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名人故事250字 古代名人故事250字左右

国学素材成语故事

古代名人故事250字 古代名人故事250字左右

武碎苍云围观:℉更新时间:07-27 16:58

你现在阅读的是一篇关于古代名人故事250字的文章,里面有丰富多彩的内容,还有给你准备古代名人故事250字左右和古代名人故事250字的精彩内容哦。

古代名人故事250字 古代名人故事250字左右

古代名人故事250字 古代名人故事250字左右(一)

鲁迅,原名周树人,是近代一位出色的文学家。

鲁迅的成功,有一个重要的秘诀,就是珍惜时间。鲁迅十二岁在绍兴城读私塾的时候,父亲正患着重病,两个弟弟年纪尚幼,鲁迅不仅经常上当铺,跑药店,还得帮助母亲做家务;为免影响学业,他必须作好精确的时间安排。

此后,鲁迅几乎每天都在挤时间。他说过: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你挤,总是有的。鲁迅读书的兴趣十分广泛,又喜欢写作,他对于民间艺术,特别是传说、绘画,也深切爱好;正因为他广泛涉猎,多方面学习,所以时间对他来说,实在非常重要。他一生多病,工作条件和生活环境都不好,但他每天都要工作到深夜才肯罢休。


牛顿与苹果的故事

长期以来,牛顿认为,一定有一种神秘的力存在,是这种无形的力拉着太阳系中的行星围绕太阳旋转.但是,这到底是怎样的一种力呢

直到有一天,当牛顿在花园的苹果树下思索,一个苹果落到他的脚边时,牛顿终于获得了顿悟,他的问题也逐渐被解决了.

传说1665年秋季,牛顿坐在自家院中的苹果树下苦思着行星绕日运动的原因.这时,一只苹果恰巧落下来,它落在牛顿的脚边.这是一个发现的瞬间,这次苹果下落与以往无数次苹果下落不同,国为它引起了牛顿的注意.牛顿从苹果落地这一理所当然的现象中找到了苹果下落的原因——引力的作用,这种来自地球的无形的力拉着苹果下落,正像地球拉着月球,使月球围绕地球运动一样.

这个故事据说是由牛顿的外甥女巴尔顿夫人告诉法国哲学家,作家伏尔泰之后流传起来的.伏尔泰将它写入《牛顿哲学原理》一书中.牛顿家乡的这棵苹果树后来被移植到剑桥大学中.

牛顿去世后,他被当作发现宇宙规律的英雄人物继而被赋予传奇色彩,牛顿与苹果的故事更是广为流传.但是事实是否如此却无从找到其他史料加以考证.

1.费曼这人表面上不在乎名声,实际上很虚荣

他有次跟个朋友参加聚会,他路上抱怨说自己为盛名所累,讨厌人围着,他朋友安慰他说今天没有物理圈的,我不说,没人知道你得过nobel,于是他朋友很老实的遵守诺言,可是宴会开到一半,几乎所有的人都知道费曼是nobel了

他朋友很郁闷,找了个人一问,原来是费曼自己到处说的

2.讲到实验物理,大家都知道运气是很重要的,往往只有一次机会

不过有的人运气着实不错,连着两次错过nobel奖,居然还能有第三次

约里奥.居里夫妇——居里夫人的女儿和女婿发现了新的中性射线,却没有意识到是中子,结果这个nobel奖被查德威克得了

第二次,他们发现了正电子的轨迹,不幸,又忽略了,于是nobel被安德森得了最后一次,估计上帝他老人家已经愤怒了,给了个特别明显的,根本不能忽略的现象,稳定的人工放射性这两人这次总算没忽略,拿了个nobel

上帝他老人家也够郁闷的,给居里家的人送礼都得送三次

3.波尔兹曼大约上课不喜欢往黑板上写东西,然后学生经常抱怨听不懂

然后学生complain阿,说老大,证明太难了,以后往黑板上写,别光讲,

我们记不住。波尔兹曼答应了

第二堂,他又在课上开始滔滔不绝,从a变换到b,b到c...最后总结说,

大家看这个东西如此简单,就跟1+1=2一样

然后他突然想起对学生的承诺,于是拿起粉笔,在黑板上工工整整地写

了“1+1=2”

btw

伟大的波尔兹曼的墓志铭是一个伟大的公式

s=k*lnw

此公式我认为是物理学中最深刻的公式之一

4.讲讲老实孩子是怎么倒霉的

欧姆同学,就是那个欧姆定律那个,这孩子从小做事认真努力,

经过不懈研究,终于得出了欧姆定律u=i*r,想想在当时,这是

多大的发现阿,按理说剩下tenure房子车子ppmm应该会全来了

不幸的是,这个定律实在是太简单了,完美的线性关系,在

那些老大们看来,根本不可能。

古代名人故事250字 古代名人故事250字左右(二)

改良蒸汽机

瓦特发明了蒸汽机械的动机,并不像一般人说的看了水壶里喷出来的蒸气,把壶盖子顶的发出格登格灯的响声,就触动了他发明蒸汽机那么简单的一回事。他之所以能完成蒸汽机的发明,是经过了三十年的苦心研究得来的。

瓦特的小店开业5年后,在朋友罗宾逊教授的引导下,瓦特开始了对蒸汽机的实验。直到此时,瓦特也还从未亲眼见过一台可以运转的蒸汽机,但是他开始建造自己的蒸汽机模型。

初步的实验失败了,但是他坚持继续实验并且阅读了所有他能找到的有关蒸汽机的材料,独立地发现了潜热的重要性(尽管这在好几年前就被布莱克教授发现了,但瓦特当时并不知情)。

1763年,瓦特得知格拉斯哥大学有一台纽科门蒸汽机(Newcomen steam engine),但是正在伦敦修理,他请求学校取回了这台蒸汽机并亲自进行了修理。修理后这台蒸汽机勉强可以工作,但是效率很低。

经过大量实验,瓦特发现效率低的原因是由于活塞每推动一次,气缸里的蒸汽都要先冷凝,然后再加热进行下一次推动,从而使得蒸汽80%的热量都耗费在维持气缸的温度上面。

1763-1765年瓦特在修理纽科门泵时,设计冷凝器解决效率低的问题,罗巴克把瓦特的发明用于商业上。

1765年,瓦特取得了关键性的进展,他想到将冷凝器与气缸分离开来,使得气缸温度可以持续维持在注入的蒸汽的温度,并在此基础上很快建造了一个可以连续运转的模型。

但是要想建造一台实际的蒸汽机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扩展资料

早年经历

瓦特17岁的时候,母亲去世了,而父亲的生意开始走下坡路。瓦特到伦敦的一家仪表修理厂作了一年的徒工,然后回到苏格兰格拉斯哥打算开一家自己的修理店。

尽管当时苏格兰还没有类似的修理店,但是由于他没有做够要求的7年徒工,他的开店申请还是被格拉斯哥的锤业者行会(管理所有使用锤子的工匠)拒绝了。

1755年瓦特离开苏格兰,到伦敦寻求仪器制造匠的培训。他被康西尔的约翰·摩根所接纳。

求学经历

1757年,格拉斯哥大学的教授提供给瓦特一个机会,让他在大学里开设了一间小修理店,这帮助瓦特走出了困境。其中的一位教授,物理学家与化学家约瑟夫·布莱克(Joseph Black)更是成了瓦特的朋友与导师。

1757年格拉斯哥大学任命瓦特为其正式“数学仪器制造师”,并在校园里安排了一个车间。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瓦特


达尔文是英国博物学家、生物学家,小时候最喜欢搜集矿物、贝壳和各种昆虫,经常到野外采集动植物标本并对自然历史有着浓厚的兴趣。后来,他创立了进化论,出版的《物种起源》一书震动了当时学术界。书中用大量资料证明了形形色色的生物并不是上帝创造的。成为人类文化史上留有盛名的进化论奠基人。

荷兰人列文虎克喜欢玩镜片,利用看守大门工作的清闲磨镜片,做成放大镜,在玩放大镜时,突发奇想,把两片放大镜放一起有了惊人的发现,随后做成一架简单的显微镜,进而发现了一个全新的微生物世界


达尔文是英国博物学家、生物学家,小时候最喜欢搜集矿物、贝壳和各种昆虫,经常到野外采集动植物标本并对自然历史有着浓厚的兴趣。后来,他创立了进化论,出版的《物种起源》一书震动了当时学术界。书中用大量资料证明了形形色色的生物并不是上帝创造的。成为人类文化史上留有盛名的进化论奠基人。

荷兰人列文虎克喜欢玩镜片,利用看守大门工作的清闲磨镜片,做成放大镜,在玩放大镜时,突发奇想,把两片放大镜放一起有了惊人的发现,随后做成一架简单的显微镜,进而发现了一个全新的微生物世界


达尔文是英国博物学家、生物学家,小时候最喜欢搜集矿物、贝壳和各种昆虫,经常到野外采集动植物标本并对自然历史有着浓厚的兴趣。后来,他创立了进化论,出版的《物种起源》一书震动了当时学术界。书中用大量资料证明了形形色色的生物并不是上帝创造的。成为人类文化史上留有盛名的进化论奠基人。

荷兰人列文虎克喜欢玩镜片,利用看守大门工作的清闲磨镜片,做成放大镜,在玩放大镜时,突发奇想,把两片放大镜放一起有了惊人的发现,随后做成一架简单的显微镜,进而发现了一个全新的微生物世界


牛顿在大树下玩耍,一个苹果砸到了他的头 得到了启发

古代名人故事250字 古代名人故事250字左右(三)

简介:聂卫平,著名围棋运动员。河北深县人,1952年8月17日生。中国围棋协会副主席兼技术委员会主任,中国棋院技术顾问,我国建国以来杰出教练员。10岁开始学棋。获6次全国个人赛冠军,8次“新体育杯”冠军,第2届“棋王”,第5届、第6届“天元”,首届“国手战”冠军,6次全国“十强赛”冠军,首届“应氏杯”赛亚军,1990年“富士通杯”亚军。第5届中日围棋天元战优胜。进入第4届、第5届东洋证券杯四强、第6届亚军。获《新民围棋》特别棋战——聂马七番棋优胜(4比3胜马晓春九段)。获第9届天元战挑战权,1995年宝胜电缆杯冠军。获第5届、第9届CCTV杯赛冠军,1998年海天杯元老赛冠军。

1982年被授予九段,1988年被中国围棋协会授予围棋“棋圣”称号。著有《我的围棋之路》、《聂卫平自战百局》等书。

聂卫平的颠峰岁月是在八十年代在举国瞩目的中日围棋擂台赛。他连任数届中国队主将,为中国队的连胜立下奇功。1985年在第一届中日围棋擂台赛中,日本超一流棋手小林光一九段连克中方六将,中方曾以5比7落后于日本队,聂卫平作为主将出战,应战小林光一九段,8月27日和29日在日本连续战胜超一流的九段棋手、十段战冠军小林光一和王座战冠军加藤正夫,把比分扳成7比7平,11月在北京又击败日本擂主、曾六次夺得“棋圣”战冠军、被授予“终身棋王”称号的藤泽秀行,为中国赢得了擂台赛的胜利,实现了中国棋手首次战胜日本“超一流”棋手的重大突破。1986年在第二届中日围棋擂台赛中,他连克日方五将,再次使中国队反败为胜。1987年在第三届中日围棋擂台赛中,迎战日本队主将加藤正夫,中盘取胜,中国队“三连胜”。聂卫平的个人声望达到顶点。聂卫平比赛期间上至国家领导人下至平民百姓均无不关心其比赛情况,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学生也因其捷报而游行庆祝。聂卫平成为那个时代中国的“英雄人物”。在中国掀起了学围棋的热潮,这其中就包括了后来成长为一流棋手的常昊、周鹤洋、罗洗河。

古代名人故事250字 古代名人故事250字左右(四)

简介:茅以升(1896-1989),原名以昇,字唐臣,中共党员,中国桥梁学家、土木工程学家、教育家,江苏镇江人。

茅以升1916年毕业于唐山工业专门学校。1917年获美国康奈尔大学土木工程硕士学位。1921年以论文《桥梁结构次应力研究》,获美国卡内基理工学院博士学位。回国后历任交通大学唐山学校、东南大学、北洋工学院等校教授、主任、校长、院长、钱塘江桥工程处处长和交通部中国桥梁公司总经理兼总工程师。1948年当选为中央研究院院士。1949年后历任中国交通大学校长、铁道研究所所长、武汉长江大桥技术顾问委员会主任委员、铁道科学研究院院长。195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技术科学部副主任。1979年因在土木工程上的贡献,获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卓越校友”奖章。1982年当选美国国家工程科学院外籍院士。1984年为加拿大土木工程协会荣誉会员;1987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9年11月12日病逝。

茅以升长期从事桥梁工程、结构力学和土力学方面的工程实践、科学研究和教育工作。他主持修建了由中国人自己设计和施工的第一座公路铁路兼用的现代化大桥—“钱塘江大桥”,该桥是中国自己建造的第一座跨度较大的现代桥梁,在建桥中采用了桥梁基础、桥墩、钢桁架梁三项工程上下并进的施工方法,并在“射水打桩法”、“气压沉箱法”和“钢桁架梁浮运法”中实现了全部工程半机械化施工,因而仅以两年半时间和低廉的造价,完成了这一艰巨的重要工程,并于1941年获得中国工程师学会荣誉奖章,在钱塘江桥建桥过程中,培养和造就了一批土木工程,特别是桥梁工程的技术人才;参与了新中国第一座现代化的大桥—“武汉长江大桥”的建造,大桥将京汉铁路和粤汉铁路衔接起来,成为我国贯穿南北的交通大动脉,并把武汉三镇联成一体,确保了我国南北地区铁路和公路网联成一体;参与了人民大会堂的建造,担任人民大会堂结构审查组组长。茅以升倡导土力学的科学研究和教学,并于1948年发起成立中国土力学及基础工程学会。

茅以升一生学桥、造桥、写桥,在中外报刊发表文章200余篇,主持编写了《中国古桥技术史》及《中国桥梁—古代至今代》(有日、英、法、德、西班牙五种文本)。着有《钱塘江桥》、《武汉长江大桥》、《茅以升科普创作选集》(一、二)、《茅以升文集》等。

古代名人故事250字 古代名人故事250字左右(五)

《墨子》是战国显学墨家学派的论文集,未必尽是墨子自着。

墨子,名翟,战国时鲁国人(或说宋国人),墨家学派创始人。

据孙诒让考证,墨子生卒年在公元前468~公元前376年。他出身低微,“上无君子之子,下无耕农之难”,可能是一个接近手工业劳动者的读书人。因而养成了注重节俭、劳身苦志的作风,“量腹而食,度身而衣”,吃的是“藜藿之羹”,穿的是“短褐之衣”,足登“跋跷”。他注重实践,善于制作,相传他的木工技术,与鲁班齐名。在学术上,初受孔子影响,“学儒者之业,受孔子之术”,后逐渐成了孔子和儒家叛逆,创建了与儒家相对立的墨家学派。儒和墨两派互相驳辩,在先秦首先揭开了百家争鸣的序幕。人们常把孔墨、儒墨并提。墨子在战国时代乃是流誉四方、最具影响力的大思想家之一。墨家以“为万民兴利除害”为自己使命,并为之孜孜奋斗,游说诸侯,谋求制止战争,安定社会,安定民生。墨子“平生足迹所及,则尝北之齐,西使卫,又屡游楚,前至郢,后客鲁阳,复欲适越而未果。”(孙诒让《墨子传略》)“席不暖”,“衣不黔”,真有孟子所说的“摩顶放踵利天下为主”的精神。两千多年来一直流传着他止楚攻宋的传说。正因如此,他的智慧、坚定和见义勇为博得了历代人民尊敬。鲁迅根据《公输篇》写成了着名小说《非攻》,再现了墨子的传奇形象。

到了汉代,随着儒学统治地位的确立,墨家学派渐趋式微。但体现墨家思想精华的《墨子》一书得以保存下来,并一直流传至今。《墨子》的主要版本有:①汉秘府藏简原本七十一篇(今不存);②汉魏间改写古卷本(今不存);③隋唐卷子本(今藏于日本宫内省);④宋刊本;⑤明正统十年刊道藏本(五十三篇,今藏于北京白云观);⑥明唐尧臣刊本;⑦清毕沅乾隆四十八年校刊本。《墨子》一书由历代墨者薪尽火传,一再加工整理或集体创作而成,时间跨度从战国初至战国末,即公元前五世纪至公元前三世纪,决不可能成于一人之手,也非成于一时。因而内容比较复杂。据专家考订,其中《尚贤》、《尚同》、《非攻》、《兼爱》等二十四篇是墨家专论城守防御的着述,《耕柱》等篇记录了墨子及其弟子言行,《经上》、《经下》等六篇是墨家后学着作,《亲士》等篇内容混糅,有街于进一步考证。

在墨家整个思想体系中,军事思想占有重要位置。《墨子》军事思想是处于弱者地位的自卫学说,其主要内容有二:一是非攻,反对攻伐掠夺的不义之战;二是救守,支持防守诛讨的正义之战。

(一)非攻:反对攻伐掠夺的不义之战

墨子认为,当时进行的战争均属掠夺性非正义战争,在《非攻》诸篇中,反复申诉非攻之大义,认为战争是凶事。他说,古者万国,绝大多数在攻战中消亡殆尽,只有极少数国家幸存。这就好比医生医了上万人,仅仅有几人痊愈,这个医生不配称之为良医一亲友,战争同样不是治病良方。历史上好战而亡的统治者不可胜数。这无异于给那些企图通过攻战来开疆拓土吞并天下的人以当头棒喝。所以墨子主张,以德义服天下,以兼爱来消弭祸乱。在墨子眼里,兼爱可以止攻,可以去乱。兼爱是非攻的伦理道德基础,非攻是兼爱的必然结果。

墨子主张非攻,是特指反对当时的“大则攻小也,强则侮弱也,众则贼寡也,诈则欺愚也,贵则傲贱也,富则骄贫也”的掠夺性战争。墨子以是否兼爱为准绳,把战争严格区分为“诛”(诛无道)和“攻”(攻无罪),即正义与非正义两类。“兼爱天下之百姓”的战争,如禹攻三苗、商汤伐桀、武王伐纣,是上中(符合)天之利、中中鬼之利、下中人之利的,因而有天命指示,有鬼神的帮助,是正义战争。反之,大攻下,强凌弱,众暴寡,“兼恶天下之百姓”的战争。是非正义的。

墨子还坚决无情地揭发当时战争给人民带来的沉重无尽的灾难。①贻误农时,破坏生产。农业是斩断了老百姓的衣食之源。②抢劫财富,不劳而获。窃入桃李,抢人犬豕鸡豚、牛马,杀人越货者,“谓之不义”,攻小国,“入其沟境,刈其庄稼,斩其树木”,同样是“不与其劳就其实,以非其所有而取”的不义行为。③残害无辜,掠民为奴。墨子指出,大国君主命令军队攻小国,“民之格者,则迳杀之。不格者,则系操而归。丈夫以为仆圉胥靡,妇人以为舂酋。”

(二)救守:支持防守诛讨的正义之战

墨子“惟非攻,是以讲求备御之法”,从“非攻”出发,《墨子》论述了作为弱小国家如何积极防御的问题。墨子深知,光讲道理,大国君主是不会放弃战争的,因而主张“深谋备御”,以积极防御制止以大攻小的侵略战争。这些研究防御作战的论述,集中在《备城门》以下十一篇,形成了一个以城池防守为核心的防御理论体系,概言之,包括三个方面内容。

一是倡导积极准备,力争做到有备无患。“备者,国之重也。食者,国之宝也;兵者,国之爪也;城者,所以自守也。”“故仓无备粟,不可以待凶饥;库无备兵,虽有义不能征无义;城廓不备全,不可以自守;必无备虑,不可以应卒。”只有在战前进行后勤、城防、军备、外交、内政等物质和精神上诸方面的充分准备,才能造成守城防御战斗中的有利条件和主动地位,赢得防御作战胜利。

二是“守城者以亟敌为上”的积极防御指导思想。墨子认为在守城防御中,应守中有攻,积极歼敌。“延日持久以待救之至”,是下策。“亟伤敌”的具体措施是:利用地形、依托城池,正确布置兵力;以国都为中心,形成边城、县邑、国都的多层次纵深防御,层层阻击,消耗敌人;顽强坚守与适时出击结合。

三是在防御作战具体战法方面,提出了一整套防御作战战术原则。《备城门》等篇,墨子通过禽滑厘的询问,对十二种攻城方法一一对以有效防御。如高临法、水攻法、穴攻法等,是当时颇为先进的攻城术,墨子对以别具匠心的应对措施,并详细解说守城器械的制作方法、使用技巧等。

墨子防御理论在中国兵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后世有关防御原则和战术的记述,多祖述《墨子》,以至于一切牢固的防御也被笼统称为“墨守”。如果说范蠡是从战略高度提出了朴素的积极防御理论,墨子则更多从作战角度探讨防御,形成了较完备的防御作战理论体系,而这一体系恰好与孙子以进攻为主的作战理论形成互补关系,对传统兵学的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以上内容是关于古代名人故事250字和古代名人故事250字左右的内容,小编幸苦为你编辑整理,喜欢的请点赞收藏把。

标签:古代名人故事250字左右

标题:古代名人故事250字 古代名人故事250字左右

链接:http://m.zhaichaow.cn/sucai/gushi/11886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