丘吉尔的假牙 丘吉尔一副假牙

国学素材成语故事

丘吉尔的假牙 丘吉尔一副假牙

回魂寂夜围观:℉更新时间:07-29 22:09

你现在阅读的是一篇关于丘吉尔的假牙的文章,里面有丰富多彩的内容,还有给你准备丘吉尔一副假牙和丘吉尔的假牙的精彩内容哦。

丘吉尔的假牙 丘吉尔一副假牙

丘吉尔的假牙 丘吉尔一副假牙(一)

早在16岁,丘吉尔在伦敦附近的哈罗公学就读时,便饱受牙病的困扰。那时母亲经常抱怨,家中大把的银子都花费在了他的牙医账单上。一次,丘吉尔的牙龈又出了问题,导致发炎化脓,使得面部比平时整整肿胀了一倍。还有一次,丘吉尔的一颗智齿由于疼痛不堪,不得不让医生拔掉。那次拔牙时,他在被麻醉后昏昏睡去,甚至在整个拔牙过程中“鼾声如雷”。

20多岁时,丘吉尔的前上齿便几乎全部提前“下岗”,因此便落下了说话漏风的毛病。也许正是因为这个生理缺陷,年轻时的他一说话就脸红,结结巴巴。无奈之下,他找牙医制作了一副假牙。

然而,丘吉尔最初的假牙由硬橡胶制作,佩戴起来非常不舒服。因此更多时候,他都只好将它取下,揣进口袋里。有一次,他一不留神一屁股坐了上去,之后只好找到牙医进行修复。

丘吉尔的第二副假牙是固定在一个巨大的假上颚上的,虽然比第一副略感舒服,可是仍不尽如人意。而得到一副咬合紧密、佩戴舒服的假牙一直是他最大的心愿。二战打响之后,1940年5月,丘吉尔就任英国战时联合政府首相。随着战局节节吃紧,丘吉尔时常感觉心烦意乱。有一次他甚至用拇指将口腔中的假牙撬下,然后将其重重摔向墙壁!

二战期间,丘吉尔几经辗转找到了当时英国最著名的牙医威尔弗莱德·费希。那次就诊时,丘吉尔用白兰地代替难闻的漱口水,还吸了2支雪茄。费希为他精心设计了一副假牙,由自己的得力助手、牙科技师德雷克·库迪普加工制作。

为了以防万一,德雷克还特意制作了一副“备用假牙”。多年后,德雷克的家人将其无偿捐赠给了位于伦敦的皇家外科大学博物馆。

费希大夫设计的假牙让丘吉尔十分满意。从此,他说话不再漏风,经过刻苦的磨练,他演讲时的措辞、语调和手势中处处透出非凡的勇气和力量。二战中最困难的时期,丘吉尔每天鼓舞人心的反法西斯广播演讲几乎成为了英国军民的精神支柱。

从1952年至1954年,已经进入第二届任期末期的丘吉尔多次写信向费希大夫致谢,甚至提议向后者授予爵士头衔。在一封写于1954年1月的信中,他这样写道:“我非常荣幸地推荐你被授予这一实至名归的荣誉。随信我附上一副假牙,如果你能够帮忙将它们再拧紧一些,我将非常感谢。其他的几副一直工作完好。”

一名皇家外科大学博物馆的发言人表示:“对于丘吉尔而言,一副舒适合体的假牙就是一件至关重要的心理和生理道具。它使得他能够自如地说话——对于任何政治家而言,这都是必不可少的。更何况,语言技巧是导致他成功的一项最重要的因素。要知道,自从丘吉尔成年之后,便一直担心失去自己的语言能力。”因此,一副假牙拯救了世界不无道理!

摘自《中国青年报》 编辑/康良

丘吉尔的假牙 丘吉尔一副假牙(二)

有人说,作为高压群体的企业家,他们的心脏外围一定有坚甲厚盾防守,以时刻防备忧郁、紧张、狂喜、愤怒等各种过激情绪如暗箭般侵袭。而其中,恐惧应该是最常光临却又最难以躲闪的一支暗箭。

一个人最深沉的恐惧感,莫过于小时候所遭遇的那些恐怖经历留下的印记,它们如恶犬般潜伏在你以后的人生旅途中,常常在你毫无防备时突然咆哮着冲出来,狠狠地咬上你一口。

在甘肃天水农村长大的潘石屹,从小就要直面贫穷和疾病,死亡在他幼小的心灵中留下了沉重的阴影。有一年秋天,潘石屹在去上学的路上,突然有一个同学叫住了他,要他帮忙请一下假,说要去田里拔一些谷子秆。潘石屹问他用来干嘛,这个同学说,我弟弟昨天死了,我要用谷子秆把他包起来埋进地里。潘石屹至今心有余悸地回忆道:“上小学一年级的时候,我们班上有三十几个同学,到小学毕业时,就只剩下13个人了,大部分都被贫穷和疾病夺去了生命。”而潘石屹家他这一辈的孩子,原来有七八个,最后也只剩两个了。

也许正因为活下来太不容易,潘石屹在以后的人生中小心翼翼,费尽心思琢磨生存的技巧。20世纪90年代初,他跟随冯仑等人在海南闯天下,创办了万通公司。经过短短4年的时间,万通的资产已经从当初七拼八凑的3万元发展到近50亿元。冯仑等人主张继续扩张,但负责管钱的潘石屹却生性谨慎,不肯给钱,于是6个创始人之间发生了激烈的争吵,最后只得分家。即使后来在北京的房地产业内干得热火朝天,潘石屹也从来没有头脑发热过,他的公司可以说是所有一线房地产公司中土地储备最少的一家,因为在招标拿地的时候,潘石屹心惊胆战报出的“天价”,却总比别人少几个亿。连他老婆张欣有时都埋怨道:“他投资非常保守,有20元永远只会投10元。”

企业家在艰辛的从商旅途中,还常常要遭遇各种不测风云。因为父亲李海仓突然被人枪杀,还在澳大利亚读大学的李兆会被紧急召回国内,仓促接任家族企业的掌门人。父亲的突然死亡在李兆会心中留下了巨大的阴影,也正是这种恐惧促成了他惊人的成长。只用了短短几年的时间,李兆会便从清朝康熙皇帝式的夺权斗争中胜出,并逐步“清洗”了父亲留下的残余部将,一个人大权在握。

对于史玉柱而言,最恐惧的时刻莫过于1997年。此前的几年时间,史玉柱凭汉卡等产品,在中国商界风生水起,风光无限。但因为一时冲动要盖巨人大厦,他背负了数亿元的巨额债务,变成了“中国首负”。那段时间,让史玉柱最心惊胆战的声音,便是门外索债者的拍门声和吼叫声。他只能躲在办公室内一声不响,用整天打游戏来消解心头的巨大压力。然而就是靠这种消解压力的方式,让史玉柱重新回到富豪榜的排行上。

恐惧既能摧毁人的意志,也能成为催人前进的动力,关键是企业家如何来使用这把利刃。

摘自《名人传记·财富人物》 编辑/康良

丘吉尔的假牙 丘吉尔一副假牙(三)

冯·卡门6岁时的—天晚上,大哥不经意地问他:“15×15是多少? ”冯·卡门边玩边答:“225。”二哥接着问:“924×826是多少?”冯·卡门头也没抬一下说:“763,224。”全家人都发出了惊叹声,但冯·卡门的父亲——莫里斯·卡门教授——却不以为然地说:“你们是串通好了在演戏吧?小宝贝,难道你还能心算出来18876×18876是多少吗?”冯·卡门只思索了—会儿就说出了正确答案:“356,303,376。”大家欢呼着把冯·卡门抱了起来。

莫里斯·卡门教授决心将儿子培养成材,他找来许多名家的作品让冯·卡门研读。从此,冯·卡门在父亲规划好的道路上走得一帆风顺,1902年获得硕士学位,1908年获得博士学位。

1908年的一天,冯·卡门亲眼目睹了法国航空先驱法尔芒又一次打破纪录的飞行。飞行结束后,冯·卡门从人群中挤过去,与法尔芒之间有过—段精彩的对话。

冯·卡门问法尔芒:“我是研究科学的。有一位伟大的科学家,用他的定律证明了比空气重的东西是绝对飞不起来的,你能解释一下,飞机为什么会飞起来吗?”法尔芒幽默地回答:“是那个研究苹果落地的人吗?幸好我没有读过他的书,不然,今天就不会得到这次飞行的奖金了。我以前只是个卡车司机,现在又成了飞行员。至于飞机为什么会飞起来,不关我的事,您作为教授,应该研究它。祝您成功,再见。 ”

法尔芒的话令冯·卡门大吃了一惊,他对陪他一起来的一位记者说:“现在我终于知道我今后的一生该研究什么了。我要不惜一切努力去研究风以及在风中飞行的全部奥秘,总有一天我会向法尔芒讲清楚他的飞机为什么能上天的道理的。”

正是这次参观把冯·卡门引上了毕生从事航空航天气动力学研究的道路。冯·卡门在经过艰苦的研究后,对航空航天技术的发展有过很多重要的预见,后来都一一成为现实,例如超声速飞行、远程导弹、全天候飞行、卫星……

冯·卡门一生还带过很多弟子。他跟自己的弟子们说:“我的老师并不是那些世界级的权威专家,而是一位卡车司机,他的名字叫法尔芒,虽然他从不读书,可是他却教会了我一个令我为之付出一生的人生真理,那就是千万不能盲目相信权威,自己的路要靠自己走。”

摘自《石狮日报》 编辑/乃清

丘吉尔的假牙 丘吉尔一副假牙(四)

1894年6月26日,在俄国科特林岛一个军事工程师的家庭里,一个名叫彼得·列昂尼多维奇·卡皮察的孩子降生了。这个孩子的父亲博学多才,而母亲也是位很有学问的女性。由于受到良好的家庭环境影响,卡皮察自幼便勤奋好学,爱好广泛。不过,最让他钟情的,还是物理学。

1912年,卡皮察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圣彼得堡工学院。1916年,应苏联著名物理学家阿勃拉姆·费多罗维奇·约飞教授的邀请,卡皮察开始进入物理实验室工作。他第一次参加的科研工作是把石英拉成细丝。他放弃用拉线模拉丝,想出了一个独特的拉丝方法:用从弓中射出的箭拉丝。

这种方法简直不可思议,甚至让人有一种儿戏的感觉:把箭在熔化开的石英中浸蘸一下,然后拉紧弓弦,“嗖”的一声,箭沿着走廊射了出去,最后落到铺在地上的丝绒布上,被箭拉走的丝在飞行中凝结了——试验成功!

1921年,卡皮察进入英国的卡文迪许实验室工作。在他着手测定α-粒子磁矩工作时,又别出心裁地用自己设计的高功率发电机取代了蓄电池。这套奇怪的装置不仅给他的同事,而且给访问剑桥的其他科学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美国数学家诺贝特·维纳在回忆录中写道:“他(卡皮察)制造了一台专用大型发电机,能短时间短路,通过又重又大的电线,输出强电流;电线就像条发怒的大蛇,发出咝咝的声音,吱吱地响个不停……”

卡皮察在英国期间,还流传过这样一则趣闻:

一家工厂请卡皮察去检修一部发动机,许诺修好后付酬金1000英镑。他先检查了一下机器,然后叫人拿来一把榔头,拿起榔头对准主轴承敲了一下,机器就能运转了。这时,厂家后悔了:敲一下,就值1000英镑?卡皮察风趣地说:“敲一下,付1英镑就行了,另外999英镑,是因为要知道应该敲在哪个部位上。”

就是这位弓箭手,这位把发电机变得像条发怒的大蛇、一榔头敲出1000英镑的人,后来成了举世闻名的“低温物理学之父”,并两次获得苏联社会主义劳动英雄称号,5次获得列宁勋章。1978年,在他84岁高龄时,被授予诺贝尔物理学奖。

在卡皮察看来,物理学本身就是一门伟大的艺术,有着魔术般的魅力。虽然在他的一生中物理学一直占据着崇高的地位,但这并不妨碍他去了解其他领域的知识,而正是这些看似无关紧要的知识,对他的物理学研究产生了至关重要的影响。

水云间摘自《新华日报》

编辑/静眉

丘吉尔的假牙 丘吉尔一副假牙(五)

有一个犹太男子,想和妻子离婚(他们有两个儿子一个私生女),妻子不同意。男子说,我迟早会得诺贝尔奖。如果你现在同意离婚,我将来获得的诺贝尔奖金全部归你。妻子当即同意并办理离婚手续。17年后,那男子果真获得诺贝尔奖,奖金果然由妻子获得。

这名男子名叫爱因斯坦,妻子名叫米列娃。

以尚未获取的诺贝尔奖金为筹码,诱导妻子离婚,爱因斯坦可能是全球男性第一人。

相信丈夫迟早会获得诺贝尔奖,并同意以获取诺贝尔奖金为条件离婚,米列娃可能是全球女子第一人。

相信丈夫日后会获得诺贝尔奖依然和丈夫离婚,米列娃是怎么想的?她认为倘若自己不和丈夫离婚,不称心如意的丈夫就无法顺利发现相对论。

令人称奇的是,17年后,丈夫真的获得了诺贝尔奖,更令人称奇的是,丈夫竟然一诺千金地兑现诺言,将诺贝尔物理学奖巨额奖金真的付给前妻。

假设在我们的生活中有一对夫妻,丈夫或妻子一方图谋离异,另一方不从。离异的那方说我日后会获得诺贝尔奖,如果你现在和我离异,将来诺贝尔奖金全归你,配偶会同意吗?答案不乐观。

所以我们鲜有大师。

摘自《太原日报》 编辑/康良

以上内容是关于丘吉尔的假牙和丘吉尔一副假牙的内容,小编幸苦为你编辑整理,喜欢的请点赞收藏把。

标签:丘吉尔一副假牙

标题:丘吉尔的假牙 丘吉尔一副假牙

链接:http://m.zhaichaow.cn/sucai/gushi/11924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