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张善良 2001到2022感动中国十大人物
你现在阅读的是一篇关于2022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张善良的文章,里面有丰富多彩的内容,还有给你准备2001到2022感动中国十大人物和2022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张善良的精彩内容哦。
2022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张善良 2001到2022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一)
总有一种力量让人泪流满面。在2022年度中央电视台“感动中国”人物的节目录制现场,无论是观众,还是主持人、受访者,似乎都被一种无声的精神力量感动着,不经意间热泪盈眶。
请跟我们一起走进爱与感动的海洋—— “感动中国”人物 拨动心灵深处的弦。
林俊德:工作到最后一刻 纵死终令汗竹香
【颁奖词】大漠,烽烟,马兰。平沙莽莽黄入天,英雄埋名五十年。剑河风急云片阔,将军金甲夜不脱。战士自有战士的告别,你永远不会倒下
2.陈斌强 “绑着”母亲上班的孝子 孝更绝伦足可矜
【颁奖词】小时候,这根布带就是母爱,妈妈用它背着你。长大了,这布带是儿子的深情,你用它背着妈妈。有一天,妈妈的记忆走远了,但爱不会,它在儿女的臂膀上一代代传承。
3.何玥 主动捐献器官的小学生 何处春江无月明
【颁奖词】 正是花样年华,你却悄然离开。你捐出自己,如同花朵从枝头散落,留得满地清香。命运如此残酷,你却像天使一样飞翔。你来过,你不曾离开,你用平凡生命最后的闪光,把人间照亮。
4.陈家顺 “变身”民工的“卧底局长” 动人以行不以言
【颁奖词】 为乡亲卧底,你吃遍所有的苦,为百姓打工,你换来群众最多的甜。你乔装改扮,却藏不住心底最深的惦念;你隐姓埋名,可我们都知道你是谁,为了谁。
5.高淑珍 守护“炕头课堂”14载 爝火燃回春浩浩
【颁奖词】你用粗糙的手,支起课桌;你用宽阔的背,挡住风雨;有了爱小院里的孩子一天天茁壮起来,你的心和泥土一样质朴,你洒下辛苦的种子,善良会生长成参天大树。
6 张丽莉:“最美女教师” 冰雪为容玉作胎
【颁奖词】别哭,孩子,那是你们人生最美的一课。你们的老师,她失去了双腿,却给自己插上了翅膀;她大你们不多,却让我们学会了许多。都说人生没有彩排,可即便再面对那一刻,这也是她不变的选择。
7. 李文波:南沙守礁97个月 能受天磨为铁汉
颁奖词:二十年坚守,你站成一块礁石;任凭风吹雨打,你也有爱,却只能愧对青丝白发,你也有梦,可更知肩上责任比天大,你的心中自有一片大海,祖国的风帆永不沉没。
8.高秉涵:执着归乡的台湾老兵 悲莫悲兮生别离
【颁奖词】 海峡浅浅,明月弯弯。一封家书,一张船票,一生的想念。相隔倍觉离乱苦,近乡更知故土甜。少小离家,如今你回来了,双手颤抖,你捧着的不是老兵的遗骨,一坛又一坛,都是满满的乡愁。
9 周月华、艾起: “爬”遍青山送医上门 清香传得天心在
【颁奖词】她背起药箱,他再背起她。他心里装的全是她,而她的心里还装着整个村庄。一条路,两个人,二十年。大山巍峨,溪水蜿蜒,月华皎洁,爱正漫漫的升起。
10.罗阳:用生命托举歼-15 长使英雄泪满襟
【颁奖词】如果你没有离开,依然会,带吴钩,巡万里关山。多希望你只是小憩,醉一下再挑灯看剑,梦一回再吹角连营。你听到了么?那战机的呼啸,没有悲伤,是为你而奏响!
当物欲的强光让人迷失,当财富与权力霸占一席之地,当社会的价值取向被影响……静下心来听一听这些人物的故事吧,他们用自己的生命热忱让你我重拾感动与感激之情,拨动你我心灵深处最柔软的那根弦。
2022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张善良 2001到2022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二)
幸福家庭事迹材料——为了同学们的需求,查字典小编特意为大家整理出了一篇幸福家庭事迹材料,希望这篇家庭事迹材料能够帮助你们。
北陡镇陡门圩社区赵凤毛家庭一家五口,两位已年过耄耋的九十多岁老人,在温暖家里安享晚年。女儿有良好的家庭教育,现在是中山大学三年级的学生。丈夫虽然下岗,但夫妇俩互相鼓励,靠自己的能力做起小本生意。多年来,他们睦邻友好,互敬互爱,尊老爱幼,同舟共济,以德育人,在当地传为佳话。
一、夫妻恩爱,同舟共济。
他们夫妻的感情很好,平时不分内外都互相支持互相帮助。工作的时候我们各有各的忙,遇到困难或他们能把对方当作倾诉的对象,并互相鼓励。在家里,家务事不是妇女专有的工作,丈夫经常和我一起做家务等琐碎的工作。在搞好工作前提下我还要照顾两位90岁高龄多病的老人,并且定时喂食,料理梳洗,问寒问暖。这个家,无论是阴晴雨雪,总有暖融融的气氛,所以,即使家庭不富裕,但心头总让人有一种满足的幸福感。
然而天有不测之风云,人生的道路不可能永远随你的意愿一直地延伸下去。她和丈夫原本是国有企业粮所的职工,但是随着国家的经济改革,企业没有逃脱被精简的命运,2001年,她们双双下岗。经过一段时间的考虑,她们夫妻决定一切从头开始。
经过慎重的考虑后,她和丈夫决定兵分两路,丈夫到外省做点小本生意,她留在照顾家中的老少,就租下一间房子开起废品回收站。万事开头难。但在女儿与丈夫的鼓励下,生意渐渐地有了起色。丈夫在外地的生意开始时也面临着很多的困难,她不时通过电话鼓励他,勇敢面对,不要放弃。通过夫妇俩的共同努力,这个家又充满了幸福的笑声。
二、为国教子,以德育人。
女儿是这个家庭的骄傲,她的成长历程洒满了他们夫妇俩的汗水。俗话说,三岁定八十。从呀呀学语开始我和丈夫就言传身教,以身垂范,努力把孩子培养成一个懂礼貌、有道德、守法纪的人。教子三年癫,为了培养孩子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她经常和她讲故事,做游戏,聊天,说教,渐渐地别人都说我是一个老小孩。在孩子进入上学年龄阶段,她就花更多的时间辅导她学习。父母是第一任教师,良好的家庭教育是孩子健康成长的最重要因素之一。养儿方知育儿难,她虽不是教师,没有读过教育学和心理学,因此她平时买了不少的书籍启发引导她。她还放弃了许多休息时间和娱乐,帮助鼓励孩子学习,使得孩子每次考试都名列前茅。2001年,女儿以全镇第一名的优异成绩升上初中;2004年,又以全镇第一的成绩考上台山一中;2007年,再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中山大学。
三、睦邻友好,倡导文明。
一个和谐的家庭,总能有和睦的邻里关系。他们邻里的关系非常融洽,大家互帮互助,团结友善。逢年过节,串门过户,互相问候,共享节日。遇到老人生日,孩子升学,或者事业上有成就,与大家欢聚在一起庆祝。困难时大家都自觉地伸出友谊之手。2001年,他们夫妻下岗孩子升学,社区居民自发帮助他们渡过了难关。
文明的家庭从我做起,相信在丈夫和我的共同努力下,家庭生活会越来越美好。
2022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张善良 2001到2022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三)
朱延禧
在东昌府区古城内的朱府口,有一处被人们称为“老府院”的地方。四百多年前,曾有一位明代万历、天启年间的朝廷重臣居住于此。晚年时,他因不阿谀奸党,被弹劾贬职还乡,他将自己的书斋命名为“畸斋”、“遁斋”,显露出不随流俗、不涉世事的风雅情志。他就是史称“朱相国”,世称“朱阁老”的朱延禧。
朱延禧,字允修,晚年自号“遁斋老人”。他自幼聪颖好学,擅长诗文,以文才闻名城乡,明万历二十三年(1595年)进士。初授翰林检讨,累迁礼部右侍郎。任日讲官时(日讲官是为皇帝敷陈经史、回答皇帝咨询、兼记皇帝言行的官员),讲《尚书》“可爱非君”一章,旁征博引,援古喻今,阐明义理,颇有独到见解。熹宗大悦,称赞朱延禧为“讲官第一”,拜为东阁大学士、礼部尚书。未几,晋太子太保、文渊阁大学士。至由他负责编修的两代皇帝的政令集《两朝实录》成书,以及由他负责督修的皇帝陵墓竣工后,天启五年(1625),又升任太子太师、建极殿大学士兼吏部尚书。
当时,大宦官魏忠贤与熹宗乳母客氏相勾结,朋比为奸,专权自恣,深得熹宗信赖。尽管朱延禧身居相位,却奈何不得那帮阉党,只能空抱一颗忧国忧民之心。朝令内阁传旨称魏忠贤为“元臣”,延禧认为不可。御史田景新阿权附势,遂魏忠贤之意上书弹劾延禧。熹宗听信谗言,将朱延禧革职为民。
朱延禧罢官回归故里,栖隐故园,养花种竹,陶情养性,不闻世事。有一则故事说明了朱延禧的睿智与博学。一日,正是晚秋季节,他穿了件土布长衫,拿把折扇,想到东郊外玉皇阁看一下农村秋收之景。走到东关姚园村头,只见路西一户人家,竹篱柴扉,几间草房。院里摆满菊花,断定主人是个知音,便走入院内,尽自欣赏。正徘徊间,那草房主人出来笑着招呼,并邀请屋里坐坐。朱延禧赞许他养的菊花品种繁富,真乃超俗,主人笑道:“我一生别无所好,只是爱菊,天天为菊花服役,与菊花为友,简直是把菊花当作我的性命了。”因问到客人姓名,才知道,这位先生就是他所钦佩的当朝一品宰相朱阁老,接着他便要求阁老给写副对联,以光耀蓬荜。朱延禧洒脱成性,不便推辞,也一时高兴,待主人拿出纸笔,他便濡笔写出了“唯有菊花当性命” 七个字,当作上联。写后却又为了难,怎么对下句呢?踌躇之下,问主人尊姓,答姓赵,他触动灵感,联想到元代书法大家赵孟頫号松雪,马上想到了下联,即挥笔写道:“原来松雪是神仙”。主人大喜,连称真是神来之笔!
朱延禧卒后,谥“文恭”。著有《畸齐诗文集》15卷行于世。
傅以渐:
(1609—1665)字于磐,号星岩,聊城城内北街人。顺治三年(1646)获一甲 一名进士,为清代开国状元。初授弘文院修撰,历迁国史院侍讲,詹事府左庶子,秘书院侍讲学士,詹事府少詹事,国史院学士。十二年(1655)晋秘书院大学士,加太子太保衔,随又改国史院大学士。十五年(1658)任会试正总裁,加太子少保衔,授武英殿大学士兼兵部尚书。康熙初年因病致仕。居官以“清勤”著称,又有文名,曾先后充任《明史》、《太宗实录》纂修官,《太祖圣训》、《太宗圣训》、《通鉴全书》总裁官。又奉旨撰《内则衍义》,核定新修《赋役全书》,并与左庶子曹本荣合纂《易经通注》,主持纂修《聊城县志》。惜其著作多毁于火,仅有《四书、易经制义》及《贞固斋诗集》等传世。康熙四年(1665)病故,葬于聊城城南傅家坟。
巢父:
传说为唐尧时代的隐士,因在树上筑巢而居,时人号曰“巢父”,很有声望,尧曾以天下相让,他固辞不受,逃隐于聊城,以放牧了此一生,死后葬于聊城。后人名其墓曰“巢陵”,周围筑起城郭,聊城县治移此,曰“巢陵城”。因水城迁,其陵墓古迹犹存,清乾隆四十二年修纂的《东昌府志》谓聊城东北有巢父遗牧旧址。清道光十八年修纂的《聊城县志》载:“今城南十五里有巢陵故城。巢父陵在十字街东南。”据有关部门考察:巢父埋葬的位置,在今聊城市许营村西北二里处,陵墓遗址南北长35米,东西阔15米,高出地面4米,地下蕴藏着丰富的文化层。附近为巢父放牧处。古列“巢父遗牧”为“聊城八景”之一。
鲁卞大夫。有勇,常刺虎。有人说:“两虎方食牛,虎为了争食,必然相斗,斗则大者伤。小者亡,从伤者刺之,一举必有两得。”庄子听信此言,果刺双虎。齐欲伐鲁,以庄子在,不敢兴兵。清乾隆元年《山东通志》及清宣统二年《聊城县志》均载古聊城城西二里处有卞庄子墓。(按:卞庄子鲁人,聊城为齐地,其墓何故在此?未详。)
何一杰 字彦修,泾阳县(今属陕西)人,举人,顺治十六年(1659)任聊城县令,喜诗,有咏聊城古迹光岳楼等多首诗收入《聊城县志》。
姚心斋 (1529—1595 )聊城人,姚谦夫子,安贫乐读,以书史教弟及子,其子姚鋐于万历八年(1589)成进士,官至商丘令。《聊城县志》载有傅光宅所撰《明儒官心斋姚公墓志铭》。
2022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张善良 2001到2022感动中国十大人物(四)
2022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的陈俊贵是一个为报答战友深情,几十年守护天山筑路士兵墓园的老兵。
陈俊贵,男,汉族,55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尼勒克县乔尔玛筑路解放军指战员烈士陵园管理员。
1979年,陈俊贵随所在部队到新疆参加修筑天山深处独库公路的大会战。1980年4月6日,部队被暴风雪围困在天山深处,面临断炊的危险。四名战士奉命带着最后的干粮出门求援,在风雪弥漫的生死关头,班长把最后一个馒头给了年龄最小的陈俊贵。
班长和战友陆续牺牲了,陈俊贵终于找到了人群,部队得救了。接受4年冻伤治疗后,他复员回到辽宁老家,始终没有忘记班长的临终嘱托:希望陈俊贵可以去他的老家看望一下自己的父母。陈俊贵不知道战友的家庭地址和父母姓名,多方打听无果,1985年冬天,陈俊贵作决定,带着妻子和刚刚出生的儿子,来到班长和战友牺牲的新疆天山脚下,为战友守墓。
20多年里,他从未停止对班长父母的寻找。终于,他从一名扫墓的老战友口中得到班长在湖北省罗田县白莲乡的地址。2005年10月,陈俊贵赶赴罗田县,得知班长父亲母亲都已去世。陈俊贵跪在班长父母坟前说:"对不起,我来晚了,你们不要牵挂,今生今世我都将守在郑林书坟前,让他永不寂寞!"
目前,陈俊贵已将班长和副班长的遗骨,从新源县移到新扩建的尼勒克县乔尔玛筑路解放军烈士陵园安葬,还担任了这里的管理员。陈俊贵说:"我不仅可以和班长在一起,还可以守护为修筑天山独库公路牺牲的战友们了!"
陈俊贵颁奖词:只为风雪之夜一次生死相托,你守住誓言,为我们守住心灵的最后阵地。洒一碗酒,那碗里是岁月峥嵘;敬一个礼,那是士兵最真的情义。雪下了又融,草黄了又青,你种在山顶的松,岿然不动。
2022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张善良 2001到2022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五)
2022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的沈克泉、沈昌健父子是35年前仆后继、追逐科技梦想的“油菜花父子”。
1978年,养蜂人沈克泉在贵州山区发现了3株花期长,生长结构好的野生油菜,将其带回家乡播种,想为养蜂场提供新的蜜源。继而想到改良培育出产量高的油菜品种,为家乡解决吃油难的问题。
一开始,乡亲们嘲笑他"泥腿子想当科学家"。直到到了上世纪八十年代,沈克泉培育出了优质油菜种,得到了乡亲们的认可。
上世纪九十年代,由于沈克泉的油菜品种未经国家审定,当地部门对沈克泉进行了罚款、拘留。但他仍刻苦自学有关油菜遗传育种和生产栽培的知识。在没有专业分析、没有专业仪器的情况下,父子俩用肉眼观察,凭记录总结规律。
1996年,家里为搞油菜研究欠债不少。沈昌健卖掉中巴,带着卖车款回家投入油菜研发。
2022年,沈克泉父子繁育的"贵野A"不育系获国家发明专利证书。2007年,沈克泉带着自己培育的巨型油菜"独闯"在武汉召开的第12届国际油菜大会,引起了不小的轰动。
2009年,沈克泉去世,沈昌健依然是坚持着油菜育种。家人将沈克泉葬在离试验地不远的山坡上。家人知道,这些油菜是老人最后的心愿和牵挂。
如今,沈昌健的"沈油杂"202、819已进入区域试验环节,五亩送检试验田里有300个单株样本,每个样本送检一次就是200元;300亩的示范片里还欠着两万多的工钱,马上要施肥又是两万的肥料钱。对于已经35年没有主业收入的沈昌健一家而言,"吃饭靠田,科研靠借"。几十年来,沈克泉、沈昌健父子自筹资金150多万元,这几年政府也常有资助,可沈家里欠下了不少债,"几乎所有亲戚都借遍了。"家里最值钱的是两台用来贮藏油菜种子的冰箱。
35年父子相继,只为一株油菜的梦想。沈昌健说等现在的种子通过审定了,会卖给种子公司,拿着资金去滚动开发下一代油菜杂交新组合。自己的油菜育种路也许得"慢慢走",但怎么也会走下去。
沈克泉、沈昌健父子颁奖词:父亲留恋那油菜花开的芬芳,儿子就把他葬在不远的山上。三十年花开花谢,两代人春来秋往,一家人不分昼夜,守护最微弱的希望。一粒种子,蕴含着世代相传的梦想。
这就是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之沈克泉、沈昌健父子,让我们为这对执着的父子俩致予我们最崇高的敬意。
以上内容是关于2022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张善良和2001到2022感动中国十大人物的内容,小编幸苦为你编辑整理,喜欢的请点赞收藏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