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的失信小故事 孔子的失信故事大全
你现在阅读的是一篇关于孔子的失信小故事的文章,里面有丰富多彩的内容,还有给你准备孔子的失信故事大全和孔子的失信小故事的精彩内容哦。
《论语·颜渊》中有这么一句话:
夫子之说君子也,驷不及舌。这句话就是我们常说的“君子一言,驷马难追。”的由来。
但是就是教育我们言而有信的孔子,自己却公然失信于人。这又是为什么呢?
孔子周游列国宣传自己的学说的时候,在陈国生活了三年,孔子和弟子也没什么作为,恰逢当时晋魏两国相争,经常攻打陈国。于是孔子带领弟子们离开了陈国,前往卫国。
但是到达卫国蒲地的时候,不巧卫国当地发生了叛乱,卫国的逃亡大臣害怕孔子去卫国威胁自己的权利,于是下令不准孔子入城。叛军们只知道孔子的大名,不知道长什么样。为了摆脱叛军的纠缠,孔子一行人只好向天发誓不去卫国。
可就是在刚离开蒲地,孔子马上命令弟子直奔卫国首都帝丘。弟子子贡就问:“盟约难道可以撕毁吗?”孔子脸上一点羞愧的样子都没有,笑嘻嘻地说:“我是被逼着宣誓的,那些话我都不信,神怎么可能信呢?”说完一行人就奔着卫国去了。
其实孔子的行为并不是失信而是一种变通。
这就好比一个歹徒拿刀架在了你的脖子上,要你做什么事,你都会答应,但是你心里并不愿意。
而遵守诺言的真正定义应该是你心甘情愿地答应对方的要求,并努力完成。
孔子的失信小故事
一天,孔子出游,途中他的马儿偷吃了农夫的庄稼。
农人很生气,捉住了马儿并把它关了起来。子贡知道后,就去恳求农人放了马儿,但任凭他好话说尽,低声下气,农人却理都不理。
孔子说:“用别人听不懂的道理去说服他,就好比请野兽享用太牢(祭祀时所用的牛、猪、羊三牲,是最丰盛的牺牲),请飞鸟聆听九韶(古乐名,相传为夏禹所作,使孔子三月不知肉味的优美音乐)一样。这是我的不对,并非农人的过错。”于是命马夫前去。
马夫见了农人便说:“你从未离家到东海之滨耕作,我也不曾到过南方来,但两地的庄稼却长得一个模样,马儿怎知那是你的庄稼不该偷吃呢?”
农人听了,觉得很有道理,就把马儿还给了马夫。
有人听说了这件事,便来问孔子,既然你早知此事非子贡之力所能解决,为何不直接派马夫去呢?
孔子笑道:“我若不让子贡去,他必定心中不服,如今不但子贡毫无怨言,也使得马夫有了表现的机会。”
圣人能通达人情事理,所以才能人尽其才。
孔子的失信故事大全
讨伐董卓之后,曹操和袁绍打起了仗。
袁绍的军力虽超过曹操,但不善于识人用人,最终不仅大败,还吐血身亡。
袁绍死后,曹操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到袁绍的坟上哭祭。
这时,有人查出曹操部下给袁绍的密信,但曹操连看都不看就下令烧掉。
曹操还坦诚地说:“不怪他们,大败时,连我都有过投降的念头。”这是多大的气度!
有个给袁绍写檄文的人,文中骂曹操骂得很恶毒。
他被俘后,曹操不但没有杀他,而且说他的文章写得好。
这个人就是后来“建安七子”中的陈琳。
看来,当领导的人至少要具备两种品格:一是有眼力,二是有气度。
以上内容是关于孔子的失信小故事和孔子的失信故事大全的内容,小编幸苦为你编辑整理,喜欢的请点赞收藏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