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十大感动中国人物格桑德吉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800字

国学素材成语故事

2022十大感动中国人物格桑德吉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800字

我欲王冠围观:℉更新时间:08-01 17:38

你现在阅读的是一篇关于2022十大感动中国人物格桑德吉的文章,里面有丰富多彩的内容,还有给你准备感动中国十大人物800字和2022十大感动中国人物格桑德吉的精彩内容哦。

2022十大感动中国人物格桑德吉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800字

2022十大感动中国人物格桑德吉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800字(一)

2022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的沈格桑德吉是悬崖边上的护梦人,她是一名西藏墨脱山区的教师。

2000年,格桑德吉毕业于河北师范大学,毕业之后她并没有像其他同学一样选择留在大城市工作,而是毅然回到西藏。为了让雅鲁藏布江边、喜马拉雅山脚下的门巴族孩子有学上,格桑德吉放弃拉萨的工作,主动申请到山乡小学教学。

墨脱县帮辛乡,因常年泥石流、山体滑坡,是墨脱最后一个通公路的乡。为了劝学,格桑德吉天黑走悬崖、在满是泥石流、山体滑坡的道路上频繁往返;为了孩子们不停课,别村缺老师时她不顾六个月身孕、背起糌粑上路;为了把学生平安送到家,每年道路艰险、大雪封山时,格桑德吉过冰河、溜铁索,把四个月才能回一次家的学生们平安送到父母的身边。

这些年来,为了教好孩子们,格桑德吉将自己的女儿央珍从两岁时一直寄养在拉萨的爷爷家,当一年之后格桑德吉再到拉萨的时候,女儿已经不认识她了。2022年,时逢格桑德吉荣获"最美乡村教师",节目组特地邀请了格桑德吉的丈夫和女儿来到北京。同时,这也是格桑德吉与女儿的第五次见面。

十三年来,在格桑德吉的努力下,门巴族孩子从最初失学率30%,变成到今天入学率95%。她教的孩子有6名考上大学、20多名考上大专、中专,而她自己的女儿却留在了拉萨,一年才能见一次。村民们亲切地称她为门巴族的"护梦人"。

格桑德吉颁奖词:不想让乡亲的梦,跌落于山崖。门巴的女儿执意要回到家乡,坚守在雪山、河流之间。她用一颗心,脉动一群人的心,用一点光,点亮山间更多的灯火。

这就是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之格桑德吉,让我们向这位护梦人,这位辛勤的园丁表达我们的敬意。

2022十大感动中国人物格桑德吉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800字(二)

2022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的沈克泉、沈昌健父子是35年前仆后继、追逐科技梦想的“油菜花父子”。

1978年,养蜂人沈克泉在贵州山区发现了3株花期长,生长结构好的野生油菜,将其带回家乡播种,想为养蜂场提供新的蜜源。继而想到改良培育出产量高的油菜品种,为家乡解决吃油难的问题。

一开始,乡亲们嘲笑他"泥腿子想当科学家"。直到到了上世纪八十年代,沈克泉培育出了优质油菜种,得到了乡亲们的认可。

上世纪九十年代,由于沈克泉的油菜品种未经国家审定,当地部门对沈克泉进行了罚款、拘留。但他仍刻苦自学有关油菜遗传育种和生产栽培的知识。在没有专业分析、没有专业仪器的情况下,父子俩用肉眼观察,凭记录总结规律。

1996年,家里为搞油菜研究欠债不少。沈昌健卖掉中巴,带着卖车款回家投入油菜研发。

2022年,沈克泉父子繁育的"贵野A"不育系获国家发明专利证书。2007年,沈克泉带着自己培育的巨型油菜"独闯"在武汉召开的第12届国际油菜大会,引起了不小的轰动。

2009年,沈克泉去世,沈昌健依然是坚持着油菜育种。家人将沈克泉葬在离试验地不远的山坡上。家人知道,这些油菜是老人最后的心愿和牵挂。

如今,沈昌健的"沈油杂"202、819已进入区域试验环节,五亩送检试验田里有300个单株样本,每个样本送检一次就是200元;300亩的示范片里还欠着两万多的工钱,马上要施肥又是两万的肥料钱。对于已经35年没有主业收入的沈昌健一家而言,"吃饭靠田,科研靠借"。几十年来,沈克泉、沈昌健父子自筹资金150多万元,这几年政府也常有资助,可沈家里欠下了不少债,"几乎所有亲戚都借遍了。"家里最值钱的是两台用来贮藏油菜种子的冰箱。

35年父子相继,只为一株油菜的梦想。沈昌健说等现在的种子通过审定了,会卖给种子公司,拿着资金去滚动开发下一代油菜杂交新组合。自己的油菜育种路也许得"慢慢走",但怎么也会走下去。

沈克泉、沈昌健父子颁奖词:父亲留恋那油菜花开的芬芳,儿子就把他葬在不远的山上。三十年花开花谢,两代人春来秋往,一家人不分昼夜,守护最微弱的希望。一粒种子,蕴含着世代相传的梦想。

这就是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之沈克泉、沈昌健父子,让我们为这对执着的父子俩致予我们最崇高的敬意。

2022十大感动中国人物格桑德吉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800字(三)

2022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的龚全珍是开国将军甘祖昌的妻子,支持着甘将军的梦想,全心全意为群众服务的革命老人。

1957年8月,开国将军甘祖昌主动向组织上辞去新疆军区后勤部长职务,回家乡江西省莲花县坊楼乡沿背村务农,龚全珍相随而归。那一年,她34岁。

将军当农民,甘祖昌是新中国第一人。龚全珍完全理解和支持丈夫的决定:"老甘不是一个普通的农民,正像他说的那样,'活着就要为国家做事情,做不了大事就做小事,干不了复杂重要的工作就做简单的工作,决不能无功受禄,决不能不劳而获'。"

从新疆到江西,全家11口人的行装只有3个箱子,却带了8只笼子,里面装着新疆的家禽家畜良种。当时甘祖昌每月工资330元,生活上十分节俭,把2/3的工资用来修水利、建校舍、办企业、扶贫济困。他一共参加建起了3座水库、4座电站、3条公路、12座桥梁、25公里长的渠道。龚全珍全力配合丈夫,也把自己工资的大部分花在支援农村建设上。回到莲花头几年,她没有做一件新衣服。

龚全珍在家里呆不住。步行25公里到县文教局联系工作,被分配在九都中学任教。这所学校条件很差,只有3名老师,她却一点不嫌弃,第二天就搬铺盖去了学校,开始把自己赤忱的爱投入到这片红土地。

1961年,县文教局安排龚全珍到同乡的南陂小学当校长,在那里一呆就是13年。后来,她又被调到离家不远的甘家小学当校长,依然还是老作风,吃住在学校,全身心地扑在工作上。

1986年3月,甘将军因病逝世,一只铁盒子是他留给妻子和儿女唯一的遗产,里面用红布包着3枚闪亮的勋章。

离休后,龚全珍积极开展革命传统教育和理想信念教育,倾力捐资助学、扶贫济困,开办"龚全珍工作室",服务社区、服务群众,从青春岁月到耄耋之年,为广大群众做了大量的实事好事,受到当地干部群众的尊敬和爱戴。

2022年9月26日,龚全珍获得第四届全国道德模范称号,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同志高度赞扬。

龚全珍颁奖词:少年时寻见光,青年时遇见爱,暮年到来的时候,你的心依然辽阔。一生追随革命、爱情和信仰,辗转于战场、田野、课堂。跨越人民的敬意,是你一生最美的勋章。

这就是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之龚全珍,让我们向这位伟大的将军夫人致敬,她的事迹值得我们用一辈子去学习!

2022十大感动中国人物格桑德吉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800字(四)

感动中国2022年度十大人物之一的刘盛兰是一个92岁依然坚持拾荒助学的山东老人。

在山东省招远市一个小村庄里,有位年届90的贫穷老人刘盛兰,在过去的十多年里,他几乎未尝肉味,没添过一件新衣,“吝啬”的连一个馒头都舍不得买;可正是这个倔老头,却在贫苦交加的这些年里,慷慨地将所有钱财捐给了全国各地的贫困学子。“他干的都是积德事儿,但日子却过得连要饭的都不如。”刘盛兰的亲友如是说。

1996年,刘盛兰在给一家公司看大门,每个月只有三百多元的工资,一有时间就出去拾荒卖钱。一天,刘盛兰在报纸上看到一位13岁的中学生,因父亲去世母亲改嫁而面临辍学。因为家庭贫穷,刘盛兰自己只上了三四年学,深知不能读书的苦楚,于是他从自己微薄的工资中拿出50元钱寄给了这个学生。从此以后,刘盛兰一发而不可收,他一边从捡来的废旧报纸上获得家庭困难孩子的信息,一边把自己捡破烂挣来的钱全都寄给那些孩子。十余年来,刘盛兰总计资助了100多个学生。

把所有积蓄都捐出去后,原本就非常节俭的刘盛兰只能从集市上捡别人丢弃的白菜、土豆、茄子等蔬菜以供日常生活。“那些东西其实都能吃; 要是看到有被丢了的鞋子,我就捡来缝缝再穿。”邻居告诉记者,从给学生捐钱开始,老人就几乎没尝过肉味。刘盛兰对自己很“抠门”,但在给学生捐钱这方面,却很大方。最多的时候,他同时资助着50多名学生。微薄的工资也让他在资助学生时力不从心。“300块钱的工资没办法分给50个人,我只好这个月寄给这个,下个月寄给那个,一个个的轮着给。”

曾经,烟台一家公司的老总了解到刘盛兰的情况后,直接派人给他送了六千块钱,“推不掉,我收了,但在收条上按了手印,然后就全捐出去了。”

为多点钱捐助学生,刘盛兰一度不愿意去养老院,因为不去养老院,他可拿到每年1800元的生活补贴。“我是一个子儿都不剩了,全捐了,捐了好,捐了帮学生念书。”

虽然别人都认为他“干的是积德行善的事,过的是乞丐一样的生活”,但刘盛兰自己却感觉非常心安。他常说:“钱再多也没有什么用,人才是无价宝。只要能帮助那些孩子读书上学,捐得越多我越高兴。”以前看门的公司曾欠他一万多元钱的工资,历经多年波折,刘盛兰拿到了一万多元的欠款。但是钱刚到手不久,刘盛兰就又全捐给了学生。刘盛兰家徒四壁。在昏暗的房间里,刘盛兰精心收藏着一百多张捐资助学的汇款单、学生给他的回信以及“感动烟台”年度人物等荣誉证书,这也是他认为最有价值的家当。

“我哪有那么大能耐,还感动中国。从小我就没过过好日子,能帮助别人就帮,我有一碗饭,分给他们半碗,叫他们有饭吃。”昨晚,刘盛兰老人在观看“感动中国”颁奖典礼时,激动的重复着说,“将心比心,谁都有困难的时候,我告诉自己,我过苦日子,也要帮助他们,我要实现我的诺言。”

刘盛兰说:“只要能帮孩子读书,捐得越多我越高兴!”

这就是感动中国的十大人物之一——刘盛兰。

2022十大感动中国人物格桑德吉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800字(五)

残疾律师田胜华——残疾人的维权“卫士”

2008年11月中旬,作为湖南省优秀残疾人代表,田胜华参加了中国残联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这位年过40岁的残疾人法律工作者,凭着自强不息唱响了生命之歌,先后获得“湖南省自强模范”、“湖南省学雷锋先进个人”等称号。3岁时病魔使他双腿残疾,后又因病毒性角膜炎,视力下降到0.1;8岁时父母离异,小学未毕业就失学。但这一切磨难没有磨灭他喜爱学习的热情,他以顽强的毅力克服了困难。

美国盲聋女作家、教育家海伦•凯勒

一岁半时因病丧失了视觉和听力,这对于一般人来说是不可想象、不可忍受的痛苦。然而海伦并没有向命运屈服。在老师的教育、帮助下,她凭坚强的毅力战胜了病残,学会了讲话,用手指“听话”并掌握了5种文字。24岁时,她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著名的哈佛大学拉德克利夫女子学院。以后她把毕生的精力投入到为世界盲人、聋人谋利益的事业中,曾受到许多国家政府、人民的赞誉和嘉奖。1959年,联合国曾发起“海伦•凯勒”运动。她写的自传作品《我生活的故事》,成为英语文学的经典作品,被翻译成多种文字广泛发行。

美国25岁“无臂女”用脚开飞机

美国亚利桑那州图森市25岁女子杰西卡•考克斯天生缺少双臂,然而她坚持不懈地学会了用双脚代替双手做许多事情。如今,杰西卡会用脚写字、打电脑、弹钢琴、驾驶汽车,最近,她又学会了用双脚驾驶飞机,成了美国历史上第一个只用双脚驾驶飞机的合法飞行员!

霍金 科学的智慧无边

霍金的生平是非常富有传奇性的,在科学成就上,他是有史以来最杰出的科学家之一。他担任的职务是剑桥大学有史以来最为崇高地教授职务,那是牛顿和狄拉克担任过的卢卡逊数学教授他因患“渐冻症”(肌萎缩性侧索硬化症),禁锢在一把轮椅上达40年之久,他却身残志不残,使之化为优势,克服了残废之患而成为国际物理界的超新星。他不能写,甚至口齿不清,但他超越了相对论、量子力学、大爆炸等理论而迈入创造宇宙的“几何之舞”。尽管他那么无助地坐在轮椅上,他的思想却出色地遨游到广袤的时空,解开了宇宙之谜。

身残志坚的张海迪

张海迪五岁时因患脊髓血管瘤,高位截瘫。她因此没进过学校,童年起就开始以顽强的毅力自学知识,她先后自学了小学、中学和大学的专业课程。张海迪十五岁时随父母下放聊城莘县一个贫穷的小村子,但她没有惧怕艰苦的生活,而是以乐观向上的精神奉献自己的青春。在那里她给村里小学的孩子们教书,并且克服种种困难学习医学知识,热心地为乡亲们针灸治病。在莘县期间她无偿地为人们治病一万多人次,受到人们的热情赞誉。海迪走上了文学创作的道路,她以顽强的毅力克服疾病和困难,精益求精地进行创作,执着地为文学而战。

以上内容是关于2022十大感动中国人物格桑德吉和感动中国十大人物800字的内容,小编幸苦为你编辑整理,喜欢的请点赞收藏把。

标签:感动中国十大人物800字

标题:2022十大感动中国人物格桑德吉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800字

链接:http://m.zhaichaow.cn/sucai/gushi/11989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