芬兰教育的最新案例 国外经典教育故事

国学素材成语故事

芬兰教育的最新案例 国外经典教育故事

隐市围观:℉更新时间:07-27 04:05

你现在阅读的是一篇关于芬兰教育的最新案例的文章,里面有丰富多彩的内容,还有给你准备国外经典教育故事和芬兰教育的最新案例的精彩内容哦。

芬兰教育的最新案例 国外经典教育故事

2003年,经济合作发展组织(OECD)在全球开展了一项名为国际学生测试计划的调查,全球有25万名学生参加。调查结果显示:在科学和阅读能力排名中,芬兰学生名列前茅,领先其它40个国家及地区,而且远高于平均数。

但在上世纪70年代前,芬兰还称不上是教育的典范。当时有舆论认为,芬兰要在瞬息万变的世界经济体系中立足,就必须彻底检讨本身的教育制度。

芬兰教育从此转变,芬兰人把他们的教育成就归功于以下几点:

教师享有极大的自主权,可自行决定使用什么教学法,也可自行制定课程,自选教科书,或者完全不用教科书。受聘后,不会受到定期视察、考评及审核。

例行考试取消。芬兰的教育家认为:考试太多,学生只会穷于应付,其实学习往往不能用考试成绩来衡量。不过,学生到了18岁还是要参加大学的入学考试,约有三分之二的学生可以升学。

学习气氛轻松。在芬兰所有中学,学生除非有课要上,否则根本不必上学,而一下课,学生就可以回家。上下课都不响铃。芬兰的学生有责任感,有尊严,因为他们是自愿上学,而不是被逼来的。

芬兰教育的最新案例

“您平常的应酬肯定多,那有人向您讨字怎么办?”著名书法家沈鹏在听到《光明日报》记者提的这个问题后笑着说,“应酬,我早先也觉得带有贬意,但现在我把它当做中性词。古代杰出的书画家‘酬’、‘应’之作也不少,而终于传世,就因为他们在创作时超出了我们现在日常意义上的‘应酬’二字。即便如此,古代杰出人物也因‘应酬’多而留有败笔,后人评说是无情的。别人常常讨字,不给别人说你架子大,给了应付的又不情愿。有时候我也会宁愿他人误解”。说到这儿,沈鹏停下来从桌上端起紫砂小壶,深吸了口茶,然后语气加重了些说:“就是应酬,我们也不能随便应付。书画家要有这种精神,每完成一幅作品就是创作。要有严肃认真的作风,不能随便写。平常我写一个标题有时也要十几遍,不能应付。”

国外经典教育故事

“自动退学”,是他最棒的决定,因为后来他转学了,投入真正有兴趣的学科。“被苹果开除”,是他最棒的遭遇,因为后来重新创业,推出《玩具总动员》。“罹患胰脏癌”,是最棒的提醒,因为后来他手术成功,更了解生命的真谛。

每一次遭逢不如意的事情,他都有最正面的想法和最积极的行动,他说影响他最深的一句话是:“常保求知若渴;常存虚怀若谷。”道理大家都懂,但我想关键字是“常”这个字,别以为厄运时转运,靠的是随机应变,其实更重要的是“例常”的准备,它让你在步入绝境时有退路、转机。

以上内容是关于芬兰教育的最新案例和国外经典教育故事的内容,小编幸苦为你编辑整理,喜欢的请点赞收藏把。

标签:国外经典教育故事

标题:芬兰教育的最新案例 国外经典教育故事

链接:http://m.zhaichaow.cn/sucai/gushi/11870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