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喜欢名人故事这本书 为什么喜欢名人故事
你现在阅读的是一篇关于为什么喜欢名人故事这本书的文章,里面有丰富多彩的内容,还有给你准备为什么喜欢名人故事和为什么喜欢名人故事这本书的精彩内容哦。

为什么喜欢名人故事这本书 为什么喜欢名人故事(一)
在这个寒假里,我读过不少课外书。其中,令我深受启发的一本书是《名人故事》,这本书里的一个个故事,让我百看不厌、受益匪浅。《名人故事》里的小故事—《乐坛“拼命三郎”》讲叙了我们最喜欢的音乐家聂耳的故事。聂耳自幼喜欢音乐,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初,他考上了上海明月歌舞剧社,成了一名小提琴练习生。当时,剧社条件非常艰苦,但爱好音乐的聂耳却十分知足。聂耳知道自己基础差、起点低,于是在大家去逛商店,或看杂耍的时候,聂耳却抓住这宝贵的时间,勤加苦练,每天至少要练上七八个小时。因此,被人们称为“拼命三郎”。正是凭着这股勤奋和拼命劲儿,聂耳在他短暂的一身中,留下了许多光辉的作品。《墨池的故事》讲述了著名的书法家王羲之的故事。酷爱书法的王羲之每天勤学苦练。有一次,他在书房练字,书童给他送来馒头和蒜泥,劝他趁热吃,而他心思全在练字上,母亲来书房看他,却见王羲之右手拿着笔,左手拿着半个馒头蘸着墨汁往嘴里送。王羲之每次练完字后,总要到门口的池塘边清洗毛笔和砚台。起初,池塘里的的水还很清澈,可由于他不停地练习书法,不停的清洗笔和砚台,天长日久,清澈见底的池塘竟变成了黑黑的墨池……读完《名人故事》这本书,使我悟出了这样一个道理:一个人的成功并没有什么捷径可走,也没有天上掉馅饼这等好事,所谓“宝剑锋从磨砺出”,只有经过一番磨砺,付出比别人更多的努力,勤学苦练,不断的探索,才能向成功的道路一步步迈进。
为什么喜欢名人故事这本书 为什么喜欢名人故事(二)
1、屈原以死报国
屈原一生经历了楚威王、楚怀王、顷襄王三个时期,而主要活动于楚怀王时期。这个时期正是中国即将实现大一统的前夕,“横则秦帝,纵则楚王”。屈原出身贵族,又明于治乱,娴于辞令,故而早年深受楚怀王的宠信,位为左徒、三闾大夫。
屈原为实现楚国的统一大业,对内积极辅佐怀王变法图强,对外坚决主张联齐抗秦,使楚国一度出现了一个国富兵强、威震诸侯的局面。
但是在内政外交上屈原与楚国腐朽贵族集团发生了尖锐的矛盾,由于上官大夫等人的嫉妒,屈原后来遭到群小的诬陷和楚怀王的疏远。他被流放江南,辗转流离于沅、湘二水之间。顷襄王二十一年(公元前278年),秦将白起攻破郢都,屈原悲愤难捱,遂自沉汨罗江,以身殉国。
2、岳飞“精忠报国”
岳飞应募参军,因战功累累不断升职,宋高宗亲手写了“精忠岳飞”四个字,制成旗后赐给他。又召他到寝阁,对他说:“中兴的大事,全部委托给你了。”金人攻打拱州、亳州,刘锜向朝廷告急,宋高宗命令岳飞火速增援,并在赐给岳飞的亲笔信中说:“设施之事,一以委卿,朕不遥度。”
岳飞于是调兵遣将,分路出战,自己率领轻装骑兵驻扎在郾城,兵锋锐气十足。但是,后来高宗和秦桧决定与金议和,向金称臣纳贡。
就在岳飞积极准备渡过黄河收复失地的时候,高宗和秦桧却连发12道金字牌班师诏,命令岳飞退兵。后岳飞被以“莫须有”的罪名毒死于临安风波亭,时年仅39岁。
3、辛弃疾忧国忧民
辛弃疾曾写《美芹十论》献给宋孝宗。论文前三篇详细分析了北方人民对女真统治者的怨恨,以及女真统治集团内部的尖锐矛盾。后七篇就南宋方面应如何充实国力,积极准备,及时完成统一中国的事业等问题,提出了一些具体的规划。但是当时宋金议和刚确定,朝廷没有采纳他的建议。
4、宋庆龄的执着
宋庆龄自1913年开始追随孙中山,致力于中国革命事业,谋求中华民族独立解放。在近70年的漫长岁月里,经过护法运动(1917年)、国民大革命(1924—1927年)、国共对立十年(1927—1937年)、抗日战争(1937—1945年)、解放战争(1945—1949年)。
她始终忠贞不渝地坚持孙中山的革命主张,坚定地和中国人民站在一起,为祖国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生活的美满幸福而殚精竭虑,英勇奋斗,在中国现代历史上,谱写了光辉的篇章。宋庆龄因此被誉为20世纪最伟大的女性之一。
5、张伯苓的理想
南开中学的创办者张伯苓16岁时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北洋水师学堂,学习驾驶。毕业后,他参加了“甲午海战”,但军舰一出海就被击沉,这对他触动很大。1899年英国强租我国威海卫军港,张伯苓亲眼看见,第一天在港口升起的清朝国旗第二天就降下来了。
强烈的爱国心促使他毅然退出海军,回到天津筹办学校。他四处奔走,筹集资金,终于在1907年办起了南开学校。张伯苓一生全力办教学为国家培养了大批的人才。
1950年 9 月中旬,钱学森辞去了加利福尼亚工学院超音速实验室主任和“古根罕喷气推进研究中心\”负责人的职务,办理了回国手续。他买好了从加拿大飞往香港的飞机票,把行李也交给了搬运公司装运。 然而,就在他打算离开洛杉矶的前两天,忽然收到美国移民及归化局的通知——不准回国!移民局威胁道,如果私自离境,抓住了就要罚款,甚至要坐牢! 又过了几天, 钱学森 被抓进了美国移民及归化局看守所,“罪名\”是“参加过主张以武力推翻美国政府的政党\”。 钱学森交给搬运公司的行李遭到美国海关及联邦调查局的检查,据说从中“查出\”电报密码、武器图纸之类。移民及归化局要“审讯\”钱学森,说钱学森是“美国共产党员。\”后来又说钱学森在美国念书时认识的几个美国同学之中,有几个是美国共产党员。移民及归化局扬言钱学森“违反美国移民法\”,要把钱学森“驱逐出境\”。这话说出口没多久,又连忙改口。因为要把钱学森“驱逐出境\”,这正是钱学森求之不得的! 在看守所,钱学森像罪犯似的,被监禁着。钱学森曾回忆道:“我被拘禁的15天内,体重就下降了30磅。在拘留所里,每天晚上,特务要隔一小时就进来把你喊醒一次,使你得不到休息,精神上陷于极度紧张的状态。” 移民及归化局迫害钱学森引起了美国科学界的公愤。不少美国友好人士出面营救钱学森,为他找辩护律师。他们募集了 15000 元美金作为保金,才算把钱学森从看守所里保释出来。 1955年 6 月,钱学森写信给当时的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陈叔通同志,请求党和政府帮助他早日回到祖国的怀抱。周总理得知后非常重视此事,并指示有关人员在适当时机办理此事。经过努力,1955年10月18日,钱学森一家人终于回到阔别20年的祖国。不久,他便被任命为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所长。楼主放心采纳~
周恩来爱国故事
有一次,周恩来总理在北京举行记者招待会,出席招待会的中外记者济济一堂。“下面请诸位记者提问题!”周恩来的话音刚落,一位西方记者急不可待地站了起来,结结巴巴地用中文说:“请问总理阁下,中国有没有妓女?”对于这一不怀好意的问话,周恩来泰然自若,双眼盯住这位记者,思索了一下,郑重地回答:“有!”这一问一答,引起了全场的骚动。记者们轰动起来了。周恩来接着说:“中国的妓女,在中国的台湾省!”话音刚落,全场响起了一阵掌声。大家清楚,如果硬说中国有妓女,那就得承认台湾是中国的领土,如果不承认台湾归属中国,那中国自然就不存在妓女问题了。
那位记者当然不服气,接着问道:“请问,中国人民银行有多少资金?”在建国的初期,这句话当然是在讥笑中国的贫穷。周恩来幽默地回答:“中国人民银行的资金嘛,有18元8角8分!”这一回答,使全场记者为之愕然,场内鸦雀无声,都在静听着周恩来的解释。周总理清了清嗓子,洪亮地说:“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的人民币面值为:10元、5元、2元、1元、5角、2角、1角、5分、2分、1分等十种,加起来一共是18元8角8分!”他稍微停顿了一下,继续说到:“中国人民银行是由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的金融机构,有中国人民做后盾,信用卓越,币值稳定,实力雄厚,是世界上最有信誉的一种货币!”总理的话再次激起了全场的热烈掌声。这位西方记者哑口无言,只得面红耳赤地坐了下去。
总理正是用他敏锐机智的头脑来捍卫祖国的尊严,这种民族的骨气,就是最好的爱国主义精神的体现。
吉鸿昌的爱国故事
就在吉鸿昌出国前夕,9·18事变发生,他听到这一消息“发指眦裂”,声泪俱下地说:“国难当头,凡有良心的军人都应该誓死救国!”坚决要求留在国内,与日本帝国主义血战到底。但蒋介石无动于衷,依然逼令他出国。满怀悲愤的吉鸿昌无奈,只好在上海下榻的旅馆墙上,留下了“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的诗句,一明自己的心志。
赤心爱国的吉鸿昌在美国受尽了民族歧视,有人告诉他,你说自己是日本人,就可以受到礼遇。吉鸿昌怒不可遏,说:“你觉得当中国人丢脸,我觉得当中国人光荣!”为此,他特意做了一枚木制胸卡,上面用英文写着:“我是中国人!”而且随时随处佩戴,直面那些看不起中国人的人,用中华民族的自尊向美国的种族歧视挑战。
吉鸿昌在国外到处宣传抗日,一次在记者招待会上有人问他:“日本有飞机大炮,中国凭什么抗日?”他拍着胸脯愤然回答道:“我们有热血,有四万万人的热血。中国人的愤激已经达到了极点,莫不抱有‘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决心。誓愿牺牲一切,为生存而战!为真理而战!”到了古巴首都哈瓦那,正值那里的华侨集会,纪念孙中山诞辰65周年,他应邀在会上做了慷慨激昂的抗日讲演,听罢许多人热泪盈眶,一位华侨高声说:“吉将军,你快回国,把军队整顿起来吧,我们一定作你的后盾!”吉鸿昌听罢激动地说:“我一定不辜负同胞们的热望,誓死把日本帝国主义赶出中国!”说罢泪如雨下,振臂高呼:“打倒日本帝国主义!还我河山!”这时,到场的侨胞也放声痛哭,高喊:“牺牲一切,奋斗到底!”
张作霖爱国故事
某次,张作霖出席日本人的酒会,酒过三巡,一位来自日本的名流力请大帅当众赏字,他也许知道张作霖出身绿林,识字有限,想当众出他的丑。但张抓过笔就写了个虎字,然后题款,在叫好声中,掷笔回席。那个东洋名流瞅着“张作霖手黑”几个字笑出声来。随从连忙凑近大帅耳边提醒:“大帅写的‘手墨’的‘墨’字,下面少了个‘土’,成了‘黑’了。”哪知张作霖一瞪眼睛骂道:“妈了个巴子的!俺还不知道‘墨’字怎样写?对付日本人,手不黑行吗?这叫‘寸土不让’!”我还有诗未写呢。”说完就写下了下面这首诗:
本帅有原则,墨字写成黑。
不是我写错,寸土不能失。 (勿忘国耻918)
为什么喜欢名人故事这本书 为什么喜欢名人故事(三)
1王亚南睡三脚床:王亚南小时
候胸有大志,酷爱读书。他在读中
学时,为了争取更多的时间读书,
特意把自己睡的木板床的一条脚锯
短半尺,成为三脚床。每天读到深
夜,疲劳时上床去睡一觉后迷糊中
一翻身,床向短脚方向倾斜过去,
他一下子被惊醒过来,便立刻下床
,伏案夜读。天天如此,从未间断
。结果他年年都取得优异的成绩,
被誉为班内的“三杰”之一。 王亚
南绑在柱子上读书:我国著名的马
克思主义经济学家、《资本论》最
早的中文翻译者王亚南,1933年乘
船去欧洲。客轮行至红海,突然巨
浪滔天,船摇晃得使人无法站稳。
这时,戴着眼镜的王亚南,手上拿
着一本书,走进餐厅,恳求服务员
说:“请你把我绑在这根柱子上吧!
”服务员以为他是怕自己被浪头甩
到海里去,就照他的话,将王亚南
牢牢地绑在柱子上。绑好后,王亚
南翻开书,聚精会神地读起来。船
上的外国人看见了,无不向他投来
惊异的目光,连声赞叹说:“啊!
中国人,真了不起!”
3.鲁迅嚼辣椒驱寒: 鲁迅先生从
小认真学习。少年时,在江南水师
学堂读书,第一学期成绩优异,学
校奖给他一枚金质奖章。他立即拿
到南京鼓楼街头卖掉,然后买了几
本书,又买了一串红辣椒。每当晚
上寒冷时,夜读难耐,他便摘下一
颗辣椒,放在嘴里嚼着,直辣得额
头冒汗。他就用这种办法驱寒坚持
读书。由于苦读书,后来终于成为
我国著名的文学家。
4.施洋搓脚夜读:二?七大罢工著名
的工人领袖施洋,幼年家道贫寒,
买不起灯油。村里有一座叫隆兴观
的古庙,庙里点有一盏长明灯,他
就在古庙里读书。冬季寒冷,脚冻
得难受。起初他不时地站起来跺脚
,后来觉得这样浪费时间,便削了
一根圆滑的木棍,放在脚底下,一
边读书一边来回用脚搓木棍,搓暖
了脚,他又能安心读书了。
5.黄侃误把墨汁当小菜: 1915年
,著名学者黄侃在北大主讲国学。
他住在北京白庙胡同大同公寓,终
日潜心研究“国学”,有时吃饭也
不出门,准备了馒头和辣椒、酱油
等佐料,摆在书桌上,饿了便啃馒
头,边吃边看书,吃吃停停,看到
妙处就大叫:“妙极了!”有一次
,看书入迷,竟把馒头伸进了砚台
、朱砂盒,啃了多时,涂成花脸,
也未觉察,一位朋友来访,捧腹大
笑,他还不知笑他什么。
6.曹禺真读书假洗澡:抗日战争期
间,曹禺在四川江安国立剧专任教
。一年夏天,有一次曹禺的家属准
备了澡盆和热水,要他去洗澡,此
时曹禺正在看书,爱不释手,一推
再推,最后在家属的再三催促下,
他才一手拿着毛巾,一手拿着书步
入内室。一个钟头过去了,未见人
出来,房内不时传出稀落的水响声
,又一个钟头过去了,情况依旧。
曹禺的家属顿生疑惑,推门一看,
原来曹禺坐在澡盆里,一手拿着书
看,另一只手拿着毛巾在有意无意
地拍水。
7.张曜拜妻为师:清代咸丰年间有
个武官叫张曜,因苦战有功,被提
拔为河南布政使。他自幼失学,没
有文化,常受朝臣歧视,御使刘毓
楠说他“目不识丁”,因此改任他
为总兵。张曜从此立志要好好读书
,使自己能文能武。张曜想到自己
的妻子很有文化,回到家要求妻子
教他念书。妻子说:要教是可以的
,不过要有一个条件,就是要行拜
师之礼,恭恭敬敬地学。张曜满口
应承,马上穿起朝服,让妻子坐在
孔子牌位前,对她行三拜九叩之礼
。从此以后,凡公余时间,都由妻
子教他读经史。每当妻子一摆老师
的架子,他就躬身肃立听训,不敢
稍有不敬。与此同时,他还请人刻
了一方“目不识丁”的印章,经常
佩在身上自警。几年之后,张曜终
于成为一个很有学问的人。后来,
他在山东做巡抚时,又有人参他“
目不识丁”。他就上书请皇上面试
。面试成绩使皇上和许多大臣都大
为惊奇。张曜在山东任上,筑河堤
,修道路,开厂局,精制造,做了
不少利国利民之事。因为他勤奋好
学,死后皇帝谥他为“勤果”。
8.范仲淹二岁的时候死了父亲。母
亲很穷,没有依靠。就改嫁到了常
山的朱家。他长大以后,知道了自
己的生世,含着眼泪告别母亲,离
开去应天府的南都学舍读书。他白
天、深夜都认真读书。五年中,竟
然没有曾经脱去衣服上床睡觉。有
时夜里感到昏昏欲睡,往往把水浇
在脸上。他常常是白天苦读,什么
也不吃,直到日头偏西才吃一点东
西。就这样,他领悟了六经的主旨
,后来又立下了造福天下的志向。
他常常自己讲道:“当先天下之忧
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9..李密牛角挂书:隋朝李密,少
年时候被派在隋炀帝的宫廷里当侍
卫。他生性灵活,在值班的时候,
左顾右盼,被隋炀帝发现了,认为
这孩子不大老实,就免了他的差使
。李密并不懊丧,回家以后,发愤
读书,决定做个有学问的人。有一
回,李密骑了一条牛,出门看朋友
。在路上,他把《汉书》挂在牛角
上,抓紧时间读书。此事被传为佳
话。
10.陈平忍辱苦读书:陈平西汉名
相,少时家贫,与哥哥相依为命,
为了秉承父命,光耀门庭,不事生
产,闭门读书,却为大嫂所不容,
为了消弭兄嫂的矛盾,面对一再羞
辱,隐忍不发,随着大嫂的变本加
厉,终于忍无可忍,出走离家,欲
浪迹天涯,被哥哥追回后,又不计
前嫌,阻兄休嫂,在当地传为美谈
。终有一老着,慕名前来,免费收
徒授课,学成后,辅佐刘邦,成就
了一番霸业。
11.陆羽弃佛从文:唐朝著名学者
陆羽,从小是个孤儿,被智积禅师
抚养长大。陆羽虽身在庙中,却不
愿终日诵经念佛,而是喜欢吟读诗
书。陆羽执意下山求学,遭到了禅
师的反对。禅师为了给陆羽出难题
,同时也是为了更好地教育他,便
叫他学习冲茶。在钻研茶艺的过程
中,陆羽碰到了一位好心的老婆婆
,不仅学会了复杂的冲茶的技巧,
更学会了不少读书和做人的道理。
当陆羽最终将一杯热气腾腾的苦丁
茶端到禅师面前时,禅师终于答应
了他下山读书的要求。后来,陆羽
撰写了广为流传的《茶经》,把祖
国的茶艺文化发扬光大!
12.万斯同闭门苦读:清朝初期的
著名学者、史学家万斯同参与编撰
了我国重要史书《二十四史》。但
万斯同小的时候也是一个顽皮的孩
子。万斯同由于贪玩,在宾客们面
前丢了面子,从而遭到了宾客们的
批评。万斯同恼怒之下,掀翻了宾
客们的桌子,被父亲关到了书屋里
。万斯同从生气、厌恶读书,到闭
门思过,并从《茶经》中受到启发
,开始用心读书。转眼一年多过去
了,万斯同在书屋中读了很多书,
父亲原谅了儿子,而万斯同也明白
了父亲的良苦用心。万斯同经过长
期的勤学苦读,终于成为一位通晓
历史遍览群书的著名学者,并参与
了《二十四史》之《明史》的编修
工作。
13.屈原洞中苦读:屈原小时侯不
顾长辈的反对,不论刮风下雨,天
寒地冻,躲到山洞里偷读《诗经》
。经过整整三年,他熟读了《诗经
》305篇,从这些民歌民谣中吸收
了丰富的营养,终于成为一位伟大
诗人。
为什么喜欢名人故事这本书 为什么喜欢名人故事(四)
一个聋盲人要脱离黑暗走向光明,最重要的是要学会认字读书。而从学会认字到学会阅读,更要付出超乎常人的毅力。海伦是靠手指来观察老师莎莉文小姐的嘴唇,用触觉来领会她喉咙的颤动、嘴的运动和面部表情,而这往往是不准确的。她为了使自己能够发好一个词或句子,要反复的练习,海伦从不在失败面前屈服。
从海伦7岁受教育,到考入拉德克利夫学院的14年间,她给亲人、朋友和同学写了大量的信,这些书信,或者描绘旅途所见所闻,或者倾诉自己的情怀,有的则是复述刚刚听说的一个故事,内容十分丰富。在大学学习时,许多教材都没有盲文本,要靠别人把书的内容拼写在她手上,因此她在预习功课的时间上要比别的同学多得多。当别的同学在外面嬉戏、唱歌的时候,她却在花费很多时间努力备课。
海伦能够走出黑暗,达到那么高的学术成就,除了靠她自己的顽强毅力之外,同她的老师莎莉文的循循教导是分不开的。她说“我的老师安妮?曼斯菲尔德?莎莉文来到我家的这一天,是我一生中最重要的一天”,“她使我的精神获得了解放”。是她的老师教她认字,使她知道每一事物都有个名字,也是老师教她知道什么是“爱”这样抽象的名词。海伦幼年得病致残后,变e68a84e799bee5baa6e79fa5e9819331333337393562得愚昧而乖戾,几乎成了无可救药的废物,但后来她却成为一个有文化修养的大学生,这确实是个奇迹。可以说这个奇迹有一半是海伦的老师安妮?莎莉文创造出来的,是她崇高的献身精神和科学的教育方法结出的硕果。莎莉文小姐不管教海伦什么,总是用一个很好听的故事,或是一首诗来讲清楚,她的教育经验十分丰富,教育方法也与众不同,她从不把海伦关在房间里进行死板的、注入式的课堂教育。
海伦用顽强的毅力克服生理缺陷所造成的精神痛苦。她热爱生活,会骑马、滑雪、下棋,还喜欢戏剧演出,喜爱参观博物馆和名胜古迹,并从中得到知识。她21岁时,和老师合作发表了她的处女作《我生活的故事》。在以后的60多年中她共写下了14部著作。
当你遇到生活挫折的时候,要勇于面对
那些身体有残缺却有一番作为的都可以啊
残奥会的运动员 张海迪 等等
还有红楼梦里的探春
等等一些身在困难之中却始终屹立于困难之上的人们
海伦.凯特是个聋盲哑人,但乐观向上成为一名趁工的女作家。
贝多芬虽耳聋,但是一位出色的音乐家。
为什么喜欢名人故事这本书 为什么喜欢名人故事(五)
今年中秋晚会上的一场突如其来的大雨让更多的人认识了玉刚,喜欢上了玉刚。玉刚在大雨中镇定自若,从容不迫深情完美的演绎了一曲《花满楼》,充分体现出了一个艺术家应有的处惊不变,临危不乱的舞台表现力,敬业的工作态度和良好的心理素质。最后那深深的一躬,更让人感动与敬佩。
其实老天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虽然玉刚在大雨中淋湿了衣衫和头发,但赢得了是如潮般的好评与赞美和更多的爱,让他的人格魅力与艺术魅力得到了升华。刚丝们担心.心疼之余,更多的是感动.是自豪.是敬佩。能拥有这样一个榜样是何等的骄傲幸福啊!除了给他更多的爱,我们还能做什么?
玉刚经过十年大风大浪的磨炼已经长大成熟,从毛头小伙褪变成了一代艺术家。还记得几年前,玉刚曾经在一个访谈中说过,别人叫他艺术家时他会浑身冒汗,当时他还略显青涩,略显羞涩,略显单薄。而如今的他已成熟稳重,不同凡响,担了太多东西的双肩日渐厚重,日渐结实。他通过自己坚持不懈的努力日渐成功,已经家喻户晓,知名世界了。可他还在继续努力,他一直在努力,从来没有让我们失望过。所以,小伙伴们,收拾起眼泪,收拾起心情,让我们为玉刚加油鼓掌,加倍的去爱他,为他骄傲,为他自豪吧!
诸葛亮17岁时搬到了隆中,夜晚为了省煤油灯,就在山崖边趁着月光读书,每天都如此成了整个隆中最早迎接朝阳的人。
以上内容是关于为什么喜欢名人故事这本书和为什么喜欢名人故事的内容,小编幸苦为你编辑整理,喜欢的请点赞收藏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