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bm创始人发展史 ibm创始人故事
你现在阅读的是一篇关于ibm创始人发展史的文章,里面有丰富多彩的内容,还有给你准备ibm创始人故事和ibm创始人发展史的精彩内容哦。
ibm创始人发展史 ibm创始人故事(一)
有位叫沃森的美国人,出生于一个贫困家庭,幼年时没读过几天书,17岁就开始打工谋生,向人们推销缝纫机和乐器。好不容易积攒一笔钱,开了一家肉铺,可人心难测,他的合伙人在一个早上把全部资金席卷一空,逃之夭夭。肉铺倒闭,沃森也破产了,他只好重返老本行搞推销。正当他的事业越来越顺利的时候,一场飞来横祸把他打入人生的谷底。沃森因公司经营问题被控有罪,面临牢狱之灾。虽然沃森交了5000美元的保释金了事,但他的厄运还没有结束。生性多疑的老板对他越来越猜忌,认为他在拉帮结派,结局是被老板扫地出门。在走出公司的那一刻,沃森愤然转身说道:“我要去创办一个企业,比这儿还要大!”那一年他已经40岁了,怀里抱着刚刚出生的儿子小沃森。
再说说小沃森,在沃森的严厉管教下,小沃森产生了逆反心理,成为学校有名的“坏小子”、捣蛋鬼。12岁那年他买了一瓶黄鼠狼臭腺,当学校师生全体集合时,他打开了臭腺瓶,搞得整个校区臭气熏天。学校对此事作了严肃处理,让他暂时休学。他的小学校长还断言:这个孩子长大了也不会有出息。另外,在紧张的父子关系下,小沃森从13岁起得了长达6年的抑郁症,还患上了阅读障碍症。用了6年、换了3所学校,他才将高中念完,后来勉强上了大学。大学毕业之后,小沃森成为一名推销员,但他将大部分时间都花在飞行和泡妞上。一位客户说:“你这样的人一辈子都会一事无成。”
看看这些,人们会觉得沃森父子俩糟糕透了,不仅命运多舛、为人不容,而且还口出狂言、差劲到顶。如果把思维定格于此,那就大错特错了。
只说沃森这个名字,人们可能不熟悉,但如果说“IBM”也就是“国际商用机器公司”,就恐怕无人不晓了!要知道IBM的创始人就是沃森父子俩。
在40岁这年,沃森来到纽约闯荡,生产制表机、计时钟等办公自动化工具,由此踏出了时来运转、迈向成功的关键一步。在他的不懈努力下,几乎所有的保险公司和铁路公司都用上了他们公司生产的制表机,美国政府也向他们发来了订单,沃森被誉为“世界上最伟大的推销员”。
厌倦推销的小沃森后来报名参军,成为一名飞行员,这段经历让小沃森走向成熟。退役后,他回IBM帮助父亲。上世纪60年代,小沃森投入50亿美元,“以整个公司为赌注”,启动了一条全新的计算机生产线,大获成功,使IBM成为计算机界的“蓝色巨人”。那个时候,美国研制第一颗原子弹的曼哈顿计划才用了20亿美元。IBM以其出色的管理、超前的技术和独树一帜的产品,领导着全球信息业的发展。从阿波罗飞船登上月球,到哥伦比亚航天飞机飞上太空,无不凝聚着IBM无与伦比的智慧。1986年,IBM公司年销售额高达880亿美元,雄踞世界100家最大公司的榜首。在领导IBM公司期间,小沃森表现出了他的卓越才能。有一次,小沃森让一位决策失误使公司损失1000万美元的经理到他的办公室。这人畏畏缩缩进来,小沃森问:“你知道我为什么叫你来吗?”这人回答:“我想是要开除我。”小沃森十分惊讶:“开除你?当然不是,我刚刚花了1000万美元让你学习。”然后他安慰这位经理,而且鼓励他继续冒险。后来,这个人为IBM公司做出了突出贡献。
沃森打破坚冰,开通航道;小沃森继往开来,扬帆远航。沃森父子俩的传奇经历仿佛一部“美国梦”,可能没有另一对父子像沃森父子那样,共同改变了美国现代商业的面貌。
陈斌摘自《八小时以外》
编辑/刘杨
ibm创始人发展史 ibm创始人故事(二)
2005年9月3日,在南非约翰内斯堡,戴比尔斯公司突然宣布:驻于金伯利镇的采矿队已全线撤回,该公司长达134年的钻石开采史也彻底画上了句号。
众所周知,戴比尔斯是全球钻石业的龙头老大。其广告词“钻石恒久远,一颗永流传”,俘虏了多少对年轻情侣的心。封矿就等于自断生路——这不但对自身,对整个国家都是一场重大的灾难啊!得知消息后,时任总统姆贝基如坐针毡。旋即,他下令召开高层会议,以探明其中缘由。
政要们纷纷表态,一部分人认为,总裁庞科·盖勒苏一定是打算另谋出路。因为钻石行业存在着这样一条真理:矿井越往下挖,钻石就越小,品质也越低。针对日渐黯淡的前景,洞悉一切的盖勒苏果断地收手了。说不定此时,他正酝酿着什么石破天惊的大动作呢!
还有些高官则认为,这是盖勒苏在为自己的罪孽而忏悔。自从1869年世界首颗钻石在金伯利镇被发现以来,矿井就一直在被掘深。到如今,形成了举世闻名的“金伯利大坑”:井口面积有24个足球场那么大,并深达800余米。一颗颗璀璨夺目的石头背后,是无数条为之赴汤蹈火的生命。可以说,钻石开采史就是一部血腥争夺史。可能年岁渐长的盖勒苏意识到了这点,于是便下令关闭了矿场。
真相究竟是怎样的?大家莫衷一是。而此时,盖勒苏和女儿媞妮却不知所踪。据说是飞往夏威夷度假去了。姆贝基眼瞅着一路下滑的经济局势,心如火燎。两个月后,心虑重重的他累倒了。恰在这时,有人声称能提供一个重大线索。病榻边,姆贝基召见了这个神秘的人,他就是盖勒苏家的老管家洛班·桑汤。桑汤仔细回忆起封矿前一晚,家里发生的一件事:
夜幕降临时,盖勒苏正批阅着文件。媞妮弹完一首曲子,突然回过头,冷不防地说:“童话里说,上帝的眼泪掉下来,就凝结成了钻石。那他每天都在流泪,一定遭遇了不少痛苦吧?”接着,媞妮指着琳琅满目的钻石工艺品,“这些都是他的泪吗?”“是的,孩子。”盖勒苏敲了敲烟斗。忽然,他发现女儿的眼角微微闭着钻石的光芒。这位络腮胡子的大亨突然弓下身,吻着女儿的额,“放心吧,宝贝儿!爹地不会让它再流了。”这时,小媞妮打了个哈欠,揉揉眼睛,接着就由女仆领进了卧室。
那晚,盖勒苏房间的灯一直亮到了破晓。兴许,当时摆在他眼前的,是一个多么艰难的抉择!“要知道,主人是最疼媞妮小姐的”,老管家不无深情地说,“相依为命的这些年里,主人始终都在无微不至地呵护着她……”接着,桑汤还说起了:盖勒苏婚后的第三年,爱妻就因车祸而丧生。深陷悲痛的他却设有再娶,而是和小女儿生活在了一起。他为人低调,此后,一直过着简朴平淡的日子。
姆贝基听后,深受震撼。第二天的非洲入国民大会上,他作了一份报告,题目是:一颗善良的童心和一个伟大的抉择。
(王灿海摘自《辽宁青年》2009年6A)
ibm创始人发展史 ibm创始人故事(三)
艾森豪威尔将军是美国第34任总统,他外表憨厚,笑容可掬,和蔼可亲,是一个大智若愚型的人物。
他处事公正严明,对人宽大仁厚,而且生性幽默,非常懂得运用自嘲来鼓舞别人。
二次大战期间,他到前线视察,并对官兵们演说,以鼓舞士气。不巧下雨路滑,讲完话要离去时摔了一跤,引得官兵哄堂大笑。
身旁的部队指挥官赶紧扶起他,并对官兵无礼的哄笑,郑重地向他致歉。艾森豪威尔对指挥官悄声说:“没关系,我相信这一跤比刚刚所讲的话更能鼓舞士气。”
艾森豪威尔脾气暴烈,人人皆知。大战后期,美军因伤亡惨重,鼓励大家献血。艾森豪威尔以身作则,立刻以行动来响应这个号召。当他献完血要离开时,被一名士兵发现了,士兵立刻大声说:“将军,我希望将来能输进您的血。”艾森豪威尔说:“如果你输了我的血,希望你不要染上我的坏脾气。”
艾森豪威尔在军队任职时,就有“通情达理的上司”和“平民司令”的美称。他当上总统后温和的作风依然不改。
有一次,财政部长乔治·汉弗走进艾森豪威尔的总统办公室时,艾森豪威尔握住他的手并亲切地说:“亲爱的乔治,我注意到你的梳头方式和我一样。”汉弗抬头一看,原来艾森豪威尔和他一样,都是光头。
有一次艾森豪威尔参加某聚会,会中有6位贵宾受邀演说,艾森豪威尔排在最后。当轮到他上台时,已近午夜,全场听众在前5人的疲劳轰炸之下,都疲惫不堪,昏昏欲睡。
艾森豪威尔知趣地说:“演说中总有句号,就让我当那个句号吧!”他最短的演说赢得了满堂彩。
ibm创始人发展史 ibm创始人故事(四)
美国的巴顿将军是一位典型的军人,他的家庭也是准军事模式的。儿子的卧室挂有“男兵宿舍”的牌子,女儿的卧室则写有“女兵宿舍”的字样,而厨房则写着“食堂”,客厅则写着“会议室”的大字。有人猜想他们夫妻的卧室一定会挂上“司令部”的牌子,没想到却赫然写着——“新兵培养中心”。
巴顿将军为了显示他对部下生活的关心,搞了一次参观士兵食堂的突然袭击。在食堂里,他看见两个士兵站在一个大汤锅前。
“让我尝尝这汤!”巴顿将军向士兵命令道。
“可是,将军……”士兵正准备解释。
“没什么‘可是’,给我勺子!”巴顿将军拿过勺子喝了一大口,怒斥道:“太不像话了,怎么能给战士喝这个?这简直就是刷锅水!”
“我正想告诉您这是刷锅水,没想到您已经尝出来了。”士兵答道。
ibm创始人发展史 ibm创始人故事(五)
“感谢上帝给了我这样一位精通的观测者。这8分绝不敢忽视,我决心从这里打开缺口,改革以往所有的体系。”
他是个早产儿,只在母亲的肚子里呆了7个月。4岁时,他因天花险些丧命,接着又患上了猩红热,眼睛被烧坏。由于视力差,天上的星辰对他只是一些微弱的发光体。然而,成年后他却热爱上了天文学事业,并立下了“为天空立法”的宏愿。他,就是德国著名天文学家开普勒。
开普勒1571年12月27日出生于德国符腾堡州维尔城,1589年考入杜宾根大学,攻读神学、哲学和数学,后来转向天文学,成为哥白尼学说的坚定拥护者。
1594年,开普勒大学毕业,任格拉茨大学的数学和天文学讲师。1600年,他在丹麦著名天文学家第谷·布拉赫的邀请下来到布拉格,当上了布拉赫的助手。
1601年,布拉赫去世,开普勒继承了老师未竟的事业,研究火星。当时,无论是托勒密还是哥白尼,都认为星球是作圆周运动的。起初开普勒也持这种观点,并将布拉赫留下的关于火星的资料用圆周轨道来计算,可计算了几个月却毫无结果。
一天,恩师马斯特林来布拉格看望开普勒,见他的屋子里到处画满了乱七八糟的圆圈,纳闷地问:“朋友,我不知道你这些年到底在干什么?”
“我想弄清行星的轨道。”
“这个问题从托勒密到第谷·布拉赫,不是都毫无疑问了吗?”
“不对,现在的轨道和布拉赫的数据还有8分之差。”
马斯特林失声叫道:“8分,多么小的一点啊。只相当于钟盘上秒针在0.02秒的瞬间走过的一点角度!我的朋友,你面前是浩渺无穷的宇宙啊,难道这点误差也要引起愁思?”
开普勒冷静地说:“我已经查遍布拉赫关于火星的资料。他二十多年如一日的观察数据完全一致——火星轨道与圆周运动有8分之差。感谢上帝给了我这样一位精通的观测者。这8分决不敢忽视,我决心从这里打开缺口,改革以往所有的体系。”
恩师和亲朋的不理解,并没有动摇开普勒。他不像布拉赫那样决心研究1000颗星星,而是紧紧盯住一颗星星——火星!
经过几年不懈研究,1605年,开普勒终于发现火星的轨道并不是圆,而是椭圆。这个发现在天文学上具有划时代意义,就是后来被称为“开普勒第二定律”的椭圆定律。之后,他又发现了第一定律:行星绕太阳作圆周运动在一定时间内扫过的面积相等,即等面积定律。
一个惊世天机,就这样被开普勒识破。此后十年,他以顽强的毅力和耐心,终于从一大堆计算数字中发现了另一个秘密:行星绕太阳运转时,其运转周期的平方等于它与太阳间平均距离的立方,就是后来的“开普勒第三定律”。这三条定律使得神秘无边的宇宙星空逐渐显得井然有序,并为牛顿建立万有引力定律打下坚实基础。
这个终生病魔缠身的人,在贫病交加中奋战多年,终于实现年轻时立下的宏愿,探索到了宇宙秘密,被人誉为“为天空立法的人”、“天体力学奠基人”。
曹炜明摘自《中国青年》 编辑/静眉
以上内容是关于ibm创始人发展史和ibm创始人故事的内容,小编幸苦为你编辑整理,喜欢的请点赞收藏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