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奥多罗斯福和富兰克林罗斯福 西奥多罗斯福为什么能上总统山
你现在阅读的是一篇关于西奥多罗斯福和富兰克林罗斯福的文章,里面有丰富多彩的内容,还有给你准备西奥多罗斯福为什么能上总统山和西奥多罗斯福和富兰克林罗斯福的精彩内容哦。
西奥多罗斯福和富兰克林罗斯福 西奥多罗斯福为什么能上总统山(一)
西奥多·罗斯福生于1858年10月27日,是有钱的荷兰人后裔,罗斯福家族中有从政的传统,其叔叔曾担任众议院和大使,父亲是进出口商、银行家。西奥多幼年多病。为了锻炼身体,他学习拳击、骑马、游泳等。身体的原因使他只受过几个月的学校教育,即改为聘请家庭教师。1876年,他进入哈佛大学学习,这时他已成为一名体格健壮、知识广博的青年,最后以优异的成绩毕业。1880年,他与爱丽斯举行婚礼,但不幸的是,他妻子生完孩子不久即病逝,祸不单行,他母亲也随之离开人世。他在异常痛苦中拼命干活,使他的精神没有崩溃。1885年,他与伊迪斯结婚,生下四子一女。稳定的家庭生活,使他渐渐地走上了政治生涯。
1898年美西战争中,西奥多率领一个骑兵团在古巴英勇作战,使之很快成为战斗英雄。回国后被共和党提名竞选纽约州长,果然他胜出担任,并在其间政纪斐然。
1900年,他被提名为竞选总统的副总统候选人。而当选总统在上任一年多后,即遭枪击身亡。1901年9月14日,作为副总统的他宣誓就任美国总统,年仅42岁。1904年竞选连任至1909年。此后,他遵从宪法,没有寻求再次连任。
他在任期间的主要业绩是推行反“托拉斯”政策,通过了一些保护劳工的立法,实行了一些维护社会公共利益的措施,在世界推行扩张政策,使美国国力不断增强。
他还主持了1905年的日俄战争和平谈判,促成两国放弃战争,维护了和平,由此获得了1906年的诺贝尔和平奖。
卸任后的西奥多是慈祥的老祖父,他与儿孙们关系密切。
1918年7月17日,西奥多的小儿子在德国战场上身亡,对他的打击颇大。
1919年1月16日,因心脏病去世。
西奥多·罗斯福生前著述、译作很多,是美国历史上著述最多的总统。
西奥多罗斯福和富兰克林罗斯福 西奥多罗斯福为什么能上总统山(二)
美国著名将领巴顿以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出色表现,赢得了政府和人民的高度赞誉,成为美国历史上的民族英雄。
1885年11月11日,乔治·史密斯·巴顿出生于加利福尼亚州一个高贵家庭。自幼喜欢骑马,在牧场中度过了愉快的童年。18岁时进入私立维吉尼亚军事学院,一年后又进入西点军校学习,毕业后被调往美国第一集团军任骑兵少尉。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巴顿随约翰·潘兴将军深入墨西哥镇压农民起义军,1917年初以中尉的身份凯旋归来。当美国加入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他被派往法国,在圣米歇尔会战中表现非凡,被提升为上校,同时因为作战英勇和训练坦克部队有功获得嘉奖。
经过4年鏖战,第一次世界大战终于结束。参战国人民同庆和平的降临,而将自己与战争融为一体的巴顿却感到生活失去意义。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时,年过半百的巴顿好像又回到了年轻时代,他那好战的心被欧洲的炮火激荡起来,密切注视着战局。1940年他实现了多年的梦想,奉命到本宁堡组建一个坦克旅,不久晋升为准将,并很快成为美军的战车专家,后又升为少将。
1942年11月,在突尼斯境内的美军被德军打得节节败退,士气低落。为鼓舞士气,艾森豪威尔把巴顿调去接管军队。巴顿在短短十几天时间里,就使美军的精神面貌振奋起来。在他的指挥下,美军开始收复失地,而且每战必捷。使巴顿名声大震的是攻占西西里的战役,他指挥部队沿西西里北岸向麦西纳前进,以惊人的速度先于英国人进入麦西纳并赢得了这一战役。这一战役使同盟国和德军都对美军刮目相看。
正当巴顿在事业上如日中天之际,因两次殴打士兵引起美国军内和国内的舆论反对,在马歇尔、艾森豪威尔等人的保护下才幸免撤职。1944年1月,巴顿前往英国参加诺曼底登陆。盟军登陆后,为了结束缓慢迟滞的推进情况,决定开始发动“眼镜蛇”行动。巴顿又以其惊人的进军速度和勇气把局部性的突破变成了全面的运动战,使盟军终于冲出诺曼底,迫使德军全面撤退。接着,巴顿又率领部队转战欧洲大陆,于1945年3月22日到达莱茵河畔,他当夜就强行渡河,直捣希特勒老巢。巴顿外表豪迈直爽,看似作决定不加思索,实际上他决断前都经过深思熟虑,甚至精确的计算。正是这种精神才使他无往而不胜。
对德战争结束后,巴顿被委任为巴伐利亚军事行政长官,因执行战后的欧洲政策与盟军司令艾森豪威尔的意见有分歧被解职。1945年12月21日,巴顿驱车出外打猎,遇车祸身亡,享年60岁,他在功成名就之时逝去,成为美国人民心目中的英雄,也赢得了世界的赞誉。
西奥多罗斯福和富兰克林罗斯福 西奥多罗斯福为什么能上总统山(三)
屈原
屈原所在的时期正是中国即将实现大一统的前夕,“横则秦帝,纵则楚王。”屈原因出身贵族,又明于治乱,娴于辞令,故而早年深受楚怀王的宠信,位为左徒、三闾大夫。他为实现楚国的统一大业,对内积极辅佐怀王变法图强,对外坚决主张联齐抗秦,使楚国一度出现了一个国富兵强、威震诸侯的局面。但是由于在内政外交上屈原与楚国腐朽贵族集团发生了尖锐的矛盾,由于上官大夫等人的嫉妒,屈原后来遭到群小的诬陷和楚怀王的疏远,最终被逐出郢都,到了汉北。顷襄王二十一年,秦将白起攻破郢都,几起几落的屈原悲愤难捱,遂自沉汨罗江,以身殉了自己的政治理想。屈原在20多年的流放生活中,始终关心着楚国的命运,陆续地写出了《离骚》、《天问》、《招魂》、《哀郢》等诗篇,表白了自己不愿与黑暗腐朽的势力同流合污的立场和决心。
高中课文《屈原列传》、《离骚》、《湘夫人》等,都说到屈原。
【原文再现】
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离骚”者,犹离忧也。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上称帝喾,下道齐桓,中述汤、武,以刺世事。明道德之广崇,治乱之条贯,靡不毕见。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其志洁,故其称物芳;其行廉,故死而不容。自疏濯淖污泥之中,蝉蜕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世之滋垢,皭然泥而不滓者也。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
——摘自《屈原列传》
【素材评析】
在屈原的作品《涉江》一诗中他自己写到:“吾与重华游兮瑶之圃,登昆仑兮食玉英。与天地兮同寿,与日月兮齐光。”这是屈原受到奸臣谗陷,被楚王流放时,在愤激之下而写的。正如司马迁所说:“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所以作诗《离骚》泄愤。但是,屈原的高洁之处,在于他无论遭受什么样的打击与谄害,但他总是执著地坚持自己的操守,所以司马迁赞美到:“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
【适用话题】
适用“肩膀”、“位置与价值”、“我想握住你的手”、“感情亲疏与对事物的认知”、“责任”、“理想”、“执著”等等。
西奥多罗斯福和富兰克林罗斯福 西奥多罗斯福为什么能上总统山(四)
诸葛亮
诸葛亮,虽手无缚鸡之力,却能运筹帷幄,决胜千里。未出茅庐,已知天下大势将鼎足三分,烧博望,借东风,擒孟获,无不显示他神机妙算的绝顶聪明。故与关羽之“义绝”、曹操之“奸绝”合称三绝。
诸葛亮执法严明,情义深重,勇于自责。有情而不枉法,执法而不忘情。这才是有血有肉的诸葛孔明,这才是真实可信的孔明!看了诸葛亮挥泪斩马谡一节,我们才会由衷赞美“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我们曾学过《出师表》《失街亭》(《三国演义》)《蜀相》等课文,这些课文都涉及一个人物——诸葛亮。
【原文再现】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沪,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之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摘自《出师表》
【素材评析】
诸葛亮与刘备的君臣际遇,是千古传颂的佳话。人们在甚赞诸葛亮的况世奇才的同时,也甚赞他能报知遇之恩的美德。自从自隆中出山后,就把“攘除奸凶,兴复汉室”作为毕生已任,正如杜甫所写“三顾频烦天下济,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襟”,无不为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忠诚而感动。
【适用话题】
诸葛亮博学多才,担任蜀相期间,济世、敬业、至公、廉洁、谦虚等品格为历代君主、官吏、士人和老百姓所称颂。适用话题有:“忠诚”、“谦虚与成就”、“大智若愚与成功”、“肩膀”等。诸葛亮对刘备的忠信历来被大家传为美谈,此事例适合话题“诚信”;诸葛亮不听刘备临终忠告,最终导致街亭失守,此事例适合话题“感情的亲疏与对事物认知”等。
西奥多罗斯福和富兰克林罗斯福 西奥多罗斯福为什么能上总统山(五)
司马迁
司马迁幼年时就很刻苦,十岁开始学习当时的古文,二十岁时满怀求知的欲望,游遍了祖国的名山大川,到处考察古迹,采集传说。这为后来编写《史记》作了很好的准备。其父司马谈死后,司马迁承袭父职,做了太史令,有条件看到大量的图书文献和国家档案,这对司马迁编写《史记》是一个不可缺少的条件。
天汉二年(前99),李陵出击匈奴,乒败投降,司马迁为李陵辩护,触怒汉武帝,下狱受腐刑。后获赦出狱,为中书令,发愤著书,最后完成了《史记》的撰写和润饰。《史记》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和传记文学巨著,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除《史记》外,司马迁作赋八篇,又撰《报任安书》,记述了他下狱受刑的经过和修史的抱负。
高中第六册第四单元,专门用一个单元来学习司马迁的《报任安书》及《史记》中的选文。
【原文再现】
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记,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来者。乃如左丘明无目,孙子断足,终不可用,退而论书策,以舒其愤,思垂空文以自见。仆窃不逊,近自托于无能之辞,网罗天下放失旧闻,略考其行事,综其终始,稽其成败兴坏之纪,上计轩辕,下至于兹,为十表,本纪十二,书八章,世家三十,列传七十,凡百三十篇,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摘自《报任安书》
【素材评析】
一个人,无论在遇到多大的打击与挫折,只要精神不倒,一切都可以继续。但精神是需要支撑的。司马迁之所以能在因他陵事件而受宫刑后,发愤著书,就是因为他为自己寻找到了强有力的精神支柱,他们是周文王、孔子、左丘明、孙子、吕不韦和韩非等。而当我们的人生也遇上了难以跨越的坎时,是否也把司马迁当成自己的精神支柱?
【适用话题】
《史记》,是司马迁用一生的精力、艰苦的劳动,并忍受了肉体上和精神上的巨大痛苦,拿整个生命写成的一部永远闪耀着光辉的伟大著作。鲁迅先生曾说:史记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也就是说,作为一部规模宏大、体制完备的中国通史的史记,同时也是一部非常优秀的文学作品。司马迁为朋友不惜搭上自己的身家性命以及为了理想而放弃尊严的品德值得我们学习。适用话题有“坚强”、“意志”、“忍辱”、“诚信”、“心灵的选择”、“肩膀”、“雕刻心中的天使”等。
以上内容是关于西奥多罗斯福和富兰克林罗斯福和西奥多罗斯福为什么能上总统山的内容,小编幸苦为你编辑整理,喜欢的请点赞收藏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