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王守护战友妹妹 守护战友父母图片

国学素材成语故事

兵王守护战友妹妹 守护战友父母图片

终碑之界围观:℉更新时间:08-02 05:33

你现在阅读的是一篇关于兵王守护战友妹妹的文章,里面有丰富多彩的内容,还有给你准备守护战友父母图片和兵王守护战友妹妹的精彩内容哦。

兵王守护战友妹妹 守护战友父母图片

兵王守护战友妹妹 守护战友父母图片(一)

绿树掩映中,翠微山烈士墓庄严而又整洁。这里安葬着181位革命先烈,日夜守护他们的是81岁的老战士王奎。

王奎原是青田人,但他在温州度过了大半生。眼前的老人头发花白,面容清瘦,但依然保持着一股军人的硬朗之气。他用简单几句话概括了自己的一生经历:1948年参军,曾在淮海战役、浙南战争中立过二三等功,受伤残疾;1954年来温某福利企业工作至退休。1993年,得知翠微山烈士墓缺少守陵人时,他就和老伴主动申请搬到山上守陵。“虽然这些烈士我并不认识,但我们都是当兵人,都经历了那个战争年代,就像战友一样亲。”看着冷冰冰的水泥陵墓,老王涌上心头的是一种说不出来的亲切感。

就是这样一种特殊的情感,使老王在山上一住就是13年。当年带上山看门的小黑狗如今已经又胖又老了,山下的城市早已经经历了拆迁和重建,但老王和老伴一直住在这间小平房内,坚持着单调而枯燥的守陵工作。无论刮风下雨,不管是否有人拜祭,他和老伴每天总要仔细清扫一次陵墓。看见脏的地方,他们就打来清水一遍遍擦洗干净;发现细小的裂缝,他们连忙找来水泥亲自动手修补;遇到先烈的后人前来拜祭,他们也主动前去慰问并送上茶水。

“这些都是革命烈士,他们抛头颅洒热血,用生命换来今天的幸福生活,现在一定要让他们安息。”老伴孙阿香动情地说。他们坦言告诉记者,守陵每个月可以享受150元补贴,但就是没有钱,他们也愿意做这个工作。在他们看来,守陵不仅仅是一个工作,更是一种神圣的责任。

兵王守护战友妹妹 守护战友父母图片(二)

北宋词人晏殊,素以诚实著称。在他十四岁时,有人把他作为神童举荐给皇帝。皇帝召见了他,并要他与一千多名进士同时参加考试。结果晏殊发现考试是自己十天前刚练习过的,就如实向真宗报告,并请求改换其他题目。宋真宗非常赞赏晏殊的诚实品质,便赐给他“同进士出身”。

晏殊当职时,正值天下太平。于是,京城的大小官员便经常到郊外游玩或在城内的酒楼茶馆举行各种宴会。晏殊家贫,无钱出去吃喝玩乐,只好在家里和兄弟们读写文章。有一天,真宗提升晏殊为辅佐太子读书的东宫官。大臣们惊讶异常,不明白真宗为何做出这样的决定。真宗说:“近来群臣经常游玩饮宴,只有晏殊闭门读书,如此自重谨慎,正是东宫官合适的人选。”晏殊谢恩后说:“我其实也是个喜欢游玩饮宴的人,只是家贫而已。若我有钱,也早就参与宴游了。”这两件事,使晏殊在群臣面前树立起了信誉,而宋真宗也更加信任他了。

兵王守护战友妹妹 守护战友父母图片(三)

民族抗日英雄杨靖宇曾担任“南满抗日联军”司令,从1934年一直到1940年沙场献身为止。在艰苦征战的六年中,他身先士卒地在白山黑水、林海雪原里打击日寇。面对敌人的重兵围剿,杨靖宇率部顽强战斗,使敌人坐卧不安,惶惶不可终日。日酋对他又怕又恨,调集重兵围困。

有人劝杨靖宇投降,他斩钉截铁地说:“不,我有我的信念。”杨靖宇在山林中与敌人激战数日,被日军围困,身负重伤,在只剩下他一个人的情况下,仍毫不畏惧,顽强抗击,击敌死伤20余人。他啃不动树皮,只能将棉衣里的棉花和着冰雪吞下去充饥。日军劝降不成,便放乱枪,年仅35岁的杨靖宇壮烈牺牲。敌人残忍地铡下了他的头颅,又剖开了他的腹部,惊骇地发现胃肠里尽是未能消化的枯草、树皮和棉絮,没有一粒粮食,这些被杨靖宇带领的抗日联军弄得焦头烂额的侵略者全呆住了。在冰天雪地的长白山密林中,支撑着杨靖宇与敌人战斗的力量是对祖国的一腔热爱之情。用生命捍卫了人类的正义!捍卫了,民族的尊严!

兵王守护战友妹妹 守护战友父母图片(四)

2022年4月28日,“中国首届心灵富豪榜”在北京大学百年讲堂公布。中国着名科学家、“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毫无悬念地位居“中国首届心灵富豪榜”之首。

主办方给他的评词是:“他用一粒种子,改变了世界;他创造的物质财富,只有两个字可以形容——无价。而他自己,依旧躬耕于田畴,淡泊于名利,真实于自我。他以一介农夫的姿态,行走在心灵的田野,收获着泥土的芬芳。那里,有着一个民族崛起的最古老密码。”

当得知自己名列“中国首届心灵富豪榜”之首后,袁隆平依然带着宽厚的笑容说:“对我来讲,上了太多的排名榜,也对各种排名失去了兴趣,却唯独看重这个排名榜。

因为,主办方给我的评词,对我大辈子做了一个较为准确的总结。虽然财富可以用金钱的多少来衡量,而要让心灵真正富裕起来,就不是那么简单的事了。所以,我对这个排名深感欣慰。”

做一个富有爱心和勇于进取的人,让我们的心灵富裕起来。

兵王守护战友妹妹 守护战友父母图片(五)

巴金儿子“隐姓埋名”

巴金的儿子李小棠在复旦大学读书四年,学校许多领导都不知道他是巴金的儿子。毕业分配时,很多人为子女能分到一个好单位,到处托人走后门,然而巴金却没有跟任何人打过招呼。李小棠毕业后就到上海市政协文史室工作,一干就是20多年,没有一点怨言。巴金90岁生日时,上海市政协主席陈铁迪来寓所拜访巴金。当看到自己属下的工作人员李小棠时,陈铁迪还奇怪地问:“你怎么也来了?”

把自己的病写进小说

幼年多病的巴金,其实从来没有读过大学。14岁时,他好不容易得到祖父同意进入英语补习学校念书,刚刚一个月,就因病辍学。1925年,他到北京准备考北京大学,但是体检时发现患有肺病,无奈与北大失之交臂。在巴金的作品中,常常有主人公患肺病或其他疾病的描写,并且因患病而发生情绪、思想的变化,《灭亡》中的杜大心等都是如此。写《灭亡》时正是巴金治疗肺病与休养的关键时期,主人公杜大心也就因患有肺病而萌生暗杀军阀以解脱痛苦的念头。

《家》给巴金带来家

巴金一直以“愿天下人都有饭吃”为己任,全身心地投入事业而无暇顾及儿女私情。1936年,巴金以《家》而成为青年之心中偶像,追求他的人很多。有一个女高中生给他写的信最多,他们通信达半年之久,却从未见面。最后,还是女孩在信中提出:“笔谈如此和谐,为什么就不能面谈呢?”女孩主动寄了张照片给巴金,然后他们约在一家咖啡馆见面。经过8年的恋爱长跑,年届不惑的巴金与这个名叫萧珊的女孩结为连理。比巴金小13岁的萧珊是第一个也是惟一一个让巴金动情的女人。

没饭吃也要买书

巴金爱书,在文化圈内是出了名的。1949年上海解放前夕,巴金一家生活已很拮据了,但是省吃俭用,他还是要买书。一天,一向依着他的萧珊实在忍不住对他说:“家里已经没有什么钱了。”不知道家里到底有没有钱,日子能不能过下去的巴金说道:“钱,就是用来买书的。都不买书,写书人怎么活法?”第二天,他又带着孩子们去逛书店了。

以上内容是关于兵王守护战友妹妹和守护战友父母图片的内容,小编幸苦为你编辑整理,喜欢的请点赞收藏把。

标签:守护战友父母图片

标题:兵王守护战友妹妹 守护战友父母图片

链接:http://m.zhaichaow.cn/sucai/gushi/12001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