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的故事读后感650字左右 孔子少年的故事

国学素材成语故事

孔子的故事读后感650字左右 孔子少年的故事

九天宝鉴围观:℉更新时间:08-02 14:39

你现在阅读的是一篇关于孔子的故事读后感650字左右的文章,里面有丰富多彩的内容,还有给你准备孔子少年的故事和孔子的故事读后感650字左右的精彩内容哦。

孔子的故事读后感650字左右 孔子少年的故事

孔子的故事读后感650字左右 孔子少年的故事(一)

孔子,姓孔,名丘,字仲尼,是我国春秋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也是我国儒家学说的创始人。他之所以能成为弟子三千、名扬四海的圣人,是和他小时候的刻苦勤奋分不开的,也正所谓是天才来自勤奋。

史书言,孔子的母亲在他刚刚三岁的时候,就教他读书识字,到四岁的时候,他已会念百余字了。

有一天,他的妈妈说:昨天我教你的字会背了吗?

孔丘说:都记住了。

妈妈说:那好,明天一早我考考你。

孔丘睡觉,是和哥哥在一起。这天晚上,他钻入被窝后对哥哥说:哥哥,妈妈教给你的字都记住了吗?

哥哥道:都记住了。你呢?

孔丘说:一我已经练了多遍,也许都记住了,可又没有打握,明天一早娘要考我,若有不会的,娘一定非常伤心和难过。不行,我一定要起来再多练几遍。

哥哥被他这种刻苦学习、孝顺母亲的精神所感动,心疼地说:天气凉了,别起来练了,就在我的肚子上写吧。我能觉出对错,也好对你写的做个检查!

于是,小孔丘就在哥哥的胸口上写了起来。每写一字,就念出声来。可这声音越来越轻,当他写完最后一个字的时候,声音也听不到了。哥哥验完他的最后一个字,听着他那均匀的呼吸,望着他甜中带笑的睡容,既心疼又爱怜地笑了。

第二天一早,在母亲考核时,他一遍通过。母亲惊喜道:这孩子真神了,前天教了他那么多字,只过了一天,就如此滚瓜烂熟,将来准能干大事啊!

孔丘望着母亲欣喜的面容,高兴地笑了。然而在这微笑中,却伴着两行泪水。

站在旁边的哥哥,深深地理解他,知道在他超人的天资背后,更多的则是弟弟那锲而不舍的精神和刻苦勤奋的汗水。

孔子的故事读后感650字左右 孔子少年的故事(二)

台湾有一个著名的企业家陈茂榜,他的讲演经常折服所有的听众。尤其是他计数字的本事超人一等,举凡中国和世界各国的面积、人口、国民所得贸易额等,他都如数家珍。

事实上,陈茂榜的学历只有小学毕业,但他却荣获了美国圣诺望大学颁发的名誉商学博士学位。

一个只有小学文化学历的人,能够荣获名誉博士学位,主要凭持他的实力,这个实力就是一辈子坚持每天晚上不间断的自修。

陈茂榜十五岁辍学到一家书店当店员,他每天从早到晚工作十二个小时。但是下班以后,读书就成了他的享受,书店变成了他的书房,或坐或卧,任他遨游。

日子一久,他养成了每晚至少读两小时书的习惯。他在书店工作了八年,也读了八年书。 陈茂榜说:学历固然有用的,但更有用的是真才实学。

记住这样一句话: 一个人的命运,决定于晚上八点到十点之间;知识经济年代能否占有比他人富裕的智力资本,关键也在于个人素质的自我提升。

孔子的故事读后感650字左右 孔子少年的故事(三)

演艺这条路,黄渤一直走得不顺。

他是有天赋的!初中毕业不久,黄渤就签约了太平洋唱片公司。跟他一同签约的还有毛宁与杨玉莹。这两位后来都红了,只有黄渤,一直默默无闻。

1994年,黄渤离开太平洋公司,来到北京,在酒吧里当驻唱歌手。住在郊区的农民房子里,大冬天的,他每天要蹬两个钟头自行车去酒吧唱歌。这期间,黄渤认识了许多同他一样在酒吧里卖唱的朋友,例如周迅、满江、零点乐队、沙宝亮等。这些人相继大红大紫,又只有他,像一枚干枯的稻草,黯然地,被世界遗忘在一个阴暗的角落。

2000年,通过朋友高虎的推荐,黄渤开始演电影。但大多都是诸如士兵甲、路人乙的小角色。微薄的片酬,根本无法维持他在北京的生活。黄渤睡过桥洞,吃过饭店的剩饭,捡过垃圾堆里的衣裤,他的内心充满了不甘与酸楚,就如暗夜里的一只狼,忍受着饥饿与凉寒,时不时对着苍天明月一声凄厉无言地嚎叫。

有朋友劝黄渤:改行吧,演艺圈向来都是年轻人的天下,你不能再耗下去了。又何必在一棵树上吊死?

以后的路到底怎么走,是改行,还是继续耗?黄渤的内心充满了彷徨。

可是不久黄渤就想通了,继续在各大片场蹭一些小角色。朋友见了,不由感叹:这是何苦呢?他笑笑:演艺这条路,我虽然一直都不顺,但是却积累了许多经验教训与人脉关系,若是改行,这一切还不都得从零开始!

就这样,黄渤又开始了艰难的尝试与坚持,事业终于慢慢有了起色。2009年,他在电影《斗牛》中饰演牛二。有一次拍摄,在一座三五百米高的石头山上,场工上去一回都累得直喘,黄渤却要一个镜头从山脚跑到山顶,跑三四十趟。戏拍了3个月,鞋子磨破了38双。

付出总有回报!凭借该剧,黄渤一举夺得第46届金马奖最佳男主角。从此,黄渤的事业步入坦途,仅2009年,他就参与演出了十部电影。

孔子的故事读后感650字左右 孔子少年的故事(四)

1925年4月15日,在英国北部的小城市格兰森市,杂货店主艾尔弗雷德。罗伯茨的第二个女儿降生了,父母兴高采烈,给她取名叫玛格丽特。希尔达。罗伯茨。

在玛格丽特6岁那年,一个星期天的上午,一家人从教堂做完礼拜回来,走在回家的路上。星期天是基督教徒聚到教堂做礼拜的日子,玛格丽特一家笃信宗教,自然一次也不会错过这样的活动。玛格丽特在路上一边走,一边回想着牧师布道的内容。正想得入迷,突然被一串银铃般的笑声打断了。那笑声响亮、悦耳,使她不由得转过头去看:是什么人这么高兴呢?

原来是一群在街角玩耍的孩子。他们与玛格丽特年龄相仿,有男孩也有女孩,一群孩子像小鹿一样奔跑着,互相追逐,推推搡搡,不时地爆发出开心的笑声。玛格丽特不知道他们玩的是什么游戏,因为自己从来不玩游戏,但那欢快的气氛深深地吸引了她。她不由得放慢了脚步,脑袋扭过去,目不转睛地盯着那些孩子,直到走远了

回到家里,玛格丽特的心总是无法平静。她内心深处孩子的天性被突然间唤醒了,使她一心向往玩乐。可是在以往的生活中,她就像个小大人,不苟言笑,天天跟在父亲的后面,不是忙着店铺的生意,就是干家务活,要么就是参加各种大人的活动。她的生活和年龄十分不相称,这虽然使她养成了勤劳俭朴的性格,长了不少见识,却也使她的童年欢乐过早地失去了。今天,她才发现,其他同龄的孩子简直是与她生活在两个世界里。她是那样的无聊!

一想到自己错过了那么多的欢乐,如此多的游戏,玛格丽特不由得委屈起来。她忍不住问父亲:爸爸,为什么我不能像别人家的孩子一样,经常出去游戏玩耍呢?父亲听到玛格丽特这个突如其来的问题,一点也没有表现出吃惊的样子。他既没有责备玛格丽特,也没有像一般父母一样哄着委屈的孩子,而是非常亲切地说:孩子,你做事情必须有自己的主见。不能因为你的朋友在做某种事情,你也去做或者想去做。不要因为怕与众不同而随波逐流,要决定自己该怎么办。如果有必要,就去领导群众,但不要随大流。

聪明的玛格丽特听了父亲的话,顿时恍然大悟。她的童心被渴望成功的心理代替了,委屈也立刻烟消云散了。她深深地明白,父亲之所以用特殊的方法教育她,是为了让她将来有所作为。从此以后,她把父亲的话当作终生奉行的准则,直到她成为英国历史上第一位女首相。

康德曾经说过:天才是自创法则的人。如果一个人随波逐流,也许能和众人打成一片,但永远无法取得与众不同的成功;相反,只有突破常规,自立法则,才有可能让自己出类拔萃,引导潮流。

如果您想出色,请记住,千万不要和大多数人一样啊。

孔子的故事读后感650字左右 孔子少年的故事(五)

韦尔乔这个心脏内科大夫长得一点不像医生:脸黑黑的,肩非常结实,话语不多。在日常生活中,他和大多数人一样,有固定的作息时间,因为他是一个按部就班的职业医生。然而在几乎所有的业余时间里,他都在专注地做着同一件事情:在处方笺的背面画画,因为这可以最大限度地把纸张浪费降到最低点。

多年来,无人知晓,他画出去的处方和写出去的处方哪个多,哪个少。他的哥哥看到那一大堆画在处方和废纸上的东西,随口说了一句:行,就这样画。在许多人看来,这样画就是胡画、乱画。但他就这样一直画了下来,日复一日地画,画面上也逐渐有了变化,有人说好,有人说不好。但这些都没有让他停止,他的笔在那些处方笺的背面轻盈地飞翔,他感觉到灵魂里的惬意。那些窄窄的空白的地方,在他看来,是那般空阔,任他的灵魂之笔自由驰骋。

后来,这些信笔涂鸦的玩意儿被一些画画的朋友看到,觉得挺好玩,还把它拿到美术刊物上发表。这使得他这个平时胆子很小的医生,着实出了回风头。打那以后,他开始很可笑地把那些废纸保存起来,而不是像以往那样,画过后便随手扔掉。直到有一天,好心的朋友打算把那些废纸上的画结集出版,他才知道,自己惹祸了。

韦尔乔明白自己没学过一天画,他的画就是他的感觉。他只是一个年轻的医生,在一个不大的医院里,晚上独自值夜班,周围都是生病的人。这样的环境里,他不停地想象,不停地画,试图用简单的线条勾勒繁复的人生,这是一种完全的自我沉醉。

就这么一点儿业余爱好,因为他的坚持,竟出版了好几本书,成了全国闻名的腕儿。他先后为十多部作品画插图。最早与王玉北合作,创作了《西方哲理漫画》2500余幅插图,为畅销书《妞妞一个父亲的札记》绘制了160余副插图,这本书创造了当时我国出版界一个版本升级的成功典型,也为他带来了巨大的声誉。特别是他的《梦游手记》,更是扬名于文艺界和书画界,实在出人意料。

如果你不能成为一个药到病除的医生,或许,你可以尝试在处方笺的背面涂抹出人生的精彩。

以上内容是关于孔子的故事读后感650字左右和孔子少年的故事的内容,小编幸苦为你编辑整理,喜欢的请点赞收藏把。

标签:孔子少年的故事

标题:孔子的故事读后感650字左右 孔子少年的故事

链接:http://m.zhaichaow.cn/sucai/gushi/12009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