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类婚姻谭星夜 异类婚恋民间故事

国学素材成语故事

异类婚姻谭星夜 异类婚恋民间故事

魄冲云霄围观:℉更新时间:08-17 21:42

你现在阅读的是一篇关于异类婚姻谭星夜的文章,里面有丰富多彩的内容,还有给你准备异类婚恋民间故事和异类婚姻谭星夜的精彩内容哦。

异类婚姻谭星夜 异类婚恋民间故事

异类婚姻谭星夜 异类婚恋民间故事(一)

http://yanjiu.folkw.com/www/minwulunwen/152916558_3.html

牛郎织女与天鹅处女型故事

牛郎织女故事还活着,天鹅处女型故事还在民间!只要天上的牛郎织女双星不灭,这个美丽的传说就不会被国人忘掉!

本人搞的是主题分类法,按主题(题材)把中国故事分为十二大类。首先是神话为主的创生类,二是争战兵谋类,三是婚爱类。其中第二个主型是102异类婚姻型。102A是七仙女型(又名仙女思凡型),肯定了女主角的主动性,主题的积极性质突出了。102B便是牛郎织女型(艾氏天鹅处女型,钟氏牛郎型),因为织女在完善的故事中是比较被动的。这样,主型与亚型的关系上就很有题旨上的层次感了。AT法循于历史的地理的查找,重视结构,有其科学的一面。而在中国人、东方人的文化视角里,它便有不少缺点或缺陷。与牛郎织女型并列的亚型还有102C狐怪迷人型、102D画中人型。再细分下去,102B下面可有几式。另一个主型 是103人异恩婚型,突出神异们恩报人类的主题,下有亚型103A白蛇传型、103B龙女型、103C狐女报恩型。这样比较而列之,就可以看清牛女故事在中国婚爱故事体系中的方位了。但是,我也同样有资料不足和分析归纳不周延的问题。我立志要回击西方一些生搬硬套者对东方文化的歧视,且要克服东方人的自卑,决心用很大的精力搞出属于东方的、中国式的故事类型体系来。口头文学是文化,要保持自身文化的特点,不能像机器一样一个型号一个面孔。经济要全球化,文化要多样化,这是我从事故事分类研究和写这篇小文的内心底气。顺便说及的是,本人的提纲小样于2001年夏天出来之后,辽宁大学乌丙安老师在序言中称之为“袁氏版本”。刘魁立、段宝林、刘守华等都及时的给予了鼓励。还有钟老、张紫晨先生生前的支持,日本广岛大学加藤千代教授的支持。这里,我向他们深深地道一声谢!

注 释:

①《钟敬文民间文学论集》(下),上海文艺出版社1985年版348页。

②艾伯华著《中国民间故事类型》,商务印书馆1999年版,第59、63页。

③[美]斯蒂·汤姆森《世界民间故事分类学》上海文艺出版社1991年2月版108、112页。同时见[美]丁乃通《中国民间故事类型索引》,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1986年版74页,101、103页。

④ 袁学骏《民间文艺论集》,中国文史出版社2001年版57页。

⑤《钟敬文民间文学论集》(下)第38页,注释中。

⑥《穆天子传》,郭璞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版10-11页。

⑦《钟敬文民间文学论集》(下),第70页。

⑧刘守华《中国民间故事史》,湖北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272、287页。


牛郎织女与天鹅处女型故事

牛郎织女故事还活着,天鹅处女型故事还在民间!只要天上的牛郎织女双星不灭,这个美丽的传说就不会被国人忘掉!

本人搞的是主题分类法,按主题(题材)把中国故事分为十二大类。首先是神话为主的创生类,二是争战兵谋类,三是婚爱类。其中第二个主型是102异类婚姻型。102A是七仙女型(又名仙女思凡型),肯定了女主角的主动性,主题的积极性质突出了。102B便是牛郎织女型(艾氏天鹅处女型,钟氏牛郎型),因为织女在完善的故事中是比较被动的。这样,主型与亚型的关系上就很有题旨上的层次感了。AT法循于历史的地理的查找,重视结构,有其科学的一面。而在中国人、东方人的文化视角里,它便有不少缺点或缺陷。与牛郎织女型并列的亚型还有102C狐怪迷人型、102D画中人型。再细分下去,102B下面可有几式。另一个主型 是103人异恩婚型,突出神异们恩报人类的主题,下有亚型103A白蛇传型、103B龙女型、103C狐女报恩型。这样比较而列之,就可以看清牛女故事在中国婚爱故事体系中的方位了。但是,我也同样有资料不足和分析归纳不周延的问题。我立志要回击西方一些生搬硬套者对东方文化的歧视,且要克服东方人的自卑,决心用很大的精力搞出属于东方的、中国式的故事类型体系来。口头文学是文化,要保持自身文化的特点,不能像机器一样一个型号一个面孔。经济要全球化,文化要多样化,这是我从事故事分类研究和写这篇小文的内心底气。顺便说及的是,本人的提纲小样于2001年夏天出来之后,辽宁大学乌丙安老师在序言中称之为“袁氏版本”。刘魁立、段宝林、刘守华等都及时的给予了鼓励。还有钟老、张紫晨先生生前的支持,日本广岛大学加藤千代教授的支持。这里,我向他们深深地道一声谢!

注 释:

①《钟敬文民间文学论集》(下),上海文艺出版社1985年版348页。

②艾伯华著《中国民间故事类型》,商务印书馆1999年版,第59、63页。

③[美]斯蒂·汤姆森《世界民间故事分类学》上海文艺出版社1991年2月版108、112页。同时见[美]丁乃通《中国民间故事类型索引》,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1986年版74页,101、103页。

④ 袁学骏《民间文艺论集》,中国文史出版社2001年版57页。

⑤《钟敬文民间文学论集》(下)第38页,注释中。

⑥《穆天子传》,郭璞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版10-11页。

⑦《钟敬文民间文学论集》(下),第70页。

⑧刘守华《中国民间故事史》,湖北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272、287页。

祝楼主幸福,安康~~万事如意~!


所谓天鹅处女型故事(swan maiden tale),通常是指人间某一小伙子与化身天鹅或白鹤等鸟类飞到人间的仙女结合为夫妻的民间故事(我这里采用的是狭义天鹅处女故事范畴,广义者涉及的动物更多、内容更宽泛)。它是世界民间故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故事范型,在我国各民族民间广泛流传。从20世纪搜集、整理的民间故事情况看,晋代干宝《搜神记》中的《毛衣女》故事,敦煌石窟中发现的、题唐代句道兴撰的《田昆仑》故事可以说是我国古代见诸文献记载较早和较完整的两篇“天鹅处女型”故事。其他后来搜集于民间的这类故事也不少,如汉族的《天牛郎配夫妻》、瑶族的《五彩带》、彝族的《大雁姑娘》、达斡尔族的《从空中飘下的仙女》、藏族的《诺桑王子》、僳僳族的《花牛牛和天鹅姑娘》、傣族的《召树屯和兰吾罗娜》与《宝扇》、壮族的《孤儿》与《鸟眼田》、苗族的《天鹅姑娘》和《天女与农夫》等都属于比较典型的天鹅处女型故事。http://vip.bokee.com/authoredit/article.php?id=178931

异类婚姻谭星夜 异类婚恋民间故事(二)

三国演义:貂蝉是吕布的妻子,貂蝉与关羽无关系。【就是这样】

史实:貂蝉是吕布的妻子,后吕布被杀后被曹操捉住赏给了关羽【老关好色啊】

在三国志和三国演义看来,貂蝉只是一颗棋子,是挑起吕布和董卓内斗的导火索,有没有感情很难说,吕布喜欢美色,而且貂蝉的确是绝色,所以吕布对他是有感情的,想反,貂蝉是为了报恩才装作喜欢吕布,但很难说他们会不会日久生情,再且,吕布也是一个威风凛凛的大将,浑身充满英雄的味道!曾经耗费大量笔墨渲染貂蝉义举的罗贯中,对貂蝉“长安兵变”后的下落,始终保持沉默。在历史价值被榨干之后,她遭到了主流文人的抛弃。但仍有一些作者在孜孜不倦地追问她的下落,继而任意虚构故事,以致其结局形成了“惨死”和“善终”两大系列。 “惨死系列”至少包含了四种不同的版本。昆剧《斩貂》细述吕布在白门楼被曹操斩首,其妻貂蝉被张飞转送给了关羽,但关羽拒绝受纳这位污点美女,怕其水性杨花,朝三暮四,难免为他人所玷污,只有一死才能保全其名节,于是乘夜传唤貂蝉入帐,拔剑痛斩美人于灯下。 另一出杂剧《关公月下斩貂蝉》,是说曹操欲以美色迷惑关羽,使其为自己效力,遣貂蝉前去引诱。貂蝉使出浑身解数,上下挑逗,关羽心如磐石,断然铲除了这个情色后患。 基于儒家文人的悉心改造,明代以来,貂蝉和关羽的形象,日益贴近士绅阶层的伦理标准。第三种版本出自明剧《关公与貂蝉》,剧中的貂蝉向关羽痛说内心冤屈,详述其施展美人计为汉室除害的经历,赢得关羽的爱慕,但关羽决计为复兴汉室献身,貂蝉只好怀着满腔柔情自刎,以死来验证自身的政治贞操。 第四种版本陈述貂蝉在怜香惜玉的关羽庇护下逃走,削发为尼,曹操派人追捕,为使桃园三兄弟不再重蹈自相残杀的覆辙,貂蝉毅然触剑身亡,一缕幽怨的香魂,追随国家大义而去。 “善终系列”则有三个核心版本,一是貂蝉出家为尼,以佚名方式写下杂剧《锦云堂暗定连环计》,向世人言明自己的政治贡献,最后在尼姑庵里寿终正寝。 第二种版本则宣称关羽不恋女色,护送貂蝉回到其故乡木耳村,而貂蝉则一直守节未嫁,终于熬成了一个贞烈老妪,被乡人建庙祭奠。为谋生和丰富群众文艺生活起见,貂蝉还组织戏班演出,她所搭建的戏台,曾是该村的一个诱人景点。 第三种版本称貂蝉被关羽纳为小妾,并送往成都定居,本想在功成名就后慢慢享用,不料自己兵败身死,可怜的貂蝉从此流落蜀中,成了寂寞无主的村妇。 最近有新闻称,某老人曾于成都北郊拾得一块古碑(1971年),其铭文约略为:貂蝉,王允歌姬也,是因董卓猖獗,为国捐躯……随炎帝入蜀,葬于华阳县外北上涧横村黄土坡……这是有关貂蝉下落的最新证据,却无力证明任何东西。这里的“炎帝”,疑为“关帝”的讹记,公元1652年,清顺治帝加封关羽为“忠义神武关圣大帝”,此后民间才会出现“关帝”的简称。成都发现的墓碑,最多只是清代好事者的伪作。貂蝉的下落,依旧是个不可索解的悬谜。


终极三国里貂蝉最后和吕布在一起了。。

异类婚姻谭星夜 异类婚恋民间故事(三)

相传,金沙江龙王的三个女儿,到苍山洱海间游玩。她们来到凤仪县莲花山下时,山下正值闹旱灾。大姐叫两个妹妹先回龙宫,独自留下为百姓解决引水问题。大女儿化作一老妇人,深入田野、村寨查看旱情,见到处无水栽秧,连人畜饮水都感困难;村民们吃的是稗子饭。于是,她在莲花山脚化出一股水桶粗的清泉,让山下的坝子栽下了秧,永不缺水。为感激大女儿的恩泽,山下的华营、普和、班庄三村的百姓盖了本主庙,塑了她的像,尊她为本主。封号金江圣母。

龙王二女儿长得如花似玉,在大理赶三月街时,遇上海东的一公子董家罗龙。董是好色之徒,见二女儿美貌非凡,把一朵鲜花插在她的头上。二女儿觉得董家罗龙当众出了她的丑;就和三妹到海东去惩罚董家罗龙。妹妹俩到海东的石子山,正遇大旱,二女儿不忍心勤劳善良的百姓受难,下了一场透雨,让山腰涌出清泉,使山下永不干旱。姊妹俩惩罚了董公子后,回到石子山,见这里风光秀丽,就在山上的慈云溪住下。山下的几个村子知道,为她盖了本主庙;尊她为本主。封号慈云普润金鸾圣母。

二女儿尊为本主后,她怕妹妹孤单,派了身边的五仲爷陪妹妹去青龙山住。妹妹到青龙山后;为当地村民引水施雨,也被尊为本主。封号金灵圣母。后来,金江龙王来看望三个女儿;见苍洱风光迷人,三女儿又有点孤单,就留在青龙山住下。

每年农历正月初五至二十五日,是金江三姊妹的本主节。届时,她们所在的十个村要唱大本曲,耍狮、耍龙。因金江三姊妹喜欢春游,所以本主节期间,要挨村用轿子轮流接送,待游完十个村子,再将其像送回各自的本主庙。

http://www.nongli.com/item1_cs/


嫦娥奔月


枷锁强的传说


中秋节的传说


压岁钱的由来、女蜗补天、精卫填海、后羿射日、端午节的传说、中秋节的传说、年的由来、牛郎织女。


异类婚姻谭星夜 异类婚恋民间故事(四)

周处除三害这个典故见于《晋书·周处传》和《世说新语》。

故事内容是说:

周处年轻时,为人凶横任气,同乡的人都很惧怕他;另外义兴郡的河中有条蛟龙,山里有一头邅迹虎,都来危害百姓,义兴人称之为三害,而周处的危害最大。有人劝说周处去杀虎斩蛟,其实是希望三害只剩下一害。周处随即去杀死了老虎,又下河去斩蛟,那条蛟时浮时沉,游了数十里,周处始终与它搏斗,持续了三天三夜,同乡的人都认为他与蛟一道死了,越发相互庆贺。没想到他竟然杀死蛟而从河中冒了出来。周处听说大家相互庆贺,才知道自己被大家所厌恶,于是有了悔改的心意。他到吴郡去寻找陆氏兄弟,陆平原不在,只见到陆清河,周处便把事情的经过都告诉了他,同时说:“自己想改正过错,只是已经虚度了光阴,最终怕也不会有什么成就。”陆清河说:“古人很看重‘朝闻夕死’,况且您的前途还很有希望。再说一个人只怕不能立定志向,又何必担忧美名得不到传扬呢?”周处便改过自勉,最后成了忠臣孝子。


又据相关报道:明朝正德三年,王阳明谪贬贵州龙场驿(今修文县城)驿丞,正德四年,他应邀在贵阳城内文明书院讲学时曾来仙人洞游览,有《来仙洞》诗记其事。然而,据史料所记载,仙人洞的历史还可以追溯到更早时间的元朝。元世祖忽必烈于至元二十九年(公元1292年)派兵进入贵阳时,道教也随之传入,曾有道教全真派丘处机所传弟子来此住过。按此计算,仙人洞已有700多年历史。

仙人洞位于三清殿后方,《贵州图经新志》和《黔记》载,此洞平敞可居,洞外有松竹花草,洞口刻有“来仙”两字。经实测,洞深数十丈,宽约八尺至一丈,有进口和出口,进口在道观北侧。因通风较好,空气对流,在洞口可听到“嗡嗡”声,民间传说是铜鼓声,铜鼓系诸葛武侯所藏。所以,此洞又名铜鼓洞。如今此洞已遭破坏性改建为“冥府十殿”,昔日的石刻和铜鼓声已无处寻觅。

仙人洞是贵阳唯一的道教胜地,我们现在看到的建筑,大多为上世纪八十年代维修改建,贵阳市道教协会亦设于此。

异类婚姻谭星夜 异类婚恋民间故事(五)

四大民间故事的想同点:

1、《牛郎织女》《孟姜女哭长城》《梁山伯与祝英台》和《白蛇传》都是讲述爱情的故事。

2、都以悲剧结尾,十分悲壮。

3、四大民间故事都是民间自撰的,不是真实故事。

4、有很多情节比较夸张,比如孟姜女哭倒长城,梁山伯和祝英台化蝶的故事。

5、都是民间群众为了表达对封建制度的不满而创造的故事。

不同点:

1、朝代不同。?牛郎织女的传说始于《诗经·大东》:“跂彼织女”、“睆彼牵牛”的记载。孟姜女的传说起源于《左传》杞梁妻拒绝齐侯郊吊。梁祝的故事最早见于唐·梁载言的《十道四蕃志》。白蛇的故事形成最晚。

2、《白蛇传》与《牛郎织女》的故事都有了爱情结晶,其他两个却没有。

3、男女主人公的种族不同。白蛇传男是人女是妖,牛郎织女中牛郎是人,织女是妖。

扩展资料:

一、牛郎织女:

孤儿牛郎依靠哥嫂过活。嫂子为人刻薄,经常虐待他,他被迫分家出来,靠一头老牛自耕自食。这头老牛很通灵性,有一天,织女和诸仙女下凡嬉戏,在河里洗澡,老牛劝牛郎去相见,并且告诉牛郎如果天亮之前仙女们回不去就只能留在凡间了。

牛郎于是待在河边看七个仙女,他发现其中最小的仙女很漂亮,顿生爱意,想起老牛的话于是牛郎悄悄拿走了小仙女的衣服,仙女们洗好澡准备返回天庭,小仙女发现衣服不见了只能留下来,牛郎于是跟小仙女织女制造了邂逅,后来他们很谈得来。

明白了各自的难处,织女便做了牛郎的妻子。婚后,他们男耕女织,生了一儿一女,生活十分美满幸福。不料天帝查知此事,命令王母娘娘押解织女回天庭受审。老牛不忍他们妻离子散,于是触断头上的角,变成一只小船,让牛郎挑着儿女乘船追赶。

眼看就要追上织女了,王母娘娘忽然拔下头上的金钗,在天空划出了一条波涛滚滚的银河。牛郎无法过河,只能在河边与织女遥望对泣。他们坚贞的爱情感动了喜鹊,无数喜鹊飞来,用身体搭成一道跨越天河的彩桥,让牛郎织女在天河上相会。

天帝无奈,只好允许牛郎织女每年七月七日在鹊桥上会面一次,喜鹊也会在身边。以后每年的七月七日牛郎织女都会见面了。

二、孟姜女哭长城

相传秦始皇建长城时,劳役繁重,青年男女范喜良、孟姜女新婚三天,新郎就被迫出发修筑长城,不久因饥寒劳累而死,尸骨被埋在长城墙下。

孟姜女身背寒衣,历尽艰辛,万里寻夫来到长城边,得到的却是丈夫死亡的噩耗。她痛哭城下,三天三夜不止,这段长城就此坍塌,露出范喜良尸骸,孟姜女安葬范喜良后于绝望之中投海而亡。

三、梁山伯与祝英台

越州上虞县有一女子祝英台,喜欢吟读诗书,一心想出外求学,但是当时的女子不能在外抛头露面,于是就和丫头银心乔装成男子,前往越州城读书。二人在半途遇见了也要前往越州念书的鄞县书生梁山伯及书僮士久,梁山伯和祝英台二人一见如故,遂结伴同行,前往越州。

在越州三年期间,梁山伯和祝英台形影不离,白天一同读书、晚上同床共枕,祝英台内心暗暗地爱慕梁山伯,但梁山伯个性憨直,始终不知道祝英台是个女的,更不知道她的心意。有一次清明节放假、二人去镜湖游玩的时候,祝英台借景物屡次向梁山伯暗示。

可是梁山伯完全无法明白,甚至取笑祝英台把自己比喻成女子,最后祝英台只得直接地向梁山伯表示,梁山伯才恍然大悟。可是这件事全被在一旁偷看的马文才得知,马文才也知道祝英台原来是个女的了。

后来家人写信催祝英台回家,临走前,祝英台留一封信告诉梁山伯「二八、三七、四六定」,意思是要梁山伯十天后去祝府提亲,但是梁山伯却以为是三个十天加在一起,所以一个月后才去提亲,等到梁山伯欢欢喜喜赶到祝家时,才知道马文才已经抢先一步提亲、并且下了聘礼。

梁山伯只得心碎地离开,祝英台沿路相送、难舍难分。 梁山伯回家后,相思病重,写信向祝英台要一些找不到、拿不到的药方,表示病情绝望了,同时希望祝英台能前来探望一番,祝英台则回信告诉梁山伯,今生无缘,只希望二人死后可以一起安葬在南山。

后来梁山伯病逝,祝英台假意应允马家婚事,但是要求迎亲队伍必须从南山经过,并且让她下轿祭拜梁山伯。当祝英台下轿拜墓,一时之间风雨大作、阴风惨惨,梁山伯的坟墓竟然裂开,祝英台见状,奋不顾身地跳进去,坟墓马上又合起来,不久,便从坟墓里飞出一对形影相随的蝴蝶……

四、白蛇传

传说南宋绍兴年间,有一千年修炼的蛇妖化作美丽女子叫白素贞,及其侍女青青(也称小青、青鱼、青蛇)在杭州西湖遇药店之王主管许宣(或名许仙)邂逅相遇,同舟避雨,一见钟情,白蛇逐生欲念,欲与书生缠绵,乃嫁与他。

遂结为夫妻。婚后,经历诸多是非,白娘子屡现怪异,许不能堪。镇江金山寺高僧法海赠许一钵盂,令罩其妻。白、青被子罩后,显露原形,乃千年成道白蛇、青鱼。法海遂携钵盂,置雷寺峰前,令人于其上砌成七级宝塔,名曰雷峰,永镇白、青于塔中。

参考资料:

搜狗百科-中国古代民间四大传说


梁山伯与祝英台》、《孟姜女》、《白蛇传》和《牛郎织女》并称为中国四大民间故事

不同点,时期不同,有的是带有神话故事,有的是真有其事。

相同点,都是弱者在反抗强权,以及男女爱情故事

以上内容是关于异类婚姻谭星夜和异类婚恋民间故事的内容,小编幸苦为你编辑整理,喜欢的请点赞收藏把。

标签:异类婚恋民间故事

标题:异类婚姻谭星夜 异类婚恋民间故事

链接:http://m.zhaichaow.cn/sucai/gushi/12290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