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吃瓜的故事究竟有什么哲理 历史哲理的经典故事
你现在阅读的是一篇关于乾隆吃瓜的故事究竟有什么哲理的文章,里面有丰富多彩的内容,还有给你准备历史哲理的经典故事和乾隆吃瓜的故事究竟有什么哲理的精彩内容哦。
圆智是清代乾隆年间宁波天童寺的当家和尚。
虽然他没有点化之术,却颇有应变之才。
一次,乾隆皇帝只身微服南下,来到宁波后,便独自来到天童寺。
圆智躬身对乾隆轻声道:“小僧天童寺主持圆智接驾来迟,万望恕罪。”
乾隆听说这个人就是圆智,想给他来一个“下马威”,于是,马上把脸一沉,厉声问道:“你既然已经知道朕来这里,为什么不率领众僧,大开山门,跪接圣驾?你这轻轻一揖,莫非有意亵渎圣躬!该当何罪?”
圆智从容不迫地回答道:“小僧岂敢亵渎圣上,只因这次圣上南巡,乃是微服私访。小僧恐引起游人瞩目,有碍圣上安康,不敢劳师动众,故小僧一个人悄悄在此相迎。”
乾隆听他说得人情人理,只好说:“那好吧,就恕你无罪,前面带路便是。”
一路上,乾隆说道:“大和尚,今日朕躬上山,你能不能把我比上一比?”
圆智闻言,暗自思忖:“这可不好比。要比得不好,全寺恐怕都会遭受灭顶之灾。”但他忽然灵机一动,笑着说:“万岁爷上山,可有一比:如比佛爷带你登天,一步更比一步高!”乾隆一听,心里很不高兴:圆智自比佛爷,上风被他占了,可又无可指责。
乾隆离寺时,圆智送他下山。当走到山腰时,乾隆想起了上山时候发生的事,就又想难一难圆智,便说:“我上山时,你说我是一步更比一步高,现在我下山了,你可怎样说呢?”乾隆说完,得意地瞅着圆智,心里想:上山是爬高,好比;下山是落低,我看你现在怎么个比法!
圆智略加思索,从容答道:“如今又好比如来佛带万岁下山,后头更比前头高啊!”
乾隆听罢,不禁对圆智的聪明机智产生一股敬佩之情。
大道理:
乾隆多次想使圆智难堪,却没想到每次都被圆智的妙答解除了。他的对答充分显示了圆智大师的机智聪明。
乾隆吃瓜的故事究竟有什么哲理
某寺院甲、乙两僧素有嫌隙,甲僧心胸狭窄,总想找个机会攻击乙僧,又苦于找不到借口,甲僧于是就在乙僧的小徒儿身上打起主意来。
一天,他无事生非,向方丈诬告:“今天在大雄宝殿念经礼佛的时候,乙僧的小徒儿跪在最后一排做鬼脸,亵渎佛祖。”方丈听后表示要严厉惩处。第二天,方丈在佛事完毕后,叫出小徒儿询问这件事,小徒儿问方丈:“我在后排做鬼脸何人所见?”
甲僧抢前一步,横眉怒对地说:“是我亲眼所见的,你还想抵赖!”
小徒儿并不慌乱,问:“请问师伯您当时站在哪里?”
甲僧回答:“大家都知道,我当然是站在前排的。”
小徒儿此时说:“那如果您不回头看的话,怎么会看见我做了鬼脸呢?”
甲僧顿时满脸羞愧,无地自容。
大道理:
小徒儿那句反问很有力量,如果甲僧狡辩说自己没有回头看,那就等于承认自己是诬陷,如果承认,它本身就是对佛祖不恭敬,因此陷甲僧于两难的境地。
历史哲理的经典故事
1897年,孙中山侨居日本时,与日本着名的政治家犬养毅相识。
有一天,犬养毅微笑着对孙中山说:“我真敬佩您的机智——不过,我想问问您,孙先生,您最喜欢什麽?”
“革命!把清政府推翻。”
“您喜欢革命,这是谁都知道的。但除此之外,您最喜欢什麽?”
孙中山停了片刻,用英语答到:“Woman。”(女人)
犬养毅拍手叫道:“很好,再其次呢?”
“Book。”(书籍)
犬养毅忍不住哈哈大笑。他叹道:“这是很老实的话。我以为您会最喜欢书,结果您却把女人排在书的前面。这是很有意思的。您这样忍耐着对女人的爱而拼命看书,实在了不起。”
“不是这样!我想,千百年来,女人总是男人的附属物或玩物,充其量作个贤内助。然而我认为,她和母亲应该是同义词。当妈妈把她身上最有营养的乳汁喂给孩子的时候,当妻子把她真诚的爱献给丈夫的时候,她们的牺牲是那样的无私和高尚,这难道不值得爱吗?可惜,我们好些人都不珍惜这种爱,践踏这种爱。”
孙中山先生把女人与母亲紧密地联在一起,把喜欢女人理解为珍惜母爱,这使犬养毅深感意外和敬佩。
母爱是一种伟大的美德,是人类最美丽、最高尚的感情。因为,母爱最少有自私自利和功名利禄之心掺杂其间。
一个人,如果连自己母亲都不爱,怎么能爱自己的国家?怎么能爱自己的人民?
一个人,如果他让自己的母亲伤心,不管他的地位多么高贵,不管他的名声多么显赫,就仍是一个渺小的人。
一个人,最基本的道德就是珍惜母爱。(蒋光宇)
大道理:
孙中山先生把女人与母亲紧密地联在一起,把喜欢女人理解为珍惜母爱,这使犬养毅深感意外和敬佩。
以上内容是关于乾隆吃瓜的故事究竟有什么哲理和历史哲理的经典故事的内容,小编幸苦为你编辑整理,喜欢的请点赞收藏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