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名人的故事40字 数学名人40字简短故事
你现在阅读的是一篇关于关于名人的故事40字的文章,里面有丰富多彩的内容,还有给你准备数学名人40字简短故事和关于名人的故事40字的精彩内容哦。
关于名人的故事40字 数学名人40字简短故事(一)
1.有次,苏格拉底在街上行走,有人用棍子打他的背,痛得他无奈站立而蹲下去,但很快的,他又不动声色的站起来。目击全部经过的旁人,看见他没有任何的反映,好奇的问他:你挨打,为什么不还手?苏格拉底微笑地回答:当一只发野性的驴踢你时,你会还它一脚吗?
2.萧伯纳年青时喜欢骑单车,有一次跌断腿骨,他的女同学很体贴的照顾他,萧伯纳担忧自己意志不坚,会向这位女同学求婚,他决议溜走.可是不当心从楼梯上跌到楼梯下,两条腿都跌坏了结果他果然问她肯不肯跟自己结婚.当女同窗拍板时,萧伯纳昏了从前.
3.一位女士对毛姆说:我和一位男士相处良久,可是不敢判断,我是不是爱上了他.这位名作家对恋爱的考验有非常奇特的见地,他说:只有一个措施可以考试你是否真正爱上他,你乐意不乐意用他的牙刷刷牙
居里夫人和她的中国学生- 名人故事
70年前的一个初冬,中国核物理学奠基人施士元先生在法国巴黎大学成为居里夫人的学生。居里夫人是镭研究所的所长,她一再试图使施士元明白,他所从事的,是一项有趣的但又性命攸关的工作。
施士元做实验时,她经常站在旁边,反复地提醒他必须注意的事项:不能用手去碰放射源,否则手指会被灼伤;接近放射源时,要用铅盾挡住自己的身体,要屏住呼吸,以防把放射性气体吸入体内。有一个法国青年,身体强壮,工作也取得了进展,但因为没注意安全事项,吸进了相当剂量的氡气,患了急性肺炎,经多方抢救无效,不幸去世。这在巴黎科学界引起了一阵骚动,有一阵子法国青年无人敢到镭研究所工作了。
施士元的实验课题正是那位法国青年未完成的。施士元在清华大学读书时是个游泳好手,屏气并做好防护工作不是一件很难的事。在镭研究所的四年中,由于不断得到居里夫人的指导,他的身体没有受到任何损伤。
那时候,要想在法国《科学院院报》、《物理年鉴》等杂志上发表科研论文是很不容易的,首先须经国家科学院院士推荐。在居里夫人的指导与推荐下,施士元的研究文章分别在这两个刊物上发表。
1932—1933年,施士元出色地完成了锕c元素的核谱测定工作。当时这项实验只有居里夫人的研究所能完成,而施士元是第一个完成这项实验的人。
1933年,施士元获得了博士学位。论文答辩后的第二天,居里夫人专门为他举行了一个朴素的酒会。居里夫人用她的微笑扯起了这个中国年轻人归航的风帆。也许是归心似箭,也许是太年轻的缘故,当时兴奋之极的施士元竟没有留意居里夫人眼中的湿润和脸上的一丝淡淡的伤感。
时隔一年,居里夫人去世。施士元未曾料想,巴黎一别,竟成永诀。
关于名人的故事40字 数学名人40字简短故事(二)
LV.16 推荐于 2022-05-25
早在1821年,英国的科学家戴维和法拉第就发明了一种叫电弧灯的电灯。这种电灯用炭棒作灯丝。它虽然能发出亮光,但是光线刺眼,耗电量大,寿命也不长,很不实用。因此,爱迪生就暗下决心:“电弧灯不实用,我一定要发明一种灯光柔和的电灯,让千家万户都用得上。”
他的实验开始着手于灯丝的材料:用传统的炭条作灯丝,一通电灯丝就断了。用钌、铬等金属作灯丝,通电后,亮了片刻就被烧断。用白金丝作灯丝,效果也不理想。就这样,爱迪生试验了1600多种材料。一次次的试验,一次次的失败,很多专家都认为电灯的前途黯淡。英国一些著名专家甚至讥讽爱迪生的研究是“毫无意义的”。一些记者也报道:“爱迪生的理想已成泡影。”爱迪生面对失败,面对所有人的冷嘲热讽,爱迪生没有退却。他明白,失败乃成功之母,每一次的失败,意味着又向成功走近了一步。
1879年10月,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下,爱迪生的老朋友麦肯基来看望他。爱迪生望着麦肯基说话时一晃一晃的长胡须,突然眼睛一亮,说:“胡子,先生,我要用您的胡子。”麦肯基剪下一绺交给爱迪生。爱迪生满怀信心地挑选了几根粗胡子,进行炭化处理,然后装在灯泡里。可令人遗憾的是,试验结果也不理想。“那就用我的头发试试看,没准还行。”麦肯基说。这句话深深的触动了爱迪生,但他明白,头发与胡须性质一样,于是没有采纳老人的意见。爱迪生走身,准备为这位慈祥的老人送行。他下意思地帮老人拉平身上穿的棉线外套。突然,他又喊道:“棉线,为什么不试棉线呢?”
麦肯基毫不犹豫地解开外套,撕下一片棉线织成的布,递给爱迪生。爱迪生把棉线放在在U形密闭坩埚里,用高温处理。爱迪生用镊子夹住炭化棉线。准备将它装在灯泡内。可由于炭化棉线又细又脆,加上爱迪生过于紧张,拿镊子的手微微颤抖,因此棉线被夹断了。最后,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爱迪生才把一根炭化棉线装进了灯泡。此时,夜幕正在降临,爱迪生的助手把灯泡里的空气抽走,并将灯泡安在灯座上,一切工作就绪,大家静静地等待着结果。接通电源,灯泡发出金黄色的光辉,把整个实验室照得通亮。13个月的艰苦奋斗,试用了6000多种材料,试验了7000多次,终于有了突破性的进展。
但是,这灯究竟会亮多久呢?1小时,2小时,3小时??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这盏电灯足足亮了45小时,灯丝才被烧断。这是人类第一盏有实用价值的电灯。后来1879年10月21这一天被人们定为电灯发明日,标志着可使用电灯的诞生。
爱迪生为了发明电灯啊。
王羲之练字 刘备不断溃败
达芬奇画鸡蛋
关于名人的故事40字 数学名人40字简短故事(三)
1、刘国光的故事:
刘国光读资本论后明确人生梦想--“经济救国” ,他以优异成绩考取国立西南联合大学,进入经济学系就读。名师指导配以自由宽松的学术氛围,刘国光成为最早论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学者之一,晚年把“公平”视为中国经济发展的第一要务,并为此不断呼吁。
2、达尔文的故事:
达尔文在完成物种起源的著作之后,听闻有一年轻人也完成了类似学说欲发表。这是达尔文已有一定的名气,但他没有依靠自己的名声而大肆宣传或优先联系相关组织,而是欲放弃发表,后来也是在众多人的劝说下与那个年轻人共同发表,公平竞争。
3、贺龙为公平不要荣华富贵
贺龙当过镇守使,当过国民党军队的军长。但他寻求真理,不要荣华富贵,投身革命。一个亲戚对他说:“你脱下将军服穿粗布衣,脱下皮鞋穿草鞋,你图的是什么?”另一个亲戚说:“你在国民党里大官当得好好的,国民党势力又强大,你为什么要当‘红脑壳’呢?”
贺龙笔着说:“我贺龙找真理,找个好领导,找了半辈子,现在总算打到了。就是把我脑壳砍了,我也跟共产党走到底。我要的不是个人前程,我要的是国家民族和劳动大众前程。”
贺龙参加革命以后,忠于党忠于人民,英勇善战。是一位功勋卓著,无产队级革命家、军事家。
4、徙木立信
秦孝公已经任命了卫鞅,卫鞅想要实施变法图强政策,唯恐天下人对自己产生非议。法令已经完备,但没有公布,(卫鞅)恐怕百姓不信任,于是在国都市场南门立下一根三丈长的木杆,招募百姓有能够搬到北门的就赏给十镒黄金。
百姓对此感到惊讶,没有人敢去搬木杆。(卫鞅)就又宣布命令说:“有能够搬过去的就赏给五十镒黄金。”有一个人搬木杆到北门,立即赏给他五十镒黄金,以表明没有欺诈。终于颁布(变法的)法令。
5、周总理的故事
周总理不知疲倦地为当和国家操劳,毫不保留地献出了毕生的精力,但他对别人为自己的哪怕是微小的劳动都非常尊重。服务员给他端菜或送东西,他不是放下手里的工作,站起身双手接过来,就是微笑地朝服务员点点头表示感谢。
周总理外出视察工作,每当要离开一个地方的时候,总是亲自和服务员、警卫员、厨师和医护人员等一一握手,亲切地对大家说:“辛苦了谢谢,再见!”并和他们一起合影留念。更感人的是,周总理在生命弥留之际,仍不忘感谢守护在他身边的医护人员。
一个星期天,周总理因工作需要,上一家照相馆照相。这时,照相馆已经来了一些顾客,摄影师正准备给一位解放军战士拍照。周总理进门后,大家赶忙迎上去问好。当知道周总理是来照相的,摄影师和那位战士都说:“总理工作忙,请先照吧!”
总理摆摆手,亲切地催促那位战士:“大家一样忙,轮到你了,就应该你先照。”然后他以普通顾客的身份坐下来,坚持按先后顺序排队照相,使在场的人深受感动。
扩展资料:
刘国光:实现收入分配公平的基本思路?
1、 所有制和分配制都是生产关系。按照马克思主义观点,所有制决定分配制。但是,人们常常忽略这个观点。
在分析我国贫富差距拉大的原因时,人们举了很多缘由,诸如城乡差距扩大、地区不平衡,等等,不一而足。这些缘由都能成立,也必须应对。但这些不是最主要的。造成收入分配不公的最根本原因被忽略了。
2、收入分配不公源于初次分配。初次分配中影响最大的核心问题是劳动与资本的关系。这就涉及社会的基本生产关系或财产关系了。
财产占有上的差别往往是收入差别最重大的影响要素。马克思主义不否定个人能力等因素对收入高低的影响(复杂劳动)。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刘国光
1、诸葛亮挥泪斩马谡:
蜀后主建兴六年(公元228年)诸葛亮为实现统一大业,发动了一场北伐曹魏的战争。在讨论人选时,诸葛亮不顾众议,决定提拔谈起军事头头是道的马谡为镇守战略要地街亭的最高指挥官。马谡出兵街亭之前,曾立下军令状,表示若有差失,则乞斩全家。但是,马谡率兵到达街亭之后,没有听从诸葛亮“在山上扎营太冒险”的嘱咐。自以为熟读兵书,更不听副将王平的劝告,屯兵于山头。
他自信地说,兵法有云居高临下,势如破竹,置之死地而后生。最终,马谡被曹魏名将张郃围困在山头,断了水粮,马谡兵败而回。马谡失守街亭,战局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迫使诸葛亮退回汉中,诸葛亮北伐曹魏的计划也随之流产。为了坚守将士同等公平的原则,诸葛亮下令将马谡革职入狱,斩首示众。斩首之时,全军落泪,诸葛亮亦失声痛哭。
2、达尔文公平竞争:
达尔文在完成物种起源的著作之后,听闻有一年轻人也完成了类似学说欲发表。这是达尔文已有一定的名气,但他没有依靠自己的名声而大肆宣传或优先联系相关组织,而是欲放弃发表,后来也是在众多人的劝说下与那个年轻人共同发表,公平竞争。
3、刘国光的故事:
刘国光读资本论后明确人生梦想--“经济救国” ,他以优异成绩考取国立西南联合大学,进入经济学系就读。名师指导配以自由宽松的学术氛围,刘国光成为最早论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学者之一,晚年把“公平”视为中国经济发展的第一要务,并为此不断呼吁。
4、曼德拉的故事:
曼德拉出生在一个小村庄,9岁那年父亲就去世了。从小曼德拉就经常目睹当地大酋长在解决部落争端过程中被白人政府的法律所约束,他逐渐萌发了寻求正义和平等的理想。年纪更大一些后,他多次领导同学抗议学校的白人法规,甚至因领导学生运动而被除名。在一次次的“斗争”中,曼德拉逐渐立下志愿:要为南非的每一个黑人寻求真正的公正。最终成为南非第一位黑人总统,他同南非种族隔离制度进行了几十年不屈不挠的斗争,赢得了全世界人的支持和喝彩。
5、贺龙为公平不要荣华富贵
贺龙当过镇守使,当过国民党军队的军长。但他寻求真理,不要荣华富贵,投身革命。一个亲戚对他说:“你脱下将军服穿粗布衣,脱下皮鞋穿草鞋,你图的是什么?”另一个亲戚说:“你在国民党里大官当得好好的,国民党势力又强大,你为什么要当‘红脑壳’呢?”
贺龙笔着说:“我贺龙找真理,找个好领导,找了半辈子,现在总算打到了。就是把我脑壳砍了,我也跟共产党走到底。我要的不是个人前程,我要的是国家民族和劳动大众前程。”
贺龙参加革命以后,忠于党忠于人民,英勇善战。是一位功勋卓著,无产队级革命家、军事家。
《陈平忍辱苦读书》
陈平西汉名相,少时家贫,与哥哥相依为命,为了秉承父命,光耀门庭,不事生产,闭门读书,却为大嫂所不容,为了消弭兄嫂的矛盾,面对一再羞辱,隐忍不发,随着大嫂的变本加厉,终于忍无可忍,出走离家,欲浪迹天涯,被哥哥追回后,又不计前嫌,阻兄休嫂,在当地传为美谈。终有一老着,慕名前来,免费收徒授课,学成后,辅佐刘邦,成就了一番霸业。
诸葛亮挥泪斩马稷。
关于名人的故事40字 数学名人40字简短故事(四)
昔日,吴王阖闾出师伐越,败于越境,身中箭伤而薨。临终,遗令太子日后报仇。太子夫差立,清心寡欲,日日上朝,遇事询于众臣,更倚重先王旧臣伍子胥,必雪前耻。国力日盛,不久再度伐越,势如破竹,越王投降,越国几破,终雪国耻。然而,就在此时,夫差已现骄傲之兆,竟不听伍子胥苦谏,准了越王的求和,携着越王回国了。日后越发骄纵,目空一切,更要远征齐国,争中原霸主。可他却对越王放松了戒备,居然同意了越王归国的请求。就在夫差伐齐前夕,伍子胥再次劝告他注意越国,小心戒备,可惜夫差再次置若罔闻,甚至赐伍子胥自刭。终于,悲剧发生了,就在吴师北上,国都空虚之际,越王勾践乘机攻吴,吴留守太子战死,吴王回救,勉强求和。从此一蹶不振,在最后一次吴越之战中,兵败自刎,吴国灭亡。
拿破仑的滑铁卢战役惨败
龟兔赛跑
江郎才尽的故事
仲永被人称为神童,却因骄傲不继续学习导致长大后一事无成
庞涓因骄傲而被孙膑军队乱箭射死
李自成因骄傲而最终失败
拿破仑因骄傲而兵败滑铁卢
庞涓因骄傲而被孙膑军队乱箭射死
李自成因骄傲而最终失败
关于名人的故事40字 数学名人40字简短故事(五)
1、热烈的掌声
一天下班后,手痒的周杰伦趁老板不在,用那架崭新的钢琴演奏了一首他自己刚刚创作的歌曲,台下的观众都沉醉于音乐当中,曲毕,观众们爆发出热烈的掌声。这让员工们大吃一惊:这个从来不爱讲话的大男孩,竟然还会弹钢琴。
很快,这事就传到了老板的耳朵里。老板当即叫来周杰伦,让他担任琴师在大厅里弹奏自己创作的乐曲。几天后,他又通知当地的电视台,说他那里的服务员不仅会弹钢琴,而且还能写歌曲。
2、喝彩的掌声
小泽征尔是世界著名的交响乐指挥家。在一次世界优秀指挥家大赛的决赛中,他按照评委会给的乐谱指挥演奏,敏锐地发现了不和谐的声音。
起初,他以为是乐队演奏出了错误,就停下来重新演奏,但还是不对。他觉得是乐谱有问题。这时,在场的作曲家和评委会的权威人士坚持说乐谱绝对没有问题,是他错了。
面对一大批音乐大师和权威人士,他思考再三,最后斩钉截铁地大声说:"不!一定是乐谱错了!"话音刚落,评委席上的评委们立即站起来,报以热烈的掌声,祝贺他大赛夺魁。
3、恰到好处的掌声
朗朗和他们的争执引来了一群好奇的观众,那就是朗朗班上的同学。接下来,令朗朗感动的一幕出现了,小朋友们你一言我一语地帮着劝开了:“弹吧,我们都喜欢听你弹琴!”
“在我们心中,你的钢琴是弹得最棒的!”……那天晚上,朗朗流着泪,以从未有过的激情,弹奏了几支中外名曲。台下的听众们如痴如醉,掌声四起,久久没有停下。
朗朗站起身来,一遍又一遍向着鼓励他的人们鞠躬,在那些连绵不绝的掌声中,朗朗做出了一个改变一生的决定:“我要学钢琴!我一定要学好!”
4、威尔玛?鲁道夫得到的掌声
有一个黑人小姑娘,在家中22个孩子中排行20,由于她出生时早产而险些丧命。她4岁时患了肺炎和腥红热,她的左腿因此而瘫痪。9岁时,她努力脱离金属腿部支架独立行走。到13岁时,她勉强可以比较正常地行走,医生认为这是一个奇迹。
同年,她决定成为一名跑步运动员。她参加了一项比赛,结果是最后一名。随后的几年,她参加每一项比赛都是最后一名。每个人都劝她放弃,但是她还是跑着。直到有一天,她赢得了一场比赛。此后,胜利不断,直到在每一场比赛中取胜。?
5、雷鸣般的掌声
一次霍金演讲结束后,一位女记者冲到演讲台前问到:“病魔已将您永远固定在轮椅上,你不认为命运让你失去太多了吗?”
大师的脸上充满了笑意,用他还能活动的3根手指,艰难地叩击键盘后,显示屏上出现了四段文字:“我的手指还能活动;我的大脑还能思维;我有终生追求的理想;我有爱我和我爱的亲人和朋友”
在回答完那个记者的提问后,他又艰难的打出了第五句话:“对了,我还有一颗感恩的心!”现场顿时爆发出了雷鸣般的掌声。
名人事迹】
匈奴未灭,何以家为!
西汉时,匈奴贵族常出兵袭扰边疆地区,边疆人民生活不得安宁。公元前123年,年仅18岁的将军霍去病率800精骑,直冲敌营,杀得匈奴人仰马翻。公元前121年,他优良次率军西征,阵斩敌酋数名。公元前119年,他又率兵北征,长驱直入2000里,对匈奴进行了大清剿。霍去病在抗击匈奴、保家卫国的边疆战场上,马不卸鞍、睡不解甲地度过了戎马一生。汉武帝为表彰他的功绩,曾亲自下令为他建造一座豪华的府第,但是直到建造完工,霍去病连看也没去看一眼,他曾气概豪迈地说道:“匈奴未灭,何以家为!”公元前117年,霍去病病逝,年仅24岁。为纪念他对国家和人民的贡献,汉武帝在他墓前树起一尊“马踏匈奴”的石刻,纪念他为抗击匈奴、保卫国家做出的贡献。
〖材料分析〗是什么激励着霍去病马不卸鞍、衣不解甲地度过了戎马一生?是“匈奴未灭,何以家为!”的豪迈气概,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赤胆忠心!
精忠报国,光照日月
岳飞应募参军,因战功累累不断升职,宋高宗亲手写下了“精忠岳飞”4个字,制成锦旗赐给他。后又召他到寝阁,对他说:“中兴的大事,全部委托给你了。”金人攻打拱州、亳州,刘錡向朝廷告急,宋高宗命令岳飞火速增援,并在赐给岳飞的亲笔信中说:“设施之事,一以委卿,朕不遥度。”岳飞于是调兵遣将,分路出战,自己率领轻装骑兵驻扎在郾城,锐气十足。
但是,后来高宗和秦桧决定与金议和,向金称臣纳贡。就在岳飞积极准备渡过黄河收复失地的时候,高宗和秦桧却连发12道金字牌班师诏,命令岳飞退兵。后来,岳飞被以“莫须有”的罪名毒死于临安风波亭,时年仅39岁。
小泽征尔是世界著名的交响乐指挥家。在一次世界优秀指挥家大赛的决赛中,他按照评委会给的乐谱指挥演奏,敏锐地发现了不和谐的声音。起初,他以为是乐队演奏出了错误,就停下来重新演奏,但还是不对。他觉得是乐谱有问题。这时,在场的作曲家和评委会的权威人士坚持说乐谱绝对没有问题,是他错了。面对一大批音乐大师和权威人士,他思考再三,最后斩钉截铁地大声说:"不!一定是乐谱错了!"话音刚落,评委席上的评委们立即站起来,报以热烈的掌声,祝贺他大赛夺魁。
原来,这是评委们精心设计的"圈套",以此来检验指挥家在发现乐谱错误并遭到权威人士"否定"的情况下,能否坚持自己的正确主张。前两位参加决赛的指挥家虽然也发现了错误,但终因随声附和权威们的意见而被淘汰。小泽征尔却因充满自信而摘取了世界指挥家大赛的桂冠。
钢琴家阿瑟.鲁宾斯坦
阿瑟.鲁宾斯坦(Arthur Rubinstein,1887-1982),是犹太裔波兰出生,归化美国的钢琴大师,以演奏肖邦、德布西、舒曼和勃拉姆斯等人的作品见长。他的演奏音色之圆润、丰厚、甜美,而且充满诗意,常被誉为二十世纪最伟大钢琴家。
鲁宾斯坦刚成名时,每次演奏前仍是很紧张,有一回他在伦敦开演唱会,一位音乐迷因为买不到票,急着在会场前看看有没有人愿意让票。
「您有位置吗,可不可以卖给我。」年轻人问。
鲁宾斯坦很诚恳的告诉他:「别说卖,送都可以!我也很希望有人代替我的位置呢。」
年轻人欣喜激动地说:「您的位置在哪里呢?」
「就是弹钢琴那个座位。」鲁宾斯坦回答。
**************************************************************
有一回演奏会,听众很多,许多人坐在台上乐队旁的空处,当他演奏完之后,听众都抱以热烈掌声。
此时,鲁宾斯坦看见台上有一位老太太缓慢起身,准备要穿大衣。鲁宾斯坦马上走过去帮他把大衣穿上。刚穿好,台下听掌声响起,而且越来越大声,比他先前任何演奏获得的掌声还热烈、还久。
以上内容是关于关于名人的故事40字和数学名人40字简短故事的内容,小编幸苦为你编辑整理,喜欢的请点赞收藏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