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名人的三件故事 中国有哪些名人故事

国学素材成语故事

中国名人的三件故事 中国有哪些名人故事

洪荒接引围观:℉更新时间:08-02 07:27

你现在阅读的是一篇关于中国名人的三件故事的文章,里面有丰富多彩的内容,还有给你准备中国有哪些名人故事和中国名人的三件故事的精彩内容哦。

中国名人的三件故事 中国有哪些名人故事

中国名人的三件故事 中国有哪些名人故事(一)

我最崇拜的人

在如今社会水平高度发展的日子里。一些杰出人物蜂涌而出,无论是古今中外的名人,还是大红大紫的艺人,他们都引来了不少人的向往与喜爱。当然,好奇心特强的我也不例外。想知道我崇拜的人是何许人也吗?告诉你吧!他就是李白。

也许有人问,大红大紫的艺人才是如今人气指数最高的,你为何会喜欢那早

以成为过去的名人呢?真是没品味,然而我却不这么认为。

李白是我国著名的诗人,有诗仙之美称。但是在我心中李白更是懂得良苦用心的好榜样。他让我知道从小就应好好学习,不辜负父母的期望,努力,进取,坚信:铁杵磨成针,功到自然成。只要功夫用到家,十年,二十年,三十年,天天不停地磨,铁杵虽然粗,但总有一天会磨成针的。就如读书一样,天下的好书很多,只要天天认真地读,十年,二十年,总有一天会把所有看过的书融会贯通的。

李白在我心中已占有重大的地位,山压不倒,风吹不掉,因为他的精神如一颗种子,早已在我心中生根发牙。然而我更崇拜李白的诗篇。

崇拜他那“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的豪迈奔放,崇拜他那“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的奇妙意境;崇拜他那“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姜江水流”的清朗秀美。

我想:这就是我崇拜他的理由吧!


司马光,宇君实,号迂叟,是北宋陕州夏县涑水乡(今山西夏县)人,世称涑水先生。

司马光出生于宋真宗天禧三年(公元1019年)十一月,当时,他的父亲司马池正担任光州光山县令,于是便给他取名 "光"。司马光家世代官宦,其父司马池后来官至兵部郎中、天章阁待制,一直以清廉仁厚享有盛誉。

司马光深受其父影响,自幼便聪敏好学。据史书记载,司马光非常喜欢读《左传》,常常"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七岁时,他便能够熟练地背诵《左传》,并且能把二百多年的历史梗概讲述得清清楚楚,可见他自幼便对历史怀有十分浓厚的兴趣。

此外,还有一件事使小司马光名满九州。有一次,他跟小伙伴们在后院里玩耍。院子里有一口大水缸,有个小孩爬到缸沿上玩,一不小心,掉到缸厂里。缸大水深,眼看那孩子快要没顶了。别的孩子们一见出了事,吓得边哭边喊,跑到外面向大人求救。司马光却急中生智,从地上捡起一块大石头,使劲向水缸砸去,"砰!"水缸破了,缸里的水流了出来,被淹在水里的小孩也得救了。小小的司马光遇事沉着冷静,从小就是一副小大人模样。这就是流传至今"司马光砸缸"的故事。这件偶然的事件使小司马光出了名,东京和洛阳有人把这件事画成图画,广泛流传。

中国名人的三件故事 中国有哪些名人故事(二)

我眼中的鲁迅

鲁迅无疑是近代文学史上的巨匠,也是伟大的民主革命者,他的话语被人比作投向敌人的标枪,他的言行无不为残暴的统治者感到恐慌,是他一直在呐喊,喊醒沉睡几百年的自高自大麻木的中国人,是他一直在揭露中国人腐朽的思想,催进中国的觉醒。

也许没有什么鲁迅不敢批评的,也许没有什么威胁鲁迅怕过,1926年8月,因支持北京学生爱国运动,为北洋军阀政府所通缉。1930年起,先后参加中国自由运动大同盟、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和中国民权保障同盟,反抗国民党政府的独裁统治和政治迫害,又被国民党政府列入黑名单,难道他怕过的吗?不是依然在为改变国民精神而奋斗,奋斗二字说来容易,要知道改变几千年国民精神中的糌粑,谈何容易,但鲁迅有着那样的信念。

但也许人无完人,一点的缺点就招来了无数人的谴责,如王朔等人,是嫉妒,还是本身就对鲁迅反感,我们无从了解,但是谴责也该找出所谓别人的把柄,难道指出他人的缺点也是一种罪吗?鲁迅一直揭露中国人的短处,是为了让我们知道自己的缺点然后改正,难道我们真想变成一个个孔乙几或阿Q或那一群麻木不仁看日本人杀死中国人的观众呀。我们当然不希望自己成为21世纪的孔乙几,新型的阿Q。但生活中确实有这样的人存在,因止鲁迅精神在我们现代生活中仍实用,怎么能批评呢,难到非得鲁迅对当时中国人虚伪的夸赞一番吗?我想鲁迅不会做出这种事的。

鲁迅的伟大不仅仅伟大在过去,同样也伟大在现在,未来也许更加伟大,鲁迅虽已离我们69年,但他的精神在人们心中仍活69年,他的伟大的精神,高贵的品质仍指导我们在社会的长河中前进,现代社会,文明的社会,和平的社会,美好的社会,鲁迅当时的人们是不敢想的,但在这和谐的社会背后也隐藏了丑恶的一面,贪污,受贿,违法犯罪,等等。给文明的社会打上一个大大的折扣,若鲁迅在,早已向他们投向锋利的标枪,有人评价鲁迅是喜怒哀骂皆成文章,可是现在鲁迅离开了,难道鲁迅的的精神也已离开了吗,难道就没有后起之秀了吗,我们渴望鲁迅的精神得到继承,鲁迅的思想永远光辉,社会的丑恶被彻底消除,鲁迅他一生奉献在改变国民精神上,我们也该投身与改变社会丑恶现象上,我们呼吁更多的鲁迅出现。社会将更加美好。

鲁迅无疑是中国是史上的一位伟人。郁达夫在鲁迅死后曾说,一个不知道尊崇伟大的民族是可悲的民族,难道我们是可悲的民族吗?既然不是,就让我们把鲁迅永远记在心中吧。 张海迪1955年出生在山东半岛文登县的一个知识分子家庭里。5岁的时候,胸部以下完全失去了知觉,生活不能自理。医生们一致认为,象这种高位截瘫病人,一般很难活过27岁。在死神的威胁下,张海迪意识到自己的生命也许不会长久了,她为没有更多的时间工作而难过,更加珍惜自己的分分秒秒,用勤奋的学习和工作去延长生命。她在日记中写到:“我不能碌碌无为地活着,活着就要学习,就要多为群众做些事情。既然是颗流星,就要把光留给人间,把一切奉献给人民。”1970年,她随带领知识青年下乡的父母到莘县尚楼大队插队落户,看到当地群众缺医少药带来的痛苦,便萌生了学习医术解除群众病痛的念头。她用自己的零用钱买来了医学书籍、体温表、听诊器、人体模型和药物,努力研读了《针灸学》、《人体解剖学》、《内科学》、《实用儿科学》等书。为了认清内脏,她把小动物的心肺肝肾切开观察,为了熟悉针灸穴位,她在自己身上画上了红红蓝蓝的点儿,在自己的身上练针体会针感。功夫不负有心人,她终于掌握了一定的医术,能够治疗一些常见病和多发病,在十几年中,为群众治病达1万多人次。

后来,她随父母迁到县城居住,一度没有安排工作。她从保尔·柯察金和吴运铎的事迹中受到鼓舞,从高玉宝写书的经历中得到启示,决定走文学创作的路子,用自己的笔去塑造美好的形象,去启迪人们的心灵。她读了许多中外名著,写日记、读小说、背诗歌、抄录华章警句,还在读书写作之余练素描、学写生、临摹名画、学会了识简谱和五线谱,并能用手风琴、琵琶、吉他等乐器弹奏歌曲。现在她已是山东省文联的专业创作人员,她的作品《轮椅上的梦》问世,又一次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

认准了目标,不管面前横隔着多少艰难险阻,都要跨越过去,到达成功的彼岸,这便是张海迪的性格。有一次,一位老同志拿来一瓶进口药,请她帮助翻译文字说明,看着这位同志失望地走了,张海迪便决心学习英语,掌握更多的知识。从此,她的墙上、桌上、灯上、镜子上、乃至手上、胳膊上都写上了英语单词,还给自己规定每天晚上不记10个单词就不睡觉。家里来了客人,只要会点英语的,都成了她的老师。经过7、8个年头的努力,她不仅能够阅读英文版的报刊和文学作品,还翻译了英国长篇小说《海边诊所》,当她把这部书的译稿交给某出版社的总编时,这位年过半百的老同志感动得流下了热泪,并热情地为该书写了序言:《路,在一个瘫痪姑娘的脚下延伸》。

以后,张海迪又不断进取,学习了日语、德语和世界语。海迪还尽力帮助周围的青年,鼓励他们热爱生活、珍惜青春,努力学习为人民服务的本领,为祖国的兴旺发达献出自己的光和热。不少青少年在她的辅导下考取了中学、中专和大学,不少迷惘者在与她的接触中受到启发和教育变得充实和高尚起来。张海迪在轮椅上唱出了高昂激越的生命之歌,这支歌的主旋律是:一个人生命的价值在于为祖国富强、人民幸福而勇敢开拓、无私奉献!

中国名人的三件故事 中国有哪些名人故事(三)

范会:春秋时人。姓祁,名会,字季,以士为氏。因食邑于随,称随会;后又食邑于范,称范会,史称范武子。他是活跃于春秋前期晋国政治舞台长达半个世纪之久的一位显赫人物,也是刘姓、范姓、士姓、随姓等中国姓氏共同的大显祖。王符在《潜夫论》中称赞,“刘氏自唐以下,汉以上,德著于世,莫若范会之最盛也!”

范蠡:字少伯,生卒年不详,春秋楚人。与文种同事越王句践二十余年,苦身戮力,卒以灭吴,尊为上将军。至陶,操计然之术以治产,因成巨富,自号陶朱公。

范丹:(112-185年)一作范冉,字史云。东汉人,通五经、尤深于《易》和《尚书》。

范长生:(?-318年)西晋(或者东汉末?)时生人。四川(1997年后属重庆)涪陵丹兴人。(蜀)汉初,范长生族迁青城山。史载,范博闻强识,著《道德经注》、《周易注》。家族世代掌部曲,及长生,为天师道教主,蜀人奉其如神。或言其自汉末及晋穆,百三十余岁而终。刘备请其参政,其坚辞,故封其道遥公,为其建长生宫于青城山。晋元康(291—299)年间,巴氏族人李特领流民起。适李流军中饥荒,范资给粮资。李军士气大长,数月后攻占成都。特子雄 "以范长生有名德,为蜀民所重,欲迎以为君而臣之"。范婉拒,劝雄自立。晋永兴元年 (304)十月,雄受范戴,称成都王。后称帝,国号大成(后改为汉),以范为丞相,加号 "四时八节天地太师",尊为范贤,封西山侯。范归返青城,雄于灌县离堆为范建造范贤馆(今伏龙观)。恃范佐,雄行 "清静无为、与民休息”策,比及中原战区,成国堪成乐土。

中国名人的三件故事 中国有哪些名人故事(四)

牛顿和苹果的故事,达芬奇和鸡蛋的故事,爱因斯坦和小凳子的故事,华盛顿和樱桃树的故事

牛顿和苹果的故事

少年时代的牛顿发现苹果落地。牛顿,1642年12月25日生于英国林肯郡伍尔索普村的一个农民家庭。12岁他在格兰撒姆的公立学校读书时,就表现了对实验和机械发明的浓厚兴趣,自己动手制作了水钟、风磨和日晷等。苹果落地引起他的注意是偶然的。一个炎热的中午,小牛顿在他母亲的农场里休息,正在这时,一个熟透了的苹果落下来,这个苹果不偏不倚,正好打在牛顿头上。牛顿想:苹果为什么不向上跑而向下落呢?他问他的妈妈,他妈妈也不能解释。大凡科学家都保留一颗童心,牛顿更不例外,当他长大成了物理学家后,他联想到了少年的“苹果落地”故事,可能是地球某种力量吸引了苹果掉下来。于是,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

爱因斯坦和小凳子的故事

这是发生在小学手工课上的一件事。

一上课,要求严格的女老师就布置说,每一个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或特长动手做一件小手工作品。爱因斯坦想了一会儿,决定动手设计制作一只小木凳。

时间过得很快,下课铃响了。小伙伴们纷纷把自己的得意之作交给老师,什么剪纸呀,泥塑呀,木刻呀……摆满了讲台。

而爱因斯坦呢,却无法按时交给手工作品。望着累得满头大汗的男孩,老师破例地同意他明天再交。她深信,像他这种成绩很好的学生,一定会制作出精致的作品。

第二天上课时,爱因斯坦高兴地把一只小木凳交给了老师。这是一只做工粗陋的凳子,其中有一条凳腿还偏离了原来的位置,钉得歪歪扭扭的。女老师原本充满期望,现在一下子变得很失望。

她极不满意地问大家:“同学们,这样蹩脚的小木凳有谁见过吗?”

话音刚落,整个教室轰地响起了一阵嘲笑声。

“依我看,在这个世界上,再也找不到比这更糟糕的小凳子了!”女老师越说越生气,两眼直瞪着爱因斯坦。

然而,男孩并没有胆怯地坐着,一声不吭,而是迈着大步走到了讲台的前面。

“老师,您说得不对!我能找到比这更差的凳子。”他涨红着脸,语气十分肯定地大声说。

小伙伴们顿时安静下来,几十双眼睛疑惑地看着爱因斯坦。

只见他很快地返回座位上,像变戏法似的从自己的课桌下面拿出另外两只小木凳,它们的模样更加难看。

“同学们,我现在手上举着的是我第一次和第二次制作的小凳。”男孩解释道,“刚刚交给老师的是第三只,尽管它不是那么好看,无法令人满意,但总要比前两只更强。”

此时此刻,课堂上再也没有谁笑了。同学们变得肃然起敬,向爱因斯坦投以钦佩的目光。站在讲台上的老师脸上掠过一丝愧疚的神色,随后向这位优秀的学生挥了挥手,请他坐下。

达芬奇和鸡蛋的故事

达·芬奇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一位卓越的画家。他从小就很有绘画才能,于是,在达·芬奇长到14岁的时候,父亲送他到意大利名城佛罗伦萨,拜名画家委弗罗基奥为师。

弗罗基奥,不仅懂绘画,也懂雕刻。跟着弗罗基奥学绘画,第一课便是画蛋。老师拿来一个鸡蛋,往桌子上一放,吩咐他照着画,然后便去做自己的事了。刚开始,达·芬奇还挺听话,照着鸡蛋认真地画,可没过多久,达·芬奇就不耐烦了,他对老师说:“老师,为什么总要我画蛋啊?到底什么时候才能画完呢?”老师严肃地对他说:要先学好画蛋,因为这是熟练手法和笔法的基本功。要画好蛋,就要认真地观察它,学会从不同的角度来画它。”

听了老师的话,达·芬奇低下了头,他知道自己错了。从那以后,他再没有急着要画别的东西。他全神贯注地,日复一日地去观察桌子上那个平平凡凡的鸡蛋,从前面、后面、左面、右面等不同的方向去观察。日子一天天过去,达·芬奇的画本上画满了大大小小的,形状不同的圆圈圈。老师对他的刻苦钻研精神很满意,对他赞不绝口。达·芬奇画鸡蛋用的草纸,已经堆得老高了。

有了坚实的基础,达·芬奇的绘画水平也如虎添翼。一次,老师让达·芬奇在自己的作品《基督爱洗图》上画一个天使。达·芬奇拿起笔来就画,只三笔两笔,一个可爱的小天使就跃然纸上了。看着学生有如此好的技艺,弗罗基奥笑了。从那时起,弗罗基奥毅然弃笔,不再绘画,只搞雕刻去了。

经过长期艰苦的艺术实践,达·芬奇终于创作出《最后的晚餐》、《蒙娜丽莎》等许多名画,成为一代宗师。

华盛顿和樱桃树的故事

华盛顿的父亲非常喜爱花草树木,他亲手在自家的花园里栽了几棵樱桃树,每天浇水、松土,视如珍宝。一天,父亲出去了,小华盛顿望着枝叶茂盛的樱桃树,脑子里闪出一个大问号:这几棵樱桃树为什么长得这么好?他皱着眉头来回打量,突然自语道:“这树干里面说不定有什么宝贝呢?弄开来看看。”

于是,他提了一把斧头,“喀嚓”一声把树给砍断了,但是里面什么“宝贝”也没有。小华盛顿心想,这下可糟了,“宝贝”没找到,树也砍坏了,父亲回来后一定会找我的,他感到害怕起来。

父亲回来了,像往常一样,先去看他的樱桃树。听着父亲的脚步声,华盛顿紧张的冒出一身冷汗。果然,大祸临头,父亲拣起被砍断的樱桃树怒吼道:“这是谁干的?谁干的?真是太坏了,我要扭断他的胳膊!”听到父亲的吼声,全家人赶紧表示不是自己砍的。

小华盛顿心想,明明是自己砍的,何必连累别人呢?

他咬了一下嘴唇,毅然地走到父亲面前承认是自己砍的。父亲正要打他,华盛顿睁大眼睛望着父亲说:“爸爸,我告诉你的是事实,绝没有假话!”

听着儿子的申诉,父亲的怒容消失了,他和蔼亲切地拉过华盛顿说:“孩子,你不要害怕,我不会打你的。因为,你这种勇于承认错误的态度,比爸爸心爱的樱桃树要珍贵千万倍!

中国名人的三件故事 中国有哪些名人故事(五)

鲁迅弃医从文

【投笔从戎】《后汉书·班超传》:“[ 班超 ]家贫,常为官佣书以供养。久劳苦,尝辍业投笔叹曰:‘大丈夫无它志略,犹当效 傅介子 、 张骞 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研间乎?’”后立功 西域 ,封 定远侯 。因以“投笔从戎”为弃文就武的典故。 唐 陈子昂 《为金吾将军陈令英请免官表》:“臣幸以常才,文武兼阙,始年十八,投笔从戎。”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崔秀才》:“盍投笔从戎,聊博升斗?” 杨沫 《青春之歌》第二部第二七章:“如果我现在是二十几岁的青年,我要立刻投笔从戎,雪此国耻!”


昨天晚上,复习了《海上钢琴师》(《the legend of 1900》)。这个电影是讲一个传奇人物的简单的故事,一个关于放弃的故事。

一个人,没有父母,没有名字(如果1900算个名字的话),没有任何能证明他存在的法律文件,他在婴儿时期被遗弃在一条叫“维珍尼亚号”的蒸汽船上然后一生在船上度过,不曾踏上过陆地一步,当“维珍尼亚号”报废的时候,他以身殉船,同船一起在海面上毁灭。他的职业是“维珍尼亚号”上的钢琴师,他曾活在这个世界的唯一痕迹,是一张他弹奏的唱片模版。当然,这个痕迹绝大多数人看不到,即使看到也不知道。

他的一生很简单,在船上弹琴:为富人的豪华宴会弹,为穷人的快乐舞蹈弹,在风暴的颠覆中弹,在战争的枪炮中弹。船是他的生活,音乐是他的生命。虽然他不懂得“妈妈”的意思,虽然他没有所谓的荣誉财产,但是对于他自己来讲,生命是充实而富足的。

他的传奇不单在于他随感而发、出神入化的演奏技艺,而且在于他割舍也许对于某人是一生最重要的东西的时候,理由是如此简单。“我不愿意离开这条船”。

影片的主题从这里展开:1900到底应不应该下船,去追求我们大多数人一直在追求寻找的东西?1900的好友小号手迈克斯作为普通人的代表一直劝说着1900:从好奇心(看看这个花花世界)到利益驱动(凭借1900的钢琴才华能大红大紫,生活富足),最后是情感(娶妻生子,过普通人的温暖生活)等等。

1900的思想是:对于他来说每次载客2000人的船和在感应在他的心里,通过他的手流出的音乐是他实实在在的拥有。比较而言,他从来没有到过的岸上,有如此多的未知:岸上的人喜欢刨根问底,在不断地追寻可能达不到的目标中虚度时光。城市中看不到城市的尽头,那里是否有我需要的东西?那些东西是否我真的需要?掌握自己能掌握的东西是否更加重要?

放弃,是一种或者说是“英雄”,或者说是“悲壮”,或者说是“诗意”的行为。1900的一次次放弃,构成了这个故事。我们的一次次放弃,构成了我们的人生。

其实人人都有自己不能舍弃的“维珍尼亚号”,也许不象1900那么从一而终罢了。

我们作出人生的重大决策,放弃已知,或者放弃未知的时候,往往并非依据该事的相关信息,而是依据该时刻自己灵魂的原则。不过最终,我们中大大多数会越来越留恋、信任已知的,而惧怕未知的,然后在某个“维珍尼亚号”报废的时候,我们的生命或者生命的实质也随之灭亡。

就象我们天天都在衰老,但是某天看自己3年前的照片会突然吓一跳一样;我们天天都在放弃,但是看到一个放弃的故事被这样极致的演绎也是突然吓一跳,然后回头检讨一下自己这些年来,放弃了什么而又拥有了什么,给自己已知或者不知的放弃们找找理由。

其实放弃也意味着“解脱”。因为彻底拒绝一个方向,就永远不需要再浪费经历再思考和判断。也许反而可以拥有更多的自我。

就象1900可以一生专著于音乐而不必分神,如果他到了陆地上,就不免要经历什么“繁华如梦”“万紫千红”“凄雨冷风”等,彼时的他,是否还能与音乐灵肉合一?难讲。

就象我的一个朋友和我说她结婚的感受,“结了婚就解脱了,以后那些满街招摇的帅哥都跟我没关系了。我再也不需要假装清纯、简单,费心考虑该去讨好哪个男孩子了。除了老公之外,其他男人都是工作关系了。”

可是不论放弃或拥有的是什么,按照生命的规律,最终必然“所失的就是我的所有”。

当然,我们每个人在尘世所拥有的,所留下的痕迹一定多过1900,可是who care?

我们自己过往故事的碎片,散落在自己的生活的边边脚脚中,可能连自己都忘了它们了吧;或许某天,看到某个故事的物质残片,比如一张纸条、一幅照片,应该还能回忆一些场景,可是曾经的感觉应该永远不再了吧。

下船还是不下船?放弃这个还是放弃那个?把时间给自己还是把时间给外界?就在我困惑的时候,时间也正在流逝。明知道生命就是如此,可为什么每次还是要思辨要困扰呢?

以上内容是关于中国名人的三件故事和中国有哪些名人故事的内容,小编幸苦为你编辑整理,喜欢的请点赞收藏把。

标签:中国有哪些名人故事

标题:中国名人的三件故事 中国有哪些名人故事

链接:http://m.zhaichaow.cn/sucai/gushi/12002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