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山 凤凰山森林公园

国学素材成语故事

凤凰山 凤凰山森林公园

掌驭轮回围观:℉更新时间:08-17 04:53

你现在阅读的是一篇关于凤凰山的文章,里面有丰富多彩的内容,还有给你准备凤凰山森林公园和凤凰山的精彩内容哦。

凤凰山 凤凰山森林公园

凤凰山 凤凰山森林公园(一)

很久很久以前,在西湖南边的一座山脚下面,住着兄妹两个,哥哥叫春生,妹妹叫秋姑。父母临死时留给他们三亩租田,一间破草房。兄妹俩起五更落半夜地耕种着这块田,总想多打点粮食。可是秋天谷子刚熟,财主就收租来了。交了租子,剩下的就不够吃啦。没办法,兄妹俩只好喝汤吃粥苦挨苦熬地过日子。

有一年大年三十,有钱的财主家,满桌摆的鸡鸭鱼肉。春生家呢,只剩一小盅米啦。秋姑就煮了一碗稀粥,给哥哥吃。春生说:“我不饿,妹妹你喝了吧!”秋姑说:“我不饿,哥哥你喝吧!”兄妹俩你推我让,谁也不肯喝。

这时候,鹅毛大雪漫天飞舞,北风呼啦啦地吼得怕人。风雪里来了个求乞的老婆婆。她头发斑白,衣衫褴褛,拄着一根拐杖,一步一颠地,边走边叫:“北风天哪,白雪地哟!善心的人啊,可怜可怜我老太婆吧!”这沙哑的声音传进了破草房,兄妹俩听得清清楚楚。秋姑说:“哥哥,你听多可怜哪!”春生说:“妹妹,我们叫她到里面来吧。”说着,急忙开门出去,把这陌生的老婆婆扶进屋子。秋姑忙着给她掸落身上的雪花,春生端起那碗推让了半天的稀饭给她喝。

老婆婆在他们家宿了一夜。第二天,雪停了,天地晴了。她在起身告别,临走时,老婆婆拿出一块白绫送给秋姑,说:“姑娘,用你灵巧的双手,把这块白绫绣起来吧,幸福注定是给勤劳而善良的人的。”秋姑接过来一看,只见那白绫上淡淡在描着一只凤凰。

于是,秋姑白天黑夜地绣着这幅白绫。她用红色的丝线绣凤头,用黑色的丝线绣凤眼,用金色的丝线绣凤翼,用五彩的丝线绣凤尾。绣呀绣的,绣花针刺破了她的手指,鲜血染在白绫上,她就在上面绣起火红的太阳和朵朵云彩。她从立春绣到立夏,终于把凤凰绣好了。

这幅凤凰图真美呀,那凤凰仰着头,朝着天上火红的太阳,就象活的一样。兄妹俩把它挂在屋子里,越看越高兴,越看越喜爱。晚上,奇怪的事情发生了。秋姑半夜醒来,见屋子里一片金光,仔细一看,那凤凰从图上下来了。她就把哥哥叫醒,兄妹俩静静地看着。只见凤凰在屋子里走了几个圈子,又回到那幅白绫上去,金光也随着消失了。

第二天早晨,秋姑起来扫地,在地上捡到一个金凤蛋。兄妹俩就把它卖去,买了几亩田和一头黄牛。俗话说:“好事传千里。这凤凰图的事象一阵风似地传到了县官的耳朵里。县官心想:这图上的凤凰能生金蛋,真是一件奇珍异宝,我一定要把它弄到手!于是,他就把春生传来,说:“老爷抬举你,愿意出三百两银子买你的凤凰图。”

春生回答说:“凤凰图是我妹妹费了很多心血才绣成的,我们不卖!”

县官听了,脸一沉,把惊堂木一拍,说:“这分明是皇上的宝物,穷人家哪能绣得这等宝图!”不由分说,就加了个“盗窃国宝”的罪名,把春生下在牢里。一面又命衙役到春生家去抢来了凤凰图。

凤凰图一到手,县官真是得意极了。他左看右看,连饭也忘记吃,乐得呵呵大笑。这晚上,他坐在太师椅上,守候凤凰下金蛋。到了深夜,突然,凤凰图射出了耀眼的光芒,照得满屋子金光闪亮,那凤凰果然从图上下来了。他以为凤凰要生蛋,忙蹲下身子去看,哪知凤凰气势汹汹向他扑来,没头没脑地乱啄,痛得他在地上乱滚乱喊:“来人哪!救命呀!”衙役们闻声赶来,凤凰早就“哗”的一声,冲出窗户朝山上飞去了。衙役将县官从地上扶起来,只见他满脸血,左眼也被啄瞎了。

县官吃了这次亏,还不死心。他想:那姑娘既能绣出这幅凤凰图,定能再绣第二幅。于是,他就把秋姑传去,对她说,如果能重绣一幅凤凰图,便把春生放出来。秋姑为了救出哥哥,就答应了。她从县官那里拿回那块白绫,一针一针地绣了三个月,那绚丽的凤凰又绣好了,可是,留下一对凤眼没有绣。她对县官说,要先放了她哥哥,然后再给绣凤眼。

凤凰山 凤凰山森林公园(二)

杭州下城有座仙林寺。仙林寺光有大殿,前面少了个山门。这座不尴不尬的寺院,据说是唐太宗时候造下的。

唐太宗小时候多灾多病,他老子怕他养不大,就让他拜一个名叫仙林的和尚做师父。后来,唐太宗打出天下,做皇帝啦。仙林和尚听说杭州地方风景好,就要唐太宗在杭州造一座顶大的寺院,让他养老。

唐太宗碍着师父的面子,不好推托,便答应下来。还差大元帅尉迟恭到杭州来,监造这座顶大的寺院。

仙林和尚跟尉迟恭到了杭州,两人便商量这座顶大的寺院到底要造多么大。仙林和尚说:“这寺院是皇帝的师父养老的,非同小可,至少也得圈它五里地皮!”

尉迟恭一听火起来:“谁见过五里大的寺院呀!我没当大元帅时候,和七八个徒弟做生活,家里打铁的工棚炉房也不过五丈见方!你一个老和尚,除了吃饭、困觉、念经,又不做别样生活,要那么大的地方做啥?给你圈五十丈地皮造寺院,也算碰顶啦。”

仙林和尚漫天计价,尉迟恭就地还钱,两个人从早晨争到天黑,没有结果。

第二天一早,仙林和尚差人请尉迟恭再去商量。尉迟恭到了仙林和尚门口,刚刚跨下马鞍,只听仙林和尚在屋里大喝一声:“圣旨下!”尉迟恭一听圣旨下,只好趴在地下磕头。仙林和尚笃定站在屋里念圣旨,一字一板,拖长声调慢慢来,几十个字的圣旨,足足念了半个时辰,念了一遍又一遍,

念了一遍又一遍,一直从清早念到响午。尉迟恭是个又黑又粗的大块头,你叫他驰马上阵,三日三夜也不会吃力的;如今却叫他跪着半日不动,真累得满头大汗,腰酸背疼,差点爬都爬不起来了。仙林和尚念罢圣旨,笑嘻嘻地问尉迟恭:“大元帅,这回听清楚了吧?圣旨上讲的明明白白,要造一座顶大的寺院给我养老。顶大的寺院嘛,方圆五里地少得了吗?”

尉迟恭仍旧摇摇头,说:“圣旨上只讲造一座顶大的寺院,却没有讲要造五里大。我是钦差监造寺院的,说一无二,还是顶多五十丈!”

两个人又争了一天,还是没有结果。过了一夜,仙林和尚又差人去请尉迟恭。尉迟恭心想:这刁和尚叫我跪了半天,我也要叫他尝点味道!就从箱子里翻出一柄碧玉如意,藏在怀中,骑着马去了。他刚在门口下了马,仙林和尚的老办法又用上啦——“圣旨下!”这一回,尉迟恭不慌不忙地走进屋里去,往正中太师椅上一坐,摸出碧玉如意,喝道:“太上皇恩赐如意在此,下跪宣读圣旨!”原来这柄如意唐太宗的老子给尉迟恭的,因为尉迟恭打天下的功劳大,应该让他事事如意。仙林和尚没料想他会有这一着,只好跪下来,急急忙忙把圣旨念了一遍,直直腰板想要起身。哪知尉迟恭说:“慢着,慢着,我耳朵不好,还没听清楚哩!”仙林和尚只好跪下再念一遍,尉迟恭还是说没有听清楚。念了一遍又一遍,念了一遍又一遍,从清早念到夜快边,念得仙林和尚差点断了气。尉迟恭看看差不多了,才让他起来。仙林和尚触了这回霉头,知道自己拗不过尉迟恭,便乖乖地答应只造五十丈方圆的“仙林寺”。

仙林寺造后,尉迟恭骑上乌骓马回京去了。仙林和尚想想不甘心,便骑了一头秃驴,“的嗒的嗒”一路追赶上来,一直追到海宁县地界才追上尉迟恭。仙林和尚在后面大喊:“大元帅慢点走呀!还有一桩事要商量哩!”

尉迟恭勒住乌骓马,问他还有什么事情。仙林和尚说:“大元帅还不曾造山门哩,你倒说说看,天下哪有没山门的寺院呀!”

尉迟恭想想也是的,就答应再给他十丈地皮,在寺前补造一个山门。本来,这事情就好了结;可是仙林和尚偏偏节外生枝,说要把山门造出五里路以外去。尉迟恭问他:“这又是为什么?”

凤凰山 凤凰山森林公园(三)

在西湖边上,从前有一个杏花村,杏花村里有一个聪明能干的姑娘名叫杏婵。

杏婵七八岁的时候,一个初夏的晌午,她在村前杏树林里的草地上放牛。这时,树上的杏子已经成熟了,一颗颗红的杏子落下来,刚好落在杏婵脚前。她拾起杏子,正想送进嘴巴去吃,却听到一个清脆的声音在说话:“小姑娘,小姑娘,别咬,放了我。”

杏婵看看四周,静悄悄地一个人也没有,是谁在和她说话呢,她心里惊疑,手一松,杏子就掉一地来。说也奇怪,那杏子竟变成了一个天上少有的美女,立在她面前,原来是杏仙出来啦!

杏仙从头上拔下一支光彩夺目的金钗,交到杏婵的手里,笑咪咪地对她说:“勤劳好心的小姑娘,送给你这支金钗吧。等你碰到急难的时候,只要敲敲金钗,叫三声杏仙,我就会来帮助你的。”说完,杏仙就又变成一个顶大顶红的杏子飞到树上去了。

杏婵长大后,嫁给宋老爹的第九个儿子做媳妇。她嫁到宋家,小两口过得很和睦,公婆也喜欢她。别样都好,只是家里人多心不齐。你要往东,他要往西;你要吃甜,他要吃咸。公公是老实人,管不了九个又长又大的儿子;婆婆好说话,也做不了媳妇们的主。杏婵见公公平时谋虑的事情多,常提个一言半语,她的主意,总是又对又好。若是婆婆忘了什么,她也都想得起来。因此,公婆有事都爱和她商量。

这一来,却惹得那八个媳妇不高兴,以为公婆偏疼小婶子,她们就暗地里嘀咕起来。

一天,轮到杏婵做饭了。她刚煮好一镬饭、一镬老豆腐,大嫂子就在厨房门口向她招手,要她去剪个鞋样。她刚一出去,二嫂子轻手轻脚走进厨房,往灶洞里加了几块大木柴,又往豆腐里撒了几把盐。等到杏婵回厨房的时候,只闻得一阵扑鼻的焦味,揭开饭镬盖看看,一镬好饭都烧焦了。再掀起菜镬盖,尝尝豆腐的味道咸得发苦。她一猜度,心中都明白了,却一声不响地往饭镬里加上勺水,煮成一镬镬焦粥;又往豆腐镬里加了些水,调些菱粉,煮成了一镬豆腐羹。开饭的时候到了,下田的人都回来了,伢儿们也忙着搬桌子板凳。八个嫂嫂站在一边,

挤眉弄眼地等着吃焦糊饭、咸豆腐,看笑话儿。这当儿,杏婵笑吟吟地端出了饭菜来,对大家说:“天气热,我给大家煮了镬焦粥,好解解渴。这老豆腐大家也吃腻了,我变个法子,煮成豆腐羹让大家换换口味。”

公公、婆婆、大伯、小侄子、小侄女……一家人都吃得高兴起来,一边吃,一边夸那豆腐羹味道好,说那镬焦粥又香又解渴,把两镬子饭菜吃得精光。

经过这一回,嫂嫂们也真心佩服杏婵了,又看她敬重公婆,体贴丈夫,待人和气,就公推她来当这个家,让年老的公婆把担子松一松。

杏婵当家以后,从来也不拿大,有事总是和大家商量,把一切田里事、家务事都安排得停停当当的。那九个弟兄专做地里的生活,家里事一点也不要他们操心。家里头,妯娌九个,纺纱织布,缝衣做鞋,每天把饭食安排得好好的。婆婆专管那些幼小的伢儿,公公专管上街赶集。那大一些的伢儿,放牛、割草、砍柴、拾粪,也都有事做。这样,一家人吃不愁,穿不愁,生活慢慢地好起来,房屋也翻了新。

杏婵管家管得很公平,吃的穿的,从不厚这个薄那个,总是人人都有份。全家老小,老人爱小辈,小辈敬老人;弟兄间,妯娌间,也都和和气气,连那小伢儿们也都变得乖了。

杏婵又最乐意帮助人家,邻居们缺少柴米、用具的时候,她总是不等人家开口就借给他们。所以,周围村庄里的人们,都敬佩杏婵。人们教训起女儿媳妇来,总是说:“你看看人家杏婵!”

凤凰山 凤凰山森林公园(四)

早先,杭州庆春门外是一大片荒芜的官地。有一年,当朝的华太师派他的管家臭鼻头到杭州来。臭鼻头骑马绕着荒地跑了一圈,这一大片荒地就算是华家的了。华太师又在杭州四城张贴榜文,招佃开荒,说明只要把生地变成熟田,长出庄稼,十年之内不起租。

穷人们都扳着手指头算起来了:头一年没出息,第二年收五成,第三年收七成……嗳,天下哪有这么好心肠的财主呀!

凑巧这时候从外乡来了一对夫妻,他们急着要寻个落脚的地方,听说有这么个招佃的财主,便不管三七廿一,在华太师的契约上捺下了手指印。

夫妻两个来到庆春门外,找到一个深水潭,在潭边搭起一座小草棚安下了家,就起早摸黑,下死力开起垦荒地来。

这一年隆冬腊月,天下大雪,妻子要生伢儿了。在这孤零零的小草棚里,没有亲戚送包红糖,也没有邻舍递碗姜汤,只有丈夫守着妻子,急得团团转。呼啦啦!北风把草棚的门刮开了,丈夫赶忙起身去扣好;呼啦啦!北风又把草棚的门刮开了,丈夫又起身去扣好;呼啦啦!北风第三次把草棚的门刮开了,丈夫第三次把门扣好时,“哇”的一声,伢儿生下来啦。

丈夫对妻子说:“生这伢儿扣了三次门,就叫他‘三扣’吧。”

丈夫嫌三扣长得慢,说:“三扣呀,快些长大吧!爸的腰骨都累折啦!”

三扣飞快地长高了一截。

妻子也嫌三扣长得慢,说:“三扣呀,快些长大吧!娘的眼睛已昏花啦!”

三扣又飞快地长高了一截。刚生下来的伢儿,就有七八岁那么大,比十来岁的伢儿还懂事,家里家外的生活都帮上一手。

三扣帮他阿爸种田,天上总有一片乌云跟着他走,六月里的毒日头晒不着他;三扣替他妈妈去担水,只要朝桶里吹口气,两只水桶就满满的啦!人们都说,三扣不是凡胎,三扣是龙出世的。

自从三扣爸在华太师的契约上捺下手指印以后,就有不少穷苦人也做了华太师的佃户,搬到这片荒地上来住。渐渐地,在那口深水潭的周围,聚成一个二三十户人家的村庄。你一锄,我一耙,荒地很快变了样:东一片绿油油的田,西一片青葱葱的地,杨柳枝儿摇,百花迎风笑,景致好看极了。

第三年春天,田刚耕好,秧才插下,三扣爸用完了力气,累死在地里。三扣妈心中悲痛,把一双眼睛也哭瞎了。从此,三扣替这家放牛,那家割草,娘儿俩苦挨着过日脚。

不久,华太师告老还乡,回到杭州。他见这片荒地已经变成肥沃美丽的田园,就要收回来盖太师府养老。

臭鼻头领人闯进村子,逼着佃户立刻搬走。佃户们听了都叫嚷起来:“不是讲明十年之内不起租吗?”

臭鼻头嘿嘿奸笑了两声:“十年之内嘛,一年也是十年之内,半年也是十年之内,如今已是第三年,太师的好事做到头啦!”一声吆喝,手下人便动手拆屋子。拆屋拆到三扣家,三扣不依。三扣象发疯一样地扑上去,扭住臭鼻头乱抓乱咬。臭鼻头急了,命手下人把三扣捆绑起来,吊上一块大石头,“扑通”一声,丢进门前的深水潭;他又放起一把火,把三扣的瞎眼妈活活地烧死在草棚里。

等臭鼻头这班人走了以后,邻居们都赶到深水潭来打捞三扣。他们捞了半天,什么也没有捞到。有人钻进水里去探探,原来潭中央出现了一个无底洞!

很快,在这片土地上就盖起了一座金碧辉煌的太师府。太师府里金砖铺地,银砖砌墙,明珠嵌板壁,白玉镶栋梁。真是“天上神仙府,人间宰相家”呀!

凤凰山 凤凰山森林公园(五)

苏东坡要到杭州来做刺史了。这个消息一传出,刺史衙门前面每天都挤满了人。老百姓想看一看苏东坡上任的红纸告示,听一听苏东坡升堂的三声号炮……可是,大家伸着脖子盼了好多天,还没有盼到。

这天,忽然有两个人,又打又闹地扭到衙门来,把那堂鼓擂得震天响,呼喊着要告状。衙役出来吆喝道:“新老爷还没上任哩,要打官司过两天再来吧!”那两个人正在火头上,也不管衙役拦阻,硬要闯进衙门里去。这辰光,衙门照壁那边转出一头小毛驴来。毛驴上骑着一个大汉,头戴方巾,身穿道袍,紫铜色的面孔上长着一脸胳腮胡子。他嘴里说:“让条路,让条路!我来迟啦,我来迟啦!“小毛驴穿过人群,一直往衙门里走。衙役赶上去,想揪住毛驴尾巴,但已经来不及,那人就一直闯进大堂上去了。

大汉把毛驴拴在廊柱上,信步跨上大堂,在正中的虎座上坐上来。管衙门的二爷见他这副模样,还当是个疯子,就跑过去喊道:“喂!这是虎坐呀,随便坐上去要杀头的哩!”

大汉只顾哈哈笑:“哦,有这样厉害呀!”

管衙门的二爷说:“当然厉害!虎座要带金印子的人才能坐哩。”

“这东西我也有一个。”大汉从袋里摸出一颗亮闪闪的金印子,往案桌上一搁。管衙门的二爷见了,吓得舌头吐出三寸长,半天缩不进去。原来他就是新上任的刺史苏东坡啊!

苏东坡没来及贴告示,也没来得及放号炮,一进衙门便坐堂,叫衙役放那两个要告状的人进来。他一拍惊堂木,问道:“你们两个叫什么名字?谁是原告?”

两个人跪在堂下磕头。一个说:“我是原告,叫李小乙。”另一个说:“我叫洪阿毛。”

苏东坡问:“李小乙,你告洪阿毛什么状?”

李小乙回答说:“我帮工打杂积下十两银子,早两个月借给洪阿毛做本钱。我和他原是要好的邻居,讲明不收利息;但我什么时候要用,他就什么时候还我。如今,我相中了一房媳妇,急等银子娶亲,他非但不还我银子,还打我哩!”

苏东坡转过来问洪阿毛:“你为啥欠债不还,还要打人?”

洪阿毛急忙磕头分辩:“大老爷呀,我是赶时令做小本生意的,借他那十两银子,早在立夏前就贩成扇子了。没想今年过了端午节天气还很凉,人家身上都穿夹袍,谁来买我的扇子呀!这几天又接连阴雨,扇子放在箱里都霉坏啦。我是实在没有银子还债呀,他就骂我、揪我,我一时在火上打了他一拳,这可不是存心打的呢!”

苏东坡在堂上皱皱眉头,说:“李小乙娶亲的事情要紧,洪阿毛应该马上还他十两银子。”

洪阿毛一听,在堂下叫起苦来:“大老爷呀,我可是实在没有银子还债呀!”

苏东坡在堂上捋捋胡须,说:“洪阿毛做生意蚀了本,也实在很为难。李小乙娶亲的银子还得另想办法。”

李小乙一听,在堂下喊起屈来:“大老爷呀,我辛辛苦苦积下这十两银子可不容易呀!”

苏东坡笑了笑,说:“你们不用着急,现有洪阿毛马上回家去拿二十把发霉的折扇给我,这场官司就算是两清了。”

洪阿毛高兴极了,急忙爬起身,一溜烟奔回家去,拿来二十把白折扇交给苏东坡。苏东坡将折扇一把一把打开,摊在案桌上,磨浓墨,蘸饱笔,挑那霉印子大块的,画成假山盆景;拣那霉印小点的,画成松竹梅岁寒三友,一歇歇辰光,二十把折扇全画好了。他拿十把折扇给李小乙,对他说:“你娶亲的十两银子就在这十把折扇上了。你把它拿到衙门口去,喊‘苏东坡画的画,一两银子买一把’,马上就能卖掉。”他又拿十把折扇给洪阿毛,对他说:“你也拿它到衙门口去卖,卖得十两银子当本钱,去另做生意。”

以上内容是关于凤凰山和凤凰山森林公园的内容,小编幸苦为你编辑整理,喜欢的请点赞收藏把。

标签:凤凰山森林公园

标题:凤凰山 凤凰山森林公园

链接:http://m.zhaichaow.cn/sucai/gushi/12275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