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篇中国环保名人故事 环保名人故事

国学素材成语故事

短篇中国环保名人故事 环保名人故事

最皇者围观:℉更新时间:07-27 11:51

你现在阅读的是一篇关于短篇中国环保名人故事的文章,里面有丰富多彩的内容,还有给你准备环保名人故事和短篇中国环保名人故事的精彩内容哦。

短篇中国环保名人故事 环保名人故事

短篇中国环保名人故事 环保名人故事(一)

2004年诺贝尔和平奖在10月8日揭晓,肯尼亚环保主义者马塔伊因在可持续发展方面的贡献获此殊荣。马塔伊主要成就是领导了“绿色带运动”,在非洲栽下3千万棵树,她也是首位获得和平奖的非洲妇女。


查尔斯王子:

将白金汉宫变成

“节能皇宫”

他曾被《Time》杂志评选为“环保领袖和远见人士”之一。查尔斯王子正在开展一项雄心勃勃的计划——给产品标注上它们的二氧化碳排放值,而且还先从自己的“公爵原生”食品公司开刀,将公司所生产的有机小麦和燕麦饼干等产品全部精确量化。此外,他还说服了自己的母亲伊丽莎白女王将白金汉宫变成一座“节能皇宫”。比如在花园内设置地源热井,将地下热水直接输入屋内使用,避免二次循环浪费能源。

布拉德·皮特:

发起绿色建筑设计竞赛

2000年皮特出资与美国环保组织“美国环球绿色”共同发起了一项绿色建筑设计竞赛,旨在帮助遭受2000 年“卡特里娜”飓风重创的新奥尔良社区重建。重建的环保房屋在设计理念上强调为低收入家庭降低水电消耗,并节省生活费用支出。

施瓦辛格:

美国最环保州长

作为美国加州州长,推行环保政策是施瓦辛格的一大作为。他签署了一项强制在加州实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法案,让加利福尼亚州成为美国第一个这么做的州。施瓦辛格在不同场合提倡使用环保能源,开环保汽车等等,还批评布什政府对“温室问题”没有作为。阿诺的这些态度让他成为民众眼中最重视环保的美国州长。

姚明:

拒绝食用鱼翅

2006年姚明在为美国野生救援协会拍摄的公益广告中,展现出为大象挡子弹的英姿。2007年姚明在出席“护鲨行动从我做起”活动时宣布:“今后,本人在任何情况下都拒绝食用鱼翅。”这一举动还登录当年的高考试卷,而他与叶莉的婚礼以及婚纱照的拍摄过程,更是处处体现出环保意识。

王力宏:

骑单车去工作室

王力宏的环保活动一向多多,为环保筹集善款,王力宏身体力行带头种树;为响应节能减排,他率领台北万名群众参加“无车日”骑行活动。新专辑《改变自己》主题就是环保,专辑的成品包装放弃使用塑料底盘,定做了一批环保筷子随专辑附赠。平时他会骑车去工作室、使用节能灯泡等等,从点滴做出环保举动。

短篇中国环保名人故事 环保名人故事(二)

王二小,又名王朴(1929年1月22日1942年10月25日),广为人知的少年抗日英雄,1929年生于河北省涞源县上庄村;抗日战争时期,王二小的家乡是八路军抗日根据地,经常受到日本鬼子的扫荡,王二小是村里的儿童团团员,他常常一边在山坡上放牛,一边给八路军放哨;1942年10 月25日(农历9月16日)那一天,日本鬼子又来扫荡,走到山口时迷了路。敌人们看见王二小在山坡上放牛,就叫他带路。王二小装着听话的样子走在前面,为了保卫转移躲藏的乡亲们,把敌人带进了八路军的埋伏圈;突然,四面八方响起了枪声鬼子发现上当后,非常生气和惊恐,又看见王二小正准备逃走,就在王二小快要安全的一刹那,鬼子用枪打中了他,又用刺刀刺向二小的胸膛,把他弱小的身躯摔在一块大石头上! 八路军一举全歼此股日寇,战斗结束后,几个战士扑向流着鲜血的二小,当时他还活着,大家把他和另外两名受伤八路军战士一起送到刘家庄,可惜伤重无治,为国牺牲。

短篇中国环保名人故事 环保名人故事(三)

比尔.盖茨与父母

比尔.盖茨出生于律师和教师之家,这个家庭的大人非常注意小盖茨的智力开发和培养。

盖茨三四岁时,母亲外出总是把盖茨带在身边,当他在学校里向学生讲解西亚图的历史和博物馆的情况时,盖茨总是坐在全班最前面,尽管盖茨是个好动的孩子,但在教室里他表现得比其他学生还要专注、认真。

盖茨从小酷爱读书,尽管他是个儿童,但他喜爱读成人的书。在自己家里,他可以随意翻阅父母的藏书。

他7岁的时候,最喜欢读的书是《世界图书百科全书》,他经常几个小时地连续阅读这本大全,一字一词地从头读到尾。 小盖茨的父母还尽可能鼓励和提供他各种机会,让他逐渐长大时,父母鼓励他参加童子军的野营活动,小盖茨从与其他孩子的相处中得到了友情的满足。

自从盖茨进湖滨中学那间小计算机房的那一天起,计算机对他就产生了一种无法抗拒的魅力。15岁时,他就为信息公司编写过异常复杂的工资程序。

1973年春,他被哈佛大学接受为学生,他更一发不可收,经常在计算机房通宵达旦地工作。

有好几次,盖茨告诉父母,他想从哈佛退学与他人一道干计算机事业。但父母极力反对儿子开公司,尤其是毕业以前。父母还请了受人尊敬、白手起家的一个著名企业家--斯托姆来说服盖茨打消开公司的念头。斯托姆不但没有劝阻他,反而倾听了这位十几岁孩子的演说后,鼓励他好好干。

1977年盖茨正式退学。他不是厌倦哈佛,而是希望另有远大前程。进80年年代后,IBM开始寻求合作伙伴,在于盖茨交谈了5分钟后,IBM的人认为这是与他们打交道的最出色的人物之一。此后,盖茨为自己写下了更引人注目及有趣的故事。


范仲淹断齑划粥。范仲淹从小家境贫寒,为了读书,他省吃俭用。终于,他的勤奋好学感动了寺院长老,长老送他到南都学舍学习。范仲淹依然坚持简朴的生活习惯,不接受富家子弟的馈赠,以磨砺自己的意志。经过刻苦攻读,他终于成为了伟大的文学家。

司马光警枕励志。司马光是个贪玩贪睡的孩子,为此他没少受先生的责罚和同伴的嘲笑,在先生的谆谆教诲下,他决心改掉贪睡的坏毛病,为了早早起床,他睡觉前喝了满满一肚子水,结果早上没有被憋醒,却尿了床,于是聪明的司马光用园木头作了一个警枕,早上一翻身,头滑落在床板上,自然惊醒,从此他天天早早地起床读书,坚持不懈,终于成为了一个学识渊博的,写出了《资治通鉴》的大文豪。

因为喜欢清淡,梅兰芳养成了“三不三怕”饮食习惯:一是坚决不喝酒,怕呛坏嗓子;二是尽量少吃动物内脏和红烧肉之类太油腻的食物,怕生痰;三是演出前后不吃冷饮,特别是刚唱完戏不吃冷饮,声带经过激烈震荡的“热嗓子”就不会变成“哑嗓子”。为了保护嗓子,增加营养,梅兰芳主张多食鲜奶、鸡蛋、蔬菜和水果。

短篇中国环保名人故事 环保名人故事(四)

一个改变爱因斯坦的故事

爱因斯坦小时候十分贪玩。他的母亲常常为此忧心忡忡,再三告诫他应该怎样怎样,然而对他来讲如同耳边风。这样,一直到16岁的那年秋天,一天上午,父亲将正要去河边钓鱼的爱因斯坦拦住,并给他讲了一个故事,正是这个故事改变了爱因斯坦的一生。故事是这样的:

“昨天,”爱因斯坦父亲说,“我和咱们的邻居杰克大叔清扫南边工厂的一个大烟囱。那烟囱只有踩着里边的钢筋踏梯才能上去。你杰克大叔在前面,我在后面。我们抓着扶手,一阶一阶地终于爬上去了。下来时,你杰克大叔依旧走在前面,我还是跟在他的后面。后来,钻出烟囱,我发现一个奇怪的事情:你杰克大叔的后背、脸上全都被烟囱里的烟灰蹭黑了,而我身上竟连一点烟灰也没有。”爱因斯坦的父亲继续微笑着说:“我看见你杰克大叔的模样,心想我肯定和他一样,脸脏得像个小丑,于是我就到附近的小河里去洗了又洗。而你杰克大叔呢,他看见我钻出烟囱时干干净净的,就以为他也和我一样干净呢,于是就只草草洗了洗手就大模大样上街了。结果,街上的人都笑痛了肚子,还以为你杰克大叔是个疯子呢。”

爱因斯坦听罢,忍不住和父亲一起大笑起来。父亲笑完了,郑重地对他说,“其实,别人谁也不能做你的镜子,只有自己才是自己的镜子。拿别人做镜子,白痴或许会把自己照成天才的。”

爱因斯坦听了,顿时满脸愧色。

爱因斯坦从此离开了那群顽皮的孩子们。他时时用自己做镜子来审视和映照自己,终于映照出生命中的熠熠光辉。

盲目地与别人相比较,以为自己比身边的人聪明就满足了,或者觉得自己不如别人就沮丧了。这多么愚蠢啊!每一个人都有其不同的人生目标和生活方式,自己才是自己在这个世界上最可靠的人生向导

短篇中国环保名人故事 环保名人故事(五)

冯如(1884-1912),原名冯九如,字鼎三,1884年1月12日(清光绪九年农历十二月十五日)出生于恩平牛江杏圃村的一个农民家庭,幼年时曾在乡间私塾就读数年,辍学后居家务农。 名人名言网欢迎您的光临

1898年,冯如16岁时,父母就为他成婚,妻子是恩平大沙岗坪乡竹林村梁三菊。 名人名言网欢迎您的光临

由于生活困难,冯如在1899年辞别了父母和婚后不久的妻子,跟表亲伯母的弟弟吴英兰,远涉重洋到美国三藩市(旧金山)谋生。 名人名言网欢迎您的光临

天资聪颖多幻想 名人名言网欢迎您的光临

冯如在村中的私塾读书时,非常勤奋,学习成绩在同班同学中名列前茅。他在写作时常常流露出许多幻想,并提出许多令人思考的问题。如小鸟为什么会飞上天呀,为什么可以在天空中翱翔自如呀,为什么可以飞快飞慢,甚至有时可以停留在空中呀,等等。老师看到他的这些作文,称他是“富有幻想的孩子”。 名人名言网欢迎您的光临

冯如还经常创造出一些新奇的玩具。他制作一只像大鸟的风筝,两只翼吊着两个小木桶,当风筝乘风徐徐升上天空后,小木桶变成小风袋,起到平衡飞翔的作用,看得村中大人、小孩连连称奇。他还用一个火柴盒造一只小船,放在鱼塘中,让风吹着飘来飘去,人们都称赞他有办法。 名人名言网欢迎您的光临

醉心飞机制造 名人名言网欢迎您的光临

1903年,美国莱特兄弟创制飞机成功的消息轰动世界。20岁的冯如被这一发明所吸引。他身在海外,感受到被列强欺凌的滋味。他想到,列强之所以敢欺凌我们,就是凭借那些坚船利炮。飞机在军事上的作用很大,于是他决心献身飞机制造事业,将来好为祖国发展航空事业服务,使祖国强盛起来。从此,他有空就到图书馆、书店和朋友家中,搜集、查阅有关飞机原理的图书资料,开始研制飞机模型。 名人名言网欢迎您的光临

年青的冯如虽有创业的雄心壮志,但没有创业的资本。为了解决资金问题,他于1906年从纽约来到三藩市,动员侨胞投资开设机器厂制造飞机。冯如的赤诚之心,激发了华侨青年朱竹泉、朱兆槐(台山人)、司徒碧如(开平人)等人的为国创业之心。他们不仅愿意出钱,而且愿意做徒弟跟着冯如一起研制飞机。在华侨的支持下,冯如他们终于办起了飞机研制厂。在工厂里,师徒们昼夜不息,埋头在设计的图纸堆中,图纸出来了,就制造模型,在师徒们的努力下,飞机的内燃机首先制成了。 名人名言网欢迎您的光临

1908年5月,第一架飞机制成了。他们异常兴奋,冯如更好似自已的孩子出生那样高兴。他认真思考和策划着试飞的事情,其他人也认真做准备工作,随后,他们把飞机运到打林可市的麦园试飞。但是飞机试飞失败了。 名人名言网欢迎您的光临

1908年9月,第二架飞机制成后,他们又进行试飞——改进——再试飞,但一连五次都没有成功。最后一次,飞机飞起几丈高就摔下来,飞机毁坏,幸未伤人,但让冯如看到了成功的希望。很多资助者看到屡屡失败,也丧失了信心,不愿再资助了。在处境极端艰难时,冯如又接连收到父母的来信,催促他回国。“飞机造不成,誓不回国”,冯如立下了誓言。冯如毅然给父母回信说:“望双亲原谅,待飞机造成后,即可回国。”他带领徒弟们节衣缩食,继续筹集资金,改进飞机设施。 名人名言网欢迎您的光临

但是,飞机又该怎样改进才可达到要求呢?一天,他偶然看到几只老鹰在空中展翅盘旋,升降自如。他沉思良久,突有所悟,迅即向邻居借来一只白鸽,仔细地用尺计量鸽子身躯和两翼长度的比例,从中得到了启发。于是他高兴地对徒弟们说:“这下飞机有成功的希望了!” 名人名言网欢迎您的光临

成就轰动海外 名人名言网欢迎您的光临

1909年秋,一架听人操纵、升起降落达到设计要求的飞机制造成功了。9月16日、22日两天,冯如驾着新改进的飞机在皮德蒙地区作了两次成功的短程飞行,23日《旧金山观察报》在第一版用大字号标题加以报道,称冯如为“天才人物”,并惊叹:“在航空方面,白人已落后于华人?”那时,孙中山先生适在美国,也亲临现场观看。他赞扬冯如爱国图强的精神,并高兴地说:“爱国救国,大有人在!”孙中山的话,给冯如以极大的鼓励。那些以前曾资助过冯如制造飞机的华侨,又恢复了信心。在华侨的支持下,一家以制造飞机为主的“广东制造机器公司”正式成立了,冯如担任总机械师。 名人名言网欢迎您的光临

果然,冯如没有辜负孙中山先生及广大侨胞的期望。1910年10月,美国人在旧金山举办“国际航空飞行比赛”。冯如驾着他自己设计制造的飞机参加比赛,冯如的飞机以211米的高度、时速105公里、飞行32公里的成绩,超过所有参加比赛的飞机,夺得比赛第一名,国际飞行协会发给他优等证书。当时,各地报纸均突出地报道了冯如这一奇迹,冯如的名字也轰动海外,华人因此而扬眉吐气。 名人名言网欢迎您的光临

当时,美国人想用重金招聘他,把他永远留在美国;英国一个航空业老板也想用黄金购买他的飞机设计技术资料,冯如都拒绝了。后来美国人竟企图否认冯如设计制造飞机的专利权。冯如据理驳斥,对这些美国人嗤之以鼻。他只想为中国人争气,报效祖国。 名人名言网欢迎您的光临

技术献给祖国 名人名言网欢迎您的光临

1911年2月,冯如带着朱竹泉、朱兆槐、司徒碧如等全体制造厂的人员、飞机设备和造好的飞机,返回祖国。他们计划在广州举行飞行表演,借以向祖国人民宣传飞机制造工业的重要意义。但是昏庸腐朽的清政府竟指责他与革命党人有联系,而不准他表演。 名人名言网欢迎您的光临

冯如和“广东制造机器公司”的股东们,振兴中华航空事业的爱国热情虽受打击,但他们仍以“壮国体,挽权利”为宗旨,把从美国搬迁回来的“广东机器制造公司”在广州挂牌,制造机器和飞机。公司改名为“广东飞行器公司”,冯如是创办人之一,并担任总机械师。 名人名言网欢迎您的光临

曾立下“飞机造不成,誓不回国”誓言,也向父母许下“飞机制成,即可回国”诺言的冯如,在“广东飞行器公司”安排就绪后,于1912年5月左右,回到久别的故乡,探望离别十多年的双亲和妻子。一家团聚,冯如十分高兴,他带齐家人,跑到恩城“艳芳”照相馆照相留念。 名人名言网欢迎您的光临

不幸失事牺牲 名人名言网欢迎您的光临

辛亥革命爆发,冯如毅然投身革命。清王朝倒台,中华民国成立,冯如有了新的希望。 名人名言网欢迎您的光临

1912年,冯如向当时的陆军司令申请做飞机飞行表演,喜获批准,同年8月25日上午11时,广州上空阳光灿烂,近郊的瘦狗岭、燕塘,成千上万的人翘首观望。 名人名言网欢迎您的光临

冯如心情激动地驾着飞机,凌空而起,翱翔自如。地面上欢声雷动,掌声不绝。 名人名言网欢迎您的光临

这时,冯如正让飞机飞得更高,只见机身急剧震动,头高尾低,失去平衡,机身倾侧。当时又没有控制身体的座带和降落设备,致使冯如被抛出机座坠地,身受重伤。他在医院醒过来对徒弟们说:“我死之后,你们不要为这次事故而丧失信心。”冯如终因救治无效而牺牲,时年28岁。 名人名言网欢迎您的光临

事后检查,这架飞机因闲置一年,有些机件生锈,以致操纵器失灵而发生事故。 名人名言网欢迎您的光临

冯如殉难后,9月24日,军政府举行追悼大会,并对其家属予以抚恤。11月16日,临时大总统发出命令,“以少将阵亡例给恤”。 名人名言网欢迎您的光临

冯如遗体葬于空军坟场,现迁葬于黄花岗七十二烈土墓左侧,建有纪念碑一座,供后人瞻仰。

以上内容是关于短篇中国环保名人故事和环保名人故事的内容,小编幸苦为你编辑整理,喜欢的请点赞收藏把。

标签:环保名人故事

标题:短篇中国环保名人故事 环保名人故事

链接:http://m.zhaichaow.cn/sucai/gushi/11879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