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的家风故事300字 现代名人好家风故事300字

国学素材成语故事

名人的家风故事300字 现代名人好家风故事300字

风鬼传说围观:℉更新时间:07-30 06:00

你现在阅读的是一篇关于名人的家风故事300字的文章,里面有丰富多彩的内容,还有给你准备现代名人好家风故事300字和名人的家风故事300字的精彩内容哦。

名人的家风故事300字 现代名人好家风故事300字

名人的家风故事300字 现代名人好家风故事300字(一)

看到老师给了这样一个题目,我就一直在想:我的家风是什么呢?

回到家里,吃过晚饭,我依旧座在沙发上看电视,心里却还在想:我的家风是什么呢?妈妈的声音传了过来:“你写完作业了?”我没动。眼前的电视被关掉了,“你现在应该做什么,不知道吗?”唉!这句话我从上幼儿园时就听得耳朵出了茧子了,去写作业吧。“老毛病了,该做什么的时候就做什么,记不住吗?”——这不就是我的家风吗?

从小,该我写作业的时候,电视从不开着,也没任何杂音打扰我。每次都只能是写完当天作业,才可以看电视或玩电脑,小学以前不管是冬夏,每天晚上8:00是必须睡觉的,想玩,门都没有。现在初中了,也只能写过作业就睡觉,只有周日才可以自由。原来父母想让我养成:认真做事,规律科学的好习惯。

又想起来,每次家里来了客人,父母都教我如何打招呼,他们也是热情招待;爷爷奶奶来了,妈妈总是做一大桌子好吃的,而且最好吃的菜总是在爷爷奶奶面前,螃蟹也是给他们最大的,而妈妈只是吃最小的。现在想想,这就不就是我们的家风之一:尊老爱糼,礼让待客,谦和做人吗?

这样想起来,我仿佛记起了很多,我们全家人有时候在一起讨论一下历史,共同看一站到底,并抢答题,最后看谁对了;看最强大脑,讨论那些神奇的记忆。

我从来听不到父母讲邻里是非,也从不争亲朋得失。他们只是认真做事,认真做人。这也是我的家风之一:做有益的事,做坦荡君子,不做戚戚小人。

我想:我的家风,不正是中华民族数千年的美德吗:厚德载物,认真做事,中庸做人。

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我也要说:小家塑造大家,大家塑造国家,国家影响世界!

纵观中华五千年历史,中国早以礼仪之邦闻名于世界。孔子提倡:“仁者爱人”,以“仁爱”之心去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爱护人、帮助人的思想,是社会和谐的重要因素。

而国家与国家之间也如此,有的国家总是以老大自居,总是希望别国乱起来,自己坐收渔利。总是不能以“仁爱”的心态对待别人,今天挑点事端,明天做点手脚。这不正是中国人嗤之以鼻的小人行径吗?

呼吁大家都从现在做起吧,用我们民族的精神去影响世界,让世界早日“仁爱”起来吧!

名人的家风故事300字 现代名人好家风故事300字(二)

钱学森1911年出生在上海市,1934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他为了更好地报效祖国,于1935年考取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进行深造学习,并于1936年转入加州理工学院继续学习,并拜著名的航空科学家冯·卡门为师,学习航空工程理论。钱学森学习十分努力,三年后便获得了博士学位并留校任教。在冯·卡门的指导下,钱学森对火箭技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在高速空气动力学和喷气推进研究领域中突飞猛进。不久,经冯·卡门的推荐,钱学森成了加州理工学院最年轻的终身教授。

改革开放之初,霍英东便率先投资祖国内地,从广州白天鹅宾馆到中国温泉宾馆,从公路到桥梁,从体育基金到残疾人福利基金,从暨南大学到英东游泳馆……迄今为止,霍英东投资捐赠内地已超过50亿元。而在众多内地投资中,以南沙的投入资金最为庞大,十年总计26亿元人民币,霍氏的不计回报的执着投入使南沙由一个不毛之地变成了珠三角最具活力的区域。

陆游从小受到父亲强烈爱国思想的熏陶,很早就养成了忧国忧民、渴望国家重建的品格。为了实现自己报效祖国的理想,他特别注意学习兵书。20岁时,他在一首诗中写道,"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希望自己有一天能亲临战场、杀敌报国。然而直到四十多岁时,他才有机会在军中做一名军官,实现了自己多年的愿望。

名人的家风故事300字 现代名人好家风故事300字(三)

狄仁杰

狄仁杰,生于唐贞观四年(630年),卒于武则天久视元年(700年),字怀英,唐代并州太原(今山西太原)人。武则天时期宰相,杰出的封建政治家。

狄仁杰出生于一个官宦之家。祖父狄孝绪,任贞观朝尚书左丞,父亲狄知逊,任夔州长史。狄仁杰通过明经科考试及第,出任汴州判佐。时工部尚书阎立本为河南道黜陟使,狄仁杰被吏诬告,阎立本受理讯问,他不仅弄清了事情的真相,而且发现狄仁杰是一个德才兼备的难得人物,谓之“河曲之明珠,东南之遗宝”,推荐狄仁杰作了并州都督府法曹。在此任内,狄仁杰通晓了吏治、兵刑等封建典章和法律制度,这对他一生的政治活动都有重大影响。

唐高宗仪凤年间(676——679年),狄仁杰升任大理丞,他刚正廉明,执法不阿,兢兢业业,一年中判决了大量的积压案件,涉及到1.7万人,无冤诉者,一时名声大振,成为朝野推崇备至的断案如神、摘奸除恶的大法官。为了维护封建法律制度,狄仁杰甚至敢于犯颜直谏。仪凤元年(676年),武卫大将军权善才误砍昭陵柏树,唐高宗大怒,命令将其杀死。狄仁杰奏罪不当死,唐高宗疾言厉色地说:“善才斫陵上树,是使我不孝,必须杀之!”狄仁杰神色不变,据法说理:“犯言直谏,自古以为难。臣以为遇桀、纣则难,通尧、舜则易。今法不至死而陛下特杀之,是法不信于人也,人何措其手足!”“今陛下以昭陵一株柏杀一将军,千载之后,谓陛下为何主?此臣不敢奉制杀善才,陷陛下于不道”。终于迫使唐高宗改变了主意,赦免了权善才的死罪。


范晔 范晔(398—445)字蔚宗,小字搏。顺阳(今山西)人。南朝宋著名史学家、文学家。宋左光禄大夫范泰之子。曾任秘书丞、新蔡太守和尚书吏部郎。官场多磨,后因事被杀。《宋书》本传称他:“博涉经史,善为文章,能隶书,晓音律。”任宣城太守时,曾博采魏晋以来各家关于东汉史实的著作,删繁补略,撰成《后汉书》纪传九十卷(十志未及完成),为我国史学名著。北宋时,人们把晋司马彪《续汉书》八志三十卷与之合刊,成今天《后汉书》。范晔所写纪传,笔势纵放,词句绮丽凝炼,颇具骈文句法,其中一些人物形象也刻画得真切感人。名篇有《班超传》、《张衡传》、《范滂传》等。尤擅长论赞,如《皇后纪论》、《二十八将传论》、《宦者传论》皆为名篇。又于纪传中收录大量政论、辞赋、使该书兼具一代文章总集的性质。另其《狱中与诸甥侄书》一文,自述写作甘苦,提出文章“以意为主,以文传意”的主张,反对“事尽于形,情急于藻,义牵其旨,韵移其意”的形式主义。他是南朝时较早注意声律、文笔问题,具有进步文学主张的作家之一。

名人的家风故事300字 现代名人好家风故事300字(四)

韩信胯下受辱

韩信因为父母早逝,衣食无着落,靠别人的设施过日,但还经常随身佩着一把祖上留传下来的宝剑,摆出一副贵族子弟的架子,维持着自己仅有的自尊。

淮阴城里有个屠夫的儿子故意羞辱韩信,他在闹市里拦住韩信说:“你虽然身材高大,常带刀佩剑,不过是个胆小鬼。”他当着众人的面对韩信挑衅道,“你不怕死,就抽剑刺我;怕死,就从我的裤裆下钻过去。”说着,便叉开了两腿。

突如其来的羞辱让韩信不知所措,愣在当场,韩信寻思良久后,一言未发,俯身从他的裤裆下钻了过去。有许多人因此而认为韩信外勇内怯,都笑称他为“胯夫”。

能坦然受辱的人有两种:一种是受辱后意志消沉,不去摆脱自己的因境,而是随遇而安,苟且偷生,这就是所谓“胆怯”者;一种是具有远大理想的人,这种人在自己未得志时即使被环境所逼而受辱,但能够以屈求伸,忍辱负重,把愤怒藏在心底,化作力量,这才是真正的“明智”之人。韩信是个看重尊严的人,一直以来被命运加诸的苦,他没有多说什么,并非胆小,也并非逃避,韩信是一个有所为而又有所不为的人。

“古之所谓豪杰之士,必有过人之节,人情有所不能忍者。匹夫见辱,拔剑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为勇也;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此其所挟持者甚大,而其志甚远也。”宋人苏轼在《留侯论》中的这段话或许可以为韩信的甘受胯下之辱做个注脚,只是当时的韩信太过卑微,几乎没有人能够体会到这一点。

名人的家风故事300字 现代名人好家风故事300字(五)

勤俭小故事——雷锋 一个星期天,雷锋的战友王大力把所有战士们的袜子和衣服都洗了,雷锋正在晾衣服时,发现自己的旧袜子不见了,他就到处寻找。这时,王大力说:“雷锋,你有那么多存款,还这么舍不得买一双袜子。你瞧,你这双袜子穿在脚上不嫌得难受?”雷锋说:“只要不耽误我的工作就可以啦!”王大力又说:“那你不觉得难看吗?”“咱们军人不是把袜子穿给别人看的。”这几句话,就已经体现出了雷锋的节约精神。他每个月只有6元钱奖金,他却把钱存在银行,一年一年过去了,雷锋把省下来的钱全都捐给灾区人民,可是他自己却舍不得买新袜子。雷锋不勤俭节约吗? 聂耳的童年故事 聂耳原名聂守信,他的父亲很早就去世了,家里境况困难。聂耳该上三年级了,学校马上就要开学,可是哪有钱交学费买书呢?妈妈悄悄把聂耳爸爸在世时最喜欢沪胆高感薨啡胳拾供浆的八音钟卖了,学费有了着落。可书费呢?开学那天,小聂耳拉住妈妈的衣角说:“妈妈,我有书了。”他从书包里拿出两个订得整整齐齐的本子。妈妈翻开本子一看就呆住了,聂耳用香烟盒纸工工整整地抄了两本,一本国语,一本算术。 贫寒的生活丝毫没有影响他对生活的热爱。他家有一位邻居姓邱,是位木匠,闲暇时喜欢拿一枝短笛坐在门口吹,那美妙的旋律时而像天上的云彩一样悠扬舒缓,时而像森林里的小鸟一样活泼跳跃。年幼的聂守信陶醉不已,忍不住跑到邱木匠家,跟他学习吹笛子。聂守信很聪明,学得很快,在他的影响下,两个哥哥也跟着一起学。后来,他们用压岁钱买了一枝竹笛和一把二胡。从此他的家就乐声不断,常引得路人停下脚步聆听。 后来,聂守信又学会了拉二胡、弹三弦和月琴。在学校,他是学生音乐团出色的小指挥,在他家居住的胡同,他又是街坊儿童小乐团的热心组织者。中学毕业后,聂守信被云南省立师范学校录取。一天,他亲眼看见***当局杀害了三位革命者,还割下他们的头,挖出他们的心,暴尸示众。聂守信对此感到无比愤怒,他开始思考民族的命运,并加入了共青团。由于参加革命活动,他被当局列入黑名单,无奈离开家乡去了上海。这一年,他刚18岁。 初到上海,他在一家云南人开的商号里当伙计。一天,他在报上看到了“明月歌剧社“招收学员的广告,想到自己从邱木匠那里受到启蒙至今,一直没有机会投身艺术,便马上跑去报名。主考人是音乐家黎锦晖,他见这个年轻人身上洋溢着奋发向上的热情,又有音乐基础,立即录取了他。在歌剧社,聂守信很快就成了首席小提琴手,由于他的耳朵特别敏锐,大家就叫他“耳朵先生”,后来,他干脆改名叫聂耳。 “九?一八”事变后,国家危难,歌剧社的节目仍然是风花雪月,聂耳认为年轻人不应沉迷于靡靡之音,离开了歌剧社。不久,他结识了诗人田汉,参加了革命音乐组织。他开始为电影和戏剧创作主题曲和插曲,《大路歌》、《开路先锋》、《码头工人之歌》、《毕业歌》,一首又一首明快有力的歌曲从他心中涌出,冲击着中国人麻木怯懦的心灵。 1935年,由田汉和夏衍等人创作的电影《风云儿女》需要一首主题歌,田汉写好了歌词,负责谱曲的聂耳看到歌词后激动不已,他在自己的房间里忘我地投入了创作,时而在钢琴上弹奏,时而用手在桌子上打拍子,时而在地板上走来走去,楼下的房东太太差点把他撵出去。谱好之后,导演许幸之被那激昂有力的旋律深深打动,不过他觉得结尾不够有力,歌曲原来的结尾是“前进!前进!前进!”在他的建议下,聂耳把它改成“前进!前进!前进进!”变得更有气势了——这就是《义勇军进行曲》。 聂耳在外漂泊多年,回到家乡时,邱木匠已经去世,想起童年时邱木匠对自己的帮助,聂耳心里非常感激。

以上内容是关于名人的家风故事300字和现代名人好家风故事300字的内容,小编幸苦为你编辑整理,喜欢的请点赞收藏把。

标签:现代名人好家风故事300字

标题:名人的家风故事300字 现代名人好家风故事300字

链接:http://m.zhaichaow.cn/sucai/gushi/11931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