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牛流马的传说 木牛流马有什么传说
你现在阅读的是一篇关于木牛流马的传说的文章,里面有丰富多彩的内容,还有给你准备木牛流马有什么传说和木牛流马的传说的精彩内容哦。
木牛流马的传说 木牛流马有什么传说(一)
五丈原东南方的斜谷关,就是斜谷的北口,南口在褒城,今属汉中市,谷长五百里,穿行于秦岭山脉之中,历史称为褒斜道。三国时,诸葛亮就在这条道上利用木牛流马运送粮食。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说明粮草在古代战争中是比较重要的。蜀国要取得伐魏的胜利,必须保证粮食的供应,褒斜道崎岖险阻,运输比较困难,这些诸葛亮也充分考虑到了。
他一方面采取分兵屯田的办法;另一方面“推已意做木牛流马”,来解决军粮的运输问题,这样可保证前方粮食的供给。据说今陕西勉县的黄沙镇,就是诸葛亮当年制作木牛流马之处。
关于木牛流马的创制,《诸葛亮集》中有较详细的记载,但按其法制却难以成形,后世遂以为是奇物。其实,木牛是一种人力独轮车,有“一股四足”,所谓一股,就是一个车轮。所谓四足,就是车前车后装的四根木柱,起稳定停驻的作用。“人行六尺,牛行四步”,就是推车人行六尺(古尺较今尺短),车轮转四圈,它可装载一人一年的口粮,单行每天行十数里,群行每天二十里,车速虽然比较缓慢,但却适合山路运行。流马也是一种人力车,有四个轮子,可装载四石六斗,车速较木牛更慢,每天最多行二十里,但却节省劳力。东汉以前,车都是两个轮子,诸葛亮改为独轮和四轮,其优点是安全、省力,适合在崎岖的山路上长途跋涉,确实是一种创新。
木牛流马到底出于何人之手,说法不一。有人说是诸葛亮发明创造的,也有人说是蒲元设计的图纸,提交诸葛亮制作的;又有人说它出于黄月英之意,诸葛亮不过是略变其制而已。无论怎么说,木牛流马的创制有诸葛亮的功劳,因为他参与了这项工作。
木牛流马的传说 木牛流马有什么传说(二)
苏轼在杭州任通判时,有一天坐堂,一个穿戴华丽的商人呈上一张状子。苏轼接过一看,上写:“原告人吴小一,状告张二欠钱不还一事。”他便问吴小一道:“张二欠你什么钱?”
吴小一回答说:“他去年春天借了小人绫绢钱二万,欠条上写明三个月内归还,至今已满一年,分文未还,恳请相公做主追还。”
苏轼命差役马上把张二传来审问。不多时,张二带到。苏轼一看,原来是一个面容瘦削、衣衫褴褛的老头,不觉动了怜悯之心。他和颜悦色地问道:“吴小一状告你欠他绫绢钱二万,可有此事?”
张二恭谨地回答说:“欠他二万是真。”
苏轼又问道:“既然是真,为何过期很久,仍未还钱?”
张二面现愁苦之色,低声答道:“并非小人有意赖账,实是无力偿债。”
苏轼接着问道:“既知无力偿还,为何要去借债?”
张二说:“小人借他绫绢钱,原是为了做扇子生意。谁知扇子做好,今春偏遇连雨天寒,一时无法卖出,故此拖欠至今。”
苏轼见他说话老实,人又可怜,益发动了怜悯之心。他和蔼地说:“既然有扇子可作抵押,你马上回家取些扇子来,我自有办法帮你还债。”
张二听说官长有办法帮自己还债,又是高兴又是疑惑。高兴的是,通判乃朝廷命官,绝无戏言,还债定然有望;疑惑的是,如今天冷扇难卖出。用扇抵债,吴小一绝不会答应。这桩公案又如何了结呢?一时顾不得细想,他急忙回家去,把最好的扇子取了一筐,扛在肩上,气喘吁吁地赶回公堂。
苏轼叫差役当堂打开,选了四十把白团夹绢扇子放在桌边。然后他举起判笔,一柄一柄地写字作画。他来杭州不久,游西湖时曾写了一首有名的七绝《饮湖上初晴后雨》:“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这时,他把这首诗也抄在一些扇子上。有的写草字,有的用行书。另外的扇子,或画几株枯树,或绘一片竹石。每柄扇子都有“眉州苏轼”的落款。他笔不停挥,恰如流水行云。不多时,四十柄白团夹绢扇子全部写完。他把判笔一掷,然后站起身来,吩咐张二道:“快领去发卖,偿还吴小一的绫绢钱。”
张二这时才明白过来苏轼如何帮他还债。他喜之不尽,连忙跪下叩头。他从桌上抱起四十柄扇子,千恩万谢而去。吴小一见有官长做主,自回家去,等候张二来还钱。
张二抱扇回家,恰逢久雨初晴,暖日驱寒,正宜卖扇。他马上开门营业。那苏轼本是当时天下皆知的大文豪、大诗人,又是与蔡襄、黄庭坚、米芾齐名的大书法家,绘画也很有名。因此,张二的绢扇刚刚摆出,那些闻知苏轼通判写扇消息的人们,纷纷登门买扇,顷刻,他就卖了三十九柄,只剩下最后一柄,留在家中,作为传家之宝,以志苏大人救助之德。那些来迟了的人,没有买到有苏轼落款的绢扇,个个懊恼而去。
张二卖扇,一下得了三万九千钱,除还清吴小一的欠债外,余下的一万九千钱,又做了许多扇子卖钱。他愁眉尽扫,喜逐颜开,逢人便夸赞苏轼通判救助之德。苏轼代人写扇还债的消息,很快就传遍杭城,百姓都赞扬苏轼是关心民情、断案公平的好官。
木牛流马的传说 木牛流马有什么传说(三)
从前,有兄弟两个,很小就死了父母。后来,老大娶了个媳妇,老二就成了他们的眼中钉,肉中刺,整天让老二干重活,吃剩饭,穿破衣。不久,就把老二分了出去,房子和地都让哥嫂霸占了,把老二赶到半间场园里去住。
一天,下起大雨,半夜里,老二的屋子遍漏。无奈,他只有到庙里住一宿。
他正想睡,忽听庙门“吱”一声开了,他眯着眼一看,原来是四个半尺高的小老头,头上都戴着鸡蛋壳。老二假装睡着,偷偷地听动静。一会儿,一个小老头走到墙角掀开一块砖,拿出个小神鼓来。一个说:“兄弟们都来齐了,咱们喝一壶吧!”其余的三位说:“中!”接着,就听见他们用鼓棰敲鼓。咚咚咚,连敲三下,老头说:“神鼓啊,我们饿了,快给送四个菜,一壶酒,二斤热馍馍。”一会儿,桌子上摆上了酒菜和二斤热馍馍,他们就喝起酒来。
酒足饭饱后,一个老头说:“天快亮了,我们该走了。”他们把神鼓放在原处,用砖压住,然后,刮起一阵风就走了。
天亮后,老二好奇地到墙角拿出小神鼓,想试试怎么样。他按照老头的做法敲了三下,说:“小神鼓,我饿了,给我送点饭吧!”一会儿,桌子上真摆上了四个盘,一壶酒,二斤热馍馍。老二吃完饭,就把小鼓拿走了。从这天起,老二再也不用干活了,饿了把神鼓一敲,饭就送来啦。
不料,被嫂子知道了,她说老二是偷来的饭菜,要到官府告状,无奈,老二只得实说了。
贪心的嫂子回家后,告诉了老大,并叫老大也到庙里去住。http://www.tonghuaba.cn/老大听了,当天晚上就往庙里去了。他很小胆,便爬到梁头上,观看动静。
半夜了,只听外面呼呼风响,天上扑嗒嗒落下四个小老头来,头上带着鸡蛋壳。一个老头说:“恁生人气,抓住吃了他。”老大听了吓坏了。又一个老头说:“今天怪冷的喝几盅吧!”说罢便去拿小神鼓。他掀开砖一看,大声叫了起来:“不好啦!小鼓叫贼偷走了。”其余的三人也围上去,一个说:“快找吧!抓住他非扒他的皮不可!”说罢,四处找起来。忽然,他们看见梁上的老大,气愤地说:“就是他!把他拽下来!”老大一听,扑通一下子摔下来,让一个小老头抓住头扔到院子里去了,脖子拽了两丈长。
第二天,老大媳妇来到庙里一看,吓得一腚蹲在地上,大哭起来。一会儿,老二也来了,他一看哥哥的脖子这么长,说:“嫂子,别哭了,我有办法。”说罢,从腰里取出小神鼓,一边慢慢地敲一边说:“葫芦粗,葫芦粗,哥哥的脖子往下出。”眼看他哥的脖子真地慢慢地往下缩。
孬心的嫂子想把老二的神鼓弄坏,腰里掖了个棒槌。她对老二说:“兄弟,你敲的太慢了,让我试试!”她拿出棒槌,使足劲,一下子把神鼓敲烂啦,老大的脖子一下子缩进肚子去了。老大死了,狠心的老大媳妇哭着回家了。
木牛流马的传说 木牛流马有什么传说(四)
相传很早以前,汝南县里有一个叫桓景的人,父母双全,妻子儿女一大家,守着几亩薄地,勤奋耕作,日子虽不算好,半莱半粮也能过得去。谁知不幸的事儿来了,汝河两岸瘟疫流行,家家户户的人都病倒了,轻的不能起床,重的丢了性命。尸体遍野,也没有人埋葬。这一年,桓景的父母也都病死了。
桓景小时候听大人们说:汝河里住有一个瘟魔,每年都要到人间走走,它走到哪里就把瘟疫带到哪里。桓景决心访仙求道学法术,战胜瘟魔为民除害。乡亲们说东南山中住着一个名叫费长房的大仙,他就收拾行装,起程进山拜访。
桓景迸了山,千峰万峦,不知仙人住在哪里。但他不怕苦累,翻了一山又一山,过了一溪又一溪。那天正行走间,忽见面前站着一只雪白的鸽子,不住地向他点头。桓景不知何意,便也向鸽子致意。那鸽子忽然飞起,飞了两三丈远落下,还是不住地向桓景点头,桓景走近时,那鸽子又飞。他明白了,这鸽子是在为他引路,便随着鸽子向前走。又翻了几座山,一片仙景出现在眼前:苍松翠柏间有一座古庙,庙门横匾上写着“费长房仙居”五个金字。那鸽子丢下桓景,在庙院上欢叫盘旋。桓景来到门前,黑潦大门紧闭。他虔诚地跪在门外,不敢惊动。他跪呀跪呀,直跪了两天两夜。第三天,大门忽然开了,只见一位白须飘胸的老人喜眯眯地说:“弟子为民除害心诚意切,快随我进院吧。”桓景知道这是费长房大仙,叉拜了几拜,跟着师父进院了。
费长房给桓景一把降妖青龙剑。桓景早起晚睡,披星戴月,不分昼夜地练开了。那天桓景正在练剑,费长房走到跟前说:“今年九月九,汝河瘟疫又要出来,你赶紧回乡为民除害,普渡众生,我给你莱萸叶子一包,菊花酒一瓶,让父老们登高避祸。”仙翁说罢,用手一指,古柏上的仙鹤展翅飞来,落在桓景面前。桓景跨上仙鹅向汝南飞去。
桓景回到家乡,召集乡亲,把大仙的话给大伙儿说了。九月九那天,他领着妻子儿女、乡亲父老登上了附近的一座山,每人分了一片茱萸叶子,说带上这叶子瘟魔就不敢近身,把菊花酒倒出,每人呷了一口,说喝了菊花酒,不染瘟疫。他把乡亲们安排好,就带着他的降妖青龙剑回到家中,独坐屋内,单等瘟疫前来交战。
不一时,只听汝河怒吼,怪风旋起。瘟魔出水走上岸来,穿过村庄,走千家串百户不见一人,忽然抬头见人们都在高山上欢聚,它窜到山下,只觉得酒气刺鼻,菜萸异香呛喉,不敢近前登山,又回身向村庄走去。只见一人正在屋中端,坐,就吼叫一声向前扑去。桓景一见瘟魔扑来,急忙舞剑迎战。斗了几个回台,瘟魔战他不过,拔腿就跑。桓景“嗖”的一声把降妖青龙剑抛出,只见宝剑闪着寒光向瘟魔追击,穿心透腹把瘟魔扎倒在地。
自此以后,汝河两岸的百姓,再也不受瘟魔的侵害了。
自此,每年九月九大家都登高避祸。
木牛流马的传说 木牛流马有什么传说(五)
王莽当了皇帝后,没睡过一个安稳觉,反他的人很多,尤其是汉室的宗亲一片喊打声,他的新政四面楚歌。新政推不动,王莽觉得关键是没有稳固的皇位。
就在他苦于没有良策的时候,来了一个叫金卯二的人,对他说:“皇上,你施行新政,做了许多好事,你自己还那么节俭,你连自己的儿子都杀了,可是天下还这么不安定,还有那么多人反对您,您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王莽说:“不知道啊,我也奇怪呀。”
金卯二又说:“我夜观天象,太白被四周多星困扰,一直跳不出来。这天地是相连相通的,天上有颗星,地下就有个丁。为了弄清楚这件事,我就向着太白升起的地方寻找,当我走到皇上的祖茔地,忽然我就看到了!”
“哦,你看到什么了?”王莽问。
金卯二往王莽跟前探了探身子说:“我看到了,我到了……”
“哎呀,你快说呀?”王莽着急地问。
“根源就出在皇上的祖茔上!”金卯二自己才说。
“啊,我的祖茔怎么了?”王莽睁大了眼睛问道。
“哦,皇上的祖茔在黄水之侧,地势比较低洼,常有决河之水积于左右,正是这些水,养育了你家的龙脉。如今,你家这条龙长大了长成了,坐了龙座了,可是那一洼浅水,就不行了,没有腾跃的空间啊,这是其一。还有,那洼水,也是五年四枯,也叫四旱一水。就是四年干旱,一年有水。旱则汉也,四则周也,所以你四周才都是反你的汉家势力呀。这不正与天象相应吗!”
王莽听得吃了一惊,问道:“先生可有良策吗?”
金卯二又说:“我已经看好了,只要在皇上祖茔地往东海开挖一条通水河,将皇上祖茔地的水与东海相通,龙就可以入海了。龙入了海,就可以腾跃四海,大展宏图,何愁不是天下太平,万代基业呢。”金卯二的这番话说得王莽眉开眼笑了,立刻颁令开挖新河。
可是又遇到麻烦了,什么麻烦?开挖河道需要钱呀。从大名到东海(现在的渤海)1000余里,窄了又不行,窄了龙能过去吗,需要巨量花费。当时他接手的汉室府库,是空虚的,根本没有钱。不少大臣都反对开挖这条河。可是王莽铁了心了,非挖不可,得让龙入海呀。这样以来,连不少曾经支持他当皇帝的人也倒戈了。
这个时候金卯二又给他出了个主意,说:“这河道虽然是条龙道,可也是大利百姓之水道呀。黄水泛河有道可行了,村庄田地也不会被淹了,所以,这钱应该由百姓来出,这就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吗。”
王莽听了更高兴了,新政当中又多了几条,一是加大了百姓的赋税,由过去5种增加到10种。二是大量铸铁钱,让百姓手里的钱贬值,物价飞涨。三是还征调了百万开河役工。没了男丁的家庭,田地因为无人耕种而荒芜,收成大减。挖河役工除了管口饭吃,也没有任何报酬。这样,全国各地饿死冻死的人就更多了,百姓叫苦连天,怨声载道。
另外,王莽还任命了金卯二为开河总管。这金卯二上任后,不仅侵吞大量开河钱款,还对挖河役工残酷管辖,非打即骂,逃跑的杀,怠工的杀,死了一批再抓一批,役工们苦不堪言,对新政越发地不满。
从公元18年末开始,经过勘察选道,开挖河道两个阶段,历时两年多,到公元21年初,一条从大名王莽祖茔起,过馆陶、东光、南皮、浮城、高城到东海,长1000余里,宽50余米的新河挖成了,王莽非常高兴,就以自己的名字,赐名——王莽河。
河工虽然完了,而老百姓的反抗没完,还越来越烈,绿林和赤眉两支义军的头目就来之于开河役工。汉室宗亲就利用这些百姓的力量,于公元23年推倒了王莽政权。王莽被杀,新政终结,东汉建立,刘秀当了皇帝。
这个金卯二,其实也是汉室宗亲,金、卯、二,即:卯、金,刀。“二”竖起来,就是立“刀”卯金刀,即:大写的“刘”字。金卯二是在刘秀等宗亲的授意下,充当这个说客的。用意就是利用王莽迷信的心理,和国资匮乏的局势,把王莽推向劳民苦民和榨取民财这条不归路上,激起百姓怨愤,来达到推翻他的目的,这一招,还真就成功了。
(王莽河:起于河南濮阳,经河北大名、馆陶、东光、南皮、沧县至海兴入海,西南东北走向。南北朝时开挖了宣惠河,东光以下河段开始废弃,后来隋炀帝又挖了大运河,王莽河彻底废弃,如今只留有断断续续的残存河道遗痕。)
以上内容是关于木牛流马的传说和木牛流马有什么传说的内容,小编幸苦为你编辑整理,喜欢的请点赞收藏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