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穷在左财富在右 贫穷也是一种财富

国学素材成语故事

贫穷在左财富在右 贫穷也是一种财富

悠然剑神围观:℉更新时间:08-01 07:59

你现在阅读的是一篇关于贫穷在左财富在右的文章,里面有丰富多彩的内容,还有给你准备贫穷也是一种财富和贫穷在左财富在右的精彩内容哦。

贫穷在左财富在右 贫穷也是一种财富

贫穷在左财富在右 贫穷也是一种财富(一)

回望这60多年,我从未走过舒适安逸的路。首先是因为生活的时代环境,其次是个人性格所致。另外,则是因为我一直无法抛弃“幸福世界”的梦想。我相信,所谓幸福的世界,就是社会安定、经济安乐以及透过文化而获得快乐。我之所以有这样的性格与理想,或许都开端于早年如影随形的贫穷。

我是在日本出生的。1945年祖国解放后,父母带着大姐二姐、大哥二哥、妹妹和我坐上了回国的临时客船。船上挤满了和我们一样心怀憧憬的韩国人。谁知,船行至半途,在大麻岛触礁沉没。一家人虽然都被救了上来,但父母在日本辛辛苦苦积攒的一点钱,全都被水冲走了……就这样,我们两手空空回到祖国,等待我们的是无边的贫苦。

回国那年我只有4岁,对故乡的最初记忆就是浦项市场街的贫穷。贫穷像石花壳一样紧紧贴在我们家身上,到我20多岁时还无法摆脱。

父亲出生在一户农家,是三兄弟中的老幺。家里的一小块地都分给了两个哥哥,因此父亲年轻时就离开了故乡,到处流浪。在颠沛流离的日子里,他学会了养猪和养牛的技术。

1935年,父亲和几位老乡一起去日本闯荡,在大阪附近的牧场干活,靠着拼命劳作和节俭,终于攒下了几个钱。在日本暂且安定之后,父亲临时回国与母亲结婚。不久,他们便一起到了日本。

回国后,父亲在“6·25”事变之前找到了一份工作,在同志商业高中财团理事长所有的牧场上干活。母亲则在浦项市场一个偏僻的角落里卖水果。我从5岁起就是父母的小帮手了。

“6·25”事变爆发时,我还在上小学。那年,母亲带着我们7个孩子(弟弟是父母回国后出生的)到兴海大伯家避难,父亲则继续留在牧场上干活。我记得,那是一个炎热的上午,弟弟哭闹个不停,二姐就背着他在院子里玩耍。突然有飞机飞过的声音,紧接着屋顶上响起轰隆隆的爆炸声。不知道过了多久,可怕的声音终于停息了。可是,姐姐和弟弟呢?

家人惊恐地奔向院子,姐姐和弟弟倒在院子中央,额头、后背汩汩冒血,全身烧伤,惨不忍睹。

母亲几乎要昏厥过去。看两个孩子还有一口气,她疯了似的拼命往山上跑,采来草药敷在姐姐、弟弟身上——对于我们这样的穷人来说,买药是不可能的。但最终,姐姐和弟弟还是在痛苦中停止了呼吸。他们惨死的模样和母亲哀痛的神情,永远留在了我的记忆深处。从那以后,战争和南北分裂对我来说不再是抽象的概念。

父亲因战争失业后,我们一家人不得不搬到山脚下的一座寺庙里。那座寺庙是日本人以前建的,大家都叫它“赤山寺庙”。15个家庭挤在一间屋子里,连个生火的地方都没有。住在这里的当然都是穷困潦倒之人,从早到晚,打架的声音、喊饿的声音、临死的呻吟声不绝于耳,没有一天能睡好觉。每天我们全家人都得出去找吃的,但即使这样也很难填饱肚子。

那时候,我们家最主要的食物就是酒糟——粮食酿酒后剩下的渣子。作为家里最小的儿子,我每天都要去酒厂买酒糟,而且一定要买最便宜的那种,一天两顿都用酒糟充饥。因为酒精的原因,我全身一直是红红的。日后到公司工作,我之所以能在酒席上“胜人一筹”,或许就是小时候吃酒糟练出来的吧。我把它看成贫穷留给我的一种财富。

失去牧场工作的父亲后来在朋友的帮助下,开始做布料生意。这种买卖的“生财之道”全在量尺上。布料商告诉父亲:量布的时候要把尺子叠起来一点,最后再“大方的”让出一点送给顾客,如此这般才能赚钱。但是,父亲的秉性不允许他这么做。所有布料他都一寸不少地量给顾客,末了再免费赠送一点。父亲的这种即使在困境中也要凭良心做事的态度也在潜移默化地影响我。但是,当时还在念小学的我,最切肤的感受还是贫穷的苦涩。午饭时间,其他同学都在吃饭,而我只能拼命往肚子里灌水。水不能充饥的感觉,没有经历过的人又如何体会得到?

(唐正均摘自《经营未来:李明博自传》 人民出版社 图/潘英丽)

贫穷在左财富在右 贫穷也是一种财富(二)

人生不会一帆风顺,常常“行至水穷处”。所以,能够预知未来,是智慧;若预测到前方是绝路,主动给自己画上一个句号,便是大智慧。“北京电器大王”张大中,就是这样一个善于给自己画句号的人。

1982年4月,张大中凭借自己加工落地灯所赚到的几百元,大胆地开了一家“张记电器加工铺”,专门生产音响放大器,生意火得很。平时他得在单位上班,周日才能赶来管理。生意做大了,明显就招架不住了。两边跑,两边都不讨好,勉强支撑了半年。年底,他向单位领导递交了辞职信。他在信中说:“由于这份工作不符合本人理想,我决定辞职,请供销社领导予以批准。”在当时,这可是天大的事,人家削尖脑袋还进不了国营单位,他居然如此轻易地辞职。供销社的领导、他的岳父岳母,都极力劝阻他别丢掉这个“铁饭碗”,否则会后悔一辈子的。

但他坚持:“那种生活,你坐在那里,一眼就能看到自己50岁后的样子,掐指一算就能算出自己一辈子的工资,简直让人绝望。如果不出来,那才会后悔一辈子呢。”不顾众人反对,他为自己画上了人生第一个重大的句号。

后来,张大中的铺子业务拓宽了,进入了音箱制造、安装等领域。再后来,铺子改成了“金钟音响厂”,直到现在生意仍然红火,用张大中的话说,“每年能赚辆奥迪的钱”。

在北京,从事制造业不如从事商业。经过一段时间的深入考察,张大中得出一个结论:“北京是一个消费型的城市,制造业的利润太低,资金周转周期太长,做电器原配件销售赚钱更容易。”于是,他将自己的生意,翻开了新的一页,将主要精力转到电子原配件的销售上。

灵镜胡同8号,是张大中的“生意经”写下浓墨重彩一笔的地方。1986年,张大中在这里开设了第一家电器原配件门店。虽然只有十几平方米,但生意非常红火,一年不到,他就积攒了四五万元。

正当生意跑火的时候,全民卡拉K热带动了电子原配件、音响等一些电器生意。但是,偌大一个北京城,没有一家音响卖场大到能够把所有的品牌、零配件集中到一起,都是十几平方米、几十平方米的小店。张大中决定搞一把大的,生产方面可以停一停;销售方面,则必须大张旗鼓。

1993年,张大中的大手笔———玉泉路的“大中音响城”开张了。半年之后,这个大音响城在京城老百姓中间就有了名气。大家都知道,玉泉路有个最大的音响城,里面的音响一应俱全,选择余地大。

随着时代的变化,张大中的店里,家电品种越来越多,品牌越来越强。他在北京城里,到处复制玉泉路店的模式,渐渐地,做成了北京市场最大的家电连锁企业,成了名副其实的“北京电器大王”。

2002年,张大中将自己的店面开在中央电视塔旁。这个位于玉渊潭公园西门对面的中塔店,是三环上惟一一个有大面积停车场的家电卖场。开业后,连续几年的销售额都在10亿元以上,2007年高达20亿元。这是大中电器所有门店中盈利能力最强的一家。

谁都没有想到,接下来,张大中又想给自己如日中天的大中电器,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他要卖掉自己一手创造的电器帝国。

在张大中看来,家电连锁企业已经进入了整合期,区域性家电连锁店的前景堪忧,“不能等到企业经营得狼狈了才卖。”他决定退出了,但必须风风光光。2007年10月,在和国美谈判时,张大中对黄光裕说:“你必须比苏宁高8个亿,否则我宁愿30亿元跟苏宁谈,也不跟你谈。”最终,张大中把2亿元固定资产的大中电器以36亿元的价格,卖给了国美。这一年,张大中向国家交纳56亿元税金,成为国内一次性缴纳个人所得税最多的纳税人。

为自己的生意画上句号,张大中也完成了人生的华丽转身。如今,张大中坐在北京西郊的青清商厦3楼办公室里,他新创立了大中投资公司,正式进军资本市场。

转身,蕴藏着新的转机。

人生很漫长,懂得适时给自己画上一个句号,开拓新的疆土,就可以续写更多更好更完美的篇章。

贫穷在左财富在右 贫穷也是一种财富(三)

法国作家莫泊桑,很小便表现出了出众的聪明才智。一天,莫泊桑跟舅父去拜访他的好友——著名作家福楼拜。舅父想推荐福楼拜做莫泊桑的文学导师。可是,莫泊桑却骄傲地问福楼拜究竟会些什么?福楼拜反问莫泊桑会些什么?莫泊桑得意地说:“我什么都会,只要你知道的,我就会。”

福楼拜不慌不忙地说:“那好,你就先跟我说说你每天的学习情况吧。”莫泊桑自信地说:“我上午用两个小时来读书写作,用另两个小时来弹钢琴,下午则用一个小时向邻居学习修理汽车,用三个小时来练习踢足球,晚上,我会去烧烤店学习怎样制作烧鹅,星期天则去乡下种菜。”说完后,莫泊桑得意地反问道:“福楼拜先生,您每天的工作情况又是怎样的呢?”

福楼拜笑了笑说:“我每天上午用四个小时来读书写作,下午用四个小时来读书写作,晚上,我还会用四个小时来读书写作。”莫泊桑不解地问:“难道您就不会别的了吗?”福楼拜没有回答,而是接着问:“你究竟有什么特长,比如有哪样事情你做得特别好的?”这下,莫泊桑答不上来了。于是他便问福楼拜:“那么,您的特长又是什么呢?”福楼拜说:“写作。”

原来特长便是专心地做一件事情。莫泊桑下决心拜福楼拜为文学导师,一心一意地读书写作,最终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李琪荐自《今晚报》)

贫穷在左财富在右 贫穷也是一种财富(四)

中国著名的国画画家俞仲林擅长画牡丹。

有一次,某人慕名买了一幅他亲手所绘的牡丹,回去以后,很高兴地挂在客厅里。

此人的一位朋友看到了,大呼不吉利,因为这朵花没有画完全,缺了一部分,而牡丹代表富贵,缺了一角,岂不是“富贵不全”吗?

此人一看也大为吃惊,认为牡丹缺了一边总是不妥,拿回去准备请俞仲林重画一幅。俞仲林听了他的理由,灵机一动,告诉这个买主,牡丹代表富贵,缺了一边,不就是“富贵无边”吗?

那人听了俞仲林的解释,高高兴兴地捧着画回去了。

同样一件事情,角度不同、看法不同,就会产生不同的认知。让我们凡事多往好处想,以致少生烦恼、苦恼,而多有喜乐、平安。两人同时望向窗外,一人看到星星,一人看到污泥。

贫穷在左财富在右 贫穷也是一种财富(五)

罗伯斯是古巴著名的田径运动员,他被誉为古巴运动史上最伟大的英雄。在巴黎黄金联赛上,他创造了12秒88的成绩,一举打破了刘翔所保持的世界记录。

然而很少有人知道,两个月前,他还经历了一次死里逃生。

生活中的罗伯斯喜欢聚会、音乐和跳舞,尤其是对旅游情有独钟,他从小的理想就是做一次环球旅行。但是因为训练和比赛的原因,这一计划每次都被搁浅。

2008年5月,他认为时机终于到了。

背上厚厚的旅行包,他坐上了到埃及的飞机,他的第一站是金字塔,而最后一站则是中国北京。如果没有出现意外,他到北京后还能参加为期半个月的封闭训练。

下了飞机,他没有坐汽车,而是选择了一路小跑。凭着良好的身体素质,不出半日,他就前进了30英里。

中午,他简单地吃了一点干粮,给母亲报了个平安,准备继续前行。按照计划,他将在晚上6点到达金字塔,到时可以美美地吃上一顿丰盛的晚餐,当然还有他最喜欢的香槟。

然而,他没有料到,一股巨大的旋风竟然会在他身后五百米外形成,并以箭一般的速度向他扑来,来不及思索,他本能地往下面一倒,但还是没能幸免被卷入。

半个小时后,他才从昏迷中醒过来,他被带到了另一片沙漠里,地上一片狼藉,除了一瓶水和一些散落的饼干,他发现风暴什么也没给他留下。更为糟糕的是,他迷了路,他不知道眼前这一片浩瀚的沙漠,他何时能走出去。

吃了一点饼干,等身体恢复些力气,他开始起身。此时的罗伯斯清楚地知道,不管有多么艰难,他都必须走出去,否则将永远没有在“鸟巢”一展雄风的机会了。为了节省体力,他不得不放慢速度。

下午,天气变得异常炎热,他渴得厉害,但他一直忍着,只有在感觉难以支持的情况下,才小心翼翼地打开水瓶,轻微抿一口,然后,快速地盖上。

一个下午加一个晚上,他不知道自己走了多远,第二天天亮的时候,他依然看不见尽头。前后左右,都只有讨厌的黄沙相伴。

实在是支撑不住了,他找了稍微感觉安全的地方躺下,一个小时后,他继续前进。累了就倒在沙子上睡会儿,醒了就继续走,到了第三天下午的时候,他已经什么都没有了,为了生存,他不得不把自己的尿液装在瓶子里。至于吃,他只得寻找沙漠里那些仅存的稀有小草,抹一把就塞进嘴里,如果能捡到骆驼拉下的一团干粪,此时,对他来说已经是最丰富最美的晚餐了。

与炙热的气温搏斗,与随时席卷而来的龙卷风斗智斗勇。就是在这样恶劣得让人难以置信的环境里,罗伯斯整整坚持了十天。

最后一天的行走,他突然看见沙坡的对面有个巨大的湖泊。几乎是随着一声尖叫,他像狼一样奔过去。前面是一段水草地,他大踏步走过去,他没意识到灾难再次来临。直到身体猛然往下面沉,他才慌了,他越是挣扎,就越陷得厉害。

他忽然想起小时候看过的《长征》,脑子里立刻冷静下来。他尽量把身体展开,以此增大身体的浮力。五分钟后,他听到不远处有人说话的声音。他大声呼叫起来,很快他就听到了对方的回答。

他以英语回复了他们的叫喊。

他得救了。

在医院休整了两天后,他给父亲打了个电话。

面对闻讯而来的媒体,他深有感触地说:“这十天比我二十年的收获还要多,因为我学会了一步步的生活。我永远都不知道出路会落在脚下的哪一步,所以我只得向前,再向前。我至此才深深明白,其实,每个生命都是一种行走,坚持走下去,方才有自己的出路,做人是这个道理,做事也是这样!”

以上内容是关于贫穷在左财富在右和贫穷也是一种财富的内容,小编幸苦为你编辑整理,喜欢的请点赞收藏把。

标签:贫穷也是一种财富

标题:贫穷在左财富在右 贫穷也是一种财富

链接:http://m.zhaichaow.cn/sucai/gushi/11980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