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现代名人故事500字 山东齐鲁名人故事300字

国学素材成语故事

山东现代名人故事500字 山东齐鲁名人故事300字

大荣耀围观:℉更新时间:07-27 20:07

你现在阅读的是一篇关于山东现代名人故事500字的文章,里面有丰富多彩的内容,还有给你准备山东齐鲁名人故事300字和山东现代名人故事500字的精彩内容哦。

山东现代名人故事500字 山东齐鲁名人故事300字

山东现代名人故事500字 山东齐鲁名人故事300字(一)

历史名人-鲁班

鲁都曲阜不仅孕育了孔颜曾孟等文圣先贤,而且也造就了鲁班等一批能工巧匠。鲁班的故事在曲阜可谓家喻户晓,成就传说影响海内外。以至被木、石、泥瓦等整个建筑行业都奉为祖师,被后人誉为“巧圣”。

鲁班,姓公输,名班,春秋末期鲁国(今山东曲阜)人,生于公元前507年(鲁定公三年甲戍五月七日午时)。时称他为公输子,后代人因其为鲁国人,便称他为鲁班。

鲁班出身鲁城工匠之家,在父母的熏陶下,从童年就勤奋好学,经常帮着父亲拉拉线,沾个塞子,做些零活。10来岁时,就能熟练使用斧子、凿子,干一些木匠活了。后来,还学会了盖房、雕刻、造桥、制造机械等较为复杂的木匠活。鲁班在家干木工活时,下料前总先用墨尺划上线条,但线条往往划不直。

后来他从母亲做针线活用粉线布袋受到启发,制作了墨斗子。棉线经过墨斗盒沾足墨,让母亲抓住线的一头,自己左手拿着墨斗盒固定好墨线位置,并把线绷紧,右手母指食指将线捏住轻轻一提快放,就打出一条笔直的墨线。但每次下料放线都得请母亲帮助拉线。有一次鲁班不在家,他母亲为了不让墨线弄脏,在墨线头上拴一个大木钩,钩住木料的一头。鲁班回家发现后,认为这个办法很好,一个人就可以弹放墨线了。为了经久耐用,鲁班把木钩改为竹节


我先来个抛砖引玉。

历史名人-鲁班

鲁都曲阜不仅孕育了孔颜曾孟等文圣先贤,而且也造就了鲁班等一批能工巧匠。鲁班的故事在曲阜可谓家喻户晓,成就传说影响海内外。以至被木、石、泥瓦等整个建筑行业都奉为祖师,被后人誉为“巧圣”。

鲁班,姓公输,名班,春秋末期鲁国(今山东曲阜)人,生于公元前507年(鲁定公三年甲戍五月七日午时)。时称他为公输子,后代人因其为鲁国人,便称他为鲁班。

鲁班出身鲁城工匠之家,在父母的熏陶下,从童年就勤奋好学,经常帮着父亲拉拉线,沾个塞子,做些零活。10来岁时,就能熟练使用斧子、凿子,干一些木匠活了。后来,还学会了盖房、雕刻、造桥、制造机械等较为复杂的木匠活。鲁班在家干木工活时,下料前总先用墨尺划上线条,但线条往往划不直。

后来他从母亲做针线活用粉线布袋受到启发,制作了墨斗子。棉线经过墨斗盒沾足墨,让母亲抓住线的一头,自己左手拿着墨斗盒固定好墨线位置,并把线绷紧,右手母指食指将线捏住轻轻一提快放,就打出一条笔直的墨线。但每次下料放线都得请母亲帮助拉线。有一次鲁班不在家,他母亲为了不让墨线弄脏,在墨线头上拴一个大木钩,钩住木料的一头。鲁班回家发现后,认为这个办法很好,一个人就可以弹放墨线了。为了经久耐用,鲁班把木钩改为竹节

宫廷画家-张择端

《清明上河图》画卷,北宋风俗画,是我国绘画史上的无价之宝。作者张择端,字正道,东武 (今山东诸城)人。宋徽宗时为宫廷画家。少年时到京城汴梁(今河南开封)游学,后习绘画,尤喜画舟车、市桥、郭径,自成一家。《清明上河图》是他的代表作,也是他唯一存世作品。曾经为宣和内府所收藏。绢本、淡设色,纵24.8厘米,横528.7厘米,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该图描绘了清明时节,北宋京城汴梁以及汴河两岸的繁华景象和自然风光。

山东现代名人故事500字 山东齐鲁名人故事300字(二)

一天。孔子带领着子路、子贡、颜渊等几个门生外出讲学。师生们来到海州,天空忽然电闪雷鸣,狂风暴雨大作。当地的一个老渔翁把他们领进一个山洞避雨。

这山洞面对着大海,是老渔翁平常歇脚的地方。孔子觉得洞里有点闷热,便走到洞口,观看雨中的海景,看着看着,不觉诗兴大发,吟成一联:风吹海水千层浪;雨打沙滩万点坑。

老渔翁听了忙道:“先生,你说的不对呀!难道海浪整头整脑只有千层,沙坑不多不少正好万点?先生你数过吗?”

孔子觉得老渔翁的活有几分道理,便问道:“既然不妥,怎样才合适呢?”

老渔翁不慌不忙地说,“咱生在水边,长在海上,时常唱些渔歌。歌也罢,诗也罢,虽说不必真鱼真虾,字字实在,可也得合情合理,句句传神。依我看,你那两句应当改成这样:‘风吹海水层层浪,雨打沙滩点点坑。’ 浪层层,坑点点,数也数不清,这才合乎情理。”

子路在一旁火了,冲着老渔翁说:“哎哎,圣人作诗,你怎能乱改!”

孔子喝道:“子路!休得无礼!”

老渔翁拍着子路的肩膀说:“圣人有圣人的见识,但也不见得样样都比别人高明。比方说,这鱼怎么打法,你们会吗?”一句话,把子路问了个哑口无言。

老渔翁瞧着子路的窘态,也不答活,飞身奔下山去,跳上渔船,撒开渔网,打起鱼来。

孔子看着老渔翁熟练的打鱼动作,想着他谈海水、改诗句、议“圣人”、责子路的情形,猛然间发觉自己犯了个大错误,于是把门生招拢在一起,严肃地说:为师以前对你们讲过‘生而知之’,这句话错啦!大家要记住: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说罢,顺口吟出小诗一首:

登山望沧海,茅塞豁然开;

圣贤若有错,即改莫徘徊!

山东现代名人故事500字 山东齐鲁名人故事300字(三)

春秋时期,孔子和他的学生们周游列国,宣传他们的政治主张。 一天,他们驾车去晋国。一个孩子在路当中堆碎石瓦片玩,挡住了他们的去路。 孔子说:“你不该在路当中玩,挡住我们的车!”。 孩子指着地上说:“老人家,您看这是什么?”孔子一看,是用碎石瓦片摆的一座城。 孩子又说:“您说,应该是城给车让路还是车给城让路呢?”孔子被问住了。 孔子觉得这孩子很懂得礼貌,便问:“你叫什么?几岁啦?”孩子说:“我叫项橐,7岁!” 孔子对学生们说:“项橐7岁懂礼,他可以做我的老师啊!”

程门立雪


安徒生

山东现代名人故事500字 山东齐鲁名人故事300字(四)

1.春秋末期,范蠡助越王勾践实现霸业后果断放弃荣华富贵,下海经商,最终成为一名成功的企业家。而他的亲密战友文种,舍不得放弃,最终导致杀身之祸。

2.不耽于枕席

我国古代文学家司马光,以一个圆木头做枕头,用来惊醒自己,起来继续写作,还给它取名为“警枕”。俄国著名诗人马雅可夫斯基,为使自己不睡得太久,常用块大劈柴作枕头。发明家爱迪生工作起来常常几天几夜不睡觉,实在困乏了,就把桌上的书籍垒起来当枕头。

凿壁偷光与映月读书

西汉学者匡衡贫而好学。夜晚无灯,为了能借邻家的烛光读书,他在墙壁上凿了个洞。南齐时的江泌家境贫寒,白天做鞋,晚上才能抽空学习。点不起灯,他就拿书登上屋顶,借着月光读书。

3.不能轻视背诵

背诵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中国历来有“博闻强识”的治学之说。梁启超为学生讲解七千余字的《治安策》,且讲且背,并不看书。鲁迅先生为了背诵一篇文章,不仅朗读,而且动手抄写一遍,以此加深印象。

4.一生才三天

美国夏威夷岛上学生们上课时,总要先背诵一段祈祷词:一个人的一生只有三天:昨天、今天和明天。昨天已经过去永不复返。今天和你在一起,但很快也会过去。明天就要到来,也会消逝。抓紧时间,一生只有三天。

5.《明日歌》与《今日歌》

明代钱福写了一则《明日歌》,内容为: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日日待明日,万事成蹉跎。世人皆被明日累,明日无穷老将至。晨昏滚滚水东流,今古悠悠日西坠。百年明日能几何?请君听我《明日歌》。

明代文嘉又写了一则《今日歌》,内容为:今日复今日,今日何其少!今日又不为,此事何时了?人生百年几今日,今日不为真可惜。若言姑待明朝至,明朝又有明朝事。为君聊赋《今日诗》,努力请从今日始。

成就是用时间换来的

司马迁写《史记》花了18年;左思写《三都赋》花了10年:李时珍写《本草纲目》花了30年;哥白尼写《论天体的运动》花了30年;达尔文写《物种起源》花了22年:弥尔顿写《失乐园》花了21年:伟大的马克思写《资本论》整整花了40年的功夫。

6.滴水穿石

一滴从岩石滴下来的水看来是微不足道的,然而长年累月地滴,却能造成奇迹。桂林的山洞中有不少长如石柱、蔚为奇观的石钟乳,就是岩石滴水的含有物历数万年的积累而形成的。

7.会走路的“黑板”

物理学家安培一天傍晚在街上散步,忽然他脑子里考虑到一个题目,就向前面一块“黑板”走去,随手从口袋里掏出粉笔头,在“黑板”上演算起来。可是,“黑板”一下子挪动了地方,而安培的演算题还没有做完,他不知不觉地追随在“黑板”的后面计算。“黑板”越走越快,安培觉得追不上了,这时候他看见街上的人都朝他哈哈大笑,他才发现那块会走动的“黑板”原来是一辆黑色的马车车厢的背面。

8.牛顿忘记吃饭

英国大物理学家牛顿有一次请朋友来家里吃饭,饭菜做好了,可朋友还没到,他就进实验室专心致志地做实验去了。朋友来后找不着牛顿,因急于上班,就独个儿把饭菜吃了,并把吃剩的鸡骨头放在盒子里,然后走了。傍晚时,牛顿做完实验,准备吃饭。但当他看见盒子里的鸡骨头时,显出恍然大悟的样子,哈哈大笑地说:“我以为自己还没吃饭呢,原来早就吃过了。”

9.文章不厌百回改

10.程门立雪

北宋杨时仰慕程颐的学问,到洛阳拜程颐为师。当他到程颐家中求教时,程颐正静坐睡觉。杨时求学心切,又不敢惊动老师,便肃立门外等候。当时大雪纷飞,寒气逼人。待程颐一觉醒来,雪已下了一尺深了。后来,人们就用“程门立雪”来比喻学子毕恭毕敬就学师门。

11.邯郸学步

燕国有个人听说赵国人走路姿势很好看,就来到赵国首都邯郸学走路。结果,他赵人走路的姿势没学会,连原来的走法也忘了,只好爬着回去。这个故事比喻盲目模仿,结果把自己固有的本领、特色也丢了。

12.王羲之苦练书法

我国晋代大书法家王羲之,刻苦练习书法。相传他在绍兴兰亭“临池学书”,苦练了20年。由于他经常在池里洗笔刷砚,竟把池里的水染黑了。有一次,他的儿子王献之问他写字的秘诀,他指着家里的十八口水缸说:“你把这十八口缸里的水写完,就知道写字的秘诀了。”王献之真的把十八口缸水写完了,果真也成为了大书法家。

13.梁启超的读书法

其一,读书要分专精和博览两类。一面要养成读书心细的习惯,一面要养成读书眼快的习惯。心不细则毫无所得,等于白读,眼不快则时间不够用,不能博取资料。其二,有些书要熟读成诵,如有价值的文学作品和有益身心的格言。其三,要做读书笔记。因为好记性不如烂笔头。

14.要重视讨论

我国古代学者是十分重视与自己亲密的朋友讨论学问的。陶源明《移居》诗中就有“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的话,张籍在《祭退之》一诗中也说到他与韩愈在一起时“披穷古今事,事事相酌量”的情景。而晋代的孙盛和殷洁两人有一次为了讨论一问题,竟至于连吃饭也忘了,以致“食冷而复暖者数四”。

15.牛顿对苹果落地的思考

有一天,牛顿散步时,一个熟透了的苹果从树上掉下来,正好打在他头上。这件很平常的事引起了牛顿深深的思考。他想:苹果为什么一定要向地下掉呢?为什么不飞向天空和别的地方呢?他推想地心有一种吸引力,又推想这种吸引力对任何物质都存在。他通过研究,提出了计算引力大小的公式,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

16.越王勾践卧薪尝胆

春秋时,吴国和越国世代为仇。有次越军大败,越王勾践向吴国求和,并答应了吴王的苛刻要求:越王去吴国侍候吴I。勾

践来到吴国,小心谨慎地侍候吴王,三年后才被释放回国。为雪此大恨,他刻苦自励,锻炼斗志,睡的是柴草,饭前睡前都要尝一尝苦胆,还制定了一系列的复国计划。不出十年,越国终于强大起来,一举灭掉了吴国。

17.杨震“四知”羞王密

范晔《后汉书》记载:杨震由荆州刺史迁东莱太守,上任时道经昌邑。昌邑县令是杨震举荐的荆州茂才王密。为报推举之恩,王密晚上前往驿馆拜见杨震,并奉献黄金十金。杨震连连摆手拒绝。王密以为他怕人看见,有损名声,便说:“暮夜无知者。”杨震愤然道:“天知,地知,你知,我知,何谓无知?”把黄金扔给王密,王密羞愧而退。

山东现代名人故事500字 山东齐鲁名人故事300字(五)

祖逖和幼时的好友刘琨一志担任司州主簿。他与刘琨感情深厚.

一次,半夜里祖逖在睡梦中听到公鸡的鸣叫声,他一脚把刘琨踢醒,对他说:“别人都认为半夜听见鸡叫不吉利,我偏不这样想,咱们干脆以后听见鸡叫就起床练剑如何?”刘琨欣然同意。于是他们每天鸡叫后就起床练剑,从不间断。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长期的刻苦学习和训练,他们终于成为能文能武的全才,既能写得一手好文章,又能带兵打胜仗。


ac775a1a07e311

再看看别人怎么说的。


晋代的祖逖是个胸怀坦荡、具有远大抱负的人。可他小时候却是个不爱读书的淘气孩子。进入青年时代,他意识到自己知识的贫乏,深感不读书无以报效国家,于是就发奋读起书来。他广泛阅读书籍,认真学习历史,从中汲取了丰富的知识,学问大有长进。他曾几次进出京都洛阳,接触过他的人都说,祖逖是个能辅佐帝王治理国家的人才。祖逖24岁的时候,曾有人推荐他去做官,他没有答应,仍然不懈地努力读书。

后来,祖逖和幼时的好友刘琨一志担任司州主簿。他与刘琨感情深厚,不仅常常同床而卧,同被而眠,而且还有着共同的远大理想:建功立业,复兴晋国,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一次,半夜里祖逖在睡梦中听到公鸡的鸣叫声,他一脚把刘琨踢醒,对他说:“别人都认为半夜听见鸡叫不吉利,我偏不这样想,咱们干脆以后听见鸡叫就起床练剑如何?”刘琨欣然同意。于是他们每天鸡叫后就起床练剑,剑光飞舞,剑声铿锵。春去冬来,寒来暑往,从不间断。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长期的刻苦学习和训练,他们终于成为能文能武的全才,既能写得一手好文章,又能带兵打胜仗。祖逖被封为镇西将军,实现了他报效国家的愿望;刘琨做了征北中郎将,兼管并、冀、幽三州的军事,也充分发挥了他的文才武略。

以上内容是关于山东现代名人故事500字和山东齐鲁名人故事300字的内容,小编幸苦为你编辑整理,喜欢的请点赞收藏把。

标签:山东齐鲁名人故事300字

标题:山东现代名人故事500字 山东齐鲁名人故事300字

链接:http://m.zhaichaow.cn/sucai/gushi/11891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