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理故事青少年 一把椅子的哲理故事
你现在阅读的是一篇关于哲理故事青少年的文章,里面有丰富多彩的内容,还有给你准备一把椅子的哲理故事和哲理故事青少年的精彩内容哦。

一天,儿子放学回到家,他说他终于有了击败我的法宝了。他说,他在学校学习了《儿童权利法》!通过学习,他知道:
他的房间不一定得由他打扫;他的头发并不是非剪不可;他不一定要吃我让他吃的东西;他有说话的自由;他有选择读什么书看什么电视的自由;他可以戴耳环;只要他愿意,他还可以文身或者在鼻子上打孔呢;如果我打他的屁股,他可以起诉我。所以,别碰他,因为他的身体只归他一个人所有,也不是用来让我拥抱或者亲吻的;我不能像他外婆对待我一样对他进行说教——这叫精神控制,也是非法的!他有这些权利,受法律保护。以后,我如果再侵犯他的权利,他会打电话给少儿服务部投诉我!
儿子有法律意识是一件好事。但是,我想让他知道生活中不只有法律,一个人也不能只有权利。
第二天,我们去采购。尽管他百般恳求,我仍是没有给他买他喜欢的“耐克”鞋和“耐克”衬衫。我当着他的面向少儿服务部咨询我这样做是否合法。少儿服务部明确答复,他们并不关心我给他买的鞋子是杂牌的还是名牌的。接着,我取消了带他到驾校学车的计划;我拒绝给他买冰淇淋和比萨饼。我说,等一等吧,晚饭有猪肝和洋葱,因为这些都是我喜欢吃的东西,到时他可以和我一起吃。
我说,不但如此,我还要将他房间里的电视机卖掉,用这些钱给我的汽车买几个新的轮胎;对了,我还要将他的房间包括他的床出租。因为,少儿服务部只要求我让他有住的地方和满足温饱所需的衣服及食物。另外,我今后可以不给他零用钱,这些钱省下来可以给我自己买些东西呢。我可以不给他讲故事,甚至不和他讲话,因为我也有我的权利!
突然,我不说话了。我看到他不小心摔了一跤。“妈妈,我疼……”他伏在地上说。
“怎么想起妈妈了?你可以向少儿服务部撒娇呀!”我扑哧一声笑了。
哲理故事青少年
北宋诗人孔平仲在《上元作》一诗中写道:“春来雾雨久不收,上元三日月如秋。倾城娱乐竟沽酒,旧岁丰登仍足油……太守凭高列歌吹,游人哄笑欢俳优……侍觞行食皆官妓,目眙不言语成偷。短长赤白皆英校,但取一笑余何求……归来?如打五鼓,春寒惨惨吹驼裘。群儿嬉戏尚未寝,更看紫姑花满头。”这首诗写的是,一郡之长的太守在元宵之夜与民共度佳节的情景。一向严厉的太守,在此良宵破例允许他的部属与百姓一起狂欢。他本人也游乐了一宿,天亮前又和民众一起去迎紫姑神。
在家庭关系上,封建社会一向是长者为尊,儿孙辈是不能跟长者平起平坐的。可是在年节团圆中,却可打破这一戒律,老少和谐相处。宋代诗人郑望之在《除夕》一诗中写道:“可是今年老也无?儿孙次第饮屠苏。一门骨肉知多少?日出高时到老夫。”这首诗写的是年夜饭中喝屠苏酒的情景。在一个数世同堂的大家庭里,大家欢聚在一起,儿孙们无拘无束,一个接一个地畅饮屠苏酒。等轮到这位长者喝酒时,元日的太阳已经升起老高。
在男女关系上,封建社会的传统观念是“男尊女卑”,女人的地位是低下的。尤其在家庭中,服侍长辈、伺候丈夫是她们的专职。但在年节时,也常常发生角色的颠倒。宋代诗人杨万里在《三月三日上忠襄坟因之行散得十绝句》一诗中就这样写道:“女唱儿歌去踏青,阿婆笑语伴渠行。只亏郎罢优轻杀,阰子双担挈酒瓶。”诗中那位平时“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姑娘,在明媚的春光里,一边唱着歌儿,一边兴高采烈地到野外踏青。她的妈妈说说笑笑地陪伴着她,一向威严的父亲此时却扮演了服务的角色,挑着沉重的担子在后面随行。诗人展现给我们的,是一幅以女子为中心的和美游春图。
不但人与人的关系是这样,人与“神”的关系,年节时也得到改善。“神”一向威严无比、高高在上,人们只能顶礼膜拜,难以与之亲近。但在新春佳节里,人们却可以亲亲热热地跟他套近乎。请看范成大的《祭灶词》:“古传腊月二十四,灶君朝天欲言事。云车风马小留连,家中杯盘丰典祀。猪头烂熟双鱼鲜,豆沙甘松粉饵团。男儿酌献女儿避,酹酒烧钱灶君喜。婢子斗争君莫闻,猫犬触秽君莫嗔。送君醉饱登天门,杓长杓短勿复云,乞取利市归来分!”这首诗详细记载了过去祭灶的习俗。在一年一度的灶王爷升天汇报工作之前,人们设宴款待他,给他送钱,让他到玉皇大帝那里多说好话,多带“利市”回来……在这里,“神”已经人化。他通情达理,人情味十足,能认真听取人们的意见……
一把椅子的哲理故事
1895年,英国军事法庭开庭审判一名士兵,他叫哈特菲尔德,在英国女王白金汉宫里担任卫兵。有一天,他值夜班的时候,宫里有一件重要物品被盗,他被指控在值班时睡着了。按照军法,法庭判处他死刑。
他向法庭申辩说:“我冤枉,那天我没有睡觉。”法官说:“你说你没有睡觉,那你一定看到了一点什么,比如有人在深夜从宫里出去?”他说:“我没有看到,因为谁也没有出去。”“那你一定听到了一点什么,比如有人翻越围栏,或者跳窗?”他说:“我没有听到,因为没有人翻越围栏,也没有人跳窗。但我听到了,在深夜11点钟,议会大厦的大钟敲响了11下。”法官笑了,说:“没错,那面大钟会在11点敲响11下,你听到了。它还会在12点敲响12下,你也听到了,是吗?”哈特菲尔德回答说:“不是。我听到它敲响了13下。”
法官认为这是不可能的。为了让他死得心服口服,决定暂缓执行死刑,再进行一次补充调查。调查的结果让他大吃一惊,原来那天夜里,钟里的一个部件出现过异常,的确敲响过13下。哈特菲尔德真没睡着,于是被宣布无罪释放。
哈特菲尔德死于1950年。按照他的遗嘱,人们在他的墓碑上刻下了如下的文字:感谢上帝,让大钟多敲了一下,使得长眠于此地的人多活了55年。
以上内容是关于哲理故事青少年和一把椅子的哲理故事的内容,小编幸苦为你编辑整理,喜欢的请点赞收藏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