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讲哲理故事1000篇 给孩子讲的哲理故事
你现在阅读的是一篇关于爸爸讲哲理故事1000篇的文章,里面有丰富多彩的内容,还有给你准备给孩子讲的哲理故事和爸爸讲哲理故事1000篇的精彩内容哦。
楼主您好,寓言小故事有好多呢!比如:
掉在井里的狐狸和公山羊
一只狐狸失足掉到了井里,不论他如何挣扎仍没法爬上去,只好呆在那里。公山羊觉得口渴极了,来到这井边,看见狐狸在井下,便问他井水好不好喝?狐狸觉得机会来了,心中暗喜,马上镇静下来,极力赞美井水好喝,说这水是天下第一泉,清甜爽口,并劝山羊赶快下来,与他痛饮。一心只想喝水信以为真的山羊,便不假思索地跳了下去,当他咕咚咕咚痛饮完后,就不得不与狐狸一起共商上井的办法。狐狸早有准备,他狡猾地说:“我倒有一个方法。你用前脚扒在井墙上,再把角竖直了,我从你后背跳上井去,再拉你上来,我们就都得救了。”公山羊同意了他的提议,狐狸踩着他的后脚,跳到他背上,然后再从角上用力一跳,跳出了井口。狐狸上去以后,准备独自逃离。公山羊指责狐狸不信守诺言。狐狸回过头对公山羊说:“喂,朋友,你的头脑如果像你的胡须那样完美,你就不至于在没看清出口之前就盲目地跳下去。” 这故事说明,聪明的人应当事先考虑清楚事情的结果,然后才去做就是对的。
骆驼和仙人掌http://www.yuyangushi.com/yuyanxiaogushi/3222.html
茫茫无垠的沙漠。
骆驼像哲学家一样,一边踱着步子,一边沉思……
沙漠里,没有水,没有草,有时风沙漫天,难辨方向。骆驼总是坚韧不拔地向前走去,走去。
一天,骆驼在沙漠里发现了一棵仙人掌,惊异地停步问道:“小东西啊,你怎么能够在这干燥的沙漠中生活?”
仙人掌笑着反问道:“嘻!大块头啊,你怎么能在沙漠中行走?”
骆驼说:“我么,因为我能吃苦耐劳,经过长期的锻炼形成了适应沙漠生活的特殊习性和机能,所以我能在沙漠里行走。你呢?”
仙人掌说:“我么,还不是同你一样,就因为经过长期的锻炼,养成了抗旱耐渴的习性,形成了适应沙漠生活的特殊机能,所以能在沙漠中生活。”
骆驼又奇怪地问;“你为什么满身是刺?”
仙人掌矜持地回答:“就因为我满身生刺,才不致被动物吃掉。刺是我的叶子,这样的叶子不会使身体里贮藏的水份蒸发掉,所以我在沙漠里不怕干旱,能够活下来。”
骆驼听了点点头,带着敬意绕过仙人掌,向前走去,伴着沉思:“不错,凡是能在艰苦环境中生存下来的,都是经过无数次的磨炼,具有百折不挠、战胜一切的意志的。”
小男孩与蝎子
有个小孩在城墙前捉蚱蜢,一会儿就捉了许多。忽然看见一只蝎子,他以为也是蚱蜢,便用两手去捕捉它。蝎子举起它的毒刺,说道:“来吧,如果你真敢这样做,就连你捉的蚱蜢也会统统失掉。” 这故事告诫人们要分辨清好人和坏人,区别的对待他们才可以。
最小说
爸爸讲哲理故事1000篇
我们常常听到一句话:名不正则言不顺。这句话是孔子说的,孔子的后面一句我们不一定听说过但一定深有感触,和前面一句连起来就是: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名正——言顺——事成,组成了一般做事的道理,这种思想常引导我们要在事情发展的时候首先给它正名。儒家的许多思想,并不会被所有人所熟知,但列举一二出来,有时会让人热血沸腾。孟子在中年的时候游说各国,也遇到过正名的事情。在齐宣王处,齐王询问孟子:“武王伐纣,难道是却有其事?”孟子平淡的回答道:“在文献中有记载。”齐宣王基于礼法提出了一个问题,这个问题很短,只有四个字,却可以把儒家尊为贤明的君主周武王推入万劫不复的境地,他简短的问:“臣弑其君,可乎?”武王伐纣,在历史中是人心所向,关于这一点,看似没有什么可以议论的。而在齐宣王看来,在礼法森严的封建时代,发生一件以臣子的位置杀害君主的事情,维护礼法的孟子似乎是无法辩驳的,那么儒家尊重的贤明君主,也不过是一个乱臣贼子,篡夺王位的恶徒而已。要是孟子想说明武王的英明,倒像承认臣子可以弑君,滑稽无比,今后他要是再次提及礼仪,大概无非成为别人的笑柄而已。
儒家的正名,在孔子那里,成为了一柄利器,使“乱臣贼子惧”,而孟子直率而温和地给予齐宣王的回答,可以让人想见,在他犀利的言辞、敏捷的思辨、锐利的目光背后,使得“正名”这种思考方式具有了昏庸的君主也要恐惧的力量。
孟子说:“窃取仁德的人叫做贼,残害义理的人叫做残,贼残的人叫做‘独夫’。我只听说武王诛杀了一个‘独夫’,而没有听说过他杀掉了君主啊。”
孟子对自我品德的认可,往往超越于权贵之上,这一个恃礼法以自傲的优秀思想者,即使是威严的君王,比起他一生追求的思想来,君主也要避让三分。面对齐宣王的时候,孟子提醒他要自我反省,也成为了那个战火连连的时代里精彩的一幕。
孟子与齐王在一起的时候,问道:“如果有人把妻儿托付朋友去国外办事,回来发现他们正在受冻挨饿,应该怎么对待?”齐宣王说:“和他绝交。”“狱官管不好下级,怎么办?”“撤掉他。”“四海之内得不到良好的治理,怎么办?”齐宣王在孟子提出这一个问题后,环顾左右,把话题扯开了。我们今天说“顾左右而言他”,最初这种神情就是齐宣王流传下来的。
给孩子讲的哲理故事
做事态度决定成就高度
过去的生活,不管如何辉煌或暗淡,都随着时光如流水般远去。但生活中总是有一些人整日哀叹过去的痛苦或者满足于曾经的辉煌,似乎生活对他们来说,永远都是过去式。羁绊于过去之中,是很难洒脱地走向美好的明天的,不应让昨天的伤感,腐蚀今天的情绪,羁绊今天的步伐。
美国新泽西州的一所小学里,有一个由26个孩子组成的特殊班级,他们都是一些曾经失足的孩子,有的吸过毒,有的进过少管所,家长、老师及学校对他们非常失望,甚至想放弃他们。一位叫菲拉的女教师主动要求接手了这个班。菲拉的第一节课,并不像以前的老师那样整顿纪律,而是在黑板上给大家出了一道选择题,让学生们根据自己的判断选出一位在后来能够造福于人类的人。有3个候选人:
A.笃信巫医,有两个情妇,有多年的吸烟史而且嗜酒如命;
B.曾经两次被赶出办公室,每天要到中午才起床,每晚都要喝大约一升的白兰地,而且有过吸食鸦片的记录;
C.曾是国家的战斗英雄,一直保持素食的习惯,不吸烟,偶尔喝一点啤酒,年轻时从未做过违法的事。
大家都选择了C。但是菲拉公布答案:A是弗兰克林-罗斯福,担任过四届美国总统;B是温斯顿·丘吉尔,英国历史上最著名的首相;C是阿道夫·希特勒,法西斯恶魔。大家都惊呆了。
“孩子们,过去的荣誉和耻辱只能代表过去,真正能代表一个人一生的,是他现在和将来的作为。从现在开始,努力做自己一生中自己最想做的事情,你们都将成为了不起的人。”这一番话改变了这26个孩子一生的命运,其中就有今天华尔街最年轻的基金经理人——罗伯特·哈里森!
以上内容是关于爸爸讲哲理故事1000篇和给孩子讲的哲理故事的内容,小编幸苦为你编辑整理,喜欢的请点赞收藏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