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道德抉择的故事 名人的道德抉择的故事

国学素材成语故事

名人道德抉择的故事 名人的道德抉择的故事

不死不灭围观:℉更新时间:07-31 04:13

你现在阅读的是一篇关于名人道德抉择的故事的文章,里面有丰富多彩的内容,还有给你准备名人的道德抉择的故事和名人道德抉择的故事的精彩内容哦。

名人道德抉择的故事 名人的道德抉择的故事

名人道德抉择的故事 名人的道德抉择的故事(一)

一个十二岁的男孩,和伙伴们在玩,一不小心,打碎了姑妈最心爱的花瓶。他心里很害怕,当姑妈问起他的时候,他说是他的伙伴不小心把碰倒了,姑妈看他脸色不对,就又问他:“真的是你的伙伴吗?那你为什么这么惊慌呢?”小男孩还是没有勇气回答,当姑妈要走的时候,他终于承认了,花瓶是他打碎的,不关伙伴们的事儿,又像姑妈道了歉。姑妈转过身来,对他说:“孩子,你能勇于承认错误,这让我感到很欣慰,做人要诚实,做事要光明正大,亡羊补牢,为时不晚!以后小心点儿,不要再惹麻烦了。”“谢谢姑妈,我会的!”男孩说道。

小男孩儿经过这件事,从此再也没有犯过同样的错误,时时刻刻都把姑妈的话记在心里。

在学校生活里,我们也会经常会遇到一些事:用完了别人借给你的东西,觉得好的,就没有还给那个人,自己用了起来。一个高个子女孩,借同学一支自动铅笔,他觉得很耐用,又很好看,所以就给同学说:“能借你一个晚上吗?同学不好意思拒绝,就答应了。过了一天,同学也忘了自己借出去的东西,借的人也不提这件事,怕她想起来,向她要笔。

过了好几天,同学看见高个女孩儿在用自己的笔,她才想起来那件事,于是同学走到她跟前微笑着说:“这支笔可以还给我了吗。”那个人顿时脸红了,没什么可说了,就说出当时自己的想法,并道了歉,把笔归还了本人,从此那个高高的女孩再也没有做出类似的事情了。

判断一件事的对错很简单,但真正做起来却很难,面对道德抉择我们要做到:善良、诚实、守信!!


1+1=3-1=4-2=5-3=6-4=7-5=8-6=9-7=··········


一个十二岁的男孩,和伙伴们在玩,一不小心,打碎了姑妈最心爱的花瓶。他心里很害怕,当姑妈问起他的的时候,他终于承认了,花瓶是他打碎的,不关伙伴们的事儿,又像姑妈了歉。姑妈转过身来,对他说:“孩子,你能勇于承认错误,这让我感到很欣慰,做人要诚实,做事要光明正大,亡羊补牢,为时不晚!以后小心点儿,不要再惹麻烦了。”“谢谢姑,我会的!”男孩说道。

小男孩儿经过这件事,从此再也没有犯过同样的错误,时时刻刻都把姑妈的话记在心里。

在学校生活里,我们也会经常会遇到一些事:用完了别人借给你的东西,觉得好的,就没有还给那个人,自己用了起。一个高个子女孩,借同学一支自动铅笔,他觉得很耐用,又很好看,所就给同学说:“能借你一个晚上吗?同学不好意思拒绝,就答应了。过了一天,同学也忘了自己借出去的东西,借的人也不提这件事,怕她想起来,向她要笔。

过了好几天,同学看见高个女孩儿在用自己的笔,她才想起来那件事,于是同学走到她跟前微笑着说:“这支笔可以还给我了。”那个人顿时脸红了,没什么可说了,就说出当时自己的想法,并道了歉,把笔归还了本人,从此那个高高的女孩再也没有做出类似的事情了。

判断一件事的对错很简单,但真正做起来却很难,面对道德抉择我们要做到:善良、诚实、守信! 10101010101010101

名人道德抉择的故事 名人的道德抉择的故事(二)

1、海伦凯勒

海伦凯勒她竟然学会了说话,法、德、拉丁、希腊五种文字的著名作家和教育家,她走遍美国和世界各地,为盲人学校募集资金,把自己的一生献给了盲人福利学校和教育事业。她赢得了世界各地人民的赞扬,并得到许多国家政府的嘉奖。

2、爱迪生

是位举世闻名的美国电学家和发明家,他除了在留声机、电灯、电话、电报、电影等方面的发明和贡献以外,在矿业、建筑业、化工等领域也有不少著名的创造和真知灼见。爱迪生一生共有约两千项创造发明,为人类的文明和进步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3、司马迁

司马迁10岁开始学习古文书传。20岁时,从京师长安南下漫游,足迹遍及江淮流域和中原地区,所到之处考察风俗,采集传说。元封三年(前108),司马迁继承其父司马谈之职,任太史令此后,司马迁开始撰写《史记》。

后因替投降匈奴的李陵辩护,获罪下狱,受腐刑。出狱后任中书令,继续发愤著书,终于在公元前91年完成了《史记》的撰写。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对后世史学影响深远。司马迁还撰有《报任安书》,记述了他下狱受刑的经过和著书的抱负,为历代传颂。

4、贝多芬

贝多芬于1770年12月16日生于德国波恩。祖父和父亲都是宫廷音乐家。贝多芬从小就具有十分敏锐的乐感,他的父亲发现这一点后,决心把他培养成另一个莫扎特式的音乐神童,好以此作为他的摇钱树。

贝多芬不具备莫扎特那样的演奏天赋,他是在父亲的棍棒下学会音乐的。当时年仅五岁的贝多芬经常被父亲锁在屋里,从早到晚地弹奏钢琴和拉小提琴。

5、佟洪江

1980年,他出生在洮南市一个普通农民家庭。直到上小学时,他家还一贫如洗,买不起一辆自行车,甚至交不起学费。从家到学校的十几里路,他每天都是走着来回。

那时他在班里很自卑,没有像样的衣服穿,一到交学费时,他就愁得吃不下饭。看着母亲四处借钱,他心里特别难受,为此他刻苦学习,想通过学习来改变自己的命运。

到大三时,大部分大学生经济上还在靠父母,他已经花10万元为父母盖起了新房。而他的年收入更是达到30万元,被称为“中国最富的‘非富二代’大学生”。好事接踵而来,大学毕业时,他被免试推荐到结构工程专业硕博连读,还被评为“大连市年度十大人物”。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佟洪江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路德维希·凡·贝多芬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贝多芬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海伦凯勒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托马斯·阿尔瓦·爱迪生


1、海伦 凯勒:她出生于美国亚拉巴马州北部一个叫塔斯喀姆比亚的城镇。在她一岁半的时候,一场重病夺去了她的视力和听力,接着,她又丧失了语言表达能力。面对黑暗,而又寂寞的世界,她竟然学会了说话,并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美国拉德克利夫学院,成为一个学识渊博,掌握英、法、德、拉丁、希腊五种文字的著名作家和教育家,她走遍美国和世界各地,为盲人学校募集资金,把自己的一生献给了盲人福利学校和教育事业。她赢得了世界各地人民的赞扬,并得到许多国家政府的嘉奖。海伦在沙利文老师的循循教导下,用顽强的毅力,克服生理缺陷所造成的精神痛苦,她热爱生活,会骑马,滑雪、下棋,还喜欢看戏剧演出,喜欢参观博物馆和名胜古迹,并从中学到知识。她21岁时,和老师合作发表了她的处女作《我生活的故事》。在以后的60年里中她共写下了14部著作。2、 人生最困难的就是挑战自我,只有敢于奋斗,才能超越平凡,改变命运,成就辉煌。例如:(1)、司马迁:西汉杰出的史学家、文学家。入狱受宫刑。狱中完成了我国第一部内容浩大的史学巨著-----《史记》。书中震撼人心的句子是: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髌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译文:文王被拘禁时推演了《周易》;孔子在穷困中编写了《春秋》;屈原被流放后创作了《离骚》;左丘明失明后写出了《国语》;孙膑被砍去了膝盖骨后撰写了《孙子兵法》;吕不韦被贬到蜀地,有《吕氏春秋》流传世上;韩非被秦国囚禁时写下了《说难》、《孤愤》。至于《诗经》三百篇,也多是圣贤们为抒发郁愤之情而写出来的。(2)、贝多芬:德国著名作曲家,30岁左右失聪,闻名于世的乐曲《月光曲》、《欢乐颂》、《第一交响曲》、《奏鸣曲》、《命运交响曲》等。他的名言是: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只要有机会,我就要反抗。(3)、爱迪生:美国发明家。为了找到合适的灯丝,历时13个月,试验1600多种材料,但是都没有成功。一生最大的贡献是发明留声机。试验并改进了白炽灯和电话。他的名言是:失败也是我所需要的,它和成功对我一样有价值。只有在我知道一切做不好的方法以后,我才知道做好一件工作的方法是什么。(4)刘翔:中国跨栏运动员。为了大破世界纪录,摘取了2004I年雅典奥运会男子110米栏金牌。2006年7月在国际田联超级大奖赛中,以12秒88的成绩打破了长达13年之久的原男子110米栏世界纪录。他的名言是:现在我跑进了13秒,证明黄皮肤的中国人同样能够跑好短距离项目。


看看李嘉诚自传吧。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故天将降大任於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於心,衡於虑,而后作。征於色,发於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於忧患而死於安乐也。


奋斗改变命运,恒心造就理想。 理解: 理想是通过不段的努力奋斗,和长时间的坚持换的成功的。坚持就需要很大的恒心

名人道德抉择的故事 名人的道德抉择的故事(三)

比尔·盖茨、范蠡、周星驰、林书豪、陶渊明等。

1、比尔·盖茨

比尔·盖茨(Bill?Gates,全名:William Henry Gates III,亦称:威廉·亨利·“比尔”·盖茨三世),他的学习成绩并不怎么样,虽然盖茨记忆力很好,但他却有不少“臭毛病”:经常逃课、不爱洗澡;但是在编程或玩牌时就只吃比萨饼和喝苏打水,非常认真。

2、范蠡

范蠡(公元前536年-公元前448年) ,字少伯,华夏族,虽出身贫贱,但是博学多才。他帮助勾践兴越国,灭吴国,一雪会稽之耻。功成名就之后急流勇退,化名姓为鸱夷子皮,遨游于七十二峰之间。期间三次经商成巨富,三散家财。世人誉之:"忠以为国;智以保身;商以致富,成名天下。"

3、周星驰

周星驰(Stephen Chow),1962年6月22日生于中国香港,华语喜剧演员、导演、编剧、监制、制片人、出品人。其最初只是跑龙套,长达七年之久,经过他之久的不懈努力,最终将“星仔”变为“星爷”。

4、林书豪

林书豪(Jeremy Lin),1988年8月23日出生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洛杉矶县托伦斯市(祖籍福建省漳浦县,祖辈移居台湾彰化,父母1977年移民美国),美国职业篮球运动员,司职控球后卫。其第一次经历了选秀失败,而且第二轮都没有他,但是他并没有放弃,一直努力,最终,在篮球界创造了属于他的辉煌。

5、陶渊明

陶渊明(352或365年—427年),字元亮,又名潜,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人。东晋末至南朝宋初期伟大的诗人、辞赋家。曾任江州祭酒、建威参军、镇军参军、彭泽县令等职,最末一次出仕为彭泽县令,八十多天便弃职而去,从此归隐。


鲁迅弃医从文

鲁迅是伟大的革命先驱者···

早年学医是为了想单纯地通过提高国民的身体素质从而使自己的祖国强大起来,摆脱被奴役的命运,后来,鲁迅先生发现一个国家想要强大起来,就必须要有一定的思想觉悟,否则就算再强壮,也只有落得像牛一样被奴役的悲惨命运,所以,鲁迅先生才弃医从文,为的就是从思想上解放中国人名,自由人名自己站起来反抗,才有得到自由的一天。

1、苏武:牧羊之路

离开中原的活土,深入蛮荒的北海,你这一去竟是十九年。漫漫的十九年啊!在茫茫的白雪中,你孤零零地度过了一个个夜晚;在呼啸的寒风里,你默默地忍受着无声的寂寞;在白云和飞雪飘过的天空下,在喝饮雪,饥吞毡的生活中,你饱受了艰难。面对匈奴的高官厚禄,威逼利诱,你毅然决然地选择了一条不同于常人的牧羊之路

当你拒绝折节叛敌时,正气在你身上飘荡;当你又一次挥起羊鞭时,执着在你身上显扬;当你抓一把毡毛咽下时,刚毅与顽强在你身上洋溢,你就像天山上的那株雪莲,在寂寞荒寒中悄然绽放。

2、昭君:出塞之路

达达的马蹄声依旧响彻在卷起漫天灰尘的空中,最后一次回眸,最后一次凝望,泪水悄无声息地从她的脸庞滑落,带着对皇帝的期许,带着对父母的回报,她毅然决然地踏上了前往边疆的路;为了祖国的安宁,为了边疆的和平,她毫不犹豫的选择了远嫁他乡。谁不渴望故乡,谁不期望与亲人团聚,而她却选择了一条不同寻常的人生之路,这是一条无私为国的路,这是一条忠心为君的路,这是一条珍惜和平的路。

昭君啊昭君,你把你的美丽献给了蒙古,你把你的青春献给了边疆,你把你的心血献给了他乡。在异国异地,你毫不保留地播下了爱心与希望的种子,你的出塞之路将为历史铭记。

3、陶渊明:归隐之路

官场的黑暗早已让你厌倦,社会的黑暗已让你绝望,那些你争我斗,尔虞我诈已让你疲惫不堪。终于,在中年时期,你的思想发生了质的变化,你开始转向躬耕自给自足,你开始追求心理的宁静与淡泊,“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的农耕虽让你有些许辛劳,“草盛豆苗稀”的结果虽让你有几分失意,然而你确认为“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你在“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脚印中让我们读懂了淡定,但淡定的你却也有“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傲骨。不走寻常路,那自由之路,和谐之路正是你所追求的人生之路


不走寻常路……我脑子里全是用烂了的材料。但那些用烂了的东西还真是么么都适用~

从初中用烂到高中:

1.李白。稍微有点常识的就知道这家伙不走寻常路啊,摒弃寻常仕途路,潇洒放纵做一个独一无二的自己~再摆他的成就……就不必了吧。

2.太史公。他这种路实在太不寻常了……坚忍如他,执着如他,与同时期那些为官者相比,哼哼。

3、4.像什么苏轼陶渊明之类,也不寻常啊,一个旷达处世笑傲迁谪,一个藐视钱权清白山野,分别与宋朝纷乱东晋靡丽截然不同。不寻常啊~

写作文能耐最高的不是材料新,二是材料是人人用烂的,而你慧眼从中提取你所需要的信息~我写作文从没用过什么99%不知道的材料,都是别人知道但别人想不到的角度。满分60向来55左右……~嘿嘿

名人道德抉择的故事 名人的道德抉择的故事(四)

推荐两篇给你:

一.刻舟求剑Making His Mark

A man from the state of Chu was crossing a river. In the boat, his sword fell into the water. Immediately he made a mark on the boat.

"This is where my sword fell off," he said.

When the boat stopped moving, he went into the water to look for his sword at the place where he had marked the boat.

The boat had moved but the sword had not. Is this not a very foolish way to look for a sword?

战国时,楚国有个人坐船渡江。船到江心,他一不小心。把随身携带的一把宝剑掉落江中。他马上掏出一把小刀,在船舷上刻上一个记号,说:“这是我宝剑落水的地方,所以我要刻上一个记号。”

船靠岸后,那楚人立即从船上刻记号的地方跳下水去捞取掉落的宝剑。捞了半天,仍不见宝剑的影子。其实他又怎么找得到宝剑呢?船继续行驶,而宝剑却不会再移动。像他这样去找剑,真是太愚蠢可笑了。

守株待兔Staying by a Stump Waiting for More Hares To Come and Dash Themselves Against It

Staying by a Stump Waiting for More Hares To Come and Dash Themselves Against It

This story took place more than 2,000 years ago,in the Warring States period(475-221 B.C.).Tradition has it that in the State of Song at that time there was a man who was famous for staying by a stump waiting for more hares to come and dash themselves against it.

He was a yong farmer,and his family had been farmers for generations.Year after year and generation after generation, farmers used to sow in spring and harvest in autumn,beginning to work at sunrise and retiring at sunset.In good harvest years,they could only have enough food to eat and enough clothing to wear.If there was a famine due to crop failure,they had to go hungry.

This young farmer wanted to improve his life.But he was too lazy and too cowardly.Being lazy and cowardly over everything,he often dreamed of having unexpected blessings.

A miracle took place at last. One day in late autumn,when he was ploughing in the field,two groups of people were hunting nearby.As shoutings were rising one after another,scared hares were running desperately.Suddenly,a blind hare dashed itself headlong against the stump of a dead tree in his field and died.

That day,he ate his fill.

From that day on,he no longer went in for farming again.From morning till night,he stayed by that miraculous stump,waiting for miracles to take place again.

This story comes from"The Five Vermin"in The Works of Han Feizi.Later generations often use the set phrase"staying by a stump waiting for more hares to come and dash themselves against it"to show grusting to chance and windfalls or dreaming to reap without sowing.It is also used to show adhering to narrow experiences and not being able to be flexible.

相传在战国时代宋国,有一个农民,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遇到好年景,也不过刚刚吃饱穿暖;一遇灾荒,可就要忍饥挨饿了.他想改善生活,但他太懒,胆子又特小,干什么都是又懒又怕,总想碰到送上门来的意外之财。

奇迹终于发生了。深秋的一天,他正在田里耕地,周围有人在打猎。吆喝之声四处起伏,受惊的小野兽没命的奔跑。突然, 有一只兔子,不偏不倚,一头撞死在他田边的树根上。

当天,他美美地饱餐了一顿。

从此,他便不再种地。一天到晚,守着那神奇的树根,等着奇迹的出现。

成语“守株待兔”,比喻亡想不劳而得,或死守狭隘的经验,不知变通。

英文荟萃:http://www.ywhc.net/article/class_62.asp

名人道德抉择的故事 名人的道德抉择的故事(五)

汉朝时,少年时的匡衡,非常勤奋好学。

由于家里很穷,所以他白天必须干许多活,挣钱糊口。只有晚上,他才能坐下来安心读书。不过,他又买不起蜡烛,天一黑,就无法看书了。匡衡心痛这浪费的时间,内心非常痛苦。

他的邻居家里很富有,一到晚上好几间屋子都点起蜡烛,把屋子照得通亮。匡衡有一天鼓起勇气,对邻居说:“我晚上想读书,可买不起蜡烛,能否借用你们家的一寸之地呢?”邻居一向瞧不起比他们家穷的人,就恶毒地挖苦说:“既然穷得买不起蜡烛,还读什么书呢!”匡衡听后非常气愤,不过他更下定决心,一定要把书读好。

匡衡回到家中,悄悄地在墙上凿了个小洞,邻居家的烛光就从这洞中透过来了。他借着这微弱的光线,如饥似渴地读起书来,渐渐地把家中的书全都读完了。

匡衡读完这些书,深感自己所掌握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他想继续看多一些书的愿望更加迫切了。

附近有个大户人家,有很多藏书。一天,匡衡卷着铺盖出现在大户人家门前。他对主人说:“请您收留我,我给您家里白干活不报酬。只是让我阅读您家的全部书籍就可以了。”主人被他的精神所感动,答应了他借书的要求。

匡衡就是这样勤奋学习的,后来他做了汉元帝的丞相,成为西汉时期有名的学者。

以上内容是关于名人道德抉择的故事和名人的道德抉择的故事的内容,小编幸苦为你编辑整理,喜欢的请点赞收藏把。

标签:名人的道德抉择的故事

标题:名人道德抉择的故事 名人的道德抉择的故事

链接:http://m.zhaichaow.cn/sucai/gushi/11953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