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狐 义狐报恩的真实故事
你现在阅读的是一篇关于义狐的文章,里面有丰富多彩的内容,还有给你准备义狐报恩的真实故事和义狐的精彩内容哦。
义狐 义狐报恩的真实故事(一)
很久以前,成都青城山脚下有一个镇子,叫青龙镇,镇上有户人家姓牛,牛老头已经七十高龄了,可他的两个儿子却都还未娶妻,老头便天天跑到河边的一棵杨柳树下去求河神。
说起这条河,还有一段传说呢,据说李冰治理都江堰的时候,修到一半就挖不动了,请风水先生一看,原来地底全是金钢岩,凭当时的条件,是怎么也开挖不动的,李冰为此愁得茶饭不思。一日,他正伏在案头冥思苦想,一阵微风吹来,竟伏在案上睡着了。迷迷糊糊中,一位老太婆拖着两段锁链来到他面前,李冰忙起身请老太婆就座,并询问她有什么事情。这老太婆也不客气,坐在凳子上,对李冰说:“大人正为开河治水烦恼,本不该来打扰,可是我老太婆现在一个人孤苦无依,唯一的一个儿子也因为误食了龙珠,遁入河中走掉了,现如今,要想找到我儿子,唯有来求大人,请大人帮我把这两段锁链接好,我用这链条锁住他,他便跑不掉了。请大人务必帮我接好,三日后我便来取。到时必有方法助大人开河筑堤。”说完老太婆便颤巍巍的出去了。李冰想追上前去再问问清楚的,岂料被脚下的锁链一拌,跌了一跤,正要着地的瞬间,却发现自己怎么趴在案上,原来是做了一个梦。低头一看,案旁的地上竟然真的有两条断掉的锁链,难道不是做梦?恍惚间,李冰捨起链条,仔细察看,这链条不知用什么东西铸成,非金非铁,却坚硬异常,便是刀砍斧劈怕也无法动之分毫,如今,又怎么来接上呢?想来此物定是神器,那老太婆也定非凡人,李冰拿着锁链,来回走着,最后思来想去,也只好差人拿着链条先到城中的铁匠铺去试试,谁知找遍了城里所有的铁匠铺,也没能将之接上。
如此过了两天,眼看第三天了,李冰独自一人提着锁链走在路上,不知不觉便到了青龙镇,他见路边有棵杨柳树,便坐在树下休息,又想起开河筑堤之事,不觉唉声叹气,正烦心间,树后走出一白胡子老头出来,问他何事烦忧,李冰便一一如实相告。老头一听,微微一笑:“大人为民忧苦,老头我也应知不无言。据我所知,这链条乃是女娲补天之时用剩余的石料所造,本非凡间之物,若想将之溶化接合,只能用德行高尚之人的血注入炉火中方成。”李冰喜出望外,正要感谢老者,那老头却一下就不见了。李冰回过神来,想是那柳树成了精,特来点化自己。当下忙不迭的回到城里,找了最好的铁匠,割破自己的手臂,将鲜血滴入炉中,果然将链条溶断,片刻便接好,如同新的一样。
义狐 义狐报恩的真实故事(二)
前言:这个故事是小时候从母亲那里听来的。小时候发觉,母亲的肚子总是收藏有许多有趣的故事。那些故事,陪我走过了童年,给了我无限的快乐。孩提时,最爱母亲讲故事。即使有些故事讲了上千遍,我们几姐妹也百听不厌。而如今,我已经不记得那些有趣的故事了。印象最深的,也剩下这个了。这个故事需要用方言讲才趣味十足。现今,我用普通话叙述,真真少了那份韵味。故事中掺杂了少许的方言。或许你会问什么叫“蒿田”,什么是“苦麦菜”,等等。若你是生长在南方,一般都会知道的。北方耕种的是旱田,只有在南方,耕种水田的,你才会领会到“蒿田”。“苦麦菜”,那是一种像莴笋的菜。其实,我也说不清楚,各个地方的叫法不同,或许你见过,或许你没有见过。这是一个虚幻故事,这是一份不灭的童年乐趣。以此,供大家娱乐娱乐。http://www.tonghuaba.cn/
故事正文:没有人记得那是个什么年代,有个有钱人,家里有九个女儿,耕耘着一份很广阔的水田。每到春天播种的时候,就特别的烦恼。因为水田很阔,就算有九个女儿,但是把这头的草蒿下去(即把草踩到泥浆里),那边的草又长起来。
一天有钱人看着茫茫的水田说,谁能帮我把田蒿平,将杂草蒿下去,我就把一个女儿嫁给他。
刚好,这天有一条大蛇伏在田埂上沐浴阳光,听到有钱人的话就三下五除二地摆动他的又大又长的尾巴,顺势一拨,水田的草就被大蛇的尾巴拨沉到泥浆里去了。
有钱人因为有言在先,说过谁帮他将田蒿平,就把女儿嫁过他。如今,是一条大蛇帮忙,心里开始有些懊悔,脸上涌现出赖账的神情。
大蛇看穿有钱人心里后悔之意,心里暗地生气,气他欺骗自己。于是,大蛇对有钱人说,如果不遵守他刚才的诺言,那么它就只有咬死他作为报酬。
听到大蛇的话语,有钱人害怕极了。他战战兢兢地转身问道自己的九个女儿是否愿意嫁蛇。
“阿姐(即大姐),你愿意嫁蛇吗?”
阿姐说:“我愿大蛇咬死我亲爹,我不愿嫁蛇。”
“二姐,你愿意嫁蛇吗?”
二姐说:“我愿大蛇咬死我亲爹,我不愿嫁蛇。”
“三姐,你愿意嫁蛇吗?”
三姐说:“我愿大蛇咬死我亲爹,我不愿嫁蛇。”
……
有钱人一路问下来,都没有听到一个愿意嫁蛇。直到问到九姐。
“九姐,你愿意嫁蛇吗?”
九姐说:“我愿意嫁蛇,我不愿大蛇咬死我亲爹。”
有钱人听到最小的女儿愿意嫁蛇,高兴极了。那么,他就不用被大蛇咬死。
当下,大蛇就谢过岳父,和九姐一起回家去。
九姐随着大蛇来到一处洞口,眉头紧皱,不知道该如何进入夫婿的家。
洞口相对于大蛇来说已经很大了,看大蛇的体积就知道。但是对于九姐来说,洞口顶多放得进两只脚。而要她像大蛇一样进入洞里,那是不可能的。
看出妻子的担忧,大蛇说,不要紧,你只要抓住我的尾巴,闭上眼睛,就可以进洞里面去。
九姐遵照大蛇的说法,紧紧抓住大蛇的尾巴,闭上眼睛,只听见“嗖”的一声,九姐猛然睁开眼睛,眼前呈现的是另一派景象,而且,面前屹立的是一位俊俏,帅气的男子。
洞里的景象与洞外截然不同,洞里金碧辉煌,一派繁华富丽。九姐的夫婿现在也不是一条大蛇,而是一位活脱脱的美男子。
美满的婚姻并不因为是人蛇的结合而产生障碍。相对的,嫁给一条大蛇,或许是九姐的福气。
到了归宁之日,九姐和夫婿恩恩爱爱回到父母家。然而,八个姐姐看到九姐的夫婿如此俊朗,都懊悔当初不该拒绝这门亲事。
可怜又善良的九姐并不知道八个姐姐的坏主意,依旧沉浸在新婚的幸福中。
义狐 义狐报恩的真实故事(三)
从前,有兄弟二人,老大蛮横霸道,老二性情温和。父母去世后,兄弟俩分家产,老大把良田好房都分到自个儿名下,老二只分得一间耳房,一亩薄田。
一天,老二在家中听得一阵麻雀叫声,出门一看,原来是一幼雀从屋檐上的窝子里掉了下来,摔断了腿。他看着怪可怜,就捡起来,找了一截布条子,小心地缠在它的腿上,然后又把它放回窝里。这只小雀的腿很快好了,出窝后和其他麻雀一样飞得自在。
到了春天,该播种的时候,那只麻雀含着一颗西瓜籽飞到老二家的窗台上,把西瓜籽放下,又飞走了。老二觉着好玩,就把这颗籽种下了,不久发了芽,长出一棵特别壮的苗苗,在老二的精心护理下,结出一颗枕头大的西瓜,八月十五中秋节摘下抱回家,用刀一切,竟切出一个金娃娃。他心里那个高兴劲就没法说了。从此老二过上了富足的日子。
再说老大,看着穷兄弟猛地变富觉着奇怪,就去问老二怎么发的财。老二不会说假话,实打实地说给他听。老大听着,心里打起了歪主意。他返回家去就搭着梯子在房檐上寻麻雀窝,掏出一只未出窝的小雀,就把它的腿给折断了,疼得小雀“叽叽”直叫。完后他也照着老二的做法,给小麻雀的腿接上,用布条裹住,还给上了药呢。然后他把麻雀放回窝里。麻雀出了窝,能飞了,也给他含来一颗西瓜籽。春天一来,老大高兴地把它给种上,全部心思都用在了这一棵苗上,盼望着能结出个金娃娃。西瓜结上了,个子倒也挺大,到了八月十五,他摘下来抱回家,用刀慢慢切开,一看,里面不是金娃娃,竟是个贼白贼白的骨头娃娃,一脸的苦相。老大当时那个气劲也没法提了,嘴里喃喃对着那个骨头人人说:“是金不是金,倒没啥,可你是苦啥哩!”
自打那时起,老大背了运,光景一天不如一天,老二的生活却是越过越红火。阅读更多故事:http://www.tonghuaba.cn/minjiangushi/minjian/
义狐 义狐报恩的真实故事(四)
在修武县太行山深处,有个叫一斗水的小山村,虽然只有二百余口人,却有数百年的历史,建有一座颇有规模的关圣庙。在关圣庙的山坡下,有一块奇异的巨石,上有惟妙惟肖的龙形,当地百姓称之为龙显石。传说,这石上的青龙是关圣老爷青龙偃月刀上的那条龙的化身。
原来,有年天旱,数月不见滴雨,村里人扶老携幼准备逃难了。这时,有位长者说:“故土难舍,我们能不走就不走。咱村里敬有关圣老爷,我们去求求他吧!”大家就准备了祭品,来到关圣庙,如此这番地请求关圣救护一方生灵。
村民们走了,可难坏了关圣老爷。其实,关圣老爷早把这一带的灾情看在眼里,只是因为他无降雨的职责,所以干着急。他忽然看到手中的青龙偃月刀,于是摇动青龙偃月刀,问:“青龙可在?”那刀上青龙跟随关圣老爷南征北战,又受四方香火,早已有了灵气,但一直未曾显形,今天听到关圣老爷召唤,赶紧现出龙形,俯伏在地。关圣老爷道:“青龙啊,现下目睹此方受灾,你作为龙族,降雨本是你的本领,可否一解山民于悬覆?”青龙答道:“愿听帝君差遣。”言毕,腾空而上,施展法术,顿时乌云密布,电闪雷鸣,大雨如注。这场久旱喜雨,整整下了一夜,救活了此方百姓。
关圣老爷不愿贪人之功,在当天晚上给村民们托梦,把青龙降雨解旱的情形告诉了大家,并说:“你们如若不信,可来像前观我宝刀,青龙已然成神,已离我刀,庙前巨石有其形状。”
早上,村民到关圣庙求证,果然庙前坡下的巨石上有个形象生动的龙形,又到大殿一看,关老爷的大刀也没有了青龙。从此,一斗水村关圣庙虽经多次重修,但关老爷的大刀上永不再绘青龙。
义狐 义狐报恩的真实故事(五)
苏轼在杭州任通判时,有一天坐堂,一个穿戴华丽的商人呈上一张状子。苏轼接过一看,上写:“原告人吴小一,状告张二欠钱不还一事。”他便问吴小一道:“张二欠你什么钱?”
吴小一回答说:“他去年春天借了小人绫绢钱二万,欠条上写明三个月内归还,至今已满一年,分文未还,恳请相公做主追还。”
苏轼命差役马上把张二传来审问。不多时,张二带到。苏轼一看,原来是一个面容瘦削、衣衫褴褛的老头,不觉动了怜悯之心。他和颜悦色地问道:“吴小一状告你欠他绫绢钱二万,可有此事?”
张二恭谨地回答说:“欠他二万是真。”
苏轼又问道:“既然是真,为何过期很久,仍未还钱?”
张二面现愁苦之色,低声答道:“并非小人有意赖账,实是无力偿债。”
苏轼接着问道:“既知无力偿还,为何要去借债?”
张二说:“小人借他绫绢钱,原是为了做扇子生意。谁知扇子做好,今春偏遇连雨天寒,一时无法卖出,故此拖欠至今。”
苏轼见他说话老实,人又可怜,益发动了怜悯之心。他和蔼地说:“既然有扇子可作抵押,你马上回家取些扇子来,我自有办法帮你还债。”
张二听说官长有办法帮自己还债,又是高兴又是疑惑。高兴的是,通判乃朝廷命官,绝无戏言,还债定然有望;疑惑的是,如今天冷扇难卖出。用扇抵债,吴小一绝不会答应。这桩公案又如何了结呢?一时顾不得细想,他急忙回家去,把最好的扇子取了一筐,扛在肩上,气喘吁吁地赶回公堂。
苏轼叫差役当堂打开,选了四十把白团夹绢扇子放在桌边。然后他举起判笔,一柄一柄地写字作画。他来杭州不久,游西湖时曾写了一首有名的七绝《饮湖上初晴后雨》:“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这时,他把这首诗也抄在一些扇子上。有的写草字,有的用行书。另外的扇子,或画几株枯树,或绘一片竹石。每柄扇子都有“眉州苏轼”的落款。他笔不停挥,恰如流水行云。不多时,四十柄白团夹绢扇子全部写完。他把判笔一掷,然后站起身来,吩咐张二道:“快领去发卖,偿还吴小一的绫绢钱。”
张二这时才明白过来苏轼如何帮他还债。他喜之不尽,连忙跪下叩头。他从桌上抱起四十柄扇子,千恩万谢而去。吴小一见有官长做主,自回家去,等候张二来还钱。
张二抱扇回家,恰逢久雨初晴,暖日驱寒,正宜卖扇。他马上开门营业。那苏轼本是当时天下皆知的大文豪、大诗人,又是与蔡襄、黄庭坚、米芾齐名的大书法家,绘画也很有名。因此,张二的绢扇刚刚摆出,那些闻知苏轼通判写扇消息的人们,纷纷登门买扇,顷刻,他就卖了三十九柄,只剩下最后一柄,留在家中,作为传家之宝,以志苏大人救助之德。那些来迟了的人,没有买到有苏轼落款的绢扇,个个懊恼而去。
张二卖扇,一下得了三万九千钱,除还清吴小一的欠债外,余下的一万九千钱,又做了许多扇子卖钱。他愁眉尽扫,喜逐颜开,逢人便夸赞苏轼通判救助之德。苏轼代人写扇还债的消息,很快就传遍杭城,百姓都赞扬苏轼是关心民情、断案公平的好官。
以上内容是关于义狐和义狐报恩的真实故事的内容,小编幸苦为你编辑整理,喜欢的请点赞收藏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