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岁钱的传说故事 压岁钱的传说故事动画片

国学素材成语故事

压岁钱的传说故事 压岁钱的传说故事动画片

夺命医仙围观:℉更新时间:08-16 15:24

你现在阅读的是一篇关于压岁钱的传说故事的文章,里面有丰富多彩的内容,还有给你准备压岁钱的传说故事动画片和压岁钱的传说故事的精彩内容哦。

压岁钱的传说故事 压岁钱的传说故事动画片

压岁钱的传说故事 压岁钱的传说故事动画片(一)

除夕之夜,每个孩子都能够得到压岁钱。

最早的压岁钱出现于汉代,又叫压胜钱,并不在市面上流通,而是铸成钱币形式的玩赏物,有避邪的功能。钱币正面一般铸有“万岁千秋”、“去殃除凶”等吉祥话和龙凤、龟蛇、双鱼等吉祥图案。

关于压岁钱,有一个故事。传说古代有一个叫“祟”的小妖,黑身白手,他每年年三十夜里出来,专门摸睡熟的小孩的脑门。小孩被摸过后就会发高烧说梦话,退烧后也就变成痴呆疯癫的傻子了。人们怕祟来伤害孩子,整夜点灯不睡,就叫“守祟”。

据说嘉兴府有一户姓管的人家,夫妻老年得子,十分珍爱。在年三十晚上,为防止“祟”来侵扰一直逗孩子玩,小孩用红纸包了八枚铜钱,包了又拆,拆了又包,睡下以后,包着的八枚铜钱就放在枕边。半夜里,一阵阴风吹过,黑矮的小人正要用他的白手摸孩子的头,突然孩子枕边迸出一道金光,祟尖叫着逃跑了。于是这件事传扬开来,大家纷纷效仿,在大年夜用红纸包上钱给孩子,祟就不敢再来侵扰了。因而人们把这种钱叫“压祟钱”,“祟”与“岁”发音相同,日久天长,就被称为“压岁钱”了。

压岁钱的传说故事 压岁钱的传说故事动画片(二)

压岁钱的传说故事 压岁钱的传说故事动画片(三)

我国民间亦有地狱信仰,地狱之主宰阎罗无人不知,民间称为阎罗王,或叫阎魔王、阎王爷。阎罗是古梵文的简译,原是印度神话中阴界的主宰,佛教兴起后,吸收了阎罗,将它作为佛教的鬼王。唐代和尚慧琳《一切经音义》卷五说,阎罗王又称平等王,主司生死罪福之业,管理八热八寒地狱及其他附属的小地狱,率领地狱、饿鬼、畜牲、人、天等五道之中的鬼卒,追捕罪人,判断罪恶等。阎罗信仰与佛教的传入有关,但它早就中国化了。照佛经的说法,阎罗王原是古代印度比沙国的国王。但在中国民间,死后成为阎罗的主要有韩擒虎、严安之、郄惠连、寇准、范仲淹、韩琦、包拯、林衡等人。韩擒虎是隋朝的猛将,严安之、郄惠连则是唐人。那时有种说法“人之正直,死为冥官”。隋唐时代,作冥官也即阎罗的标准除了正直,还有就是严明、至忠、至孝。严安之在唐玄宗时作京兆尹“以强明称,民吏畏之。”郄惠连因事父至孝,有“至行”,被上帝册立为“司命主者”的阎罗王。

到了宋代,阎罗都由名臣任之,而且都是有风骨,有作为,刚直清廉的名臣,寇准、范仲淹、韩琦、包拯、林衡等都是宋人。这五人中,林衡名位较低,在秀州知州任上去世。据洪迈《夷坚丙志》卷一说他“平生仕宦,以刚猛疾恶自任”。是个敢作敢为的清官。值得指出的是,包拯之为清官,最为民间称道,而他作为阎王,在民间也流传最广。寇准、范仲淹、韩琦等死后为阎罗,民间流传并不广,但包拯之为阎罗王,则妇幼皆知,清人翟灏《通俗编》有云:“今童妇辈翻言平反冤狱,辄称包龙图,且言其死作阎罗王。”不仅如此,民间传说称包公活着的时候,就开始管理阴间事务,所谓“日断人间,夜断阴间”。传说称包公有只“游仙枕”,他只要头枕此仙枕,就可进入阴曹地府。

包公等清官死后为阎罗的民间传说大可玩味,阎王是地下世界的最高主宰,按常理,与它对应的应是阳世的帝王。然而在我国,却没有听说哪个人间帝王死后成为阎王,阎王的存在原本是民间的安排。民间百姓不能选择阳间的帝王,却可以选择阴间的主宰。所以,清官为阎罗的传说是不是过去的百姓对高高在上的帝王并不喜欢的曲折反映呢?

民间传说、故事以及相关的民间信仰,定然包含百姓的价值与情感诉求,民间的阎王信仰以及包公等清官为阎王的传说,除了表现出百姓对清官的肯定与敬仰,以至崇拜,显然还表现了百姓对彼时人间的官僚体制,对贪官横行,正义难以施行的现实社会的不满;反映了民间百姓对公平、正义的美好社会的希冀与追求。然而,现实的世道不行,希望死后的世界当道的是铁面无私的刚直清官,百姓的无奈与软弱也于此可见。鲁迅先生对从前的百姓,“哀其不幸,怒其不争”,从前百姓的“不幸”与“不争”,在他们的阎罗信仰中也表现得很充分。

压岁钱的传说故事 压岁钱的传说故事动画片(四)

“老僧在长沙食鱼,及来长安城中,多食肉,又为常流所笑,深为不便。故久病不能多书异疏还抱。诸君欲善之会,当得扶赢也。”读过唐朝最负盛名的草书大家怀素《食鱼帖》之人,对这几行文字再熟悉不过了。

自古僧界出狂人。耳熟能详的当然算是济公和尚,而怀素仅为文人雅士所传颂。从《食鱼帖》这幅狂草手札可以清楚地看到,这个法号藏真的怀素了不得呀。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一个旷达襟怀和极具个性的 “狂僧”跃然纸上,栩栩如生,超群拔俗又在尘俗里。食鱼又吃肉,虽然犯了佛家戒律,却也似乎在情理之中。如果在五台山、九华山等佛教圣地,看到和尚面对鱼肉大快朵颐,你又作何感想呢?而面对这个食鱼又吃肉的《食鱼帖》,你的心境可能完全是另外一番天地了。

怀素既是狂僧,又是醉鬼,更是杰出的书法家。他的狂草有如疾风中的劲草,回转自如,奔放有加,一气呵成,是中国古典浪漫主义艺术的杰出代表,对后世影响深远。怀素一生云游,漂泊四海,俗世交往非常广泛。除了书法别具一格、匠心独运以外,他还能赋诗吟句,与当时文化名流如李白、戴叔伦、颜真卿、钱起、陆羽等诸多名人交往甚密。每逢聚集,必饮酒恣情,疯狂极致,杰作连连。

怀素做和尚确实出了合(音geˇ),或者说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坏”和尚,因为他坏了佛家许多的清规戒律,食鱼又吃肉,还喜欢饮酒作乐,不分场所,到处涂写,遇到墙壁写墙壁,遇到衣物写衣物……人人见而避之,却又心怀崇敬。他真实、可爱,不受世俗羁绊,不受佛家所囿,自然少了非议而被认同。

面对《食鱼帖》,鱼成龙,腾云驾雾,旋风聚雨,高迈之情,豪爽之意破墨而出。多少黄灯枯了,多少经书碎了,多少日子没了……那些穷经皓首的老书虫们,无不嫉恨这个疯和尚。人生大写意,尽在一瞬息。

其实怀素狂草自有章法,法在“无法”之中。从《自叙帖》中可以知道:“怀素家长沙,幼而事佛,经禅文暇,颇喜笔翰。”可以说,怀素从10岁“忽发出家之意”起,就与佛家有缘,与书法有缘。怀素的书法是天地间最浪漫、最自由的书法。法而有度,狂而有涯。“如壮士拔剑,神采动人”,将中国古典浪漫主义演绎得淋漓尽致,让许多后人仰望不止,又穷追不舍。

早就听说过怀素芭蕉练字的故事。为了节省纸张,他在寺院旁边的一块荒地上种了万余株芭蕉。取其叶片铺于龛桌,临遍当时他认可的所有书帖。由于怀素练字入魔,不分昼夜,万余株芭蕉叶片生长不及他的书写速度。后来他干脆揣上笔墨立于芭蕉树前,长出一片书写一片,无论寒暑。临尽芭蕉,废笔成冢,着实令人钦佩。

那天我读的是怀素的《苦笋帖》,而今天再次面临高华圆润却又放逸的《食鱼帖》,虽说不上是书家,倒也被怀素的“痴”与“狂”所震撼。不管读到的是真迹,还是唐人的勾摹本,我都感到非常幸运。在书法世界里,总有出乎意外的喜悦,令人终生铭记。(包光潜)

压岁钱的传说故事 压岁钱的传说故事动画片(五)

武昌靠近长江有一座蛇山,山上有一栋尖顶飞檐、金碧辉煌的黄鹤楼。要问这黄鹤楼的来历,那还得从吕洞宾跨鹤飞天说起哩!

相传,吕洞宾游玩了四川的峨媚山后,一时心血来潮,打算去东海寻仙访友。他身背宝剑,沿着长江顺流而下。这一天,来到了武昌城。这里的秀丽景色把他迷住了,他兴冲冲地登上了蛇山,站在山顶上举目一望,嗬!只见对岸的那座山好象是一只伏着的大龟,正伸着头吸吮江水;自己脚下的这座山,却象一条长蛇昂首注视着大龟的动静。吕洞宾心想:要是在这蛇头上再修一座高楼,站在上面观看四周远近的美景不是更妙吗!可这山又高,坡又陡,谁能在这上面修楼呢?有了,还是请几位仙友来商量商量吧。

他把宝剑往天空划了那么一个圈,何仙姑就驾着一朵彩云来了,他连忙把自己的想法向她说了,何仙姑一听就笑了:“你让我用针描个龙绣个凤还差不多,要说修楼,你还是请别人吧!”吕洞宾又请来了铁拐李,铁拐李一听哈哈大笑:“你要是头发昏,我这里有灵丹妙药,要修楼,你另请高明吧!”吕洞宾又请来了张果老,张果老摇着头说:“我只会倒骑着毛驴看唱本。”说罢,也走了。吕洞宾想,这下完了,连八仙都不行,哪里还有能工巧匠呢?正在这时,忽然听到从空中传来一阵奇怪的鸟叫声,他连忙抬头一看,只见鲁班师傅正骑着一只木鸢朝着他呵呵地笑呢。吕洞宾急忙迎上去,把自己的想法又说了一遍。鲁班师傅走下木鸢,看了看山的高度,又打量了一下地势,随手从山坡上捡来几根树枝,在地下架了拆,拆了架,想了一会说:“咱们明天早上再商议吧。”

第二天早上,鸡刚叫头遍,吕洞宾就急急忙忙地爬上蛇山,只见一座飞檐雕栋的高楼已经立在山顶上了。他大声呼喊着鲁班的名字,登上最高一层,可连鲁班的影子都没有看到,只看见鲁班留下的一只木鹤。这木鹤身上披着黄色的羽毛,正用一对又大又黑的眼睛望着他。吕洞宾非常高兴,一会儿摸模楼上的栏杆,一会儿看看楼下的江水,又取出一只洞箫对着波浪滚滚的江水吹起了曲子。他一边吹箫,一边又看看木鹤,这木鹤竟随着音乐翩翩起舞呢!他骑到了木鹤身上,木鹤立时腾空,冲出了楼宙,绕着这座高楼飞了三圈,一声鹤唳,钻进白云里去了。后来,人们就给这座楼起了个名字,叫黄鹤楼。

以上内容是关于压岁钱的传说故事和压岁钱的传说故事动画片的内容,小编幸苦为你编辑整理,喜欢的请点赞收藏把。

标签:压岁钱的传说故事动画片

标题:压岁钱的传说故事 压岁钱的传说故事动画片

链接:http://m.zhaichaow.cn/sucai/gushi/12264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