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的笑容800字 婴儿被父亲扇脸
你现在阅读的是一篇关于父亲的笑容800字的文章,里面有丰富多彩的内容,还有给你准备婴儿被父亲扇脸和父亲的笑容800字的精彩内容哦。
父亲的笑容800字 婴儿被父亲扇脸(一)
1947年8月1日,一个有月亮的晚上,8岁的洪成梁被抱到祖父的房门前,远远地看了父亲洪汝兰一眼,那是张革命者的四四方方、瘦矍严肃的脸,这一面,是他有生之年与父亲所见的第一面,也是最后一面。5天以后,他担任平阳县委组织部长、小南区委书记的父亲为掩护同志、保守机密,带着文件毅然跃入飞云江,在33岁英年之际壮烈牺牲。
洪汝兰烈士出生于平阳县龙尾乡吴小?村一户贫农家庭,童年时就经常为驻扎附近的红军游击队站岗放哨和传递情报;1935年,读过五六年书的洪汝兰在家乡办起专门招收贫苦学生的小学,担任校长;1936年春,20岁的他正式参加平阳工农红军游击队,并于当年10月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在担任平阳县委副书记等职期间,他带领武工队与侵华日寇游击周旋,并深入敌区开展发动群众、筹粮筹款、发展党员等工作。1942年起担任平阳县委组织部长,积极开展抗日活动。1947年8月6日,他在完成给浙南特委运送武器和经费任务的回途中,因叛徒背叛在飞云江畔遭敌人埋伏阻击,为了掩护同行的两位青年学生、保护特委给县委的机密文件,他在中数弹的情况下,紧揣文件纵身跳入滔滔江水,为革命事业献出生命。
谈起父亲,洪成梁的语气中有着深深的遗憾,为父子间未有机会感受寻常人家的舐犊情深,也为当时年幼没有亲身聆听过教诲,父亲时刻做着牺牲的准备,所以数次叮嘱过祖父和几位叔叔,要把我培养好教育好,以后可以为国家做贡献。父亲牺牲后,从1947到1949三年间,被游击队员昵称为红小鬼的洪成梁也开始了父亲童年的事业为游击队站岗放哨、传送情报。尽管很多事都是从祖父、叔叔及老同志那里听来,但父亲的大公无私、严于律己等等精神对我现在仍然影响很大,他的榜样作用经常提醒着我该怎么做一个党员,怎么保持革命本性。现年66岁的洪成梁自1975年由空军退役回温后,在平阳县民政局工作,经常到位于腾蛟镇王堂村的洪汝兰烈士墓进行祭扫,成了他与父亲之间的一种交流方式。
父亲的笑容800字 婴儿被父亲扇脸(二)
绿树掩映中,翠微山烈士墓庄严而又整洁。这里安葬着181位革命先烈,日夜守护他们的是81岁的老战士王奎。
王奎原是青田人,但他在温州度过了大半生。眼前的老人头发花白,面容清瘦,但依然保持着一股军人的硬朗之气。他用简单几句话概括了自己的一生经历:1948年参军,曾在淮海战役、浙南战争中立过二三等功,受伤残疾;1954年来温某福利企业工作至退休。1993年,得知翠微山烈士墓缺少守陵人时,他就和老伴主动申请搬到山上守陵。虽然这些烈士我并不认识,但我们都是当兵人,都经历了那个战争年代,就像战友一样亲。看着冷冰冰的水泥陵墓,老王涌上心头的是一种说不出来的亲切感。
就是这样一种特殊的情感,使老王在山上一住就是13年。当年带上山看门的小黑狗如今已经又胖又老了,山下的城市早已经经历了拆迁和重建,但老王和老伴一直住在这间小平房内,坚持着单调而枯燥的守陵工作。无论刮风下雨,不管是否有人拜祭,他和老伴每天总要仔细清扫一次陵墓。看见脏的地方,他们就打来清水一遍遍擦洗干净;发现细小的裂缝,他们连忙找来水泥亲自动手修补;遇到先烈的后人前来拜祭,他们也主动前去慰问并送上茶水。
这些都是革命烈士,他们抛头颅洒热血,用生命换来今天的幸福生活,现在一定要让他们安息。老伴孙阿香动情地说。他们坦言告诉记者,守陵每个月可以享受150元补贴,但就是没有钱,他们也愿意做这个工作。在他们看来,守陵不仅仅是一个工作,更是一种神圣的责任。
父亲的笑容800字 婴儿被父亲扇脸(三)
中央电视台实话实说节目主持人崔永元,人们对他的评价是:潜藏在冷峻外表下犀利的批判,时常有不经意而来的经典妙语,缜密的思维和不动声色的引导,从容自信潇洒的风度,这就是新一TALKSHOW主持人最佳的诠释。除了这些,崔永元还有他另外珍贵的一面,就是做个实实在在的人。他的工作间里有着这样一幅对联:说天说地莫若说真,话东话西不如话实。真实和坦诚地做人,是崔永元一贯遵循的准则。崔永元的背后,是父母对他深刻的潜移默化的影响。提起他的父母,崔永元感慨颇多。崔永元告诉笔者,这一生对他最具有影响力的是他父母的爱。他把这爱打了一个精彩的比喻,他说:父爱就像日出,那样光明磊落,真挚情深;母爱就像月亮,那样温柔无私,慈爱无边。崔永元1963年生于天津,3岁时,全家跟随父亲所在的工程兵部队迁往北京良乡,小时候许许多多难以忘怀的故事就发生在那片乡村里。记得读小学三年级的时候,每次逢年过节学校都要组织文艺演出,节目丰富,独唱、合唱、表演、舞蹈一应俱全。
崔永元有一次排练的是群舞《地道战》,构思很巧,换队形,忽而是地道的墙壁,忽而是运动的民兵,通过手与胳膊的组合,还出现堡垒和洞口等等。由于表演难度过大,只好不断调换演员,最终崔永元落选了。崔永元很难过,回家后一直闷闷不乐。当他的父母知道情况后,拍着崔永元的肩膀笑着安慰他:小小挫折算什么呢?并鼓励他说今后有的是机会。其实,生活中坎坎坷坷的事情总会发生。最后经过努力,崔永元出演了压轴节目的主角,在歌舞剧《野营路上》中扮演部队指导员。当时崔永元穿的是他父亲借来的军装,他父亲在部队当政委,借来的军装大概是小文艺兵的演出服,帽子太大,帽沿经常和眼睛不呈一个方向。戏的结尾是高潮,群众让战士吃甜瓜,战士不肯吃,互相推让,僵持不下时,崔永元所扮的指导员迈上台阶,和战士们一起唱起一首歌:军队和人民/鱼水不能分/发扬好传统/永远记在心演出格外成功,于是第二轮就到附近的大队、部队、家属院巡回演出。到崔永元父亲所在的部队演出结束时,他的父亲作为政委走上台逐一和演员们握手,祝贺演出成功,当然也握了指导员的手。在崔永元的印象中,他们父子正式握手只有这么一次。崔永元记得,父亲握他的手,感觉父亲的手好重也很暖和,并从父亲的赞许的目光中感受到了强烈的父爱,这爱是那样炽热,那样深沉
崔永元还对笔者说:我们家庭环境很正规、很正统。父亲是部队军人,做政治工作的。父母对我的教育,我印象最深的就是诚实。他们认为这是第一位的。不能说谎,不能骗人,不能去占人家的便宜。这些要求非常严格,直到现在,父母依然这样要求我。父母的一言一行都深刻影响着崔永元。他们家曾经养了一只大花猫,一天早上,发现大花猫守着两条大黄花鱼自鸣得意。崔永元就把这事告诉了妈妈。全家人顺着脚印一查,知道黄花鱼是大花猫从屋后墙外的国营菜市场叼来的。崔永元他妈妈二话不说,就带着黄花鱼和崔永元直奔菜市场,说明情况后,把黄花鱼的钱付给了营业员。
他的父母非常善良。记得有个邻居,脾气非常古怪。她今天和你很好,明天就可能骂你,骂一些非常难听的话。甚至她儿子考试没考好而崔永元考好了,也会令她不满,乱骂一通。为此,崔永元的母亲常常唉声叹气,但从来不会去和她争辩一句。通常是过了两三天以后,那个阿姨又来找她聊天,就好像什么事也没发生过。崔永元讲,他母亲还经常做与人为善的事情。70年代初,崔永元刚开始上学,他父亲在团里做政委,部队上经常有家属来探亲,有时候没地方住,他母亲就把他们接到家里来住,给他们做饭。弄得崔永元他们兄弟姐妹都有一种做好事的冲动感,看见妈妈那样,他们也学着干。妈妈把热汤面端过去了,他们就把自己藏的苹果献给客人。
父母的榜样,使崔永元养成了善待他人、坦诚处世的好性格。但崔永元也有心情不舒畅的时候,跟同事也会有矛盾,但他有一个原则,有话当面说出来,决不会在背后鼓捣。对你有意见,什么事儿看不掼,直接告诉你。
现在,崔永元的父亲早已离休在家,母亲原在部队的家属工厂,如今也退了下来。但他们对待子女依旧像从前那样经常进行教育。他们都喜欢看崔永元的实话实说节目,也还经常给儿子提一提有关主持节目的意见。
父亲的笑容800字 婴儿被父亲扇脸(四)
英国人约翰格登因细胞研究获得今年的诺贝尔医学奖。不过,英国《每日电讯报》8日爆料称,格登在求学期间,曾被老师称为笨得完全不应该学习自然科学。
曾被中学老师嘲讽
据报道,15岁时,在英国著名的贵族中学伊顿公学上学的格登学习成绩很不理想,生物学的成绩在同年级的250名学生中排名垫底,其他自然科学类学科的成绩也都处于下游。
获悉自己得诺奖的消息后,格登透露,当年伊顿公学的成绩单如今还放在他任职的剑桥大学下属格登研究所办公桌上。格登说,这张成绩单是他唯一装在框内摆放起来的东西,因为这让他想起一名中学老师对他的嘲讽,宣称他如果在大学选择自然科学专业,将完全是一种浪费时间的做法。
据格登介绍,这名老师名叫加德姆,其实并不是一名真正的老师,而是一个博物馆馆长,被校方雇用来教那些成绩最差的学生。他当时知道我对自然科学感兴趣的时候,嘲笑我这是个非常荒唐的想法,因为你不可能在自然科学方面取得任何成绩。
格登说,办公桌上的成绩单,让他在遭遇经常发生的类似实验失败的问题时,会想到自己或许还做得不够好,那个老师说的或许有道理。
开创性意义的论文
在收到伊顿公学的那份成绩单后,格登将自己的注意力转移到了古典文学方面,随后获得了在牛津大学基督堂学院学习的机会。不过,出于一些原因,格登入学后将专业换成了动物学。
直到在牛津大学攻读硕士学位的时候,格登才发表了一篇在基因学领域具有开创性意义的研究论文,首次指出细胞的特化机能可以逆转。这一认定挑战生物学界先前所持有的信条,即对应于特定生物机能的特化细胞发育过程不可逆。
直到10年后,格登提出的这个观点才得到普遍接受。而这个观点最终直接引领英国胚胎学家伊恩威尔穆特在1996年成功培育出了世界上第一只体细胞克隆羊多利。
父亲的笑容800字 婴儿被父亲扇脸(五)
1、华罗庚猜书
著名数学家华罗庚读书的方法与众不同。他拿到一本书,不是翻开从头至尾地读,而是对着书思考一会,然后闭目静思。他猜想书的谋篇布局,斟酌完毕再打开书,如果作者的思路与自己猜想的一致,他就不再读了。华罗庚这种猜读法不仅节省了读书时间,而已培养了自己的思维力和想象力,不至于使自己沦为书的奴隶。
2、高尔基救书
世界文豪高尔基对书感情独深,爱书如命。有一次,他的房间失火了,他首先抱起的是书籍,其它的任何东西他都不考虑。为了抢救书籍,他险些被烧死。他说:“书籍一面启示着我的智慧和心灵,一面帮助我在一片烂泥塘里站起来,如果不是书籍的话,我就沉没在这片泥塘里,我就要被愚蠢和下流淹死。”
3、悬梁刺股
东汉时候,有个人名叫孙敬,是着名的政治家。他年轻时勤奋好学,经常关起门,独自一人不停地读书。每天从早到晚读书,常常是废寝忘食。读书时间长,劳累了,还不休息。时间久了,疲倦得直打瞌睡。他怕影响自己的读书学习,就想出了一个特别的办法。古时候,男子的头发很长。他就找一根绳子,一头牢牢的绑在房梁上。当他读书疲劳时打盹了,头一低,绳子就会牵住头发,这样会把头皮扯痛了,马上就清醒了,再继续读书学习。
4、凿壁偷光
西汉时有一个大学问家名叫匡衡。他小时候就非常喜欢读书,可是家里很穷,买不起蜡烛,一到晚上就没有办法看书,他常为此事发愁。这天晚上,匡衡无意中发现自家的墙壁似乎有一些亮光,他起床一看,原来是墙壁裂了缝,邻居家的烛火从裂缝处透了过来。匡衡看后,立刻想出了一个办法。他找来一把凿子,将墙壁裂缝处凿出一个小孔。立刻,一道烛光射了过来,匡衡就着这道烛光,认真地看起书来。以后的每天晚上,匡衡都要靠着墙壁,借着邻居的烛光读书。由于他从小勤奋好学,后来匡衡成了一名知识渊博的经学家。
5.李密牛角挂书。
隋朝李密,少年时候被派在隋炀帝的宫廷里当侍卫。他生性灵活,在值班的时候,左顾右盼,被隋炀帝发现了,认为这孩子不大老实,就免了他的差使。李密并不懊丧,回家以后,发愤读书,决定做个有学问的人。有一回,李密骑了一条牛,出门看朋友。在路上,他把《汉书》挂在牛角上,抓紧时间读书。此事被传为佳话。
以上内容是关于父亲的笑容800字和婴儿被父亲扇脸的内容,小编幸苦为你编辑整理,喜欢的请点赞收藏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