三位天神奉旨来到人间,摇身一变,变作三个老道。太白金星首先来到秦员外家的门口,家人见了问道:“你这老道想化缘吗?”“对,贫道是想化缘。”“你想化点什么?”“想化点馒头。”“好,你等等。”说话那家人就要回屋去取。太白金星忙拦住说:“哎,你先别急呀,你知道我要多大个儿的吗?”
家人问:“你要多大的?”
“我想要泰山那么大的。”家人一听,愣了,只好到上房回禀秦员外。秦员外说:“这简直是瞎胡闹,哪有那么大的馒头?这不是成心想憋憋我吗?”他气囔囔地来到门口,见那老道长得仙风道骨,不像一般之人,就说:“道长不是想化个馒头吗?”“对呀,我想化个泰山那么大的馒头。”秦员外听了刚要说什么,一看自个儿门口贴的对联,就像油条掉进开水里,一下子软咧。“好吧,你三天以后来取吧。”
秦员外送走老道,正在屋里发愁呢,家人禀报说:“门外又来了个化缘的老道,说要化杯酒喝。”秦员外没好气地说:“你给他杯酒喝不就结了吗,还禀报个什么劲儿?”家人说:“他说要化南海的海水那样多的一杯酒。”秦员外没辙了,只好硬着头皮走出来,看了看老道说:“你也三天以后来取吧。”
秦员外刚把第二个老道打发走了,还没进屋哩,第三个老道又来了。秦员外问道:“莫非你也想化缘吗?”“对,是想化缘。”“不知你想化点什么?”“贫道想化点布做个道袍。”“这好办。”说话就要让家人去取。老道说:“施主且慢,你知道我要的道袍需要多少布吗?”“需要多少?”“得有蓝天那么大的布才够哇!”秦员外皱了皱眉头,说:“也好,三天以后你们一块儿来吧。”
三个老道走了,秦员外可真的发开愁了,直劲儿后悔不该贴那副对联。他正在屋里闷闷不乐地叹气哩,忽见他的小重孙子秦雄一蹦一跳地跑了进来。这小孩儿也就有个十来岁子,长得虎头虎脑的挺机灵。他问明了老太爷发愁的原因,就说:“咳,这点小事还不好办吗?也值得你老人家发愁?”秦员外心想:自个儿吃亏就吃在吹大话上,没想到这孩子也学会了这一套,便说:“去,去,小孩子家懂个啥,外头玩去吧。”小秦雄却说:“这是真的,我能帮老太爷想个法子。”秦员外本来正在无计可施,一见重孙子那副认真的样子,也只好顺水推舟,由他去试试了。
三天头儿上,小秦雄见三个老道都来了,便说:“既然道长们全来了,那就请拿出来吧。”三个老道不由一愣:“让我们拿什么呀?”小秦雄说:“拿六证啊,只有你们拿出六样凭证来,我才能给你们泰山那样大的馒头,南海那样多的酒,蓝天那样大的布哇。”三个老道说:“唉,小小年纪净说瞎话,让我们到哪儿去拿六证啊?”“怎么是瞎话?告诉你们吧,山西有个晋员外,他能给你们六样凭证。”
三个老道一听,立刻驾起祥云,来到山西地界,找到晋员外的门口一看,嗬,也是青堂瓦舍,宽宅大院的。晋员外见三个老道慈眉善目,仪表不凡,便问道:“三位道长来至寒舍,不知有何见教?”老道说:“我们想在施主这里化个六证。”晋员外一听,像个丈二的和尚,摸不着头脑:“什么叫六证啊?”三个老道也答不上来呀,只好把小秦雄的话又讲了一遍。晋员外说:“道长净开玩笑,我们这里哪有六证啊?”正说着,从外边跑进来个小丫头,也有个十来岁子,进门就说:“你们要找六证吗?有,有,我给你们拿去。”
原来这个丫头叫晋英,是晋员外的重孙女儿,长得活泼可爱,聪明过人,不到片刻,她便拿来了三样东西,往桌上一放:“给,你们拿去吧!”三个老道一看,这不是一杆秤,一个斗和一把尺子吗?她怎么说是六证呢?小丫头儿见他们像钻进了闷葫芦,便笑眯眯地解释起来:“这秤是约(称)东西的,它能证明东西的轻与重;斗是量东西的,可证明东西的多与少;尺子也是量东西的,可以证明东西的长与短。能证明轻重、多少与长短的这三件物品,不就是六证吗?”
三个老道一听,茅塞顿开,立刻谢过晋员外和小晋英,拿起那三件东西,直奔秦员外家。小秦雄见他们拿来了六证,微笑着点了点头,然后对太白金星说:“你不是要泰山那么大的馒头吗?请拿这秤先把泰山约(称)一约,看有多重,我再照着分量给你蒸馒头。”说完,又对太阴金星说:“你先用斗量一量南海,它有多少斗海水,我就给你准备多少斗酒。”最后,又冲着南极仙翁说:“你拿这把尺子量一量蓝天,看蓝天有多长,我马上给你准备多长的布做道袍。”
三个老道一听,来了个张飞纫针——大眼瞪小眼啦。心里话:想不到俺这堂堂的天神,愣让这么俩不起眼儿的小毛孩儿给涮了,真是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啊!(海水不可斗量的俗语便由此产生。)
三位天神虽说被两个孩子难住了,可心里对他俩却挺佩服,越琢磨越觉得秦、晋两家条件相仿,门当户对。于是,三位天神就说明了自个儿的身份,并主动提出为秦雄晋英做媒,使两家结为秦晋之好。秦晋两家一见三位天神给他们做媒,就高高兴兴地答应了。这三位天神就是人们所说的福禄寿三星。后来,人们结婚时,都要拜福禄寿三星图,桌子上还摆上一杆秤、一个斗和一把尺子。这就是“秦晋之好”和“三媒六证”的来历。
《白蛇传》《孟姜女哭长城》《牛郎织女》《梁山伯与祝英台》《赵州桥》《做井关天》 《亡羊补牢》
《守株待兔》《梅妻鹤子》《白娘子与许仙》
《白蛇传》《孟姜女哭长城》《牛郎织女》《梁山伯与祝英台》《赵州桥》《做井关天》 《亡羊补牢》
《守株待兔》《梅妻鹤子》《白娘子与许仙》
中国是一个有着几千年文化历史的东方古国。在几千年的文化长河中孕育出了一个又一个具有特色的习俗,中式婚礼就是极具中国传统文化特点的一种民俗。
八抬大轿、仪仗开道、花轿迎亲、狮舞引门,选择中式婚礼的目的,是重拾近乎丢失了的华夏民族婚俗!到中国来举行一个传统的中式婚礼,将会让你深深地体会到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和了解中国文化的丰富内涵。
通过中式婚礼,使普通老百姓及外国友人更加了解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使得年轻人更加珍惜老祖宗留下的文化遗产。并且,新人会在婚礼中留下最富有传奇和美好的回忆。
中式婚礼必将在短期内大行其道。
中式婚礼之必备元素
★花轿:花轿作为传统婚礼的核心部分是从南宋开始流行的。它分四人抬、八人抬两种,又有龙轿、凤轿之分。轿身红幔翠盖,上面插龙凤呈祥,四角挂着丝穗。有钱人家娶亲为五乘轿,花轿三乘,娶亲去的路上女迎亲者坐一乘,其余二乘由压轿男童坐;迎亲回来时新娘、迎亲、送亲者各坐一乘,另有二乘蓝轿,用蓝呢子围盖,上面插铜顶,由新郎、伴郎各坐一乘。
轿子曾流行于广大地区。自古以来历代相袭。因时代、地区、形制的不同而有不同的名称。如肩舆、檐子 、兜子、眠轿、暖轿等。现代人所熟悉的轿子多系明、清以来沿袭使用的暖轿,又称帷轿。木制长方形框架,于中部固定在两根具有韧性的细圆木轿杆上。轿底用木板封闭,上放可坐单人或双人的靠背坐箱。轿顶及左、右、后 3侧以帷帐封好,前设可掀动的轿帘,两侧轿帷多留小窗,另备窗帘。历代统治阶级都曾制定过轿子的形制等级,体现在轿子的大小、帷帐用料质地的好坏和轿夫的人数等方面。民间所用的轿子分素帷小轿和花轿两种。前者系一般妇女出门所用之物,后者则专用于婚嫁迎娶。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素帷小轿 、花轿都被旅游业启用。花轿多设置在旅游点,与中国帝王传统的结婚礼服——凤冠、霞帔配合,用来接待中外游客,举行中国古代婚礼仪式,或用作拍照道具。素帷小轿则作为江浙山区的一种民俗交通工具,用来迎送中外游客。由柳洪平创建。
中式婚礼的一般流程
●抬轿起程:在锣鼓、唢呐、舞狮的伴随下,花轿开始起程。按传统,新娘应该被兄弟背出来送上轿子。不过现代人多独生子女,只能由表兄弟或伴郎代劳,通常也改背为抱了。花轿的路程目前只是走走形式,除非两家特别近,要不从上海这头抬到那头,肯定累趴下。不过按照惯例是要给轿夫红包的,否则他们会有意颤动花轿,让新娘“好受”
●跨火盆和射箭:古礼中是新娘坐花轿过炭火盆,不过现在通常都是新娘在媒人的搀扶下直接跨了。然后在下轿之前,新郎还得拉弓朝轿门射出3支红箭,用来驱除新娘一路可能沾染的邪气。
●拜堂和交杯酒:火盆之后有的还要跨过马鞍,征兆新人婚后合家平安;然后才由新郎用条红布包着的秤杆挑开新娘头上的喜帕,这时,一对新人就该正式拜堂了。拜堂后最重要的部分不是交杯酒(合卺酒),而是给双方高堂敬茶,通常这个时候是弄得一群人声泪俱下,场面之感人,在热烈的喜庆气氛中也透渗透着浓浓的亲情。
●同心结发和谢媒:现代的娶亲仪式,很多都是把该在洞房里的事搬出来展示。比如说结发,应是新人在洞房里相互剪些头发,作为夫妻关系的信物放在一起保存,现在则是当众表演。之后双方母亲同点龙凤烛,新人交换香书美玉做信物,再请出媒人赠送蹄膀。
中式婚礼花销
办一场地道的中式婚礼环节可真不少,比如会场布置虽然可以省略鲜花,却多了无数道具。化妆师也会比较辛苦,因为除了新人,还有伴娘、媒婆、家人等都得配合化妆。至于主持人,价格就更高了,因为复古婚礼套词很多,而且很多都得又唱又吆喝。然后还得请一位相当于导演性质的现场总监,以协调扮演各种角色的人,婚礼督导更非请不可,因为花轿的路线以及酒店方面的协调始终得有人去搞定。
婚礼现场
“一拜天地,二拜高堂,夫妻对拜……”这样的场景想必一般人都会感觉熟悉。不过,本文的图片可不是电影电视中的剧照,而是百分百的真人秀哦!在厌倦了草坪婚礼、烛光婚礼、游轮婚礼等西式婚礼后,本市的新婚佳人又重新变得传统起来,一场场鞭炮声、唢呐声、锣鼓声此起彼伏的复古婚礼借着春节前后的好日子,纷纷隆重“上演”。
★凤冠霞帔服装是最不可少的道具了,嫁女儿的人家无论贫富对嫁衣都是十分的讲究。内穿红袄,足登绣履,腰系流苏飘带,下着一条绣花彩裙,头戴用绒球、明珠、玉石丝坠等装饰物连缀编织成的“凤冠”,再往肩上披一条绣有各种吉祥图纹的锦缎—“霞帔”。
大红衣服穿在身上怎么看怎么喜气,尤其是顶带花翎,身着蟒袍玉带的新郎倌,比起西式婚礼中的黑西装,另有一种富贵气。
★旗锣伞扇:它位于迎亲队伍之中、花矫之前,可令整个迎亲仪式热闹、壮观。
★鞭炮:迎亲礼车在行进途中,应一路燃放鞭炮表示庆贺。
★盖头:古时新娘着凤冠霞帔的同时都用红布盖头,以遮羞避邪,红色取吉祥之意。
★马鞍:“鞍”与“安”同音,取其“平安”长久之意。多放于洞房的门槛上,表示新娘跨马鞍,一世保平安。当新娘前脚迈入门槛,后脚抬起还没有落下的时候,这时由上有父母、下有子女的全人把马鞍抽掉,正好符合了“烈女不嫁二夫,好马不配双鞍”的意思。
★火盆:它是放置于大门口的一盆火,让新娘迈过去,寓意婚后的日子红红火火。
★天地桌:多置于院中,桌上放大斗、尺子、剪子、镜子、算盘和秤,称为“六证”。意思是:可知家里粮食有多少、布有多少、衣服好坏、容颜怎样、帐目清否、东西轻重等。民间常有只有“三媒(媒人)六证”俱全,才表示新婚合理合法的说法。等到吉时举行的结婚典礼,就俗称为“拜天地”,由司仪主持,一拜天地、二拜高堂、三是夫妻对拜。
★秤秆:入洞房后,新郎用秤秆挑去新娘的红盖头,取意“称心如意”。
★花烛:在婚礼仪式中使用大红色的成对蜡烛,点燃于厅堂及洞房之内。因其上多有金银龙彩饰,故称为“花烛”。
婚嫁习俗全过程 中国婚礼有关的传统习俗是什么(二)
鍦ㄦ?娲茬殑姘戦棿鏁呬簨閲岋紝寰峰浗浜虹殑鏁呬簨鎬绘槸瓒e懗鍗佽冻锛屾渶鏈夎叮鐨勫ぇ姒傜畻銆婂惞鐗涘ぇ鐜嬪?閬囪?銆嬶紙鎴栬瘧銆婃槑甯岃豹妫??娓歌?銆嬩簡锛夛紝鍚瑰緱澶╄姳涔卞潬涔嬩綑鍙堜技涔庝簨浜嬮兘鏈夋牴鎹?紝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