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天国内讧的故事 太平天国内讧的原因
你现在阅读的是一篇关于太平天国内讧的故事的文章,里面有丰富多彩的内容,还有给你准备太平天国内讧的原因和太平天国内讧的故事的精彩内容哦。
太平天国内讧的故事 太平天国内讧的原因(一)
"太平天国"在短短几年内就席卷大江南北,定都"天京",强烈震撼了大清王朝,几乎将其推翻。但如此浩大轰烈的运动,最终仍然失败,当然原因多多,但最根本的还是其自身迅速、严重的腐败。
洪秀全虽然贵为万岁,但只是皇上帝次子,而杨秀清却是皇上帝的代言人,在神权上杨秀清的地位反高于洪秀全。因此,杨秀清常以"天父下凡"的名义斥责洪秀全,洪秀全虽知这是骗局,但也无可奈何,只能假戏真作。
定都天京之后,洪秀全闭在深宫,耽于享乐,荒于政事,杨秀清更是不可一世,屡为无谓小事斥责、羞辱洪秀全,借以树立自己的权威。
1853年12月杨秀清曾以洪秀全虐待宫内女官为由,赶到天王府当众怒斥洪秀全:"尔有过错,尔知么?"洪秀全立即下跪回答:"小子知错,求天父开恩赦免。"杨继续怒喝:"既然知道错,那就要杖责四十。"众人一再替洪求情,杨仍下令杖责,直到洪秀全俯伏在地表示愿意受杖才算罢了。
有一天深夜,杨秀清并无要事却突然造访天王府,因朝门有好几道,又都已经关闭了,洪秀全出来迎候稍微迟了些,杨秀清就以天父之名要怒杖洪秀全,洪只得跪求:"求天父恩赦小子迟延之罪!"对天王尚且如此,杨秀清对其他诸王大小官员更是任意打杀。久而久之,形成许多重大战略和政策都由杨秀清决定、一些典章制度也由他改定、大权由杨总揽的局面。
1856年8月,天京外围敌人威胁解除不久,实权在握的东王杨秀清又假托天父下凡,将天王洪秀全召到东王府,逼洪秀全封他为"万岁",洪只得答应:"东王打江山,亦当万岁。"杨又逼问:"东世子岂止是千岁?"洪又回答说:"东王既然是万岁,世子自然也是万岁,而且世代万岁。"
面对杨的步步紧逼,洪秀全急忙密诏正在江西作战的北王韦昌辉、在丹阳作战的顶天侯秦日纲立即率部回京诛杀杨秀清。九月一日深夜,韦昌辉率精兵三千赶回天京包围东王府,冲入卧室,将熟睡中的杨秀清杀死。而后血洗东王府,将府中其他官员、卫兵、杨的亲属、仆役等无论男女老幼,全部杀尽。杀戒一开便难封刀,韦、秦之部又滥杀无辜,仅九月四日就屠杀已放下武器的杨秀清余部五千人,一个多月下来共杀两万余人,甚至婴幼儿童也未能幸免,天京城内一片恐怖。
正在湖北战场的冀王石达开听说天京内讧急忙赶回,想要制止韦、秦滥杀。但此时韦昌辉已杀红了眼,不但不听规劝,反而要杀石达开。石达开闻讯慌忙逃出天京,结果,韦昌辉将石达开留在天京的家属满门抄斩。逃出天京后,石达开从湖北调回所部四万精兵攻入天京,斩杀韦昌辉、秦日纲。
经过天京事变,石达开成为众望所归、辅佐朝政的理想人物。但经过这场惊心动魄的事变之后,洪秀全对人更加猜忌,只重用洪氏兄弟,处处防备、排挤、打击、限制石达开。石达开忍无可忍,最后率大批精锐部队出走,六年后终在大渡河被清军围歼。
太平天国内讧的故事 太平天国内讧的原因(二)
顺治九年,清政府派遣总督陈锦、督统金砺等出兵攻打当时在厦门的郑成功。陈锦、金砺原以为可以一举击破,谁知郑成功兵精粮足,久攻不下。七月七日,陈锦在大营中安排酒宴,还找来一班营妓载歌载舞以排遣苦闷。这些营妓大多是清军沿途虏掠来的民女,还有部分隆武宫人。觥筹交错之间,在这群营妓中,陈锦注意到一个人,这个人风姿绰约,楚楚动人,但却蓬头垢面,头上随便插着几只金钗,十分落寞地坐在一边。陈锦喊她来到身边,问姓名、身世也只是羞涩地低着头不肯回答。陈锦命她唱曲,一再催促之下才抱起琵琶,转轴调弦,慢慢唱道:"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声音婉转有致,陈晋听得入迷,就叫来掌管营妓的军士,问这歌伎的来历,军士回答说是前几天刚刚选入营的,名字叫做薛凤子。一帮幕僚、手下见陈锦如此喜欢,自然竭力怂恿,仗着酒意,陈锦半推半就地携薛凤子到后帐去了。其余诸将仍在大帐里击鼓传筹,推杯换盏,到深夜才各自散了。
第二天早上,辕门吹起号角,各部将兵士装备整齐到大帐前集合点名,陈总督却没有来。想到昨天晚上的事,地下人们交头接耳地窃笑说:"这大帅学唐明皇呀,从此不早朝了!"久久不来,督统金砺就去到帐中催他,叫了几声没有动静,才觉得不妙,破门一看,只见陈锦僵卧被外,血肉模糊,已经断气多时了。地上扔着两只金钗,小小的金钗居然有机关,一个从一头探出来一把亮闪闪的小匕首,另一个一扭之下弹出来一柄锋锐无比的小叉,一刀一叉都是纯钢百炼而成。
太平天国内讧的故事 太平天国内讧的原因(三)
道光十九年年底,介休一位姓林的县令向省府递交了一份报告,告发一串高官的违法乱纪行为,并恳请将报告转奏皇上。林县令的揭发属于正式公文,不是可以随便扣压的告状信或匿名信,不能隐瞒不报;可是林县令的揭发实在叫人看了害怕。他揭发的内容共二十二项,其中最要命的一条是:在钦差大臣来山西的时候,比如前不久汤金钊大学士和隆云章尚书分别驾到,总要由太原府出面,以办公费的名义向山西藩司借二万两银子招待钦差。事后,再向下属摊派,每次摊派的数目都有三五万两银子。三五万两银子不是小数。当时福建一带家族械斗,雇人打架,一条人命不过赔三十两银子,这三五万两银子可以买上千条人命。当时在江南买一处有正房有偏房的院子,价格不过一二百两银子,这三五万两可以买二三百处院子。
藩台张澧中接到林县令的揭发,一连数夜睡不着觉。这些事都有他的份,奏到皇上那里,肯定没他好果子吃。可是擅自扣压给皇上的奏章,恐怕罪过更大,最终也未必捂得住。经过几个不眠之夜的权衡,不得已,张澧中向杨国桢巡抚请示汇报。
杨巡抚刚调到山西不久,正在雁北视察。看了张澧中的汇报材料,很是惊愕——不是为钦差费和使费惊愕,而是为山西官员的"不上路"而惊愕——连官场共同遵守的"陋规"都要告发,山西官员未免也太"生"了点。杨巡抚把张藩台的汇报给陪同他视察的朔平知府张集馨看了,问道:"山西的吏风怎么如此荒谬呀?如此平常的应酬之事居然这么大惊小怪!"最后,倒是这林县令落了个丢官罢职回家种地的结局。
太平天国内讧的故事 太平天国内讧的原因(四)
清姚元之《竹叶亭杂记》记有一个山西一大官僚,喜吃驴肉。养了几只肥驴。他要吃炒驴肉丝的时候,要求厨师在活生生的驴身上直接割下一块肉炒来吃。驴儿身上鲜血直流,就用烧红的铁板烙之,血就止住了。而驴活蹦乱跳,痛得死去活来。
清薛福成《庸斋笔记》记载了道光年间南河河道总督的奢侈残暴食俗。书中道:总督家炒烧的里脊肉,比其他人家的都要鲜美得多,但众人都不知其原因。后筵席期间有一客人为解手而走到后院时,竟看见了有数十只死猪暴露于庭院中。经询问得知,总督家的里脊肉之所以如此鲜美,是因为其制作方法与众不同。其制法如下:选中猪后,就把猪关在室内,众仆人以竹竿打猪之背部,猪奔窜不已,直至其血液聚集在背脊上,于是杀猪得其里脊,其余部分丢弃不用。总督厨师说:才来数月,而杀猪数千。
又据李岳瑞《春冰室野乘》记载:道光年间南河河道总督为吃到所谓的鲜美绝伦之鹅掌,先把鹅关在一小铁笼里,鹅下堆炭火,旁放酱醋,鹅受热跳腾不已,自饮酱醋,至死时掌厚数寸,脂膏尽在其中。于是吃其掌。也是这个总督,另有一残忍吃驼峰法:沸水浇其背,烫死骆驼,使全身精华集中到背部。然后割下驼峰,烹制成佳肴。
太平天国内讧的故事 太平天国内讧的原因(五)
清朝末年著名学者俞樾在他的《一笑》中,讲过这样一个故事:有个京城的官吏,要调到外地上任。临行前,他去跟恩师辞别。恩师对他说:"外地不比京城,在那儿做官很不容易,你应该谨慎行事。"官吏说:"没关系。现在的人都喜欢听好话,我呀,准备了一百顶高帽子,见人就送他一顶,应该不至于有什么麻烦。"恩师一听这话,很生气,以教训的口吻对他的学生说:"我反复告诉过你,做人要正直,对人也该如此,你怎么能这样?"官吏说:"恩师息怒,我这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要知道,天底下像您这样不喜欢戴高帽的,能有几位呢?"官吏的话刚说完,恩师就得意地点了点头说:"你说的倒也是。"从恩师的家中出来,官吏对他的朋友说:"我准备的一百顶高帽,现在只剩下九十九顶了!"
以上内容是关于太平天国内讧的故事和太平天国内讧的原因的内容,小编幸苦为你编辑整理,喜欢的请点赞收藏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