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字圣人仓颉 造字圣人仓颉读音

国学素材成语故事

造字圣人仓颉 造字圣人仓颉读音

仗剑高歌围观:℉更新时间:07-30 10:09

你现在阅读的是一篇关于造字圣人仓颉的文章,里面有丰富多彩的内容,还有给你准备造字圣人仓颉读音和造字圣人仓颉的精彩内容哦。

造字圣人仓颉 造字圣人仓颉读音

造字圣人仓颉 造字圣人仓颉读音(一)

传说中仓颉生有“双瞳四目”。目有重瞳者,中国史书上记载有重瞳的只八个人:仓颉、重耳、虞舜、项羽、吕光、高洋、鱼俱罗、李煜。仓颉是黄帝时代的造字圣人;虞舜是禅让的圣人,孝顺的圣人,三皇五帝之一;晋文公重耳是春秋五霸之一;吕光则是十六国时期横扫西域的后凉国王;高洋是北齐建立者;鱼俱罗相传是击杀猛将李元霸隋朝名将;李煜是五代十国时南唐后主,著名的词人,文学家;项羽则是旷古绝今的“西楚霸王”。

仓颉,中国原始社会后期黄帝的助手。曾把流传于先民中的文字加以搜集、整理和使用,在汉字创造的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为中华民族的繁衍和昌盛作出了不朽的功绩。

这位史前传说人物,在我国古代战国以前的典藉中都从未提及。最早提及仓颉者,是战国时期的荀卿。其后是《吕氏春秋》和《韩非子》,在荀子“故好书者众矣,而仓颉独传者,一也”的基础上,又有所引申,其主要观点是“仓颉作书”。汉代后,在《淮南子》和《论衡》中,已从“仓颉造字”发展为“仓颉四目”,开始神化。尤其是汉代的纬书,又进而渲染,仓颉“生而能书,又受河图录书,于是穷天地之变,仰视奎星圜曲之势,俯察鱼文鸟羽,山川指掌,而创文字”(《春秋元命苞》)。以后愈演愈神奇,发展为仓颉是“黄帝的史官”等传说。黄帝是原始社会后期部落联盟的首领之一,当时没有国家机器,可见“史官”之说,显然是后人用后代国家机器的职官名称套用于史前传说人物的结果。

在中华民族光灿夺目的历史画卷里,仓颉是一位介于神话与传说之间的人物,无论从神话学,民族学或民俗学的角度考察,他都是古之神圣者,史称“龙颜四目”, “声有睿德”(见《论衡》,《吕氏春秋》),其赫赫卓著的功绩在于“始制文字,以代结绳之政”。这个人类“秘密武器”的创造《弄得“天雨粟,鬼夜哭,龙亦 潜藏”,是惊天地泣鬼神的英雄创举。作为一位伟大的文化神,他的故乡陕西白水县人民至今崇呼为“仓圣”,留下了永久的纪念。白水人民对仓颉的信仰,已经融 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

敬惜字纸。在老一辈人的心目中,字纸是带有仓颉圣灵的神物。一小片字纸,不管多么破烂无用,绝 不乱扔,也不用来揩擦污物,而是收藏起来,装入干净的瓷瓮之中。等积累多了,于晴天无风之日,洗净手脸,取出来携到荒郊野外,焚香叩头,点火化焚,用净物 将灰包裹,埋于地下,或弃灰与河水中,名为“清水祭”,取意万古长流。谁要不这么办,那就成了对仓圣不尊的造孽行为,人人都会指责。严重者,全族对其惩 罚。小孩因不懂而有违此忌时,家长一面大加教训,同时又忙烧香叩头许愿求仓圣爷饶恕。敬惜字纸对学生要求更严。学生于每早上学前必要洗净手脸,脏手不能摸 书提笔。推及学校,每校都有化纸炉,化掉的纸灰必埋于净土之中。直到现在,儿童上学时必须洗净手脸。 本文来自织梦

入学拜圣。在白水,孩子到了上学念书的年龄,父母给孩子洗净手脸,穿上新衣长袍,戴顶礼帽,持 香纸贡物,到仓颉庙内给仓圣爷烧香,祈求仓圣爷保佑,让孩子读书长进,步步高升。之后,大人带孩子到寝殿东廊的神碑(仓圣碑),抱孩子用手抚摸碑顶。据 说,这样日后便能心能手巧,读书时过目不忘,写的字龙飞凤舞。读书人不论何时进庙,都要到碑上磨一磨手,谷雨庙会时尤其。此碑于1971年运往西安碑林,光滑的顶端即是白水人手磨的结果。

枕书辟邪。字能辟邪除病,这是过去白水人的普遍说法。认为谁要中了邪魔,就让枕书睡觉,说是邪 魔害怕字书,用以驱除,病就会好。推而广之,枕头上绣字,就成了一种风俗。尤其是结婚用的枕头,字绣得如何,成了人们对新媳妇手艺品评的一个内容。现在的 年轻人虽不信枕书辟邪之说,却对枕头上的绣字仍很讲究。

造字圣人仓颉 造字圣人仓颉读音(二)

许多孩子都还在抱怨生活条件不够好,所以学习不够好。反正是一大堆的理由和借口去诉说没能好好学习的原因。查字典故事会提供的这篇文章讲在艰苦环境下还不忘学习的激励故事,希望对读者有帮助:守信好学的宋濂读书的故事

宋濂小时侯 喜欢读书,但是家里很穷。也没钱买书,只好向人家借,每次借书,他都讲好期限,按时还书,从不违约,人们都乐意把书借给他。

一次,他借到一本书,越读越爱不释手,便决定把它抄下来。可是还书的期限快到了。他只好连夜抄书。时值隆冬腊月,滴水成冰。他母亲说:“孩子,都半夜了,这么寒冷,天亮再朝抄吧。人家又不是等这书看。”宋濂说:“不管人家等不等这本看,到期限就要还,这是个信用问题,也是尊重别人的表现。如果说话做事不讲信用,失信于人,怎么可能得到别人的尊重。”

又一次,宋濂要去远方向一位着名者请教,并约好见面日期,谁知出发那天下起鹅毛雪。当宋濂挑起行李准备上路时,母亲惊讶地说:“这样的天气怎能出远门呀?再说,老师那里早已大雪封山了。你这一件旧棉袄,也抵御不住深山的严寒啊!”宋濂说:“娘,今不出发就会误会了拜师的日子,这就失约了;失约,就是对老师不尊重啊。风雪再大,我都得上路。”

当宋濂到达老师家里时,老师感到地称赞说道:“年轻人,守信好学,将来必有出息!”

造字圣人仓颉 造字圣人仓颉读音(三)

袁隆平,一个属于中国,也属于世界的名字,他发起的“第二次绿色”,给整个人类带来了福音。

现为中国工程院院士的袁隆平,从60年代开始致力于杂交水稻的研究,经过12年的努力,成功培育出了“三系杂交稻”。1976至1987年间,他培育的杂交水稻种植面积累计达到11亿亩,增产稻谷1000亿公斤。1979年,杂交水稻作为我国第一个农业技术专利转让美国。以后,他又研制出一批比现有三系杂交水稻增产5%—10%的两系品种间杂交组合。

如今,我国大江南北的农田普遍种上了袁隆平研制的杂交水稻。杂交水稻的大面积推广应用,为我国粮食增产发挥了重要作用。

袁隆平的杂交水稻引起了世界的关注,许多国家的专家到中国来取经,印度、越南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还引种了杂交水稻。袁隆平的努力,也为解决世界粮食短缺问题作出了贡献。

为此,我国政府授予袁隆平“全国先进科技工作者”、“全国劳动模范”和“全国先进工作者”等光荣称号。联合国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授予他金质奖章和“杰出的发明家”荣誉称号。国际同行称他为“杂交水稻之父”。(新华社北京8月31日电)

《人民日报》1999年09月01日第4版

“世界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艰难的研究历程

袁隆平,1930年9月生于北平,1949年8月考入了重庆相辉学院农学系。1953年8月毕业后分配到湖南省安江农校任教,在长达19年的教学生涯中,袁隆平一面教学,一面从事生产实践、选择课题进行科学研究,开始走上了作物育种之路。

由于开展杂交水稻研究的需要,袁隆平1971年2月调到湖南省农业科学院专门从事杂交水稻研究工作。为加强和协调杂交水稻的科学研究,1984年6月成立了全国性的杂交水稻专门研究机构--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后又成立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均由袁隆平任中心主任至今。1995年他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1960年袁隆平从一些学报上获悉杂交高粱、杂交玉米、无籽西瓜等,都已广泛应用于国内外生产中。这使袁隆平认识到:遗传学家孟德尔、摩尔根及其追随者们提出的基因分离、自由组合和连锁互换等规律对作物育种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于是,袁隆平跳出了无性杂交学说圈,开始进行水稻的有性杂交试验。

1960年7月,他在早稻常规品种试验田里,发现了一株与众不同的水稻植株。第二年春天,他把这株变异株的种子播到试验田里,结果证明了上年发现的那个“鹤立鸡群”的稻株,是地地道道的“天然杂交稻”。他想:既然自然界客观存在着“天然杂交稻”,只要我们能探索其中的规律与奥秘,就一定可以按照我们的要求,培育出人工杂交稻来,从而利用其杂交优势,提高水稻的产量。这样,袁隆平从实践及推理中突破了水稻为自花传粉植物而无杂种优势的传统观念的束缚。于是,袁隆平立即把精力转到培育人工杂交水稻这一崭新课题上来。

在1964年到1965年两年的水稻开花季节里,他和助手们每天头顶烈日,脚踩烂泥,低头弯腰,终于在稻田里找到了6株天然雄性不育的植株。经过两个春秋的观察试验,对水稻雄性不育材料有了较丰富的认识,他根据所积累的科学数据,撰写成了论文《水稻的雄性不孕性》,发表在《科学通报》上。这是国内第一次论述水稻雄性不育性的论文,不仅详尽叙述水稻雄性不育株的特点,并就当时发现的材料区分为无花粉、花粉败育和部分雄性不育三种类型。从1964年发现“天然雄性不育株”算起,袁隆平和助手们整整花了6年时间,先后用1000多个品种,做了3000多个杂交组合,仍然没有培育出不育株率和不育度都达到100%的不育系来。袁隆平总结了6年来的经验教训,并根据自己观察到的不育现象,认识到必须跳出栽培稻的小圈子,重新选用亲本材料,提出利用“远缘的野生稻与栽培稻杂交”的新设想。在这一思想指导下,袁隆平带领助手李必湖于1970年11月23日在海南岛的普通野生稻群落中,发现一株雄花败育株,并用广场矮、京引66等品种测交,发现其对野败不育株有保持能力,这就为培育水稻不育系和随后的“三系”配套打开了突破口,给杂交稻研究带来了新的转机。

造字圣人仓颉 造字圣人仓颉读音(四)

曹植(192-232),字子建,沛国谯(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三国曹魏著名文学家,建安文学代表人物。魏武帝曹操之子,魏文帝曹丕之弟,生前曾为陈王,去世后谥号“思”,因此又称陈思王。后人因他文学上的造诣而将他与曹操、曹丕合称为“三曹”,南朝宋文学家谢灵运更有“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的评价。王士祯尝论汉魏以来二千年间诗家堪称“仙才”者,曹植、李白、苏轼三人耳。

历史上醇香悠远的曹植七步成诗的故事。曹植在文学上的成就极高,他的的确确配得上谢灵运"才高八斗"的评价,他青年时期的诗,多以宴饮游乐为主要内容,后来创作的诗文则以抒忧发愤为主,最著名的有《洛神赋》、《赠白马王彪》、《求自实表》等。

曹植,字子建。他的诗"骨气奇高,词采华茂"。他把五言体诗歌推到了一个新的艺术高峰。著名诗人谢灵运曾说:"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我得一斗,今天下共分一斗"。如此也可看出他的才华。 名人故事

曹植是曹操的第三子,小时侯随军奔波,直到13岁才在邺城安定下来。此后他与当时著名文学家王粲、徐擀,沉琳、刘桢等人写诗作赋,名声很快就传播开了。在曹操的几个儿子中,曹植是最有才华的,曹操也因此想"废长立幼",立曹植为太子。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曹植常常因好酒、任性而误事,出了不少差错。使得曹操无法接受,对曹植很是失望。但是他的哥哥曹丕善于察言观色,笼络人心,终于被立为王太子。曹丕即位以后,开始整治当初的对手,曹植是首当其冲的一个。他几次想加罪于曹植。

一次,曹丕刁难曹植在七步内做一首诗,不然,将被治罪,曹植踱步成句,流下千古名句:

煮豆燃豆萁, 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 相煎何太急?

造字圣人仓颉 造字圣人仓颉读音(五)

路德维希·凡·贝多芬(Ludwig van Beethoven,1770—1827)德国作曲家、钢琴家、指挥家,维也纳古典乐派代表人物之一。他一共创作了9首编号交响曲、35首钢琴奏鸣曲(其中后32首带有编号)、10部小提琴奏鸣曲、16首弦乐四重奏、1部歌剧、2部弥撒、1部清唱剧与3部康塔塔,另外还有大量室内乐、艺术歌曲、舞曲。这些作品对音乐发展有着深远影响,因此被尊称为乐圣。

距今150多年前,一位虽不能说听不见雷声,但已聋得听不见大型交响乐队演奏自己乐曲的57岁的倔强的单身老人,最后一次举拳向着咆哮的天空,然后逝去了。

路德维希·范·贝多芬,德国伟大的作曲家,以其丰富的充满热情和英雄气概的创作,代表了当时进步阶层在神圣同盟反动统治下的反抗精神和变革愿望,给予欧洲音乐艺术的发展以重大影响;不仅如此,他的艰难坎坷而又光焰夺目的生平,伟大的人格,超人的毅力,也同他的音乐一起启迪着后人。法国著名文学家、音乐史家罗曼·罗兰称他为胜利的普罗米修斯”,“正直与真诚的大师。”“依着他的先例,我们应当重新鼓起对生命、对人类的信仰!

一1770年12月16日,贝多芬生于德国波恩莱茵河畔一所破旧的阁楼上。 名人故事

祖父是当地大公的乐长,父亲是一个不聪明而酗酒的男高音歌手,母亲是女仆,一个厨子的女儿。一开始,人生对于他就显得是一场苦斗。父亲想开拓他的音乐天分,不惜用暴力迫使他学习。4岁时,他就被整天地钉在键琴前面,或和一架提琴一起关在家里,几乎被繁重的作业压死。经济生活的重担过早地压在这个少年的身上,他不得不为怎样挣取每日的面包操心。11岁,他加入戏院乐队,13岁,他当大风琴手。17岁时,他热爱的母亲死于肺病,贝多芬从此成为一家之主,负起两个弟弟的教育责任。他不得不羞惭地要求父亲退休,因为他酗酒,不能主持门户──人家甚至不能把养老金交他本人收领。这些可悲的事实在贝多芬的心上留下了深深的伤痕。若干年后他曾说过:“不知道死的人真是一个可怜虫!我15岁上已经知道了。”

轰轰烈烈的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爆发了,很快波及全欧,吸引了贝多芬的心。

当时的波恩大学是新思想的集中点。1789年5月14日,他报名入学,听有名的奥洛葛·希那哀特讲德国文学──他是雅各宾党的一方首领。当波恩得悉巴士底狱被攻陷时,希那哀特在讲坛上朗诵一首慷慨激昂的诗,鼓起了学生们如醉如狂的热情。大革命征服了世界,也征服了贝多芬。后来虽然他居住的奥国与革命的法国关系很紧张,但贝多芬仍和法国人有亲密的来往。他拥护共和的情绪愈加坚定,这在他以后的生活中发生了有力的影响。

在这期间,他从幼年培植起来并得到良师指点的音乐才能成长起来。1795年3月20日,他在维也纳举行了首次钢琴演奏会,崭露头角,他对自己的意志和力量充满信心。1796年,他在笔记中写道:“我的天才终究会获胜……25岁!不是已经到临了吗?”他显得很高傲,但他的最亲密的几个朋友知道,他藏在骄傲的笨拙之下的是一颗慈悲的心。他写信给密友韦该勒医生报告他的成功时,第一个念头是:“譬如我看见一个朋友陷于窘境,倘若我的钱袋不够帮助他时,我只消坐在书桌前面,顷刻之间便解决了他的困难……你瞧多美妙。” 名人故事

二正是他该大展宏图的青春盛年,痛苦开始叩门,并且一经附在他身上便永不退隐。1796~1800年间,他的耳朵日夜作响,听觉大大衰退。在戏院里,他得坐在贴近乐队的地方才能听清演员的话。这对一位音乐家是多么沉重的打击!在好几年中,他一直隐瞒着,连对最心爱的朋友也不说。他避免与人见面,使他的残废不致被人发现。直到1801年,他才绝望地告诉两个朋友──韦该勒医生和阿芒达牧师:“我的最高贵的部分,我的听觉,大大地衰退了。……我不得不在伤心的隐忍中找栖身!”“要是干着别的职业,也许还可以;但在我的行当里这是可怕的遭遇啊。我的敌人们又将怎么说,他们的数目又是相当可观!……”在肉体的痛苦之上,又加了另一种痛苦──爱情的挫折。1801年,一个有魅力的姑娘闯入了他的生活,这就是贝多芬曾题赠著名的《月光奏鸣曲》的琪丽哀太·琪却尔第。她爱他,他也爱她。可是这段爱情却使贝多芬付出了很高的代价。

以上内容是关于造字圣人仓颉和造字圣人仓颉读音的内容,小编幸苦为你编辑整理,喜欢的请点赞收藏把。

标签:造字圣人仓颉读音

标题:造字圣人仓颉 造字圣人仓颉读音

链接:http://m.zhaichaow.cn/sucai/gushi/11935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