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寸的力量 分寸的力量故事大意
你现在阅读的是一篇关于分寸的力量的文章,里面有丰富多彩的内容,还有给你准备分寸的力量故事大意和分寸的力量的精彩内容哦。
分寸的力量 分寸的力量故事大意(一)
一位叫迈克的男孩长得又高又壮,他的母亲害怕他会成为学校的“小霸王”,对他的要求非常严格,叫他与人为善,学会忍耐。母亲的教育很有成效。
学期结束的时候,老师在他的成绩单上还写了些评语:“迈克是个优秀的孩子,但他应该学会维护自己的权益。他虽然比别的孩子更高更壮,但别的孩子就是敢欺负他,推他,甚至打他。”母亲惊讶之后是伤心,怎么会是这种结果呢?
父亲则是问孩子挨打的感觉。孩子流着泪说:“我感觉非常不好,我非常讨厌他们叫我‘傻瓜’,讨厌被他们推来推去,更讨厌他们叫我胆小鬼。”停了一会儿,他又说:“我真想狠狠地揍他们,但我知道这样做,妈妈会生气。”
父亲静静地聆听着迈克的叙说,然后静静地对他说:“你不必揍他们,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让他们知道你不能再忍受他们的欺负。比如争取自尊,比如树立自信等等。”迈克流着眼泪,点了点头。
有一天,迈克的父亲被老师叫去学校。母亲着急地问老师,是不是迈克在学校打了架。老师笑着说,没有。
原来迈克与孩子们在篮球场上打球,那几个经常欺负他的孩子便设法戏弄他,但迈克没有像往常一样站在那里忍受,而是叫他们停止,但他们不听,迈克只好把其中两个紧紧摁在篮球场上,但没有打他俩。
后来,迈克和那两个孩子都各自承认了自己的错误,并握手言和。
从此,迈克班上也再没有发生过那种恃强凌弱的事件,迈克也成为班上最受欢迎的人。
在以后的日子里,迈克不仅再也没有被人推来推去过,而且还成为了无数球迷崇拜的英雄———迈克•乔丹。
在生活中,我们应该与人为善,也应该学会维护尊严和权利。要做到二者兼顾,就需要把握好分寸,这才能使自己充满力量,而这种力量将会是我们走向成功人生的开始。
分寸的力量 分寸的力量故事大意(二)
她5岁的时候,看到电视上播放《天鹅湖》,就模仿电视里的演员将自己的足尖立起,仿佛她就是舞台上那只优美的白天鹅,年幼的她哪里会想到,她今后的人生将在脚尖之上飞舞。11岁的时候,她被舞蹈老师选中,考取了上海舞蹈学校芭蕾舞专业。但是,当工程师的父亲希望她成为医生,父亲认为芭蕾舞是吃青春饭的,艺术寿命比较短,再加上芭蕾舞演员裙子穿得都很短,被男孩子托上托下不雅观,所以坚决反对。但母亲却极力支持她,因为母亲青春时的梦想就是想当一名芭蕾舞演员。因此,她拿到通知书后迟迟一年没去报到。最后,谁也说服不了谁,无奈之下,全家决定以抛硬币的方式来决定她的未来,随着那枚硬币高高地落下,父亲沉默了,她一生的命运从此与芭蕾舞缔结了姻缘。
尽管她比别的同学晚了一年接受基本功训练,但她身体条件出众,再加上平时的勤学苦练和老师的严格要求,她的成绩突飞猛进。18岁时,她去参加法国巴黎举办的第五届国际舞蹈比赛。到赛场时,师生俩傻眼了:为了便于观看脚尖表演,欧洲的芭蕾舞台都设计成15度倾斜,很多选手由于不适应而发生了失误。轮到她上场了,她望着倾斜15度的舞台,心里害怕极了,腿像面条一样软,膝盖疼的特别厉害,她想退出比赛。情急中,老师一脚把她踢了出去,而舞蹈音乐正好在那一刻要一个大跳,没想到借助这一脚的力量,她的出场大跳特别成功。比赛结束,评委主席打出满分,赞赏地说:“这是我20年来看到的最年轻又最具古典表演风格的好演员,她前途无量。”她的出色表演得到了美国三大舞团之一的旧金山芭蕾舞团的青睐,聘请她担任独舞演员。独舞是舞蹈演员很难得到的位置,很多人要经过10多年的打拼才能得到这样的殊荣,而她才18岁就跳独舞,团里很多人都不服气,总是有意地冷落她,排挤她。
一次,一位女首席独舞演员在演出中意外骨折,接下来的演出面临被取消的危险。情急之下,团长问她,你来演行不行?她想,一定要抓住这个机会。她不知哪来的勇气,想都没想就答应了。那是一段难度极高的巴兰钦舞剧,长达28分钟。即使平时练习,最少也要两周或三周的时间才行,而给她的时间却只有一个晚上,她一遍又一遍地听音乐、看录像,反复地练习着每一个动作,整整熬了一个通宵。第二天的演出大获成功,旧金山各大媒体对这位意外出现的新秀给予很高评价,她也因此成为了全美三大芭蕾舞团第一个华裔首席演员,也是最年轻的首席演员。凭着她的顽强努力,曾经敌视她的同事也开始对她刮目相看,那一年,她21岁。
在美国,首席并非终身职位,舞团的合同都是一年一签,稍不留神就会被别人取代。为此,她放弃了很多属于女孩子的特权:因为脚趾磨得都是老茧,她夏天从不穿凉鞋;为了保护双脚,很少逛街走路。在青春萌动的季节,她除了在台上演出就是在台下练功,从来没有时间谈情说爱。她每天的生活是单调的乏味的:一早就去练功房练舞直到黄昏,回家泡澡,早早睡觉。在旧金山,她每个周末都要演出,一年要演100多场,一个月至少要演20至30场,经常要在一个星期内演五六个不同的舞剧,扮演五六个不同的角色,而且还要在短时间内转换,这几乎是一个芭蕾舞演员的极限,算下来一年365天,她几乎天天在舞台上。尽管这一切经常让她感觉很累,但只要她站在舞台上,所有的劳累都抛到了脑后。
她就是中国芭蕾舞皇后谭元元。谭元元的名字与乌兰诺娃等大师同列,被美国《时代》周刊评选为亚洲英雄人物,是继刘翔之后,第二个登上《时代》周刊封面的中国青年。有些人认为她在芭蕾舞坛上的风光无限,是得天独厚的天资和运气使她赢得了诸多殊荣。其实,人生成功后的幸福就像化了妆的演员,在荣誉的背后是台下默默的汗水和艰苦的付出,是无数次跌倒后的重新站起和持续不断地努力。
分寸的力量 分寸的力量故事大意(三)
他5岁的时候,全家从美国搬到了香港,他就在当地的一所小学读书。可他实在太调皮了,上学第一天,他就把同桌女生的辫子给剪掉了。院长对此极为恼火,罚他打扫卫生一周,他却利用这个时间到后山偷桃子吃。他的父亲不得不亲自到书院道歉,并替他支付罚款。
然而类似的恶作剧却屡屡发生,父亲每周都会接到好几个投诉,当然也免不了来回奔波,但即使如此,父亲每次来学校时,脸上的表情总是不卑不亢,他从没有因为有一个调皮的孩子而羞愧。
13岁的时候,他迷恋上了武术,开始利用一切空闲时间来学习。16岁时,他为了替班上的女同学讨回公道,对一帮混混大打出手,伤了两个人,他也因此被勒令退学。这事情之后,他决定到美国求学。父亲指着他房间里的一个大沙包说:“你什么时候能在1分钟内把它打破,你就能走。”他惊讶得睁大了眼睛。
“是的,1分钟。”父亲微笑着说,“对别人来说也许要用一辈子,但你只能用1分钟。因为你与众不同。”
父亲的话他牢牢地记在心里。接下来的时间里,他开始疯狂地训练,因为他知道,他的命运,将在1分钟内决定。
3个月后,父亲给他换了一个新沙包,并在一边按下了秒表。一拳,又一拳,他几乎使尽了全身的力气。最后一记重拳,沙子“砰”的一声向外倾泻。
他成功了,18岁那年,他如愿以偿地来到了西雅图,攻读哲学及心理学,并且开设了截拳道武馆。
30岁时,虽然他卓绝的武艺赢得了很多人的一致好评,但在电影界,他还只是个新人,虽然他进了好莱坞,但发展得并不好。
次年3月,好友将他引荐给大导演罗维,罗维早就听说了他在美国的种种事迹,对这位才华横溢的年轻人很是欣赏,有心让他担任自己新电影里的男一号。
但是罗维导演的决定,遭到了大家的一致反对,毕竟这是一部凝聚了大家数年心血的新作,让一个名不见经传的新人担任主演,大家都接受不了。
为了说服大家,罗维只好通知他来公司。他来公司后,罗维把剧本扔给他,问他:“你需要多少时间来参透剧本?”他以少有的严肃而认真的口吻说:“1分钟。”他的回答令所有人感到惊讶。他接着说:“是这样的,这事儿对别人来说或许需要几周的时间,但对我来说只有1分钟的时间,我的父亲曾教导我:要想有出息,就必须把别人的1分钟当成自己的一辈子来慎重对待。”
接着,他拿出一个秒表,开始计时。1分钟后,他来了一段即兴表演,虽说表演内容和剧本有出入,但他却把郑潮安这个人物的性格演绎得活灵活现。
他就是李小龙,这也是他由美返港拍摄的首部影片——《唐山大兄》,影片上映两周就创下了200万港币的票房纪录,这在香港电影史上还是第一次。
态度认真,言谈谦虚而自信,这就是李小龙的处世哲学。平心而论,1分钟和一辈子的差距何止千万倍,但只要把每1分钟都当作能改变自己一辈子的事情来慎重对待,那还有什么事情不能完成,还有什么抱负不能实现呢?
分寸的力量 分寸的力量故事大意(四)
意大利《机会》杂志创刊时,经主编策划,决定“抓机会”邀请微软总裁比尔·盖茨撰写发刊词。这一“高招”立即得到杂志社同仁赞同——当今世界还有谁能像比尔·盖茨那样擅长抓住发财机会的呢?他不等大学毕业就去开软件公司,而且一发不可收拾,十年来一直名冠世界首富。只有后来墨西哥的电信大亨卡洛斯·斯利姆以个人资产678亿美元取代了他。
谋划者认为:如能成功,《机会》杂志在创刊之日即可在社会上产生轰动的效果。
但“发刊词撰写”邀请函发出之后,却石沉大海。《机会》杂志社决定派专人到西雅图比尔·盖茨家,跟踪求写发刊词。
果然堵个正着。在《机会》记者一再恳求下,比尔·盖茨答应在他前往非洲的飞机上接受采访。《机会》杂志随即决定买头等舱机票同行。记者为了达到既定目标,列出采访提纲全是与“机会”有关的提问:一、你是怎么想到不等大学毕业就抓住“机会”离校创办微软?二、你对这个发展机会,有多大把握?可有什么条件来判断它就是“机会”?三、对“机会”与人生、与事业的影响,你怎么看?……《机会》就是要逼比尔·盖茨多说一些“机会”内容。
比尔·盖茨打开采访提纲就笑了。他说:根据你的提问,我谈三点。第一,当我母亲病逝时,我深感对母亲的孝顺是不能等待的;第二,我认为在爱情上也不能等待,只要你真的爱她,就不要迟疑,直接向她求爱,不然她就属于别人了;第三,就是企业要回报社会,不能等待,如慈善事业。只要你认可这是很重要的,也不要等待。投入慈善事业是我的理想和追求。
记者吃惊地发现:他所要的“机会”二字,在比尔·盖茨嘴里始终没有出现。
分寸的力量 分寸的力量故事大意(五)
他是黑人,出生于纽约布鲁克林贫民区。他从小就在贫穷与歧视中度过,对于未来,他看不到什么希望。
13岁那一年,有一天,父亲突然递给他一件旧衣服:“这件衣服能值多少钱?”“大概一美元。”他回答。“你能将它卖到两美元吗?”父亲用探询的目光看着他。“傻子才会买!”他赌气地说。
父亲的目光真诚又透着渴求:“你为什么不试一试呢?要是你把它卖掉了,也算帮了我和你的妈妈。”
他这才点了点头:“我可以试一试,但是不一定能卖掉。”
他很小心地把衣服洗干净,第二天就带着这件衣服来到一个人流密集的地铁站。经过六个多小时的叫卖,他终于卖出了这件衣服。
他紧紧攥着两美元,奔回了家。此后,每天他都热衷于从垃圾堆里淘出旧衣服,打理好后,去闹市里卖。
如此过了十多天,父亲突然又递给他一件旧衣服:“你想想,这件衣服怎样才能卖到20美元?”“怎么可能?这么一件旧衣服怎么能卖到20美元,它至多只值两美元。”
“你为什么不试一试呢?”父亲启发他,“好好想想,总会有办法的。”
终于,他想到了一个好办法。他请学画画的表哥在衣服上画了一只可爱的唐老鸭与一只顽皮的米老鼠。他选择在一个贵族子弟学校的门口叫卖。不一会儿,一个开车接少爷放学的管家为他的小少爷买下了这件衣服。那个十来岁的孩子十分喜爱衣服上的图案,一高兴,还给了他5美元的小费。
回到家后,父亲又递给他一件旧衣服:“你能把它卖200美元吗?”
这一回,他没有犹疑,沉静地接过了衣服,开始思索。
两个月后,机会终于来了。当红电影《霹雳娇娃》的女主演拉佛西来到了纽约。记者招待会结束后,他猛地推开身边的保安,扑到了拉佛西身边,举着旧衣服请她签名。拉佛西先是一愣,但是马上就笑了。
拉佛西流畅地签完名。他笑着说:“拉佛西女士,我能把这件衣服卖掉吗?”“当然,这是你的衣服,怎么处理完全是你的自由!”
他“哈”的一声欢呼起来:“拉佛西小姐亲笔签名的运动衫,售价200美元!”经过现场竞价,一名石油商人以1200美元的高价买下了这件运动衫。
回到家里,一家人陷入了狂欢。父亲感动得泪水横流,不断地亲吻着他的额头:“孩子,从卖这三件衣服中,你明白什么了吗?”
“我明白了,您是在启发我,”他感动地说,“只要开动脑筋,办法总是会有的。”
父亲点了点头,又摇了摇头:“你说得不错,但这不是我的初衷。我只是想告诉你,一件只值一美元的旧衣服都有办法高贵起来,何况我们这些活生生的人呢?我们有什么理由对生活丧失信心呢?我们只不过黑一点儿、穷一点儿,可这又有什么关系?”
从此,他开始努力学习,刻苦锻炼!20年后,他的名字传遍了世界的每一个角落,他就是——迈克尔·乔丹!
以上内容是关于分寸的力量和分寸的力量故事大意的内容,小编幸苦为你编辑整理,喜欢的请点赞收藏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