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祖国爱家乡的名人故事 爱祖国爱家乡故事

国学素材成语故事

爱祖国爱家乡的名人故事 爱祖国爱家乡故事

大玄武围观:℉更新时间:07-30 17:37

你现在阅读的是一篇关于爱祖国爱家乡的名人故事的文章,里面有丰富多彩的内容,还有给你准备爱祖国爱家乡故事和爱祖国爱家乡的名人故事的精彩内容哦。

爱祖国爱家乡的名人故事 爱祖国爱家乡故事

爱祖国爱家乡的名人故事 爱祖国爱家乡故事(一)

第一篇:

中国有着几千年的灿烂文化,是世界上一颗罕见的明珠,虽然她不及美国那样先进,甚至贫穷、落后,但我不会嫌弃,因为我是在她无私的爱之下长大的.高耸的珠峰告诉我们,这里的人们已挺起了胸膛;清新的空气告诉我们,这里没有战火硝烟;爽朗的笑声告诉我们,这里的人们安居乐业.

她地大物博,却因为人口众多而微不足道;她面积广大,却因土地荒漠而大半无用;她虽有诸多大江,却多是泥沙沉积.但是我们后人,可以从风化的泥土中,读出她的历史,读出她为后人留下的一切.我们爱祖国,正如岳飞精忠报国一样,她是我们炎黄子孙的根,枝繁叶茂是因为她的功劳.有国就有家,我爱家乡如爱祖国一般.故乡是梦中永远的景致;故土,是离乡后最珍惜的物品;故人,是最纯洁的乡情。 当年玄藏法师出行,唐太宗将一撮故土置于杯中,让他喝下,告诫他莫忘故乡.是啊!祖国大地有许多壮美山河.但惟独只爱家乡,因为那儿是我成长的摇篮,那儿的一草一木都深入我心,我为家乡的进步而自豪.

可总有一天,我们会离开校园,离开这方圣土,去到社会当中,而我心灵深处,依然深深挂念我的母校.爱我祖国,爱我家乡,爱我校园!

第二篇:

在世界的东方,有一个古老的国度,她美丽而宽广;在世界的东方,有一个伟大的民族,她勤劳而坚强;在世界的东方,有一片广阔的沃土,她神奇而辽阔。她就是我的祖国—中国。

祖国那气势磅礴的高山峻岭,那蜿蜒曲折的长江黄河,已深深地烙在我的心中。现在的中国已经是那么地繁华、那么地富饶,街道都从小弄堂变成了宽敞的大马路,车辆来来往往;城市里以前的小板房,如今变成了一幢幢高楼大厦,美丽的公园随处可见,人们的生活有了质的飞跃。

家乡是什么?家乡是无垠的天空中飘逸的白云,自由自在,无拘无束;家乡是漫漫长夜里面对疲乏的星空时温馨的灯火;家乡是无聊寂寞,忧伤困顿时浓浓的香 茶;家乡也是一个充满爱的成长的摇篮,温馨而舒适。

千百年来我的祖国饱经风霜,历尽风雨。如今的中国,已不是任人宰割的弱国,如今的中国,拥有光辉灿烂的文化,创造着让全世界都刮目相看的伟绩。中国正在与世界接轨,正在与时俱进,正在飞速发展。做为一个中国人,我怎能不骄傲自豪?家乡,你是我敬爱的母亲,你是我温暖的怀抱。千言万语难以表达我对你们的热爱,只能汇聚成一句话— 祖国我爱你!家乡我爱你!

爱祖国爱家乡的名人故事 爱祖国爱家乡故事(二)

从前,有个人叫张乖崖,在崇阳担任县令。一天,一个管仓库的库吏从仓库里出来,县令见他顺手将一文铜币丢进自己的口袋里。经追问盘查,库吏承认铜币是从仓库里偷出来的。县令下令拷打。库吏不服:“就这么一个铜钱吗,有什么了不起!”县令不听则已,一听,想起当时的风气之坏,决定从重惩罚。于是提笔批道:“一日一钱,千日一千。绳锯木断,水滴石穿。”意思是:一日偷一钱,千日就是千钱。时间一久,绳能锯断木头,水能滴穿石头。当即下令将库吏斩首。

以上是滴水穿石的典故,以下是一个故事:

童第周小时候的好奇心十分强,看到不懂的问题往往要向父亲问个为什么。父亲每次都不厌其烦地耐心给他讲解。

一天,童第周看到屋檐下的石阶上整整齐齐地排列着一行小坑坑,他觉得十分奇怪,琢磨半天弄不明白是怎么回事,便去问父亲:"父亲,那屋檐下石板上的小坑是谁敲出来的?是做什么用的呀?"父亲看到儿子这么好奇,高兴地说:"这不是人凿的,这是檐头水滴下来敲的。"小童第周更奇怪了,水还能把坚硬的石头敲出坑?父亲耐心地解释说:"一滴水当然敲不出坑,但是天长日久,点点滴滴不断地敲,不但能敲出坑,还能敲出一个洞呢!古人不是常说'滴水穿石'嘛!就是这个道理。"父亲的一席话,在小童第周的心里激起了一阵阵涟漪,他坐在屋檐下的石阶上,望着父亲,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

由于农活比较多,童第周对学习有些失去兴趣,不想读书了。父亲耐心地开导童第周说:"你还记得'滴水穿石'的故事吗?小小的檐水只要常年坚持不懈,能把坚硬的石头敲穿。难道一个人的恒心不如檐水吗?学知识也要靠一点一滴积累,坚持不懈才能获得成功。"为了更好地鼓励童第周,父亲书写了"滴水穿石"四个大字赠给他,并充满期望地说:"你要把它作为座右铭,永志不忘。"

爱祖国爱家乡的名人故事 爱祖国爱家乡故事(三)

钱伟长先生是我国著名的力学家,也是世界著名的杰出华人科学家。国际上以钱氏命名的力学、应用数学科研成果有“钱伟长方程”、“钱伟长方法”、“钱伟长一般方程”,“圆柱壳的钱伟长方程”等。 作为学界巨星“三钱”之一,钱伟长的一生可谓成果丰硕,为后人留下了众多宝贵的学术财富与精神财富。然而,他的一生却也经历过大起大落,巨大的人生转折面前,钱老的人生没有“如果”。


(1)、爱迪生一生有1000多项发明。这无数次试验的时间从哪里来?就是从常常连 续工作两天三天的极度紧张中挤出来的。后来不断的挤出时间,所以他永远有用不完 的实验时间。从而变成了科学家。 (2)、鲁迅以“时间就是生命”的格言律己,从事无产阶级文艺事业30年,视时间 如生命,笔耕不辍。 (3)、巴尔扎克用如痴如狂的拼劲,每天奋笔疾书十六七个小时,即使累得手臂疼 痛,双眼流泪,也不肯浪费一刻时间。 (4)、爱迪生为了科学发明,紧紧抓住每个“今天”,每天都工作十几个小时,除 了吃饭、睡觉、活动,几乎没有闲过。每天延长工作时间就等于延长了生命。因此, 当地79岁生日时,便称自己是135岁的人了。爱迪生生活了85岁,仅在美国专利局登 记的发明专利就有1328项,平均15天就有一项发明。 (5)、我国国画大师齐白石,坚持每日作画,除身体不适外,从不间断。85岁那 年,一天他一连作画四幅后,又特为昨天补画一幅,并题字道:“昨日大风雨,心绪 不宁,不曾作画,今朝制此补之,不教一日闲过也。” (6)、“不教一日闲过”,所有业有所成者莫不为此。请看鲁迅最后一年(1936 年)的生命历程,从一月到十月(10月26日逝世),卧床8个月,还写杂文和其他文 章54篇,翻译《死魂灵》第二部残稿三章并作附记两则,复信270多封,并给不少青 年作者看稿,病中坚持写日记。病逝前三天,还给一翻译小说写序言。在逝世前六年 的时间,鲁迅一直住在上海虹口公园附近,从他的住地到公园只有几分钟的路程,却 从没去公园玩过。这就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功夫都用在工作上"的鲁迅。

爱祖国爱家乡的名人故事 爱祖国爱家乡故事(四)

巴尔扎克,巴尔扎克出生于一个法国大革命后致富的资产阶级家庭,法科学校毕业后,他曾试笔并插足商业,从事出版印刷业,但都以破产告终。这一切都为他认识社会、描写社会提供了极为珍贵的第一手材料。他不断追求和探索,对哲学、经济学、历史、自然科学、神学等领域进行了深入研究,积累了极为广博的知识。

曹雪芹,曹雪芹出生在南京,少年时代过了一段富贵荣华的生活。雍正五年(1727),大约由于统治阶级内部斗争的牵连,曹雪芹之父曹以“行为不端”、“骚扰驿站”和“亏空”等罪名,被人参奏,革职抄家。次年曹家从南京迁回北京。大约在乾隆元年(1736),曹家家道稍有复苏,但不久便彻底败落。晚年流落到北京西郊,生活十分穷困,靠朋友接济和卖画维持生计。他性格豪放,喜欢饮酒,多才多艺,工诗善画。“诗笔有奇气”,诗风接近唐代诗人李贺。他有气骨,孤傲不屈,嫉恶如仇。在穷困艰难的环境里,他“披阅十载,增删五次”,坚持写作长篇小说《红楼梦》。死后遗留下《红楼梦》前80回的稿子(生前已传抄行世),80回以后也可能有部分残稿,但佚失不传。

爱祖国爱家乡的名人故事 爱祖国爱家乡故事(五)

《贝多芬32313133353236313431303231363533e4b893e5b19e31333330333034》读后感

人们在贝多芬那青春洋溢的脸-卜看到了未来的天才的目光:从那日光,人们又可以窥探到他未来的悲剧的命运。之后的岁月里,性格过于自由暴躁的贝多芬也不止-?次的遭到了爱情的否绝。在遭受这些肉体痛苦之时,贝多芬又必须承受着另--种痛苦。不但如此,他的身体也“背叛”了他,先后得了肺病、关节炎、黄热病、结膜炎等等。身子一天不如…-天。町他从未放弃过音乐。要知道面对这么大的困难!

生命的沸腾掀起了音乐的终曲,贝多芬不肯相信他面临的是无可救药的灾难;他渴望痊愈,渴望幸福,他对付未来充满着希望!那么想想我们这么丰衣足食的生活,为何心里不装满阳光,非要悲观行事呢?也许现在你的成绩是很差,但那不代表今后的岁月中你依然是“蠢才”。要相信自己的实力,这一点贝多芬比我做得好很多。

贝多芬与命运抗争最终成为名人,贝多芬在写给弟弟们的信中写过:“患难中支持我的是道德,使我不曾自杀的,除了艺术之外也是道德。道德,对人们来说是多么重要。它可以挽救一条活生生的生命,当然也可以教育我们助人为乐”!

米开朗琪罗

罗曼。罗兰先生所著的巨人三传之一《米开朗基罗传》,是傅雷先生所译。书中除了传记原文以外,还附有米氏相关作品彩色插图一百五十余幅。读罢此书,心中感慨万千。

在书中,我们看到的是一个活的生命,一个真实的米开朗琪罗。他平易,但又超凡脱俗。他无以伦比的艺术天赋和创造力全部献给了艺术,他追求艺术真善美之表现力的执着与忠诚更是感人。米开朗琪罗是无愧于那个时代,无愧于巨人的称号的。

米开朗琪罗生于意大利的佛罗伦萨,那是文艺复兴的发源地。他是一个精神的贵族。他是个天才。他有一种骇人的生命,猛烈地爆发,使他太弱的肉体与灵魂有所不能承担。

在创造的不断冲动中,他除了夜以继日的工作,除此以外什么都不想。他在继续不断的兴奋中生活。

他一生致力于艺术的创造,试图把真善美保存到永恒。

他狂野,他不羁,他高贵。他欣赏自己,赞赏自己,他不答应别人把他当艺术家来看。他认为,天才这个词都不配于他。

他的父亲也劝告他不要劳作过度,但是劝告并不起作用。他从不肯把自己的生活安排得更合人性些。他只以极少的面包与酒来支持他的生命。

大师留存下来的作品,无论是建筑、雕塑还是绘画,任何一件都已成为不朽,它们与他一样名垂千古。

米开朗基罗生于一四七五年三月六日,安息于一五六四年二月十八日下午五时。享年90岁。

他的一生就在不息的艺术冲动与创造中渡过。无数的失败,无数的成功,他走完了自已充满坎坷的一生。最终他用自已的精神和生命为人类留下了无限宝贵的财富。

托尔斯泰

“他生就一副多毛的脸庞,植被多于空地,浓密的胡髭使人难以看清他的内心世界。”这就是奥地利作家茨威格笔下的列夫·托尔斯泰。整篇文章用了先抑后扬的写法,先把他丑陋的外貌,平庸的长相展现在读者前,后又把他那尖锐的眼睛挥洒得淋漓尽致,把一个伟大的文学家的一生写得震撼人心。

一个出生贵族的大作家,却长着一张田野村夫的脸孔,并没有独特的一面。或许他是粗鲁的,但他的灵魂是高贵的。他那眼睛,他那犀利的目光,似乎能将世界的一切事物尽收眼底,这就是列夫·托尔斯泰。直到现在,我才真真正正地了解到列夫·托尔斯泰,了解到一个作家对腐朽生活的批评和厌倦。

读完这篇文章后,我的灵魂被震撼了,特别是读到列夫·托尔斯泰的犀利目光时,我仿佛也被这目光击中了一样,敏锐深刻,而且能够激发我的创作灵感,与之前读描写托尔斯泰丑陋外貌的感觉大有不同。

虽然开头的种种描写片段让我感到非常吃惊,茨威格把他的长相,性格描写得让人无法接受,似乎托尔斯泰是一只吃人的狮子。但后来他的各种优点各种感情,全都包含在那双“有一只眼珠”的眼睛体现出来。托尔斯泰给我的感觉就是,他的心灵美根本与他的外表没有一丝联系。托尔斯泰就是与俄国人民共同的命运,坚决站在农民的立场,否定富裕腐朽的生活,即使他本身也是出自一个很富有的家庭。

或许外表丑陋但是心灵高尚的列夫·托尔斯泰就是这样的一个人,他让我们见到了作家不同的一面,那种内心的震撼,让我感受到了许多……

以上内容是关于爱祖国爱家乡的名人故事和爱祖国爱家乡故事的内容,小编幸苦为你编辑整理,喜欢的请点赞收藏把。

标签:爱祖国爱家乡故事

标题:爱祖国爱家乡的名人故事 爱祖国爱家乡故事

链接:http://m.zhaichaow.cn/sucai/gushi/11942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