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间故事牛郎织女插图 中国民间故事牛郎织女插图版
你现在阅读的是一篇关于中国民间故事牛郎织女插图的文章,里面有丰富多彩的内容,还有给你准备中国民间故事牛郎织女插图版和中国民间故事牛郎织女插图的精彩内容哦。
中国民间故事牛郎织女插图 中国民间故事牛郎织女插图版(一)
牛郎织女是非常有名的一个中国民间传说故事,是中国人民最早关于星的故事。南北朝时代任昉的《述异记》里有这么一段:“大河之东,有美女丽人,乃天帝之子,机杼女工,年年劳役,织成云雾绢缣之衣,辛苦殊无欢悦,容貌不暇整理,天帝怜其独处,嫁与河西牵牛为妻,自此即废织紝之功,贪欢不归。帝怒,责归河东,一年一度相会。”
主要内容:牛郎织女为中国古代著名的汉族民间爱情故事,从牵牛星、织女星的星名衍化而来。主要讲述了牛郎是牛家庄的一个孤儿,依靠哥嫂过活。嫂子为人刻薄,经常虐待他,他被迫分家出来,靠一头老牛自耕自食。这头老牛很通灵性,有一天,织女和诸仙女下凡嬉戏,在河里洗澡,老牛劝牛郎去见,后来他们很谈得来明白了各自的难处,织女便做了牛郎的妻子。婚后,他们男耕女织,生了一儿一女,生活十分美满幸福。不料天帝查知此事,派王母娘娘押解织女回天庭受审。老牛不忍他们妻离子散,于是触断头上的角,变成一只小船,让牛郎挑着儿女乘船追赶。眼看就要追上织女了,王母娘娘忽然拔下头上的金钗,在天空划出了一条波涛滚滚的银河。牛郎无法过河,只能在河边与织女遥望对泣。他们坚贞的爱情感动了喜鹊,无数喜鹊飞来,用身体搭成一道跨越天河的彩桥,让牛郎织女在天河上相会。玉帝无奈,只好允许牛郎织女每年七月七日在鹊桥上会面一次,喜鹊也会在身边。以后每年的七月七日牛郎织女都会见面了。
牛郎织女<民间故事<故事<文学作品<
中国民间故事牛郎织女插图 中国民间故事牛郎织女插图版(二)
年兽的故事
相传中国古时候有一种叫“年”的怪兽,长的青面獠牙、尖角利爪,凶恶无比。年长年深居山中,每到除夕才下山吞食牲畜伤害人命。因此,每到除夕这天,家家户户人们都离家躲避年兽的伤害,把这个称为“过年”。
某年除夕,人们正扶老携幼上山避难,从村外来了个乞讨的老人。人们有的封窗锁门,有的收拾行装,到处一片匆忙恐慌景象,没有人关心这乞讨的老人,只有村东头一位老妇包了饺子请老人吃,劝他快上山躲避年兽。为了报答老妇的好心,老人告诉她年最怕红色、火光和炸响,要她穿红衣,在门上张贴红纸、点上红烛,在院内燃烧竹子发出炸响。
半夜时分,年兽闯进村。发现村中灯火通明,它的双眼被刺眼的红色逼得睁不开,又听到有人家传来响亮的爆竹声,于是浑身战栗的逃走了。从此人们知道了赶走年的方法,每年除夕家家贴红对联、燃放爆竹;户户烛火通明、守更待岁。初一一大早,还要走亲串友道喜问好,恭贺对方渡过了年兽的肆虐。后来这风俗越传越广,成了中国民间最隆重的传统节日
关于泼水节的来历,当地流传着这样一个传说:很早以前,一个无恶不作的魔王霸占了美丽富饶的西双版纳,并抢来七位美丽的姑娘做他的妻子。姑娘们满怀仇恨,合计着如何杀死魔王。一天夜里,年纪最小的姑娘侬香用最好的酒肉,把魔王灌得酩酊大醉,使他吐露自己致命的弱点。原来这个天不怕,地不怕的魔王,就怕用他的头发勒住自己的脖子,机警的小姑娘小心翼翼地拔下魔王一根红头发,勒住他的脖子。果然,魔王的头就掉了下来,变成一团火球,滚到哪里,邪火就蔓延到哪里。竹楼被烧毁,庄稼被烧焦。为了扑灭邪火,小姑娘揪住了魔王的头,其他六位姑娘轮流不停地向上面泼水,终于在傣历的六月把邪火扑灭了。乡亲们开始了安居乐业的生活。从此,便有了逢年泼水的习俗。现在,泼水的习俗实际上已成为人们相互祝福的一种形式。在傣族人看来,水是圣洁、美好、光明的象徵。世界上有了水,万物才能生长,水是生命之神。
七仙女
七仙女的人物原型就是武陟县下封村落仙台的张七姐,她追求婚姻自主,冲破重重阻力,与小董村的大孝子董永在武陟县大凡村的大槐树下自成姻缘。这个真实的爱情故事,得到了后世人的一致赞扬,并由此演绎出了许多美丽动人的神话传说。
一、 千里草与百日缘
王母娘娘与七个女儿在瑶池仙境饮酒赏花,母女们正在欢笑之际,王母谆谆告诫七个女儿不可私自下凡,严禁与凡人婚配,以免触犯天条。六个女儿连连点头称是。唯有七女儿仗着自己最小,深得王母溺爱,就顺势钻到王母怀里,摸着王母的嘴唇撒娇说:“我若下凡,只为欣赏花花草草,这样总可以吧?”王母心不在焉,随口应道:“草生千里,缘难百日。”七姐笑道:“多谢母后恩赐女儿与千里草有百日情缘。”王母娘娘当时只是信口笑谈,认为小女儿只不过是迷恋花草,不过是百日风光,于是毫不在意,说过便忘。张七姐事后却当了真,下得凡来,婚配了千里草董永,两个人还有了百日姻缘。
二、讲理沟与亲人河
王母娘娘发现七女儿私自下凡婚配董永,怒不可遏,就带领天兵天将下界捉拿七仙女归返天庭。
面对耀武扬威的天兵天将,七仙女毫不畏惧,使出了浑身法术,吓得天兵天将连连后退,无人上前。王母娘娘狠了狠心,抛出了身上的飘带—绑仙索,将七女儿绑了个结结实实。王母喝问七仙女:“你可知罪?”七仙女巧辩道:“我已在瑶池酒宴上谢过母后恩赐我与千里草百日情缘,千里草即是‘董’字,姻缘仍不过百日,我何罪之有?”王母一时张口难辨,只气得拔下头上的金簪在地上划来划去,先划了一道沟,又划了一条河,沟里盛满了七仙女哭诉辩解的泪水,河里流满了董永难舍娇妻的亲情眼泪。王母娘娘见此动了恻隐之心,只好赦免董永无罪,将七仙女押回天牢。许多年过去,七仙女痴心不改,王母疼女心切,只好糊弄了一下众仙的耳目,走了走过场,把七仙女贬为凡人,赶下界来与董永团圆,自己给自己搬了个梯子下了台阶,实际上也成全了小女儿的心愿。
人们为了纪念这段经历,就把王母先划的那道沟叫做“讲理沟”,把王母后划的那条河叫做“亲人河”。后来,老百姓认为两个字比三个字简便,就把“讲理沟”演变成“讲沟”,把“亲人河”演变成“亲河”了。有的文人认为与王母讲理是以下犯上,是大不敬,就用“讲沟”的谐音写成了“奖沟”。还认为董永是从心里流出的泪水,为了更贴近原意,就将“亲”字改写为“心”字加三点水的“沁”字了。这样一来,就在董永故里小董村的北面八里处出现了常年流水的“奖沟”,在小董村的南面出现了千里奔流的“沁河”。
奖沟和沁河两千年来哗哗流水,日夜吟歌,不停地向人们诉说着如此美妙动听的神话传说。
圆月饼与团圆节
七仙女被逼回了天宫,单撇下董永和儿子艰难度日。儿子董琢儿七岁时,正值中秋节,街上的小孩们抡火把,耍龙灯,跑来跑去,集中玩耍。几个大孩子跳着唱着:“小孩们,不出来,恁娘在家顶锅台,顶得锅台突碌碌转,恁娘在家繁鸡蛋。”琢儿听到喊声,不得不出来参与玩耍,一个大孩子却鄙夷地说:“小琢儿,俺们都是有娘的孩子在一块耍,你是个没娘的孩子,又不怕恁娘在家顶锅台、繁鸡蛋,你出来干啥?”一番话气得琢儿一屁股坐在地上大哭起来,他越想越伤心,越哭越悲痛,天庭上的吴刚听见了,非常同情琢儿的遭遇,就下凡来把琢儿背上天去与七仙女相见。母子见面,格外亲热,有说不完的心里话,流不完的相思泪。七仙女母爱满溢,就做了一大堆好吃的让儿子享用,还用桂花蜜拌了些核桃仁、葡萄干、花生米、红枣泥等仙果为馅,做成了圆圆的甜饼,准备让琢儿带回家中。
玉皇大帝发觉后,龙颜大怒,就罚吴刚一刻不停地去砍那棵永远砍不倒的桂花树,并把琢儿赶回人间。七仙女和琢儿母子俩天地相隔,伤心落泪,思念无绝期。琢儿手托圆饼,对母亲久久不能忘怀。后来,琢儿每年在中秋节都要手捧自己做的圆饼,面对明月,与母亲遥遥相望,期盼团圆。民间百姓见此纷纷效仿,家家都供圆饼,庆贺全家团圆。因圆饼状若明月,因此人们都改称其为月饼,并把八月十五这一天称作了团圆节。
九件宝与万宝囊
王母娘娘对七女儿娇生惯养,特别溺爱,母女情深。她表面上对七仙女不得不做个处罚的样子,给众仙看看,实际上疼女至极。她把七仙女贬下界后,明里陪送七女儿很多嫁妆,据说有天宫后花园里的山药、牛膝、地黄、菊花等各种花草,御膳房里的锅盆碗盏,大客厅里的桌椅板凳,后寝殿里的衣柜箱笼。除此之外,还暗地里陪送了世上罕见的九件宝贝:一是拨云簪,七仙女若想念母亲,将拨云簪朝天上一划,就可以出现一片晴天,能够一眼望见天宫。平时能拨去乌云,避免下雨。二是照阴镜,可以照出人是何物修成,能分辨出好人坏人。三是聚宝盆,里面放进一捧粮食,就可以取之不尽,常用于救济贫民。四是登云靴,七仙女被贬为凡人后,自身无法升天,只有穿上登云靴才能飞上天宫,与王母娘娘相见。五是逼水剑,能够镇压水怪,逼水归漕,让沁河顺流而下,注入黄河,保护两岸百姓生命财产安全。六是三彩珠,变成红色抛入水中,能使水量变小。变成黄色,放在河边,能使两岸黄土堤高耸,堤外全成为黄澄澄的肥土地。变成绿色,放在地上,能长出绿油油的庄稼和树木。七是斩妖刀,无论什么妖魔鬼怪,在斩妖刀面前无不吓得远远逃遁。八是裁山斧,能够将山脉任意修整。九是赶山鞭,能够将大山赶来赶去。王母娘娘把这九件宝贝装在万宝囊中,让七仙女悄悄地带到了人间。
后来,七仙女把万宝囊铺到了地上,于是就化成了形如袋状的东西三百里长的怀川,七仙女举起裁山斧,挥动赶山鞭,将太行山赶到了怀川的北面,把邙山赶到了黄河的南岸,用逼水剑镇住了波涛汹涌的沁河。她凭仗拨云簪管理阴晴,操作照阴镜分清贤愚,依靠聚宝盆普济百姓,运用登云靴便利交通,使用三彩珠茂盛庄稼,紧握斩妖刀保佑太平。这九件宝贝使三百里怀川变成了老百姓安居乐业的锦绣家园,怀川百姓无不赞颂七仙女的伟绩丰功。
五、七条路与莲花池
七仙女二次下凡与董永团聚后,夫妻俩过上了男耕女织的幸福生活。王母娘娘思女心切,时不时就想到人间看望一下自己的小女儿。她每次下凡都降落在董永故里小董村南面平坦的沁河大堤上,然后从大堤北坡上走下来,到七女儿家里串亲戚。次数多了,堤坡上就留下了七条明晃晃的小路。中间较大的路是王母走过的,两边各有三条小路,是七仙女的六个姐姐走过的。久而久之,七条路面光亮如镜,被人们传为奇世景观。
哪有高分?
中国民间故事牛郎织女插图 中国民间故事牛郎织女插图版(三)
孟姜女哭长城
秦始皇为了造长城,到处抓人做劳工,已经不知饿死累死了多少人!孟姜女把范喜良救了下来,见他知书达理,眉清目秀,对他产生了爱慕之情,而范喜良也喜欢上了孟姜女。他俩儿心心相印,征得了父母的同意后,就准备结为夫妻。
成亲那天,闯进来一队官兵,用铁链把范喜良抓到长城去做工了。好端端的喜事变成了一场空,孟姜女悲愤交加,日夜思念着丈夫。
听说丈夫已经死了,孟姜女痛哭起来。整整哭了三天三夜,长城被哭倒了,露出了范喜良的尸首。
找了几个相对短的修改、处理一下,去除了一些字。
年画《灶王》
民间传说灶王名叫张万仓,娶妻郭丁香。张万仓经商外出爱上少女王海棠并带回家,休了妻子。海棠好吃懒做,将家吃穷走了。后万仓遭大火,双眼熏瞎沦为乞丐。到一富人家讨饭,吃碗面后感觉像前妻丁香所做,一问果然如此,万仓羞愧,一头钻进灶膛。玉帝念其悔意,封万仓为灶王。
牛郎织女
织女和姐妹偷下凡洗澡,牛郎被高人指点与织女一见倾心,两人过上幸福生活,但被王母破坏,只能每年七夕于银河相见。
赶船
一个青年冲下码头,一个箭步跳上了离岸三尺的渡船,说:“总算赶上了这班船!”
旁边的人笑着说:“我们的船正在靠岸呢!”
泼水节趣谈
泼水节,大家互相泼水祝福,突有一人大叫,TMD,哪个泼我?朋友说泼你是祝福你,那人道:少来这套,哪个傻子,用开水泼我!!!
民间故事是民间文学中的重要门类之一。从广义上讲,民间故事就是劳动人民创作并传播的、具有虚构内容的散文形式的口头文学作品,是所有民间散文作品的通称,有的地方叫“瞎话”、“古话”、“古经”等等。
民间故事是从远古时代起就在人们口头流传的一种以奇异的语言和象征的形式讲述人与人之间的种种关系,题材广泛而又充满幻想的叙事体故事。就像所有优秀的创作一样,民间故事从生活本身出发,但又并不局限于实际情况以及人们认为真实的和合理范围之内。它们往往包含着超自然的、异想天开的成分。
【民间故事特征】
1.时代久远,往往伴随着人类的成长历程而经久不衰。
2.口头传播,民间故事大都以口头形式传播。
3.情节夸张、充满幻想,大都表现了人们的良好愿望。
4.多采用象征形式, 它们往往包含着超自然的、异想天开的成分。民间故事就像所有优秀的创作一样从生活本身出发,但又并不局限于实际情况以及人们认为真实的和合理范围之内。
【民间故事类别】
神话传说
神话传说[1]是人类最早的幻想性口头散文作品。人类童年时期的产物,文学的先河。神话产生的基础是远古时代生产力水平低下和人们为争取生存、提高生产能力而产生的认识自然、支配自然的积极要求。 内容包括神、仙、鬼、怪,以及历史上出名的人物。
传奇故事
传奇故事[2]的来历大体上是“口口相传”的结果,内容大部分是侠客、清官、贪官等为老百姓所关注的人物。这类故事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一般老百姓做不到的事情,在故事中都能完成。
生活故事
生活故事[3]都是一些小人物的故事。这些故事在老百姓中广为流传,其中有爱情故事、机智人物故事、哲理故事等等。
才子佳人故事
在古代,绝大部分中国老百姓都是不识字的,但是他们对才子佳人[4]有着一种崇拜的心理。在一些下层的文人中跟是流传着许许多多这类故事。
公案故事
公案故事[5]的广泛流传,与封建社会的黑暗有着莫大的关联,老百姓无不盼着有为名说话清官出世,所以那些清官的故事在百姓中广为流传,成为人们生活的一种寄托。到了现代,公案故事成为茶余饭后的谈资,在民间也是流传极广。
【民间故事表达了劳动人民什么】
民间故事一般都表达了劳动人民对美好生活,对美好未来的向往。
【中国古代四大民间故事】
《牛郎织女》《白蛇传》《孟姜女哭长城 》《梁山伯与祝英台》
中国民间故事牛郎织女插图 中国民间故事牛郎织女插图版(四)
《魔鬼的三根金发》是《格林童话》中的一则童话故事,由格林兄弟搜集编撰。
《魔鬼的三根金发》讲述的是一个国王欲将穷小子置于死地以阻止其和自己女儿成婚,最终却自食恶果的故事。
从前,有一个穷人,他只生了一个儿子。儿子在出生时,天上吉星高照,看见的人都说他这个儿子有红运,在十四岁的时候会和国王的女儿结婚。正巧,这个王国的国王在孩子出生后不久微服私访,他从这个村庄经过时,询问这儿是不是有什么新闻话题。有个人说:“有的,这儿刚出生了一个孩子,人们都说这是一个很幸运的孩子,还说他在十四岁的时候,命中注定要和国王的女儿结婚。”国王听了很不高兴,于是找到这个孩子的父母亲,问他们是否愿意把他们的儿子卖给他。他们很坚决地说:“不卖!”但这个陌生人百般请求,又拿出一大笔钱。由于他们穷得几乎连面包也没有吃的了,所以他们最后同意了。他们想这孩子既然是一个幸运的孩子,他一定会安全回来的。
国王抱着这个孩子,把他放进一个箱子里面,然后骑着马带走了。当他走到一条很深的小河边时,他把箱子扔进了水流中,自言自语地说:“这个小绅士永远也不会做我女儿的丈夫了。”然而,神灵保佑着这个孩子,箱子并没有沉到水里去,而是漂浮在水面上,并且没有一滴水漏进箱子里。最后,这只箱子漂到离国王两里远的地方,停在了一座磨坊的的拦水坝上。不久,磨坊的主人看到这只箱子,便拿来一根长竿子,把箱子打捞到岸边。他发现箱子很沉,以为里面会有金子,打开箱子一看,发现里面竟是一个漂亮的小男孩。孩子对他露出了快乐的笑容,像看到了亲人一样。因为他和他妻子正好没有小孩,所以他们非常高兴,很自豪地说:“这是上帝送给我们的。”他们非常细心地哺养小孩,又耐心地培养他。
小孩慢慢地长大了,长得真是人见人爱。
十三年转眼就过去了。有一次,国王偶然来到磨坊,他看见这个可爱的孩子,就问磨坊主,这个少年是不是他们的儿子,磨坊主回答说:“不是的,我是在他还是一个婴儿时,在一只漂在拦河坝上的箱子里面发现的。”国王一听连忙问道:“有多久了?”磨坊主回答说道:“大约有十三年了。”国王马上明白这少年正是他装到箱子里面,又扔到河里的那个孩子。回想起以前的传言,他不甘心,又想出了个主意,他说道:“他是个多可爱的小伙子,能要他帮我送一封信给王后吗?要是乐意的话,我会给两块金元宝作为他的辛苦费。”磨坊主回答说:“谨遵陛下的吩咐。”
国王写了一封给王后的信,信中说:“这个送信的人一到达,就把他立即杀死埋掉,在我返回前,一切都要做完。” 少年人带着信出发了,可他却在路上迷失了方向,晚上竟撞进了一座大森林,他不得不在黑暗中摸索着寻找出路。透过黑夜,他看到不远处有灯火晃动,循着火光,他来到了一座小村舍。房屋里有一个老太婆,老太婆看到他后很害怕,说道:“你怎么到这儿来了?你要去哪里呀?”“我要去见王后,给她送一封信,但我迷路了,很想在这儿过夜休息一下。”“你太不幸运了,竞撞进这个强盗窝,要是那帮强盗回来看到你在这儿,他们会杀死你的。”他回答说:“我太疲倦了,管它哩,我已经走不动了,先休息再说。”说完,把信放在桌子上,躺在一条长凳子上,自个儿睡着了。
强盗们回来看到他,便问老太婆这个陌生的少年是谁。她回答说:“他是给王后送信的人,中途迷路了才走到这儿的。”强盗们拿起信,拆开一看,里面写的是要王后杀掉送信者。不知是出于同情这个少年,还是想和国王作对,强盗头将信撕了,另外写了一封信,信中要王后在这个少年到达后,马上让他和公主结婚。他们没有惊动他,一直到第二天早晨他起来后,才由老太婆指给他去王宫的正确道路。
少年到了王宫,将信交给王后。王后看过信,马上为婚礼作了尽可能周到的准备。看到少年如此英俊,公主非常愿意嫁给他作妻子。过了一段时间,国王回宫了。当他看到预言成为现实,这个幸运的孩子不仅没有在他的奸计中丧生,而且和他的女儿结了婚,很想知道事情怎么会变化成现在这个样子的,他发出的命令完全不是这样的啊!王后说:“我亲爱的,你的信在这儿,你自己看看吧!”国王看过信,知道信已经被调换了,就问这位女婿他拿着自己要他传送的信干了些什么事情。他回答说:“我什么事也没干,一定是晚间我睡觉的时候,信被人做了手脚。”国王听了,气得暴跳如雷,叫道:“任何要娶我女儿的人都必须下到地狱去,把魔王头上的三根金头发给我取来。只有这样,我才同意他做我的女婿。”少年说道:“我一定很快就会办到。”于是,他告别妻子,踏上了冒险之路。
他经过第一座城市时,城市卫兵拦住他,问他是干什么活的,他回答说:“我什么事都能干!”他们说道:“如果真是这样,你就是我们想要找的人。请告诉我们,在我们的城市里,集市中有一口喷泉为什么干了,再没有泉水冒出来?要是你找出是什么原因的话,我们将给你两头驮满金子的驴。”他说道:“等我回来的时候,我就全部都知道了。”不久,他来到了另外一座城市,那儿的卫兵也问他有什手艺,懂得什么。他回答说:“我什么事都能干!”他们说:“那就请为我们做一件事情,告诉我们那棵过去为我们结金苹果的树,现在为什么连一片叶子也不生了。”他说道:“我非常愿意为你们效劳,当我回来时,我就知道了。”
最后,他来到一个大湖边,他必须横渡过去。年青人找到一只渡船后,摆渡的船夫不久就开始问他是干什么的,懂得什么事情。他说:“我什么事都懂!”船夫说道:“那么,请指教我,为什么我总是在这水上摆渡,始终不能脱开身子去干其它的行当。你要是能告诉我,我将重重地谢你。”年青人说:“当我返回时,我会告诉你有关方法的。”
渡过湖后,他来到了地狱。地狱看起来既阴森又恐怖,但魔王此刻不在家里,他的奶奶正坐在安乐椅上。看到他后,她问道:“你来找什么呀?”他回答道:“魔王头上的三根金头发。”接着,他把自己的遭遇告诉了她。“你真是敢冒奇险啦!”她很同情,又很赞赏这个年青人,决定帮助他,就说道:“我会尽我所能来帮助你的。”说罢,他把年轻人变成了一只蚂蚁,要他躲藏在她外衣的褶皱里。他很感激地说:“太好了,不过我还想知道,为什么那个城里的喷泉干枯了?为什么结金苹果的树,现在连叶子也不生了?是什么原因使船夫老在那儿摆渡?”老奶奶听了说道:“那的确是三个令人费解的问题,但你在我给魔王拔金头发时,静静地趴着别动。千万留神听魔王所说的话。”天黑不久,魔王回家来了。他一进来就开始用鼻子不停地嗅空气,大叫道:“这儿不对头,我闻到了人肉的气味。”到处翻弄察看之后,他什么也没找着,老奶奶责骂说:“我刚刚才收拾整齐,你为什么又把屋子搞得乱七八糟呢?”经过这一阵折腾之后,他也累了,就把头枕在奶奶的膝上,很快睡着了,不久就发出了鼾声。这时,老奶奶抓住他头上的一根金头发拔了出来。魔王“哎哟!”叫喊一声惊跳起来,“你在干什么呀?”她回答说:“我做了一个恶梦,情急之中,抓了一下你的头发。我梦见有个城市的集市上有一口喷泉干枯了,没有水流出来,不知道是什么原因?”魔王说道:“嗨!要是他们能够知道,他们一定会欢呼的。其实,那只是喷泉里面的一块石头下蹲着一只癞蛤蟆,只要把癞蛤蟆打死,泉水又会流出来的。”
说完这话,他又睡着了。老奶奶趁机又拔了他一根头发,他惊醒后气冲冲地叫道:“你到底要干什么?”她说道:“别发火,我刚刚睡觉时梦见在一个大王国里,有一棵美丽的树,这棵树过去是结金苹果的,但现在树上却一片叶子也不生了,这是什么原因呢?”魔王说道:“嗨!要是他们知道这个秘密,一定高兴得不得了。在那棵树的根部,有只老鼠在不停地啃咬树根,他们必须把它打死,那棵树才能重新结出金苹果。如果不这样做,那树它很快就要死去。现在让我安稳地睡觉吧,要是你再把我弄醒,你会后悔的。”
接着,他再次睡了过去,当听到他发出呼噜声后,老奶奶再次拔下了第三根金头发。魔王跳起来厉声喊着就要发作,但她还是使他平静下来了,说道:“我又做了一个奇怪的梦,梦见一个船夫似乎命中注定要在一个湖上不停地为人来回摆渡,总是脱不开身,是不是有什么魔力困住了他?”魔王听了说道:“真是一个蠢东西!如果他把船篙塞到另外一个渡客的手中,他不就脱开身了吗?那渡客不就取代他的位置来摆渡了?让我好好地睡吧,再别打扰我了。”
到第二天早上,魔王起来之后出去了。老奶奶将蚂蚁变回成年青人原样后,把三根金发给了他,叮嘱他要记住那三个问题的答案。年青人在真诚道谢之后,步上了回家的旅程。
不久,他回到渡口。船夫看到他回来了,询问他应允自己的问题的答案,年青人说:“你先把我渡过去,我再告诉你脱身的办法。”当船到达对岸后,他告诉船夫,只要把手中的船篙塞到其他渡客手中,他就可以脱开身任意去留了。接着,他到了那棵不结金苹果树所在的城市,他告诉他们说:“只要把那只啃咬树根的老鼠打死,你们又会收获金苹果了。”他们把很多财宝作为礼物送给了他。最后,他回到喷泉枯竭了的城市,卫兵请求他给他们答案,他告诉他们必须杀死石头下的癞蛤蟆,水才会流出来。他们很感激他,给了他两头驮满金子的驴子。
终于,这个幸运儿回到了家里,妻子看到他,又听到他把所有的事都办妥了,高兴极了。年青人把三根金头发交给了国王,国王再也不能反对他跟自己女儿的婚事了。当他看到所有的金银财宝时,激动万分地说道:“我亲爱的女婿,你是在哪儿找到这些金子的?”年青人说道:“在一个湖边,那儿有好多好多的金银财宝。”国王连忙问道:“请告诉我,我也可以去那儿得到一些吗?”年青人回答说:“随便你要多少。你在那个湖上会看见一个船夫,让他把你载过湖去,你就会看到岸上的金子像沙子一样多。”
贪财的国王急急忙忙地起程去了。当他来到湖边时,他唤过船夫说要过湖去,船夫便要他坐上船来。他刚一上船,船夫马上把船篙塞到他手中,然后跳上岸走了,留下老国王在那儿摆渡。这就是对他罪孽的报应。
中国民间故事牛郎织女插图 中国民间故事牛郎织女插图版(五)
传说一:来自“赤豆打鬼”的风俗
传说上古五帝之一的颛顼氏,三个儿子死后变成恶鬼,专门出来惊吓孩子。古代人们普遍相信迷信,害怕鬼神,认为大人小孩中风得病、身体不好都是 腊八节由于疫鬼作祟。这些恶鬼天不怕地不怕,单怕赤(红)豆,故有“赤豆打鬼”的说法。所以,在腊月初八这一天以红小豆、赤小豆熬粥,以祛疫迎祥。
传说二:为悼念饿死在长城工地的民工
秦始皇修建长城,天下民工奉命而来,长年不能回家,吃粮靠家里人送。有些民工,家隔千山万水,粮食送不到,致使不少民工饿死于长城工地。有一年腊月初八,无粮吃的民工们合伙积了几把五谷杂粮,放在锅里熬成稀粥,每人喝了一碗,最后还是饿死在长城下。为了悼念饿死在长城工地的民工,人们每年腊月初八吃“腊八粥”,以资纪念。
传说三:传自印度
佛教的创始者释迦牟尼本是古印度北部迦毗罗卫国(今尼泊尔境内)净饭王的儿子,他见众生受生老病死等痛苦折磨,又不满当时婆罗门的神权统治,舍弃王位,出家修道。初无收获,后经六年苦行,于腊月八日,在菩提树下悟道成佛。在这六年苦行中,每日仅食一麻一米。后人不忘他所受的苦难,于每年腊月初八吃粥以做纪念。“腊八”就成了“佛祖成道纪念日”。“腊八”是佛教的盛大节日。解放前各地佛寺作浴佛会,举行诵经,并效仿释迦牟尼成道前,牧女献乳糜的传说故事,用香谷、果实等煮粥供佛,称“腊八粥”。并将腊八粥赠送给门徒及善男信女们,以后便在民间相沿成俗。据说有的寺院于腊月初八以前由僧人手持钵盂,沿街化缘,将收集来的米、栗、枣、果仁等材料煮成腊八粥散发给穷人。传说吃了以后可以得到佛祖的保佑, 所以穷人把它叫做“佛粥”。南宋陆游诗云:“今朝佛粥更相馈,反觉江村节物新。”据说杭州名刹天宁寺内有储藏剩饭的“栈饭楼”,平时寺僧每日把剩饭晒干,积一年的余粮,到腊月初八煮成 腊八粥分赠信徒,称为“福寿粥”“福德粥”,意思是说吃了以后可以增福增寿。可见当时各寺僧爱惜粮食之美德。
传说四:教育后辈要勤俭持家
西晋时有个极懒的青年人,平素游手好闲,坐吃山空,他的新婚娘子屡劝无效,然而到了年末的十二月初八,家里断炊了,那小伙子饥肠难熬,遍搜米缸、面袋和家里的坛坛罐罐,将剩粒遗粉连同可食的残碎物,过洗入锅,煮了一碗糊状粥喝下,从此,苦思悔恨,狠下决心痛改前非。当地人们便借此教育子女,每逢腊八都煮粥喝,既表示腊祭日不忘祖先勤俭之美德,又盼神灵带来丰衣足食的好年景。
传说五:出于人们对忠臣岳飞的怀念
当年,岳飞率部抗金于朱仙镇,正腊八粥值数九严冬,岳家军衣食不济、挨饿受冻,众百姓相继送粥,岳家军饱餐了一顿百姓送的“千家粥”,结果大胜而归。这天正是十二月初八。岳飞死后,人民为了纪念他,每到腊月初八,便以杂粮豆果煮粥,终于成俗。
传说六:腊八粥救了朱元璋的命
据说,明太祖朱元璋小时候家里很穷,便给一家财主放牛。有一天放牛归来时过一独木桥,牛一滑跌下了桥,将腿跌断。老财主气急败坏,便把他关进一间房子里不给饭吃。朱元璋饿得够呛,忽然发现屋里有一鼠洞,扒开一看,原来是老鼠的一个粮仓,里面有米、有豆,还有红枣。他把这些东西合在一起煮了一锅粥,吃起来十分香甜可口。后来朱元璋当了皇帝,又想起了这件事儿,便叫御厨熬了一锅各种粮豆混在一起的粥。吃的这一天正好是腊月初八,因此就叫腊八粥。
0000
以上内容是关于中国民间故事牛郎织女插图和中国民间故事牛郎织女插图版的内容,小编幸苦为你编辑整理,喜欢的请点赞收藏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