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理故事精辟简短 富有哲理性又不常见的故事
你现在阅读的是一篇关于哲理故事精辟简短的文章,里面有丰富多彩的内容,还有给你准备富有哲理性又不常见的故事和哲理故事精辟简短的精彩内容哦。
我给高三学生布置了一道材料作文题。材料的内容画的是一组漫画:一群人,每个人背着一个超过身高的硕大十字架在埋头赶路。他们走得好辛苦啊。在这些人当中,有一个人开始动脑筋了。他趁人不备,用锯子把十字架的末端锯下去了一截。嘿,明显轻松了许多。很快,他就走到队伍的前面去了。在某方面尝到了甜头的人,会一次次地萌生以同样方式追求甜头的心思。这个人也不例外。他再次拿出锯子,把十字架的末端又锯去了一截。更加轻松了。他得意地哼起了小曲。突然,面前出现了一道深谷。背着十字架赶路的人们纷纷把长长的十字架搭在深谷的两边——彼时拖累人的十字架,此时化作了通向彼岸的桥梁。那么多人,轻松愉快地从自己的十字架上通过,如愿以偿地走到深谷那边去了。而那个取巧的人,却因为变短的十字架无法架在深谷两边,而永远被留在了深谷这边……
与其说我给高三学生提供了一道材料作文题,不如说我给他们提供了一种人生镜鉴。终于废寝忘食地熬到了高三,背上十字架的分量陡然加重。百套卷、千道题、万种法——你可生出了偷巧的心?锯子在身内,锯子在身外。锯子的利齿,随时乐意帮你锯掉沉重十字架的末端。但是,深谷不迁就短处,残缺的十字架只能编织残缺的梦,因为它无法连接梦想的两岸。
何止高三?人生时时处处不都是如此吗?
“小聪明”不是“智慧”,但“小聪明”往往比“智慧”更容易博得当下的掌声。当一个个十字架被聪明的手一次次地锯断锯短,卸了重负的人在偷笑,愚钝的裁判员看不出这个冲在最前面的运动员原是作弊者,激动万分地宣布了一项新纪录的诞生。深谷沒有出现在今天,深谷甚至也可能不会出现在明天。但是,深谷总是不动声色地横亘在我们必然经过的前方某处,等着在一个绕不开的时刻看我们的笑话。
饮鸩止渴、剜肉补疮、聪明反被聪明误,古人造出了这些词,预备给后人恰当地使用。而我们,果然就用上了,并且用得恰当到让人悲凉。是谁,天生一颗偷巧的心,锯短十字架成了欲望的本能动作。残缺的十字架,诅咒般地投影于你我他的生活——餐桌上有之、马路上有之、空气中有之……只有汇报材料的数据中沒有,但这是一种更大的取巧。
什么时候我们才能彻底明了:捷径,其实是最远的路;偷来的巧,其实是致命的拙。
哲理故事精辟简短
那年的枫叶之旅,在你记忆中只留下了与枫叶无关的事。
你记得旅程的最后一天,被我从睡梦中叫醒,抱到小旅馆的隔壁房间,有一位亲切的伯伯,帮我们拍了照片。那是来自九州岛的一对夫妻,同住在南禅寺边的小旅馆,每天吃早餐时会遇见,客气地聊上几句。他们知道我们从台湾来,他们觉得你是他们看过最可爱的三岁小孩,所以在分手前,一定要帮你拍张照片留念。现在那张照片是被细心放大后寄来的,就摆在书桌上。
你还记得你总是不愿意乖乖穿上那件蓝底有小白圆点的外套,每次要你穿外套你就闹。除此之外,就没记得什么了。
你知道去高山的时候,有长长的石阶,你迈着小小的步子,坚决勇敢地自己爬了上去,没有要我抱,路上的日本太太们看你勤奋的样子,都靠过来说:“加油!”这件事你知道,但不是自己记得的,是听我们说的。至于走了十几二十处名胜,风姿颜色多样变化的枫叶,你也是后来看相片才晓得的。
有趣的是,那次到京都,先在火车站边的饭店住了一晚,第二天一早换去南禅寺边风味独特的小旅馆时,搭了一辆出租车,出租车司机问起你的年龄,听说你三岁,他回应:“日本有句谚语说:三岁时眼里看见的东西,留到八十岁都不会忘!”
看来,谚语讲的是期待,而不是事实吧!不只是你,我对自己三岁时的事,也都没什么印象,我认识的人,也没有几个记得自己三岁时的事。还是说,要到八十岁,这些童年眼底的印记才会神秘神奇地复活,突然通通记得了?
大概不会有那么好的事。人生残酷的事实是:三岁那年你虽然去了京都,看了枫叶,但你的感官和你的记忆还没有准备好,所以枫叶美景来不及跟你的生命发生具体深刻的关系。那年的京都、岚山、高山、太原,你去了,但这些地方却没有进入你的生命,成为你生命的一部分。
这件事一直在我心中,成为提醒、警惕。人的生命有什么没什么,往往不是取决于我们去了哪里、看了什么,而在于去到看到时,我们的内在感官与记忆有多少准备。生命的丰富与否,与外在环境的关系,还不如跟自己的内在准备来得密切。
很多人没有准备好自己的眼睛,就算到了卢浮宫,也装不进任何东西到自己的生命里。很多人没有准备好自己的耳朵,在音乐厅一样听音乐会,他就不会有感动,不会有愉悦,不会有音乐冲击出来的体验。很多人没有准备好自己的心,他就无法感染别人的痛苦、别人的兴奋、别人的快乐。活在这个世界里,不同的人会和世界发生不同的关系。
我希望你早早准备好,开放自己,让世界的丰富,通过感官与想象,都变成你生命中的丰富。
富有哲理性又不常见的故事
作为《纽约时报》的专栏作家,我经常受邀参加一些有趣的金融体验项目。这不,接下来的24小时,我要过一把亿万富翁的瘾。
早上6点,司机开着劳斯莱斯到公寓接我,到一个俱乐部吃早餐——成为该俱乐部会员需要每年缴纳1.5万美元手续费外加5万美元入会费。之后,我匆匆赶往新泽西州的泰特波罗机场。有位亿万富翁请我乘他的私人飞机兜一圈。机舱内柔软的扶手椅可自由旋转360度,并可通过按钮调节成平躺姿势。一名空乘人员热情地为我送上咖啡和奶酪甜点。为华尔街阔佬定制西装的克里夫顿?巴瑞为我精心挑选了一件海军细条纹外套。但这位亿万富翁却穿得比较随便。就像我采访的所有富翁一样,他不看重金钱的作用。
有研究发现,富人和常人无异,面临的烦恼如健康、工作、家庭关系、财政问题都一样。然而和这位阔佬待了两个钟头,我依然沒看到我们的相同之处。下机后,他带我参观了价值数百万美元的别墅及修剪整齐的高尔夫球场。每到一处,他都能享受四星级服务:车门打开,行李被专人拿走;在闲聊的时间,刚出锅的巧克力甜点奇迹般出现。
3小时后,我飞回纽约。来到一个私人健身会所。一般来说,一个私人教练对于健身者足亦,但这家场馆为富翁配了两个教练:一个教练带我锻炼时,另一人记录我的运动状况,不断取饮用水给我。到目前为止,我弄明白的一件事就是,一旦成为亿万富翁,你就失去私人空间。每一天,你的生活被各种各样的服务者包围。但当你习惯这一切之后又欲罢不能。
我不得不承认,做亿万富翁的感觉让我十分压抑――司机、安全细节、排得满满的日程。我感到自己正体验着心理学家所说的“暴富综合征”。那种感觉是一种认知失调,一种介于排斥和吸引之间的震荡。一方面我被亿万富翁的生活方式及特权所诱惑,另―方面我不能确定自己能否适应这样的生活。
第二天醒来时,我将几年前买的廉价手表戴上,穿上那件一只口袋有洞的蓝夹克。去往地铁的路上,我顺便在咖啡店点了一杯卡布奇诺。和往常一样,味道似乎有点糊了,但是这个清晨,它的味道尝起来有点特别。
以上内容是关于哲理故事精辟简短和富有哲理性又不常见的故事的内容,小编幸苦为你编辑整理,喜欢的请点赞收藏把。