斩猫记
你现在阅读的是一篇关于斩猫记的文章,里面有丰富多彩的内容,还有给你准备和斩猫记的精彩内容哦。
斩猫记(一)
从前,宏福寺里住着一位得道高僧,法号慧空。
慧空大师的道场本不在宏福寺,只因为那几年连年大旱,粮食颗粒无收,华北一带饿殍满地、哀鸿遍野。村民们没得吃食,只得出去打野菜,野菜吃光了,便吃树皮,吃观音土。朝廷说是拨了几十万两银子拿来赈灾,可是州道府县的一路克扣下来,真正用在赈灾上的银子所剩无几。每天都有人饿死,没辙的时候甚至出现了人吃人的情况。寺庙也早已被一帮地痞流氓给霸占了去,慧空大师不忍心看到人吃人的人间惨剧,便带着自己的三个弟子离开了家乡。
慧空大师一行沿路乞讨,一路广结善缘。因得慧空大师早年学过医术,一路上救死扶伤,加上慧空大师慈眉善目、精通佛理,人们都尊他为“活菩萨”。
一路南行,慧空大师终于落脚到了宏福寺,因为南方没有受灾,所以情况与北方迥然不同,一片繁华景象。从此,慧空大师便成了宏福寺的一位讲经和尚。
大师参禅、讲经,无不令人茅塞顿开,大师的语言精辟,待人和蔼,渐渐地成为宏福寺里人尽皆知的得道高僧,许多人慕名来访,以求大师解除心中的心结,大师无不娓娓道来,细细开导,令来者皆满意离开。自此,宏福寺香火大盛。
且说宏福寺的住持圆真和尚却是个心里容不得人的人,他见慧空大师声名日盛,心里很是嫉妒,于是对大师百般刁难、恶意中伤,对此大师的弟子个个看在眼里,都很不满意,便问大师为何如此忍让,论德行住持的位子非大师莫属才对。
每当这时大师总是笑而不语,只是自顾着参禅打座。
一天,所有僧众出去割草时,静寂的山寺里出现了一只小猫。这只小猫毛发光泽柔顺,一双小眼睛骨碌骨碌的打着转,非常好奇地望着众人。只见它时而舔舔自己的前爪,时而趴在地上假寐。众僧都觉得很稀奇,争相追逐将猫逮住。
虽说寺庙本是详和礼佛之地,可却竟也有个三六九等高低贵贱之分,新来的僧人被师兄们欺负那也是常有的事。宏福寺的住持有一个师兄,法号圆幻,本来住持的位子应该是圆幻的,可是不知为何上一任住持圆寂时却将住持之位让给了晚几年入寺的圆真,为此圆幻虽然表面上没有说辞,心里面却暗暗地记恨上了自己的师弟。而圆真本来就不是向佛之人,他只因在家乡杀了人被官府追得没了去路,才迫不得已来宏福寺出了家。因为他本是世俗小人,能说会道,把上任住持服侍地无微不至,并且在上任住持面前说了圆幻不少坏话,所以等他当上住持之后,虽然表面上对自己的师兄毕恭毕敬,私底下却相互暗暗地较着劲。
斩猫记(二)
据老辈人说,公主岭这地方原先不叫“公主岭”,叫“公主陵”,一来二去叫白了,就叫成“公主岭”了。
传说,早先年这地方住着一个蒙古王爷。这个王爷势派涎大,在这儿修了一座城尹养着很多兵叮一眼望不到边的上地都是他的,就连山林、河流也全归他营。他的财势虽然这么大,可是五十多岁了,还没有儿子,只有一个姑娘。这姑娘长得挺俊俏的,武艺高超,不论是马上还是步下,样样都很精通。她最拿手的是百步穿杨箭,在百步以内射飞禽走兽,那是百发百中。她的裙子上经常挂着一串小铃挡,走起路来叮零叮零地响,人们管她叫“响铃公主”。响铃公主长大了,托媒求婚的人很多。公主一个也没看在眼里,她说:“这些公子哥儿,手无缚鸡之力。谁要想娶我,得比我武艺高。”王爷对公主是娇生惯养,从小嗜事都由着她,对她的婚姻一时也没法做主。
响铃公主常领着几个丫环到北山去打猎。那时候的北山,山连岭,岭连山,树木遮夭盖日的,骑着马一天都跑不到头儿。响铃公主每次出围打猎回来,马上都挂满丁瘴泡野鹿。
有一年,从东山里跑来两只猛虎,常在北山上拦路伤人,人们都不敢上山砍柴打猎。响铃公主听说了,就要为民除害,对那些提媒的人说:“谁能打死猛虎,我就嫁准。”
这一天,天晴得连一点儿云彩都没有。响铃公主领着两个丫环,佩好弓箭,牵出大马,要去北山打猎。王爷知道了,出来拦挡。他是怕猛虎伤着女儿。公主挺任性的,说:“我就是专门去打虎的。”说着,骑上大马。.r儿就不见了。公主领着’r环,跑了几个山头,眼看太阳落山了,别说老虎,就连个山猫也没碰着。她只好牵着马走下山}U这时,忽然一只大雁从空中飞过,公主一见,来了精神,左手拿弓,右手从箭J龙里油出一支衡来,cc”地一声向大雁射去。说来也奇怪,就在这时,突然一从东山头上,也飞-)k一支箭。两只箭不偏不倚,都射在了大雁的脖子上,大雁扑啦收地掉在山坡上了。
公主被这情景惊呆了。正在这时,只。见从东山走出一个青年,跑下山坡提越大雁就走。丫环上前拦挡。两人正争着这只大雁,公主走来了。经过一番询问,才知道这个青年的来历。原来他也是蒙古族人,是王爷的奴隶,就住在西山坡下。他家里只有一个老娘,毋子二人依靠打柴,打猎度洲。
公主问这个青年:“你不怕老虎吗2”青年人举起弓箭说:“有我没它l那只公虎已经叫我给射死了。”公主心想,如果嫁给这样一个英勇漂亮的青年该有多好啊l想到这儿·心不由得咚咚跳起来,脸也红了。丫环一见这光景一舍都明自了,就约会这青年一同到这山头来打借。青年人高i兴地答应了。
从这以后,响铃公主和这青年人常在山头会面。青年人爱上了公主,可是因为家里穷,他怕高攀不上。有一天,两人说出了各自的心意。公主说,只要两人情投意合,婚事就一定能成。青年人听了,心里挺乐呵的。
斩猫记(三)
传说,在太阳升起的地方,有一座山叫太阳山。山上有很多的奇珍异宝,山下住着一只金凤凰,每当善良的人走投无路的时候,它都会出现,帮助那些可怜的人。可是这只是传说,谁也没有见过这只金凤凰。而且太阳出来的时候,山上的温度很高,谁也没有去过那座山,谁也没有见过奇珍异宝,可是每个人都会梦想有一天去太阳山,取回珠宝,从此过上衣食无忧的生活。
在离太阳山不远的地方,住着一对兄弟,哥哥贪婪,懒惰,娶了个嫂子也是刁蛮恶毒。弟弟心地善良,跟着哥嫂一起过日子,哥嫂对他很是刻薄,弟弟每天太阳还没出来,就出去做工,晚上很晚才可以回家,嫂子不但不让他吃饱,最后还以某种理由把弟弟赶出了家门,弟弟无家可归,就在一间破庙里安身。
一天,天还没亮,弟弟就起来上山砍柴,好拿到集市上去卖,来换取日常的生活用品。他刚走出庙门,就见从天边闪过一道金光,照得他睁不开眼。那东西落到了他的面前,原来是一只金凤凰。弟弟喜出望外,赶忙回到庙里,取出了自己唯一的一个馒头来喂金凤凰。金凤凰却开口说话了:“明天早上,你早些起床,我驮你到一个地方去。”弟弟问:“去什么地方?”金凤凰说:“到时候你就知道了,你准备一只口袋就行了。”说完,扑楞楞地飞走了。弟弟望着远去的金凤凰,心想,“莫非这就是传说中的金凤凰吗?”
第二天早上,弟弟按照约定早早地起床,坐在外面等。金凤凰如约而来,让弟弟坐到自己的背上:“上来吧,我驮你去太阳山。”弟弟问:“去那里干什么?”金凤凰说:“别问了,赶快上来,要不就来不及了,到了那里你就知道了。”弟弟半信半疑的做到了金凤凰的背上,跟着他来到了太阳山。
只见满地的金银珠宝,到处闪着光芒。弟弟傻傻的站在那,不知所措。金凤凰说:“我不是告诉你准备好口袋吗?赶快装啊,要不一会太阳公公出来了,就会把人热死的。”弟弟说:“我没有准备口袋。”金凤凰说:“那就赶快脱了衣服,能拿多少就拿多少,快啊。”哦,弟弟赶紧弯下腰去捡金子,只见他捡了两块,就催促说:“走吧,这就可以了。”金凤凰说:“还来得及,你再多检点。”弟弟又捡了两块,就又催促金凤凰赶紧走吧,无奈金凤凰又把弟弟送了回去。临走的时候金凤凰说:“你如果再遇到困难,就对着东方连喊三声金凤凰,我就会出现,我会帮助你的。”弟弟点点头,转眼金凤凰就飞走了。
弟弟拿着捡来的金子,买了田地,盖了房屋,娶了老婆。嫂子看到弟弟过得比自己还好,就和哥哥来到弟弟家,问弟弟是怎么回事。弟弟摇头不说,嫂子说:“你不说也不要紧,那我就去报官,让他们带你走,说你杀人劫道,到了衙门你不说也得说,要不就让你坐牢。”忠厚老实的弟弟无奈最后说出了原委。嫂子一听就说,今天晚上你把金凤凰叫来,让他也把我们带到太阳山,我和你哥也去捡些珠宝回来。说完乐滋滋的回家准备口袋去了。嫂子缝了两只大大的口袋,晚上来到弟弟家。逼着弟弟吧金凤凰叫来。
最后弟弟无奈对着东方喊了三声,金凤凰果真来了:“什么事啊,我来帮你。”弟弟只好说出实情。金凤凰说:“好吧,我带你们去,但这是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嫂子说:“好的好的,就一次就够了。夫妻二人坐在金凤凰的背上,做着发财梦,嫂子禁不住咯咯直笑。说话间他们来到了太阳山,夫妻二人一见满地的珠宝,什么也顾不得了,就开始往口袋里装,口袋满了,嫂子让哥哥脱下裤子,绑住俩裤腿,还往里面装。这时金凤说话了:“快点吧,太阳要出来了。”
嫂子说:“再等一会吧。”等了一会,东边露出了鱼白肚皮,金凤凰就催促道:“快点,太阳要出来了,来不及了。”夫妻两个赶紧背起口袋,可是他们装得太多了,根本就背不动,金凤凰劝他们倒出一些,快走,可谁知这贪婪的夫妻二人舍不得,他们艰难地背起口袋,可是沉重的口袋压得他们一步也挪不开,这时太阳微微露出了一点,金凤凰喊道:“快走,能拿多少拿多少,真的来不及了。”可是夫妻二人实在舍不得放弃这些宝贝们,用尽全身的力气,努力地去背起口袋。这时太阳露出了小半个脸,太阳上的温度也开始上升,金凤凰见状,再不走就来不及了,只好摇摇头,自己飞走了。夫妻二人还在努力地试着背起口袋。这时太阳出来了,太阳山的温度急剧上升,夫妻二人被活活地晒死了。
斩猫记(四)
在宋朝的时候,白露村里有哥俩,老大张大对,娶了个媳妇黄氏,老二叫张大道,娶了娘子陈氏。两个媳妇都是百里挑一的美人。
忽然有一天夜里,张大道说肚子疼,没等到天明,两眼一瞪见了阎王。
一家子感到死的太突然,村里人也觉得奇怪,一个壮壮实实的一个人,说死就死了,这里头必定有点说道,有几个人来到城里告了状。
仵作来验尸,验来验去,什么也没验出来。张大对没法只好把弟弟埋了。等第二天早晨起来,张大对见弟妹的房门开着,这是怎么回事?他叫了两声,听不见答应,走到屋里一看,呀哈!倒退了两步,弟妹躺在地上,血淋淋的,有尸无头,他心里别提多害怕了,哎呀叫了一声,一口气赶不上来,就舍身子一挺倒在地上了。
黄氏听见丈夫叫了一声没动静了,慌忙跑过来,看见这一情景,也一阵眼黑,头晕脑涨,她还能挺住,就出去喊地保,张罗着到城里报案。
乡亲们听说大道媳妇被人杀了,一个个胡乱猜疑,说宝龙寺和尚法青不正经,和大道是干兄弟,凶手八成是和他有牵扯。
张大对醒来听见这话,就商城把法青给告了。法青原是山东人,吃喝嫖赌样样好。有几次醉了酒,摸进了一家财主的闺房里,把闺女喊叫起来,他心里一急,拿刀子把闺女给杀了,害怕官府捉拿,就逃到这个地方来了。他一不会做买卖,二没有手艺,靠什么吃饭呢?以前学过几手拳脚,就走村串街,摆个场子打拳卖艺。
这一天正打到兴头上,有个轿子走过来,大人见他武艺不错,小模样长得挺好,就落下轿子,问是那里人。他张口编瞎话,说是老家遭了灾,父母老小给大水淹死了,没法生活,就出来逃难。
这官是本朝的八千岁下来私访,见他没着落,就说:“这样吧,我以前许过愿,要进佛门伺候上神。你无依无靠,不如给我当个替僧,到龙宝寺吃斋念佛,就当是我出家,一切由我照料,不会亏待你。”
法青眼下要吃没吃,要喝没喝,又怕官府拿他治罪,能顶八千岁的名份出家,到是件好事,就满口答应了。他跟着八千岁到宝龙寺去见方丈,给他剃了头,起个法名叫法青。
法青当和尚,恶狗不该吃屎,经常偷偷摸摸混出寺院,干些不规矩的事。老方丈知道后把他训了一顿,法青不服气,我是八千岁的替僧,愿意嫖就嫖,你凭什么管我?
有一天晚上,老方丈被人杀了。法青就领着和尚们报案,说是有贼要偷金佛,害了方丈,县官知道法青是替僧,上有门子,他说什么就是什么,胡乱说个贼寇行凶,把案子结了。
法青回来当了方丈,没人敢管他了,他只要没了事就出寺院,在村边上游逛,看见女人就挤眉弄眼。有一天碰见张大道,俩人说了句话,觉得对心,法青把大道让到后堂里,越说越近乎。张大道是个交朋友的人,就和他结拜成干兄弟,法青长大道两岁,就当了大哥。
今天,法青听说张大对告他杀了人,就带上些金银,暗暗去见县官。县官害怕八千岁的势力,说张大对诬告良善,把他关进大牢,什么时候抓住凶手,什么时候放出来。
张大道暴死,陈氏被杀,张大对又坐了大牢,平平安安的一个家,叫恶人害的光剩下一个黄氏,他像打散的鸽子,没着没落。前思后想,咽不下这口气,正在这时侯,听说包公来这里巡察,又跑到城里递了冤枉状子,告法青害死弟弟弟妹,还勾结县官,陷害丈夫张大对。
其实,张大道两口子正是法青杀害的,第一次,张大道约法青来家里叙话,法青一见陈氏,心里扑通通一阵乱跳:我的天,长得这么好看!我从来都没有见过这么标志的女人,这不是嫦娥下凡到他家吗?大道好福气,让这葱皮一般的嫩、天仙一般的小娘子陪伴我一夜,死了也不冤枉!
贼人有了不良的念头,回到寺里就打主意。张大道又来喝茶聊天,就往杯子里下了毒药,张大道回到家里就暴死了。
干兄弟死了,法青来吊孝。他回龙宝寺的时候,陈氏心想:干哥哥来吊孝,不能冷了人家,就送他走出门口,还满着情味看了他一眼。
看这一眼可不要紧,乱子可来了,法青本来就没安好心,这功夫见陈氏主动送他到大门口,还满有情味地看了他一眼,一下子把他的魂儿勾飞了,美的他只抓脖梗儿,以为陈氏对他有意,回到寺里,坐不稳,歇不下,光想着天黑,想着陈氏的小模样。
斩猫记(五)
金马寨,是山东省寿光市一个百十来户的小村子,此村原名叫北寨,后来,缘于一个美丽的故事而更名为金马寨。
很久以前,北寨村后有一个丘陵似的大冢子,冢子上长满树木杂草,很是阴森可怕。平日里很少有人到那里去,就连那些放牛放羊的人,也不敢到冢子上放牧。
那时,村中有一户李姓的穷人家,因买不起宅基地,便在村北紧挨着冢子的地方,盖了一座简单的草房。夏遮风雨,冬挡霜雪。恩爱的夫妻,生有一个儿子,取名叫李宝。待李宝长到十来岁时,夫妻先后因病而逝。孤苦伶仃的小李宝,每日里只好靠讨饭来养活自己。
这年的冬天,铺天盖地下了一场大雪,小李宝吃完了要来的干粮,只好冒着刺骨的寒风,踏着厚厚的积雪,去村中讨饭。他深一脚浅一脚的沿街乞讨,一直到天黑,才要到了一点残羹剩饭。他冻得浑身发抖的回到家里,就见灶边的柴草里,躺着一个穿得破烂不堪,蓬头垢面的老头。那饥寒交迫的老头昏迷不醒,嘴里含含混混的喊着饿。小李宝赶忙把老人搀扶到炕上,把所有的被褥和衣裳都盖在老人身上。他在锅里添了些水,在灶间生起火,把要来的剩饭烩成汤饭,端到老人面前,一口口的喂给老人吃。老人吃过李宝做的热呼呼的汤饭,苏醒了过来。晚上两人睡在一起,老人紧紧的搂着李宝,亲切的对他说:“孩子,你小小的年纪,无依无靠,吃尽了苦难,心地却这样善良,将来一定会得到好报。”老人问李宝有什么要求,李宝告诉老人,他长大后只想能有几亩田地,盖上一口好房子,再娶上一个贤惠的媳妇,像村里别的人一样,安居乐业就心满意足。
这一夜,两人谈得很开心,小李宝在老人温暖的怀抱中憨憨的睡去。待他早上醒来,那位和善的老人已经离开。
李宝十六岁那年就开始给人家做起了短工,每天都早出晚归。这天,李宝做完了活,急急的往家赶。天已近半夜,当他一个人走到村后的冢子时,就见身后的小路上跑过来一匹高高大大的火红色的骏马,骏马走到他的面前,停顿了片刻后,一声长嘶,慢慢的向冢子深处走去。李宝心想,这是谁家的马,天这么晚跑出来,主人要是找不到,一定会很着急的,我先把这马拦住,拴在家里,等到天明,失主来找时,好还给人家。他这么想着,就追着马进了冢子。
李宝追到冢子深处,见一片树林中,有一个别致的院落,那院子里还亮着灯光。他走到近前,见院门敞着,就走了进去。这时,那匹火红色的马,已在草棚间,拉着磨,碾压一些豆子。那些豆子,个个又大又圆,还闪着金光。李宝从来没见过这样奇特的豆子,不仅嘘出声来。一位鹤发童颜的老者,闻声从房中走出,和善的同李宝打着招呼:“恩人李宝,快快到屋中来坐。”
李宝细看老者,正是几年前在他家中住过一夜的那位老人。李宝兴奋地对老人说:“我在路上见到这匹马,还以为是谁家跑丢了的,紧跟着追,没想到是你老人家的。”老人笑呵呵的告诉李宝,这匹马是他的镇家之宝,隔些日子就会放它出去跑一圈。老人一再对李宝当年的救命之恩表示感谢。李宝高兴的和老人说着话,见天已晚,就起身告别。老人对李宝说:“孩子,你需要什么,只要我这有的你尽可以拿。”
李宝诚恳告诉老人,他还喜欢这里的豆子,想要一些拿回家去,等他有了钱买上地,做豆种在田里种。老人痛快的答应了李宝的要求,并找来一个袋子,给他装得满满的。李宝背着豆子,跟老人依依惜别。
第二天,李宝打开袋子,见里面全是些金豆子。他跑到冢子里,想去感谢那位老人家,却再也找不到那座院落。
后来,李宝用老人赠给他的这些金豆子买了田地,盖了房子,娶了一个美丽贤惠的妻子,从此过上了丰衣足食的生活。
以上内容是关于斩猫记和的内容,小编幸苦为你编辑整理,喜欢的请点赞收藏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